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0民視 中正區12坪畸零地總價9072萬 1坪近750萬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YFKPjxBqU
畸零地要是地點佳,能吸引人潮,身價往往翻倍成長,北市中正區就出現一起高價案例,由財團法人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以總價9000多萬向北市政府買下,面積僅12坪的畸零地,換算下來每坪要價近750萬元,房仲認為,買主高價收購,整合基地之後有更多面積可以使用,對買主而言其實很划算。
記者/黃瀞儀、鍾淑惠 台北報導……↓
小小一塊地現在還是停車格,依附在十層樓高大樓,在人來人往的台北市中山南路,看起來很不顯眼,但是很多人卻是買都買不起。
記者/黃瀞儀:「靠近中山南路2巷,位於女青年會後方的,這塊12多坪的畸零地,今年10月以9072萬元賣出,拆算下來每坪單價749.8萬元。」
畸零地面積不大,難有任何用途,但看準中正區商業人潮,被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與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天價買下,房仲就分析,若是打掉重蓋經過整合、經營商場、身價水漲船高。
房仲業者/陳泰源表示:「研判說它應該是要走危老條例,明年五月以前申請通過的話,政府可以額外送你免費多出來10%,容積獎勵原本只能蓋十層樓,它可能給你多一層,你就變成十一層樓的面積可以營運。」
若買下這塊畸零地,就可補足整合開發的缺口,就像這塊坐落在信義計畫區,只有60坪的長方形土地,2012年,富邦砸6億元買進,換算下來每坪929萬元,一度被戲稱是全台最貴籃球場,未來還要引進國際品牌,蓋頂級飯店。
房仲業者/陳泰源認為:「它是一個必經之地的話或是,它在整合都市更新某一個基地的中間,它這個時候就會很有價值。」
畸零地價格貴森森,時價登錄顯示,內湖區今年6月湖段四小段、就出現高價交易案例,2.03坪以總價325萬成交,中山區行情也很高,每坪單價310萬,大安區單價也落在251萬,原因就在北市可開發的土地少,加上畸零地要是卡在關鍵位置,價格往往翻倍成長,不只凸顯北市寸土寸金,要買得起畸零地,口袋也得夠深。
新聞網址→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C10F08M1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12/191210-129072-1750.html
畸零地收購價格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1/3/n11631029.htm
今天朋友貼了這個連結給我,內容在說今年中國水果豐收,果農賣不掉,市民也吃不起的窘境。
超市水果一斤要10幾元,產地一斤只有兩三毛錢,但生產成本一斤要2元,一年下來果農都賠死了。
這種內容感覺是很熟悉,在台灣也可以常常看到這種類似的說法,我這幾年有經營出口到大陸的部分,更心有戚戚焉。
一箱6-10公斤的水果,在整櫃的模式下,從台灣運到中國的廣州去銷售一項的運銷成本在台幣220-270之間。
有時候運銷費用比貨品本身還貴。
從小三通過了廈門之後,要轉發到其他地方又是一個品質差、費用高的運輸成本,進入批發市場又有入場費、賣手費等各種費用。
這些費用不是只有台灣貨要這樣收,本土貨也一樣,這幾年大陸很流行蓋批發市場,因為經營批發市場的暴利引來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
民眾買的價格高,在產地端的收購價卻連成本都不到,簡單來講就是兩個因素:
1. 農產品的運管銷成本過高,由落後的運銷、分銷體系所影響。
2. 過量的供應,導致供過於求,為了使生鮮農產品迅速走貨,而使零售價偏低,擠壓收購價。
這兩個問題,在每一個國家都會遇到,但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面對跟改善。
以中國大陸的狀況,這兩個問題還要折騰很久,哪以台灣呢?
