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屍-睡前閒聊一下//
#我的台北新竹區髮型師推薦筆記
大家晚安❤️
雖然心情鬱悶的又要準備迎接blue Monday 了
但睡前還是決定跟大家聊聊天
來個真心不私藏推薦這樣😎
#這也是一種不想面對上班的掙扎嗎
好啦,其實是最近收到很多男性朋友尋問我在台北有沒有推薦的髮型設計師
#最近大家都是要相親還是新季節新氣象🤷🏻♀️
你們也知道姐的所在地盤很少離開工程屍大本營新竹
雖然很少離開新竹,但說真的台北的髮型師我還真的體驗過不少😤
畢竟以前在北部讀書,也常去台北參加活動,雖然工作後已經很少上去了
但台北的理髮店真的也算是熟門熟路
不說別的,要推薦髮型師我還真的有私心私藏的口袋名單(驕傲撥瀏海💁🏻♀️
#都說是私藏了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姊睡前才沒力氣工商好嗎🙄
老實說,很多女孩會覺得台北的設計師一定比較優秀比較厲害💇🏻♀️
但我必須老實跟你講,姐的頭髮曾經在台北被燙得像聖誕樹一樣🎄
大概就是混在市場裡買菜沒人會懷疑的無違和阿婆頭😑
髮質燙壞了至少半年多才慢慢長出新的
所以我並沒有地域的迷思
👉🏻每個地方都有好與壞的設計師,主要是看你有沒有遇到罷了
在台北我唯一大力推薦的,
👉🏻只有「A+Designer 空間髮藝」的 Ryde Abba (Ryde)
我有給Ryde用頭髮好幾年的經驗
在台北換過了好幾家店,直到遇見他以後,真的只有 #一試成主顧 可以形容
Ryde是很專業又細心的髮型師,更有出國研修髮藝好幾年的經歷
不論染、燙、剪我通通都嘗試過
完全零地雷!💯
#到後期我都直接跟他說隨便他處理
#完全相信也信賴他的專業👍🏻
不是女生的頭髮,他男生髮型也剪得非常好
✨✨我好多朋友都已經是他的死忠顧客✨✨
所以,男性朋友們,
如果你們要問我台北有哪個推薦的設計師
不要猶豫,就去找他吧!👍🏻
#要不是姐現在真的很懶得北上
#不然我真的會永遠跟隨他❤️
新竹地區的部分,
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我目前也是給一個很棒又超正的設計師姐姐用
在竹南後火車站附近,是一個需要事前預約、有預約才開門的神秘沙龍😆
除了姐姐人超好以外,我目前在這染燙過都很滿意
而且價位真的超級平價👍🏻成品質感卻沒有打折
👉🏻在新竹苗栗地區,我會首推這個姐姐
廢話不多說了,下面就推薦兩家店面資訊囉
⬇️⬇️⬇️《台北看這裡》⬇️⬇️⬇️
A+ Designer 空間髮藝
(點字體連結粉絲團)
設計師:Ryde
☎️電話:022368211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83巷10號
⬇️⬇️⬇️《竹苗看這裡》⬇️⬇️⬇️
Sosi Hair Design
(請先至粉絲團預約時間哦)
好啦打完都快睡著了😂
晚安啦!工程屍們明天加油💪🏻
❤️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Sonia小萱。工程師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觀後心得- 看板Metal_kids 的評價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我一開始的反應跟你一樣:「對國一學生談職涯規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網紅「爽賺爽玩靠臉吃飯」迷思背後的真相——美妝Youtuber查理 的評價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我要「慢慢」離開YouTube 了,你也應該跟我一起走~ - 好和弦 的評價
- 關於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一次幾百萬在賺 ?!網紅明星業配這麼好賺嗎?|茜珊 的評價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們經常在商業雜誌裡,看到很多股市名人,他們接受專訪、分享投資的心法,好像喔只要學會投資,賺錢就永遠不會是一件難事。
但你知道嗎?有很多投資的老手都掉過一個坑啊,那就是當他們的資金部位,還太小的時候,就算帳面上有賺錢。
但是事實上,到了年度結算,他們就發現喔他們所賺的利潤,根本都被那些進出市場的手續費,所有都吃掉了!於是呢,等於一整年都白忙了一場。
這就讓我們學到一個經驗,要是想要投資操作,就一定要有某個程度的資金水位,跟避免頻繁的進出市場,以免你白白浪費心力。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並不是說上班族啊、小資族啊,那些手上沒有大筆資金的人,真的就沒有辦法靠投資賺錢。
而是我想要邀請你想一想,投資、投資,你也得要先有第一桶金,有那個「資金」,才能夠去「投」嘛!
而那個最基本的「資金」要怎麼來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先「記帳」跟「踏實存錢」!
當你聽到這裡的時候,你可能會大翻白眼,心裡想~拜託,我以為裘老師要跟我講什麼厲害的東西,結果是這麼老梗的「踏實存錢」。
沒有錯喔!我知道「踏實存錢」可能沒有什麼樣的新意;但這件事情,可不是我個人的見解而已;我最近啊剛好讀到一篇報導,也非常呼應這樣的觀念。
在天下雜誌的一篇報導,叫做「跨國金融家的投資3秘訣」這裡面。這個受訪者是德意志銀行,前台灣區的總經理~吳均龐先生。
他就指出喔,年輕人常見的錯誤理財心態有3個,分別是「用耳朵聽、看故事模仿」,跟「從電視或電影,去想像富有的生活品質」。
我們先來看「用耳朵聽消息」喔!
這很好理解,就是聽到股市老師,或者有人跟你報明牌、內線消息這時候,你就閉著眼睛跟著買;但其實這種投資方法,它的風險很大,賠錢的機率也很高。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看故事模仿」。
就是按照理財書上面的經驗照著做,比如說「只要懂10檔股票就能夠致富」這樣的觀念;於是呢他跟著買。
但是吳均龐先生就指出喔,如果賺錢是這麼容易的話,這些理財專家還需要出這麼多書嗎?
