五年前的一張香港諷刺政治漫畫,後來變成預言。
「《抗爭進化圖》。是人稱港版金政基的香港畫家Man僧,五年前雨傘革命時畫的,原刊於《熱血少年周刊》。當時的抗爭少年,只進化到一半,還沒有到最後勇武階段。五年後的今天,這圖竟然成了預言。」
【一个街头战士的养成计划】
暴徒该死?杀光最好?
不分性别、年龄、学历、国籍,全球的亲中共华人都这么说。其实恶毒谴责是很容易的,不需要成本,连思考的脑力都不需要。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口中的暴徒是如何在一个文明大都会诞生的?
#抗争的进化
这张插画有个名堂,叫《抗争进化图》。是人称港版金政基的香港画家Man僧,五年前雨伞革命时画的,原刊于《热血少年周刊》。当时的抗争少年,只进化到一半,还没有到最后勇武阶段。五年后的今天,这图竟然成了预言。
街头战士不是一日养成的。每一次示威者的过激行动,都是累积数次失败,申诉无门,痛定思痛,承认手段过软,检讨失败后的升级。就如Man僧留言回复我时说的,看看其他国家的示威演变历史,都是极其相似的。
#冲突的主导权
嗯,韩国最后一次大型公民运动,是弹劾总统的和平集会,连续很多星期的超级嘉年华会,堪称神话。但,这是多少年进化的结果?年纪尚轻的或许不知道,八零年代,韩国示威是最激烈最致命的,生火堆,烧轮胎,汽油弹,是家常便饭,然后时常有人自焚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为何弹劾女总统的时候那么和平?那是因为当时的警察也站在人民的那一边,他们也是希望总统下台的。是的,你不打示威者,示威者根本不需要生火,还击,丢石头,拿起武器。暴力冲突的主导权,一直都是在执法者手里。
再想想马来西亚的净选盟运动吧,B2的时候,警方水炮车袭击华人接生院,引爆全社会挞伐,B3的时候,更多的人因为愤慨而上街,面对人数激增的示威者,警方又再以暴力驱散应对,结果发生警车离奇”被不明人士开着冲撞人群,然后发生警察被毁,骑警被袭击而翻车等等更大规模的暴力反击。B4的时候,警方和马国内政部因为受不了舆论压力,而开始怀柔政策,只围观,不驱散。结果就变成了Bersih 嘉年华会的开始。连办两天两夜又怎样?没有人受伤,同样行动没有升级,也不曾达标。你有你示威自由,政府有其法定正当性,不理你。到B5时,我们这些B2,B3的中流砥柱,开始怀疑主办方的目的了,后来的B5,已经成为不痛不痒的派对和笑话。虽然和韩国的不一样,集会没有得到执法单位在立场上的支持,但是也因为怀柔政策,没有一个人受伤。事实证明暴力冲突的主动都在警方手里,没有一个公民运动,包括六四,是一开始就标榜自己是武力抗争的。(硬要说有的话,就去问毛泽东和孙文,他们是推崇武力颠覆国家的表表者)
印尼最近一次示威才数天就死了几个学生。很多残暴嗜血的人说这才是镇暴常态,香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不去留意和讨论的是,印尼的总统当天第一时间发布遗憾立场,并答应会确保军警遵守他的吩咐保持克制,还有就是承诺调查事件。这种安抚人心的问责态度,在香港并没有看见。
#莫忘初衷
其实镇暴的目的,不是为了全数逮捕,更不应该是为了致伤民众或杀人为目的,而仅仅是驱散。示威群众也不是为了杀警而上街,而是控诉。双方街头过招,大家都是有默契的,点到为止。喋血街头,你打人,人就会打你,在肾上腺激素的控制下,人人都是暴走的Eva 一号机。你说袭警犯法,他们也说你黑警滥权也是违法;你说你警员生命受到威胁,血流满面的街头战士说他们才是生命受到威胁的那个。没完没了。人民要求的是”法治”,一切有欠公允的逮捕和武力镇压,坦诚去面对公开调查和公审,放大,检视,一个一个死结打开,但是警方回以“罚制”,而香港政府也骑虎难下,当初动员警队维护政权,如今为了不出卖唯一支持(其实也没有自主选择)自己的三万多名警员,坚持不让警方接受公审。香港警方回应民众的敌意,方式就是更重的敌意。这和学生家长投诉教师后,日后学生必定被老师长期”特别款待”是同一个道理的。为了保护学生和公义,一般不是老师停职,就是学生转校,远离老师可触及的范围。
那么香港呢?
#耳染目濡的进化
香港警方用警员受伤来合理化警员在全港各地开真枪。强调警员生命受到威胁,自卫伤人是合情合理的。那是不是等于警方同意了,当街頭战士认为生命被警员威胁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全力反击,甚至杀警?难道说因为是市民,面对的是执法者,就认命,乖乖受死?这不符合生物的求生标准。那些被放大在记者招待会的警员受伤图,比起过去四个月民众被暴打的伤势一比,简直是相形见绌。特别是当警务副处长强调:”暴徒拿武器打警员头部” ,我不禁感叹,那不是monkey see monkey do, 学警察的?
六月初集会的香港人民,是黑衣,感冒口罩,背包,就上街了。因为没有人,包括林郑,会估计到今天这种局面。有人甚至是傻乎乎不戴口罩就上街了。六月中,我们开始看见保鲜膜护手(防催泪弹)、工地头盔。六月尾,戴头盔眼罩已经是基本装备了,因为许多信任警方不会以伤人为主要目的的市民,其结局是惨痛的头破血流(对照上面警方的谈话十分讽刺)。
七月份开始,一般的口罩已经被淘汰,N95, 甚至是俗称猪嘴罩的防毒面具开始普及化,集会者开始戴上护膝护肘。《元朗袭击》示威者被黑社会/社会长者殴打,警方公然和黑社会合作,并放任“市民打市民”的先例后,因为不公平执法,导致大批年轻人执行私法,纠众砸黑社会的场子和店铺,这次契机,让年轻人开始有了“先下手为强”的危机意识,硬骨雨伞,胶管,木条,扫把,路障,全部都成了他们的武器选择,
《夺目夭眼》事件后,集会者已经不再吝啬于自身配备了,冲前线的勇武派,甚至自备盾局,长袖厚身夹克,那是炎炎的八月夏天。这时候,街头战士基本上已经被香港政府“培训”成功。香港街头时不时传出零星黑衣人和福建帮,或者黑社会长辈在街上公开群殴。这些,都是香港警察一念之差走歪路造的孽。而香港警方的正气、专业、威信形象也荡然无存。
看看十月的今天的街头战士少年们的装备,不是和镇暴部队一样?头盔,口罩,眼罩,护膝,护肘,滚装武器,盾牌。那些工具箱里的危险东西,胶管,棍子,不是在学元郎大叔们的街头格斗十大武器和模仿警棍?给警方抛了催泪弹四个月,他们也终于于九月尾进化完毕,自制了汽油弹。
年轻人学习能力好比一块海绵。
#少年们的心理健康谁关心?
这些街头勇武派先锋,都是孩子、少年,血气方刚,模仿和学习能力高,也是最不怕死的一群。叛逆期的荷尔蒙爆发,再加上整个社会的大气压,那些本来应该是他们学习对象的大人们的种种不良示范:黑社会动手污言秽语也算了,警长大方对着镜头骂粗口,咒骂,辱骂,高举双手比中指,每周更新的流血画面,充斥少不经事的脑袋,大人们在少年们内心烙下的阴暗面,谁关心过了?这一个世代的他们成人以后会怀有多少的PTSD,反体制/反社会人格?
凭什么腥风血雨中,上梁不正的社会里,要少年们懂得过滤和自律?
