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京都長安,陪都有哪些?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都城在哪?答案是明擺著的,當然是長安(陝西西安)了。但是長安只是唐朝最主要的都城,而唐朝的都城實際上並不止長安一個,還有很多。
先說長安。隋朝末年,煬帝無道,天下大亂。西元617年,晉陽(山西太原)留守李淵趁天下大亂,出兵沿汾水谷地西進,由潼關進佔長安,於次年建立了唐朝。
李淵爲何定都於長安?很簡單,李淵當時根本就沒有選擇。西元618年,李淵稱帝,但群雄逐鹿天下,誰笑到最後還不知道呢。李淵的根基是山西,而與山西一山(太行山)之隔的河北,有農民出身的首領竇建德,國號爲夏。在河南,王世充佔據隋朝時的東都洛陽,自稱鄭。李淵最重要的對手是李密,同樣是出身關隴貴族,以瓦崗寨爲中心,佔據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安徽北部、湖北東部等地區。南方更是亂七八糟,蕭銑佔據湖北、湖南,林士弘佔據江西,杜伏威割據長江下遊一帶。在長安的西北,還有隴西薛舉、涼州(甘肅武威)李軌。此時是唐朝初建,長安可以說是李淵唯一的定都選擇。
等到唐朝平定天下後,對於都城的選擇,範圍就大多了。長安的地理位置是比較不錯的,北有黃土高原,西有六盤山,南有秦嶺,東有黃河,在冷兵器時代,防守相對佔優勢。但是長安有一個最大的劣勢,距離中原相對較遠,距離錢糧重地江南更加遙遠。不過,遷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輕易不能遷都。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建個第二都城,而洛陽無疑是第二都城的最好選擇。
洛陽是九朝古都,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期都定都於此,有優良的定都條件。隋煬帝楊廣也認爲長安相對中原較偏,遷都於「天下之中」的洛陽。隋朝時的京杭大運河,中間點就在洛陽。
稱洛陽爲「天下之中」並不爲過,洛陽以北是山西、河北,東北是山東,正東是安徽、江蘇,正南是湖北,西南距離巴蜀也不遠,正西是關中、西北是陝北。我們的地勢大體上以大興安嶺、燕山山脈、太行山脈、伏牛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苗嶺爲界,分爲西部的高山區與東部的平原(丘陵)區。洛陽正好卡在這條地理分界線上,北有黃河,南有漢水、長江,可進可退。
貞觀十一年(西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洛陽,改洛州爲洛陽宮。此後,李世民經常來洛陽宮,雖然沒有正式遷都,但也在爲日後子孫的東遷打了基礎。顯慶二年(西元657年),唐高宗李治正式下詔,改洛陽宮爲東都,算是給洛陽一個正式名分。
而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執政後,於載初二年(西元690年)七月,下詔將關中等州郡數十萬居民遷到洛陽,後改稱神都。一種說法:武則天遷都洛陽,是想打擊以長安爲根據地的關隴貴族,畢竟武則天出身於庶族地主(父親武士彠是個木材販子)。武則天遷都洛陽,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關中之劣勢,關中遠離江東,糧食運輸相當不便,而洛陽距離江南近,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武則天非常喜歡洛陽,甚至她傳奇的一生也結束於洛陽的上陽宮仙居殿。不過,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又把都城從洛陽遷回長安,甚至把武氏七廟也一股腦兒西遷,時間是神龍二年(西元706年)十月。
唐中宗遷都回長安,與當時的形勢有關,因爲支持唐中宗的勢力多在長安。雖然從江南運糧至長安不如洛陽更方便,但在全國一統的情況下,並非天大的難事,無非多些周折而已。
唐中宗廢掉洛陽的「神都」名號,但他的侄子——「半吊子」千古一帝唐玄宗李隆基又升洛陽爲東京,與西京長安並稱。
除了東西兩京外,唐朝還有另外三個陪都(北、中、南)。北都山西太原是唐朝的龍興之地,必須拔高太原的地位。太原位於山西高原中部,北有恒山、五台山,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汾河穿城而過。太原位於大漠以南,是唐朝防禦大漠各部地理位置最優越的軍事重鎮之一。
唐朝的中京在哪?也在山西。打開山西地圖,山西省的西南角有個地級的運城市,運城市的西南角有個縣級的永濟市,永濟市以西就是唐朝的中都,時稱蒲州。蒲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險要,黃河在陝晉邊界由北往南流,在潼關附近有一個由西向東流的大轉折,蒲州就在這個大夾角的黃河東岸。從太原到長安,一般都會沿汾水谷地南下,然後渡過黃河進入關中,蒲州的戰略地位非同一般。不過,蒲州的中京名號存在時間非常短,唐玄宗開元九年(西元721)設,沒多久就廢除,但依然稱河中府。要知道,唐朝的府非常少,能設府的城市,其地位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城市。
唐朝南京在歷史上名氣不大,遠不如太原府有名,但唐朝南京也是大名鼎鼎,就是「吃貨的天堂」成都。
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與長安所在的關中只隔著秦嶺,一旦關中有事,皇帝可就近逃到成都避難。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的乾爹唐玄宗就是倉皇逃入成都,才躲過一劫。唐玄宗的寶貝兒子唐肅宗李亨將老爹避難的成都升爲南京,唐肅宗以後的唐朝諸帝雖都以長安爲都,但都非常重視經營四川盆地。畢竟萬一江南錢糧運不到關中,四川盆地的錢糧也足夠唐朝皇帝們啃上幾年的。
不過,唐朝的南京不止成都一個,還有一個稱爲南都,就是位於長江中遊、江漢平原上的湖北省荊州市,即大名鼎鼎的江陵。成都的南京稱號,設於西元757年,三四年後就取消了,然後荊州稱南都。此外,陝西省西部的寶雞市,曾稱西都,時稱鳳翔府。原因是安史之亂,關中淪落而鳳翔獨得保全,唐朝以鳳翔爲基地,次第收複失地。唐朝視鳳翔爲中興轉折之地,所以升鳳翔爲西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集:【頤和園EP1】乾隆皇帝蓋頤和園竟加了這個小巧思!? https://youtu.be/Jlh62KHGEpM 冬天來訪頤和園不像夏天人這麼多 體驗了昆明湖上滑冰 北京自助旅遊推薦來一趟頤和園 絕美景色配上精彩故事 讓你不虛此行 *本影片為2019年拍攝 00:00 頤和園夏天遊湖、冬天滑...
