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義。
外科醫師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個人英雄主義,在手術檯上不可一世,憑著自己的技術起死回生。可惜英雄主義是一回事,一條生命的挽回,往往是許多人許多事共同組合起來的結果。
有個大量內出血的病人,腹腔內失血7000cc.,一位英勇的外科醫師立即幫病人開刀止血,然而嚴重休克與失血的結果,病人出現了低體溫、代謝性酸中毒與凝血功能不良的「死亡三角」。也就是說,當病患喪失凝血功能之後,無論外科醫師的技巧再怎麼高超,都解決不了病人的問題。
這時候如果外科堅持在手術檯上搏鬥八個小時,企圖用手術技巧來對抗病情的變化,最後的結果應該就是越想止血越止不住血,然後病人就死掉了。這種「不眠不休拚了八小時,我盡力了!」「我就是要跟死神拚到底!」的英雄主義,即便想像起來很浪漫,但是方法卻不盡正確。
此時此刻,病人需要的不再是手術,而是強大的重症加護能力,讓病人的生理機能回到正常。
外傷醫療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損害控制手術(damage control surgery)」,強調的不是如何「拚鬥」,反而是什麼時候該「撤退」,當出現上述已經超過外科手術所能處理的範圍時,外科醫師必須知道該是撤退的時候了,撤退不等於投降,而是轉換戰場到加護病房,把病人的生理狀況調整好,手術勝算提高後,重回手術室再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之所以會突然想講這件事,是昨天陪孩子讀英文課本,這一課講的是一個棒球投手的故事:這個投手在成名之前,和他的一位隊友是投球與打擊的搭檔。他倆常在練球的時候跟彼此說:「有一天我們兩個一定要對決,看看誰才是最強的棒球員!」
幾年之後,兩人分屬在不同球隊,然後在世界大賽對上了彼此。當九局下半兩人出局時,一壘上有跑者,投球的正是故事的主角,他選擇保送接下來的兩位打者,讓局面形成滿壘。
因為他知道這兩個打者之後,輪到的下一棒是他以前的隊友,他想要面對這名打者,他想要三振這名打者,他想要證明自己比他強。
「我等一下會投正中快速直球!」在投手丘上,他對著打擊者大喊,他就是要直球對決。
果然,對手被他給三振了,他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投手。
和孩子一起讀完這個故事時,孩子覺得這個投手是英雄,而且很勇敢地面對挑戰。可是我和史迪普卻完全不是這樣想,我們一致認為,投手為了個人的英雄主義,而讓球隊冒著可能輸球的風險,就算最後三振對手,也不是成熟的表現。
英雄是為了成功或勝利而存在,而不是為了英雄主義而存在。
#教孩子英文的人生領悟
#當外科醫師的人生領悟
當外科醫師的人生領悟 在 外科醫師的一天/ A Day in The Life of a Surgeo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外科醫師 」號稱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必須「長時間」、「高強度」專心一致,面對血腥治療同時還必須當機立斷,隨時保持冷靜。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第三 ... ... <看更多>
當外科醫師的人生領悟 在 大林慈濟醫院- <當醫生成為病人> 文/尹文耀醫師/移植外科... 的推薦與評價
當醫生成為病人>. 文/尹文耀醫師/移植外科. 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疾病面前,人人都是平等。 二○一二年的一場大病,讓我開始反思人生的意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