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不但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特定疾病跟症狀
#但益生菌目前沒有變瘦這回事
友人傳這張圖給我,覺得怪怪的,很多一知半解的東西,我認為有義務做更仔細說明。
釐清觀念,第一:
「預防」跟「治療」本來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預防醫學」裡三段五級的「初級預防」,主要目標在減低問題或疾病的發生率,如飲用水加氟以防止齲齒、開車繫緊安全帶、健康飲食與運動、還有注重營養。
第二級的「次級預防」包括對「特定高危險群」採取進一步的措施避免由亞健康發展至有疾病症狀,包括「攝取特殊營養 」、「去除致癌物質 」、「避免過敏來源」。益生菌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在適量給與個體後,能具有促進人體健康益處的微生物」
(Probiotics are live microorganisms promoted with claims that they provide health benefits when consumed)
所以,益生菌可以促進健康,屬於預防醫學裡的「次級預防」。但是益生菌的用途在於 #藉由平衡菌相提升整體細胞免疫,也就是說,它不是疫苗類 #針對特定病毒達成預防,而是提升整體對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力,而且目前的研究發現特定益生菌的確降低得到感冒的機率(Significant increase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nd reduced risk of catching the common cold),對於「吃特定益生菌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感染」是可以確定的一句話。
至於Covid-19,目前欠缺益生菌對於冠狀病毒感染預防效果的縱貫性研究,所以不管是吃益生菌「能或不能」預防武漢肺炎,都是沒有一個專家敢給肯定答案的,所以 #總柴能給這麼斬釘截鐵的答案也讓我嚇到,台灣是不是早在今年一月爆發前就有開始益生菌的介入觀察研究了?
第二,關於治療這個部分,「食品無治療效果」是法規明定眾人皆知,但我在之前的粉專文章就有談過
(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631226987680269/?d=n)
2018年一篇綜觀性的文章「病毒感染中的益生菌和類生元角色:臨床應用及其對先天和後天免疫系統的影響」(Probiotics and Paraprobiotics in Viral Inf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n the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e Systems)。對於病毒的 #易突變、#難殺死特性,疫苗跟藥物的效果有限,這篇整理的研究中顯示對 #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幫助的益菌,列舉6種乳酸桿菌對於 #減少症狀,請問「症狀治療」是不是「治療」,降低病程跟減少呼吸道症狀不就是跟很多呼吸道「症狀治療」的藥物是一樣的意思?
「病毒」的治療方式是什麼,不就是靠 #自體免疫力 跟 #症狀治療嗎?難道你以為這些康復的人是被什麼抗病毒藥物治療好的嗎?
這種公然阻止民眾採取次級預防措施的呼籲,令人傻眼,也讓在醫院視需要開立益生菌處方的醫師無言。
最後,「預防」當然不等於「治療」,所以講完益生菌「不能預防」武肺後接一個益生菌「無治療效果」,這是語法邏輯的問題,事實上 #預防更甚於治療。
要我寫標語的話,我只會寫 #吃益生菌能提升免疫力,但是搭配健康飲食跟適量運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若有病毒或致病菌感染相關症狀,益生菌是個相對安全的症狀治療輔助品。
#醫學上已經被證實有效果的有以下四種情形:
1. 服用抗生素後導致的腹瀉
2. 幫助改善慢性便秘
3. 預防小兒濕疹,但對預防氣喘與過敏尚無足夠的證據
4. 幫助預防或對抗陰道感染
衛福部怕天花亂墜的益生菌產品標語誤導民眾,心意值得肯定,但是請字斟句酌再行衛教,並且加註預防跟疾病都需要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的建議,而不是全世界的probiotics都是個不能預防也不能治療的食品。
Reference:
1. Tang ML, Lahtinen SJ, Boyle RJ.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clinical effects in allergic disease. Curr Opin Pediatr 2010; 22:626.
2. Patient education: Probiotics (The Basics), 2019.01 Available at < https://www.uptodate.com>
#大腸桿菌造成的旅行者腹瀉許多研究都有建議特定益生菌補助使用
#便秘是個有健保診斷碼的疾病你總柴知道嗎
#不求甚解的標語完全是錯誤的衛教
#當研究微菌的人都研究心酸的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20的網紅Donna營養師-陳怡錞 營養保健專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常常聽到個案說,吃了某牌子的益生菌"很有感",很快就能去上廁所,他們認為這益生菌超有效,但其實是天大的誤會。益生菌雖然可以促進排便,但需要時間,若是這麼立即有效,通常裡面都是添加了...,長期吃會損害腸道健康。 ==========================================...