他們大可以專心的投資,讓他們可以賺更多嘛,他何必去賺這微薄的版稅呢?
而接著的第三點,也就是最致命的,就是「學電視、電影這些主角,過日子的方法」。
所以呢,食衣住行,凡事注重氣氛、品味。在這樣的狀況底下,花錢、刷卡買名牌都不手軟;於是就造成習慣性透支的結果,難怪永遠留不住錢啊!
我知道喔「踏實存錢」這四個字,不是一個會令人開心的訴求,但我必須強調,我不是要你不要買衣服、不能喝手搖飲。
能夠「踏實存錢」的真正關鍵,是在於花錢之後,你要馬上的去「記帳」;否則啊你很可能不是沒有錢喔,而是搞不清楚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這會讓你一直活在,怎麼賺都沒有錢的「感覺」裡面!而這樣的「感覺」很抽象、很不具體。
就算你現在的薪水不多,當你學會記帳,最起碼就能夠清楚的去看見你的金錢流向,你知道自己錢花到哪裡去了!
而進一步就更能夠清楚,自己的資金缺口在哪裡,想要彌補這些缺口,你也才知道要補多少?
否則呢,你就只會「感覺」上,收入好像變多了,而幻想著財務狀就會變好。
但事實上,要是你沒有先學會踏實的存錢,你的收入一變多,只會讓你的消費慾望更大,於是花得更多;這樣子一樣留不住錢,甚至於變成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說到這裡喔,跟你分享金融投資市場上流傳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啊,亞馬遜集團的總裁~貝佐斯喔,他在一個宴會上面,就遇到美國的股神~巴菲特。貝佐斯呢,就趁機向巴菲特請教。
跟他說喔:「大家都知道你投資的秘訣,其實很簡單,但為什麼總是只有少數人,能夠跟你一樣,靠著投資變成一個有錢人呢?」
沒有想到喔,巴菲特他想都沒有想,他就回答貝佐斯。他說喔:「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
而巴菲特所說的「慢慢變有錢」,就是回歸投資理財的基本功啊!
務實的做功課,弄清楚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接下來找尋真正有價值的標的,並且長期的去持有它。
而回到你我身上,第一步就是先做好自己的財物功課,那就是「記帳」和「踏實存錢」。
你可能不知道喔,即使像巴菲特這麼富有的人,他也是靠著踏實的記帳,才能夠有效的去控制預算,讓他的風險跟報酬,一直在一個最好的平衡狀態裡。
也就是說喔,唯有「記帳」才能夠去區分出,哪些資金可以用在投資市場裡面?而有多少的資金比例,必須要存下來,才能夠去做好風險的控管。
所以說喔「記帳」和「踏實存錢」,雖然是萬年老梗,但是啊有用的梗,就算它再爛,只要能夠讓你變有錢,它就是好梗,不是嗎?
只是很可惜的是喔,我們一般熟悉的理財課程,它只會教你機械式的記帳,但是卻沒有教你理財背後的「心法」。
這也會造成有很多人,都有記帳的習慣,但是卻始終不知道如何去「運用」記錄下來的數字?
把這些數字做為每個月,甚至於是每年度的財務規畫的檢核點;透過這樣才能夠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去管理好金錢。
而再加上花錢享樂,本來就是天性,要是你不懂「理財理的不是錢,而是你的慾望」這個觀念的話,你自然就留不住任何錢。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你處理慾望的方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小測試喔,你馬上就會知道答案。
我想請你試著回想看看,在你的生活裡,當你看到一個很喜歡的東西,喜歡到捨不得把它放下來的時候。
你是會毫不手軟的直接買下來,把信用卡拿出來刷了再說,還是先理性的把它放下來,一定要貨比三家,確定選到最便宜的才買呢?
無論你選那一種喔,我想要問你的是這種花錢的直覺,會讓你聯想到你的爸爸,還是你的媽媽呢?
在你印象當中,他們花錢的習慣,是不是造就了你今天花錢的模樣?!
沒有錯!我就是在提醒你,你從小看著父母親他們到底是怎麼花錢;你很有可能就是照著做啊!
你並沒有去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金錢價值觀;所以呢,你要不是亂花錢、就是變成守財奴。
這也是一般坊間的理財老師,他並沒有辦法教你理財「心法」的最主要原因。這背後的道理簡單,一個是他們可能沒有心理學的背景。
他當然看不出來,理財的背後的心理動力,是要先面對慾望;而慾望影響一個人的模式,竟然要追溯回他的原生家庭。
再來,就算老師他懂心理學的因素,但他也不會真正的教你。因為啊,他要是把你教通、教透了…
原來你的很多行為,都是受家庭的影響;那大家就會開始清醒過來,可能就不會再拿更多的錢,來投資他所報的明牌啊!
要是你也想要清醒過來,願意開始管好自己的錢,那我會很鼓勵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我們最近推出的【理財心裡學】課程。
【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是嘉玲老師融合了「心理學」,和「財務管理」這兩個大架構。
札札實實的跟你說通、說透,那些一般在理財課程裡面他們不會教,讓你能夠從「知道」,也能夠「做到」的關鍵心法。
嘉玲老師還會一步步的陪伴你學習,所有「踏實存錢」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像是呢,記帳的原則跟實作的技巧。
怎麼樣編列預算、怎麼樣去檢核自己的支出,去釐清自己用錢的模式,然後算出可支配的所得,並且控制自己的心理帳戶?
我們會用最務實的方法,培養你的富體質。
其實存錢的過程它很無聊,我們都知道。但要是你還搞不清楚,那些無明的慾望到底是怎麼來的?
你只會一直被慾望牽著鼻子走,這也是巴菲特他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的最大障礙啊!
你想要穩定的慢慢變有錢嗎?還是你想要讓自己處在一個「為什麼這麼窮?」或者是「為什麼錢老是不夠用?」;處於一個很大的疑惑,這種狀態底下一直下去嗎?