How Dare You? How Dare You?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警员绝对有权利开枪射杀任何人,因为政府把枪发配给了他。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该名警员自身的法律责任,他必须依法使用枪支。香港警方可以辩护说开枪都是合法的,但是我看了另外一个地方开枪的影片,那时是一支PTU大概六七人,面对数十名街头战士追击,场面更严峻,这批警员比起射人的那一队都是相对年纪大的老差骨,和示威者纠缠几个回合了,双方见好就收。乘车离开时,由于冲锋车没有马上离去,少年们得势不饶人,蜂拥而上,大叔警员气得冲下车单挑(盾牌头盔警棍都在车里就跳车打架去了),最后当然下场当然是被“丧尸袭击”。最后一高大警员向天鸣枪,少年们知难而退,鸟兽散。这片里,我看见这批老差骨的:自制,保有专业水平。(虽然跳车只抽那三个大叔明显情绪化很扣分)而这批警员受到的生命威胁和伤害,比装陷阱射人的那班高出很多,事件却以无人受重伤告一段落。
这说明凡事都有选择。你可以选择打或不打。你也可以选择怎么打。警员的配备有警棍,盾牌,胡椒喷雾,橡胶子弹,布袋弹,真枪。选择哪样,都只是你本性的彰显。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得到力量的人,不是成为超级英雄,就是怪人。
#暴力的死循环加雪球效应
Again, monkey see, monkey do. 抗争和暴力都是会进化的。那一枪开了,好比潘多拉魔盒打开了。接下来袭击警察的事件,恐怕只会更多,而且更暴力。暴力只会招致仇恨,仇恨只会引爆更多的暴力。平息仇恨需要的是谅解,谅解需要调停,调停需要有人主持公道,但是今天的香港,像电影《审死官》般,现实中政府官员和警员官官相卫,坚持没错又不敢接受接受独立调查,所以这个局会是一个死循环。根据沙盘推演,暴力冲突只会逐步提升,而非降温:哪怕有一天是死了人,也不见得会停下来。
香港警方是低估了年轻人的反叛,还是高估自己的枪管够大?
#后记
当年,如果马来西亚的内政部和警方不是悬崖勒马,180度变脸,怀柔政策奏效,今天的马来西亚人还有机会拿着自己那荒腔走调又廉价的Bersih”抗争经验”去取笑,甚至诅咒当初跨国境支持我们争取公平自由的香港人吗?
How Dare You? How Dare You?
(图片获得Man僧授权使用的。他是很棒的一个人文画家,大家喜欢的可以follow。原址在此
https://www.facebook.com/1126187924141169/posts/2457811310978817?sfns=mo 。)
电器街的漫画店 在 旅游达人Rx Y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跑遍台湾行程!
【7D6N 跟着“ 熟人” 游玩台湾🇹🇼北中南 (台北台中南投) 】
🔥谢谢 Pong Suet Ying 的投稿🔥
1. 机票 = 来回机票 + 去时行李50kg/4人+ 回时行李 75kg/4人 = RM 696/人
2. 住宿 = RM 481/6晚 (Agoda & 王大哥代订)
Day 0: 车内, 夜游上阿里山
Day 1: 阿里山森之旅民宿 (王大哥代订), NTD 3000 4人房
* 房间是以桧木做的,感觉不错也蛮干净的,厕所设备较陈旧, 热水供应有限不过问题不大。床垫是可调热度的,所以不用怕太冷睡不了。有饮水机,不用买水。
Day 2: 台中逢甲 阿里巴巴民宿 (Agoda), RM243 4 人房 (因为朋友有折扣卷, 所以房价变得便宜)
* 地点离逢甲夜市不远。房间不大,4人房的另一张床是那种加床用的,朋友说睡的不舒服。干净程度有待加强,进房不久就出现两只小强。有饮水机,不用买水。隔音不大好,厕所里可听到楼上KTV的声音。
Day 3: 清境云海景观度假山庄 (王大哥代订), NTD 2700, 4人房 含早餐
* 房间同样是以桧木做的,大而且干净,厕所设备也较为陈旧, 热水供应没有问题。有饮水机,不用买水。自助式早餐,食物选择种类有约十样出,味道不错。
Day 4: 花莲 成功168民宿 (王大哥代订), NTD 2800, 4人房 含早餐
* 房间装饰现代化,干净宽阔。可能是较新的民宿,所以厕所装饰也很新颖。有饮水机,不用买水。距离花莲著名的夜市走路约10-15分钟。早餐是民宿在外买的简餐。还有洗衣机可以免费使用。
Day 5: 宜兰礁溪 泉乡温泉会馆 (王大哥代订), NTD 2800, 4人房 含早餐
* 房间装饰现代化,还有夜店用的变色灯作装饰,干净宽阔,浴室可泡温泉,衣柜那些家具陈旧。楼下有饮水机,不用买水。自助式早餐,食物选择种类有十多二十样,味道不错。
Day 6: 台北西门町 疯阁公寓民宿 (Agoda), RM169 2 人房 x 2间 (因为朋友有折扣卷, 所以房价变得便宜)
* 距离西门町约10-15分钟路程。我们订2间双人房,房间设计不一样。厕所设计有奇怪,可能是因为使用煤气烧热水的原因,进门是淋浴的地方之后才是马桶。前台是没有服务人员的,有什么问题都要打电话联络负责人派人来。有饮水机,不用买水。洗衣机需要另外付费使用。干净度还好。
3.交通 = 王大哥接待从机场出发一路游玩到台北,在台北市区使用悠游卡RM18.73, 台北到桃园机场 NTD1000/4人 RM33.45
* 非常感谢王大哥这次的旅程以朋友方式招待,带我们去了几个秘境,通常较少游客会去的地方。
** 在这里特别介绍下王大哥~ 王大哥除了是名包车司机外,现在还在台湾最大的旅行社当专业领队,他在世界各地认识不少好的导游,所以有兴趣在各地包车Mini Tour旅游的或需要协助安排行程的都可以联络他哦~ 只要告诉他是雪莹介绍的就可以了。
https://www.facebook.com/dylan.wang.501
*** 最后一天在台北市区内搭捷运使用悠游卡, RM18.73
**** 从台北去机场的车是王大哥帮我们订的, NTD 1000. 这价格应该是普通7人车 (Toyota Wish), 但来的是Volkswagen T5. 我们4人加6个行李箱和3个袋子还有好多位子, 超舒服的说.
***** 另外要提的是这次的旅途中王大哥和我们说了一些台湾现在包车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包车价恶性竞争,包车价格比前两年掉了10-15%,虽说台湾是个好玩的地方,但是这种低价的包车司机通常都只是赚到自己的薪水而没有利润,所以客人得不到专业的服务或订单被原先的司机丢去给其他更能接受低价的司机,结果丢来丢去,丢给了谁?而这种能接受低价格的包车司机通常都是没有订单的,为什么没有订单?原因就如上说的专业和服务不好,所以没有老顾客回头找,而这样的司机就只会开车。除此之外,低价的订单也可能会被丢给一些计程车司机或是黑社会。所以除了比价外,千万要记得安全和专业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这样才可以确保玩的愉快。在这点上我非常同意王大哥所说的,因为自己也曾经在别的国家包车遇到过这样的事,原本的司机在出发前一天说没空会叫其他人来,结果这人一点就不专业还不认识路,让我们迟到而错过一些景点的特点。还有车子的条件和内部环境也是考量,车子条件例如轮胎的品质,因为现在很多复新轮胎或中国制的价格非常便宜所以有的包车司机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这样可能会威胁到安全的轮胎。另外内部环境如烟味等都会影响旅途的心情,毕竟要在这样的环境待着,别说几天可能一天都顶不顺。
4.门票 = RM242.18 (阿里山门票 NTD 300, 祝山小火车 NTD 150, 阿里山园区巴士 NTD50, 日月潭船票 NTD200, 九族文化村门票 NTD650,青青草原门票 NTD160,骑马 NTD100, 十分天灯 NTD200/4人,美丽华摩天轮 NTD150)
* 九族文化村正常票价是NTD850,因为王大哥代为订购团体票,一人才NTD650,有兴趣要代订的可以联系王大哥询问。
5. 电话卡 = 我是用Digi的family plan里每个月都会附上5GB的国际漫游和60分钟的免费通话, 所以无需买电话卡。朋友们购买电话卡是RM66.9 (NT500) 7天,无限流量上网和NT150通电.