益生菌 臨床應用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口罩跟酒精,接下來要搶購益生菌了嗎?—-談中國提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
感染武漢肺炎人數在中國境內已突破3萬4千多人,由於官方發現這些重症病人都有 #腸道菌紊亂 的共同點,所以最新公告將益生菌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並首次發文證明腸道微生態平衡,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治中,具重要作用。
早在我在之前粉專的兩篇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627803991355902/?d=n、 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620114092124892/?d=n)都有提到如何讓腸道維持生態平衡的具體作法,於是友人問我,吃益生菌有沒有幫助?
Ok,先來看2018年一篇綜觀性的文章「病毒感染中的益生菌和類生元角色:臨床應用及其對先天和後天免疫系統的影響」(Probiotics and Paraprobiotics in Viral Inf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n the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e Systems)。對於病毒的 #易突變、#難殺死特性,疫苗跟藥物的效果有限,於是人們開始有興趣 #益生菌對於病毒感染的預防跟治療角色,這篇整理的研究中顯示對 #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幫助的益菌,包括: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sp.)、乳酸乳桿菌(Lactococcus lactis)、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保加利亞桿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這六種。
✔️Q. 補充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生態系嗎?
我在《腸道菌能當減肥藥嗎?—談阿肯(AKK)菌的人類臨床測試結果》(相關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494792367990399/?d=n)這篇文章,有提到把特定「益生菌probiotics」拿來當做藥物臨床試驗的第二期研究結果,發現AKK菌的死菌補充劑或許可改善某些代謝相關數值,但發現補充單一菌 #並無法改變或影響腸道菌相。從實驗結果的糞便中回收到更多的死菌,可以發現這些AKK菌只是跟一般西藥一樣,留下一些有用的蛋白質補補腸道的破洞後,沒有留下任何可以繁衍的子嗣就離開了。
Tammy Wang常在衛教課比喻益生菌是 #殭屍軍團,可以幫妳作戰擋一下壞菌,但無法長期定居或繁衍後代,所以對長遠的生態平衡幫助不大,長遠的腸道生態系,還是需要夠長時間的 #增加腸道菌多樣性的飲食、 #健康生活型態、#減少藥物破壞腸道菌,才能改變腸道穩態,土生土長的自家好菌才能永續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覺得益生菌「有吃有感,沒吃沒效」。若不改變自己的飲食作息,永遠只能依賴殭屍軍團作戰。在我診所治療腸道菌相異常導致的腸胃症狀(便秘、腹瀉)或肥胖,我都會在一開始除了建議益生菌的輔助,一定會 #衛教生活型態跟幫助好菌生長的飲食,若少喝水少纖維高脂肪高糖的飲食習慣不改,再多的益生菌都不會有用,當有天自己的好菌可以越來越枝繁葉茂,減少益生菌的使用或當保養偶而吃都可以。
✔️Q. 市售益生菌吃了都會有幫忙嗎?怎麼挑選?
事實是,市面上的益生菌有80%可能吃了都不會有效,跟菌數和菌種有關。
🔴菌數量請務必一天 #100億到300億才是研究中的有效菌數, 請注意 #菌數不是越多一定越好,把壞菌滅絕或把好菌無限上綱都會造成失衡。
🔴菌種建議 #越多越好 (因為每個人缺的不同,你不會知道自己缺什麼菌、醫師藥師也不會知道)但不要有雜菌(例如含腸球菌屬Enterococcus faecalis),市面上販售的大概10種以上就算很多了。無論如何, #吃一個月沒感請換牌子吃,因為腸道菌的改變很迅速,快至2-3天,一個月都沒感的吃一年也不會有感。
最後一個問題,糞便腸道菌相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可以幫助抵抗病毒嗎?目前有許多細菌性感染(ex.新生兒壞死性腸炎、偽膜性結腸炎)都有FMT治療的適應症,但是在病毒感染的領域尚待更多研究,尤其部分人的體質是所謂的「接受抗性」,移植過去的菌不一定能生存下來,再者,對於免疫力較弱的人,不慎移植過去的抗藥性細菌反而會造成嚴重感染。(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20649)。故這部分尚持保留態度。
🔜結論:腸道菌生態系的異常造成的免疫缺失是「果」不是「因」,其複雜度不是只補充「某幾種特定菌」就能改善,源頭的飲食、生活習慣、環境荷爾蒙、污染、藥物等才是重點,益生菌可以試但要吃對菌種菌數,初期當作輔助,改變生活型態才是一切的根本。
#食安有問題的地方以及代謝疾病盛行率高的地方
#肥胖及過重盛行率高的地方
#腸道菌會有比較高的異常跟紊亂完全不意外
#毋需搶購只需好好改善飲食跟生活型態
#益生菌的使用請諮詢專業建議
Reference:
Curr Pharm Des. 2018;24(6):710-717. doi: 10.2174/1381612824666180116163411.
