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胚胎時子宮內膜不夠厚怎麼辦
#門診100問 之植入胚胎時子宮內膜太薄怎麼辦? 子宮內膜狀況是否能讓胚胎著床順利,是懷孕的第一步。一般來說 #厚度 是最常用來評估子宮內膜好不好的第一個指標。
臨床上看到,較薄的子宮內膜與低懷孕率有關,即便懷孕了也有較高流產率或衍生日後胎盤相關問題。
#怎樣的子宮內膜厚度是較好的?
臨床上也常遇到準備植入時厚度不達標的狀況,現時普遍認為,陰道超音波測量內膜厚度超過7mm就可以比較放心植入胚胎。
#植入胚胎時子宮內膜不夠厚怎麼辦?
參考文獻統整可能改善的方向建議如下:
1️⃣從賀爾蒙的角度改善:
✅調整雌激素的補充,包括增加劑量(比如增加到每天12毫克)、延長用藥天數、或者是改變用藥途徑(比如原本口服改用經陰道給藥)。 #是目前有較多臨床及文獻支持並實證對多數人有效的做法。
✅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或是給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 agonist),但因效果莫衷一是,甚至產生不良影響,也不推薦使用🙅。
2️⃣增加子宮血流改善內膜:
✅藍色小藥丸(Sildenafil)即為人熟知的威而鋼(Viagra)。有改善組織血流的效果,研究指出可藉此增進子宮的血流豐富,連帶使內膜增厚。
✅阿斯匹靈(Aspirin)也被認為可改善子宮血流,內膜可能因而增厚。但也有研究指出阿斯匹靈是有助於著床率的提升,並非讓內膜變厚,但無論是子宮變厚,或是著床率提升,都有助於懷孕。
✅骨盆肌肉的神經電刺激治療,有研究指出藉此可改善子宮內膜厚度,但相關文獻僅一篇,所以較難推薦大家使用🙅。
3️⃣從生長因子促進的角度改善:
✅白血球生長激素(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已知與許多組織生長相關(包括子宮內膜),相關研究認為可以增進內膜厚度,卻不見得能改善懷孕率。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 PRP)近年也廣泛應用在醫學治療,生殖醫學即為灌注在子宮腔,以改善內膜太薄問題,對有些個案似乎有所助益,但有待累積更多臨床實證經驗。
有了好的胚胎,更希望能順利著床🎊過去四十年來,改善子宮內膜厚度的相關文章實在不少,但實證有效的,還是補充雌激素補充為主。
以上由文獻指出的增加內膜厚度方式,都還是需因人而異的去治療,也與您是新鮮週期植入胚胎或是解凍胚胎植入有關 。建議還是要到門診與生殖醫學專科醫師討論,才知道適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子宮
#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厚度
#荷爾蒙
#威而剛
#懷孕
#流產
#胚胎著床
#胚胎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白血球生長激素效果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90805.幹細胞簡介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設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幹細胞門診
預約專線06-6892-269
純醫分享第132篇
幹細胞治療
1090805A篇
本篇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幹細胞
什麼是幹細胞?
2018年9月衛福部公佈[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修正條文,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提供患者多一種自費常規治療選擇。
特管法的通過讓台灣在治療癌症的時候除了傳統的藥物及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之外多了一項選擇。
但許多人對幹細胞仍然一知半解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我們將在這裡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人的過去對於微小的細胞根本不知道
自從在十七世紀
虎克發明了顯微鏡之後,發現了細胞的存在,他也是最早紀錄觀察肌纖維,細菌,精蟲,活血管的科學家。
藉由虎克的發明人類才了解細胞這個基本的結構。
之後許多科學家也發現了在骨髓裡面有幹細胞。
20世紀的華生,克里克發現DNA的結構
讓人類更加了解整個細胞的基本結構。
