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偉大結局:101部完整片單】
.
美國紐約雜誌旗下網站《Vulture》近期集結了12位電影記者、影評人,選出了影史101部最佳電影結局。在評選之中,他們考量了作品的多元性,確保不過度集中於特定導演之作,也在類型、題材與產地進行分配(不過最後依然是以英語片為最大宗)。至於「結局」的定義,可能是最後一個鏡頭,也可能是最後一個片尾段落。
.
華語片在這份名單也有所斬獲,排名由後至前分別是李安《色,戒》(38名)、陳可辛《甜蜜蜜》(34名)、王家衛《花樣年華》(22名)。亞洲電影名次最前的則是奉俊昊的《非常母親》。也有多部2020年的新片獲得青睞,包括《醉好的時光》(93名)、《女畫家與偷畫賊》(89名)、《教父III》導演剪輯版(24名)。
.
每部被選入的電影都有專文介紹說明入選原因,在《色,戒》的部分,影評人安潔莉卡.潔德.巴斯汀(Angelica Jade Bastién)提到《斷背山》原本也獲得討論,但《色,戒》片末易先生的那顆鏡頭(未免暴雷,就不透露),實在對她而言更具力道。
.
若欲知詳情,可至《Vulture》官網參考詳情:
https://www.vulture.com/article/the-101-best-movie-endings-of-all-time-ranked.html
.
.
完整名單如下:
▅▅▅▅▅▅▅▅▅▅▅▅▅▅▅▅▅▅▅
(101)《楊朵 Yentle》(1983)
(100)《灰熊人 Grizzly Man》(2005)
(99)《沙漠之心 Desert Hearts》(1985)
(98)《我們 Us》(2019)
(97)《大幻影 The Grand Illusion》(1937)
(96)《閃亮的馬鞍 Blazing Saddles》(1974)
(95)《麥基與尼基 Mikey and Nicky》(1976)
(94)《姐妹情仇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1962)
(93)《醉好的時光 Another Round》(2020)
(92)《巴西 Brazil》(1985)
(91)《愛戀風塵 High Tide》(1987)
(90)《榮耀之役 Lagaan》(2001)
●
●
(89)《女畫家與偷畫賊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2020)
(88)《懸崖上的野餐 Picnic at Hanging Rock》(1975)
(87)《媽媽咪呀!回來了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2018)
(86)《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1948)
(85)《牧師的最後誘惑 First Reformed》(2018)
(84)《怪胎 Freaks》(1932)
(83)《刑與愛的邊緣 Clemency》(2019)
(82)《仲夏夜玫瑰 Eve’s Bayou》(1997)
(81)《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
●
(80)《著魔 Possession》(1981)
(79)《贗品 F for Fake》(1973)
(78)《最後迪斯可 The Last Days of Disco》(1998)
(77)《迷失之地 Losing Ground》(1982)
(76)《傾聽我的聲音 Sound of My Voice》(2011)
(75)《發暈 Moonstruck》(1987)
(74)《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2009)
(73)《螢火蟲之墓 Grave of the Fireflies》(1988)
(72)《搭便車的人 The Hitch-Hiker》(1953)
(71)《隱藏攝影機 Caché》(2005)
●
●
(70)《美國風情畫 American Graffiti》(1973)
(69)《無知時刻 A Moment of Innocence》(1996)
(68)《深入絕地 The Descent》(2005)
(67)《變調搖滾樂 Gimme Shelter》(1970)
(66)《蘭花賊 Adaptation》(2002)
(65)《視差 The Parallax View》(1974)
(64)《鋼琴師與他的情人 The Piano》(1993)
(63)《異教徒 The Wicker Man》(1975)
(62)《顛父人生 Toni Erdmann》(2016)
(61)《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2010)
●
●
(60)《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2008)
(59)《頂尖對決 The Prestige》(2006)
(58)《北非諜影 Casablanca》(1943)
(57)《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1951)
(56)《厄夜叢林 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
