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回顧 殞落的黑貓──陳懷生
今天是9月9日,在59年前的今天,曾數次赴中國高空偵察的陳懷生遭到解放軍擊落身亡,這也是黑貓中隊第一名因執行任務殉職的飛官。
來回顧一下2019年2月16日的貼文:
#微冷 懷生國中的懷生是......
近日機師罷工的事情引起大家討論,今天也要來跟大家分享關於飛行員的冷知識。之前介紹過附中是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的最後落腳處,今天則是關於台北市懷生國中的故事。
現在仁愛路空軍總部舊址旁的懷生國中,原來是空軍子弟學校。空軍子弟學校在1967年改名懷生國小。懷生國小在1969年遷址到現在的安東街,而原址則成立懷生國中。
無論是懷生國小或是懷生國中,都是為了紀念殉職的空軍飛官陳懷生而改名的。
那麼陳懷生是誰?
陳懷生本名陳懷,因為1962年9月出任務的前幾天獲得蔣介石召見,蔣介石親自為他提了個別號「懷生」。
在兩岸分治以後,中華民國持續透過美國提供的偵察機對東南沿海的軍事設施進行經常性的偵查,不過隨著解放軍空防實力的提升,中華民國偵察機的優勢不再,中華民國遂暫停了對中國大陸的偵察。
而同時,因為冷戰局勢,美國使用飛行高度達70,000呎的U-2偵察機避開蘇聯戰機的攔截,非法進入蘇聯及東歐各國領空蒐集戰略情報。不過,1960年5月1日,美國CIA的飛行員包爾斯駕駛U-2進入蘇聯領空偵察,但是被蘇聯的S-75地對空飛彈擊落,後來被稱作U-2擊墜事件。(如果前幾年有看電影《間諜橋》的讀者應該對這段故事不會太陌生)後來,美國艾森豪公開承諾不會再派遣U-2非法進入蘇聯領空偵察,因此,U-2偵察機的首要目標就從蘇聯轉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1960年,中華民國與美國展開合作偵察中國大陸的「快刀計畫」(Project Razor)。為了配合這項計畫,中華民國在1961年2月成立了空軍氣象偵查研究組,番號第35中隊,因為陳懷設計的隊徽以黑貓為圖案,又稱為黑貓中隊。
在1962年,黑貓中隊第一次執行對中國大陸的高空偵照任務。1月13日,陳懷駕駛U-2從桃園起飛,飛向西北酒泉的雙城子飛彈測試場。在當時,根據中情局所掌握的情報,中共已經有能力偵測和追蹤U-2,但不會造成安全上的疑慮。透過拍攝到的照片,美國了解到中共的飛彈試驗場周邊設施綿延約30英哩,包括了主營區、三座地對地飛彈試射區以及一座地對空飛彈試射區;營舍至少可以容納兩萬人,加上遼闊的範圍,可以判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發展飛彈的野心。快刀計畫初試啼聲的效果相當良好,也增強了中華民國與美國對於這個計畫的信心。
不過,1962年9月9日,陳懷出任務時,在南昌附近被解放軍的SA-2飛彈擊落,成為黑貓中隊第一位殉職的飛官。
黑貓中隊自1962年1月13日由陳懷執行第一次任務,一直到1974年5月24日邱松州進行最後一次任務。在14年間,隊員有28位,執行了220次任務,造成了4名飛行員殉職,2名飛行員被俘。
延伸的相關故事還有2名被俘的飛行員,葉常棣和張立義在成了為國捐軀的烈士近二十年以後又突然活著現身,在當時也引起了一陣話題。除此以外,曾經參與黑貓中隊任務的王錫爵在離開軍隊後進入華航任職,並在1986年以貨機駕駛員的身分劫機投奔廣州白雲機場。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張維斌,《快刀計畫揭密:黑貓中隊與台美高空偵察合作內幕》,新銳文創,2012。
翁台生,包柯克合著,《黑貓中隊》,聯經出版公司,1990。
《疾風魅影:黑貓中隊》,2018。
同時也有2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HEBEFA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城牆內的人要走到城牆外?因為他們都是被騙的人,是很可憐的。在網上找港產片資料時,你會輕易發現不少中國網民經常會查問電影的結局。只要你仔細看看,就會明白,因為他們在牆內看到的電影結局 ,都只是富有中國色彩的版本,是電影公司為了通過內地電檢而特別拍攝,結局多不是導演的意思。 - 電影:無間道 Inf...
