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心血管病患須知: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病患在感染 COVID-19 後的嚴重程度較高,甚至是死亡,已廣為證實。
SARS-CoV-2 不僅會導致病毒性肺炎,對心血管系統也有重大影響。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具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族群,如:男性、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病患,已被證實在感染 COVID-19 後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機率會增加。此外,罹患COVID-19的人有相當大的比例可能會發生心臟損傷,而這也預示著院內死亡的風險增加。新冠肺炎造成心臟損傷的情況,除了血栓併發症,如:急性冠心症和靜脈栓塞,心肌炎亦是造成之後心衰竭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指出廣泛的心律不整會使 COVID-19 的病程複雜化,包括針對 COVID-19 和相關疾病的治療藥物其潛在的促成心律不整作用。由於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像是再灌注(reperfusion therapy)等的緊急治療可能會受到當地疫情嚴重程度所限制。此外,患者害怕在疫情期間就醫造成心血管緊急狀況的延遲出現逐漸受到關注。
基於上述理由,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召集了一群具有 COVID-19 照護經驗的專家和相關從業人員為疫情期間心血管照護等各方面提供相關指導文件。
📣心血管病患照護:
眾所周知,感染 COVID-19 的心血管病患於院內預後不佳的風險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必須有效保護他們避免與COVID-19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接觸的原因。根據研究建議,因急性心臟病而入院且排除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檢查及住院的過程中應徹底避免與COVID-19病患接觸。門診慢性心臟病患者應盡可能留在家中,而心臟病患者的住院天數應控制在可接受的最短時間內,並強烈建議限制訪客進出。
在疫情期間應避免非緊急處置,以維持醫療量能並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現況下,為有效降低 COVID-19 傳播的風險,使用遠程醫療有其必要性,特別是針對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如:老年患者。另外,遠程醫療提供各方專家進行共同會診的機會,從而使患者待在家中即可獲得完善的處置。遠程復健(或稱居家復健)亦是出院患者的復健選擇之一。隨著對心衰竭和使用心律調節器患者的遠程醫療越來越標準化,未來將可成為病患列入考慮的醫療照護選擇。遠程醫療有助於控制病毒傳播,同時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誤診或誤治而導致其病程惡化。
除了遠程醫療,在醫師及護理師佩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的前提下,“居家護理”和“移動診所”亦能讓患者在家接受治療。這兩個方案可防止許多臨床不穩定性的心臟疾病(如:慢性心衰竭)的產生,並確保患者得到長期治療,且有助於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照護形式,這可能比純粹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更有利,如此一來,受感染的住院患者能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
當心血管病患因診斷或治療而需要進出醫院時,患者應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以酒精清潔雙手來保護自己。
📣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治療:
■ 感染COVID-19和長期口服治療的中斷,都有可能對長期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造成病情的不穩定,所以在做任何治療的調整之前,應該要先尋求醫生的指示。
■ 用於次級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阿斯匹靈沒有消炎的效果,除非有特殊原因(例如: 持續出血的併發症或是進行手術),否則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在治療期間不應該自行中斷阿斯匹靈的使用。
■ 有感染COVID-19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使用抑制腎素- 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類型的藥物。但是ACEI和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滯劑(Ang II type I receptor blockers)並不會阻止或是促進COVID-19病毒透過細胞表面受體蛋白ACE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進入到細胞內。所以綜合以上因素,病人不應未經醫生指示而隨意停止治療。
■ 當病人進行COVID-19的治療時,對於原本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做調整。
📣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資訊:
■ 與他人的互動方面:
☑避免接觸生病的人。
☑人與人之間儘量保持兩公尺的社交距離。
☑勤洗手,並且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以上。
☑咳嗽或是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內側摀住口鼻。
☑避免用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消毒劑時常消毒手會常碰觸到的地方,例如:門把或是手把。
☑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或是有呼吸道感染時,應自我在家隔離。
☑儘量待在家中。
☑維持身體活動以避免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同時也保持身體健康。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應該要遵照當地的衛生局或是醫生的指示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 健康的生活習慣: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 均衡飲食、戒菸、不要過度飲酒、每天有充足的睡眠、維持運動習慣。長時間在家隔離和身體上的限制,使得運動量減少,可能會導致靜脈血栓栓塞(VTE)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增加,所以建議在家中也要有基本簡單的運動,或是在戶外有足夠的空間維持社交距離時運動,也建議可以利用網路進行遠距的社交活動。
■ 醫療照護建議:
☑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要持續的服用常規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物。
☑如果有胸痛或是其他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不要忽視症狀。
☑不要停止追蹤心臟的狀況,當心血管的狀況有惡化的情形時,應立即尋求心臟科醫生的專業建議。
📋參考資料
歐洲心臟醫學會 :
https://www.escardio.org/Education/COVID-19-and-Cardiology/ESC-COVID-19-Guidance
📋參考論文
1. Driggin E, Madhavan MV, Bikdeli B, Chuich T, Laracy J, Biondi-Zoccai G, Brown TS, Der Nigoghossian C, Zidar DA, Haythe J, Brodie D, Beckman JA, Kirtane AJ, Stone GW, Krumholz HM, Parikh SA. Cardiovascular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s,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Health Syste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 Am Coll Cardiol 2020;75(18):2352-2371.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03.031.