2007年美國的發育生物學家詹姆斯,湯姆森。
衍出人類誘導性多功能細胞。
他發現人類胚胎幹細胞可以無限制的分類同時保持製造身體所有細胞的潛力,
幹細胞可以變成是一種藥物,用在再生醫學及免疫治療癌症方面。
人類從虎克開始到現在總共在幹細胞上面走了300多年。
我常說醫學就像個蓋房子一樣,其實也不只是醫學,所有人類的進步都是靠一點一滴的累積。
昨天和1位友人談聊天,
我的概念是目前幹細胞的治療方面有許多不如人的地方,
但我相信未來幹細胞治療會是人類對於整個生命的延長以及健康維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
什麼是幹細胞,
幹細胞指的自行不斷分類複製再生的細胞。
除了再生之外,幹細胞還能夠具備成功分化成其他成熟體細胞的能力。
根據幹細胞不同程度的分化功能可以將其區分為
1.全能幹細胞可以分畫出3個完整配成胚層
2.專屬幹細胞
3.體幹細胞。
我們也可以將幹細胞是否離開體內而分成內生性的幹細胞及外生新的幹細胞。
所謂內生性幹細胞主要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刺激傳導神經壓力,增加幹細胞數量。
因為幹細胞存在細胞組織內,經由細胞分裂成各種的特化細胞,達到治療受損組織的效果。
這項的治療是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經由30年的研究所得到的寶貴經驗,也有許多治療成功案例。
病人是以腦性麻痺,失智,癲癇,腦中風,巴金森病。
以上這些疾病用傳統的治療方式已經沒有什麼多大進展的空間。
可以來本診所經由和慈濟醫院團隊的精確診斷,看是否可接受這種治療。
整個大療程總共時間有6個月。
每個大療程其中有8個小療程。
第一,二個月有兩個小療程3.4.5.6個月都有一個小療程。
每個小療程有4天的治療時間。
歡迎電話諮詢
專線0668-92269。
白血球生長激素效果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90603.肥胖與益生菌
早安,我是顏純左醫師,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本診所附有減重門診,預約諮詢聯絡電話066892269
@純醫的分享第68篇
肥胖第29篇,益生菌第六篇
@1090603A篇
今天的內容會稍微深一點,我試圖深入淺出的說明。
在討論過敏和益生菌的關係前,我們要先了解THI及TH2細胞。
T細胞根據它所分泌的細胞荷爾蒙及作用機轉分為THI及TH2
THI幫助殺手細胞,活化吞噬細胞,對細胞性免疫反應有較大的幫助。
TH2幫助B細胞,尤其是IGe的產生,活化嗜伊紅細胞或肥大細胞,當體內有寄生蟲及過敏原時,這些白血球會增加,反應過多產生過敏性疾病。
重要的是THI及TH2具有某一方面活化時某一方就收到抑制,就是蹺蹺板理論。
乳酸菌的細胞壁組成含有胜肽聚醣,可以活化免疫反應,這是因為吞噬細胞及淋巴細胞可以辨識這種聚醣,此外乳酸菌的胞壁酸可刺激單核球產生激素,活化免疫系統,並且可以幫助先天性免疫能力,調節免疫反應到最佳狀態。
進年來大家注重衛生,大多攝食已經滅菌的食物,接種疫苗,過分注重衛生,導致小孩和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大為減少,免疫反應趨向於TH2.使得IGe產生,產生了許多過敏性疾病。
益生菌可以將免疫反應由TH2調向TH1,大量產生抗發炎的細胞激素,以緩解過度的發炎反應。
現在可以先將病人的血液抽出來在實驗室中了解什麼樣的菌種可以讓過敏病人產生最大的TH1反應,然後根據這樣的菌種客製屬於病人的藥物,再服用這種益生菌達到減緩過敏性疾病的效果。
最近過敏性的疾病席捲了全球,發生的原因不能以遺傳視之 ,因為人類的基因不可能在短時間有這麼重大的改變,一定是我們生長的環境出現重大的問題。
而益生菌治療過敏為這個困擾大家身體的疾病,看到一些新的治療方向,擺脫過去只有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的窘境。
我們再來複習一次要如何維護腸胃道的健康抗過敏。
第一要清除環境的不潔,換一句話說就是減少或者清除宿便,人的腸子總共6-7公尺長,宿便3-6公斤,食物吃下去應該在三天內要排出,現代人飲食的關係會延長一至兩天,大便殘留越久裡面的毒物被吸收越完全對人體的危害更大,我們要吃纖維的東西讓大便能順利排出。
當然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要有適度的休息,再加上運動習慣,喝水的習慣也會使得腸胃道更清潔。
第二補充好菌,我們在前面幾篇中已經非常詳細的介紹好菌了,補充好菌的同時也要補充好菌的食物,推薦寡糖
第三提高免疫力,建立優勢好菌種,提高免疫力。
我們益生菌對過敏的關係介紹到這裡,明天將要介紹益生菌和肥胖,慢性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