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沒寫在課本上的歷史,我們要怎麼知道真相】
話說,歷史上,成王敗寇,勝者為王的故事,我們可能早已聽說過不少,例如說三國群雄誰為霸,或者「一代女皇武則天」的謎團。
可是瑞凡,問題來了~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沒寫在課本上的歷史…不單各方人馬征戰撻伐,關於真相,也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
究竟,在歷史長河流經的道路上,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或許我們可以先讀讀作家臥斧的《舌行家族》與作家亞歷塞維奇的作品看看。
首先《舌行家族》的故事神生動~不僅主角輕功了得,可以飛簷走壁不走正門,親戚祖輩更不得了,死後屍身不僵,更Q彈帶勁的咧!
但原來這一切都可能與血統承繼倉頡造字神話,或典籍記載吃蠕蛇ㄟ敖說話的傳說有關,可沒想到抽絲剝繭到最後,竟是一場虛幻。
因為落葉歸根、認祖歸宗的結果,並不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百萬遺產get;而是懂了家族血脈文字相承的真相-生前非直言諫爭或正義伸張的史官,不過是為當權者喉舌的風吹草偃,以此增刪修改。
也因生前非是為善,無怪乎人死後屍身不僵?還會隨喪禮經文的誦念如聽到暗號,人屍蜷曲,Q彈蠕動的一路向北,簡直另類北漂!
不過不管現實裡北漂的是青年世代,還是小說中爺祖輩的那代,據作者自述,靈感來源,先是來自樂團Linkin Park〈Crawling〉一曲。
另外則是反烏托邦經典,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1984)裡,專為官僚服務,造假灌水以粉飾太平的真理部概念。
先說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大家可能已經知道,烏托邦專用以寄託隱世遁世的希望;反烏托邦則是戳破這樣懷抱不實妄想的粉紅泡泡。
雖然反烏托邦小說多數時候沒明說,但諷刺意味濃厚,還有猶如身歷其境的感受,跟鄉民一句靠北突破盲腸的力道一樣,還是很強。
只要想想新冠肺炎從何而來,為什麼叫人猝不及防地傳那麼快,那麼世世代代現實虛構裡,所謂真理部的謎團真相,立馬豁然開朗-
因為官方的真理,有時並不一定等於民眾接收的資訊與真相!這多出現在沒有民主自由,而且往往一權獨霸、獨裁的極權專制國家。
例如說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亞歷塞維奇系列著作揭露的真相,就逼使她不得不要旅居他國,接受政治庇護,以免人身的危害。
她的作品則是由一種類似戰時千人一針為戰士祈福的作法,耗時多年,歷經百人千人採訪口述(甚至還有錄音檔)來為國家戰爭前後與過程中的各項歷經、人性變化及核災之慘等做寫實揭露的報導。
先不管亞歷塞維奇作品算不算推理★,延續作家臥斧《舌行家族》陷入權力漩渦的記載真假,則可以讀讀作家秀霖《阿罩霧戰記》。
《阿罩霧戰記》的故事超有趣,以19世紀臺灣霧峰林家一對龍兄虎弟-智如時中的文察&猛如館長的文明,來寫臺灣軍事力量的消長。
讀來有《水滸傳》武俠小說的章回對仗,還有義薄雲天的兄弟情長,講述這對龍兄虎弟,如何由義勇轉成軍,百戰百勝卻被冤枉。
故事內容主要涉及臺勇部隊如何以當時先進的火槍大砲,對戰太平天國軍,還有臺灣史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民變如戴潮春事變等。
對比泱泱大國,覺得臺灣不過「彈丸之地」的鄙夷無視,這些臺勇義軍與熱血人民,卻因願意為自己家國奮戰的心,顯得高貴無比。
遺憾的是,命中註定的死亡,於是斷簡殘篇散佚或沒寫上的空白,只能留待後世後人追尋真相,所以才有了這一本《阿罩霧戰記》。
因為據作者後記,當初因為讀了一堆如山高的「史記」史料後,對於其中沒有記載的,或被消失的歷史,心有所疑,才動筆寫設計。
然後把關於權力的遊戲,那善與惡,冰與火之歌的權力蛛網,寫的是鉅細靡遺,事實上,翻查作者過去作品,就已經這麼特色鮮明。
從講明朝閹黨與東林黨的《考場現形記》,與從古典翻轉或詭計意外的《桃花源之謎》,都可見作者對史料翻查並加以翻轉的功力。
但這類翻查史料來翻轉,甚至以寫實臺灣奇案重建歷史想像的推理,作家唐墨《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的系列小說,也是經典代表。
從首集《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瘋女十八年》到續作的「林投冤.桃花劫」本月配飯實在下飯,不要肉粽就OK。