6. 饮食 = NTD 2657 x 0.1338 = RM355.51
兑换率:台币NT100x0.1338
Day 1
约12am抵达桃园机场-台中宵夜: 来来豆浆 - 夜游上阿里山, 约4.40am到阿里山 - 4.45am 森林火车上祝山看日出- 5.50am 日出 – 对高岳步道观景 - 日出步道享受清晨森林芬多精-早餐: 7-11 - 补眠 - 中餐: 娜若玛菲美食街 – 阿里山商店街 – 晚餐: 山宾餐厅 火锅+炒菜
我们原本在晚上10点多可以抵达桃园机场但是飞机延飞, 全部人在飞机里等了一个小时才起飞, 所以12am才抵达台湾。王大哥接了我们后就出发阿里山, 沿路来到台中的来来豆浆分店吃宵夜,本店是在台北内湖。这里的小笼包煎包都很好吃,肉嫩多汁,不过豆浆就不是很合我的口味,因为据说永和豆浆都会带有焦烧的味道,不过重点的是价格亲民。吃饱后我们继续出发夜游上阿里山, 约4. 45am到阿里山。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班森林小火车上祝山看日出, 火车车票是单程150元。祝山5.50am 日出,抵达观景台是已经很多人在等着了, 要找个好位子真的不容易。日出前我和朋友一直在猜测太阳是不是从山的方向出来,结果很惊讶得太阳从天空中突然出现,而且很漂亮。看完日出,我和其中一位朋友决定走路下阿里山园区,这也是王大哥推荐的,一路上可以享受清晨森林芬多精,而另两位则乘搭小火车下去。当我们走了10多分钟,看到对高岳步道的牌子发现风景很美,沿着步道走到观景台才发现这里更适合观看日出,重点是没人。所以要去祝山看日出的朋友们可以选择这里看,绝对比祝山舒服,视野更好。这样走下去阿里山园区其实只需要30-40分钟,由于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拍拍看看,结果走了3个小时多约早上9点半才到,因为沿路风景太美了,太适合拍照才延误了不少。到了阿里山园区我们才发现已经走了3-4km的路,去会合了另两位朋友我们先去7-11买早餐到民宿吃。民宿老板娘古大姐是位人很好的阿姨,因为王大哥的关系和她的帮忙,我们才可以提早在10点多的时间check in到房间补眠。睡到了下午2点多才起床出外吃午餐,不过因为阿里山园区里很多餐厅都是做早市和晚市,这时间很难找到餐厅吃饭。所以我们就到了娜若玛菲美食街,这里面都是些档口,卖牛肉面卤肉饭等台湾美食。随便选了一家,味道还可以,中规中矩。吃饱后我们就去对面的阿里山商店街逛逛,买了一罐高山茶送人,一边走走看看一边跟朋友们讨论晚上吃什么,大家一致觉得阿里山冷冷的天气晚上吃火锅最爽,决定了晚餐我们就回民宿休息。晚餐我们来到这家位于阿里山邮局对面的山宾餐厅,因为是晚餐高峰时段,所以满座了。等了约20分钟,终于有位子了。点了一个招牌火锅加3样菜,火锅汤头很好喝,京酱肉丝的味道有点像我们这里的”面市”酱, 清炒包菜很脆甜,炸鲍鱼菇也很酥。总的来说这餐吃得很满足,味道符合我们的胃口,吃饱喝足后就回民宿。回到民宿时古大姐为我们讲解阿里山园区该怎样走,因为之前我已经来过所以大概知道路线,不过古大姐告诉我们一定要去受镇宫看,因为每年的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诞辰,在这段时间里阿里山受镇宮都会有神蛾飞回来为玄天上帝祝壽,诞辰后就会飞走,所以可遇不可求一定要去看。跟古大姐道谢后我们回房休息准备明天早起进园区。
Day 2
阿里山巨木栈道, 神木线火车站+神木遗迹, 受镇宫: 玄天上帝神像飞蛾 – 早餐: 7-11 - 特富野古道2km - 午餐: 塔塔加野地火锅 - 塔塔加看东北亚第一高峰-玉山 - 新中横高山景观公路: 可看见很多台湾獼猴+獼猴天桥 - 鹿林神木: 台湾第二大的神木, 树龄约2700年 - 日月潭游湖 - 头社水库生态步道: 营火虫秘境 - 晚餐: 逢甲夜市
起个大早出发到阿里山园区里欣赏很多不同品种的树木和花朵,而且我们蛮幸运的还可以看到少量的樱花。一路上拍拍照走走停停的到阿里山巨木栈道和神木线火车站+神木遗迹,不得不说的这里真的很适合拍装B照。在园区内逛了3-4小时最后走到古大姐说的受镇宫看玄天上帝神像和神蛾。真的很神奇,已经有8只神蛾停在了天上帝的神像上,而且据说越接近诞辰越多只会飞回到,最高峰时多达20多只,还会不吃不喝的直到神诞结束就飞走。看完神蛾,我们到对面乘搭阿里山园区内的小巴士回到园区入口处,一人NTD50。 回到民宿时王大哥已经在等我们了,我们到7-11吃个早餐,买点东西因为王大哥会在下午带我们去野外开煮弄火锅,而火锅料和汤底则在一家餐厅外带,不过这店的火锅和店员态度不是很好所以就不特别讲。沿路开车我们先来到特富野古道,在这里走了一下子拍拍照。据王大哥讲解着古道以前是日据时期用于运输桧木所建的,现在入口处前一小段路还保留了火车轨道,之后的全被拆除了。而现在很多行山人士喜欢来这里走,全程来回好像是4-6小时。离开了特富野古道一路开到了塔塔加,看东北亚第一高峰:玉山和准备在这里的野地煮火锅,但是原来塔塔加外的停车场是不能煮食的。所以王大哥把车驾到较远处的东埔山庄准备火锅,而我们先到塔塔加的游客中心看看,了解这里的历史。塔塔加这里还有个登上玉山的步道,不过我们没打算走就回到东埔山庄外的停车场找王大哥。会合了王大哥后火锅也差不多煮开了,我们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在野外吃火锅的一餐。而王大哥也认识了同样来这里开锅的卢大哥一家。我发现台湾人都很热情,卢大哥一直说等我们吃完就表演个气功给我们看,我还以为是功夫之类的用内功振破物品的表演。结果卢大哥的表演是类似魔术,把硬币变到自己的手臂里,我们按下去真的感觉到硬币在皮肤里的,但不确定是真的假的啦,哈哈哈。之后卢大哥一家还请我们吃他们煮的面和他岳父罗爸爸自家种的无籽小木瓜,非常甜而且真的找不到一颗籽在里面。因为卢大哥一家都很喜欢露营,他的车上还备了麦克风,还跑去车上拿给我们唱,我们又有了了第一次在野外开唱的好玩回忆。告别了卢大哥一家后我们沿着新中横高山景观公路开车到日月潭,有一段路上是可看见很多台湾獼猴的,重点是它们都不怕人。王大哥还提醒到如果停下看时窗口千万别打开太多,它们会爬进车里,到时怕的就是你了。更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座专为獼猴建造的麻绳天桥,方便獼猴过马路避免被撞。 途中我们还经过了台湾第二大的神木:鹿林神木, 树龄约2700年,在这里下车拍拍照休息下。因为今天早上有点晚出发,所以抵达日月潭已经下午4点了,立刻下车坐船游湖。因为前两年已经来过,发现船票竟然没起价,同样是NTD200/人,同样的先到玄光寺吃阿婆茶叶蛋再到伊达邵。由于我们抵达的晚,所以来不及去伊达邵。 回到日月潭码头在这里的商店街逛了下等王大哥接我们到一个台湾人会去的秘境:头社水库生态步道看萤火虫。我人生第一次看萤火虫就献给了台湾。这里的萤火虫有几个品种,一入夜就可以看到它们出现,数量超多的。而且还可以抓在手上看它们,不过要小心哦,别弄伤它们。朋友说这里的萤火虫比马来西亚的多很多,而且可以讲话,以前她在马来西亚看时被告知不能讲话以免吓跑它们。因为王大哥现在还是一名导游,他告诉我们一个真实故事说有游客到马来西亚旅游时去看萤火虫时抓了一只带回酒店,结果第二天发疯似的大喊大叫的还力大无穷,几个大男人都拉不住她。当时的导游无计可施之下把人带去庙里问问,结果被告知是因为她带了不该带走的东西。所以在外旅游是千万别随便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走哦!看完了萤火虫我们准备开车回台中,开车了一会王大哥问我说要不要让我体验下在台湾开车,我当然是要嘛,那么难得的机会怎么能放过呢(当然前提是要有国际驾照)。因为台湾是左驾的关系,一开始真的会不习惯,打方向灯变成开雨刷,真的好好笑。不过说真的,台湾的高速公路比我们的好太多了,路面平整不说,车流量少,一路开到台中感觉非常舒服,完全没有坐过山车的感觉(你们懂得)。 Check in了民宿我们就到逢甲夜市吃晚餐,随便找了一家可以内用的食店,外面还有一些人排队等下单外带的。虽说逢甲夜市有很多小吃,但是因为下小雨的缘故所以我们才找可以堂食的,结果我们点的猪排炒泡面是超失望的说,味道很咸,不明白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排队。吃完了这超咸的面我们就继续逛夜市,然后回民宿休息。
