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協助飯店旅館業紓困融資貸款申請說明會,順利成功!」
為解決受疫情海嘯第一排衝擊觀旅業造成「產業變成慘業」,業者不斷陳情反映紓困貸款碰壁,今天邀集 #交通部觀光局張錫聰局長 出席,與 #銀行局 #財團法人中小企業處信用保證基金 與業者面對面溝通,讓政府了解擬定方案之前,都應事前與業者溝通並將政策宣達通知銀行,以免造成「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弊病。
孟楷也在會中特別強調,因應疫情最受衝擊的國內觀光產業鏈業者,觀光局政策擬定一定要苦民所苦,尤其十月才要發放的五倍券根本太慢太晚如何發揮及時雨的效果?另外疫苗覆蓋率還未達標,短期如何協助國旅兼具振興與防疫,希望觀光局主動研議配套與加碼挹注國旅住宿!
正面回應旅館業要求觀光局要成立一個紓困貸款的媒合窗口,積極紓困旅館業,今天有相當明確與善意的共識。政府部門要做民間的後盾,孟楷也是希望扮演政府與民間業者的橋樑,解決問題做好溝通才是雙贏的策略!
認真做、用心拚 在疫情趨緩之際,當全民的後盾,為大家努力發聲,用力打拚!
疫後振興貸款中小企業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倍變五倍? 成效看不見!
近七成民眾期盼發現金紓困之下,行政院獨排眾議,堅持讓五倍券匆匆上路,實在令人不解及搖頭。
審計部對振興三倍券最新的報告指出,因政府錯誤政策,僅印製等成本就增加4億2600萬元,整體經濟效益也欠缺合理評估,國發會委託研究更提到,振興三倍券缺乏消費端資料參考,各消費品項占比也無從得知。
民眾生活各項費用,房租房貸、學費、水電費等,都急需現金週轉,保險業者推出的保單借款紓困專案,短短20天,核准貸款額度突破61億元,可見「現金」與「救急」是最重要的紓困原則,大部分國家也多以此原則普發現金。
台灣中小企業為國家經濟基石,占全體企業97.65%,而中小企業受到疫情的衝擊,遠比大型企業深,根據經濟日報民調,有超過四分之一表示企業恐會「縮小規模」,加上今年6月失業率創下2010年後的新高,急需現金的人數恐怕已遠超過政府預期。
況且行政院日前紓困方案,各項條件限制讓民眾無以為繼,擠牙膏式的補救措施亦然,許多勞工更大嘆補助看得到吃不到,這些聲音政府難道不知道嗎?
普發現金是國民黨的呼籲,也是全民期盼的訴求,執政黨的施政不能再閉門造車,應盡速修正錯誤的方向,協助民眾度過難關。
疫後振興貸款中小企業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餐飲業已在危急存亡之秋
#民進黨不要放生老百姓
自全國疫情警戒升至三級以來,禁止餐廳內用的規範讓餐飲服務業者大受影響。如今全國陸續開放民眾內用,許多業者卻早等不到人潮回流到餐廳的那天,歇業、停業的不在少數,其中更不乏知名店家。
我們要善意提醒民進黨政府,豪灑1100億元預算發「振興券」前,不要忘記僅剩最後一口氣的餐飲服務業者,應該「#先紓困再振興」,才能真正幫助業者度過疫情寒冬。
-
➤餐飲業已在危急存亡之秋 #紓困才是當務之急
餐飲服務業經營模式以中小企業經營者為主,且聘用大量服務人員,是我國服務業的第一線,但疫情以來中小型店家不如有平台或廣告支撐的大型餐飲業者,加上小商家沒有固定客源,只能依靠調整菜色後的外帶便當勉強支撐。接下來就算開放餐飲內用,也難以迅速找回消費者信心,讓業者每天為了「生存」就耗盡氣力。
我們的政府一直以來嘴上都說:「紓困是當務之急」,但實務上卻好像活在「平行時空」。在業者苦撐之際,政府的紓困申請規範竟然又多又雜,讓業者完全沒有得到應得的幫助,而政府卻持續無視業者哀號,整天說要發放振興券,試問連「紓困」的政策與配套都沒做好,如何能談到更後面的「振興」。
-
➤餐飲業衰退達4成史上最慘 政府應研議「疫情下授信評等標準」
以聚餐、宴會類型經營主軸的餐飲業者受到暫停餐廳內用規範影響,今年6月餐飲業衰退達39.9%,出現史上最大跌幅,且疫情期間無薪假人數、家數都是有紀錄以來新高,足以顯示餐飲業者受疫情影響只能咬牙苦撐的現況。
為了幫助這些業者,政府的「本國銀行辦理經濟部紓困4.0貸款」自6月4日開辦至今,核准率雖然高達近9成,但其中公股銀行佔了80.0%;民營銀行僅佔19.9%,且核准金額只佔全數的12.5%,顯示就算政府可核貸給小規模商家,但民營銀行對商家的營運、還款狀況存有疑慮,都想盡辦法拒貸。呼籲政府儘速研議「疫情下授信評等標準」,以供各金融行庫參考,讓業者獲得紓困能繼續經營,才有後續回復正常生活的可能性。
-
紓困政策不是畫大餅讓民眾「望梅止渴」,要先紓困再振興,政府應該對於急需協助的店家進行「紓困3大方針」的改善,包括簡化行政手續、放寬紓困標準和提高紓困額度,而且應該研議「疫情下授信評等標準」,才能將需要的救命錢儘速到需要的店家手上,讓台灣早日走出疫情陰霾。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
---
民眾黨「#打擊假消息」專區正式上線,歡迎分享,對抗抹黑抹紅的認知作戰 ✊️
https://www.tpp.org.tw/factc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