不過如果說兄弟基情四射(X)豪氣干雲(O)的CP,對上官官/官商,九姑娘九連環環環相扣的勾結,作家沙棠《沙瑪基的惡靈》倒好玩。
但這就比較跟炙手可熱的國旅觀光,小琉球的前世今生有關;至於山西布政司的五千兩嘛…就只能去向作家主兒的《血寶藏》來要惹。
記得柯南最喜歡說:「真相只有一個!」可事實上卻多不然;只要翻翻幾本推理小說的幾度逆轉,就能知道,而現實世界也多這樣。
所以不管現實虛構,人所知的真相可能不是真的真相,而是為達某種目的的洗腦宣傳,甚至能說現實可能比推理的逆轉更叫人意外。
那麼回過頭來,關於沒寫在課本上的歷史,我們要怎麼還原真相?說不定自己翻查史料來翻轉,或讀讀推理小說被驚嚇,就是開場。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小說劇情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嚴格來說,或許可能會有讀者對於亞歷塞維奇作品的分類歸型,以及是否可放入推理的討論串中感到疑慮,這都是正常的問題。
不過鑑於時代所趨,推理類型的主題元素故事背景等,百家爭鳴甚至各家橫加跨界混搭的求新求變,已經不能以單一的定義來限定,
如本來生活日常多3~5人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推理,很少超過十人,但到了曼布克獎得主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發光體》(The Luminaries),卻有黃道十二宮星盤並字數遞減的變異。
亞歷塞維奇則以百人千人眾聲喧嘩口語,字數相當均勻的口述記憶要被相信,去逆轉國家極權獨大下,唯一可被認定的「真理」。
與以國家戰爭血緣真相入題的推理,如日本田中經一《擁有麒麟之舌的男子與下村敦史《黑暗中芬芳的謊言》等的環環相扣與步步驚心,並沒有什麼差異。
百戰槍神小說 在 抗爭少女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攝記 #馮凱鍵 - 景觀照紀錄理大遺下的魂魄】「我覺得,所有進過理大,經歷過 #理大事件 的人都死過一次。浪漫點說,就好像人有三魂七魄,有一魄留了在理大的那樣。」香港 #攝影記者 馮凱鍵說。
阿凱的作品入選今年德國 #Lumix青年視覺新聞攝影節 50組照片之一。一位後來逃到台灣的理大示威者對他說,就算在火鍋店進餐時見到疑似暗門的地方,都會自然伸手嘗試推它一下,「在理大裡的人應會明白,往往在這些暗門後就是示威者可以藏匿的機房等。」
「有一次推開一道機房的暗門,裡面很香,一個女生點了香薰,內裡有很多生活的必需品,M巾、乾糧、甚至電熱水瓶都有。本來在該處藏匿的女示威者應該是打算長期逗留在內,我看見一瓶尿放了在門邊,那對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是怎樣才可讓一個人那樣屈辱的生存?」
馮凱鍵說:「我想說的是他們即使最後真的逃離了,他們靈魂的一部份也會留了在校內,永不超生。即使現在理工大學翻新了,燒過的紅磚給換了,我看理大還是像一個巨大的墳墓一樣,那些記憶、那些幽靈依然困在裡面。」
馮凱鍵的作品《 #我願和你留在此 》( #TheirSoulWereThereForever ),讓筆者想起美國小說家Tim O'Brien短篇故事集《 #士兵的重負 》( #TheThingsTheyCarried ),書中講述越戰美軍士兵,就算在戰事完結數十年後,身上仍有永不磨滅的愧疚與恐懼。小說描寫士兵從戰爭中帶走的,相片則訴說人們在理大死去留下的部分。
——————————————————————
那些遺下的幽靈
去年11月中旬,在發生 #周梓樂 墮樓事件與 #中大 保衛戰後,示威者要求成立 #獨立調查委員會 和釋放運動中所有被捕人士,他們佔領校園,堵塞了紅磡海底隧道,與警方在理工大學一帶爆發大規模衝突,理大被警方包圍達兩周之久,超過1000示威者被困校園。
馮凱鍵因較早踏足理大,較為熟悉環境而被上司安排多晚駐守校園待命。由於剩低的示威者都深入地躲藏起來,難以找到他們的影蹤,他開始拍攝校內的景觀和物品。「我做這輯照片時好想去捕捉在一片頹垣敗瓦、腐臭中找尋他們留下的幽靈。」
因此他把作品原題叫作《理工大學:遺下的幽靈》,30張照片集中拍攝抗爭後期校園裏滿目狼藉、空無一人的環境,異常靜態的景觀照片卻充滿人的痕跡,甚至似是彌漫着某種情緒。
——————————————————————
「理大是整場運動最挑戰人性的事件」
作為主流報章攝影記者,過去一年阿凱可謂「身經百戰」,但還是理大一役教他最難忘,「理大事件是整場運動中最挑戰人性的事件,當你看見警察以真槍實彈恫嚇正在逃走手無寸鐵(甚至無Gear)的示威者,被圍困的示威者要由水深及胸的去水渠逃走,你會知道這個政權可以壞至怎樣,它可以「做到幾盡」去打壓一群年青學生的聲音?」
