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田山的林間露台 》
前陣子收到了好友蔡昇達的邀請,呼朋引伴到他位於壽豐的花蓮梯田山民宿,度過一個放鬆愉悅的週末,順便體驗了一下新落成的林間露台。
「梯田山」原本是一個私人招待會所,位於不受干擾的半山腰,需要沿著狹窄的產業道路蜿蜒上升,轉過10個彎道才能抵達,幾幢歐風的小屋映入眼簾。這裡海拔約235公尺,展望之好,可以鳥瞰下方的花東縱谷,與遠方的海岸山脈。因為周遭綠樹成蔭、幾無人煙,但城鎮卻近在咫尺,幾年前阿達將其打造為離塵不離世的山中民宿,只有少少的五個房間,讓喜愛大自然,但又還未習得野營技能的人們,能有機會在靜謐的山林間,度過與莫氏樹蛙、星空和夜景相伴的一宿,隔天繼續享受花蓮的美與壯麗。
並非每個人都是直接走入最深的山林,那通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光譜,一點一滴突破文明舒適給我們的束縛,才能讓身體回到最野的狀態。「我們想讓願意嘗試帳篷,卻還不想太過不便的朋友,能有機會在舒適圈的邊緣,體驗睡在山裡的感覺。」阿達一邊和我整理帳篷,一邊說著為什麼想搭建露台。
「咚咚!」偶而幾顆雀榕的果實,打在帳篷緊繃的穹頂上頭,這個利用林間空地搭建的大平台,大概可以容納4頂2人帳,或者一頂超大型家庭帳,很適合一家大小入住這個「樹的房間」;同時,也可以當林間電影院、瑜伽教室甚至舞台,或者直接拿張睡墊就過去躺著發呆,是個多功能空間,有著許多可能性。唯一的缺點,就是這個棧板沒有縫隙,需要發揮創意才能搭好需要打營釘的帳篷;關於這個缺點,我會請阿達多買幾個啞鈴給這個露台用的,畢竟登山用品店在室內展出帳篷時,也是以啞鈴作為錨點固定呀!
至於大家最擔心的蚊子,我第一次去梯田山的時候,神奇的沒遇到半隻,超驚艷!不過這一次到訪因為抵達前下了雨,所以被叮了幾口,但就在阿達拿出了神奇的蚊香點燃放在一旁後,晚上就幾乎沒有蚊子來打擾了,害我都想買幾支回家用了...
睡在帳篷和房間的最大差異,就是知道自己和大自然只隔著一片薄薄的布,揭開帳幕就能投入大樹的懷抱。那是一種卸下防備的狀態,把自己從文明的硬殼中解放出來,試著重新把自己融入森林的呼吸之中。
聊天、喝咖啡、看著松鼠跑來跑去,我們一行人晚餐前、早餐後在露台玩了很久,但也好像什麼都沒做。不只這個露台,時間到了梯田山似乎就會自己慢下來,告訴你該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享受眼下的悠閒,品嚐在地食材烹調出的美味饗宴,看著上下輝映的兩片星空,心就定格在那半山腰的林間歲月,忘卻那山腳的滾滾紅塵。
---
其實梯田山本來就很紅,訂不太到了...
會分享這個純粹是想告訴大家,露台蓋好了~願意搭帳篷的話,秋天是個去梯田山耍廢一晚的好季節唷~ 不妨帶著你的自立帳,在精實的大山大水之間,撥一晚停頓在這兩百多米的半山腰上吧!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百適歐半顆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當進入涼秋以後,路邊街角總能偶遇糖炒栗子的小攤,陣陣帶著甜味的焦香氣息,隨著鐵鍋翻炒的聲響傳來,「栗子」素有堅果之王的美譽,被稱作是乾果中的佼佼者。於《本草綱目·果一·栗》中亦記載:「栗之大者為板栗,中心扁子為栗楔。稍小者為山栗,山栗之圓而末尖者為錐栗」早在南歐中世紀時期,當地人即將其作為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而在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中,東西方皆廣泛應用作成各類食品
栗子多透過蒸、煮、烤、炒等方式烹調,也可磨粉做麵包糕點。而傳統的糖炒栗子,則是運用經清洗曬乾後的石英砂,先在鍋中翻炒,依序加入麥芽糖、蜂蜜和植物油等配方,通過高溫加熱後,待沙子逐漸轉成黑色,並炒到顆粒圓潤後,才能投入栗子進行炒製。如此不僅能使栗子均勻受熱,還能使當中的養分封存,讓栗子展現出絕美的香甜風味。此次即彙整了「5個栗子的優點」,接著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吧!
