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的山西過油肉,除了突出的蔥香、蒜香,靈魂的蔥薑花椒大料水外,點兩次的山西老陳醋的醋香讓這道菜特別下飯,勾的是琉璃芡,盤底不留汁。我相信這道菜是從魯菜木樨肉演化而來,但目前還找不到任何文獻就是了。
〔過油肉〕
太原十大名吃之一的過油肉,看起來像是一般的蒜薹木耳炒肉片,但融入了山西菜特有的用醋方式,加上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這樣的成菜要求,而使得這道菜在1950年代末在山西出現後,很快地就在不斷地改良和擴散下,成了現在山西菜的首席代表。
以太原為首的晉中菜,是由包括了以曹家大院與孔祥熙宅院為代表的晉中市太谷縣;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亦為晉商發源地的平遙縣;以及以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喬家大院聞名的祁縣等地的大字號錢莊與票號等舊式金融組織的私家菜,在吸納了其它菜系的烹調方法後所逐步形成的。
過油肉是以前流傳到民間的官府菜,但是要到1957年2月,太原市的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所做的過油肉被評為太原十大名吃之後,這道源自山西省東部平定陽泉市平定縣的菜,才逐漸出現在太原與其它山西城市的各大餐館。而在隨之而來的60與70年代,動亂之後的改革開放的80年代時,由於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山西名廚積極地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並獲得了金獎後,才讓過油肉這道菜的名字走出了山西。自此之後,只要是打著山西菜招牌的餐館,也都非得有過油這道菜不可。
一般而言,過油肉所選用的部位是豬的里脊肉,不過其實最好是特別選「元寶肉」這個位於豬的後腿的內側,在腱子肉更上面的豬臀部的內部,肉質細膩而軟嫩的純瘦肉部位,一隻豬只能取得長約20公分,重約0.6公斤的2小塊。而這個部位由於為半球型,形似餃子,所以取名為元寶肉,而台灣則因為這個部位的外形類似老鼠而稱之為「老鼠肉」。
過油肉衍生到現在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雖然說配菜的選擇繁多,,有加白菜的、有加洋蔥和黃豆芽和辣椒的,但最正宗地道的還是以冬筍和新鮮野生黑木耳為基本配料,不過現在大多以蒜薹取代了冬筍片。
我們都知道山西菜善用醋,而做山西菜在用醋時又可分為「暗醋」、「響醋」和「點醋」。所謂的暗醋,指的是在烹調前或是烹調初期烹入醋,目的是取其酸味,並且增加食材的酥爛度。而所謂的響醋之所以響,是因為是在烹調過程中加入熱鍋時所發生的響聲,而其目的是取其香,並消除食材的腥味。而如果是在起鍋前烹入醋的話,則稱之為點醋,這時烹入醋則是增加了菜品的風味。
在東接河北,南鄰河南的山西省東南部城市晉城市則以充滿湯水的「大米過油肉」獨樹一幟。這道充滿地方風味的大米過油肉與一般的過油肉不同之處,除了多湯水外,還另外添加了蕃茄。此外,分兩次下蒜末,分別取其焦香味與其蒜香味也是一大特色。在烹飪的工序上,前面都與一般的過油肉的方法一樣,只是在烹入過油過的肉片後,要加入水煮開勾芡過,再下二次蒜末後再點醋。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這幾道基本上都是以豬里脊肉為主食材的料理,成菜後外型類似,但是卻不管在口感或是味道上,都各有各的特色、各具各的滋味。
這幾種里脊料理又分為里脊肉片料理和里脊肉段料理,而且有的要先滑油,有的則是要先複炸過,而有的肉要上漿,有的則是掛糊。
「掛糊」(糊的音要唸「戶」而不唸「胡」)和「上漿」所用的原料基本上是一樣的,其功用也同樣是給食材「著衣」,如果是從糊與漿的稀稠程度、調製方法、用途及特點來說的話,掛糊可說是給食材穿上一件厚外套,而上漿則是為食材披上了件薄衣裳。這是因為掛糊所用的麵粉或澱粉較多,所以糊稠而厚;而上漿所用的澱粉較少,因此漿較之相對稀而薄。而在調製的方式上,掛糊是先將麵粉、澱粉、水、蛋液等各種制糊的原料,加入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成糊狀,然後再將主食材放入糊中掛勻;上漿則是把食材與各種製漿的原料直接加在一起拌勻。而調製的方法之所以不同,怎是因為掛糊主要適於用炸、熘、烹、煎、貼、拔絲、掛霜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成菜具有鬆軟、酥脆的特點;上漿所製作的菜餚則是適那些適合以滑炒、滑熘、爆炒等方法烹調,而成菜具有滑嫩、柔軟的特點的。
