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OOXX】
他難掩疲憊地說,他曾經每天都想要跳樓。
相較於其他五十歲的同儕,他很早就退休了。國中開始半工半讀,身兼多職,又開始學理財投資,現在的他有好幾間套房可以收租金,經濟無虞,收入穩定。平時他可以學國畫,學薩克斯風,閒來還可以跟三兩朋友相約爬山下棋。
前提是,如果他沒有這個兒子。
兒子從小就被發現有發展遲緩,還合併多重障礙,生活方面無法妥善自理,有時還有攻擊性,一生氣就會拿刀片割壞家裡的衣物家具。所以,他每天活在擔心、焦慮及恐懼裡。擔心孩子的未來,但不是關於升學,而是安置的問題;焦慮自己力有未逮,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做得不夠多;也恐懼會不會有其他家人或者無辜人等被兒子傷害。
他能不憂鬱嗎?當然憂鬱,可是這一切,能跟誰說呢?他沒有工作壓力,也沒有婚姻問題,多數人已是羨慕得緊,所以就算說了,也沒有人能真正同理。而且,說了也沒用,因為這是永遠無解的天大難題……
---
這個沉重的故事,來自《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
許多研究與統計數字都指出,憂鬱症患者中,女性的比例遠高於男性。但實際上,許多男性相當壓抑,遇到挫折或有心事時,多半也不會主動訴苦,更不會主動尋求協助甚至就醫。也因此,#男性往往成為憂鬱症患者統計數字之外的黑數。
許多女性會找好姊妹訴苦,不乏情緒排解管道。而男性大都選擇自我隱忍,甚至將情緒完全隔離。那些他以為承受得住的,以為都會過去的,到了轉不過去的瞬間,就整個人垮掉了。
這個現象再次涉及社會角色期待,很令人意外也不意外地,「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說法直到2020年的今日依然存在許多人的認知裡。但,每個人心中都有難以跨越的坎,它不會因為這個人是男是女、富有與否而消失。
《微笑憂鬱》這本書最重要的目的,即是要帶領大家一同看見各個性別、年齡、族群的憂鬱。那些藏在微笑面具底下的受傷心靈,需要我們去看見、去呵護。
Photo by Gabriel on Unsplash
(小九子)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