❶促進代謝消水腫
其含鉀元素,有助維持體內鈉元素之平衡,用以調控身體水分的正常代謝,以免造成水腫現象
❷孕氣絕佳有活力
內含葉酸元素,其可促進血液細胞的生成,幫助胎兒之神經系統的發育,亦有益孕婦補充營養
❸降脂抗壓緩疲勞
當中存在維生素B1及B2,且B2含量是大米的4倍,能幫助提升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之代謝效率,改善脂質及脂蛋白的作用與消化;還可增加抗壓能力與減少疲勞情況
❹心血順暢增免疫
其蘊藏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的重要元素,可防止食物中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中,且有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以遠離患上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風險;還可增加機體之免疫力和優化視力
❺膳纖養胃助消化
具備豐富膳食纖維,且為玉米的2倍、南瓜的4倍、蘋果的7倍;日常適量攝取,不僅容易消化,還能補充膳食纖維。一日吃10顆栗子,就約能獲得人體所需之三分之一的膳食纖維含量,對於腸胃系統具優異保健作用
#栗子挑選法
市售有乾栗及生栗兩類,生栗又分為帶殼與去殼兩種。帶殼生栗子適合做糖炒栗子,而若要使用鮮栗子入菜,則可購買去殼生栗會更便利
▶️摸質地
用手輕壓外殼,殼質堅硬表示果肉飽滿;如質地稍軟,很可能栗子已乾癟,就非首選
▶️聽聲音
將栗子放在耳邊搖一搖,如果沒有聲音,表示內膜果肉緊貼,是鮮栗的優選;而若出現果肉撞擊果殼的聲音,有可能已是果肉內縮的陳年舊貨
▶️視形態
栗子主要有兩種形狀,一種是半球狀(一面凸起一面平整);另一種是扁球狀(兩面扁平)。建議選擇半球狀的栗子,通常表示營養充足,且甜度高,風味與口感都更佳
▶️看色澤
栗子顏色呈深褐色,透出霧面光澤,底部帶有絨毛,皆是鮮栗子特徵;而若表面光禿,且顏色很深,就可能已存放很久或變質。另外,去殼的生栗子,外觀應呈現淡黃色,表面飽滿無蟲蛀,並帶有清新栗香
#栗子處理法
針對去殼乾栗,應用時需先進行泡軟,用以避免後續烹調需花耗長時間才能入味之問題;別忘了要去除表面的褐色薄膜,避免口感不佳或帶有澀味
▶️電鍋炊蒸
栗子泡水2小時,瀝除水分,進電鍋蒸煮約10分鐘(傳統電鍋的外鍋約放1杯水)
▶️熱水悶浸
料理前才發現忘記將栗子泡水,即可用鍋子燒水至沸滾時將栗子倒入,關火浸泡30分鐘,再行後續料理
▶️油炸定型
鍋裡倒油以中火加熱至油溫180℃,放入栗子油炸2分鐘後撈起,即可進行進一步料理,適合快炒或燒燴時應用,可助穩定栗子形狀且不易鬆散
▶️冷水泡軟
料理前用冷水浸泡約3小時,用手輕捏時感覺質地微軟,再用流動清水沖洗,即可入菜。這個方法適合燉煮類的料理,有利呈現鬆棉口感。泡水後,如果覺得不夠軟化,可再用滾水加鹽熱煮3分鐘後關火,上蓋續燜3分鐘,即可幫助提升軟化程度
#栗子停看聽
⚠️據中醫的理論而言,栗子可補腎健脾與養胃,還能夠提高消化吸收作用,且可改善腎虛造成的腰痠背痛困擾。若遇食慾不佳或缺乏營養時,適量攝取栗子,即是營養補給之良方
⚠️栗子每百克中含有1.7克脂肪,碳水化合物為50克,其GI值60,屬於中度升醣食物;又因其富含膳食纖維與澱粉酶抑制劑,所以升醣指數比米飯要低。糖友也可適量食用,一日應不超過4顆,而一般人一日則在10顆內為宜
#延伸閱讀
5個吃菱角的好處 https://reurl.cc/MkbGnp
#凱鈞話重點
#5個栗子的優點
百適歐半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百適歐半顆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理工姐姐 #高虹安 剛去新竹做花生醬蛋捲回來啦,這周她都是競選新聞,還有沒有別的重要的事情可以談呢?有的!就是那個細胞簡訊!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匡列8月13日至9月2日這段時間,已發出110萬筆「細胞簡訊」,針對與確診者有接觸或軌跡重疊者,提出警示訊息。不過,部分民眾陸續收到簡訊後,比對已公開的機師確診者足跡,卻發現完全沒有一項符合,紛紛批評發送簡訊的同時應告知重疊足跡。】而且連高虹安都有收到這個細胞簡訊,肥宅我卻沒有?細胞簡訊嚴格說來是基於防疫需求,侵犯人民隱私所收集的手機與基地台互動的資訊,是可以有精準的時間和位置的,還記得去年的細胞簡訊精準公布到幾點幾分乘坐101大樓電梯嗎?但這次怎麼會一下子就發了一百一十萬筆,三個確診的機師一人接觸了三十五萬人嗎?是不是演算法還是定位出了甚麼問題,這一下子突發公布的數字反而造成了大量篩檢潮,這又是另外一種群聚啊!
