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月巴睇2000(153)
【明日發開口夢時,還會哼出廣東歌?】
廣東歌,就是用廣東話唱出的歌。
1.只有天生講廣東話的人,才能真切地聽得明廣東歌。
2.怎樣才是天生就講廣東話?例如,連發開口夢時也會不禁講廣東話——夢話,你控制不來,是潛意識在操作。
3.上世紀90年代不少台灣歌手都唱過廣東歌,像我的永恆最愛蘇慧倫,便把國語版《我一個人住》改成用廣東話唱的《我不是一個人住》,有理由相信,就算唱得再字正腔圓冇懶音,她本人肯定更真切明白《我一個人住》的語境,但為了打入香港市場,也要作出配合,唱廣東歌。語言,變成一種商業操作,一個市場策略。
4.所以一個講廣東話的歌手,是應該比起以其他語言作母語的人,更能真切明白由他 / 她口中唱出的廣東歌詞在傳遞甚麼意思,例如「如果可磊落做人你會更吸引」就是說做人要磊落,例如「話到底我瞭解好清楚不肯趁風轉」就指出做人要有傲骨,又例如「可惜得到只有劣評沒有半粒星」並不是用來鼓勵失業人士。
5.一個唱廣東歌的人,當然不需要同時是一個擁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更加不需要成為歌詞本身的代言人——歌迷聽歌,亦不需要自行將歌詞所述說的完全等同歌手的為人。返本歸初,只是一連串商業操作。
6.但這連串商業操作的確曾經創造了一個廣東歌市場,一個廣東樂壇。這個市場這個樂壇,被呈現在由叱咤903 DJ Colin策劃的《明日之廣東歌》展覽。「在快樂的時代,我們可以毫無代價聽最幸福的歌;在悲情的年代,我們感覺到甚麼叫絕望,但仍然要相信最好的尚未來臨;在失落的時代,我們幻想著剎那的烏托邦,然後堅持繼續行;而在一個充滿未知道的時代,我們都思考著廣東歌之明日。」
7.其實算是編年史,但不以年份作劃分,反而用一年365日,每一日究竟發生過甚麼跟廣東歌有關的事——事後回看,有些絕對是大事而有些僅屬小事,但無論大事小事,當被記錄下來並置排列時,都各自成為一件擁有獨立意義的事,感覺中性的事,不帶任何情緒的事。
8.一年365日應該是平等的,但某些日子(或某些數字組合),又的確會令你格外留神:例如6月4日,便在不同年份發生過三件跟廣東歌有關的事:1992年,周耀輝正式移民荷蘭,同日為林憶蓮寫好《不捨不棄》;1994年,Beyond推出三子時期首張專輯《二樓後座》;2013年,黃家強舉行《It’s Alright演唱會香港站》。例如7月1日——原來1997年的7月1日,李蕙敏原定在紅館舉辦演唱會,但因特區政府要收回紅館作為回歸慶典場地,演唱會,開不成,「自此,李蕙敏無緣踏上紅館舞台」——這算是芸芸句子中最帶有情緒的一句。而在同一年,回歸十四日後的7月15日,「林若寧於商台辦公室第一次遇上林夕」,沒有寫的下一句大概是:其中一系廣東歌歌詞得以傳承。
9.放在眼前的就是歷史的記錄,是真實的史料;史料被攤出來了,還有待判斷,判斷當中某些個別事件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哪些人或事對日後人和事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史料,還需要被演繹,才能寫成歷史,才能通古今之變。
10.過去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碟很多歌與詞,在偶然或有計劃下出現和發生,沒有預謀下,合組成一個廣東歌系譜,一個曾經光采也曾黯淡過而以後未來是個謎的系譜,當有一日我們發夢都識講普通話,還容得下廣東歌?寫到這句,剛播到《落日在何處》:落日在何處,浮雲何處靜下,依依未捨匆匆逝晚霞——盧國沾寫的詞。習慣寫稿時,邊寫邊聽關正傑。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當我遇上你國語版 在 Chet Lam 林一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另一篇碟評。
林一峰 《Playlist》 成熟沉穩 編曲用心
「翻唱成風」 -- 一個很不願意承認的事實。
當翻唱專輯成行成市,一線歌手都加入翻唱行列,不禁質疑大中華區,特別是香港的唱片公司及創作人,是否失去了應有的創作力。
對,我對翻唱碟,是有偏見的。
但,這次碟評最終寫的仍是翻唱碟,原因很簡單,翻唱也有高低手,林一峰的這一張,值得推介。
專輯以林一峰作品集作為賣點,但真正的大腦,是擔任製作人的荒井壯一郎。林一峰遇上荒井,放下了自家用的結他,放棄了常見的民謠曲風,換上以爵士為核心的編曲,用比以往成熟的聲線,展示經沉澱後的林一峰。
若果你與我一樣,懂得享受一個人的樂趣,也許你也會打從第一首歌就愛上這張專輯。《離島》,一首在田馥甄專輯中被忽視的歌曲,交到林一峰及荒井手上,找回應有的生命力。「我疏離得很舒服不想治療 不擔心我這島居民太少 來過的朋友們都住下了 我是一座離島 很滿足的小島 懂的人懂得就好」。施人誠的歌詞本來就寫得簡潔而到肉,換上鋼琴編曲,配襯成熟了的林一峰,這份歌詞終於找到稱身的衣裳。
同樣是鋼琴編曲,《Never Say Goodbye》的效果截然不同。前段在和音配合下,如聖詩般低唱對舊情人的不捨,林一峰在尾段大爆發,唱得比動力火車更澎湃,歌曲全歌長六分多鐘,就為了最後一分鐘的這份深情。鋼琴匯合弦樂,亦抹去了《遇見》的童話味道,爵士編曲流露出歌詞的苦中帶甜。《琉珀》及《遊牧民族》換上新裝後,就多了一重歷練後的堅持, 回甘程度比原作更高。
專輯以《一首歌》作為分水嶺,後半放棄純爵士風格。《一首歌》延續林一峰前段的沉實唱腔,並利用古箏保留原曲的中國風。《哭出來》的爵士加R&B,營造友人飲酒傾訴,勸你喊出來更好的畫面,是成功的翻唱。《開始愛》的外放騒靈唱法,與林二汶早年在《林一歌林二唱》的版本甚為相似,好聽,但不新奇。《早晨》是全碟最跳tone的一首,用上大量電話及鬧鐘聲襯托,但驚喜的,仍是要數《謝謝儂》,即使主要只靠鼓聲帶動,即使唱法刻意壓抑,這首歌仍然充滿玩味,明顯經得起考驗。結尾的《美味關係》亦屬佳品。這首鄭秀文《調情》的國語版,最好聽的,一直都是和音部分,這次用上acapella,充分發揮了這首歌的特點。
翻唱,不是罪;但翻唱專輯做得不好,罪孽比原創專輯大。
從來炒冷飯都考工夫,林一峰和荒井這次過了關,專輯風格鮮明,為舊歌注入了新生命。林憶蓮的《Re:Workz》亦絕對稱職,她告訴你唱歌其實不需要聲撕力遏。
但若果沒有這些工夫,翻唱碟其實不做也罷,炒冷飯炒得色香味不存,何苦要大家聽你唱一次K。
推介聽法: 慢慢聽
《離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I8iE7uTQLA
《遊牧民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Cae9uoXBk
《哭出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4MZ9bI6L8c
#林一峰 #CHETLAM #PLAYLIST #翻唱 #碟評 #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