2. Wang D, Hu B, Hu C, Zhu F, Liu X, Zhang J, Wang B, Xiang H, Cheng Z, Xiong Y, Zhao Y, Li Y, Wang X, Peng Z.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0.1585
3. Lee IK, Wang CC, Lin MC, Kung CT, Lan KC, Lee C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event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hospital. J Hosp Infect 2020;105(1):102-103. https://doi.org/10.1016/j.jhin.2020.02.022
4. Hollander JE, Carr BG. Virtually Perfect? Telemedicine for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382(18):1679-1681. https://doi.org/10.1056/NEJMp2003539
5. Nacoti M, Ciocca A, Giupponi A, Brambillasca P, Lussana F, Pisano M, Goisis G, Bonacina D, Fazzi F, Naspro R, Longhi L, Cereda M, Montaguti C.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humanitarian crises in Italy: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preparation and mitigation. Catalyst non-issue content 2020;1(2). https://doi.org/10.1056/CAT.20.0080
6. Rombola G, Heidempergher M, Pedrini L, Farina M, Aucella F, Messa P, Brunori G. Practical ind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ARS-CoV-2 in ambulatory dialysis patients: lessons from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pidemics in Lombardy. J Nephrol 2020;33(2):193-196. https://doi.org/10.1007/s40620-020-00727-y.
7. Danser AHJ, Epstein M, Batlle D.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Abandon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Hypertension 2020;75(6):1382-1385. https://doi.org/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082
8. de Simone G,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behalf of the Nucleus Members.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ACE-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https://www.escardio.org/Councils/Council-on-Hypertension-(CHT)/News/position-statement-of-the-esc-council-on-hypertension-on-ace-inhibitors-and-ang (March 13, 2020; date last accessed).
9. Piepoli MF, Hoes AW, Agewall S, Albus C, Brotons C, Catapano AL, Cooney MT, Corra U, Cosyns B, Deaton C, Graham I, Hall MS, Hobbs FDR, Lochen ML, Lollgen H, Marques-Vidal P, Perk J, Prescott E, Redon J, Richter DJ, Sattar N, Smulders Y, Tiberi M, van der Worp HB, van Dis I, Verschuren WMM, Binno S, Group ESCSD. 2016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Six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10 societies and by invited experts)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 Rehabilitation (EACPR). Eur Heart J 2016;37(29):2315-2381.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w10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更多照護指引文章: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tag/guideline/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疾病住院天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7/11 連十天+0 本週疫苗將往下開放9、10類】
(#好過日公告:下週起,高雄若為+0,因本會編輯人力限制,下午三點高雄記者會不再每日「即時整理」發布,我們仍會繼續轉發市府公衛措施等相關資訊)
■今日開頭又一樣:高雄+0,但雙北和其他縣市仍有零星個案沒有找到感染源,相信透過精準疫調,再努力一點,可以把社區這些火苗撲滅。
■高雄再4天+0,就相對是安全的社區。
■疫苗覆蓋率75歲以上70%,72-74歲是81%,70-71歲是49%,70歲以上是68%。
■再次強調7/12-7/14接種67-69歲長輩疫苗,昨天到今天發通知書,請照順序施打。
■65-66歲,7/13-7/15施打。
■7/16以後,全國將切換至唐鳳的(1922)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請第九(18歲以上有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重大傷病診斷)、以及1971(民國六十年)以前出生市民,在7/12下午五點以前完成意願登記,要把AZ打勾,7/16起三週才有可能打到疫苗,在7/12下午五點以前都可以重新勾。如果只勾Moderna就要再等到第四週以後了!
