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國防醫學院 榮民總醫院 院長 盧致德(1901〜1979)
文/ 陳永興
#盧致德,1901年6月16日生於中國廣東中山縣。他出身望族,自幼即受良好教育栽培,1924年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是當時為西方教會為提升中國現代醫學發展而設立的醫學院,師資設備皆居全國之冠。盧致德自協和畢業後留校從事生理學及藥理學之研究,並獲赴美深造的機會,1929年取得美國紐約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32年回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他除了擔任協和的教職也任命為軍醫監理委員會上校專員,8月升任居軍醫處少將處長,1936年奉派出國考察並入英國皇家陸軍醫學院進修,1940年出任軍醫署署長並晉升為軍醫中將總監,是醫師出身又有軍職的高級將領。1947年國民政府於上海成立國防醫學院,盧致德參與籌備工作兼任副院長,1949年 #國防醫學院 隨政府遷台,他任國防醫學院代理院長,1953年起正式出任國防醫學院院長,至1975年退休又轉任榮民總醫院院長。
退休後,盧致德投身公益兼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財團法人惠眾醫療救濟基金會董事長,慶齡醫學基金會董事長。1979年6月11日他病逝於台北榮總,留給國防校友和榮總醫護人員永恆的懷念!
#台北榮總
同時也有260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政院澄清:李孟諺秘書長財產沒增加,賣台南房產舉家北上,故存款增加。 本錄影遵守防疫規範,所有人員皆經量體溫、消毒,並全程配戴口罩。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
盧致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門 1959 vs 2019
上圖由中央社記者李壽康攝於1959年11月1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幕典禮」在該院中央大樓大門前廣場舉行,由副總統陳誠主持,應邀觀禮者包括三軍首長、醫界人士,及外賓共計四百餘人。(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謝謝我的表弟王建文特地幫我在榮總開幕整整60年後的2019年11月1日,於同地拍攝下圖。而上圖中的中央大樓也早在30多年進行改建工程,蛻變為目前的中正樓(1989年10月落成)。
1956年6月6日,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籌劃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於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舉行破土奠基典禮;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親臨主持,有中外來賓數十人參加,包括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長卜蘭德、美軍顧問團長史邁斯等人均在場觀禮。
1958年7月1日,耗資美金160萬元(當時折合新台幣8400萬元),費時兩年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竣工落成。
1959年3月,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始門、急診作業。
1959年11月1日,全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正式開幕,總收容量為610個病床。開幕典禮於當天上午10時在石牌該院門前廣場舉行,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主持,三軍首長、醫學界人士、該院員工及外賓四百餘人觀禮。陳副總統及美國大使館代辦葉格先行致詞,然後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會主委蔣經國陪同陳副總統參觀該院設備與環境。首任院長為盧致德。
1963年5月22日,院名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略去原名裡的臺灣二字),簡稱榮民總醫院。
1966年9月27日,院名隨著退撫會更名而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
1969年,除榮民、公保外 ,台北榮總也開放勞保、一般民眾就醫,且於同年興建樓高12層的中正大樓(這棟中正樓在新的中正樓於1989年完工後,更名為思源樓),當時病床增至900床 , 每日門診達1500人次。
1971年,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指示榮民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共同成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大學)以培養醫療人才。
1977年,第二門診大樓完工啟用 ,原樓高6層的建築物於1983年因門診人次增多而加蓋7、8樓。
1979年8月,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臺灣榮民總醫院於臺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臺中、高雄兩分院,以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
1982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正式開幕。
1984至1988年為更新計劃第二期,拆除中央大樓 ,改建成綜合醫療大樓「中正樓」,採國際標準的現代醫院設施,興建動力中心及附屬工程。
1985年5月,位於中正樓後方樓高10層的綜合大樓完工 ,定名為「長青樓」,依其名收住退役將官及一般暨癌症病患,並設有復健治療室。
1988年7月1日,臺灣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獨立為臺中榮民總醫院,位於臺北的榮民總醫院同時更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民總醫院。
1989年10月,新中正大樓落成。中正樓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最重要的建築物 ,也是天母、北投地區的地標,耗資新臺幣75億8千萬元,為地上24層、地下3層之 SRC 構造 ,頂樓設直升機停機坪,以備緊急救護之需。
中正樓的病房設計具人性化 ,所有病人使用的空間均有大型觀景窗,而且早在國內環保意識還不普遍的年代,中正樓的廁所就以節能減碳為主要設計,全部廁所都有對外窗能接收自然光線,避免廁所因為通風不良 、日照不足而有霉味 ,也因為這個構想 ,讓中正樓外觀不同於國內其他醫學中 心 ,看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且能符合現代醫療需求 ,並由原來的1816床擴充到目前的將近3000床。雖然病床數不斷增加 ,但對病人的照護並沒有因病床的增加而壓縮病人的使用空間 ,這要完全歸功於當初堅守尊重人性的設計。
1990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正式開幕。
1993年7月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
1997年元月,臺北榮民總醫院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1998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2000年及2001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
