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愛,最喜歡,
她也是最任性的朋友/導演⋯
身體會告訴你它不舒服,
那就要記得休息⋯
Love u❤️
5/25有空可以聽聽她的分享,
本人很可愛唷~
#管理員
「對自己真正渴望的快樂,永不妥協。」
她是陳慧翎,金鐘獎導演,去年執導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廣大討論——在反應熱烈的背後,來自癌症復發後的反思。
#第一次檢查就發現異常
一向對拍片要求完美的慧翎導演,已拿下多次金鐘獎,在外人眼中,拍攝對她而言應該游刃有餘——但實際上,她經常在執導過程中,將手指摳到流血,每次拍、每次都緊張。
因為數次於非生理期出血,慧翎導演漸漸察覺身體的不對勁,到醫院做了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發現高度細胞病變。
切片後,確診為子宮頸癌。
準備進行子宮根除手術時,由於醫生從MRI影像中已看不到癌細胞,因此手術臨時喊卡,變為定期追蹤檢查。
#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
對導演而言,拍片是快樂的泉源,不是壓力的來源。於是她馬上便重回工作崗位,繼續節奏緊湊的執導生活。
三年後,當導演開始著手拍攝新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時,又發現開始有非經期出血的現象,明知身體有狀況,但她仍選擇繼續投入工作。
後來回醫院追蹤檢查,發現腫瘤已逼近四公分,但無法立即手術,於是醫生決定以化療、放療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癌症復發後的反思
當初自己的父親就是罹癌過世的,也曾因爲工作在安寧病房拍過片——所以導演大概知道,『癌症』整個治療過程,是怎麼一回事。
那是導演第一次放下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
「如果生命只剩下九個月,是不是應該要為自己做點什麼呢?」
以前的她,總是為家人、為團隊、為別人做事,卻從來沒有好好重視過自己內心的聲音。
「如果我只剩下這一部片可拍,我想要說什麼?」
「我還要妥協嗎?我還要討好別人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
慧翎導演提到,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善待自己』,需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除了學業分數的壓力外,還要時時刻刻對自己打分數,總是覺得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在台灣普遍的教育觀念下,小孩是沒有發聲權的。
即便發言,也會得到『我是為你好,以後你長大就知道。』的結論。
慧翎導演知道,較年長的的父母輩,已很難改變。
但她期盼,透過戲劇,可以讓年輕一輩的父母產生共鳴,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環境。
病情穩定後,導演重回劇組——這次,她將罹癌的經驗與反思,融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重新定調了整齣戲的調性,成為最後大家看到的樣貌。
#更樂觀豁達的人生
2018年七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公視上正式開播,網路反應熱烈。但在十月,慧翎導演卻又迎來了癌症第二次復發。
提到復發,日前剛完成化療的導演,淡定的說著:
「已經發生了,所以不可能不接受,只能面對。」
過去很執著和要求完美的慧翎導演,現在已學會放過自己。開始透過瑜珈調整呼吸,在過程中了解自己身體的極限,探索內在的改變,不追求外在的虛像。
「因為不可逆,不能交換,只能面對。」
「如果妳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
那何不開心一點呢?」
這樣說著的導演,眼裡閃閃發光。
我們知道,
這就是導演對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快樂,
永不妥協的模樣 : )
#面對快樂
#我們一起永不妥協!
想聽慧翎導演的現場分享,歡迎報名這個月 5/25(六) 14:00~17:00 在台北的講座: #我們與病的距離
FB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5829490468333/
活動通報名頁: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4210713511748000668
/
文字:謝旭如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謝旭如
專案企劃:蔡孟儒 / 米娜哈哈記事本
/
以上內容,
特別感謝合力夥伴 #百靈佳殷格翰 和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
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