疾風電影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皇帝的大輕蔑——《末代皇帝》(1987)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不知是否疫情襲來,無新戲上,去年港台影院都重播了意大利電影皇帝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
那部片厲害了。由清末到文革的瘋狂時間段、從皇帝到階下囚的魔幻轉移,還有尊龍的風采、坂本龍一的音樂,兼貝氏的運鏡。溥儀三歲登基,不堪沉悶而跑出大殿以外,鏡頭就一直追著他,直至黃色的大布幕飄起來,外面的滿朝文武就自動映入鏡頭,第一次看都非常深刻。
在一個外國人的鏡頭之中,整個中國朝廷充滿儀式感,像一個活動的皇家墓穴,死寂而又苟延殘喘;那些前朝皇帝留下的大媽,一板一眼的表露出生無可戀,但又要繼續活著。跟她們相比,我們本質上也是如此。
據說「身不由己」是整部片的點題,溥儀三歲繼位,不久朝廷就被革命軍推翻了,他成了沒有實權的皇帝。後來他在弟弟口中,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皇帝。這一筆,後來《Toy Story》也用過,巴斯光年發現自己並不是特別的太空戰士,只是量產生產出來的玩具,便隱喻了任何人面對世界的挫折。現實世界總是後來才狠狠地告訴你,你並不特別,而且弱小。
戲裡的溥儀看來是身不由己,但去到最後,他更像默默地忍受,像駱駝一樣負重。像那架洋人老師送給他的單車,載著他,他也載著整個世界。溥儀的媽因為吸毒過量而死,他踩著那架單車想出去見她,但被宮內的太監無情地阻止了;到幾十年之後,在共產中國,他又是推著一架單車去做花農,過自己最後的日子。在溥儀年輕的時候,單車是西洋妖物,有一幕是太監鞭打單車,認為是西洋器物引起了小皇帝的叛逆之心。
駕著單車,溥儀追著他的現代化之夢,象徵著他想衝破宮門的可憐夢想,他最終失敗,他的前任光緒皇帝還搞了一個革命的規模,失敗也算是鬥爭過了;溥儀只是想清點皇室財產,亦受到抵制而旋即告終。他駕著單車,但追不到時代,也追不到媽;在共產中國年代,單車已經成為勞動大眾的平常配備,已經一點也不進步,當時最進步的事情是文革和批鬥其他人,溥儀也追不到。他看見以前關押自己但最終放一條生路的所長被批鬥,他介入,但沒人知道這老花農是前朝皇帝,就算他們知道,也不會停止,溥儀永遠追不到時代。
他不斷嘗試改造自己迎合時代,但起跑線實在不公平,他永遠追不到。追不到皇帝夢、復辟夢、共產夢,他永遠都是局外人,被一個充滿惡意的異化的世界殘酷輾壓著。日本戰敗之後,溥儀被中共營改營改造,但自殺也失敗,十分尷尬。改造似乎成功,但他沒有趕上時代的潮流,也最終沒有能重返榮耀,最後還是被歷史所淘汰。
香港在整個大歷史裡面,也是如此的尷尬,她要被改造,但改造之後的處境,其實亦與溥儀一樣尷尬。溥儀就算進了勞改營,外面人也不會跟他同心同德,大家知道他不是自家人。雖然滿人也被共和了,成了「中華民族」56 份之一,但他整個人生都是中國的局外人。在溥儀打算跟日本人合作之前,有人叫住了他,警告他這樣做就等於背叛了國家,廢帝冷冷的反問:哪個國?這一筆,令人震驚,用一句台詞,就帶出了許多玄然的埋伏。
溥儀的設定,是大時代的可憐人,但尊龍來做,卻演出了異樣的化學作用。尊龍的臉,就是貴氣,不開口說話,已經有沒落貴族的窮風流。雖然到了盡頭,但仍然光華流溢。他的表演是壓抑的,抵抗的,從另一個角度,更像是輕蔑。對身份認同的無所適從的輕蔑、對時代殘酷輾壓他的輕蔑,對自己約伯式遭遇的輕蔑。當人直面苦難,當幻想都丢掉之後,就會輕蔑。
西西佛斯講的就是輕蔑,到最後,在不可抗力面前,人最後的尊嚴,只能維繫在那對世界諸神的輕蔑。溥儀並不是沒有努力,雖然他在政治上無法力挽狂瀾,也沒有說甚麼高大上的話,但他用盡了力氣去改變自己。作為一個無權皇帝,也想改革;流亡到租界,他成了一個西裝革履的西化華人;日本人來了,他選擇去做他們的走狗;到共產黨來了,他進了勞改營自我批判學習新時代……但尊龍的樣貌舉止實在太漂亮,你總覺得他內心是對一切保持距離的,一切只是為了生存,這個角色內心某個柔軟的聖域,並沒有被現實所薰染。
疏離是高貴的,永遠的疏離則近似永遠的自省。也許他是融入不到,但他最終的個性似乎也不是願意完全融入。於是戲裡的溥儀,如果不是由尊龍來做,可能就只會是平面的可憐,但由香港貧民窟出身的尊龍來做,又多了一層白銀的層次。溥儀經歷過很多苦難,回頭看來一切都是荒謬,但他演出了一個知覺的負重者,他被命運無情的狂風包圍著、自相衝突著,但終究走完了全程,苦難彷彿都鍍上了一層尊嚴的金光。
劇情最後交代他老死,你反而覺得如釋重負,悲喜交雜,獲得難以形容的感受。