「皇帝殿地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張光偉 Way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Ruby Daddy vl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MountainClu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皇帝殿- 首頁 的評價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十幾年沒爬皇帝殿了!!! 現在皇帝殿還會不會很恐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皇帝殿地圖 在 [遊記] 石碇皇帝殿步道經典東西峰O型環狀步道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皇帝殿地圖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最早接觸潛艦的開始,在一戰後1918年前往日本的U艇,途中停泊在澎湖馬公港,這個記錄在日本香川縣金刀比羅宮,至今保存著那幅航海地圖
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艦部隊,始於1960年的海昌艇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潛艦部隊,則始於1950年代蘇聯援助的潛艇;不過,如果是日據時代住在澎湖的鄉親,他們很可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就曾經親眼目睹過潛艇這種在二十世紀初時開始展露頭角的劃時代新武器,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德國U艇!
在日本四國的香川縣有一座知名神社「金刀比羅宮」,裡面供奉海上交通的守護神,因此每當有新船下水、或是船隻要執行重要任務時,造船廠、船東、船員或相關人士就會來此祭拜,祈求平安,因此神社旁邊的繪馬殿掛滿了各種軍民用船隻本身或船用發動機的圖片。
在這些圖片當中,藏著一幅做為供品的潛艇彩色圖畫。它的尺寸較大,且也許是因為掛上去的時間較久(由畫框左邊的日期可得知應於大正九年/1920年四月掛上),不但有明顯破損,下方有一部份還被日後掛上去的圖片擋住,因此較不容易引起注意,但畫框右邊的題字《舊獨逸潛水艦迴航紀念(?)》卻暗示了這幅圖畫的不凡身份;放大照片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圖畫中的潛艦帆罩上有U125的編號。這艘潛艇是什麼來頭?為什麼這艘潛艇的圖畫會出現在日本供奉海上交通守護神的金刀比羅宮裡?
這一切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加入協約國陣營;1918年大戰結束,協約國戰勝,日本因此獲得分配各種戰利品的權利,當中包括分配到七艘投降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這七艘潛艇如下:
1. U125:UEII型大型公海佈雷潛艇,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建造,1918年5月24日下水,9月4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2. U46:屬於MS型量產中型潛艇,由但澤的皇帝造船廠建造,1915年5月18日下水,12月17日竣工服役。本艇在一次大戰期間共進行過11趟戰鬥巡航,主要作戰範圍是在北大西洋和巴倫支海,在服役期間可說是戰功彪炳,至少擊沉51艘協約國商船。
3. U55:屬於MS型量產中型潛艇,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建造,1916年3月18日下水,6月8日竣工服役。本艇在一次大戰期間共進行過14趟戰鬥巡航,主要作戰範圍是在北大西洋和北海,戰果有聲有色,至少擊沉61艘協約國商船。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被U55擊沉的商船中,有一艘喀爾巴希亞號(RMS Carpathia),1912年時她曾趕往救援在處女航中撞上冰山沉沒的鐵達尼號,並救起數百名生還者。
4. UC90:屬於UCIII型佈雷潛艇,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建造,1918年1月19日下水,7月15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5. UC99:屬於UCIII型佈雷潛艇,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建造,1918年3月17日下水,9月20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6. UB125:屬於較小型的UBIII型潛艇,由布萊梅的AG威瑟造船廠建造,1918年4月16日下水,5月18日服役。她進行過2趟戰鬥巡航,擊沉至少六艘商船。
7. UB143:屬於較小型的UBIII型潛艇,由布萊梅的AG威瑟造船廠建造,1918年8月21日下水,10月3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1918年12月,日本在英國接收這七艘潛艇,分別暫編為丸一號到丸七號(O1到O7),但不列入日本海軍軍籍。之後這些潛艇由派駐在馬爾他的第二特務艦隊負責駛回日本,她們從英國出發,由直布羅陀進入地中海,接著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然後橫越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後轉往北航行,其中至少有丸一號和丸六號曾中停澎湖馬公休息整補,最後所有潛艇在1919年六月抵達最後目的地橫須賀。
也許是為了感謝神明保佑這批因日本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勝而取得的戰利品潛艦平安返抵國門,一個名叫香川縣人會的團體前往金刀比羅宮參拜,恭奉U125號潛艇的圖畫,感謝神明庇佑航行順利。她們這趟由歐洲到亞洲的漫長旅程,也在這幅圖畫裡被標示出來。仔細觀察圖畫中的地圖,可以發現圖上標示出一條從歐洲出發,途經蘇伊士運河,接著橫越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後轉往北,看得出來其中一條航線通往台灣某地,再從原地延伸出去,最後抵達日本。
這幾艘潛艇抵達日本後,主要作為技術研究、實驗和訓練使用,並對日本日後的潛艇建造領域產生實質影響,例如伊121型潛艇(1938年改稱伊21)就是直接參考U125號潛艇建造。儘管這幾艘潛艇只是以過客的身分在馬公待了幾天,和當年先輩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僅有短暫的交會,不過對我們來說,還是值得記上一筆!