2002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2013年11月,隨著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組織調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更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總在成立之初,床位有61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來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並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8000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2932張(統計於2019年1月)。
目前臺北榮總的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第一、二、三、湖畔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科技大樓、護理館等;土地面積為30.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54萬5203.83平方公尺。
臺北榮總現有員工6443名(醫師1256名、護理人員3010名,醫事人員932名、技術人員305名、行政人員664名、技工工友276名,統計於2019年5月),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地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臺北榮民總醫院被列為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1963年,由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在捐贈該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正式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
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臺北榮民總醫院自1996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臺北榮民總醫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該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藥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以「視病猶親、追求卓越」之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盧致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段影片紀錄了1956年6月6日的臺灣榮民總醫院破土奠基典禮與1959年11月1日的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幕典禮。
1956年6月6日,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籌劃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於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舉行破土奠基典禮;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親臨主持,有中外來賓數十人參加,包括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長卜蘭德、美軍顧問團長史邁斯等人均在場觀禮。
1958年7月1日,耗資美金160萬元(當時折合新台幣8400萬元),費時兩年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竣工落成。
1959年3月,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始門、急診作業。
1959年11月1日,全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正式開幕,總收容量為610個病床。開幕典禮於當天上午10時在石牌該院門前廣場舉行,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主持,三軍首長、醫學界人士、該院員工及外賓四百餘人觀禮。陳副總統及美國大使館代辦葉格先行致詞,然後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會主委蔣經國陪同陳副總統參觀該院設備與環境。首任院長為盧致德。
1963年5月22日,院名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略去原名裡的臺灣二字),簡稱榮民總醫院。
1966年9月27日,院名隨著退撫會更名而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
1969年,除榮民、公保外 ,台北榮總也開放勞保、一般民眾就醫,且於同年興建樓高12層的中正大樓(舊中正樓在新的中正樓於1989年完工後,更名為思源樓),當時病床增至900床 , 每日門診達1500人次。
1971年,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指示榮民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共同成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大學)以培養醫療人才。
1977年,第二門診大樓完工啟用 ,原樓高6層的建築物於1983年因門診人次增多而加蓋7、8樓。
1979年8月,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臺灣榮民總醫院於臺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臺中、高雄兩分院,以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
1982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正式開幕。
1984至1988年為更新計劃第二期,拆除中央大樓 ,改建成綜合醫療大樓「中正樓」,採國際標準的現代醫院設施,興建動力中心及附屬工程。
1985年5月,位於中正樓後方樓高10層的綜合大樓完工 ,定名為「長青樓」,依其名收住退役將官及一般暨癌症病患,並設有復健治療室。
1988年7月1日,臺灣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獨立為臺中榮民總醫院,位於臺北的榮民總醫院同時更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民總醫院。
1989年10月,新中正大樓落成。中正樓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最重要的建築物 ,也是天母、北投地區的地標,耗資新臺幣75億8千萬元,為地上24層、地下3層之 SRC 構造 ,頂樓設直升機停機坪,以備緊急救護之需。
中正樓的病房設計具人性化 ,所有病人使用的空間均有大型觀景窗,而且早在國內環保意識還不普遍的年代,中正樓的廁所就以節能減碳為主要設計,全部廁所都有對外窗能接收自然光線,避免廁所因為通風不良 、日照不足而有霉味 ,也因為這個構想 ,讓中正樓外觀不同於國內其他醫學中 心 ,看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且能符合現代醫療需求 ,並由原來的1816床擴充到目前的將近3000床。雖然病床數不斷增加 ,但對病人的照護並沒有因病床的增加而壓縮病人的使用空間 ,這要完全歸功於當初堅守尊重人性的設計。
1990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正式開幕。
1993年7月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
1997年元月,臺北榮民總醫院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1998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2000年及2001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