【理財心裡學】會從最實務的操作,幫助你看見原生家庭為你帶來的金錢觀念,陪伴你穿越自己的慾望。
你不用活得很拮据,就能夠有效的存到錢;這才是這門課,最難能可貴的價值所在。
我常常說喔,投資自己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而其次是「現在」。健康的財務,更是越早起步越好!
歡迎你現在就加入【理財心裡學】的線上課程,幫自己打造一個富足的未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到的這一個主題,關於你的財務。
【理財心裡學】是我們最新推出,為你準備的課程。我們的真實人生,財務它是我們跟這個世界接軌,的一個最重要的物質連結。
當你能夠圓滿它,你在自己的內在探索,和生命圓滿的路上,才能夠真正的完整。歡迎你的加入,關於課程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附上連結──
影片內容參考: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248&eturec=1&ercamp=home_hot
跨國金融家的投資3秘訣:你我皆窮人,別妄想單靠理財致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lcHvO78PM/hqdefault.jpg)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上一集的分享裡,我為你拆解了詐騙的套路之後,相信現在的你,已經對詐騙的模式有所了解,也有了最基礎的辨識能力。
那麼到了這一集,我會把詐騙事件關注的焦點,擺在那些最容易受騙上當的「特殊體質」上面;透過這一段內容幫助你理解,到底是怎樣特質的人,會吸引到騙子找上門?
事實上喔,詐騙集團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呢基於CP值的考量,他們會喜歡找那些最容易下手,又容易打發的人來開刀。
而這一類的人,又有三種最明顯可見的特質,它們分別是什麼呢?「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和「不想承認錯誤」。
先來說第一個,叫做「害怕被討厭」。
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八零年代,震驚台灣社會的「鴻源老鼠會吸金」事件是一樣。
在當年呢,台灣合法的投資產品還不多,因此呢只要有一個產品,它宣稱可以保證提供「4分」以上的利息,就很快的成為社會大眾眼中追捧的「金雞母」;而「鴻源」的主要投資人,又以退伍軍人跟公教人員居多。
在這些公教人員「呷好逗相報」的宣傳之底下喔,鴻源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面,非法吸金了1000億台幣。
最後呢,在1989年6月30號,立法院修正了《銀行法》,而檢調單位開始強力的查緝地下投資公司。
鴻源機構在連續三個星期裡面,發生了四次的擠兌風暴,而主要的負責人,早就在案發之前脫產,所以投資人根本拿不回本金。
這個案子一直延宕至今,始終沒有辦法能夠完善的處理,也讓很多人賠掉了他自己的畢生積蓄。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會知道,每投資十萬塊,一個月就能夠領4千塊利息,這樣的一個「保證」,很明顯的就是不合理,就是一種詐騙手法。
要是天底下有這麼好本領的經營者,郭台銘又何必辛苦的經營事業,乾脆關了鴻海去投資他,不是賺得更快嗎?
「鴻源機構」呢,之所以會被餵養成為一頭金融怪獸,就是因為「害怕被討厭」這個心理因素。你想像一下喔,當年退休的軍公教人員,他們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有什麼樣的特性?
他們是不是很強調合群、以和為貴、不要太計較、不要太有自己的想法?以至於呢,他們很怕提出異議會被討厭。
還有些人呢,是因為人情壓力而不得不投資,親戚朋友呢一吆喝,他們就掏出錢來,也許他們自己也想賺錢,但更多的是他們不想要破壞關係。
看著同儕或親人的一頭熱,就說服自己不要問太多,省得被排擠在小圈圈之外,所以才會受騙上當啊!
你問我為什麼對這個歷史事件這麼的清楚?因為我自己的父親,其實就是受害者之一。其實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抽身,可是當法令一修正、擠兌一發生的時候。
鴻源內部上上下下,卻發起了一個叫做「支持公司」的運動,讓更多人把自己的身家財產投入更多。
在外人看來非常的荒謬,但是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你的很多親友都在這個「局」裡面,所以只要有「暗樁」一配合「支持公司」的運動。
如果你不像是個火山孝子一樣,再投錢進來、反而是要把錢領出來,那是不是變得很不合群?
所以當年呢,目睹這一切的我,到了今天我都會警惕我自己。不要為了害怕被討厭,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自己思辨的能力,才是我們戰勝各種騙局的唯一解方啊!
再來,第二種很容易吸引到騙子的特質,那就是「絕對信任權威」。
這就讓我想到,美國的前納斯達克的主席~伯納・馬多夫的「龐式騙局」。
你千萬不要以為「龐式騙局」聽起來有多高明,它其實就跟俗稱的老鼠會一樣的。用短期暴利做為誘餌,拿新入會投資者的錢,去支付舊的投資者的那些高額利息,不斷的誘騙更多人投入資金。
而這個案子最誇張的地方,就是受害者包含了好萊塢的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美國名嘴賴端金,還有世界各地像是加拿大、西班牙、法國…,這些國家銀行機構都是受害者。
那為什麼馬多夫能夠騙倒這麼多人?這就不得不說起他的「豐功偉業」啊!
原來啊,馬多夫是從六零年代開始投入金融的經紀;於是呢,他那個時候就開始靠著挖東牆補西牆,或者是找家人借錢。
甚至於拿公司的錢,補客戶的損失,去造假很多投資報表…這樣的方法;不斷的去營造他「穩賺不賠」的好戰績,從而去奠立了他金融戰神的地位。
也因為馬多夫完美的形象,和他多年來漂亮的成績單,所以讓人會毫不懷疑他「個人誠信」的問題。在很多的死忠追隨者當中,甚至於不乏他的部屬跟學生。
這些人因為馬多夫的德高望重,把他視為華爾街之神,對他深信不疑;最後很多慘賠資本的基金經理人,更因為這份「絕對相信權威」,當東窗事發之後陸續自殺,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
像是這種「絕對信任權威」的背後,經常伴隨的個人議題喔,其實就是我們「把選擇權交給了他人」。
而這個背後更深、更深的部分,就是我們「恐懼權威」,才會始終沒有提出一些必要的質疑,而踏上不歸路啊!