而且坦白說這次的 #幼稚園群聚 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一開始的夫妻感染源到現在都沒有確定,至少跟機師沒有直接關聯。那麼他們兩人的病毒到底是哪裡來的?
根據東森新聞的報導:【指揮中心說明,收到簡訊者若有不適,務必正確佩戴醫療口罩儘速就醫,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醫院清單可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http://at.cdc.tw/5y262t 。另外,若有民眾沒收到簡訊,或是擔心身邊可能出現過確診者,可以到「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站上查詢,了解28天內是否有疫調人員調閱您的資料。】但這個問題是你的實名制登錄之後,疫調單位要有去查才行啊,這套系統之前吹得跟唐鳳神手打造的一樣,遇到狀況卻不由當局主動撈資料,還要民眾自己去查,但問題是如果疫調人員沒有動過你的資料,你就真的沒有染疫風險嗎?
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由慈濟、台積電及永齡基金會合購1500萬劑輝瑞/BNT即將抵台,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也透露,已向 #BNT 原廠表達明年為台灣保留3000萬劑的額度。不過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覺得數量稍微多了一點,畢竟我們才2千300萬的人口。】以色列的疫苗權威Salman Zarka不久之前兩次受訪都提到了,全以色列都必須要有未來接種第四劑疫苗的準備,而且這個新冠病毒會時時與我們共存,以後年年接種疫苗將難以避免,結果就只有我國的防疫政策是一直抱怨太多疫苗太多疫苗,2350萬人每人四劑是九千四百萬劑ㄟ,小氣短視衛服部至今所有買的疫苗連這個的一半都沒有到,到底怎麼會覺得疫苗數量已經夠了呢?更重要的是輝瑞BNT疫苗的低年齡層實驗數據進展世界最快,九月底就可以拿到五到十一歲的三期數據,美國食藥署預計今年冬天就要核可,不要說青少年了,現在我國的疫苗進來的數量和速度還是不夠快,是要拿甚麼疫苗可以去打這些年輕人?
另外,根據高虹安的臉書,【新福源花生醬,熱情好客的老闆阿美姊,活力十足地帶著我體驗花生醬製作過程。從一開始挑選花生、炒香,到熬煮成泥狀,最後再加上花生顆粒,一瓶瓶讓人食指大動的花生醬就這樣誕生啦!現場熱騰騰的花生香氣,霎時間擄獲了眾人的心,阿美姊也大方與我分享了他們的美味秘方。我也嘗試動手灌花生醬蛋捲,結果真的有難度,意外成為爆漿蛋捲 😓,看著老師傅示範的精準快手,真的是經驗練就的專業技術啦!】她跑去新竹做蛋捲去啦,在新竹最近有遇到甚麼好玩的話題跟有趣的人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9:00 評國民黨黨魁戰
23:00 安安連線?安安對抗?高虹安選北市咁有影?
35:00 110萬筆「細胞簡訊」 侵害隱私?
01:04:00 五倍券+各部會抽獎
01:11:00 社交距離app
01:17:00 以色列擬打第四劑 反觀台灣
01:34:00 新竹新福源花生醬
01:38:00 待用餐

百適歐半顆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朋友啊!2021熱銷電子鎖前五名出爐啦!有VOC/SAMSUNG/YALE/Dormakaba/COMMAX,再告訴你特色在哪裡,台中實體店在哪?電子鎖沒電怎麼辦?耐用嗎?防盜嗎?防水嗎?安全嗎?價格?我家適合哪種鎖呢?安裝費用?為什麼一直叫不停?有電子鎖免費體驗門市?不買都要看!