這裡所述的幾種里脊菜品中,又以抓炒里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抓炒腰花這幾道被慈禧太后稱為「抓炒王」的清宮御廚王玉山所做的這清宮四大抓炒之一的抓炒里脊最為大名鼎鼎。之所以被稱做抓炒,有一說是因為需要急火速炒,因此最後抓幾下就出來,另外也有一說有是因為食材要在澱粉裡反覆地抓而得名,是類似於焦熘的技法,咬下去焦脆,而內部軟嫩。此外,為了使得里脊肉嫩中求嫩,在掛糊之前,還必須要在蔥薑水裡反覆地抓,不斷地往肉中入水份,這也是抓炒之名的由來。(關於蔥薑水,中國魯菜烹飪大師紀曉峰強調,要抓50下才是蔥薑水:「將帶皮薑(刮皮會去掉大半薑辣味)拍碎,大蔥拍破,放入盆中,加入清水,用手不停抓至少50下,把水抓成淡黃色、濃稠的液體,才能夠起到提鮮去腥的作用」(《味道春秋》,80))。
先將切好的里脊肉片加鹽、酒、蔥薑水、醬油後不斷地抓。抓炒里脊抓好之後要掛糊而非上漿,而且使用綠豆粉為佳,可使其成菜後的口感更為酥脆,水分多次少量地加,加到用手抓起流瀉下來的程度後,要加一點點油進這個糊中,更增加其成菜後的酥脆。在肉片掛糊後,燒寬油至六成油溫時,將掛好糊的肉片一片一片地下鍋,並同時把火改為小火,慢慢先將肉炸熟,待肉炸挺住浮起,顏色變得微黃即可撈出,等油溫再升高到七成肉的時候,再下鍋複炸到脆爽後撈出。烹汁切好的蔥薑米、料酒、蔥薑水、一勺半的醋、一勺醬油和約兩勺的糖,最後再加入太白粉水調勻後即成抓炒汁。正式操作時,直接將調好的抓炒汁烹入鍋中,直接炒製,等汁炒到色澤變亮的時候,便可將炸好的里脊下鍋,淋上少許明油後,翻裹均勻,即可出勺。
而與糖醋里脊相比,抓炒里脊的口味屬於小甜酸口,要以鹹為主味,其次才是酸甜,酸甜口不能蓋過鹹鮮味,而糖醋里脊則是大甜酸口。另外從芡汁上來說,糖醋里脊是汁大芡大,而抓炒里脊講究的是緊汁包芡(「抱汁兒」),芡汁裹住里脊即可,在吃完之後盤子中也不會留下太多的汁。
而熘肉段和鍋包肉則是東北菜,在《東北菜之兵法》一文有討論過。其中的熘肉段是山東人闖關東所演變成的東北菜,自於魯菜的焦熘肉段。熘這種烹飪方式類似於炒,是將切好的食材原料用醃入味後以過油等方式先初步熟成後,再調好的汁澆淋在其上翻拌成菜的烹調技法。而焦熘這種技法又稱為炸熘和脆熘,是將醃好的肉先掛糊拍粉後要先油炸至酥脆,然後再將調好的芡汁入鍋,加入炸好的主料翻拌均匀或直接將芡汁澆淋在原料上熘製成菜。
熘肉段與糖醋里脊不同之處,在於它為鹹甜而非酸甜口味,而與與焦熘里脊不同之處則在於焦熘里脊是掛糊,熘肉段則是上漿炸製,穿的衣服厚薄不同,肉片也是厚薄有別。焦熘里脊肉片較薄而掛糊也薄,熘肉段是稍厚的肉段,上漿也上得更厚,因此在炸完之後保持水份的情況下,吃起來的口感更嫩。不單如此,熘肉段上的漿還得是硬糊,也就是調得濃稠而不稀,抓起來特別得乾,從而形成較硬的麵衣。
鍋包肉則由熘肉段衍生而出,原來叫作鍋爆肉,出自清光緒年間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瀛的廚師鄭興文之手。鄭興文是旗人,父親是茶商,在他六歲時隨著父親來到北京之後,隨著父親吃了許多的美味佳餚,遂生習廚之心。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餚,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出師的鄭興文於清光緒七年(1881)在北京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十四位技藝高超的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台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台杜學瀛料理膳食。
當時正是中東鐵路興建後的商業繁榮期,道台府官員經常要與外國人打交道,為了招待好來訪的外國使節,鄭興文必須經常變換迎賓菜的口味。為此,他專門到東清鐵路賓館學習俄式西餐的烹飪之法,把原來中國北方鹹鮮口味的焦熘里脊改成了外國人所喜愛的酸甜口味的菜餚,而食客則是大加讚賞,這一改使哈爾濱成為鍋包肉的起源地,鄭興文稱它為「鍋爆肉」,但是因為外國人發音不標準而講成了「鍋包肉」。而創作出鍋包肉的鄭興文,憑藉這道菜名譽世界,成為大名鼎鼎的「濱江膳祖」,就連他的徒弟也被請進皇宮,成為御廚。而濱江,指的就是哈爾濱。