■高雄專家會議的醫師大家都是打AZ,潘技正昨天去測抗體效價>1000,從真實世界的數據,AZ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對於變種病毒也有預防效果。 (不要再傳哪種疫苗比較好,#專家告訴你有疫苗就去打)
#高雄社區篩檢報告
■Delta專案調查558人,PCR全部陰性。一般民眾快篩+PCR確認1822人全部陰性。
■住院病人擴大篩檢,在86家醫療機構中,住院超過7天病人共4442人PCR,全部陰性。
■長照機構268家,7/5~7/11工作人員快篩+PCR確認4901人全部陰性。
■社區公費快篩,防疫專案4286人確診7人(先前確診案例社區匡列對象),社區民眾3057人全部陰性,11578人全部陰性。
■從以上數據,除非接觸被匡列者,在高雄市高風險單位的篩檢中,超過2萬多人全部陰性,顯示社區相對安全。
#鍾院長又來上課:
■疫苗有多少覆蓋率才夠?群體免疫定義:群體中很大比例有免疫力,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也得到保護。
■群體免疫公式 P=1-1/R0,例如武漢肺炎原始株 R0=2.5,覆蓋率P=1-1/2.5=60%,但如果Alpha株R0=4-5,P=75-80%,Delta株R0=5-8,P=80-87.5%。因此WHO歐洲辦事處主任,認為70%接種疫苗後疫情才會結束。
■台灣到前天疫苗涵蓋率已經13.98%(335萬7000人),75歲以上55.7%,65-74歲13.1%。各國經驗如果疫苗到30%以上都有比較好防護效果,而高齡人口覆蓋率增加,則是會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率。
■NEJM在美國六州3975位一線醫護人員中,204位測到陽性,其中156位未接種,32位不確定(第一劑施打未滿14天),11位部分接種,5位完全接種。粗略估計,未打疫苗比打一劑風險高15倍,比打兩劑高30倍。保護力算起來第一劑81%(BNT 80%,Moderna 83%),打兩劑91%(BNT 93%,Moderna 82%),大於/小於50歲是差不多。
■NEJM:有接種確診者,病毒量降低40%,檢測到病毒超過1週的風險降低66%,發燒風險降低58%,症狀總天數減少6天,臥床日數減少2~3天。
■英國公共衛生署資料:打疫苗10-13天後,染病風險即大幅下降。
■英國公共衛生署:BNT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力1劑55-70%,2劑85-95%,AZ對有症狀感染保護力1劑55-70%,2劑70-85%。BNT疫苗對有住院保護力1劑75-85%,2劑90-99%,AZ對有症狀感染保護力1劑75-85%,2劑80-99%。
■英國公共衛生署:疫苗第一劑對有症狀感染的Alpha保護力49%,Delta35%,第二劑對Alpha保護力89%,Delta79%,稍降10%左右。疫苗第一劑對Alpha感染後住院的保護力78%,Delta80%,第二劑對Alpha保護力93%,Delta96%,無明顯差異。
■在真實世界中,AZ/BNT/Moderna疫苗對有症狀感染和住院的保護力都相差不遠。
■#高雄市提升採檢量能附加效應:1. 有效遏阻Delta傳播的潛在風險,同時對日後解封做準備 2. 已驗證:高通量化驗中心短時間內檢驗大量簡體能力、建構小型醫院檢體輸送能力,高醫拍攝教學影片指導檢體採集包裝送驗,日後不用只倚靠抗原快篩。
■目前高通量檢驗中心9家,可自採自驗醫院12家/採檢轉檢醫院4家,需轉檢醫院60家,7/7實作PCR量約7024,陽性率0(加上高通量儀器每日檢驗量可以到12000-15000,也就是5月前台灣的總量)。
Q&A:
■市場人潮管制在三級警戒期間要拜託大家,還是會繼續進行。
■高雄許多場所都已經發現有人吃東西脫口罩,市長表示只要旁邊有人或邊走邊吃,有風險一定開罰。在三級期間管制措施都繼續進行,對高雄來講(疫情)已經到尾聲,因此各種場所防疫措施調整都在積極討論,健身房也是在討論如何開放,請大家再忍耐一點點時間(推測是4天後),市府就會訂出相關措施開放。
圖片: CJZ.Moment 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高雄展覽館現場拍攝
疾病住院天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為什麼85歲以上老人施打疫苗後致死率為歐洲十倍?