全文閱讀:https://taiwantour.info/electronic-locks/
~~~~~~~
朋友啊!電子鎖日新月異,
加上這幾年越來越多新款式和新品牌進台灣,
今年又有新款的SAMSUNG DP-609和Dormakaba DP-850上榜,
沒上榜的PHILIPS 飛利浦9300創下最貴定價,
定價45000元是最大特色,
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呢?
2021電子鎖前五名
VOC X9+PLUS ||中文名稱:無
Dormakaba DP-850 ||中文名稱:多瑪凱拔
SAMSUNG DP-609 ||中文名稱:三星
COMMAX 811 ||中文名稱:康邁世
YALE 7116A ||中文名稱:耶魯
#CP值最高 :#VOC X9+PLUS
X9+PLUS 最大特色就是內建遠端聯網, 可用App控制和產生與網路銀行相同之高規格的一次性動態密碼、緊急回報和區間性密碼,同價位之間沒有對手,價格親民高CP值, USB供電開鎖,OTP動態密碼, 半自動鎖夾沒電依然可以上鎖,最新半導體指紋辨識, 指紋+密碼+卡片+鑰匙+遠端聯網 功能組合:5合1, 唯一管理者模式可以開反鎖,
半自動模式(沒電依然可以上鎖)
歐規鎖匣型 適用家居大門、重型大門
虛位元密碼(總長不超過32位)
鑰匙開鎖機制(超B級鎖心)
可用MicroUSB 行動電源充電
管理者模式 (管理程序和開反鎖)
卡片可登入99張 管理者模式
七層電鍍 十年如新
分級制內鎖安紐設定
半導體FPC指紋辨識模組開門只需要0.3秒
安全旋鈕 防盜開設計
全視角高感度觸控數字OLED燈,無死角,任何角度都方便操作
高壓電擊迴路設計,防止竊賊使用高壓電擊試徒開門
節電高續航力,適用3號鹼性電池
建議售價$21000
#曝光度最高 : #SUMSUNG 609
2020年最新款三星電子鎖,型號DP609, 硬體規格如下,不過連網模組屬於加價購, 需額外再花4000~6000元才有連網功能, 推拉把手是特色之一,浮動換位密碼,防窺開門方式,
指紋開門方式,登記100枚指紋。
密碼開門方式,4~12位數字。
浮動換位密碼,防窺開門方式。
[卡片+密碼]:共100組容量。
訪客提示,智慧型門鈴功能。
大門關閉後3秒,鎖匣自動上鎖。
可選擇自動/手動上鎖的功能切換。
電子鎖電力不足10%時,低電量提示。
特殊設計減少滅靜電,提高指紋辨識效益。
內鎖睡眠安全機制,只能使用機械鑰匙進入。
節能省電模式,約可支援3600次/年開門次數。
入侵/破壞/高溫 警報功能:發出80分貝警報聲響。
支援Micro USB以行動電源或手機,外部臨時供電開門。
防止高壓電擊迴路設計,不用擔心電擊棒及特斯拉電圈。
歐規大鎖匣設計,防爆厚重門專用,適用於地震帶的台灣地區。
節能設計,鍵盤以手掌觸碰開啟,無需24小時待機,延長電池使用時間。
建議售價$23000
#韓國三大廠之一 : #COMMAX 811
COMMAX是三大上市公司之一, 在韓國是安防門禁第一大廠, 2017韓國消費者票選第一名品牌, 智慧安防市占率80%,只是進台灣時間比較晚,
韓國上市公司,智慧安防市占率80%
快捷安全超導體指紋辨識
與iPhone 相同的 3D Touch 密碼感測技術
梯形防震鎖舌
鋁合金鎖體
100%防盜設計
榮獲德國紅點、iF設計大獎
建議售價$20000
#歐洲百年品牌 : #Yale耶魯7116A升級版
百年耶魯 YALE-YDM 7116A, 升級款採用電容按壓式指紋模組, 可自由選擇使用耶魯原廠卡片、貼紙、悠遊卡或一卡通, 不過連網模組屬於加價購, 需額外再花4000~6000元才有連網功能, 指紋+密碼+卡片+鑰匙+藍芽 功能組合:5合1,
指紋辨識達 100 組
密碼4-10 位數字 / 100組
卡片達 100 張
電源1.5V 鹼性 AA電池 4 顆
備用緊急開啟方式,9V 緊急後備電源啟動電源
備用機械鑰匙2 把
顏色:古銅金色、霧面黑色
正面:68(W) × 340(H) × 40.18(D)
背面:72(W) × 344(H) × 36(D)
建議售價$23500(配件另計)
#德國百年品牌 : #Dormakaba DP-850
出名的原因是COSTCO有上架過, Dormakaba是來自德國百年品牌, 看慣了SAMSUNG系列,看這怪怪的~哈哈!