(55)《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1991)
(54)《捉神弄鬼 Death Becomes Her》(1992)
(53)《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1983)
(52)《天國與地獄 High and Low》(1963)
(51)《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Moonlight》(2016)
●
●
(50)《撫養亞利桑那 Raising Arizona》(1987)
(49)《神秘失蹤 The Vanishing》(1988)
(48)《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The Florida Project》(2017)
(47)《活死人之夜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46)《不羈夜 Boogie Nights》(1997)
(45)《性昏迷 Bad Timing》(1980)
(44)《無為而治 Being There》(1979)
(43)《千金小姐 The Heiress》(1949)
(42)《美好的星期五 The Long Good Friday》(1980)
(41)《大樹之歌The World of Apu》(1959)
●
●
(40)《萬世魔星 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1979)
(39)《大淘金 The Italian Job》(1969)
(38)《色,戒 Lust, Caution》(2007)
(37)《驚悚末日 Melancholia》(2011)
(36)《天涯芳蹤 Morvern Callar》(2002)
(35)《地方英雄 Local Hero》(1983)
(34)《甜蜜蜜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1996)
(33)《焦點新聞 Z》(1969)
(32)《法櫃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31)《城市之光 City Lights》(1931)
●
●
(30)《正義難伸The Thin Blue Line》(1988)
(29)《納許維爾 Nashville》(1975)
(28)《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1950)
(27)《鳥 The Birds》(1963)
(26)《搜索者 The Searchers》(1956)
(25)《25小時 25th Hour》(2002)
(24)《馬里奧普佐的教父,尾聲:麥克柯里昂之死 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2020)
(23)《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1945)
(22)《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21)《揚帆 Now, Voyager》(1942)
●
●
(20)《基督的最後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98)
(19)《新娘不是我 My Best Friend’s Wedding》(1997)
(18)《驚爆點 Point Break》(1991)
(17)《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2004)
(16)《烈火悍將 Heat》(1995)
(15)《珍妮德爾曼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1975)
(14)《橄欖樹下的情人 Through the Olive Trees》(1994)
(13)《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2012)
(12)《突變第三型 The Thing》(1982)
(11)《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2001)
●
●
(10)《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2019)
(9)《孤獨地方 In a Lonely Place》(1950)
(8)《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1999)
(7)《八又二分之一 8 1/2》(1963)
(6)《回不去的時光 Phoenix》(2014)
(5)《熱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1959)
(4)《狂宴 Big Night》(1996)
(3)《非常母親 Mother》(2009)
(2)《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1949)
(1)《軍中禁戀 Beau Travail》(1999)
▅▅▅▅▅▅▅▅▅▅▅▅▅▅▅▅▅▅▅
.
.