馬田史高西斯的《沉默》,最後傳教士在暴力和幕府曉以大義之下,被降服了,留在日本過新生活,不再非法傳教,做一個「守法」的外國人,但你會感受到導演的曲筆,是在指出主角內心那一小片的柔軟神聖之地,那些導演到了某個層次,就彷彿對眾生哀憐說法,為那些失敗者後設了內心的處女地,贖回了受難者的尊嚴——即使受難、被折斷,但仍然是疾風下頑強的野草。有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民族仍沒有被苦難毀掉,在不可見的內心仍然高貴的挺立著。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疾風電影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皇帝的大輕蔑——《末代皇帝》(1987)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不知是否疫情襲來,無新戲上,去年港台影院都重播了意大利電影皇帝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
那部片厲害了。由清末到文革的瘋狂時間段、從皇帝到階下囚的魔幻轉移,還有尊龍的風采、坂本龍一的音樂,兼貝氏的運鏡。溥儀三歲登基,不堪沉悶而跑出大殿以外,鏡頭就一直追著他,直至黃色的大布幕飄起來,外面的滿朝文武就自動映入鏡頭,第一次看都非常深刻。
在一個外國人的鏡頭之中,整個中國朝廷充滿儀式感,像一個活動的皇家墓穴,死寂而又苟延殘喘;那些前朝皇帝留下的大媽,一板一眼的表露出生無可戀,但又要繼續活著。跟她們相比,我們本質上也是如此。
據說「身不由己」是整部片的點題,溥儀三歲繼位,不久朝廷就被革命軍推翻了,他成了沒有實權的皇帝。後來他在弟弟口中,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皇帝。這一筆,後來《Toy Story》也用過,巴斯光年發現自己並不是特別的太空戰士,只是量產生產出來的玩具,便隱喻了任何人面對世界的挫折。現實世界總是後來才狠狠地告訴你,你並不特別,而且弱小。
戲裡的溥儀看來是身不由己,但去到最後,他更像默默地忍受,像駱駝一樣負重。像那架洋人老師送給他的單車,載著他,他也載著整個世界。溥儀的媽因為吸毒過量而死,他踩著那架單車想出去見她,但被宮內的太監無情地阻止了;到幾十年之後,在共產中國,他又是推著一架單車去做花農,過自己最後的日子。在溥儀年輕的時候,單車是西洋妖物,有一幕是太監鞭打單車,認為是西洋器物引起了小皇帝的叛逆之心。
駕著單車,溥儀追著他的現代化之夢,象徵著他想衝破宮門的可憐夢想,他最終失敗,他的前任光緒皇帝還搞了一個革命的規模,失敗也算是鬥爭過了;溥儀只是想清點皇室財產,亦受到抵制而旋即告終。他駕著單車,但追不到時代,也追不到媽;在共產中國年代,單車已經成為勞動大眾的平常配備,已經一點也不進步,當時最進步的事情是文革和批鬥其他人,溥儀也追不到。他看見以前關押自己但最終放一條生路的所長被批鬥,他介入,但沒人知道這老花農是前朝皇帝,就算他們知道,也不會停止,溥儀永遠追不到時代。
他不斷嘗試改造自己迎合時代,但起跑線實在不公平,他永遠追不到。追不到皇帝夢、復辟夢、共產夢,他永遠都是局外人,被一個充滿惡意的異化的世界殘酷輾壓著。日本戰敗之後,溥儀被中共營改營改造,但自殺也失敗,十分尷尬。改造似乎成功,但他沒有趕上時代的潮流,也最終沒有能重返榮耀,最後還是被歷史所淘汰。
香港在整個大歷史裡面,也是如此的尷尬,她要被改造,但改造之後的處境,其實亦與溥儀一樣尷尬。溥儀就算進了勞改營,外面人也不會跟他同心同德,大家知道他不是自家人。雖然滿人也被共和了,成了「中華民族」56 份之一,但他整個人生都是中國的局外人。在溥儀打算跟日本人合作之前,有人叫住了他,警告他這樣做就等於背叛了國家,廢帝冷冷的反問:哪個國?這一筆,令人震驚,用一句台詞,就帶出了許多玄然的埋伏。
溥儀的設定,是大時代的可憐人,但尊龍來做,卻演出了異樣的化學作用。尊龍的臉,就是貴氣,不開口說話,已經有沒落貴族的窮風流。雖然到了盡頭,但仍然光華流溢。他的表演是壓抑的,抵抗的,從另一個角度,更像是輕蔑。對身份認同的無所適從的輕蔑、對時代殘酷輾壓他的輕蔑,對自己約伯式遭遇的輕蔑。當人直面苦難,當幻想都丢掉之後,就會輕蔑。
西西佛斯講的就是輕蔑,到最後,在不可抗力面前,人最後的尊嚴,只能維繫在那對世界諸神的輕蔑。溥儀並不是沒有努力,雖然他在政治上無法力挽狂瀾,也沒有說甚麼高大上的話,但他用盡了力氣去改變自己。作為一個無權皇帝,也想改革;流亡到租界,他成了一個西裝革履的西化華人;日本人來了,他選擇去做他們的走狗;到共產黨來了,他進了勞改營自我批判學習新時代……但尊龍的樣貌舉止實在太漂亮,你總覺得他內心是對一切保持距離的,一切只是為了生存,這個角色內心某個柔軟的聖域,並沒有被現實所薰染。