Kotohira-gū shrine is a famous Japanese temple in the Kotohira in Nakatado District, Kagawa, Japan. This shrine is patron of sea ship transport and sailor. In its ema(picture-horse) there are many paintings or photos of civil or military vessels or marine engines. They were presented as offerings by people prayed for maritime safety.
In these pictures there is an old painting of U125 which could be dated back to April 1920. Why is this painting of German U-boat in a Japanese shrine?
In WWI, Japan was one of the Entente powers. The WWI ended in 1918, and the Entente powers won the war. As a result, Japan received 7 German U boats of various types as trophies. They are U125, U46, U55, UC90, UC99, UB125, and UB143.
These 7 U boats were transferred to Japan in December 1918. They were renamed as O1, O2, O3, O4, O5, O6, and O7 respectively, but not registered as formal IJN vessels. They were operated by 2nd Special Squadron which based in Malta then. They departed from England, then entered the Mediterranean via Gibraltar, after that they went through Suez Canal and arrived the Indian Ocean. They crossed the Indian Ocean and Strait of Malacca, then headed north from Singapore. After that at least two of them, O1 and O6, had rested and supplied in Magong, Penghu. Finally they all arrived their destination, Yokosuka, Japan.
Perhaps to show Japanese people’s appreciation for this safe cruise of seven trophy submarines gained by victorious Japan in WWI, a civil group called “Kagawa Prefecture People’s Association” contributed this painting of U125 to Kotohira-gū. Their cruise route was showed in this picture.
These submarines were used for research,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hey contributed a lo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indigenous submarines. For example the Japanese submarine I-121 was a direct copy of U125.
皇帝殿地圖 在 張光偉 Way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棒的文章!好棒的角度!
💚 臺灣啊,你是上帝疼痛的海島 / 台大教授 張文亮
「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以賽亞書四十二:10)
臺灣不是一個島,而是太平洋大陸棚邊緣,日本千島群島弧與菲律賓呂宋島弧中間的群島。群島是由最大的島嶼「臺灣」,與澎湖、鼻頭角、蘭嶼、龜山、火燒、紅頭嶼等84座島嶼所組成,總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
獨特的地理位置
這些島嶼與大陸福建相對,但是幾千年來,以黃河文化為主體的大陸,認為那孤懸外海的島嶼,不過是化外之民、落後的地方、蠻族的住處、海盜的居所,是巴望大陸皇帝垂憐施恩的一群賤民。
真的是這樣嗎?
最早認識臺灣重要性的,不是中國人,而是西班牙人。十五世紀初期,西班牙的探險家縱橫四海,他們早就發現,若以臺灣為中心,北到日本橫濱的距離,與南到菲律賓馬尼拉的距離相等,再延展範圍,北到俄國海參威,南到新加坡的距離幾乎一致。原來臺灣是亞洲沿海地理位置的中間點,是東太平洋接觸大陸沿海諸港的門戶。
西班牙人對臺灣的影響
