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叫斑比效應的精神概念,是指當陷入此這種現象的人們
將會極力反對人類殺害被公認為「可愛」的動物
但是卻又不反對甚至漠視那些「不可愛」的動物被人類害死
這種狀況通常被視為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現象
原因是因為這狀況本身就是比較偏頗,在邏輯上達雙重標準的思考模式
舉個案例,像是以假借動保之名的狗本貓本,或是長得醜的大麻蟲瀕臨滅絕時
人們卻無視保護導致現在大麻蟲滅絕(X
整體來說這對於心理層面來講,就是很負面的心理現象就是啦
-
那為啥會發生斑比效應呢,故事點要拉回到1937年的美國
當時米高梅影業原本要打算將小說《小鹿斑比》改編真人電影
但因為拍攝失敗才把電影版權賣給了迪士尼
原作小說本來是面向成年觀眾為主的,因此原作除了描寫斑比的成長故事外
還描寫獵人入侵了森林,把斑比他媽以及其他動物全部殺掉
導致動物們生活變調的黑暗成人故事,但因為顧及兒童觀眾的觀感
因此當迪士尼在改編動畫時,特地把原本獵人殺死斑比媽媽的完整畫面
改成斑比在雪地倉皇逃生時聽見了畫外音的槍響
然後在黑夜中慌張在雪峰裡尋找消失母親的名場面
-
因此在1942年8月時,《小鹿斑比》正式從美國上映
雖然迪士尼在動畫塑造的風格給人一種輕鬆又烏托邦的感覺
但是當媽媽死掉那段時,那因為整體氣憤的塑造太過恐怖
再加上隱藏性恐懼導致的震撼,使得當時的觀眾創傷到幾乎把這部當恐怖片看
同時也因為上映引發的社會衝擊,使得全美掀起一股反狩獵風潮
到了隔年時美國獵鹿量只剩下去年的2分之一
也使得打獵團體還要求迪士尼在電影之前加註本片純屬虛構的警語
但迪士尼回應並無刻意污辱美國獵人為由就拒絕了(
-
回頭看《小鹿斑比》,雖然斑比的遭遇到現在看依然很慘
但畢竟那只是一個理想性的世界,但又誰知道在缺乏界線的現實裡
要怎麼做到像人鹿殊途這樣的共處局面呢
對我來說,《小鹿斑比》根本是早期迪士尼最黑暗
同時也是最有意義的一部電影
-
#電影當初因為市場太小是幾乎賠錢的 #粉紅切開是黑的
#另外殺掉斑比媽媽的獵人被選出為影史百大反派之一
#留言收死掉片段與補充
留言收死掉片段與補充 在 家裡一隻黑狗死掉,家人埋起來,後來幾年後有次去給媽祖婆收 ... 的推薦與評價
很久以前,家裡一隻黑狗死掉,家人埋起來,後來幾年後有次去給媽祖婆收驚問事,媽祖婆突然說我們是不是埋過一隻狗,說黑狗不能埋。埋了會成為狗靈,然後祂一直跟在我 ... ... <看更多>
留言收死掉片段與補充 在 [喇賽] 演唱會後遺症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留言, 47則留言,8人參與討論. 推噓, 9 ( 9推 0噓 38→ ) ... 10 F →whitefire: 需要補充:強者不是我,我現在簡直奈米腦 01/13 08:14. ... <看更多>
留言收死掉片段與補充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sts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請大家留言補充更多解答或是修正答案,感謝各位的貢獻! ... 4, 陳博士生近日完成一篇論文稿件,而在準備投稿之際,剛好收到一本期刊來信邀稿。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