最後呢,會增加你遇上騙子的特質,就是「不想承認錯誤」。
這裡讓我想起「女版的馬多夫」,也就是喔這個世紀的大騙局,矽谷的獨角獸公司~「血液公司」的創辦人,叫「伊麗莎白・霍姆斯」。
霍姆斯呢,在剛創業的時候,她原本是一個很受外界期待的青年創業家。而且她崛起的軌跡,和已故的蘋果創辨人「賈伯斯」很像,前景一片看好。
她還被知名的雜誌評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甚至於「2015 年最具影響力的100大人物」的這些封號。
那更不要說「下一個賈伯斯」這樣的一個名譽也冠在她頭上。而霍姆斯本人,也深信自己就是一個「下一個會改變世界」的人。
然而呢,她號稱只要通過指尖採血,就能夠完成 300 多項血液檢測的驗血機;他們在內部研發的階段,就不斷的失敗。
但於此同時,霍姆斯卻不斷的向外界誇大實驗的成果,不斷的宣稱自己的公司,即將為世界帶來重大的改變。
儘管喔,憑著她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很高明的行銷手法,暫時矇騙了不少投資者;但是呢,醜媳婦終歸要見公婆,傳說中的驗血機,總是會遇到接受檢驗的時刻。
那你會不會不很好奇,霍姆斯打算怎麼跟外界交待這整件事呢?
在我自己的實體課程裡喔,我常常會提醒我的學員,你永遠沒辦法叫醒裝睡的人,除非她自己願意醒。而這位霍姆斯小姐,就是最典型的「裝睡的人」。
她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造假數據,去播出事先拍攝好的造假影片,才終於讓這個造假的驗血機順利的上市。
你聽到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造假的驗血機,有可能去測出精準無誤的血液數據嗎?
而事實證明,造假的驗血機,只會讓醫生判讀失準,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癌症,造成呢病患精神啊、工作啊、金錢啊…等等的危害跟損失。
而更弔詭的是,即使已經紙包不住火,詐騙的事實就擺在眼前;霍姆斯呢,她要面臨的是二十年的牢獄之災。但她都始終都堅信自己的發明,雖然還「不成熟」,但終究會改變世界誒!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在同一時間或處境裡面,有著兩種相矛盾的想法,而產生了一種不舒服的緊張感。
而為了改善這種緊張感,於是呢人們會很自然的,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相信的理念跟行為保持一致、沒有衝突的感覺。於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夠繼續順利的生活下去。
而不管這位跌落神壇的霍姆斯,她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不肯認錯;我都相信喔,在她內心當中有某一個部份,就是這種「認知失調」的狀態;所以她才會一錯再錯,還不斷「自我合理化」自己的這一切行為。
事情發展到此喔,我們都知道霍姆斯,是一個「不肯承認錯誤」的騙子。
但我邀請你想一想,那些曾經對她深信不疑的投資人,在某個程度上,會不會也因為面子或自尊的問題,不肯承認自己「錯信他人」,才會放任霍姆斯去扯出這個瞞天大謊?
而回到你身上,在你的生命裡,是否也曾經執著在某些錯的地方裡,想要找到對的答案。像是那些不斷的容忍花心、有賭癮、酒癮的情人,去期待對方回心轉意,或者是改變自己。
或者是明明你投資已經決策錯誤,每個月都在虧錢,卻還不斷的砸錢去補洞,不肯執行停損;這些都是同一種心理機制,不想要面對自己「認知失調」所惹下的禍。
也就是說喔,會讓我們上當的,不只是只有「詐騙集團」,還有我們心中的慾望跟恐懼,它會化身成為一個生命的考驗,在情感啊、工作啊、友情裡面,顯露出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我的實體課程裡,經常會問學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偷車賊會偷最好的車,還是偷好偷的車呢?」
假如你曾經受騙,或者你的身旁的人就是詐騙集團,像是職場裡霸凌你的同事、危險情人、對你進行情緒勒索的家人…。
你也可以好好問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或者是「不想承認錯誤」這樣的狀態?所以讓你變成那一台「最好偷的車子」。
這些功課的背後,都需要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然而面對自己,它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直不面對,你只會活得更不容易啊!
這也是「啟點文化」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讓每個有機會接觸我們的人,開始去面對真正的核心,無論是生涯的發展、還是人際溝通。
當然,最該面對的,就是你自己。只要你願意,啟點文化都在這裡,歡迎你~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一起前進!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在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這一門課呢,集合了我這二十年自己創業、生命的實踐,還包含了超過上千人次的直接的教練跟諮詢。因為幾乎每一個人跟我談到最後,都會談到他要怎麼樣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
其實呢,人生是一個時間軸的累積,如何讓時間變成你的朋友?讓時間幫助你累積、幫助你放大,這其實不難,但它需要一些必要的觀念,跟必要的作法。
【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跟你一起前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7LKEcGk4c/hqdefault.jpg)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雖然我自己從事「人際關係」的教學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呢,踏入我的教室的朋友都會知道喔,我對於傳統的人際關係的很多觀點,常常提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那「不一樣的看法」是客氣的說法喔,事實上我會提出一些批判。比如說,「你為什麼一定要跟每個人都能聊得來?」、「你為什麼想要讓大家都喜歡你?」
那事實上呢,我每一次在談到這個觀念的時候,我都看到台下的學生,可能有一些人會閃過,一閃而逝的不可置信。
他想說我踏進教室要學的,不就是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不就是要讓我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那當然了,後來我一定會花一點力氣,去調整這樣的一個觀念;讓每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當中的自在。
不然說實在一點哦,我開的課程應該不是跟人際關係,或者是心理有關的;我應該是要開一個「交際花培訓班」,不是嗎?
