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看展覽
常常看到一個讓我熟悉的名字
但卻不記得到底是哪裡看過的名字
每次看到那名字腦海就會出現一個畫面
是在一張紙上
寫著「邢力云」的記憶
筆畫很稚氣但又努力寫的工整的字跡
心想也許是國小同學吧
今天在展覽終於巧遇到藝術家本人
相認後發現我們並不是同一個國小的
原本以為就是自己的記憶出了差錯
後來居然發現原來我們以前是同一個幼稚園的
是幼稚園同學來著😂
我突然覺得自己的記憶好可怕
因為對方是完全不記得有我這個同學
哈哈哈
我在猜好像以前我曾經覺得這個同學寫的字很漂亮
而且也很喜歡畫畫
所以就在我腦中落下了印象
恭喜她踏上了藝術學家之路
希望未來能有一起展覽的機會
#留下了一張世紀合照
#有人也有映像深刻的幼稚園同學嗎
@liyunhsing_metalar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煤氣路燈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南端的花崗石石階,其確實建築年份已不可考。但從舊日的香港地圖所見,石階於一八七五至一八八九年間已經存在。根據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記錄,石階兩端的四盞煤氣路燈,自一九六七年起已成為本港僅存仍然提供街道照明服務的煤氣路燈。都爹利街煤氣路燈由塞斯公司製造,屬羅徹斯特雙燈型號,燈柱...
留下了一張世紀合照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煤氣路燈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南端的花崗石石階,其確實建築年份已不可考。但從舊日的香港地圖所見,石階於一八七五至一八八九年間已經存在。根據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記錄,石階兩端的四盞煤氣路燈,自一九六七年起已成為本港僅存仍然提供街道照明服務的煤氣路燈。都爹利街煤氣路燈由塞斯公司製造,屬羅徹斯特雙燈型號,燈柱較短,以便於安裝在石階的護欄上。路燈原先用人手點亮,現已改為自動操作。2017中央裁判司署(Central Magistracy)是香港昔日一所裁判司署,位於香港島中環亞畢諾道,屬於中區警署建築群之一, 現為香港法定古蹟。
蘭桂坊(英語:Lan Kwai Fong)狹義而言指位於香港中環區的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名叫「蘭桂坊」(取其蘭桂騰芳之意)。廣義而言是指與德己立街、威靈頓街、雲咸街、和安里及榮華里構成的一個聚集大小酒吧、俱樂部、餐廳與零售商鋪的中高檔消費區,深受中產階級、外籍人士及遊客的歡迎,是香港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它更獲得由中國大陸十大主流媒體合辦的「網友最喜愛的香港品牌評選」之「我最喜愛的香港蒲點」三甲。蘭桂坊協會為區內非牟利商會,由超過100間位處區內各行各業商戶所組成,是為與政府的主要溝通橋樑,並旨在向本地及全世界推廣蘭桂坊獨有文化魅力。18世紀俗稱「爛鬼坊」,以其洋人集散而得名。後因不雅而易名今日之「蘭桂坊」;另一說法為廣東九江鄉里於香港發展時借用九江煙橋村蘭桂坊之名稱命名。原來居住了許多以「媒人」作職業的女士,所以被稱為「媒人巷」或「紅娘巷」。「Disco Disco」於1978年在德己立街開張後,更加速了蘭桂坊的發展,同時使它成為一個國際聞名的娛樂場所,受不少名人、娛樂圈藝人及外籍人士歡迎。在1980年代,有蘭桂坊之父之稱,原籍加拿大的猶太商人盛智文獨具慧眼,有感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欠缺社交場所,因此投資3200萬港幣購入整幢大廈,並將它翻新,變成西式餐館等的多元化商廈。每年萬聖夜,市民和遊客都會盛裝打扮成不同的角色人物,來到蘭桂坊慶祝萬聖夜。