Day 3
早餐: 早安早餐店 - 台中名产小吃: 如邑堂 - 彩虹眷村 – 九族文化村 – 午餐: 九族文化村园区 – 清境 – 晚餐: 晓云南
因为昨天在日月潭时想到还没到过九族文化村,所以跟王大哥询问了下就决定更改行程到九族游玩。早上我们先到民宿楼下隔壁街的早餐店吃早餐,味道还不错,很道地的台湾早餐。肉给的很多,吃的超级饱,所以导致我们午餐很晚吃。早餐后王大哥来接我们,我们先到台中名产店: 如邑堂试吃,重点是免费的,不管你买不买。因为这家我前两年已经来过,当时我们一家人买了千多块马币的饼,因为实在很好吃,不会腻口。所以这次我也向朋友们推荐这家,大家都很喜欢这家的饼,而且味道完全没变,和两年前一样,看得出店家很用心的在经营。试吃完后我们买了一些饼回去作手信,朋友回来后还说实在好吃后悔买太少。买好了后我们出发到台中的著名旅游景点: 彩虹眷村, 不需要门票。五颜六色的屋子和地面为这里增添了无限风采,让大家不停的按下快门。拍好照片后,我们出发到九族文化村。九族文化村的门票是NTD850,因为王大哥代为订购团体票,一人才NTD650,有兴趣要代订的可以联系王大哥询问。以前我一直以为九族文化村是看台湾土著的表演和了解它们历史的地方,直到昨天才发现原来是以台湾九个土著为主题的游乐园。这游乐园很适合一家大小来玩,因为同行的两位朋友不敢玩刺激的游戏,还有一位有孕在身,结果只剩下我自己去玩几样刺激的。玩过了一遍后我们在园区里走走看看,约3点在园区内吃午餐,而且食物价格不会太贵。过后再到表演区看邵族表演直到4点多乘搭缆车到日月潭会合王大哥。这里的缆车已经包括在票价里,不需要另外付费,而且水晶车厢也不需要加价,光这点真的很值得来了。乘搭缆车时可以一览日月潭的风景,可惜的是这几天都阴天,风景还好。日月潭后我们出发前往清境,上清境的路出现大雾,最差的时候能见度还不到50米,有的路段还没路灯,所以王大哥很小心的驾驶,他说当遇到这种状况时都是靠地面上的路线和反光器来辨别路况。一路上的大雾让我觉得很兴奋,原谅我的刷姑毕竟没在遇过这种状况。约6点终于来到了我们在清境的住宿,check in后发现房间还蛮不错,很适合拍照,所以我们就在房间里装起B来。拍累了歇息下收到王大哥的微信说山上的餐厅通常早关店,要吃晚餐的话要早点出门,因为午餐晚吃的我们还不太饿,不过还是决定7点出门吃晚餐。王大哥带我们来到这家叫晓云南的餐厅,点了一些云南的菜肴,味道还不错,5人点了一个套餐加2样菜价格是NTD1180,不会很贵,毕竟在这种旅游区吃饭通常会被砍。王大哥说这家店的风景其实很不错,可惜我们来时已经天黑加上大雾,所以什么都看不到。晚餐后我们在回民宿的路上顺便来到全台湾海拔最高的7-11逛逛,就离我们民宿300米而已。王大哥还打趣说在这里买零食特别值得,因为特别大包, 哈哈哈~ 我知道王大哥说的是什么不过朋友有点被唬弄到了,还真的以为特别大包的说,后来说明了她才知道大包是因为里面充满的了空气。买了点东西我们就回民宿休息。
Day 4
早餐: 民宿 - 青青草原: 骑马+马术表演 - 合欢山: 武岭 + 台湾香肠 - 午餐: 7-11 - 天祥 - 太鲁阁峡谷 – 燕子口步道观景 – 花莲 – 晚餐: 纽约客牛排店 - 东大门国际观光夜市: 自强夜市+福町夜市+各省一条街+原住民一条街
因为民宿有附早餐,我们就在民宿解决。民宿的早餐是传统的台式早餐,有粥炒粉豆浆馒头和其他一些食物,味道还不错,个人是蛮喜欢的,尤其是粥加上点肉丝,带点微甜的味道真好吃,感觉一整天的心情都开心起来了。早餐完毕后就出发到青青草原,因为昨天改行程的关系所以把青青草原改到了今天。可惜的是天不作美,和昨天同样的大雾,完全看不到风景和青青草原该有的青绿草原,连绵羊也只有在入口处的1只而已。不过这也阻挡不了我们装B拍照,另外这次青青草原有一个新开的项目 (我上次来是没看到啦), 就是可以体验骑马,重点是价格只需NTD100/人。马很大只毛发超漂亮的说,个人觉得很值得一骑。骑完马我们就到表演区找个好位置坐下等待马术表演。马术表演还不错看,可以看到骑师们在马背上做的各种危险动作,这些都是他们长年累月所训练出来的,很厉害。马术表演完毕后还可以跟马儿们拍照留念,结果外面下起大雨,等了一会还不见雨小,我们就拿着雨伞快步走到出口会合王大哥。我们先从行李多拿一件衣服换上,因为待会我们要去的合欢山武岭很冷。王大哥也在途中买了道地的台湾烤香肠给我们在路上吃。终于开到合欢山的武岭,海拔有3275公里,温度只有5.7度,超级冷的说,我全身都在发抖。赶快下车拍了照就快快上车离开,哈哈哈….真的冷到我待不住。离开了武岭顺着公路来到合欢山管理站休息吃午餐,午餐是在清境7-11买的泡面。吃饱后我们继续出发到天祥的太鲁阁峡谷和燕子口步道观景,沿路的峡谷风景很壮观,第一次走这种峡谷的公路感觉很新奇。之后我们停在燕子口步道,沿着观景步道一边走一边欣赏这大自然所创造的美景。进入此步道应配戴安全帽和注意自身安全,因为可能有石头掉落或地震。走完了这步道我们上车出发到花莲,王大哥带我们到一家叫纽约客牛排店吃晚餐。虽然是牛排店不过不止是卖牛排,鸡排猪排鱼排都有,而且很大份。可以选择套餐或普通餐,不过普通餐就已经包含了饮料汤面包和主餐,而套餐比普通餐多了前菜甜品和餐后饮料,价格大众化,而且餐厅装修还蛮不错的,值得来此一试。晚餐后我们先到民宿休息下再走路到离民宿约10分钟路程的东大门国际观光夜市。这观光夜市其实是把以前的自强夜市,福町夜市,各省一条街和原住民一条街结合在一起,不过很可惜的是这里大部分都是卖吃的和游戏类,要买东西的不适合逛这里,走完了全部才发现这里只有不到10%的店是卖货品的,例如卖包包的只有2间。总的来说来吃晚餐的话还可以,购物的话就别想了。逛了一圈我们就回民宿休息。
Day 5
早餐: 民宿 – 花莲铁道博物馆 – 将军府: 日本统治台湾时代的日式房屋 - 花莲名产: 地耕味 玩味蕃乐园, 重现花莲50年代复古风貌 – 七星潭 - 午餐: 佳兴小吃部, 道地美食+柠檬汁 - 清水断崖 – 宜兰: 礁溪泡温泉 – 晚餐: 礁溪老街
今天早餐是民宿准备的葱油饼和豆浆,喜欢吃葱的朋友会喜欢的味道,算是道地的老味道。原本今天早上的行程是出海赏鲸,结果大阴天王大哥说可能看不到鲸鱼,所以就改了在花莲市区内走走。我们先到花莲铁道博物馆, 免费入场, 这里可以了解整个花莲铁道的历史故事,王大哥也为我们加以解说以前能坐火车的人都是有钱人居多,列车小姐在当时可说是高尚职务,不是随随便便能当的。另外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右边还有一个以前使用的防空洞,没见防空洞觉得很新奇,蹲下去看发现这防空洞特矮也不大,躲不了多少人所以不确定是以前留下还是特意建造来让游客们了解而已。参观完了铁道博物馆,我们顺路来到一个叫将军府的地方。这里保留了日据时代是日本人统治台湾时为他们将领所建造的日式房屋,但年久失修,除了在入口处不远的一个类似日本庙宇祈福用摇绳外,已经没什么看头了,可以说是没事不必来的地方。离开了这个有点诡异的将军府,我们来到一间花莲名产店 ,名叫地耕味 玩味蕃乐园。有趣的是这里除了可以购买花莲的土产外,楼上还特意装修成花莲50年代时的复古风貌,重现当年花莲人的生活方式和娱乐等等,让我相当意外的没想到现在还有店家会用心经营作这种装饰。另外楼下还有一个隔间的装修是台湾以前的教课室,还有学生衣服可以cosplay一下。土产方面则是差不多每样都可以试吃,而且是好吃的。另外有一个满特别的零嘴是一种叫作落神花的花朵,被淹渍成零嘴和饮料,入口清爽,超级喜欢,而且功效还很多。花莲的出名土产是麻糬和剥皮辣椒,这里卖的在这里麻糬口味很多,有十多种,不过个人觉得最好吃的还是绿茶口味的。买了一些土产后我们出发到花莲著名景点: 七星潭, 因为大阴天的关系海浪特别大。虽然没有阳光略微可惜,不过也不影响我们拍美照的心情。 这海滩是我第一个看到的砾石海滩,深色的砾石滩显得海特蓝。在这里舒服的吹着海风,看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感觉人生就该如此放松,烦恼什么的在此刻都不是什么大事。