疏離是高貴的,永遠的疏離則近似永遠的自省。也許他是融入不到,但他最終的個性似乎也不是願意完全融入。於是戲裡的溥儀,如果不是由尊龍來做,可能就只會是平面的可憐,但由香港貧民窟出身的尊龍來做,又多了一層白銀的層次。溥儀經歷過很多苦難,回頭看來一切都是荒謬,但他演出了一個知覺的負重者,他被命運無情的狂風包圍著、自相衝突著,但終究走完了全程,苦難彷彿都鍍上了一層尊嚴的金光。
劇情最後交代他老死,你反而覺得如釋重負,悲喜交雜,獲得難以形容的感受。
馬田史高西斯的《沉默》,最後傳教士在暴力和幕府曉以大義之下,被降服了,留在日本過新生活,不再非法傳教,做一個「守法」的外國人,但你會感受到導演的曲筆,是在指出主角內心那一小片的柔軟神聖之地,那些導演到了某個層次,就彷彿對眾生哀憐說法,為那些失敗者後設了內心的處女地,贖回了受難者的尊嚴——即使受難、被折斷,但仍然是疾風下頑強的野草。有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民族仍沒有被苦難毀掉,在不可見的內心仍然高貴的挺立著。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疾風電影 在 HEBEFAC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城牆內的人要走到城牆外?因為他們都是被騙的人,是很可憐的。在網上找港產片資料時,你會輕易發現不少中國網民經常會查問電影的結局。只要你仔細看看,就會明白,因為他們在牆內看到的電影結局 ,都只是富有中國色彩的版本,是電影公司為了通過內地電檢而特別拍攝,結局多不是導演的意思。
-
電影: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
製片商: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出品)
基本映画有限公司 (攝製)
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Hail the Judge
製片商 永盛電影公司
影片中使用的所有電影畫面 版權全屬以上公司
-
►Subscribe - @hebeface _
?Facebook - @igamershebe _
?Instagram - @Hebeface _
-
香港不是一個製作者追夢的地方,如果你認為我的製作值得你支持,
可以選擇成為頻道會員,彌補製作上的開支: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9O9uLhxnB5GQenVseEAnA/join
-
MUSIC: Revenge - Alt Rock/Trap Beat / Prod. Riddiman x Joe Leytrick
Spotify: https://spoti.fi/2u4ZS7R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GIxb8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HYseurZc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OlTQqaP__c/hqdefault.jpg)
疾風電影 在 HEBEFAC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一直都在找尋古惑仔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版本,影片都刪剪過 還有一些我們沒看過的畫面,其中一個亮點:陳浩南是警方派出的臥底。這不是新鮮事,早已有製作人提及了,是威哥會館的威哥。
他早已製造影片分析了第一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賣埠至馬來西亞時,戲名改為:新警察故事之人在江湖
據說第一至第三集都存在這個情況,例如《新警察故事之猛龍過江》、《新警察故事之隻手遮天》,據說只有1-3集才出現過這個情況。但今天收到一位馬來西亞觀眾 Allen Lee,他替我在馬來西亞不斷尋找了舊影片,於是他找到了舊的VCD,就是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
**片中加入大量有趣原素,偷片者需衡量風險**
-
電影 - 97古惑仔:戰無不勝
製片商: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 / 永展(香港)有限公司
短片中所有使用的畫面版權全屬以上電影公司擁有。
-
►Subscribe - @hebeface _
?Facebook - @igamershebe _
?Instagram - @Hebeface _
-
香港不是一個製作者追夢的地方,如果你認為我的製作值得你支持,