屬於上推拉鎖,可用手機App產生一次性密碼,但並非遠端控制,應急電源功能(TYPE-C接口及9V方形電池接口)
百年品牌,德國工藝
支援卡片100張,指紋100枚,密碼4組,手機藍牙,機械鑰匙
全程語音操作提示
內建無線遠端金鑰密碼分享功能
具雙重認證開啟功能(卡加密碼)
防止高頻高磁技術性開啟
防止高電壓破壞系統
按壓式半導體指紋讀頭,辨識速度小於0.5秒
緊急電源接電功(支援TYPE-C接頭及9v鹼性電池)
含免費到府安裝,可撥打服務專線預約安裝
無需調方向的推拉門鎖,内外開全適用
全自動馬達鎖體, 提升安保
支持指纹,卡片,密碼,機械鑰匙,藍牙或遙控器(選配)開門
藍牙官方安全認證
高清白光数字键盤
全程語音提示
一握開啟,超级便捷
防止高電壓系统破壞開門
高温報警功能
音量等级設置以及可選静音功能
應急電源功能(TYPE-C接口及9V方形電池接口)
自有加密系统,防止竊賊闖入
機械鑰匙開啟功能
卡片 ◆指紋 ◆密碼 ◆機械鑰匙 ◆藍牙 ◆無線遠端金鑰密碼六合一
建議售價$28000
更多內容:https://taiwantour.info/electronic-locks/
~~~~~~~
全台電子鎖聯合體驗中心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通河東街一段136巷13之1號
📍新北市中和區秀朗路三段175巷15弄3號
📍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92巷37號1樓
📍桃園市桃園區春日路896號
📍新竹縣竹北市嘉興路277巷13號
📍台中市北屯區舊社里碧柳一巷26號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南三路590號
📍台南市東區崇善路1095號
📍高雄市鼓山區延平街64-2號
體驗專線:0800-000-420 (店面採預約制)
~~~~~~~
跟著領隊Sky玩
網站:https://taiwantour.info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c/Skyinfo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0415/

百適歐半顆 在 糖餃子Sweet Dumpli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我們要跟大家分享一道香濃滑順的經典湯品:法式南瓜濃湯(Squash soup, soupe à la citrouille)。
南瓜濃湯,是一道非常美味又健康的療癒湯品,它綢緞般的金黃湯色讓人食指大開。新鮮的南瓜聞起來有水果的清香,不管是用蒸烤煮的料理手法,外表堅硬的它很快就變得軟糯綿密,因此用它做出來的湯,完全不需要借助鮮奶油或麵粉,就可以創造出細緻滑順的口感,喝起來像奶油般的香甜,是一道很有飽足感的濃湯。
這次分享的食譜是源自於米其林三星的傳奇主廚 Thomas Keller 的配方,不過原食譜是使用胡桃南瓜 (Butternut Squash) ,我們用的是台灣常見的栗子南瓜,兩種南瓜的特色都是比較偏甜,果質都很細緻,很適合做南瓜濃湯。
這份食譜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南瓜風味非常有層次,因為大廚 Thomas Keller 用了兩種方式來料理南瓜,讓原本已經很好喝的濃湯,味道更豐富優雅。千萬別小看這麼一道簡單的湯品,在整個烹調的過程中有很多小細節,來促成它達到色香味俱全。特別一提的,這是一碗無麩質、素食者(#Vegan)也可以盡情享用的濃湯,喝過就會愛上。
這支影片還有無人聲的 #ASMR 版本:
https://youtu.be/Ejd4edr7Tmo
-----------------------------------------------------------------------
法式南瓜濃湯怎麼作呢?