依依不舍的离开来这美丽的海滩,我们来到花莲有名的佳兴冰果室/小吃部吃午餐, 佳兴冰果室的招牌是它的柠檬汁,内含20%柠檬,喝起来不太酸,很顺口的好喝。除了柠檬汁,个人觉得也一定要尝尝这家的道地美食,份量多价格便宜,我们叫了6样菜才NTD600,尤其那碟卤味才NTD50,炒蚬好像是NTD200,味道很鲜。另外一提的是这家据说已经60年的老店还被食尚玩家和很多部落客推荐的。午餐后我们来到另一个花莲著名景点: 清水断崖。 清水断崖气派雄伟,号称世界第二大断崖,而地质是以片麻岩和大理岩为主,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800米以上。因为阴天的关系有点可惜错过了看到它的最美丽的时刻。看完了清水断崖的壮丽后我们一路往北开到今天的最后一站宜兰的礁溪泡温泉。温泉是在温泉会馆房间浴室里的泡,当然也有大众池不过只在周末开放,还有一些娱乐设施也是只有特定日子才开放,可惜了。 礁溪这里有一家叫奕顺轩的饼家做得冻卷好像很出名,王大哥特地买了一个芋头口味的让我们试试。的确不错吃,芋头味浓郁蛋糕部分松软,入口即化。在房间休息了一下我们就出门到礁溪老街吃晚餐,出了民宿外走了不久我们发现这里有个为大众开放的泡脚池,还蛮多人在坐在这里泡脚的。往外走到商店街有一排店是全部都是食店,随便找了一家点了蒸饺汤包和卤肉饭,蒸饺和汤包皮太厚,没什么汤汁有点可惜,卤肉饭味道还可以。吃饱后在商店街逛逛发现台湾的水果真的和我们的有点不同,番茄的尾端竟然是尖的,之前罗爸爸种的无籽木瓜尾端有点像杨桃,是星星形状的。慢慢逛回温泉会馆回到房间放水泡温泉享受下就休息睡觉。
Day 6
早餐: 民宿 - 金车咖啡城堡 - 滨海公路: 秘境大里海蚀平 - 三貂角灯塔 - 马岗鱼村 - 金瓜石阴阳海 - 黄金瀑布 - 九份 – 午餐: 九份老街 - 十分放天灯 – 晚餐: 西门町, 湖南饮食栈 - 士林夜市 – 西门町
早上在会馆用完早餐后我们出发沿路边走边玩的回台北。第一站来到宜兰的金车咖啡城堡,这里的风景不错不过也可惜是个阴天。对咖啡没有特别爱好的我只是拍拍照,喜欢喝咖啡的朋友应该会买杯咖啡坐下边喝边看风景。过后我们沿着滨海公路走,一路上可以欣赏大海的美景。过后看到一个秘境,名为大里海蚀平台,王大哥停下车子让我们下去拍照。这个海蚀平台在退潮时可以海钓,所以有几个钓友在这里钓鱼。王大哥还问了其中一位大哥钓到如何,结果是没钓到大鱼,钓到的小鱼很小都放回去海里。不过有趣的是他们把钓到的一只鸡泡鱼和彩色的海鱼困在一个小的积水凹槽里,不确定是要带回去还是放生。这里的礁石间还有保留了一片完整珊瑚,王大哥说下次来不要再排那种大众行程了,边走边玩,来到这种没有游客的地方海钓钓到直接烧烤来吃,礁石上的海草还可以炒来吃,而且看到珊瑚的部分是安全区,可以下去游泳看珊瑚,多享受。听了王大哥的这话实在让我心动,喜欢台湾的我下次真的要像王大哥说的来个无行程旅游,总之跟着王大哥就对了。过后我们来到三貂角灯塔,这灯塔坐落在台湾最东的岬角上,是太平洋区的重要指标,有「台湾的眼睛」之称。灯塔内设有展览室展示与灯塔有关之装备与资讯,是北部地区唯一开放提供民众参观的灯塔。之后沿着步道下山到停车场会合王大哥再到对面的马岗鱼村。王大哥说现在的马岗鱼村很多屋子都翻新了,没有以前的味道,所以我们只看到少部分还保留了到现在没有翻新的屋子。另外这里也很适合骑脚踏车沿着海岸线看风景。离开了渔村后我们一路开到金瓜石看阴阳海和黄金瀑布,之前的游记里写过所以我就不多说了。但这次在黄金瀑布看到一位老伯伯的表演觉得很独特,因为他是用锯子和拉二胡的弓来出歌曲,好不特别。之后我们来到九份,午餐就在九份老街解决。上次来这里时因为没有太多时间所以没有逛完就离开了,这次终于把九份老街逛了一遍。作为一位千与千寻粉丝的我找到阿妹茶楼拍照,虽然我不太觉得和动画里有多像。另外要买钥匙圈吸铁等作手信的朋友们可以在一家叫整人玩具店的买,比其他店或地方便宜,老板还是个满好笑的人。之后我们去十分放天灯,每家店卖的天灯价格都大同小异,现在还出到8种颜色的天灯,不过价格不便宜。我们还蛮幸运的看到2次火车经过,放完天灯朋友们买了一些手信后我们就出发回台北市区。 因为王大哥明天有工作的关系,所以他送我们到民宿后我们跟他道谢就离开了。晚餐我们原本是在西门町的一家叫湖南饮食栈吃的,就在民宿对面不远处。因为王大哥介绍说这家的海鲜泡饭好吃,结果来到要点单时,店里的一位大哥用不客气地语气说卖完了,只有简单的。因为饿的关系,我点了一碗面,朋友们就打算到士林夜市再吃。当我在吃面时,奇迹般的海鲜泡饭出现了,我们瞪大了眼看着店员说不是说没了吗?最后我们还是没要,因为实在吃不下,吃饱后就去搭捷运到士林夜市。士林夜市我上次来台湾时没去,来到发现其实也还好,人很多,个人还是喜欢逛西门町。在这里买了几样小吃尝尝最后回到我最爱逛的西门町。不得不说,西门町摆路边摊卖的衣服实在不错,品质和价格都很可以的说,3件NTD500,款式选择多,而且有的还是韩国货,厚毛衣也是一样价格。在这里败了几件衣服后终于满意的回民宿休息。
Day 7
早餐: 西门町阿宗面线 - 中正纪念堂卫兵 - 101大楼 – 午餐: MCD – 美丽华摩天轮 – 龙山寺 – 西门町 – 晚餐: 西门町, 阿宗面线 - KL
今天的早餐是我想念了两年的阿宗面线,不得不说还是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好吃。吃完了阿宗面线我们搭捷运到中正纪念堂看卫兵交接,因为早上出门有点迟了,来到中正纪念堂时已经接近10点,立刻快步的赶去看卫兵交接,还好抵达时才开始了一会,可惜的是只能站在后方看。交接完毕拍完了照片后我在这里的展览厅逛了下才发现原来这里楼下有蒋中正总统的展览厅,上次来还没发现呢!二话不说的下楼去看,这展览厅很大,展出了蒋中正的一生,包括他所穿着的衣物,使用的物品,他的官车,他的办公室等等。当然也包括了他参与革命和带领台湾走向文明的历史,还有他的照片,年轻时还蛮帅的说。过后我们出发到101大楼 ,主要的目的还是拍照,再到101里的food court吃午餐。因为来台几天都还没吃过MCD,所以这餐非它莫属,重点的是有猪肉,不过味道也没什么特别的说。 午餐过后我们搭捷运到美丽华看摩天轮,发现乘搭摩天轮的票价不贵我们就决定搭上一趟。一个人NTD150还不需要加价乘搭水晶车厢,不过水晶车厢要等15分钟,因为整个摩天轮只有2个水晶车厢。下午的景色当然没有晚上美,但是还是不错的,还可以眺望刚才我们所在的台北101。过后我们来到台北的龙山寺,这次刚好遇上诵经的时段,一进门就听见很多信众跟随着师傅们诵经的声音,场面十分祥和。这次主要是带朋友们来看看拜拜一下我们就离开了回西门町作最后的冲刺,再去购物。因为还剩下一些钱,所以决定败一双阿迪达球鞋回家,再寻找可口可乐特别版的带回家收藏。 而晚餐依旧是阿宗面线,在台湾最后一餐不能放过这机会,实在是喜欢到我和朋友都想把它冷冻好打包回家。约七点我们回民宿拿寄放的行李收拾收拾一下刚买的东西后等待王大哥为我们预定的车来载我们到机场,结束这趟台湾之旅。
* 后记: 这次的台湾之旅不同于以往的旅游 ,体验了很多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在野外开锅/第一次在野外公开唱歌/第一次看到沿路都是数不清的萤火虫/第一次驾驶左边的车/第一次骑马/第一次吃全套餐 (饱到我不会说话)等等。很多的第一次都献给台湾这美丽的国土,超级喜欢台湾,下次一定要如王大哥说的来台湾进行无形程旅游,反正有王大哥在一切都不是大问题。再次感谢王大哥这次的行程安排和陪伴,载我们上山下海体验不一样的台湾,给我们介绍很多的道地美食店,为我们讲解台湾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不仅仅只是来做游客。想要和我一样看到不一样的台湾可以联络王大哥,只要告诉他是雪莹介绍的就可以了。
王大哥FB https://www.facebook.com/dylan.wang.501
🔥感谢 Pong Suet Ying 美丽的分享!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直接信息我们!