鍋包肉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一般的菜講究的是色、香、味、型。而鍋包肉還要加個「聲」,也就是在咀嚼時,會發出類似吃爆米花時的那種聲音,此乃鍋包肉這是酥脆的證明。
寫到這不禁想到宜蘭三星的特色小吃,原名爆肉,而因為覺得爆這個字筆劃太多而改稱為台語同音字卜的卜肉。雖然官方說法是第一代參考日本天麩羅的方法所創製,但是以切條的豬里脊肉加醬油、糖、香料粉和雞蛋後,再裹上太白粉和麵粉油炸的方式卻反而更像是沒有加芡汁的鍋包肉,畢竟日本的天麩羅不會像中式炸肉一樣先醃肉再上糊。
#山西過油肉
《晉菜之兵法》: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4971426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盤子 台語 發音」的推薦目錄: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問卦] 哪個板盤子最多? -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到底是什麼? - 廢文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台語、碟子台語、潘仔台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台語、碟子台語、潘仔台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臺灣話ê 簿仔紙- 【台語正字】 (X) 盤子 (O) 盼仔 ...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意思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意思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Re: [問卦] 有沒有盤子潘仔的八卦-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新聞] 台中女孩嫁到台南:台語對話超崩潰!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來瞧瞧1450秀下限,“台語”去查康熙字典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Re: [問卦] 有沒有盤子潘仔的八卦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問卦] 最髒的髒話...轉自PTT-Gossiping板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懶人料理】電鍋一次搞定一桌菜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懶人料理】電鍋一次搞定一桌菜 - Pinterest 的評價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娜醬想餵太郎吃小黃瓜時被我阻止
我「這個是生的,嬰兒不能吃,妳吃就好」
過了幾天,看到她在和太郎說話
娜醬「你再等一下哦!你快要一歲了,一歲就不是小嬰兒了,所以禮拜六你就可以吃我的小黃瓜了」
(她一直記得太郎的生日是這個月的禮拜六,也一直記得我說過的,一歲以下是嬰兒,過了一歲就不是嬰兒是幼兒了,她好期待太郎滿一歲,以為一過生日太郎就立刻會走路也會說話了)
-
娜醬發現有些東西可以吃生的之後,就常常問東問西
她「媽媽,那這個肉肉可以吃嗎?」指著剛從冰箱拿出來的生肉
我「不可以哦!這是生的,一定要煮熟才可以吃,不然會生病很危險哦!」
-
通常早上都給娜醬喝熱牛奶
今天倒給她優酪乳的時候,她很懷疑的樣子
她「這個不用微波嗎?」
我「不用」
她「可是這個優酪乳是生的,不會很危險嗎?」
-
每天娜醬會準備洗完澡她和太郎要穿的衣服
昨天她拿起一件上衣比了比
說「這件我穿好像太小了,那太郎這件今天給你穿」
還把太郎抓來試穿
很有媽媽的既視感
-
娜醬要玩不是她的玩具的時候,都會問我
像是「媽媽我可以拿牛奶盒嗎?」「我可以玩郵差送來的廣告紙嗎?