這是全港唯一的免費戶外派對場地,天空掛滿特色的節日裝飾,齊集不同的猛鬼元素,打造獨一無二的「猛鬼街」。當日亦有模特兒化身恐怖厲鬼,與遊人拍照。區內餐廳酒吧亦舉行萬聖夜派對,推出特色萬聖夜套餐及特飲。蘭桂坊區內大肆粉飾,配合華麗的裝飾布置及悅目燈飾,把蘭桂坊改造成全港最大的戶外派對場地。區內各食肆酒吧推出節日派對活動及應節聖誕及新年套餐應市。聖誕節當天及除夕夜,街道上亦安排了聖誕女郎與遊人合照,留下美好回憶。蘭桂坊至今仍然是不少中產階級、夜貓族、外國人消遣和夜蒲的熱門之處。除了酒吧、舞場、卡拉OK等娛樂場所之外,近年該區亦開設不少售賣非酒精類飲品的咖啡店、茶餐廳及快餐店。2001年11月16日起,蘭桂坊與附近的德己立街及和安里,逢星期五至星期日和公眾假期,在下午5時至翌日凌晨4時劃為行人專用區。2002年5月,每天由下午8時至早上6時禁止車輛駛入;逢星期五至星期日和公眾假期,改為下午7時至凌晨4時實施行人專用區。運輸署並於2003年更新蘭桂坊的地磚,配合周邊道路的悠閒式街道設計。2012年10月推行臨時的士站試驗計劃,站逢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於威靈頓街(米蘭站對出位置)設立臨時的士站,並將行人專用區時間延長,由晚上7時至早上5時禁止車輛進入,方便市民午夜消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jjMZn8EE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W_Td14nO8jJUeSm2PSx6DcG2Azg)
留下了一張世紀合照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 【時事話題>> 一張市值2.5兆美元的世紀合照 ... 的推薦與評價
... 留下一張前無古人、大概也後無來者的世紀合照。從蘋果、臉書到中國企業代表們,一起來看看這些A咖出席者的對照圖跟公司市值整理!... ... <看更多>
留下了一張世紀合照 在 百萬YouTuber大合照網看傻:訂閱數加起來好驚人 的推薦與評價
YouTube頻道擁有332萬訂閱數的網紅團體「這群人」,近日舉辦10週年音樂派對,24日台中Legacy最終場,不少同業YouTuber到場應援,事後大夥留下難得合照 ... ... <看更多>
留下了一張世紀合照 在 [轉錄] 真正的「遺照」 19世紀屍體攝影- 看板marvel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網址:https://ppt.cc/joq7 (有圖慎入)
現代如果有人去世,若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與屍體大合照,會被認為是極度怪異的行徑。
但是今天看來邪門的活人與死者合照,在19世紀末的西方中產階級中相當普通,甚至可
稱為流行。
這些屍體攝影通常在人過世後不久即拍攝,有些讓他們躺著,另些則讓他們坐姿端正,
有獨照、有一群死者合影,也有陰陽兩界人的合照。舊相片上身著維多利亞風格華服的
人們當中,或許可看出神情略微僵硬怪異,但有些就像只是睡著,或是不小心在拍照快
門的瞬間眨了眼,凝結成唯美卻有點陰森的不可思議氣氛。
19世紀的歐洲正值工業革命後,急速都市化之下產生了不少疾病。全世界鼠疫肆虐,歐
洲斑疹傷寒加上霍亂並行,小兒麻痺也在此時流行,高死亡率使人心惶惶,不只促成了
勞工運動,屍體攝影的盛行也是當時的產物。即使現代人看了會害怕,追尋歷史的痕跡
深入了解之後,會發現一切的因果都是有機可循的。
嗯...不得不說 我自認是超級麻瓜 幾乎沒有感應
看了連結裡的照片也不是那麼舒服
世界真的何其大 不可思議的事情也真的很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3.105
放個有圖慎入當作提醒吧XDDD
※ 編輯: louise66 來自: 140.116.13.105 (10/29 13: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