那當然了,我從這樣的一個出發點,除了在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以外,在其他的論述當中,要找到相呼應的資料是相對少的。
一直到啊,我最近讀到一本書,這一本書,書名叫做《朋友這種幻想》。他的副書名是「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8堂課」。它他從社會學的角度談「人際關係」,從我一個心理學家讀起來,我覺得非常有呼應。
它裡面就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它說喔,每個人都渴望跟他人變得親近,並且希望在人際關係裡感受到幸福;所以我們會追求跟他們的聯繫,這是人性當中的一個本質。
這一點在心理學裡面也是一樣的,然而話鋒一轉;它說在現代的社會當中,追求親近關係這種行為,卻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者是讓他人感受到壓力。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很多人依然固守著「村落社會」這個時代的傳統觀念。他們使用舊的方法,去追求親近關係,不知道應該要隨時代做調整。
那「村落社會」這四個字,你可以回想,我們過往的「農業時代」的那樣的一個社會關係,跟社會網絡。
其實會固守著「村落社會」,或者是固守著「舊時代」的這樣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它不僅是會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會保留著這些觀念。
甚至於這一本書的作者說喔,年輕人把這舊時代的觀念,奉為圭臬的程度,可能反而比老年人更加的嚴重。
其實當我們累積過一定的社會經驗,我們大概都會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說白話文就是,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不重要的事情,就是適時的敷衍過去,做做表面功夫這些技巧。
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的高尚,但是事實上,這也是讓我們能夠過好日子,或者是快樂過生活,當中的一個必要的能力哦。
但是呢,年輕人因為他的社會經驗不足,他會很容易的,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太認真;就好像是在校園生活裡面的學長、學弟制一樣。
其實歸根就底,大家就只差一、兩歲,但是卻建立起相當嚴格的尊卑關係,這會讓我們造成心裡很大的負擔;甚至於,會因此發生嚴重的衝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出社會混一陣子之後,對於那種差一、兩歲,甚至於差五、六歲,這種因為「歲數」造成的階級,或者是優劣的心理投射;它其實會隨著你出社會越久,它越模糊。
你會發現,你認定或評價一個人的關鍵點,根本不是在於他幾歲,或者是他差你幾歲?而是這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做事的方法跟態度。
可是這個部分,在相對比較年輕的人身上,事實上是還沒有長好的。所以呢,我在職場上,就常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個沒經驗的人,畢恭畢敬的去問一個,其實在本質上,也不算是有經驗的人的意見;因為這一個人,可能只比他早出社會一年,或者是,比他早進這個公司半年而已。
其實會有這樣的心理投射,它就是「村落社會」的一個具體呈現。因為「村落社會」它的環境太固定、它的變化太少。
所以哪怕是一個人,比你早一天踏進這個村落,他在裡面形成的社會網絡、關係程度,和熟悉程度,自然一定會比你高;而且他就一定會有參考性,因為變因太少。
可是現在的時代不是這樣子,「變因」已經太多了;所以當我們不假思索的,去依循「村落社會」的人際關係的觀念,我們自然就會活得非常的辛苦。
然而過去的觀念,它不是沒有優點,它的優點是在於,它會讓我們得到一些溫暖,跟情感上的投射。可能當我被認定是某個團體的人,這個時候我的很多狀況,就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我們不能否定它的價值,它是很有存在的必要;可是這種「共同體」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每一個人的職業跟生活形態,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前提。
但是就像剛剛說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方法已經沒有辦法,讓我們跟他人維持一個好的親近關係,也讓我們自己內在能夠得到平衡。
其實我們看看現在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甚至於是我們隔壁的鄰居,或者是鄰座的同學或同事。
我們彼此之間,都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跟價值觀;它的差異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所以呢,過去那種「村落式」的做法,在各個方面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無論是我,還是這一本書的作者,都提出喔,我們別再受限於過去那一套「同類相聚」為前提的做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我們應該先把那個「村落式」那一套緊密、親近的一個假設,或者是想像、投設;先拋諸於腦後,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在現代的這個時代裡,什麼叫做適當的距離?
還有啊,應該要長出什麼樣的能力跟模式,跟那種顯然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所以透過這樣子,這裡就提出兩個很重要的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適當的距離」。
如果你跟他人在現代的時代裡,你們的差異就會非常、非常的大,哪怕是你覺得,你跟他是同一個同溫層的人,你們只是在某個議題是同溫層啊;出了那個議題之後,搞不好你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也會是完全相反的。
那如果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又或者是,你為什麼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如果聊不來,保持適當、有禮貌,彼此舒服的距離,它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更好的選項呢?
而且進一步來看,如果你把你的力氣,都放在你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那有沒有可能,當你真的遇到那些值得你好好相處的,或者是你需要跟他好好相處的,反正你沒有力氣跟他好好的相處了?
因為你把力氣都用在,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那種跟你價值觀差太遠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你花那麼大的力氣,要讓他喜歡你,這是何苦來哉呢?
再來第二個觀點,就是既然現在的時代,大家的差異就是會這麼大,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說服對方」,或者是把對方拉向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叫做「理解你,但是不等於要認同你」;也就是說喔,你能夠或者是你願意去懂,那個跟你不一樣的人,到底是怎麼想事情?
但是你懂了之後,跟你需要跟他一樣,或者是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要去認同他,不管在情感上還是實質上,這是可以切割開來的;理解不等於認同。
因為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在需要的狀況底下,你仍然可以開啟對話;但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必要性的話,你也不用把你的能量,消耗在好像你自己「必須是一個好人」、好像你必須要「跟任何人都能處得來」。
當你面對人際是這麼的疲憊、這麼樣的無法放鬆跟自在,那你的人際關係怎麼可能好呢?
