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在說與不說之間——以也斯〈除夕盆菜〉談其「食物詩」的蒙太奇敘事 ◎賴奕瑋
0. 也斯、九七、食物詩
0.1
如果香港詩歌如其環境在都市中聳立著層巒疊翠的群山,我想有一座容易親近但難以登頂的山,那是著名的香港本地詩人也斯(1949—2013)。也斯是香港戰後第一代作家的代表,其詩從早期的現代主義漸漸得回向以香港為題材的本土抒情,從其作品中對於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展現了香港文學在其複雜的文化脈絡下,亦東亦西的特性。除小說外,以詩為人所稱讚,在去年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香港詩選」中也曾以一週的時間介紹也斯。也斯一生的著述眾多,在出版的詩集中以書寫香港的《形象香港》、以詠物、食物詩為主其中間雜許多游詩的《帶一枚苦瓜旅行》、《東西》、《蔬菜的政治》,而〈除夕盆菜〉則來自出版於2002年的《帶一枚苦瓜旅行》。
0.2
也斯與其食物詩,或許就如黃禮孩所述:
「很少有人像梁秉鈞(也斯)一樣對食物充滿熱忱,他是一位可以與事物對話的詩人,在對食物做細膩的描述之時,他已解讀了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謎語。他把養活人類地上糧食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詩意,他也看到自我的人生,他的人生,還有低層的艱辛和人間多變的世相。」
這樣的詩作可以在我們曾經介紹過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中看到:「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用奶茶的製作過程寫九七回歸前夕東西混雜多元的香港文化,末句:「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香港的味道是未定的、是模糊不清,而香港學者李小良、陳清僑、王宏志(1997)以「否想(unimaged)」的懸而未決來定義香港文化無法溯源自單一源流的歷史以及未來,自身獨立於中英之間、漂浮於塵土之上的獨特過去與未來(陳國球,2016),而也斯關於九七的作品時常也透露出香港這種妾身未明的感發,而接著要介紹的〈除夕盆菜〉即完全的展現了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不安、未定,但又期待著遠大前程的駁雜景緻。
1. 敘事蒙太奇
1.1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1.2
文學的寫作手法時常與電影的敘事高度貼合,同時現代詩意象的經營、回行、意象的組合與敘事畫面的跳接多是在討論與分析現代詩的一環,而也斯「生活化」的詩歌主張和其散文化的句式書寫出一種介於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可以被閱讀的書面語(周蕾,1995),這樣便於唸讀的語體使得在其詩作呈現意象與文字的蒙太奇,得以如電影畫面般順利的拼裝嫁接,在〈除夕盆菜〉這首長詩裡就可以觀察到也斯的文字如何在不同意象間流轉,同時保持言說者順暢的語法。
2.
2.1除夕家中桌上的盆菜
從一堆肉中間翻出一片蘿蔔。
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
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進來和離去的人身上。
黄金海岸要放煙花,我們塞了四個小時的車。
村長一定已經吃過了。現在開始有人燃放爆竹。
有人拉開橫額。去年不是這樣的。
盆菜為宋代以來流行於中國珠江流域的菜餚,而香港盆菜則來自新界圍村的原居民過年過節餐桌上的傳統雜燴菜式,多用木盆或銻盆盛裝,上層多擺放名貴的魚蝦肉類,下層則擺放能吸附湯汁的菜葉類食物。這首詩的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過節團圓人們從市區回到新界屯門圍村的景況,但第二、三句寫的是「九七回歸」、第四句寫過節返鄉的塞車、第五、六句寫的是除夕時村子的氣氛,也斯的敘事策略則是藉由這幾個在不同時空的場景的拼接來充實「食物」本身的意涵,在上開提及的也斯透過詩與食物的對話,讓書寫食物本身,添加了背後的敘事結構與文化厚度,又猶如中後段的:
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
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
煙花。特首。冬菇。炸頭腩。髮菜。金針。
都混在一起了。香港協會新界西地區委員會。
和航運界舉行除夕餐舞會。慶回歸。
迎九七。錦繡年華。風雲羣英會。
前段用的是畫面拼貼的蒙太奇,而到了這一段,則是利用物件的隅舉將兩個不同時空場景的畫面巧妙地如同電影的「轉場」將餐桌上的場景轉至在香江上政商歡慶九七回歸的除夕晚宴。同時,在也斯的詩作中時常去用品嚐食物的味道、色澤、作法等方式提出懸問,製造出在「說與不說之間」之間懸而未決的提問,而這樣的提問同時也連結著其詩中對於香港主體意識的提問,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鴛鴦〉,和「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那個「不知嚐了一口甚麼」的味道即是香港的味道,即是混雜在本土與東西方視野的香港文化自身的隱喻。
2.2塞車的除夕
車沿着彌敦道前行,滿街的聖誕燈飾猶未拆去。
新的排樓豎起來了。我們回答同樣的問題許多次了。
青山還是那麼塞車。屯門還是那麼塞車。
這兒是過去的十七咪半?叫做黄金海岸還是那麼塞車。
我們一直不知甚麼時候才來到你家的祠堂。
翻修的文物徑。許多代人走過,看事物換了名字。
牆上掛滿橫匾。長者都退席了。
塞車的場景若照著「直敘」的邏輯,似乎這段應該擺在詩的一開始,然而在詩的第四句已經提及了在黃金海岸塞車的場景,也斯所使用的敘事蒙太奇的技巧讓敘事的組成不再是平舖直敘,讓塞車的敘事夾在食用盆菜的動作中,這樣的扭曲敘事本身所造成的帶狀畫面為詩製造出詩意。也斯寫塞車,同時也在寫香港的街道,從九龍的彌敦道到連結新界的青山公路,從80年代開始的古蹟保育運動的挫折看到歷史的消逝,規劃於1993年的元朗屏山文物徑多了觀光,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