想要留意更多旅游资请Like 我们的粉丝页
旅游达人Travelblog
#旅行
#traveling
#旅游
#Travelblog
#旅游达人
电器街的漫画店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一行》创刊30周年纪念
徐敬亚
《一行》,就是那本刚刚还摆在我们桌上的“外国”杂志吗,就是那个一袭白衣皂靴的黑脸汉子吗,就是那一行行飘飞在太平洋上空的神秘幽灵吗……30年了,当鸡毛蒜皮也变成文物之际,我们翻开记忆,辨认它走过的每一页白纸,如同紧盯着一位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们也老到有资格纪念30年前的事儿了吗。
30年有多长?二战光复到文革中止,几乎30年——内中的起伏逆折纠结,漫长得像100年;1889光绪帝亲政到五四,整30年——多少兴亡,多少荣辱,像跨越了古今百代;从五四到四九,又30年——刀光剑影,血肉贲张,如同天和地全翻全覆。30年,自然界可以把大河从东方移动到西方。30年,人类的沧海桑田里足以容纳一个甚至几个王朝。
我不会去管什么狗屁文学史。我们是360行中最末的一行,我们是一行人中要么走在最前面要么走在最后面的那一行。我们只是摸着自己的脉,走回不耻于史的记忆。
那不是一本普通的杂志。那不是官府的告示和文书。那是我们自己人凑的银子,自己攒的力气,是自己的纸自己的墨,自己写的诗,印上了自己的青葱生命与灵肉,那是一代人30年的刻痕与编年。
缘起:它成为收割九十年代诗歌最大的一把镰刀
30年前,诗歌猛然大热!
先是朦胧诗用一个又一个瞬间点燃了中国。之后数年,官方动用国家宣传机器围剿——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好产品+好广告”的巨大营销盛况。哪个民族能遭遇攀爬血泪上升的快感,又有哪个国家舍得用一版一版白银为诗歌积年累月地推销。
对于当年诗歌,无论你怎样学术,也只能被迫使用“盛况”这个虚幻形容。中国历来没有理性与数据。几十年了,即使在大数据里人们只能也找到这一条:“全国2000多家诗社和千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哈哈,上述统计,是我1986年举办“两报大展”时从一份记不清名字的民刊上转抄后发布。没想到,这组数字便成了后来被不断频繁引用的最权威数据。
权威总是可疑的。没办法,历史上冒名顶替的东西太多了。
不管怎样,它总算给了我们一组煞有介事的阿拉伯。我现在不关心诗集,我要的是民刊。按上述统计“打印加铅印”两种诗刊,总数99种。与“两报大展”公示的64个流派基本吻合。但,这些年我不断发现,当年被大展遗漏的诗人和流派太多太多了!
怎么办,八十年代的诗歌民刊、民报,到底有多少?
被当事者们模糊过的历史,后世能够给予补救的惟一方法,也许就是收藏。
目前,中国两大诗歌民刊收藏馆,一个是“世中人汉诗馆”,一个是姜红伟的“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按收藏者统计的数据之大,足以令我们这些过来者震惊。
世中人汉诗馆内收藏的非公开印行的刊物约3000种( 时间不限于八十年代。品类为综合统计)。这个数字是世中人刚刚微信发给我的。世中人称,他几乎攒全了《一行》,只差两期,严力已答应帮他补全。哈哈,这本宝贝杂志已经珍贵得达到历史邮票的地位了。
“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的收藏。按姜红伟发布的统计:全国大学生各类诗刊、诗报(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大约300余种。此外,八十年代全国各地中学诗歌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大约200种。请注意:中学生社团报刊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品类。
好了,按上述两家诗歌馆的藏品计:八十年代诗歌民间报刊,种类应不低于500种。
明晃晃的收藏品,以物理性的真实,无声地保留着历史,如同出土文物,考古证据般的权威性无可辩驳。
我之所以统计这些遥远的数据,只是为了给《一行》杂志的出世,考证一个宏大的诗歌背景。我们的面前是:煌煌500种民刊,泱泱500乘N首诗、500乘N行诗……
现在,我让一束强光只照亮那一行。
相比于500家群峰并起的民间报刊,《一行》铺起摊位的时候,那个风起云涌的集市即将打烊——直到1987年,几乎在现代诗盛行于中国的10年后,这一行才在遥远的地方出现。但由于它混血般的出身和纯净编风,这本杂志犹如一只最强的聚光灯照亮了中国未来十多年诗歌的血灰色天空,在500家报刊中,成为收割九十年代诗歌最大的一把镰刀。
发轫:一种美国式的AA制艺术公社
1987年5月,诗画刊《一行》在纽约创刊。
然而,无论从诗还是从画的内在视角,都纯属诗画之外的偶然——虽然历史向前挪了百年,大清国的年轻子民对遥远大陆的神秘向往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一窥究竟的愿望几达历史之最。一批又一批以留学方式远抛他乡的窥视者们,不经意地裹带了浓度不低的诗歌因子。正是生存背景的移动,意外地带来了中国现代诗一次额外的分蘖。
作为《一行》的主创者及灵魂的严力,在苦苦的海外生存两整年之后,及时发现了自己体内的诗歌发酵,又在一座城市中与未来的合伙人相遇,并以合并诗画的恰当方式升华了一批流亡艺术家共同的内心愿望。OK,一个以汉语、汉文化为纽带的团体、一家以中文诗歌为主体的艺术季刊就登场了。
在500家民刊中,这无疑是一家萌芽过晚的两栖诗刊。但谁也没想到在随后13年中,与大陆层出不穷但屡屡短命的民刊相比,《一行》展现了强大的生命韧性。从1987年至2000年共出版了25期(1994年之前为季刊)。加上全国各地诗人在每年的《一行》周年的10期纪念年刊,整整35期《一行》杂志,横跨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在与新世纪相交后,完成历史使命般地恰当停止在一个明暗之间的节点。
《一行》之所以能够完成了13年跨国绵延,并不事声张地成为彼时中国诗歌的高端集散地,有三点独特的内在依据:
1、主导传统:朦胧诗派与星星画派的宿将合流
诗歌辈份很高的严力,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作朦胧诗的一个艺术载体。空降异邦的孤独生存,使这位留学者几乎完整保留了此流派的执着、纯真的使命感信息。于是,朦胧诗的后期传播与升华,并不是由北岛、芒克等原创者完成,而恰恰是那位当年《今天》中的小兄弟,作为老牌诗歌的记忆载体,化成一柄得天独厚、飘扬过海的蒲公英。同时,严力的另一个《星星》画派的老牌双栖身份,使他准确地迎合了纽约这座诗画合璧的留学城市,并把这两股相得益彰的棉纱,搓成了一根美妙缠绕的长绳。正是主创者严力内心中诗画的高远传统,使《一行》自认死理地严格秉持着最高的诗歌准则,以一种国内混乱诗界无法达到的清静、单纯的高标,非世俗地照亮了一盘散沙的现代诗,成为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最权威的集结舞台。
2、艺术公社:美国式的AA制诗画基金
和大陆现代诗人凌乱的生存相比,纽约人的生活几乎可以称为正人君子者流。稳定的生态背景,极易使人产生按部就班的稳定节奏,这与国内诗人们朝不保夕的动荡形成强烈对比,这其实是《一行》杂志恬淡、从容、持久的、类似哲学般的大背景与大依据。此外,《一行》杂志独有的、AA制的集资模式,使它具有了一种类似股份制、合伙人的某种艺术公社味道:20几位成员每个季度拿出一天的工资,有的每季度出50元,有的100元,还有两个医生,因为工资高,出200元——一举解决了每期1000册、1500美金的印刷费用。这真是纽约人才能想出的集资方式。应当记住这些被称为“离人”的名单:严力、王渝、郝毅民、艾未未、张伟、秦松、李斐、非马、斯仲达、艾伦金斯堡、安晨、王福东、姚庆章、方家模、张宏图、邢菲……严力说,有的成员每三个月甚至拿出5天以上的工资。