所以就如同在人生裡面的吊詭,當你想要滿足所有人,那麼你永遠達不到這個目標,而且你會讓自己變得很不快樂;因為你最需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然而你卻忽略了他。
所以或許我今天跟你分享的,並不是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常常說喔:「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
我們有沒有在面對人生當中,這個你很在乎的人際關係,先「問對問題」,叫做「我為什麼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或許建立起一種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的能力跟態度,你會過得更自在;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更好、更能滋養你的生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怎麼樣透過看懂、聽懂對方;注意哦!就像今天所談的「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
透過真正的理解對方,並且搭配適當的問句,讓你跟自己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然而10月15號,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課程;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gId6xs7uDI/hqdefault.jpg)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我一開始的反應跟你一樣:「對國一學生談職涯規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發現自己還真的對時下青少年不熟,只好到處求助有年齡相近兒女的朋友,請他們描繪出青少年的真實樣貌,讓我可以事先沙盤推演,以免上場時死得太難看。 先講結果好了-很 ... ... <看更多>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網紅「爽賺爽玩靠臉吃飯」迷思背後的真相——美妝Youtuber查理 的推薦與評價
查理回憶起第一次與丹尼婊姐認識的情形,說:「我在契爾氏某次拍影片的活動裡認識婊姐,我們一開始只是知道彼此但完全不熟,活動結束後互相留了聯絡方式, ... ... <看更多>
當然一樣不是永遠跟我不熟的業配 在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觀後心得- 看板Metal_kids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AyrlZj
## 展覽資訊
### 地點
地點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靠近忠孝東路。原來北流有兩個館,我一開始還走錯
,誤以為在靠南港路上的表演廳。
### 預留參觀時間
如果只是一般粉絲的話,就如同看一般展覽走馬看花,大約兩小時足矣。如果你像我一
樣是頭號粉絲,建議要留三個小時以上。我實際停留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初頭,覺得不夠
,願意再訪。
第一區即是重點區域,有滿滿的文件與密切合作人的訪談影片,全部駐足看完的話,時
間會流逝得很快。--意思是這區就會佔很多時間。在這之後策展人瑪莎設置了一個聆
聽區,預期閱聽眾可停留一整張專輯(10 首歌)的時間,展覽最後還有雨生留聲機的部
分,每段談話都聽的話,大約也要 15 分鐘以上。
## 展覽心得
### 策展關係人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統籌)、瑪莎(音樂)、陳德政(文本)與王宗欣(數位)
,加上北流董事長黃韻玲。
我先注意到陳德政在名單裡面,就知道這展覽穩了。陳德政跟馬世芳都是知名樂評人,
他們也是雨生的大粉絲,有認真專業的粉絲參與其中策展,我就相信這展覽會好看,因
為認真龜毛的人,在各個面向都會要求完美,或者該說這人會不好相處,所以最後產出
的展覽品質,會有一定的水準。
### 展覽收穫
可以看到手寫文稿、和弦稿、家書,特別的感動,你會覺得確實有這樣活生生的人存在
過,而且手書很美,成語用典很文人,但文字間也有些調皮詼諧,很是生動、活靈活現
的呈現他身為一般大學生這一個面向。
### 不同閱聽眾的觀展取向
身邊剛好也有兩個人去看展覽,我發現不同人的聽歌與觀展重點不太一樣,我是都尊重
。有一人就只聽過有名的幾首,例如口是心非、天天想你,聽歌就聽音樂旋律有沒有洗
腦而已,不會去聽歌詞內容,就像我開頭所提的一般粉絲,看展走馬看花的看,不會每
個展點都要完整看完。另外一個人一樣只聽雨生熱門主題曲/K 歌,但更愛聽近期樂手
如陳綺貞如何重新演繹雨生的經典。
## 額外心得
### 創作者的典範
張雨生真的是創作者們都要學習的典範,在商業化與個人創作取得還不錯的平衡。雨生
在世的時候就極為火紅,當然也伴隨著成功帶來的財富。多少藝術、音樂、文字、繪畫
等創作者,都要在人死後,才讓後代子孫坐享名利雙收,而作者本人沒福份即時嘗到成
功的滋味。
五月天則是成功的從非主流打入主流市場後,願意持續的以自身資源去提攜後進,並且
感念前輩們的提拔。瑪莎雖然跟張雨生無直接的交集,跟我一樣是被雨生跨時代的被影
響著,但我們都一樣感念雨生留下這麼美好的音樂,深深的影響當代與後代。
### 20/80 長尾理論
雨生大約 20%的歌,產生最大的 80%效益。換句話說,80%的人,就聽雨生那 20%的
歌。而只佔 20%的頭號粉絲如我,才會去尋找 20%以外的歌,也會喜歡他那 80%的歌
,但我也不是每首張雨生的歌都喜歡。
### 善變的歌手?
真正的創作者常會有很多風格嘗試、轉變的階段。我喜歡 Bob Dylan 60 年代的民謠