今年1月,馮凱鍵的照片曾在維也納 #StandWithHongKongJournalist 實體相展中展出,奧地利人認為大學是個神聖的地方,有種精神意義,對警方攻打大專學府感到匪夷所思。
他自己也是從採訪時得知,警方從渠口截捕逃離的示威者,他思考示威者冒死越過水渠,警察應該「嚴正執法」,還是放他們一條生路?「我覺得無論對那一方(高官、警察、示威者、理大示威者、理大外示威者、記者),理大事件都處處是考驗人性的時刻,怎樣抉擇?怎樣做一個人?」
「對我來說做一個人先於一個身份,對我作為一名攝影記者亦然,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名記者。」他慨嘆,「我是從理大事件後開始徹底失望。」
——————————————————————
用景觀方式拍攝抗爭者痕跡
大眾對於理大衝突最深刻的幾個畫面,應該是示威者火燒銳武裝甲車、從天橋游繩逃走和爬渠逃生等,但馮凱鍵沒有直接將這些畫面放在圖輯內,反而選擇以 #景觀(Landscape)的方式,紀錄激戰過後可怕混亂的環境。
「相對於噪吵,有時靜默力量更大。」他指,許多人對於景觀攝影的印象,停留於著重美感、 #畫意(pictorialism)的 #沙龍攝影,他以美國攝影家 #StephenShore 和 #JoelSternfeld 為例,認為景觀攝影還可以具有美學以外的政治力量。
「就像肖像可以透過人的眼睛看到背後的靈魂那樣,我相信透過景觀照片的細節,可以看到藏在背後的某種東西。景觀在其外貌和輪廓的變化,甚至比人像照片更豐富多變。在我攝影生涯裡,人像與景觀各佔一重要席位,我覺得兩者是相似並可互相參考的。」他說攝影師的工作就是去發掘這些細節,為細節賦予意義。
馮凱鍵有感,紀實攝影將來的趨勢,應該會由「客觀紀實」轉成「主觀紀實」,紀實和當代藝術的界線會愈來愈模糊,他稱從Lumix Festival其他入選作品就可得知,作者的角度和表達方法愈來愈重要,說一個故事可以有許多方法,而不是單向的提供事實,「當中有作者跟觀者的一種互動,更講求觀者的回饋,去補充作品的留白位。新聞攝影也是需要一些新視覺,需要一些更Personal的東西,已不是單純的去紀錄一件事。」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今次入選Lumix青年視覺新聞攝影節的,還包括上次本專頁介紹過的港人攝影師 #曾梓洋 ,生於香港的戰地女攝記 #NicoleTung ,因應疫情關係,今年作品在剛過去的6月份改於網上展覽。
馮凱鍵的作品由於篇幅所限經策展人重新排列,本專頁得到授權刊登整套作品。他的照片亦將於8月14至27日,在柏林f³- Freiraum für fotografie場地舉行實體展覽。
「我記得聽過陳冠中說過,歷史是需要反覆地去說才成歷史,否則便會遺忘。政權一直想去塗抹歷史,唯有民間不停去說,反覆去說;留一口氣,點一盞燈,被遺忘的人與事才不致被遺忘。」
「我希望一直將故事說下去,像是香港人說了六四的故事三十年一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是這樣相信的。」
攝影:©馮凱鍵
撰文: #難分
完整圖輯:https://bit.ly/3e1WOy2
攝影展傳送門:https://bit.ly/2Z2VVRC
馮凱鍵IG:https://www.instagram.com/alexanderfungphotography/
難分 IG:https://www.instagram.com/nathannotes/
#紀實攝影 #新聞攝影 #LumixFestivalforYoungVisualJournalism
#理大攻防戰 #理大圍困 #理工大學衝突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可以買杯咖啡支持難分:
www.buymeacoffee.com/nathantsui
追蹤難分:
Instagram:https://bit.ly/3eGhZFX
Facebook:www.facebook.com/nathanotes
Website: www.nathantsui.net/words
百戰槍神小說 在 藍橘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早就知道,《流浪地球》在香港上映的結果不會太好…
網上的咒罵聲不絕,但大部分留言都是未看先罵。
進場前,我的心態是:
「《後來的我們》《我不是藥神》《讓子彈飛》…中國也有好看的電影,我們做人不能未審先判,或許《流浪地球》是一套好電影!」
兩小時後,完場了…
我呆了…從電影開始到結束,我都滿腦子問號。原著都是這樣寫嗎?到底在搞什麼?!