1626年,西班牙人前來北臺灣,占據淡水,固然一時訝異於這島嶼的美、生物相的豐富、原住民的純樸;可惜心中覬覦的,還是島上的黃金、可製炸藥的硫磺,與能賣錢的茶葉,因此西班牙人在淡水附近開採黃金,在大屯山上採硫磺,並在坪林伐木種植茶葉。
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設立港口,期待成為馬尼拉與日本貿易的中繼站,卻引起了荷蘭的緊張。荷蘭基於國際海上貿易的競爭,唯恐影響與日本、中國間的貿易,因此於1642年圍攻淡水城,將西班牙人驅離臺灣。
上帝對臺灣的保守,常是經歷了許多外來的破壞,卻總是留下值得讚美的可愛。西班牙開發了「淡水」港,成為進出臺灣的門戶;開發了山坡地的茶園,使「茶葉」成為臺灣北部丘陵地的主要作物。
荷蘭人對臺灣的經營
荷蘭曾被西班牙管轄,1579年獨立後,反成西班牙競爭的對手。1602年,荷蘭在亞洲成立「東印度公司」,經營在亞洲的貿易權。荷蘭人也很早就知道臺灣的特殊性,在1624年前來南臺灣,在臺南鹿耳門登陸,與附近的漢人與平埔族人爭戰,逐漸統轄臺灣西部臺南到彰化之間的廣大平原。荷蘭是世界著名的農業與花卉國家,雖然將臺灣視為殖民地,收取許多稅金,卻給臺灣帶來農業技術,奠定了臺灣的農業基礎,發展出日後有別於大陸的農業特色。
例如荷蘭人為臺灣帶來種植甘蔗與榨汁製糖的技術,如今嘉義以南一片又一片的甘蔗田,是荷蘭人留下的功績。荷蘭人選種甘蔗,是影響臺灣深遠的正確判斷。嘉義以南廣大的平原經常缺水,甘蔗是耐旱的作物,土地愈旱,甘蔗愈甜;海風很強,甘蔗密集生長,根系又深,抓地力強,還可以為人擋下海風;土壤貧瘠,甘蔗需要的是排水良好的沙土地,能在貧瘠地區生長良好。
迫害的再臨
此外,荷蘭還在臺南沿海低窪區教人養殖虱目魚,在山坡地種植增加穩定水土的銀合歡,為花園引進蜜源植物馬纓丹與含羞草,為果園引進芒果、釋迦與蕃茄,為農地引進豌豆(又稱荷蘭豆)、胡椒、蔥、薄荷、高麗菜與蕃薯。
荷蘭的宣教士在臺南地區還帶領約5,900位平埔族人信耶穌,並為他們設立學校與神學院,也為臺灣畫下第一張準確性高的地圖。
可惜,1661年,鄭成功自中國帶領十萬個士兵前來,毀去所有學校與神學院,殺光基督徒,還將宣教士的孩子分給將領為奴隸。動刀的一定會被刀所滅,22年後,滿清政府滅了鄭氏王朝。
臺灣人的標誌
此後,約有十萬的漢人隨著軍隊湧入,先是泉州人,後是漳州人。泉州人與漳州人多次械鬥,死傷眾多。而後客家人來,泉州人與漳州人聯合,驅趕客家人。
1662年到1895年期間,臺灣大小械鬥不斷,幾乎是三年一小亂,十年一大亂,導致死傷無數、田園破壞、鄉舍塌毀,加上颱風、水災、旱災、地震連連,漢人大量墾地種稻,但稻田水流遲緩時,容易成為瘧蚊與鼠疫滋生的場所。從此天災與人禍連連,臺灣人的生命深處深深烙印一個標誌——「不平安」。
因著不平安,臺灣人出海怕沉船、出外怕瘴癘、蓋屋怕路衝、婚喪喜慶怕忌諱、蓋墳怕風水、祭祀怕冒犯,生死都不得安寧。百姓需要討好各路的神明,敬拜各樣的偶像,祭祀各式的鬼魂。這也影響臺灣的社會與政治的發展,神鬼既然可以「賄賂」,人更可以用金錢、色情來打通,結果產生了臺灣人好賄賂、好賭、好鬥與好色的習性。
福音的腳踪
上帝沒有放棄這個島嶼。臺灣人心改變的契機,由黑暗看到光明,是清朝末年,外國宣教士不斷的前來,1865年馬雅各(James L. Maxwell, 1836~1921)、1871年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1872年馬偕(George L. Mackay, 1844~1900)、1875年巴克禮(Thomas Barclay, 1849~1935)、1895年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 1870~1957)等福音的使者,像一粒又一粒的種子埋在這裡,並將福音傳到臺灣各鄉鎮,從此臺灣人才開始擁有真正的平安――「耶穌的救贖」。
宣教士們有著屬天的樂觀,因著信,將臺灣轉換為福音能夠發芽生長的所在,例如馬偕就寫道,臺灣人在聽信福音上,有四個特點:
1. 臺灣人的學習慾望強,學習慾望高的人,常成為最先信耶穌的一群人。所以將文化、科學轉化為教育材料時,可以將福音放入。
2. 臺灣人尊重以身作則的人。傳福音的人必須先贏得聽眾的尊敬,臺灣人才聽得進。所以傳福音的人所受的教育,或從事有益於人的職業,能成為傳福音的管道。
3. 臺灣人較聽得進臺灣事,有效率的工人收割禾場,懂得用正確的鐮刀與合宜的畚箕。因此,需要有智慧地了解臺灣的文化、種植、食物、地理、地質、動物、音樂、氣候、習俗、社會等,以臺灣本土的材料,作為傳福音的素材。
4. 臺灣人聽得進朋友的話,有熱忱融入一般人的生活,就能讓臺灣人接受福音。但要保持自身的潔淨,不同流合污。
原住民福音的復興
1895年馬關條約之後,日本占領臺灣,給臺灣帶來數十萬人的傷亡。尤其持續與原住民爭戰,封鎖山區,不讓外人進入。沒想到上帝藉著太魯閣族的基督徒姬望,將福音傳給原住民。迄今,原住民仍是臺灣基督徒比率最高的族群。
在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地區或島嶼,有像臺灣這麼多樣、多種的原住民,使臺灣更具文化的多樣。目前人類考古學還無法確定臺灣原住民的來源,是南海島嶼的居民在不同時間前來形成不同的族別,還是由臺灣分散到南海各島嶼。原住民使臺灣人的血源更多樣,長期的通婚生子,使臺灣人的血緣漸與大陸的漢人迥別。在上帝的救恩中,不同種族共享同一救恩之源,在基督裡合一。
日據的年代
日本據臺期間,帶來工業化,開發大型的烏山頭水庫,建造桃園大圳,引入西式教育,並育種與推廣優質的「蓬萊米」,使得臺灣「北茶葉、中水稻、南甘蔗」三足鼎立。但是日本厲行天皇崇拜,與軍事管轄的壓力,使臺灣的基督徒飽受壓制。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曾傳日本官方擔心盟軍可能登陸臺灣,將下令囚禁與殺害全臺灣的基督徒,以免替盟軍帶路。幸好盟軍後來越過臺灣。