他山之石: 當去年2020/12/27當全歐疫苗開打,歐洲第一優先施打80歳以上老人,尤其老人安養機構。他們寧可放慢腳步,審慎評估其疾病,由家庭醫師或是養老院駐院醫師一一了解病情,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或是選擇倒過來施打照顧者》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隨著台灣首批AZ疫苗開打,根據聯合報引述國民黨團的數字,6月底已接種184萬餘劑AZ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人數達240人,接種死亡率粗估為百萬分之130,死亡率超過歐洲國家約10倍。
回顧2020年12月27日,全歐洲27國同時啟動疫苗施打,各國當時不同的策略造成了施打速度的明顯落差,相較於台灣目前對於老人以快打站施打的方式,作為參考。
2020年12月27日全歐開打,但是十天之後,法國只完成了516個疫苗注射,義大利超過了11萬,德國23萬,英國則超過了94萬。
和英美最大的差異,是歐洲按照常規的市場核准程序來認證疫苗,而沒有比照英美動用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這是基於安全責任的考量,顯示疫苗是安全的,從而說服那些懷疑疫苗的人,表示接種疫苗是安全和正確的。
大多歐盟國家收到的第一批輝瑞疫苗,都沒有超過一萬劑,每個成員國都要優先考慮誰接種疫苗。然而各國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在優先施打的人群選擇上,因為幾乎所有國家都是鎖定高齡老人。
主要目標是在降低死亡率,和降低重症住院率。而一般認為疫苗打的越快,就能越快降低死亡率。法國卻反其道而行。
因為施打速度是全歐最後一名的法國,選擇了從老人的角度來安排施打,儘管歐洲第一批交付的,輝瑞疫苗的配送條件非常複雜,法國還是決定以疫苗配合老人,而不是由老人來配合疫苗。
法國還制定了一套在接種疫苗前,醫療評估的SOP,由療養院駐院醫生,或家庭醫生負責對老人個別訪談,如果老人無法行動,則透過遠距視訊方式進行評估,從而可以排除併發症、評估接種的風險,還可以搜索過敏史、當前感染新冠與否,以及今年流感疫苗接種的日期。總之老人的疫苗接種必須有醫生處方,以及當事人的同意書之下才能進行。
不同於德國採取了同時在療養院,與大型施打中心雙線進行的部署,法國只鎖定療養院的疫苗注射策略,速度過慢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法國蝸牛式的施打速度使得輿論譁然,迫使政府不得不改變策略,宣布也急起直追動員設立施打中心。
整整六個月之後,疫苗策略上誰是第一誰是最後,難有定論。但是法國在優先施打老人,同時兼顧老人行動不便以及仔細醫療評估的前置作業,值得台灣借鏡。
{內文}
2020年12月27日,是歐盟的V day。V代表疫苗注射也意味著Victory。全歐27國同意購買疫苗,同一天開打。12月27日,沒有人輸在起跑點上,但是十天之後卻是另一番景象。
新聞片段:截至1月5日為止,法國只完成了516劑疫苗注射,義大利超過了11.4萬劑,德國23.8萬劑,英國則超過了94.4萬劑。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像美國和英國這些國家,都已經開始對人們施打疫苗,為什麼歐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做到?