3結語:說與不說之間的九七敘事
一個坐在車廂裏的人。一個走路的人。
一個露宿的人。一個有粉紅色勞斯萊斯和馬桶的。
一個在牆上塗鴉自稱九龍城皇帝的人。手舉起。
筷子舉起在半空。有些說不分明的甚麼就在門檻外。
造成詩意的技巧,在詩中很常以重複句式來達成,詩的最後一段以不同的面貌香港人,拼貼出共同面臨「門檻」的所有人,那門檻是什麼?是詩中開頭第三句的:「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門檻外面。外面攤子燈火澄亮。/吃東西的人照舊吃。做買賣的人照舊做買賣。」是除夕前攤販街坊在外互動等待過年的場景,九七在即,「離開一個舊的關係。進入新的。快樂嗎?/教徒集會為香港祈禱。怡和照舊子夜鳴炮」,敘事者友人的情感關係作為香港從殖民地變成特區的新關係,詩中的「門檻」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應該向前看的。」「明天會更好的。」敘事者這樣說,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在1984、1989後香港社會在九七前瀰漫的不確定感,鄧小平說「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整首詩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
也斯這樣蒙太奇敘事手法的跳接,除了使得「除夕盆菜」這個「食物詩」的主角在詩中仍舊處於主題的中心,但除了在描述食物外,食物本身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經驗都可以透過詩的敘事展開,然在詩的進行中破碎的片段意象經過組合後形成了有別與僅僅談論食物本身,更加展現詩人企圖在「食物」講一個更大的敘事,而那敘事就在蒙太奇的碎片裡如「說與不說之間」之間的懸而未決,這首詩所面對的即是那否想未來的香港,也斯在其詩裡從不為其發問提供解答,也斯在詩的第二句寫道:「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與其他首詩不同的是,當時也斯在寫這首詩的九七除夕,恐怕沒有人知道這鍋盆菜嚐起來是什麼滋味,這也是也斯說的:「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的原因。
4.參考資料
周蕾:《寫在家國外》(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年。
谷淑美:〈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歷史, 空間,及集體回憶〉收於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編:《香港・生活・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2011年,頁89-103。
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從雷聲與蟬鳴(一九七八) 到普羅旺斯的漢詩(二○一二)》(香港:文化工房),2013 年。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53 期(2013 年),頁 105-137。
吳風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香港:天地圖書),2014 年。
王家琪:〈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中國現代文學》第 28 期 (2015 年 12 月),頁 129-14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徐詠欣:〈從也斯看飲食文學的後殖民書寫 : 以《蔬菜的政治》、《帶一枚苦瓜旅行》為例〉,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2020年,頁249-263。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除夕盆菜 #食物詩 #九七 #蒙太奇敘事
登一座人文的山解答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一年我都會派發獎學金,大約200,000左右,回饋返我讀書成長嘅地方,當然包括中大
其中一位得獎嘅同學仔話自己有份整呢條片,想我share出去。我亦都知道中大校友日官方將一啲新聞圖片整輯鏟走。
波瀾壯闊,鋼鐵意志,這才是我心中的中大誌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至於想知多點制裁對國際金融、香港個市的影響,可以訂閱我
《金融經濟精神食糧》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另有每日Podcast、特選內容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 Water Podcast:超法律條文技術分析 - 721捉記者的法律手法是在於運輸處在「個人資料說明」這部份偷龍轉鳳,在現在的ordinance下用新form取代舊form。這個趨勢,必會延至金融界。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485570
➡️ Water Podcast:打壓721港台記者的法律理由,是如何成為新武器延至金融界?他們是如何避免改例,而是改表格細則去打擊巴拿馬文件式的反貪、反黑錢和走資偵察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486208
➡️ Water Podcast:這個禮拜的熱錢流入太不尋常,絕對不是為了螞蟻金伏咁簡單,背後的陰謀你一定要知!澳門賭業將會發生巨變,西方勢力不一定全面撤出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1301......