1945年,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撤出臺灣,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接收軍隊紀律不佳,形象很差,與接收政府的貪污無能,不只是國民政府即將在大陸全面潰敗的預象,更引發了廣泛的民怨。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臺灣菁英的死傷,不少無辜的死難份子是基督徒。1949年大陸戰爭失利,國民政府全部撤退來臺,超過一百萬大陸各地的百姓逃來臺灣。那是風雨飄盪、人心惶惶的危機年代。
共產黨占據大陸後,迫害基督徒,關掉教會,趕走宣教士,一樣的方式應該可以在臺灣炮製。1949年大陸派軍攻打金門古寧頭,實在稀奇,共產黨軍隊在大陸連戰連勝,幾乎是四處追趕著國民政府的軍隊,沒想到在臺灣海峽的一個小小島嶼上,竟然吃了大敗戰
。1950年韓戰爆發,共產黨軍隊大量北調,喪命在北韓陌生的土地上,也消耗了武力侵略臺灣的力量。同時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不久中共與蘇俄交惡。1966年,又爆發文化大革命與一連串權力鬥爭的內耗,大大消減臺灣軍事的危機,也免去臺灣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火煉。
避難地反成燃起福音之火的起點
當二千個宣教士自大陸撤返來臺,在1950~1960年,臺灣興起一波福音的復興,可見上帝保守臺灣的手,依然沒有退縮。
1960~1980年期間,政治的不穩定,使得臺灣許多年輕學子與移民,遠赴美國、巴西、阿根廷、南非、歐洲、新加坡等地,漂泊的異鄉人反而更易蒙受救恩,四處建立查經班與教會。臺灣的基督徒比率雖少,只有3%,但是在普世華人當中,卻是上帝國度人才重要的供應處,也是文字出版的中心。
1990年代初期,大陸留學生開始大批出國,上帝藉臺灣人所建立的教會,成為他們蒙受救恩的所在。大陸雖然號稱有8~10%的基督徒,隨著兩岸的逐漸開放,臺灣的基督徒前往培訓、支持、幫助、教導,仍是上帝在華人事工的主力。原來上帝保守臺灣,是要使臺灣成為普世華人蒙恩的祝福,甚至未來更能成為其他種族的祝福。有誰想到時代的變化,是如此的奇妙呢?
新時代的使命
1970年,臺灣因著人口的集中、工商業的發展,環境污染急遽嚴重。1980年代,山坡地的開發,凸顯臺灣地質不穩定,導致土石流災害橫行。1990年代之後,臺灣仍然承受百年來最大的「集集大地震」,又承受接二連三挾帶雨量超過1,000公釐的超大颱風。我們沒有退後,不只投入污染淨化的工作,環境倫理的提倡,災難重建的工作,並在災區建立新的佈道所。上帝的保守依舊在,我們就沒有退後的理由。
進入二十一世紀,臺灣依然面對許多的危機:國際上孤立的危機、氣候變遷的危機、糧食與能源不足的危機、新傳染病流行的危機,與更重大、更核心的危機――不認識耶穌的救贖、生命沒有終極意義的危機。每一個世代,真正愛臺灣的人,都要像先知哈該領受上帝的吩咐:「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哈該書一:8)
上帝的殿在哪裡?那是人的心田。上山取什麼木料來建造?是對所信的耶穌,更深的認識,好用各樣的智慧,將救恩傳開,也許這是滿足上帝眷顧臺灣的心意。
時代在改變,上帝的保守不改變。四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懵懵懂懂間被分別出來,到這裡定居,大多數人依然不知道要事奉真神,我們不過是蒙恩的餘數,卻成為影響普世華人福音的關鍵,甚至將禾場拉得更寬廣。海島的居民啊!你們要讚美主。
末了,憶起馬偕在1896年所寫的《臺灣~我心的所愛》以共勉。
「臺灣,我心的所愛,
值得我一生最佳年日的付出,
是我生命、負擔的中心。
我愛,站在緩緩起伏的山上,
看著下方深深的海灣,與
拍打岸邊的浪濤。
我愛,那些棕黑膚色的中國人、平埔族與原住民,
二十三年之久,對他們傳講耶穌的福音,
為著讓他們得著福音的緣故,
值得我生命一千次的給予。
當我寫到這裡,我心依然遙望,
那遠在太平洋上的島嶼—福爾摩沙
我心的所愛。
但願餘生,力量微薄之時,
能在那拍打的浪濤聲中,
不斷搖曳的竹葉蔭下,
安歇。」
(我在青宣的演講稿)
皇帝殿地圖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集:【頤和園EP1】乾隆皇帝蓋頤和園竟加了這個小巧思!?
https://youtu.be/Jlh62KHGEpM
冬天來訪頤和園不像夏天人這麼多
體驗了昆明湖上滑冰
北京自助旅遊推薦來一趟頤和園
絕美景色配上精彩故事
讓你不虛此行
*本影片為2019年拍攝
00:00 頤和園夏天遊湖、冬天滑冰
00:15 昆明湖上滑冰
01:06 清宴舫(湖上石舫)
01:56 頤和園長廊 (14000幅畫)
02:50 玉瀾堂(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
03:55 仁壽殿(皇室辦公、接待使節的地方)
04:41 龍與鳳
05:00 四不像
05:22 接待貴賓特殊景緻
06:00 漫步頤和園
#頤和園 #北京旅遊 #屠潔
———————————————————
視覺設計:逆向異術 Reverse Design studio - Nico
拍攝/腳本: 屠潔
片頭設計製作:咔麥喵團隊 - Sherlock
剪輯/字幕:吳宜璇
美美飾品:綠綠亞 Liuliuya 手作
皇帝殿地圖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下集:【頤和園EP2】冬天來訪整片結冰的湖任你滑!!