德國之聲布魯塞爾辦公室主任 Alexandra von Nahmen:歐洲的確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原因是疫苗在美國和英國,是在緊急使用授權(EUA)之下,核准使用的,而歐洲決定按照常規的市場核准程序,因為如果有任何嚴重的副作用的話,這是一個責任問題。這也意味了一個信號,顯示疫苗是安全的,從而說服那些懷疑疫苗的人,表示接種疫苗是安全和正確的。
但是歐洲在疫苗核准上的謹慎推遲,並不能解釋歐洲V day,啟動疫苗施打十天之後,各國之間明顯的落差。
新聞片段:薩克森安哈特邦一位101高齡的女性,成為德國第一位接種疫苗的人。她比計劃中的最優先群體,包括8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療養院的居民和工作人員,還提前一天接種了疫苗。
新聞片段:在瑞典第一位獲得接種的,是一位91歲的養老院奶奶。
新聞片段:西班牙慶祝第一位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在遭受了新冠疫情重創的國家,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
您注意到了嗎?這些各國第一針疫苗注射的背景,都不是大型的施打中心。歐洲各國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在優先施打的人群選擇上,因為幾乎所有國家都是鎖定高齡老人。
新聞片段:疫苗供應有限但需求何其巨大,大多歐盟國家收到的第一批輝瑞疫苗,都沒有超過一萬劑,每個成員國都要優先考慮誰接種疫苗。
新聞片段:法國最高衛生管理局,建議第一階段的疫苗,應該為住在療養院的老年人優先注射,有75萬人,還有療養院的工作人員,大約是10萬人。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那些屬於最優先群體,包括8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療養院的居民和工作人員,在ICU病房以及急診室的第一線人員,以及其他與高風險人群接觸的,醫務人員也獲得了最高優先權。
差別不在優先施打疫苗的人群類別,而是在於疫苗接種部署策略的不同,與疫苗配送的後勤動員能力。開打10天只有516人完成注射的法國,不但墊底也淪為笑柄。
最高衛生管理局主席 Dominique Le Guludec(2021.1.4):我們知道第一個月疫苗不夠給所有人,
而我們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最主要的目標是降低死亡率,和降低重症住院率。(但是疫苗打的越快)是的(就能越快降低死亡率啊)條件是對施打正確的人群:10個新冠肺炎的死者裏,有9名是65歲以上的人,而有1/3是在療養院裡,療養院裡的老人占全法國人口的1%,卻占了1/3的新冠死亡人數!10個死亡人數中有9個是65歲以上,如果我們要迅速地降低降低死亡率,和降低重症住院率,就要儘快地對這些人進行疫苗注射。
沒有人會質疑第一階段疫苗施打目標,是為了保護那些最為脆弱的人,以及照顧他們的醫務人員。但是2021年1月初,所有歐洲人都在問「疫苗在哪裡」的時候,法國人問的是「施打中心在哪裡?」「為什麼我們沒有施打中心?」
最高衛生管理局主席 Dominique Le Guludec vs. 記者 (2021.1.4):1/3的新冠死亡人數,集中在全法國人口的1%,我堅持這麼說因為這是問題癥結所在。其次輝瑞疫苗的配送真的很麻煩,因為它的保存方式很困難,莫德納將會簡單許多。
(記者:但是其他國家做到了啊)
其他國家選擇了大型的施打中心,我們十年前(H1N1)也這麼做過。
(記者:您是否也建議這個選項?最高衛生管理局不建議這麼做。)
我們決定啟動初期這樣做不表示,接下來在大規模施打總體人口的時候,不採用大型的施打中心。
因為施打速度,是全歐最後一名的法國,有比速度更重要的堅持。法國選擇了從老人的角度,來安排施打,儘管歐洲第一批交付的輝瑞疫苗,配送條件非常複雜,法國還是決定以疫苗配合老人,而不是由老人來配合疫苗。
最高衛生管理局主席 Dominique Le Guludec(2021.1.4):對於年紀最老、最脆弱、最危險的人群,把他們送到施打中心去排隊等候,在我們看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案。而且又是冬天,還有新冠病毒傳染的危險,在我們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我們寧可不這樣做。
法國還制定了一套在接種疫苗前,醫療評估的SOP,由療養院醫生,或家庭醫生負責個別訪談,或透過遠距視訊方式進行評估,從而可以排除併發症、評估接種的風險,還可以搜索過敏史、當前感染新冠與否,以及今年流感疫苗接種的日期。流感疫苗必須在新冠疫苗前至少三週。總之老人的疫苗接種必須有醫生處方,以及當事人的同意書之下才能進行。
接受注射民眾 vs. 法國衛生部長維宏 :我已經接種疫苗了。
法國衛生部長維宏:那過程怎麼樣?