特效的確是我看過的中國電影最厲害的一部,它的CG終於不是膠膠的質感了,這個值得一讚!
好,吐糟來了!各位請準備好!
*以下開始劇透*
(以下只用電影作討論,別用原著小說來打我臉)
先以最簡單的方式說說《流浪地球》的基本設定,因為我們的太陽澎脹,地球會完蛋,就算建造太空船也沒法趕得及帶著所有地球人逃離。
於是,科學家們決定把整個地球一起搬走算了~
在地球上建造一萬支推動器,推動地球去另一個太陽系,途中還要靠木星的引力來借力。這段時間因為地球離太陽很遠,所以大家要躲在地底生存,不然會冷死。
地球能推得動嗎?!
這麼大的推動力,先地陷還是先推動地球呢?
離開太陽系,躲在地底真的不會冷死嗎?!
這些吐糟我們先藏著,畢竟這是科幻電影,Marvel、多啦A夢、龍珠也一樣不合理,正如吳京說的:「美國人中槍就能不死,中國人就得死!不賤嗎?」
(賤不賤來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987107/)
科幻故事的設定可以千奇百怪,作者說可以就可以。
但是,真正不合理的,是角色們的行為!
任何故事的要點,就是角色們的行為不能太蠢!
當然了,故事中可以有蠢的角色,你看大雄就很蠢了。但當角色蠢到連觀眾也不能說服,就必須有其他角色來彌補,令故事能夠推動下去。
但《流浪地球》每個角色都很蠢!還用這些蠢角色來塑造危機感!
一)
首先我不理解男主角希望從地底偷跑上地面,又不打算回去的動機是什麼。相信沒人會想離家出走去北極,但又沒有合理原因吧?!
二)
運送重要的燃料「火石」上大廈頂層,男主角正與軍人爭論先運送人還是先運送火石。軍人覺得任務第一,人命不重要,男主角覺得人命才是關鍵,但結果竟然是一起上,還因為超重害死了某人…
三)
其中一個軍人覺得不能再死人了!用手槍射向作為推進器燃料的「火石」,但火石只是熄滅了,完全沒有爆炸還是什麼的。
四)(我最大的疑問)
整部電影一直在背後決策的「聯合政府」到底在哪裡?!故事中有幾個重要的場景,太空站、給太空人休息的休眠倉、地球的地底…
本來聯合政府打算放棄地球上的人類,只送太空站的太空人去新星球算了~那麼,聯合政府應該不會在地底吧?!
難道在太空站嗎?!不…吳京大腦的吳京,一個人開著太空站去送死了。聯合政府不可能一起去死。
那剩最後一個地方,休眠倉!最後,也給吳京大腦的吳京給拋棄在太空裡,在太空辛勞工作多年的太空人,全部在休眠期間變成太空垃圾死去了。
那麼…聯合政府到底在哪?!?!
五)
用一瓶酒可以破壞人工智能系統…那就像砸爛自家電腦就以為能催毀互聯網一樣。
六)
吳京一直想跟兒子通訊,但兒子亂跑找不到座標,不過到了最後關頭,吳京大腦去自殺救地球了,又突然能夠通訊了…
七)
堪稱最熱血的一幕,其他國家都放棄了求生,只剩中國!中國人不願放棄最後一絲的機會,拚死的拯救地球!
本來,三個軍人沒法推動巨型「撞針」,最後因為女主角的呼喚,所有國家都奮力救地球了!但是…
以「人推人」的方式來合力推動撞針…那、那真的可行嗎?!
以免大家不明白,以下是範例:
==我是撞針==
人 人 人(↑不夠力)
結果變成:
===撞針==
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
後排的人推動前排的人…
這樣推力真的有增加嗎?推力不會被抵消嗎?!
以上只是我的疑問,或許真的可以也說不定。畢竟為什麼美國人能救地球,中國人就不可以,這不是賤嗎?
總結:
如果想跟朋友討論,也喜歡這個太空科幻題材,《流浪地球》是值得入場觀看的。總不能說因為它是中國,所以一定很爛。
以中國龐大的資源,十年、廿年、三十年,總會有進步的,我一開始就舉了幾套喜歡的電影。
這不單純討論中國,就以我最近很沉迷的韓國電影為例,很多朋友聽見「韓國」就覺得是那種老土狗血韓劇,打死也不看韓國電影。但韓國電影在90年代已已經很強了,《殺人回憶》《熔爐》《開心鬼上身》《原罪犯》…(求推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我們仍抱著「因為xxx,不用看」的心態,早晚會落後於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