近代,有军事学家拆解战争的制胜因素时指出,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不仅是战略与战术,更常常是武器的较量,甚至是给养与后勤的比拼。当土八路们背着粮袋生火煮饭的时候,装备精良的八嘎牙路们吃的却是美味快餐与刚发明出来的鱼肉罐头。同样,在《一行》以丰盈稳固的资金运作之际,大陆的游击战士从来没逃脱艰苦卓绝的挣扎。《一行》创办4年后,由芒克、唐晓渡主编的《现代汉诗》横空出世。这个与《一行》并驾齐驱的著名民刊,最终倒在了日益匮乏的白银面前。作为其编委,1994年,我代表深圳出资1000元,由欧宁主办编辑了最后一期《现代汉诗》,宣告分封制式的各城市轮流作庄方式的中止。
因此,《一行》证明:由若干合伙人共同集资的、同仁式的基金方式,可能是中国现代诗民刊的长治之道。
3、代理人制:类似现代营销的集散中心
勤勉而谦逊的严力曾写道:“在一行漫长的道路上,国内各地诗人组织及策划稿件的负责人包括:莫非、贝岭、李松樟、瓦蓝、梁晓明、伊沙、肖沉、古冈、孟浪、付维、朱凌波、杨春光、蓝皮等,没有这些诗人在创作之余的努力,一行就不可能完成如此的使命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正是上述中国现代诗中坚力量的加入,使《一行》形成了一个遍及中国的集稿中心与发行基地。这其中的每一个名字,在当年都是一个恒星与行星环绕的诗歌星座。这种弟兄般的借力,由几个城市扩展到了十几个省市的辐射,北京、杭州、天津、大连、西安、长沙……这相当于《一行》在中国大陆同时开办了多省市的派出机构。诗人之间的江湖传播,常常以几何基数发展。
据严力的精确统计:“13年间《一行》共集结了780位大陆、港台及海外诗人、画家。其中港台及海外诗人160名,中国大陆诗人535名,插图或插画作者85名。”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几乎涵盖了当代两岸几地华语诗人的大部。这并不包括大量暗中的名单。大凡有据可查、显现出来的事物永远不是全部。可以想见,在经过严格筛选后的存品背后,它的外围是一个多么大的隐形落榜者与庞大的阅读群体。
值得后世研究者们注意的是:《一行》不但形成了海外向大陆的派出,代理诗人们甚至还额外产生了一种扩展与再生的能力。只要严力一声令下,或者代理者们一个漂亮的建议,一本冠以“一行”全部符号标识的刊物便在大陆上印刷发行。当然,施发号令的严力还需要在纽约为这些印刷物寻找美金赞助。据严力统计,这些总名为“周年纪念版”的《一行》共策划、出版、发行了10种,自1994年一直延续到2000年。这件事有点怪,仿佛一个总部设立在纽约的海外诗歌出版社,莫名地赐出了一个个“书号”,代理者便获得了一种加盟者的主体地位,以《一行》的名义进行工作。这样的出版发行事实,证明当年的《一行》已经产生了一种全国性的品牌效应与加盟店的色彩。
在我写此文的昨天,身在纽约的严力通过微信发来一句话:“这是众人的一行史,是众人的一行诗。”
这是实话。没有一批诗歌力工、诗歌买办、诗歌编外股东,就不会有《一行》这家以最小诗歌细胞命名的民刊10多年的风行天下。
辉煌:那条窄路上的一束强光
我很喜欢本文标题中的“了不起”三个字。
今年春“红皮书”再版,我写了一篇名为《一本了不起的书》的再版序言。我说:“一切了不起的事物,如同英雄。首先必备基础性的优秀因素,同时它还必须意外地得到历史的青睐。”
1987年创刊,《一行》已显不同凡响。
我可能是大陆较早的见者。从大胡子孟浪手里接过《一行》创刊号,见惯了民刊的我仍然为之一震。黑白分明的设计,使它那么洋气,那么现代,又那么另类。深圳与香港人熟悉的电脑繁圆体表明了它确凿的海外华侨身份。更有一堆又一堆没人细看的英文,让人想象着华尔街的阔绰与体面。在当年,我们哪里知道留学生和海外人士们精致而艰难的生活。在大陆青年人心目中,只要沾上了USA的人似乎百分百全是富翁。而严力、非马、艾未未、马德升、孟浪、郁郁、黑大春、李冰、金斯堡……这些诗人、画家的集体亮相,标明了这是一家语言标高线非常敏感的现代杂志。
两年之后,一场从天而降的精神核爆吞噬了一切。《一行》开始发光。
1、在最黑暗的时刻,它上演了辉煌
“1989,肉体般致命的一击,重重地落在心猿意马的诗群上……内在背景被突然抽离,热度浓浓的脏器突然空空如也。诗人们一刹那站在原地发呆,“想”和“写”在根本方式上发生了犹疑……几乎所有的人暂时放下了笔,四散而逃,怀着凄苦、破败、无聊的心情……一种模模糊糊的倒塌,一种自怨自艾的无奈与悲凉,缓缓而升……人文主义的脖颈,在苍凉中微微挺起……诗的力度,在病弱中出现了一股伤残雄性的气息……”(本人作《隐匿者之光》)
那一年,诗歌江湖崩盘。鸟与兽一哄四散。而此时,创刊两年的《一行》刚刚完善了它与大陆现代诗各路英雄们的秘密联络图。
就在大陆地下民刊纷纷偃旗息鼓的时候,一期又一期的《一行》仍然如约而至。在诗人们遭受着复辟的革命词语重度侮辱的岁月,它像一行黑白分明的光,跨过太平洋那苦难之水,照亮了国家与诗歌共同的那条窄路。
那是一束丝毫也没有中断的强光,处于鼎盛期的《一行》,在洪水肆虐的时候,充当了一次诗歌的诺亚方舟。随着《一行》在各省市的推广人逐渐到位,这本杂志在最黑暗的时刻达到了它的辉煌。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一本杂志带给诗人们的慰藉。它带来的几乎是死亡中的生命暗号,它使人们相信,即使在最苦闷的日子,只要天空中还有一行鸟在飞行,也足以使黑云重压下的天空充满了弹跳的想象。
这是一次诗的幸运,也是族类的幸运:所幸的是,世界毕竟不只一个大清朝。所幸的是中国诗歌预先在远方埋伏了一彪人马……
2、它参与了中国人重建日常精神生活的自救
“被我称为“灰暗而平庸”的乏味的九十年代,可能恰恰是伟大的10年!……历史的辉煌都是英雄们创造,历史的创伤却是由平民百姓一天天愈合……整个九十年代,它的确是用一种正常生活困境中的苦闷感,默默消化着前朝的一切!”(本人《诗歌回家的六个方向》)
1989之后的数年内,大陆一片萧杀。那是一段中外精神反差最大、意识形态对抗最激烈的岁月。仿佛从天而降的《一行》,带着一种异邦的人文尊严与艺术公正,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国诗人的诗歌集散地,甚至精神家园。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官员们哪里知道,再次引导精神航标的仍然是那些落魄的诗人。在禁锢的精神重压下,在窘迫的生存逼迫下,诗人一天天收拾着破碎的心情,重新编织着内心的秩序……翻看一下那些年的《一行》可以看到,无论老诗人还是新诗人们的作品中,充满细节的生活画面在苦涩中一点点缓慢升起,大量的日常经验一天天回归生活,而新鲜的口语逐渐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行》参与救助了中国人重建日常精神生活的履历。这不是救世主的恩赐,而是诗人的自救。像一块高挂在天空的诗歌告示,在中国现代诗被扼住喉咙的那些年,《一行》持续地发出它的独唱,带领着它从千百件诗稿中遴选出来的优秀诗人。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流亡作家赫尔岑曾在伦敦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那些刊物也曾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与这类流亡回流的政治宣传品迥然不同的是,《一行》的出版印刷基地虽设在异国,但它的作者与读者却都是百分百的华语诗人。它不是流亡者的观念输入,而是一种与母体息息相融鱼水关联。从刊物属性来说,《一行》不是一本大陆的民刊。同时,它也绝不是一家纯种的美国杂志。它发动的所有自拉自唱的战争,主战场其实一直在中国大陆。它只是把指挥所放在了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它有点像中国现代诗伸向海外的一只手,它收集的仍然在自己的雨水,然后它把这盆水再次泼回到中国的大地。
这样的事,历史上还能再次发生吗——中国现代诗在美国安装了一台诗歌的透析机,由一支支自来水笔制造的汉字划痕,乘着飞机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似乎经过了某种化学药剂的过滤与溶解,它们再以铅字的形式飞回故土的时候,仿佛已经沾到了某种仙气与灵光,用来医治这个国家的精神创伤。一行行诗,一个个最微型流亡因子,在两大半球之间往返飞行、航行,经年累月,周而复始。
3、它一直保持着诗歌的操守与尊严