我可能太常回答她「當然可以呀,妳有問一聲,很棒」
結果她剛剛問我
「媽媽,我當然可以玩報紙嗎?」
「嗯,當然可以」但心裡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
平日我讀繪本,假日就換渡部桑
睡前全家準備去房間,娜醬去書櫃挑書
她邊挑邊自言自語
「我今天想要看…這一本,還有,這一本!啊不行,這本是中文,爸爸看不懂中文,我換另一本好了」
渡部桑衝出來「現在是怎樣!」
-
今天早上我和娜醬在準備早餐
我「還要兩個盤仔」(台語)
她「好,盤仔」(台語)
渡部桑「現在說的台語是什麼意思?妳們在說我壞話嗎」
娜醬「盤仔中文就是盤子」
渡部桑「胖子?內褲怎麼了嗎?」(看自己的四角褲)
(日文的內褲發音就是胖子)
-
照片是每天早上娜醬把太郎當洋娃娃綁頭髮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甘情願做雞的男人來了
這個男人就是那個領養從水溝被救出來的小黑狗女生
然後不停吸食女兒的瘋狂寵女魔人
每次我跟他訂肉他都會一直說
我的雞真的很好吃啊!!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在做什麼下流的交易
不過他的肉真的很美味
我最喜歡的是鮭魚幹超好吃的
如果想要做什麼186斷食或168斷食的小粉絲
你們可以買肉來吃 吃一塊就可以凍6-8小時不會餓
啊然後要過年了雞拔推出了新菜單
說要給地方媽媽過年不累
以下是雞拔寫的:
雞老闆的告白:
舒肥這種料理手法,是食材的照妖鏡。
少了重油重鹹,也沒有沸油熱鍋,滋味全仰賴於醬汁。
無論雞魚牛,入口就能知道是不是新鮮。
雞胸肉厚油少,如果不放些鳥嘌呤類核甘酸類的肉添加劑,其實很難調味。
所以我花了好多時間在製作醬汁。
●油漬法的代表是迷迭香。
以迷迭香來說,迷迭香、奧勒岡、月桂葉、黑胡椒都得按照比例放進新鮮大蒜與橄欖油做的蒜油裡熟成,才能把雞胸肉放進去醃漬。
黑胡椒與大蒜氣味渾厚,是香氣的基底;輕飄飄的月桂香與略為厚實的奧勒岡作為前味,前後之間用迷迭香與雞肉的微微油脂串聯起來。
泡在橄欖油裡舒肥的雞肉,在香草陪伴下顯得清爽;能在醬汁裡同時嚐到真實的肉味,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算是好吃。
●醬漬法的代表是三杯雞:
三杯是所有口味中最難攻克的口味,畢竟台灣人太熟悉了。
蒜頭老薑打碎,用麻油慢慢煸去水分、逼出香氣後,加入醬油燒出甜甜鍋氣才能倒入米酒、紅糖,最後豪邁撒上一大把九層塔,再慢慢熬去水分。
工序不能省、鍋氣得慢慢燒,然後交給媽媽嚐嚐,香到樓下鄰居上來抗議,就差不多能醃雞肉了。
●湯漬法的代表是花雕雞:
花雕雞的主軸是紹興酒,先用紹興酒將大把枸杞與紅棗泡開再打成泥;與單純泡熱水發開相比,吸飽了酒湯的紅棗與枸杞才會真正散發出藥材的香氣。
紅棗的蜜甜、枸杞的清甜,在小火慢熬中釋放於酒湯裡,最後濃縮再濃縮,與雞肉舒肥過後,暖暖湯汁好適合冬天吃。
其實就是單純將雞湯小火慢熬的手法放進舒肥雞裡,我一直覺得沒有甚麼秘訣,誠實面對食材而已。
●關於舒肥
雞胸肉很柴的主因是溫度與油脂含量。
先說溫度,肉肉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蛋白質鏈結,會隨著溫度過高而凝固,然後...然後就硬梆梆咬不動啦!
