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戴口罩?一歲寶貝練習兩天無痛戴口罩經驗分享
之前喬治因為「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燒到40度,後來燒退之後,再去回診,結果去掛號的時候,因為喬治還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就被擋在門外,
還被護士說:這期間(疫情)期間,就是要讓孩子戴口罩啊!要回家練習!
一姐爸當下其實覺得不太舒服,疫情期間我們都很乖待在家裡,都沒有出門,自然也就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可是被這麼一說,完全激發了一姐爸媽的鬥志(開玩笑~~~),決定要來幫喬治特訓一下「戴口罩」這件事情,沒想到兩天就學會戴口罩,還不會說話的小喬治,甚至還會主動拉著我們去戴口罩,不戴還會生氣!
一姐爸就來分享一下我們的一些小方法:
❤️與家人溝通好建立一致的做法後,一定要堅持!
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不喜歡身上有東西,像是帽子、毛巾等等蓋住,就會用力的撥開(這似乎也是本能之一),所以要將口罩戴到孩子臉上,本來就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情,
在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哭到聲嘶力竭的時候,這時候千萬要跟家裡的成員(尤其是長輩)溝通,建立好一致作法,如果不忍心看到孫兒罵罵耗,請事先迴避。
譬如說我們建立好的做法,就是:出們戴口罩!
所以這段期間一定要嚴格執行,戴口罩才可以出家門,千萬不可以讓別人暗度陳昌,這樣孩子就會有機可趁,當然就不會願意遵守戴口罩這件事情了!
❤️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戴口罩
目前喬治一歲,語言發展還在只會說「媽媽」、「奶奶」,或一些類似的音調而已,不過我們有發覺喬治似乎聽得懂我們大人說的話,譬如說,去拿球、手不可以放嘴巴等等,喬治都可以聽到,而且做到。所以我們也會嘗試告訴喬治為什麼要戴口罩。
一姐媽:喬治,因為現在外面有很嚴重的病毒,所以我們要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不會生病,也保護其他人.......。
或許講一次還矇矇懂懂,可以試試看多講幾次喔!
❤️建立良好的連接,運用正增強方法:戴口罩=好事
這就必須說到心理學理論「操作制約」其實後面的理論太龐大,操作方式也很多,不過我們最常用的事「正增強」:當正確行為出現的時候,提供想要的東西!
所以我們這次要給喬治的連結是:「出門➡️戴口罩 」這件事情
增強物:口頭鼓勵、拍手鼓勵、家人微笑、可以到外面看垃圾車。
🔸步驟一:以身作則,請示範正確的做法
可以請家裡的大寶當作示範者,或者是家裡的某一個成員都可以,
一姐媽:喬治,媽媽要出們了,要去拿口罩
一姐媽:喬治,媽媽在門口要出門了,把口罩戴起來!
其他家人這時候,要給予增強:媽媽好棒,出門有戴口罩,拍手!
一姐媽:喬治,媽媽要出門囉,掰掰(走出家門)
一姐媽:喬治,媽媽回來了,口罩可以拿下來了,還要去洗手!
這個示範可能每天要重複好多次,讓孩子可以加深印象
🔸步驟二:持續的練習
一姐爸:喬治,垃圾車來了,你要出去看嗎?我們要戴口罩喔!
喬治:生氣的拉下口罩。
一姐爸:哇~你沒有戴口罩,所以我們不能出去了!
🔸步驟三:成功時,減少戴口罩的時間,快速回家,給予正增強
一姐爸:喬治,垃圾車來了,我們戴口罩
一姐爸:哇!你戴上口罩了耶!好棒,我們趕快去看垃圾車!
一姐爸:大家看,喬治戴口罩了,拍手!
一姐爸:喬治,回到家囉,可以把口罩脫下來了。
這時候請大家盡量的誇張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做得很好。
❤️選擇合適的口罩
一姐爸建議第一次戴口罩可以帶小童的平面口罩,為什麼呢?
因為平面口罩戴起來比較鬆,寶貝比較不會感到不舒服,(不過有時候會遮到眼睛要注意)等寶貝習慣臉上有口罩的時候,在換成比較服貼的一體成型口罩,我們實施下來,喬治的接受度很高。
當然每個寶貝的接受度不一樣,大家可以依照寶貝的特性來決定要戴哪一種口罩喔。不過當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嘗試買有角色、可愛造型的口罩,或許孩子可以嘗試角色扮演的方式吸引孩子戴上口罩喔!
❤️練習戴口罩的時機:寶貝有點想睡覺的時候
當寶貝精神很好的時候,才不會願意戴口罩呢!一掛上口罩馬上就扯下來(喬治扯斷好幾個口罩><),後來有一次練習的時候,正好是在喬治小睡之前,喬治有點恍神迷糊時,快速戴上口罩,出門,成功率頗高!
❤️練習戴口罩的時候,讓寶貝手上拿東西,分散注意力
一姐爸在幫喬治練習的時候,意外的發現,當喬治手上兩手空空的時候,就很容易伸手把口罩拉下來,不過當寶貝手上有拿東西的時候(通常家裡的孩子都蠻喜歡拿著東西走來走去的,對吧?)這時候快速地戴上口罩,讓孩子還沒有時間反應就快速戴上,出門,完成任務!