風格,但之後拿著電吉它轉搖滾風我就不行,2006 年的專輯 Modern Times 變得輕
快我就又很喜歡了。台灣歌手也滿多單飛或改名的例子,就怕聽眾把他們定型在某一個
類型,那就糟了。
張雨生有音樂魔術師或音樂精靈的美名,意思是他可以在不同音樂風格間,自由變化萬
千。因此聽眾們即使為數眾多,各有各的偏好,總是能從中找到各自喜好的青菜或蘿蔔
。喜歡流行曲風的,喜歡K歌的,喜歡飆高音的,喜歡搖滾樂的,喜歡愛情主題的等等
包羅萬象的需求,張雨生都可以滿足你們,可以說真正的雅俗共賞。上一張專輯靠著流
行樂賺錢後,下一張專輯就有本錢繼續搞小眾搖滾,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取得一個美好的
平衡。
### 雨生的真誠
張雨生,之所以無可取代,是他的坦率真誠特別容易感動人,而且他的發聲基本上是他
個人經驗的延伸與所思所想。英文用語會是 authentic and relevant。你可以想
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大男孩,就應該唱符合他年齡的那些歌。血氣方剛的青壯年,就應
該讀講義氣的《水滸傳》,而不是以老人觀點看世態炎涼的《紅樓夢》。所以我聽張雨
生的歌特別契合,可能也是因為我聽歌時的年齡,正值大學時期,人生經驗與歌曲所寫
,正好搭得起來。
我們包括雨生,都同時聽著很多歌手唱歌,也常被許多歌曲感動。但有些歌對我而言,
雖然演繹的很好,但大概是自身生活經驗不足,難以引起我的共鳴。大概像以下這首歌
唱的心得。
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
《The Smiths — Panic》
雨生跟很多其他歌星不同,他的歌是有靈魂的、有故事的,他的音色與高音是特別的,
他詞曲的編排是很細膩的,當然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他跟很棒的音樂人合作,包括 Koji
桑編曲與 K哥 混音師,所有的音樂人一起用很認真嚴肅的態度在製作音樂,所以才可
以輕輕鬆鬆的就唱到我的心坎裡,唱入我的內心世界。
摘錄黃舒駿《雁渡寒潭》的部分歌詞:
多少人曾經輕輕掠過我的眼簾
多少人曾經闖入我的內心世界
也像張雨生《不亮的燈》寫的,我能打開心門與雨生交流,正是因為雨生也是掏心掏肺
的傾訴他的赤子之心,。
## 台灣音樂全盛時期
### 時代背景 1990–1997
當時 90 年代台灣群星閃耀,唱片銷量很好,實體唱片業欣欣向榮。香港有 Beyond
、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王菲,日本有 X Japan。時代背景
可參考黃舒駿神曲《改變 1995》。1997年全世界最大的歷史事件是《鐵達尼號》上
映,打破多項影史票房紀錄,紀錄直到阿凡達才再度被刷新。
當時的台灣群星們實在是太多太優秀,我只能主觀的列出幾位我的私心名單:伍佰、陳
昇、周華健、張信哲、陳淑樺、潘越雲、東方快車合唱團、濁水溪公社等。單看張雨生
確實是很耀眼亮麗沒錯,但當他站在一群資優生裡,嗯……,可能拿起麥克風唱歌時可以
小勝,尤其是唱他擅長的高音歌曲時。就像 Messi拿到足球,你就不會懷疑他是超級
巨星。
### 90 年代台灣唱片業的榮景,考古
90 年代為唱片業的鼎盛時期,我個人臆測有以下原因(未紮實考據):
一、資本市場的繁榮。當時台股正要往過去的歷史高點 12682 衝,美股科技股估值也
在往上衝,千禧年的網路熱潮.COM 泡沫還沒破,因此可以想像當時的企業與個人都夠
有錢,有錢去發展演藝事業與購買唱片。
二、數位音樂浪潮尚未到來。MP3 尚未普及,Apple iPod 還未問市。當時的轉型在
於高音質的CD取代音樂卡帶,音質的提升對唱片業是利多。廣播電台開始式微,大眾眼
光轉向更吸睛的電視節目上,因此相貌好的、造型有特色的、能舞足蹈的,會特別受到
青睞。請參考這首歌:The Buggles — 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
三、民歌時代的養份積累。這部分我很不熟不多提,但像殷正洋、費玉清等實力派歌手
,唱著很清新空靈的雋永小品,給我感覺就像古代的《詩經》韻味深長,或是像營隊、
童軍、團康歌曲單純卻又有力量,聽這些歌長大的歌手,想必已經儲藏足夠的創作能量
,得以在90年代爆發。
四、80 年代豐沛的西洋音樂溢注。私心要來偷渡我最愛的 80 年代,每次聽 80 年
代都是從 A-ha 合唱團的 Take On Me 開始聽,因為字母開頭為 A 排序的關係。
90年代被80年代影響,不是很合理嗎?BJ4。
## 再論張雨生
### 張雨生聽什麼?
話峰一轉回到張雨生,他音樂啟蒙多是硬式搖滾,例如:Aerosmith, Bon Jovi,
Deep Purple, Europe, Ozzy Osbourne, Queen, Van Halen,某些搖滾樂曲
目對大眾而言會覺得很吵。更精確的說,張雨生喜歡有高超技巧的電吉它演奏、厲害的
Vocal 唱功,與情緒奔放的搖滾樂特性。雨生也聽抒情搖滾,包括:
Dennis DeYoung/Styx, The Beatles, The Eagles。整體而言,我感覺雨生最
喜歡70年代的硬式搖滾樂,其次是50年末至60年代有一派Blues/Jazz轉型至搖滾樂的
時期。
雨生全職當歌手後,雨生傾向去聽符合大眾口味的歌,包括當代流行音樂與西洋老歌,
例如:Air Supply, Céline Dion, The Cranberry, Whitney Houston,就
跟一般人聽歌一樣,流行什麼就聽什麼,西洋、國語、台語都是他的守備範圍。他必須
妥協,他要能抓準多數人音樂的喜好,才能掌握唱片公司想要的流量與財富密碼,上通
告才接得上話。
張雨生待過政大吉它社,加入重金屬樂團metal kids,更醉心於鑽研吉它技巧,練琴
練得很勤,可以說自我要求很高。簡言之,他西洋音樂聽得挺多的,他心中永遠有個搖
滾熱血的靈魂。張雨生將他華文創作的目標,錨定在跟西洋經典音樂同個等級,所以他
必須苦苦追趕,才能接近那些國際巨星;另外一方面,對國內歌手而言,張雨生那麼年
輕就已經跑那麼前面了,還繼續努力向前衝,會有難以望其項背的感慨。