https://youtu.be/IMti31kdaLU
今天由屠潔帶大家走一趟頤和園
介紹頤和園的歷史典故
更大家走一走看一看頤和園的風景囉
頤和園是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一
也是目前保存狀況最好的
更是中國皇帝制度下最後一座修建一座皇家林園
*本影片為2019年拍攝
00:00 頤和園介紹
00:20 頤和園取名由來
01:13 蘇州街
01:48 太監&宮女cosplay市井小民
02:48 頤和園牌坊介紹
03:26 建立頤和園的目的
04:11 頤和園一山一水(昆明湖、萬壽山)
05:32 十七孔橋
06:08 544隻石獅子
06:35 昆明湖遊湖
《北京之旅影片清單》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I35Sm7t1lQbCb8gwFk-FoMX-ftc1lju
《走進紫禁城系列》
★7分鐘了解故宮中軸線:
https://youtu.be/NNDAShk191I
★尋找延禧宮!延禧攻略的魏瓔珞
和如懿傳的青櫻到底有沒有住在這?
https://youtu.be/NNDAShk191I
★紫禁城的春節秘辛!皇上這樣過年的?
https://youtu.be/2vqYEow5Y5Y
★故宮紫禁城的建造小秘密:
https://youtu.be/xkcTVtvQ7sg
#頤和園 #北京旅遊 #屠潔
《北京之旅系列》
★【北京天壇】明、清皇帝祭天聖域解說
https://youtu.be/1CKV5xh228g
★北京清華大學:全球百大的學術殿堂以前是皇家園林
https://youtu.be/IXrRVwdww2M
★北京大學「一塔湖圖」!未名湖本來是貪官家的花園
https://youtu.be/szxGf3Aou0s
#頤和園 #北京旅遊 #屠潔
———————————————————
★屠潔FB粉絲團:http://bit.ly/lostholicFB
★屠潔IG美照:http://bit.ly/lostholicIG
———————————————————
視覺設計:逆向異術 Reverse Design studio - Nico
拍攝/腳本: 屠潔
片頭設計製作:咔麥喵團隊 - Sherlock
剪輯/字幕:吳宜璇
美美飾品:綠綠亞 Liuliuya 手作
皇帝殿地圖 在 Ruby Daddy vl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字幕認養: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video?v=Ix1NTCd2Vas&ref=share
筆架山 海拔585公尺 是一座雙峰並立的山頭 位於新北市石碇區
筆架連峰 由綿延的山峰所組成,西帽子岩、炙子頭山、筆架山是三座主要山峰,山徑陡峭起伏,由石碇登山口到二格山鞍部全長約6.1公里。
本次成員:露比爸、99、017、網美1號、網美2號
googlemap
地點:https://goo.gl/maps/B4ipLShQSeEcfpQ8A
------------------------------------------------------------------------------
露比爸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ngyen0405/
露比爸FB:https://www.facebook.com/mingyen0405
017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ster017/
晨晨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oleil1123/
------------------------------------------------------------------------------
我的設備:
GOPRO HERE 8
DJI MAVIC2
IPHONE XR
sonyZV-1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登山裝備:
迪卡農登山鞋
拆穿式透氣褲
登山包
水:700cc
糧食:香蕉、乾糧、水果
皇帝殿地圖 在 皇帝殿- 首頁 的推薦與評價
皇帝殿 , 新北市(New Taipei City) 。 ... 皇帝殿是一處名勝一座寺廟更可以是你我心中的愛情山. ... 更多Google地圖【五顆星評價留言+推薦】 ... <看更多>
皇帝殿地圖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MountainClu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 <
作者: venation (venation)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皇帝殿記錄
時間: Thu Mar 8 19:52:18 2001
隊伍名稱: 皇帝殿 分級: A活
日期: 3/2/2001
領隊: 葉嘉華 記錄:張淇惠
隊員: 李宜儒(輔領),程湘怡,張淇惠(記錄)