益生菌 臨床應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學院吳明賢教授團隊與食科所沈立言教授團隊攜手合作開發人體TMAO產能檢測促進腸道菌個人化營養發展】
本校醫學院吳明賢教授團隊與食科所沈立言教授團隊,透過跨領域合作,在科技部計畫的支持下,累積不少創新成果,包括成功開發口服肉鹼耐量試驗(oral carnitine challenge test, OCCT)進行人類腸道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產能檢測,與利用大蒜素減少TMAO之應用研究等。
近年腸道菌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備受矚目,特別是人體腸道菌生成的TMAO,為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成因。TMAO在人體內的形成,主要來自紅肉中的肉鹼,當飲食攝入過多紅肉,肉鹼會被腸內菌分解形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 TMA)由腸道吸收,再由肝臟黃素單氧化酶形成TMAO進入體內,並透過促使巨噬細胞堆積、血小板凝集等機轉,導致心血管疾病。TMAO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理論,也得到流行病學研究的印證。目前研究方向已由因果性轉向應用性的發展。
吳明賢教授團隊的重要成員吳偉愷醫師,為本研究的主要執行者,首先建立肉鹼透過腸道菌轉換TMAO之人體藥物動力學模式,簡化OCCT之步驟以進行臨床應用,並以素食者與葷食受試者進行研究,結合飲食問卷資料、代謝體分析與腸道菌相分析,成功確認OCCT有效分辨腸道菌相生成TMAO之功能,並發現葷食者相較素食者具有較高的TMAO產能。此外,本團隊運用仿人體腸道菌鼠模型,利用糞菌移植在無菌鼠的腸道中成功重建人類腸道菌相與TMAO生成功能。最後,本研究發現同一採集時間點內,人體血液與尿液中的TMAO濃度,具高度相關性,未來可望以尿液檢體取代血液作為檢測樣品,增加OCCT在臨床應用的可能性。未來,吳明賢教授團隊將持續優化OCCT檢測方法,作為臨床上判斷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的新指標,並提供藥物與飲食介入的參考依據,往精準醫學與個人化營養的方向發展。
本研究成果目前已取得臺灣與美國先期專利,並於今年發表在Gut (IF:17.02)期刊(Gut 2019;68:1439-1449)。目前吳明賢教授團隊正與心臟科合作,將OCCT實際運用於心血管病人進行臨床研究,觀察飲食控制對心血管病人腸道菌生成TMAO能力的影響,未來將進一步利用藥物、益生菌、益生質,甚至益生菌代謝物,開發新一代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方法。
#NTU #醫學院 #吳明賢教授 #食科所 #沈立言教授
益生菌 臨床應用 在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營養保健專家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常常聽到個案說,吃了某牌子的益生菌"很有感",很快就能去上廁所,他們認為這益生菌超有效,但其實是天大的誤會。益生菌雖然可以促進排便,但需要時間,若是這麼立即有效,通常裡面都是添加了...,長期吃會損害腸道健康。
======================================================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onnaChen.dietitian/
Donna的營養部落格:http://donnadiet.com/
關於Donna:知名保健營養講師,擁有千場以上的演講經驗,擅長將艱難的專業知識轉化成民眾聽得懂的語言,一位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師,幫助人們得到健康是我的夢想,專精營養處方、保健食品研發、行銷、臨床應用。
歡迎訂閱Donna的頻道,每周一發佈營養專業的【保健營養教室】影片,每周四會發佈輕鬆有趣的【Donna's Vlog】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