现在想,很有意思。《一行》独有的,不过是纽约的编辑与印刷,这一点儿小小的特殊身份,当年产生了无限的神秘感。不过是几张普通的纸,由于其背后的巨大普世权威,获得了诗人们由衷的信任。在举目无亲的九十年代,《一行》就这样成为现代诗一位海外归来的阔绰亲戚。据严力介绍,乘机飞回来的,只是作者的两本样刊。在太平洋的波涛中,每期满满的8大箱《一行》仍在向这块大陆缓缓移动——那是经严力周旋,由纽约佩斯大学东亚历史系主任郑培凯先生资助的海运美金在移动。它们要两个半到三个月才能抵达中国。
奇怪的是,《一行》似乎从来没有被阻拦。它那莫名的假洋鬼子的出身和道貌岸然的纯艺术姿态,使它带上了一种类似外交官一样不可侵犯的神秘。它的存在,使人充满了想象,而想象往往通向神秘。有人曾跟我说,严力是不是有美国政府的背景啊。
在那些最难忍受的日子,在“有一双眼睛注视着现代诗歌像注视着凶器”(严力)的险恶年代,这本刊物给中国诗人签发的“诗歌签证”,使囚禁者以另一种方式越洋布道,如同在蜡纸上一行行刻写黑暗中的《挺进报》。
说到挺进,我一直敬佩《一行》的艺术定力与对诗沉浸的深度。只有《一行》自己知道,它必须怎样不挺进而才方得挺进。它默默地进行着战略上的自我说服与修正。在身边最严厉、最嘈杂的国际声浪中,他们小心翼翼地秉持着一种纯正的艺术理念,以一行行诗纠正着世界。这使《一行》一直稳稳地保持着诗歌的操守与尊严。
道场:一次在国际背景下的华语诗歌盛宴
我相信,即便没有《一行》,中国现代诗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一行》,是中国现代诗一个时空跨度最大的“道场”。假如没有《一行》,汉语诗歌至少缺失以下三种局面:
1、罕见的诗歌道场:中国地下诗歌几代人同时在场
《一行》的意义是,它不仅使诗通过了那条忧伤的窄路,顺畅地维系着应有的水准。同时,《一行》着意推举了一批新诗人,对下一个世纪的口语诗歌产生了首发式的推动。
在《一行》连续35期、横跨13个年度的版面上,即使不是职业的评论家,读者也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一条由朦胧诗→第三代→口语诗→下半身……之间的流派过渡线索。
创刊之初,《一行》的主力诗人阵容,仍然包含着一些朦胧诗和海外的老牌诗人作为支柱。很快,以孟浪、默默、黑大春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开始更多地占据舞台。再后来,伊沙、萧沉、梁晓明等口语诗人逐渐渗透而出。最后,下半身的诗人沈浩波等出现……也包括九十年代大放光彩的俞心樵。通过《一行》,也可以看到很多重要诗人在九十年代的转变轨迹,如于坚,如王小妮,如韩东。
在中国现代诗门派分争的当年,很少有刊物能形成民间与知识分子等不同风格流派的汇集。同时,中国地下诗歌几代诗人的同时在场的版面,也显示了《一行》道场的最大包容。这的确需要一统天下的纯正诗歌气场。
2、惟一的诗画道场:口语诗与现代画的大合奏
对口语诗人的发现与扶植之功,应首推《一行》。
当年,它一度作为中国第一权威诗刊,对口语诗的兴起充当了某种国家级伯乐的功效。而使诗人的年龄不自觉地呈现着由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嬗变。
这些,并非《一行》有意为之。以严力为主体的编辑小群体,既不在国内的诗歌圈子之中,也没有足够的大陆诗歌经验,他们所秉承的是对中国现代精神本质的把握,对汉语诗意的执着寻找。高标与公正,这两点编辑宗旨一旦祭起,刊物上呈现的必然是大陆诗歌的原始自然生态。
从诗歌美学上看,反英雄、反理性、反文化,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的主潮。而对日常生活的简化,对繁琐修辞的屏蔽等,正是口语诗的主导观念——这恰与《一行》的美术画风相吻合。严力、艾未未、马德升、曲磊磊等“星星画会”的主力画家赴美后,画风一直不断趋于抽象与超现实。正是由于艺术观念上的志同道合,才造就了中国当代诗人与画家在《一行》上演绎了一场历时数年的现代诗画大合奏。
3、国际艺术道场:华语诗歌几大版块的融合
朦胧诗后,中国现代诗与国际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接轨。但在《一行》之前,华语诗歌的几大版块,从来各自孤岛,各行其是。
《一行》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诗歌艺术道场。这个以诗歌为主凝点的刊物,以其足够的磁力,牢牢地吸附了中国大陆、港台、东南亚及部分国际诗人的创作。
今天,重新浏览《一行》那洋洋780位诗人画家的作者名录,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史诗级的名录”。这是一张遍布全国乃至世界的华语文学地理版图。在电脑上,以五号字排版,它仍然达5页之多。当年,它不但发表了大陆地下诗人的作品,还包括了严力、艾未未等星星画派主力画家的最新画作,还有国际诗人金斯堡的诗,甚至崔建具有冲击力的歌词也是第一次在《一行》上发表。形成了大陆、港台、国际诗人、画家们频频的同台演绎与融合。
伊沙说得好:“《一行》的使命在于度过黑暗期!它起于民刊兴旺之年,止于网络兴起元年,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与诗歌大任!”台湾诗人陳克華写道:“于当时我这个蛰居台湾的年轻诗人而言,无宁是打开了阅读和创作的一扇视野开阔的窗,知道了华文现代诗的诸多样貌。”
在这个意义上,《一行》称得上一本真正的国际诗歌杂志。几个大型汉语地理创作源的汇集,不是人为的邀稿、拼凑,而是出于一种千载难逢的时空凝聚。在纸媒日渐式微的当下,这种跨国的诗歌盛宴,后世几代人都不容易出现了。
显性的历史,从来都是一惊一乍的变态。
1986年由我发起并主持的“两报大展”,以典型的、惊悚的方式,冲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禁锢,人为地使第三代诗人集团性地一夜间登上了诗歌舞台。现在看,这一暴动般的诗歌推广事件,不但基本结束了官方出版对于现代诗的封锁,也使中国现代诗一惊一乍的急切心理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因此大展之后的几年,诗歌水面一片平静、一片生长。数百家民刊民报相安无事地新陈代谢。
历史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一惊一乍,一种是安步当车。
安步就是两次惊乍的连线。在惊乍之间,流淌的就是正常的日子。正是在那些平常中一点点积累着不平、不常,才注定着下一次的历史惊厥。一条河流不可能全是瀑布与急流,在两条瀑布之间,就是历史的基本身份,是它的稳态。《一行》,像它的简约、朴素、多方向的命名一样,正是以最基本的诗歌单元,一行一行地稳步书写着历史。
人间不太公平。爆炸性的大展,不但充分震荡了诗界,甚至还不断得到后世的宠爱。2006年起,大展不断地被纪念,20周年、25周年、30周年……真是纪念得让人嘴软笔软,连我这个早年爱出风头的人都不得不惊呼:“写诗人的这件事儿,不可能没完没了纪念下去吧!”(《大展30年后说》载《诗歌月刊》2016-11)。
没办法,历史总是偏爱惊涛拍岸。而隔岸观火的后世人们,又总喜欢围观那些祼露着的伤口。这也是我执意要为《一行》写一篇长文的内心动因。仿佛为了洗清那莫名受宠的主观故意,仿佛为了从不公正者那里讨回一点过时的歉意。
2000年,《一行》中止。
我相信,它仍然活着。那一行黑白分明的大雁,只是恰如其分的收拢了翅膀。在完成了最有意义的使命后,默默地与诗、与生活、与生存构成特殊的同步。
一定有一座纪念碑,向这本了不起的杂志致敬。它可能是声音的,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默默的,通向记忆的深处。
2017-7-3深圳
电器街的漫画店 在 电器街的漫画店Denkigai no Honya-sa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电器街的漫画店 Denkigai no Honya-san. 167 J'aime. 收管. ... <看更多>
电器街的漫画店 在 电器街的漫画店,原作结局咋样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电器街的漫画店 ,原作结局咋样了?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