隊伍裝備: 20m傘帶,醫藥包,手機
交通資訊: 去--欣欣客運北碇線,站牌位於羅斯福路台北銀行前面,
台北-石碇站,車費34元。
返--台北客運15樹林-台北-野人谷,臨時站站牌於東峰下山處
地理資訊: 略
注意事項: 1. 因皇帝殿至東峰盡為岩稜,其他地方有岩壁陡下,宜攜傘帶以備不時之需
,就算沒用到也可安定軍心。
2. 沿途都有路標,但在西峰(二萬五地圖562山頭,藍天隊地圖的西峰標錯)後
,不宜取階梯下山,此梯止於一小廟,之後坡陡路失,不必逗留嘗試下切,
浪費時間;而宜取岩稜往東峰下山,雖然看來較麻煩危險,之後的路都清清
楚楚。又因為此路仍是岩稜,所以秋冬時登山,最好在14:00前抵西峰,以
避免下山途中天黑,被岩稜所困。總之,個人認為此處是及時下山的關鍵,
2周前的皇帝殿山客受困也許肇因於此。
記錄參考資訊: 無
行程概要:
3/2/2001 早上陰天,水氣重,午後偶爾露出陽光。
08:30 集合於水源市場門口,看陰雨早晨份外淒冷。
08:45 集合完畢。預定8位隊員只來了3位,真是天不時人不和,雖然如此,陰雨綿綿的天
氣仍無法澆滅我們4位女子火熱的意志。開始找公車站,一時間居然找不到,這是
地不利嗎?從銀行到捷運足足找了2遍。
09:00 突然在水源市場往東南亞戲院方向,台北銀行前找到欣欣客運北碇線站牌,原來是
被售票亭遮住了。這也許是個好地方,等車時可以遮雨。
09:30 由於在剛找到站牌時剛好錯失一輛公車,所以只好苦中作樂地快樂等待,看陰雨時
下時停,預言兼祈禱地不停說天氣會變好,不幸仍等了30分鐘才上公車。
10:10 達石碇下車,陰雨停,空氣清,沿雙線馬路往北走,左手見長春橋及石碇橋下淺河
宜人。
10:19 馬路橋頭處,右轉石碇東街,是三樓住宅小巷,有豆腐坊香味。街盡右轉,往湳窟
的單線馬路,右臨綠河左倚山壁,卻有工業臭味。
10:23 達湳窟(西峰)登山口。有寬6m高5m的皇帝殿牌樓,華麗到刺眼庸俗,向北入牌樓
走6m柏油路,遇一和尚下山,猜想皇帝殿是否已開發到不值一看了。
10:32 有1m階梯上坡,階梯口有路牌,開始爬樓梯,雖有幾處坍塌,此梯新且漂亮,走來
輕鬆愉快,越往高爬,回頭景色越遠。
10:40 休息5分,培養4人步調,此時下起毛毛雨,撐傘扯淡續行梯。
10:47 達一大涼亭,休息5分,試論張忠謀新婚,續行梯,梯邊不時有坐椅或垃圾桶,真
是充分開發觀光地。
11:03 梯左邊出現一泥土空地,約2個4人帳大小。之後梯左邊有空曠展望,可惜霧太濃,
梯右是垂直山壁,頗有氣勢;此梯望去,往上連綿不絕,於此坐椅子看雲霧,休息
5分,拍長梯小矮人照。
11:10 在小樓梯平台,休息3分。雨不知何時已停止了,在路右林隙間,見遠山起伏,預
示了郊山也可能有高山水準的展望,令人興奮不已,燃起鬥志。
11:37 達標示1260公尺樓梯平台處,乍然面對180度的潑墨雲海,喜出望外;仰望天高雲
淡,清風明媚,俯瞰山青巒靛,白雲緩流,有登高朝聖的錯覺,竟意興風發,暢談
各系所社團發財之道,最後公認昆蟲系為個中翹楚。此處往下有岔路樓梯通往一涼
亭,往上開始有泥巴路,坡度增加。
11:53 離1260公尺樓梯平台處,往上。
11:56 梯盡,開始走泥巴路,路窄,有扶繩,路漆。
11:57 出現繩索以助向上爬,路窄,茂盛林木夾道。
12:23 有約2公尺岩壁,附鐵索梯,抓旁邊的樹爬也可順利上攀;拍了湘怡不恃鐵梯力克
岩壁的英姿照,正要換淇惠一展雄風,豈料相機開始回捲,恨煞人也;前方雖平路
,沿途因相機事,越走越怨恨,此後看到絕佳風景時,高興後是無盡怨恨。
12:25 上爬鐵索梯約3公尺,也可抓樹爬上。
12:35 抵一可360度展望點,可踩在一塊只容一人的石頭上,附近山巒盡收眼底,此時天
氣良好,正午太陽已使水氣變少,可清清楚楚展現四周的山,景色之佳,令人憾恨
之深,不在話下。
12:45 下岩有路標。
12:52 此處可見對面岩陵,展望180度,有陽光卻不炙人,後下爬鐵梯約4公尺,下後平路
。
13:09 平路盡頭,下爬鐵梯約3公尺,宜儒雖唾棄鐵梯,這次卻忠告使用鐵梯,豈料湘怡
仍忠心跟隨宜儒腳步,看來頗具潛力。
13:25
抵一4人帳大小平地;北有3公尺平滑陡直岩壁,壁上有繩索兩條;西有石梯通向下的廟,
廟頂有一約2.5公尺金色佛像,應是皇帝殿,有路標;東有石塊小徑向下,有路標
。我們決定在平地上享用午餐,見地上好些處插著一束殘香,便聽宜儒講山中風雲
,不禁談起人生種種,嚮往更遠更深的山林...突然,有一男一女自東邊小徑出現
,回過神來,探問他們,說來自小粗坑,路略陡;他們雙手都戴手套,只有點弄髒
,似乎急著趕路,迅速攀上岩壁,告別我們;猜他們可能很強吧,想我們實力弱,早知該
多請教一些未來路況...忽然發覺淇惠居然能把褲子保全的特別乾淨,一問之下,
原來穿了一條昂貴的彈性西裝褲,要直接參加今晚表哥的英國婚禮,這話鋒一轉
,又扯個沒完,午餐就花了1小時。
14:25 結束午餐,出發。爬上岩壁赫然發現,他們還在岩稜上欣賞360度展望,越過他們
上第一段禿岩稜後,我們下稜時,居然聽見女生怕高下不來的叫聲,回頭一看,他
們竟在稜上僵持,霎時間,以為他們很強的幻覺破滅,此後唯有靠自己最實在---
本隊堅定了信心,勇往直前。右邊有泥路可繞,天氣轉晴,續向前,之後便是一大
段只能走在岩陵上的路,先是約寬30-40公分好走的路,後面則有寬約10公分的路
,岩陵有寬度變化,大部分的岩陵則是約20-30公分的路。
14:49 走完數段岩稜,湘怡未曾蹲下,和淇惠一樣神色自若,猜想平衡感超強,平日是在
馬戲團走鋼索的吧...