2002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2013年11月,隨著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組織調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更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總在成立之初,床位有61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來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並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8000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2932張(統計於2019年1月)。
目前臺北榮總的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第一、二、三、湖畔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科技大樓、護理館等;土地面積為30.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54萬5203.83平方公尺。
臺北榮總現有員工6443名(醫師1256名、護理人員3010名,醫事人員932名、技術人員305名、行政人員664名、技工工友276名,統計於2019年5月),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地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臺北榮民總醫院被列為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1963年,由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在捐贈該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正式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
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臺北榮民總醫院自1996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臺北榮民總醫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該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藥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以「視病猶親、追求卓越」之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盧致德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政院澄清:李孟諺秘書長財產沒增加,賣台南房產舉家北上,故存款增加。
本錄影遵守防疫規範,所有人員皆經量體溫、消毒,並全程配戴口罩。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特別企劃➔https://bit.ly/2JiJgoA
趙少康X陳文茜談國際➔https://reurl.cc/4my5pY
美國下一步怎麼走?➔https://bit.ly/3qlGCig
少康談美豬議題➔https://bit.ly/2VqaSdD
兩岸關係怎麼辦➔https://bit.ly/3qmFmeI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頻道LIVE直播專區➔https://reurl.cc/5qokMR
中美台緊張關係➔https://reurl.cc/q8mzZR
少康戰情室每週精彩回顧➔https://bit.ly/2JiKS1C
●鎖定TVBS TV 56台首播
●按讚【少康戰情室】fb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新聞翟急便】fb粉專馬上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realmicrophone/
《少康戰情室》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
#少康戰情室 #趙少康 #誰來feat趙少康 #TVBS #新聞翟急便 #超錢新聞 #翟翾 #錢子
盧致德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錄影遵守防疫規範,所有人員皆經量體溫、消毒,並全程配戴口罩。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特別企劃➔https://bit.ly/2JiJgoA
趙少康X陳文茜談國際➔https://reurl.cc/4my5pY
美國下一步怎麼走?➔https://bit.ly/3qlGCig
少康談美豬議題➔https://bit.ly/2VqaSdD
兩岸關係怎麼辦➔https://bit.ly/3qmFmeI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頻道LIVE直播專區➔https://reurl.cc/5qokMR
中美台緊張關係➔https://reurl.cc/q8mzZR
少康戰情室每週精彩回顧➔https://bit.ly/2JiKS1C
●鎖定TVBS TV 56台首播
●按讚【少康戰情室】fb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新聞翟急便】fb粉專馬上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realmicrophone/
《少康戰情室》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
#少康戰情室 #趙少康 #誰來feat趙少康 #TVBS #新聞翟急便 #超錢新聞 #翟翾 #錢子
盧致德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歐洲洪災 #德國 #比利時 #盧森堡 #死亡人數攀升
歐洲西部近日連日受到暴雨影響,引發嚴重洪患,德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等國災情慘重,水勢來得又快又急,洪水經過的地區無一倖免,房屋、道路跟橋樑嚴重毀壞。人們逃命不及,唯一能做的就是往高處避難。歐洲洪災已造成189人死亡,數千人失蹤,也成為德國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天災。
.
#災後重建 #梅克爾 #Cologne #災損高達十億歐元
德國災情最嚴重的南部城鎮阿爾韋勒郡(Ahrweiler),已知有98人死亡,部分地區因洪水尚未消退,通訊依然中斷。警方表示,隨著洪水退去,預計將會發現更多罹難者遺體。德國總理梅克爾18日前往災區視察,她表示,「歐洲的洪災非常可怕,德語幾乎無法描述所發生的災難」,德國政府預估災損高達數十億歐元,也承諾將迅速提供財務補助,協助災民清理重建。
.
#科學家警告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倫敦政經學院氣候變遷環境所政策部主任鮑勃·沃德(Bob Ward)指出,地球平均氣溫升高,以致強降雨更可能發生,更暖濕的空氣意味最終將帶來更多雨量。「全球均溫上升攝氏1度,大氣層中水含量就會增加7%,提高發生強降雨的機率。」
-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盧致德 在 如果不是當年國防醫學院盧致徳院長的人脈與地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推動愛德創建的盧致德院長,他的姑姑盧慕貞是孫中山先生的元配,所以,盧院長見到國父的話,要喊「姑丈」的,曾經擔任行政院長的孫科,是盧院長的表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