只要確定滿足殺菌的溫度環境後快速放入冷水槽降溫,那個肉肉就會軟軟的邊嚼邊溢出肉汁。
去年過年前,曾經有顧客吃過之後,特地買了不少回家給80幾歲爸爸吃。
她的爸爸說年紀大了、牙齒不行了,還能再次感受到吃肉的感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對我來說,工作成就感,或許就來自於這種對話的時刻吧!
年節優惠方案
●燒肉風慢熟雞腿霸
用仿仔(半土雞)的雞腿,光是腿肉保守估計就超過500公克;味付後直逼1台斤。
擦乾煎過後,肉汁濃到會在盤子上結凍,好吃到轉圈圈。
小老闆的嘮叨:
仿仔(台語發音:轟啊)
指的是肉雞與土雞的混種,土雞肉硬得久燉,基本上不太吃肉;仿仔則混和了肉雞的豐沛肉量與土雞的香氣,是可以同時吃到Q彈雞肉與滿滿膠質的品種。
著名的「牛X麵‧雞X」裡,一小盅一小盅賣的雞湯,就是使用仿仔的翅膀,因為腿的成本太貴,1支雞腿就要價180起跳,多半是煮給家人喝的湯才使用。
缺點是仿仔的筋依然有些堅韌,熬煮再食用為佳。
仿仔雞腿的重量,約莫肉雞腿的2.5倍
肉雞腿舒肥時間約莫1小時即可,仿仔則需要4小時才能出鍋;換言之,做一支仿仔的時間,至少夠做3支雞腿了。
不過肉很彈、膠質厚,吃起來的爽感很高。
很好吃、我任性、我想做~
●8盎司果凍牛嫩肩
PRIME 牛排美國嫩肩8盎司起跳、原塊醃漬舒肥到筋變成甜甜膠質,簡單到笨蛋都會煎,而且還很好吃,絕對是居家旅行、拐妹子回家看貓翻跟斗必備良藥!
先「濕式熟成」10小時超低溫+超長時間舒肥。
我們不止不加黏著劑,
也堅持不放任何添加物,但用盡各種手段讓肉肉嫩爆!
這樣吃最香:
退冰>擦乾>平底鍋刷上一層油燒熱>大火把牛排用鏟子壓在鍋中發出哧哧作響>每一面都煎20-30秒>切片灑鹽或沾醬汁>開吃。
這樣吃最軟:
退冰>擦乾>切薄片>拌入蘿蔓與少許巴薩米克醋>開吃。
以上。
我要感謝雞拔的肉照亮了我的人生
我養狗之後很討厭吃雞肉
難得覺得雞肉好吃就是吃到他的肉
小粉絲可以私訊他的專頁跟他買肉
寶之國粉絲專屬優惠
滿1000送舒肥義式香肥鮭
貓狗吃的肉120→100元
全面滿1500免運費
硬派廚房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到底是什麼? - 廢文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有1.「把台灣人當盤子啊」這句的解釋,這裡說當盤子是被當凱子的意思2.台語發言「潘仔」,意思是好欺負、好騙3.是說衍伸為被當盤子耍的意思朋友總是 ... ... <看更多>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盤子台語、碟子台語、潘仔台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phiat 並毋是一四界个台語儂攏有講,若是泉腔較重个地區可能就干焦有講「盤」,無講「phiat」。 请问台语破盘子的意思_百度知道. 一群台湾朋友老是骂破赔啦。问他们 ... ... <看更多>
盤子 台語 發音 在 [問卦] 哪個板盤子最多? -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