15:09 達柱子有標示西峰的鐵皮屋,有兩叉路,一條向東北,下石板樓梯,一條向東,旁
邊有大岩塊岩稜,繞過可達下一段岩陵,有路標。在大岩石上休息,討論去向,因
這西峰標示和藍天地圖明顯不符;以藍天地圖來看,登山口到西峰只佔全程(登山
口到太極神宮)的3分之1,
現在竟已15:00,於時間上不合理,於走過的路形來看,也不合理;懷疑東峰標示
錯誤變西峰,但地圖上,東峰後並未特別標示岩稜存在;捨棄令人困惑的藍天地圖
,二萬五地圖卻未標示任何路線,令人難以定位。時間緊迫,必須趕快下山,但從
此處要折回登山口,太晚也太可惜,要續往前,卻難以確知路況和所須時間;在可
能遲歸的壓力下,嘉華和宜儒近乎為去向爭論;大致上,假設此處不是東峰就是東
峰附近,故決定往前走下山;可是宜儒主張東走岩稜,因為有風景有路標,可經東
北峰下山,嘉華主張東北走樓梯,因較省力較安全,可早點下山。
15:18 最後是東北走樓梯,大家只去看看岩稜,驚嘆幾聲,決定走向東北下石梯下山。
15:27 達一鐵皮屋,是玄奘廟,廟左有一小路向下往洗手間,其後終端太陡不通,難以由
此下山。
15:30 折回廟口,遇他們跟上來,一起找下山路。
15:32 廟口回走,見一小叉路向東,路跡不久消失,其後太陡,亦難以由此下山,我們只
好折回西峰標示處,去走岩稜,但他們似乎十分排斥岩稜,將強行下切,所以和我
們再次道別。
15:44 回到有標示西峰的鐵皮屋,已浪費近30分鐘。休息5分,由宜儒帶頭,鼓起勇氣往
岩陵出發,此段岩石看來可怕,其實岩陵較寬,並不比先前岩稜困難。
15:54
岩稜結束,見路標此後路跡清楚,有叉路樓梯往東。此時確定岩稜是正確下山路,嘉華只
好為自己誤判道歉;想到他們強行下切,我們忙對他們可能所在方向大喊,叫他們
走上來;這沒有回應的幾秒鐘,令人窒息似擔心,又狂叫一次,才聽見他們應道已
經在下了;我們想,就算拼命下切,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啊,早知該問問他們是否
有手機,以防迷路;可是現在我們已無法回頭去追他們回來,再擔心他們也沒用,
頂多是我們下山回家後,多注意電視新聞,要是一有皇帝殿山難,我們一定馬上打
電話跟上山。這樣講著這麼難笑的黑色笑話,我們一邊循著路標急急趕路,畢竟
댠 連我們自己是否能趕在18:00的山難時間前下山,也不敢打包票呢。此路夾道林木
茂盛,有小段陡上下;正嚴肅趕路,停止扯淡時,忽聞手機響,聽淇惠語氣自若地
托家人帶全套衣物去婚禮(因為她已完全棄守服裝的整潔)時,患難情一湧上心頭,
全隊再遇困難地形也不害怕。
16:21 遇岩稜稜下樹上有三路標:往東北峰、往西峰、往小粗坑,旁有一大岩石,上刻有
玉京山,且鑿有石階通向稜線高處。此時天氣轉晴,在稜上休息,可見360展望的
火紅夕陽;分秒必爭下,同時看白霧襯火紅夕陽、判位消除迷惑感、試了3支手機
聯絡度、內心激動不言而喻。判位結果,此處才是東峰;往東北東續行稜線,通東
北峰(石霸尖);往西原路回走稜線,至15:09處是西峰沒錯。藍天地圖的西峰位置
和高度都標錯,應東移1km至皇帝殿岩稜中間,它在二萬五地圖是562山頭;此處往
北下坡才是預定的下山路。
16:30 夕陽越紅,越快天黑,趕快出發下山了。
16:45 開始下略陡坡。
16:52 達一紅色屋瓦廟的後面,繞到廟前廳堂,見廟兩側標有出入口,由標有入口的路向
下走,開始走階梯。這時,大大鬆了一口氣,和20分前孤絕岩稜上的心情有雲泥之
別。
17:05 梯盡接林道,看到紅屋頂的房子,路旁兩側櫻花開的很美。
17:12 右側有約60坪的寬闊青草地,上有約25坪的木屋形涼亭。
17:15 達武當山真武館,林道接3m寬路況佳的嶄新柏油路,解除山難。
17:17 中國道教時報館。
17:23 太極神宮。
17:45 天師府,漸見住家。
17:55 到雙線車道,天色全黑,燈光稀疏,好像一片荒涼。距離約五公尺處有臨時站站牌
,有往木柵及深坑方向的公車,投十二元坐台北客運15樹林-台北-野人谷,可經木
柵捷運站及政大。夜風陣陣,路燈無力,每輛車飆的都像沙石車,我們必須緊貼著
路邊排成一列等車。雖然疲累,卻微笑著準備等30分鐘。幸虧15分後便上了車,淇
惠湘怡總算轉到捷運,趕上各人的約會,而宜儒嘉華總算找到地方,在政大大吃一
頓,結束七上八下興致淋漓的一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2.7.1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