我們就這樣訓練了三天,喬治立馬就學會戴口罩,不僅不會拉也不會扯,即使喬治現在還不會說話,喬治都會帶著我們去放口罩的地方,手指口罩同時發出啊啊的聲音,要我們戴上口罩帶他出去看看風景。
以上的方法給大家參考,可以在依照寶貝的行為特性做一點調整,盡量少用「強迫」或者「處罰」的方式,而是用正面「增強」的方式鼓勵孩子,相信寶貝一定可以很快的學會戴口罩這件事情。
另外一姐爸的貼心小提醒,現在還是在三級警戒時期,還是盡量少帶孩子出門,需要出門透透氣的時候,記得做好保護措施,保持距離、戴好口罩,還有回家記得濕洗手最安全!
#別讓一姐不開心
#寶貝戴口罩 #不戴口罩
喬治1y28d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他就不要親吻他 #疱疹性齒齦炎 #所有爸爸媽媽注意⚠️
這個可憐的小寶貝發燒六天
昨天看過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換藥之後退燒,今天也開始有食慾
但是一邊吃一邊痛,又可愛又心疼⋯
阿目錯了阿目心疼,所有爸爸媽媽注意⚠️
這不僅僅是小孩痛苦、照護者難受香菇,傳染力也很強
恩恩妹妹🥺得了傳說中的疱疹性齒齦炎
一開始是發燒🤒️然後開始說嘴巴痛痛
接著還是燒不退,會反覆的燒,接下來連奶奶都不喝
睡覺會說嘴巴痛痛,第三天整個牙齦都腫起來
第四天牙齦腫到都快把牙齒整個覆蓋
上顎內甚至腫的跟牙齒一樣高
牙齦內跟牙面的牙齦肉開始一塊一塊白色破洞
第六天的晚上幾乎30分鐘就醒一次
打自己嘴巴捏自己臉頰說痛痛根本無法睡覺
早上起床枕頭安撫抱抱上面都會有血漬
手指頭進去碰出來臉頰嘴邊都是血
看的阿目眼淚都掉下來我無能為力好想幫她痛
來到今天第七天,終於蔓延到舌尖後止住。
一直認真照護希望不要破到嘴唇!
其實對於正常的大人來說就是那種
有時候不理它也會自己好的嘴角破洞
對於從來沒得過的孩子來說,就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
初次感染單純疱疹病毒,通常病毒會潛隱於神經節之中,伺機而發。 以後如果壓力大、熬夜、抵抗力不好,會再度發作,稱為「疱疹唇炎」
疱疹病毒一定要近距離接觸才會傳染,
病毒感染後平均潛伏期是 7 天
症狀會有:
發高燒、口腔劇痛、流口水、口咽舌處潰瘍、
無法進食、脫水、口腔惡臭及頭頸部淋巴腺腫大。
此外,病童的牙齦會出現紅腫、潰瘍現象,
輕輕接觸即流血,痛到吃不下東西。
一般來說,潰瘍在 10 日左右會癒合,並不會留下疤痕。
另外,許多嬰幼兒習慣將手指放入嘴內,
因而導致許多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病童的手指,
長有水泡及發生潰瘍,稱為疱疹性指頭炎
而小孩會得到齒齦炎,罪魁禍首跟身邊最親近的照顧者非常有關係,
比如說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和保母等。
傳染管道為帶有此病毒的大人藉由口對口接吻、共用餐具或水杯,
或使用自己的湯匙筷子邊吃邊餵小孩,而將病症傳染給寶寶。
疱疹性齒齦炎跟腸病毒的初期症狀很像,
都會出現發燒、口腔潰傷,所以常常被誤診。
但是疱疹病毒引起的齒齦炎有一些病症特色,
阿目整理了網路上醫生資訊可以跟腸病毒區分:
1. 持續高燒:
疱疹性齒齦炎常常會發燒超過39度,且會持續5~7天
腸病毒發燒持續時間較短,約3~5天。
齒齦炎比腸病毒的病程更久且不舒服
2. 嘴巴附近出現水泡:
如果嘴巴周圍出現小水泡,就是疱疹病毒
腸病毒的破洞多分布在咽喉,不會長到嘴巴外面來。
在發燒1、2天之後,寶寶的口腔內側表皮、牙齦或舌頭…等部位會開始出現許多紅疹,這些紅疹很快會轉變為小水泡,水泡需10~14天左右才能完全痊癒
3. 口臭:
如果嘴巴出現好像沒有刷牙的臭味,就是疱疹病毒,
腸病毒不會有味道。
4. 牙齦紅腫流血:
如果牙齦出現腫脹容易流血,就是疱疹病毒,
腸病毒不太會引起牙齦腫脹。
-
📍怎麼樣照護呢:
治療上其實和腸病毒類似,就是預防脫水,飲食方面百無禁忌,
只要吃的下去什麼都可以吃,甜的、涼的、軟的最適合了
就是要讓他們補充熱量跟水份
此外醫師也會積極的給寶寶止痛,讓寶寶進食可以更順利,
如果嚴重醫生也會評估給予特效藥
如果寶寶依然不肯張開嘴巴吃東西,
那可能就得住院用點滴的方式補充水分
阿目的錐心之痛前車之鑑分享給大家🙏🏻
要記得不要共食不要共用餐具🍴勤洗手
-
資訊來源:
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科系 小兒感染科主任 紀鑫醫師
小兒科醫師-陳映庄醫師
媽咪拜 https://mamibuy.com.tw/talk/article/111945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嬰兒發燒處理三步驟及退燒方式總整理|小兒科醫師 葉勝雄專欄