(附圖來自《Vulture》,插畫家為James Clapham。)
異教徒定義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邪典老番 《Hellsing / 厄夜怪客》—國族主義及職人倫理 | 盧斯達 on Patreon】
邪典老番《Hellsing》(厄夜怪客),作者平野耕太,據說早年是色情漫畫家。骨灰級歌德文化人一看就知道必定與吸血鬼相關。Hellsing 就是 Bram Stoker 筆下將德古拉殺死的凡赫辛博士 (Van Hellsing)的姓,主角阿爾卡特(Alucard)也是 Drucular 的倒轉寫法。
設定之初,就浸潤於濃濃的歌德風情。德古拉被捕捉之後,英國成立名為 Hellsing 的特務機構對付國內的其他吸血鬼,由凡赫辛家族執掌。最後他的孫女解封了主角阿爾卡特,以吸血鬼獵殺吸血鬼。到現在為止,都是那個 genre 的套路,菊地秀行在80年代的《吸血鬼獵人 D》已經開始,荷里活在世紀末拍成的《Blade》(刀鋒戰士) 以半人半鬼的主角四處殺鬼,根本是隔空向菊地秀行致敬。
然而《Hellsing ulitmate》的動畫也僅僅十集,但故事格局在二、三集之後迅速擴大。Hellsing 機構以保衛英國為己任,故事裡的梵蒂岡卻是一班服飾都像 3K 黨的宗教戰爭狂,視 Hellsing 和英國為敵人——因為英國是新教國家,亦即反對天主教的異教徒﹗二戰之後納粹德國餘黨也躲藏起來,並且製造大量吸血鬼士兵,在故事中後期大舉入侵倫敦;梵蒂岡的野心家也乘亂攬炒,向倫敦發動「第十次十字軍東征」,三路人馬在倫敦殺到天昏地暗,設定極為燒腦。在「吸血鬼獵殺吸血鬼」的格局之上,既有俠客風格的單人對決,又融入了軍武和戰爭大場面;鮮血和斷肢更是每集四處橫飛;吸血鬼也不再是風風度翩翩的豬肉佬,而是「回歸本源」,全是狂暴和殘忍的屠夫,是怪物,就像《德古拉》的原著,吸血鬼是一些會爬牆的多毛怪物,而不是跟少女在森林裡談戀愛的 sexual object。
整個設定充滿古老蠻荒世界和現代的衝擊美感。吸血鬼和宗教戰爭,皆來自古老時代的怪物;阿爾卡特在「解開封印」之後根本是脫離三維世界的無敵怪物,但他卻選擇效力能夠打倒自己的凡赫辛,以及其後代。效力於 Hellsing,即效力英國和英女王。古老的怪物,在今日的世界繼續生存,憑的就是「契約」和效忠。雖然阿爾卡特大概只想尋找能夠打倒自己的敵人,但他也是社會動物,雖然他本身是羅馬尼亞人,但最後卻「歸化」成英國人。這是一個國族主義的寓言,出身自羅馬尼亞的穿刺公,成為「英國國族」的保衛者。
動漫早期是一個特務機關的故事,不管是誅殺吸血鬼,或者出差去南美獵殺納粹餘黨的情節,內裡卻充滿濃濃的日式職人倫理。文官指揮和前線武將,階級分明,而且每個人都要緊守崗位。當南美納粹買通警察,派其攻擊阿爾卡特的酒店,吸血鬼的「徒弟」猶疑是否要開火,理由是「對方也是人類」,而非吸血鬼。穿刺公卻馬上將所有來敵斬殺。人類也好,只要妨礙組織「完成任務」就拔刀相向。不管是吸血鬼還是人類,納粹還是梵蒂岡,在故事裡面皆各為其主,而不是以物種或者出身分別敵我。Hellsing 組織有人也有吸血鬼,納粹餘黨裡面有吸血鬼也有人類,分化為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並不是吸血鬼就一邊,人類就一邊。設定是架空,但其實非常現實。韋伯及後來者說的「國族主義導致資本主義」,藉著描寫古老生物如何融入現代社會的組織形態,在這部動漫完全體現出來。