可以選擇成為頻道會員,彌補製作上的開支: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9O9uLhxnB5GQenVseEAnA/join
-
MUSIC: Revenge - Alt Rock/Trap Beat / Prod. Riddiman x Joe Leytrick
Spotify: https://spoti.fi/2u4ZS7R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GIxb8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HYseurZc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uHBHZnV0AQ/hqdefault.jpg)
疾風電影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正義終究沒有缺席 太原戰役指揮官王靖國將軍入祀忠烈祠
太原保衛戰,是國共內戰中最慘烈的一役。根據中國大陸2009年所攝製的紀錄片《決戰太原》報導,太原之役,是其所謂「解放戰爭」中,歷時最長、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攻堅之戰。
山西太原在國軍死守了六個多月,直到彈盡援絕,於 1949年4月24日城破淪陷,守城最高軍事指揮官第十兵團司令兼太原守備司令王靖國將軍被俘,兩年後病死於中共獄中。半世紀多來,此一悲壯、忠烈之事蹟,無形中已被湮滅。
然而,正義雖然遲到,終究沒有缺席,事隔七十餘年,今天(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八時三十分,陸軍司令陳寶餘上將主持了王靖國將軍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的儀式,算是政府正式還了王將軍一個公道。
參加此一入祀儀式的王氏家屬,包括王將軍的哲嗣王壽來、王福來與他們的家人,此外,還有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秘書長廖旭東少將、副秘書長鍾傳濤少將,以及山西同鄉代表徐寶壽等鄉賢多人到場觀禮。軍方莊嚴肅穆的入祀儀式結束後,王將軍的後人隨即在武烈士祠舉行了家祭。
入祀案申情人王壽來(前文化部文資局長)百感交集地對外表示,在1949年國共內戰的最後階段,徐蚌會戰結束不久,被三十多萬共軍團團圍困的太原城,岌岌可危。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被共軍派遣入城勸降,王將軍對女兒說:「妳革妳的命,我盡我的忠」,由此亦可見出其奮戰不屈的決心。
王壽來固然很感謝現今政府肯定他父親英烈的事蹟,最終能讓其入祀忠烈祠,但此一作為來得太遲,他高齡的母親及長姐皆已謝世,她們生前若能親眼見到這一幕,必然很感安慰,而不至於抱憾以終。
去年八月底王壽來在臺北「華山光點電影館」發表了他個人贊助,由台北市前文化局長謝小韞監製,黃玉珊、陳堯興兩位導演聯合執導的紀錄片《故人故居故事,一代名將王靖國》,彰顯了王將軍當年率領軍民死守太原的英烈事蹟,也還原了國共內戰中最慘烈一役的歷史真相。
D82C3BA0-C560-426C-B94D-DC67F461405C.jpg
當時,應邀出席此一特殊題材紀錄片發表會的眾多來賓,包括電影界、藝文界、教育界、新聞界的朋友,他們在觀看此片時無不為之動容,甚至不禁熱淚盈眶。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先生觀後致詞說:「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我們應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實歷史還原出來,讓國人知道我們的先人是如何用其生命捍衛這個國家。」
這部抱持「不容青史盡成灰」信念所攝製的紀錄片,引起相關政府關部門及人士的重視,對王靖國將軍得以入祀忠烈祠,顯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凡此各方種種的努力,王壽來說他都看在眼裡,感激於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J9tGUdwlq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4MzB0AFxE2P73wd9TR4ziXAJ1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