另外一方面,張雨生又聽了很多古典樂,在他的很多歌曲都有融入古典樂在內。什麼,
同時喜歡古典樂與重金屬?!這對我而言,有點跳 tone 不能理解。但我想了想就懂了
,他大概是喜歡有技巧的音樂,不要太簡單的,這樣不同變化、不同音色的聲音推疊的
音牆,會很有魅力。而古典樂、搖滾樂雖然一個偏溫和內斂、一個偏慷慨激昂,恰巧都
是有難度的演奏,而且兩者若搭配得宜,剛好可以詮釋歌曲情緒中的起承轉合。
再來我相信張雨生也受教堂 Gospel 靈魂樂影響,張雨生老家在梨山原住民部落,去
教堂多少會聽詩歌,這部份是我臆測。而且張雨生選唱 Chuck Berry的歌,這人可是
將節奏藍調(含福音音樂)轉化成搖滾樂的始祖。雨生靈魂樂代表作為《後知後覺》。
最後我再來一個猜測。我猜張雨生還被合唱團影響。首先,靈魂樂本來就有很多合音天
使的成份,再來,雨生在小大一時,理應經過政大文化盃(合唱比賽)的洗禮
(ㄊㄨ ˊ ㄉㄨ ˊ)。最後,當時的社會氣氛,也滿流行群星合唱的,包括《明天會更
好》、《快樂天堂》、《最好的聲音》。雨生親自參與的有《奧林匹克風》、《把愛找
回來》、《永遠不回頭》、《烈火青春》。所以雨生應該是有意無意的讓自己的歌,譜成
適合被合唱、吟詠的樣子,youtube 上可找到合唱團選唱張雨生的歌曲。
### 膽識 Guts
不得不說,張雨生堪稱文青的祖師爺。他為《沒有煙抽的日子》譜曲,悠悠的唱出他「心
底對中國人的悲憫」。以他當時的年齡,有這樣的社會與人文關懷表述,實屬了得。要說
社會寫實派的詩聖杜甫,在年輕時也還沒開始憂國憂民、針砭時事。憑良心而論,差別在
杜甫青年時是在盛唐,無重大社會事件;而雨生恰巧目睹一場時代的眼淚,有題材得以
發揮。
跨時代的比擬,是扯遠了,難道能叫張飛打岳飛嗎?同時代的社會寫實派才子,毫無疑問
要算上羅大佑、黃舒駿。若要論輸贏,客觀比較下,才子們想必互有所長;但主觀意識下
,在 metal kids 版問,就是張雨生勝出。原因上面說了,就是贏在真誠與個人生命的
連結。
### 挖不盡的寶藏
我個人聽歌的習慣是,喜歡一首歌後,我會再去找同作者其他首歌來聽,如果其他首歌也
好聽,那就加分。而張雨生厲害的是,愈廣泛的去找尋其他歌曲,總是能找到對味的歌,
而且冷門歌竟然還比熱門歌好聽好多倍。有趣的是,冷門歌過了十年,也還是冷門歌,看
youtube 上的播放次數就很清楚可證。
### 相關人等
更進階了解張雨生,你會知道他的背景,包括:他的大妹、家人、感情史、事業上的貴人
張小燕,提拔過張惠妹、陶晶瑩等人;阿妹如今的成就不在話下,陶晶瑩轉戰金鐘主持人
;但別忘了陶子,順帶一提吳宗憲等人雖然職涯選擇當主持人,但他們本身可都是實力派
歌手出身,唱起歌來可是一等一。
## 私心評論
### 前三名的歌
光禹長期在他的廣播節目《夜光家族》,都有紀念張雨生的節目。
https://reurl.cc/6LOWOV
似乎在最近一次的張雨生特集,他問大家前三名喜歡的歌,這我之前就選好了,不過是
主觀的愛歌:
1. 這一年這一夜《卡拉 OK‧台北‧我》
2. 後窗《兩伊戰爭 — 白色才情》
3. 隨你《口是心非》
若是考慮客觀因素,包括社會大眾影響力的話,歌單會不一樣。
### 談如何避免意外
單純閒聊,我想若雨生住市區,是否能減少過勞的問題?張雨生非常喜歡淡水,聽過他
的《淡水河》就會懂,他也有講過他非常著迷於淡水。以他當時的財富,而且雙北房價
還沒瘋漲,大可以在果陀劇場周遭蛋白區,買棟房子置產,免去往返市區-淡水的舟車
勞頓、通勤之不便。可惜他喜歡淡水,所以這交通往返是免不了的。這是事後論了,或
者說不要過勞就沒事了,但他那麼拼命,我覺得免不了過勞。
### 未境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
來做白日夢一下,如果沒有那場車禍意外,張雨生循著原本的慣性,與無與倫比的音樂
能量,他接下來可能會發生那些事?容我恣意的條列如下。
一、除了《吻我吧娜娜》,雨生還會參與、製作更多的搖滾音樂劇。
二、雨生會參與非常多的音樂專輯幕後製作,挖掘更多像阿妹的實力新秀,挑戰李宗盛
當今的地位。
三、雨生不會讓周杰倫專美於前,他會在2000年代,也大玩嘻哈、rap、R&B等等各式
前衛的音樂。
四、他會開非常多大大小小的演唱會,毫無疑問的,包括:台北小巨蛋。
五、他會參加2000年開始的各種音樂祭,很有可能跟五月天同時參與海洋音樂祭,擔任
大舞台的來賓,畢竟自由玩音樂、跟獨立音樂人相處都是他喜愛做的事。
六、獲獎無數,除了可多次衝擊金曲獎最佳專輯、歌曲、男歌手外,全能的張雨生也不
排除可衝擊最佳作詞、作曲人獎。
七、最後這個機會較低,組一個正式的搖滾樂團,融入管弦樂與鋼琴等古典音樂元素。
可能會類似蘇打綠、交工樂隊這類樂隊編製。以樂團名義衝擊金曲獎與金音獎。
## 後記
看完特展很久了,趕緊來梳理一下心得。不然之後還要看《我期待 張雨生演唱會 致敬
25》,就會累積太多想法在心裡。順道一提,這演唱會我是覺得值得去,非業配,因為
參與者有陶晶瑩、陳子鴻、Koji桑、K哥等人,都是雨生音樂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人,看
這名單就值了!至於缺大徒弟阿妹,他們師徒情深是無庸至疑的,我是覺得「兩情若是
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噗!),不一定要來指定場次,她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
也是讓師父張雨生很有面子的事。
連我這個很一般的頭號粉絲,沒見過張雨生本人,這幾年也很少或應該說不敢聽張雨生
的歌,怕聽了會湧起太多情緒、觸發太多回憶,更別說是頭號徒弟阿妹了。我們自認已
經聽熟張雨生的歌了,歌曲旋律早已經烙印在腦海裡,不需要藉助播放、聆聽讓我們回
想起來。況且一旦開始聽雨生的歌,就會陷在裡面聽個沒完,一直搜尋延伸的曲目,會
蹉跎很多時間呢,很可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57.2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tal_kids/M.1673258350.A.0F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