納粹餘黨為何要再次興起戰爭,也在故事中提升到哲學意味的高度。納粹黨的領袖「少校」操作了整場戰爭,但他似乎並不在乎納粹德國的「理念」,他最終的目標是打倒作為怪物的阿爾卡特。少校認為自己作為人類,如果無法打倒怪物,就沒法證明自己/人類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你是人類形態的怪物,我就是有怪物形態的人類。」跟其他吸血鬼納粹不一樣,少校拒絕變成吸血鬼,因為鮮血就是生命,吸血就是與其他人的生命融為一體,他討厭「融入」,堅持「我就是我」。吸血鬼在故事裡被隱喻為「他者」和普世融合,而「少校」則代表狂熱的國族/個人主義者。厭惡與對方融合,故只能殲滅對方。平野耕太揭示了除出各種主義和信仰,戰爭的本質即「我與非我」,不把你打倒,就無法證明自身。同樣的理念,在阿爾卡特的另一句台詞同樣表達了出來:
「這也沒什麼好驚奇的,非要追根究底的話,這只是小孩子在玩耍罷了,所以都成了小孩。我也是,你也是,這就是鬥爭的本質,不把對方打倒就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為了這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作賤自己。」
阿爾卡特被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視為「宿敵」,「擁有宿敵」就成為了宿敵自身的生存意義。存在先於本質,在鬥爭中,找到了敵人,就同時定義了自身。阿爾卡特並無宿敵,一心求死,因為他沒有存在意義,因為他「沒有敵人」。當梵蒂岡的安德森神父使用「耶穌聖釘」來強化自身,無敵的阿爾卡特想阻止它,因為安德森神父會成為「神的怪物」,就會跟吸血鬼一樣永劫輪迴、求出無期。大部份時間狂傲而無情的穿刺公,面對安德森神父的時候,第一次流露出悲憫和恐懼。凡赫辛在孫女的回憶中表示:
「世上有各種不死的怪物……他們存在真是因為渴望永生嗎?他們都渴望戰爭,渴望鮮血淋漓的打鬥……渴望著死亡,但在我看來,那些不死怪物只是害怕哭泣的小孩。」
在動漫中的怪物和怪人,通過死鬥而獲得存在;而現實中的日本人,是在職人、武士或者過勞死的境界中獲得存在。
【訂閱我的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異教徒定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邪典老番 《Hellsing / 厄夜怪客》—國族主義及職人倫理 | 盧斯達 on Patreon】
邪典老番《Hellsing》(厄夜怪客),作者平野耕太,據說早年是色情漫畫家。骨灰級歌德文化人一看就知道必定與吸血鬼相關。Hellsing 就是 Bram Stoker 筆下將德古拉殺死的凡赫辛博士 (Van Hellsing)的姓,主角阿爾卡特(Alucard)也是 Drucular 的倒轉寫法。
設定之初,就浸潤於濃濃的歌德風情。德古拉被捕捉之後,英國成立名為 Hellsing 的特務機構對付國內的其他吸血鬼,由凡赫辛家族執掌。最後他的孫女解封了主角阿爾卡特,以吸血鬼獵殺吸血鬼。到現在為止,都是那個 genre 的套路,菊地秀行在80年代的《吸血鬼獵人 D》已經開始,荷里活在世紀末拍成的《Blade》(刀鋒戰士) 以半人半鬼的主角四處殺鬼,根本是隔空向菊地秀行致敬。
然而《Hellsing ulitmate》的動畫也僅僅十集,但故事格局在二、三集之後迅速擴大。Hellsing 機構以保衛英國為己任,故事裡的梵蒂岡卻是一班服飾都像 3K 黨的宗教戰爭狂,視 Hellsing 和英國為敵人——因為英國是新教國家,亦即反對天主教的異教徒﹗二戰之後納粹德國餘黨也躲藏起來,並且製造大量吸血鬼士兵,在故事中後期大舉入侵倫敦;梵蒂岡的野心家也乘亂攬炒,向倫敦發動「第十次十字軍東征」,三路人馬在倫敦殺到天昏地暗,設定極為燒腦。在「吸血鬼獵殺吸血鬼」的格局之上,既有俠客風格的單人對決,又融入了軍武和戰爭大場面;鮮血和斷肢更是每集四處橫飛;吸血鬼也不再是風風度翩翩的豬肉佬,而是「回歸本源」,全是狂暴和殘忍的屠夫,是怪物,就像《德古拉》的原著,吸血鬼是一些會爬牆的多毛怪物,而不是跟少女在森林裡談戀愛的 sexual object。