台灣當然也是一樣,台灣根本就不關心農產運管銷的改善,效率與成本的下降等方面的問題,台灣主管機關注重的只有福利政策,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都沒有長遠的產業政策,只有買票式的福利政策。
八年前藍營執政,執政黨立委就喊要增加老農津貼,八年後綠營執政,綠營立委就喊要增加老農津貼,今年選舉年更是加碼到未來整合年金要領到15000,藍營甚至還有胎死腹中的整合年金未來領到20000的方案,垃圾不分藍綠,政策性買票也是。
老農津貼已經是最畸形的暫行制度,一個月繳78元,繳15年才繳了1.4萬,之後可以月領7256,一個月繳78元,15年就可以退休然後領月繳的93倍,這個制度不夠畸形嗎?
真的不夠畸形,所以還要加碼,執政黨高喊年金改革,怎麼不敢面對這一年五百多億的錢坑?還說要加碼,當錢都拿去做福利,怎麼會有產業的提升?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脫離不了政府的關注與補貼,但補貼下去是過的又老又窮,還是農業工作者收入高,生活好?
日本也是農業補貼大國,但日本的農業工作者平均年薪高過平均年收兩百多萬日幣,人家的農業工作者是真的老,但可是很有錢。
現在已經不是戰後那種農產品供應量不足的年代,但還是有許多農經學者用生產的觀點在看產銷,現在是供給過剩、供給多元、替代多元的年代,是需求來決定價格。
是由末端賣不賣的動、有多少的需求量,再扣掉營銷、運銷等成本,來決定產品在產地的收購價。
執政者沒辦法改善前面兩個關鍵問題,增加生產者的收益,只能廣發補貼、津貼等買票性政策,這點在多年的政黨輪替後,證明兩邊一樣的無能。
不對,民進黨厲害一點,誰敢批評政府,就是假消息,甚至會派1450圍剿你,然後ptt製作假消息,網路蟑螂大量分享引用。
Ptt最近掃了快3000個蟑螂帳號,一定是剛好,剛好這些都支持執政黨,這些帳號一定是中國網軍入侵的反串。
畸零地收購價格 在 段宜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繼續等侯友宜和曾銘宗出面說明:254地號到底是贈與還是買賣?或是「贈與其名,買賣其實」的逃稅技巧?
這位底迪和那位姊姊:你們把故事都講完了,叫我怎麼混飯吃!
1983年,董娘任美鈴家4位繼承了254地號土地,然後持分逐步集中到侯太太手上。但另外有2/7的家人持分,還沒拿到;不知是不是「贈與」的價格喬不攏?
2010.12.25侯友宜出任新北市副市長,侯家突然對「解決」隔壁的253地號土地有興趣起來。
2011.5.5侯太太買下253地號的1/6;然後在2016、2017突然改由「又昱公司」出面收購253的3/1和1/6。
請問:
是突然發現由侯太太來買地,得要申報財產和交付信託;不如由侯家私人公司來買,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嗎?
剛剛周玉蔻進一步解釋侯友宜的購地過程。
任美玲是在1983年繼承新莊區復興段0254的土地及地上物。侯友宜家一直沒處理它。
直到2011年,侯友宜擔任副市長後,侯家才開始買0253的土地。依據段宜康的資料,包括侯妻從4位地主手上買下1/6;又昱從19位地主手上買下2/6;又昱再從1位地主手上買下1/6。
所以侯家(含又昱)目前擁有253的4/6、254的5/7,以及橫跨253與254的地上物。
如果真如侯辦所說,因為地上物橫跨兩塊地,而需要整合畸零地,那早在1983年就開始進行啊?這種是愈早愈處理愈單純,你多拖幾年,就會有新的繼承人,地主會愈來愈多,當然會愈複雜。
結果侯友宜是等到擔任副市長後,發現自己有了公權力,才開始展開購地行動;而且還能從19位地主的手中買下,這是怎麼辦到的?台灣什麼不多,刁民最多;光是為了公益的土地徵收都能引發一堆抗爭了,侯友宜為了蒐集完整的產權去購地,居然能一一處理完畢,難道沒有假公濟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