接受注射民眾 :很好,很好。
法國衛生部長維宏:您看到的是醫生還是護士?
接受注射民眾 :我看到的是一位醫生
疫苗接種可由醫生或護士,在醫生的監督下進行,療養院的疫苗接種,可以在房間內進行,接種疫苗之前,醫務人員必須確認,老人已經接受過體檢,並且狀況良好。
法國Europe 1電台主播 Julian Bugier(2021.1.5):所以我們可以說,您是同意採用在法國各地,啟動「施打中心」的策略。但是今早最高衛生管理局的主席,所說的完全相反,而且是有意如此。
聲音來源:日內瓦大學醫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 Antoine Flahault(2021.1.5):我想我們不可能完全依賴家庭醫生,來為所有65歲以上人群的注射疫苗。家庭醫生將在未來,疫苗較為適合的情況下,才能更容易接手。
不同於德國採取了同時在療養院,與大型施打中心雙線進行的部署,法國只鎖定療養院的疫苗注射策略,速度過慢是必然的結果。
聲音來源:日內瓦大學醫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 Antoine Flahault vs. 主播 (2021.1.5):當這些醫生能受惠於比較常用的疫苗,就是可以在冰箱裡保存30天的疫苗,他們就可以投入施打,他們到時也會這麼做的。但是現在如果我們要儘快地對那些,不是住在療養院的老人們進行注射。
(主播:必須要有大型的施打中心)
我們必須要有大型的施打中心。
但是超前部署的德國,卻因為施打速度過快,收到首批輝瑞疫苗份額的一週後,已經全數施打完畢。而造成國內各方的批評,認為德國BNT自己研發生產的疫苗,被英美搶購在先,又被歐洲各國瓜分,而引發了疫苗民族主義的爭議。
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包括所有,7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65-74歲,有慢性併發症的人群。最高衛生管理局建議,由每個人的家庭醫生負責注射,並且簡化第一階段的SOP。
聲音來源:法國醫師公會 Richard Handschuh:我們當然要知道是我們的哪位病人,他們的免疫力如何。例如不可能對一個在接受化療的病人,注射疫苗等等。我們也要負責在注射之後的觀察。
法國蝸牛式的施打速度,使得輿論譁然,迫使政府不得不改變策略,宣布立即在一週內,設立100個接種中心,第二週將再增設300個,到一月底將設立500至600個接種中心。
法國France Inter電台主播 Yves Calvi vs. 法國衛生部長 維宏(2021.1.5):(部長先生,您可以向我們確認,我們的疫苗注射速度,將會趕上我們的鄰居德國,是嗎?)
是的,我可以確認,將會達到每天數千個疫苗注射。
(該是時候了,不是嗎?部長先生。)
是時候了。我已經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選擇從這群,極具迫切性的優先人群開始施打,這當然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我完全不懷疑我們的醫護人員,快速動員的能力。
與其他國家背道而馳的堅持,需要勇氣,接受批評與修正政策,何嘗不需要勇氣。但是在這個2021年1月初的截點上,面對一個,採用全新技術的輝瑞疫苗,在追求速度與安全考量上,法國寧為最後而沒有妥協。
法國醫師聯盟榮譽主席 Jean-Paul Hamon(2021.2.4):要對有特殊病症以及身體脆弱的人,施打疫苗,只有醫生了解他們的病情。我認為藥房的藥劑師大概在四五月,可以加入注射行列,因為我們那時已經對高風險的族群,施打完畢,這是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疫苗的話。
整整6個月之後,疫苗策略上誰是第一誰是最後,難有定論。因為疫情肆虐下,沒有一個國家是贏家,所有國家都是在摸索中匍匐前進,從失敗與錯誤中吸取教訓。唯一的輸家,是拒絕修正錯誤的國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QexnaW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