➡️Water Podcast:拆解香港最知名時事評論員評論國際事務是參考了台灣哪一些Sources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0570
登一座人文的山解答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泛談登山教育和商業團的選擇】
就像夢想的旅遊景點一般,再怎麼孜孜不倦地看照片、找資料,也不如用自己的身體感受;登山教育並無不同,千絲萬縷的疑問,皆非上網做功課所能解答。山人的想法很簡單:每位新手都需要一位亦師亦友的登山導師(mentor)。
好導師何處尋?最好的方式就是跟一位「專業」的山域嚮導爬山,但如何能稱上是專業?遺憾的是,山域嚮導在台灣是一塊灰色地帶,哪怕你領有國際最高等級的IFMGA認證,拿到台灣來,抱歉啊,咱們政府不認。
登山為攸關人命的活動,而民國95年迄今也僅有體育署辦了個無公信力的「山域嚮導資格檢定」;到如今各縣市自訂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卻又規定領隊需要具備初級緊急救護能力,豈非自己打自己臉?
我先前加入的北岳就有完整的嚮導課程,簡章內容看來非常紮實,但我尚未參與過他們的行程,不便評論。
放眼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的辦法,高山嚮導都必須領有諸如AMGA、WFR(野外急救員)、CPR、AIARE(雪崩教育)證照等。上述認證不見得符合國內氣候、地形所需,於國外接受訓練、考照更是不合理的拉高門檻,但這些都不是藉口──我國的現行體制,絕對可以向更成熟的體制借鑒。
既然政府不作為,那麼只好藉著跟團來尋找合適的導師了。這呼應了山人一直以來的觀點:商業團是登山教育的重要一環。更別說,現在還有開辦正規登山課程和講座的組織呢!真是令人振奮!
假如你的出發點和我一樣:既非登山社出身,周圍也無登山的(同齡)朋友,凡事必須自立自強,那我有過來人的經驗分享。
1. 注意你照顧自己的能力:一言以蔽之,跟團,無非就是付費將你的部分責任轉交給專業人士(只是部分責任喔!做功課、備妥裝備、保持運動習慣,是自己的責任)。沒經驗、對自己沒信心、需要更多照顧的人,就應該更加謹慎地選擇登山路線和商業團,關於後者可以看以下的準則。
2. 注意嚮導/隊員比例:山人偏愛「小團制」,也就是比例在1:6 – 8的團(嚴格說要看路線難度決定,這只是較為理想的舉例),且總人數不超過8人。獲得更好的照顧不說,也容易認識新朋友,沒有大團的疏遠感。大團就算符合比例,還是可能因為隊伍拉的太長而有潛在危險。不合比例的就不用提了。
3. 注重嚮導的履歷:沒認證的不會主動講,有認證的會直接反映在團費上。記住,嚮導的「履歷」是你有權知道的資訊。野外急救、CPR、LNT(無痕山林)等認證,都是守護你生命的保險,和給你正確觀念的來源。
4. 注意價格:一分錢,一分貨。上述兩項準則都符合的商業團就是比較昂貴,但看到價格覺得貴時,不妨思考「尊重專業」四字:對你生命安全負責的人士,值多少錢?
當然,每人願意負擔的費用不盡相同,另一選項是參考各地的登山社團或協會行程。山人不推薦同不認識的人相約登山,或是冒然獨攀,請審慎評估風險。
還有個準則是商業團的「品牌」,但這方面資訊不甚透明,業界人士通常也不會說同行的壞話,必須靠自己的慧眼判斷。
《後記》
嚮導不只自身登山技能健全,更要具備讓團員信服的「領導力」;雖然受雇辦事,卻也有責任要管束客人的不當行為,教導知識,並非全然地以客為尊,得過且過。
少數嚮導甚至對於生態學、辨認動植物或人文歷史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跟到了真是會讓你登山不只是登山,還能更深刻地認識我們腳下的土地。
最後,山人認為,既然政府從上而下行不通,不如我們消費者由下而上,用新台幣投票。你的生命不是兒戲,請認清你的選擇,以及願意承受的風險。
登一座人文的山解答 在 登一座人文的山-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的推薦與評價
但伴隨而來的山林亂象,也讓我們開始省思,山林教育和配套政策都準備好了嗎? 於是,很高興去年能看到像《登一座人文的山》這樣的書問世,它不是常見的登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