整個設定充滿古老蠻荒世界和現代的衝擊美感。吸血鬼和宗教戰爭,皆來自古老時代的怪物;阿爾卡特在「解開封印」之後根本是脫離三維世界的無敵怪物,但他卻選擇效力能夠打倒自己的凡赫辛,以及其後代。效力於 Hellsing,即效力英國和英女王。古老的怪物,在今日的世界繼續生存,憑的就是「契約」和效忠。雖然阿爾卡特大概只想尋找能夠打倒自己的敵人,但他也是社會動物,雖然他本身是羅馬尼亞人,但最後卻「歸化」成英國人。這是一個國族主義的寓言,出身自羅馬尼亞的穿刺公,成為「英國國族」的保衛者。
動漫早期是一個特務機關的故事,不管是誅殺吸血鬼,或者出差去南美獵殺納粹餘黨的情節,內裡卻充滿濃濃的日式職人倫理。文官指揮和前線武將,階級分明,而且每個人都要緊守崗位。當南美納粹買通警察,派其攻擊阿爾卡特的酒店,吸血鬼的「徒弟」猶疑是否要開火,理由是「對方也是人類」,而非吸血鬼。穿刺公卻馬上將所有來敵斬殺。人類也好,只要妨礙組織「完成任務」就拔刀相向。不管是吸血鬼還是人類,納粹還是梵蒂岡,在故事裡面皆各為其主,而不是以物種或者出身分別敵我。Hellsing 組織有人也有吸血鬼,納粹餘黨裡面有吸血鬼也有人類,分化為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並不是吸血鬼就一邊,人類就一邊。設定是架空,但其實非常現實。韋伯及後來者說的「國族主義導致資本主義」,藉著描寫古老生物如何融入現代社會的組織形態,在這部動漫完全體現出來。
納粹餘黨為何要再次興起戰爭,也在故事中提升到哲學意味的高度。納粹黨的領袖「少校」操作了整場戰爭,但他似乎並不在乎納粹德國的「理念」,他最終的目標是打倒作為怪物的阿爾卡特。少校認為自己作為人類,如果無法打倒怪物,就沒法證明自己/人類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你是人類形態的怪物,我就是有怪物形態的人類。」跟其他吸血鬼納粹不一樣,少校拒絕變成吸血鬼,因為鮮血就是生命,吸血就是與其他人的生命融為一體,他討厭「融入」,堅持「我就是我」。吸血鬼在故事裡被隱喻為「他者」和普世融合,而「少校」則代表狂熱的國族/個人主義者。厭惡與對方融合,故只能殲滅對方。平野耕太揭示了除出各種主義和信仰,戰爭的本質即「我與非我」,不把你打倒,就無法證明自身。同樣的理念,在阿爾卡特的另一句台詞同樣表達了出來:
「這也沒什麼好驚奇的,非要追根究底的話,這只是小孩子在玩耍罷了,所以都成了小孩。我也是,你也是,這就是鬥爭的本質,不把對方打倒就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為了這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作賤自己。」
阿爾卡特被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視為「宿敵」,「擁有宿敵」就成為了宿敵自身的生存意義。存在先於本質,在鬥爭中,找到了敵人,就同時定義了自身。阿爾卡特並無宿敵,一心求死,因為他沒有存在意義,因為他「沒有敵人」。當梵蒂岡的安德森神父使用「耶穌聖釘」來強化自身,無敵的阿爾卡特想阻止它,因為安德森神父會成為「神的怪物」,就會跟吸血鬼一樣永劫輪迴、求出無期。大部份時間狂傲而無情的穿刺公,面對安德森神父的時候,第一次流露出悲憫和恐懼。凡赫辛在孫女的回憶中表示:
「世上有各種不死的怪物……他們存在真是因為渴望永生嗎?他們都渴望戰爭,渴望鮮血淋漓的打鬥……渴望著死亡,但在我看來,那些不死怪物只是害怕哭泣的小孩。」
在動漫中的怪物和怪人,通過死鬥而獲得存在;而現實中的日本人,是在職人、武士或者過勞死的境界中獲得存在。
【訂閱我的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