Aug 16, 2018
嬰兒發燒處理及退燒方式
嬰兒發燒怎麼辦?一直是新手爸媽最常上網查詢的問題。嬰兒發燒的症狀最明顯的就是活動力降低,尤其是當嬰兒發燒39度以上時,爸媽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知道嬰兒發燒原因,也想能讓嬰兒趕快退燒。
嬰兒發燒處理三步驟
小嬰兒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如果量到體溫偏高,第一個要考慮是否穿太多或是包太多,或是室溫太高。如果寶寶沒有畏寒發抖的現象,可以考慮先去除多餘的衣物,開空調,看體溫能否自然下降。如果還是降不下來,就要進一步找其他發燒的原因。
感染是最主要造成發燒的原因。如果是三個月大以內的寶寶,必須盡快就醫,因為這年紀即使是嚴重的感染,寶寶太小也不一定能表達出來哪裡不舒服,有很大的機會要住院作詳細檢查。
較大的寶寶,爸媽可以先讓寶寶吃家裡預備的退燒藥,觀察燒退後的活動力。如果燒退後的活動力還不錯,可以看兒科門診。除非活動力很差、呼吸急促、或有痙孿等緊急的情況,否則不用急著跑到急診,因為到急診通常第一件事情也是先退燒,常常退燒完又活蹦亂跳了。
嬰兒發燒處理
Step 1:檢查寶寶狀況與環境
・寶寶是否有畏寒發抖現象
・寶寶是否穿太多
・室溫是否過高
(建議最適合新生兒的室內溫度為 22℃~28℃)
Step 2:幫寶寶退燒
・三個月以內的嬰兒,須盡快就醫
・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可先吃預備的退燒藥
Step 3:觀察寶寶後續活動力
・退燒後活動力不錯 --> 至兒科確認寶寶狀況
・活動很差、呼吸急促、經孿等緊急狀況 -->急診
退燒方式及注意事項
除了吃退燒藥之外,還有哪些退燒方式呢?其實發燒就是一個上坡和下坡的過程,上坡的時候,退燒藥是唯一有效可行的方式,下坡的時候,協助身體散熱的方式可以幫助退燒。
很多家長會讓小孩泡溫水澡,或者用溫毛巾擦拭身體,貼退熱貼,這些方式大多不必要,但用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有些古老的方式反而有害,例如使用冰枕可能在體溫上坡的時候讓小孩畏寒發抖更厲害,用酒精擦拭身體則會讓毛孔收縮不易散熱,悶出汗來的方式可能會讓小孩燒更高。
嬰幼兒退燒方式及注意事項
特殊狀況處理
一般感冒或腸胃炎的發燒,大概在三天之內會完全退燒。有些病毒可能會燒比較久,例如腺病毒、EB 病毒、造成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的單純疱疹病毒,如果診斷出來會比較有發燒多天一點的心理準備。
如果燒超過三天,又不像上述常見會燒比較久的病毒,那麼要懷疑是否有泌尿道感染?是否有肺炎?是否有感冒的併發症,例如中耳炎或鼻竇炎等等。依照小孩臨床的狀況,可以安排抽血、驗尿、或照胸部的 X 光。
典型的玫瑰疹是「燒三天、停一天、第五天出疹子」,如果倒著看病程,好像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如果順著看,在沒出疹子之前,誰都不敢確定最後就只是玫瑰疹而已,爸媽的心情就像在洗三溫暖一樣跟著燒燒退退。
發燒是小孩成長的必經歷程,台灣就醫很方便,建議有發燒就看一下醫生,因為有些徵象可能前期看得到,後期就不一定有。偶爾會遇到燒五天才第一次看醫生的病人,有時真的很難診斷或回推一開始的情形。初期先讓醫生看一下作個紀錄,會比較好銜接後續的發展。
(本文由 Cubo 醫學顧問 - 葉勝雄醫師撰寫)
✔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在 13個月大雙胞胎口腔爛由父傳染、罹疱疹性齒齦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中有一對13個月大的雙胞胎,高燒3天不退、 口腔 內部潰爛、牙齦還紅腫出血,送醫經診斷罹患 疱疹性齒齦 炎。醫師詢問發現,原來是小孩的父親2周前才罹患 ... ... <看更多>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在 陳鉉煒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 所謂「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從字面拆開來看就是由「單純疱疹病毒」(HSV) 感染引起的「齒齦」和「口腔」的「發炎」 而「發炎」的樣貌有三個分別是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