下面是這款法式南瓜濃湯做法與食譜:
☞ 份量:2~3 人
✎ 材料 / Ingredients
栗子南瓜 3顆, 去皮切丁180g, 烘烤後取出的果肉 120g
橄欖油 20ml
西洋芹 15g
紅蔥 20g
胡蘿蔔 30g
洋蔥 30g
大蒜 1顆
蜂蜜 15ml
蔬菜高湯 600ml
法式香草束 (義大利香芹1束, 百里香2束, 月桂葉1片)
鹽 適量
黑胡椒 適量
☞ 法式蔬菜高湯:
看影片學做湯,可參考我們之前法式蘑菇濃湯裡,蔬菜高湯的做法 ( https://youtu.be/f-AMOarrAGY ) ,但不用加蘑菇梗。
《做法簡述》準備中型胡蘿蔔一條,洋蔥半顆,西洋芹一根,另備妥法式香草束(義大利香芹或歐芹1枝,百里香3枝,香葉1片,黑胡椒粒4-5粒),和1000ml的清水,水滾後小火煮25~30 分鐘,煮的過程水份會蒸發,最後約可煮出600ml的高湯。
✎ 做法 / Instructions
1. 將胡蘿蔔、紅蔥、西洋芹切成薄片,洋蔥切成細絲,大蒜拍碎
2. 來處理南瓜。把已經剖半的南瓜去籽,取其中兩半要拿來烤,其餘削去綠色的皮,儘可能把綠色削掉,削好後切成小丁狀,取180克。📍 提醒大家,南瓜很硬,不論在削皮或是切的時候都要特別小心,建議可以請菜販先幫忙剖半
3. 烤箱預熱 170°C,烤盤舖上鋁箔紙,在裡裡外外刷上油,並用鹽及黑胡椒調味,並各放一片鼠尾草,將南瓜切面朝下放在烤盤上,烤45-55分鐘,或烤到南瓜完全變軟,不同尺寸的南瓜,烘烤時間可能會不同
4. 從烤箱中取出南瓜,完全冷卻後,取出鼠尾草,用湯匙挖出120克的果肉,備用
5. 將剩餘的橄欖油倒入鍋中,以中大火加熱,加入西洋芹、胡蘿蔔、紅蔥和洋蔥,炒 3-5 分鐘,或變軟變透明即可
6. 加入南瓜丁、拍碎的大蒜,以及用鹽和黑胡椒調味,把火調到中小火,炒大約2分鐘,這個步驟火候不能大,要防止大蒜和南瓜變色
7. 加入蜂蜜並持續攪拌約 2 分鐘,接著加入蔬菜高湯和法式香料束,煮至水滾後,轉小火熬煮10分鐘
8. 加入烤的南瓜泥,稍微攪拌讓南瓜泥均勻散開,蓋上鍋蓋以小火慢煮30分鐘
9. 時間到關火移爐,並丟棄香草束。用均質機或食物料理機將南瓜湯打細,並過濾讓口感更細緻,這時湯還很燙,可以品嚐一下看是否需要調味,等不燙口時再享用。
或者拿去冷藏一夜,讓風味更融合,隔天要喝時再加熱(但不要沸騰) 即可上桌
📍《 如何享用南瓜濃湯》:米其林大廚 Thomas Keller 建議的吃法是搭配肉豆蔻/法式酸奶油(crème fraîche),並另製焦化奶油(榛果奶油,beurre noisette)淋上去,焦化奶油的堅果香氣可以引出南瓜非常獨特的堅果氣息,不過這個做法可能對一般家庭較繁瑣,所以影片裡簡化成加上用肉荳蔻調味過的法式酸奶油,相信我們,這個簡單的吃法很奇妙的讓可以美味更突出;或者也可搭配烤麵包丁或培根丁,這個是比較家庭的吃法,但也非常好喝。
-----------------------------------------------------------------------
影片章節 :
00:00 開場
00:32 食材介紹
01:34 備料
02:26 處理南瓜
04:13 烤南瓜
06:34 煮湯
09:36 攪打濃湯與過篩
10:47 米其林名廚建議的吃法(佐 crème fraîche)
11:50 最家常的吃法
12:21 技巧分享
-----------------------------------------------------------------------
更詳盡的作法與 Tips,可以參考我們的食譜網站喔:
更多的食譜:
https://tahini.funique.info
-----------------------------------------------------------------------
#南瓜濃湯
#療癒美食
#簡易食譜
本片是以 Panasonic Lumix GX85/GX80 4K 影片拍攝。
鏡頭:
Panasonic 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Panasonic LUMIX G 25mm F1.7 ASPH.
More Info:
https://www.sweet-dumpling.com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