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這次 iOS 15 搶了不少 Google 的飯碗(原況文字、地圖擴增實境),而且 iPhone 6s 也能升級,佛心。
-
iOS 15 帶來保持聯繫的新方式,以及幫助使用者專注、探索的強大更新,還能透過智慧功能用 iPhone 完成更多事。FaceTime 更新提供更自然的視訊通話;「專注模式」幫助使用者減少分心;「原況文字」等新功能利用裝置端智慧技術來顯示實用資訊;「地圖」的升級體驗提供探索世界的全新方法;還有更多強大新功能。iOS 15 今日以免額外付費軟體更新形式提供。
增強後更自然的 FaceTime 通話
FaceTime 變得比以往更不可或缺,讓使用者能輕鬆和最重要的人聯繫。FaceTime 音訊和視訊功能的強大更新,讓通話更自然、更栩栩如生。透過空間音訊,群組 FaceTime 通話中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從對方在畫面中的方位傳來。「語音隔離」是新的麥克風模式,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排除背景噪音,優先聚焦使用者的聲音;「寬廣頻譜」模式則將所有背景聲音都收錄到通話中。受 iPhone 拍攝的絢麗人像照片啟發, FaceTime 上的「人像」模式可以將背景模糊,將畫面對焦在使用者身上。「語音隔離」、「寬廣頻譜」和「人像」模式也能以第三方 app 使用,例如 Webex、Zoom 和 WhatsApp。群組 FaceTime 提供新的格狀顯示選項,能以相同大小的方格來顯示通話參與者。
FaceTime 通話現在延伸至 Apple 裝置以外,Android 或 Windows 裝置的使用者也能從各自的網頁瀏覽器加入通話。網頁版 FaceTime 通話仍經端對端加密處理,隱私性不受影響。iPhone、iPad 和 Mac 使用者只需建立一個 FaceTime 連結,並透過「訊息」、「行事曆」、「郵件」或第三方 app 分享連結,即可開啟通話,與親友聯繫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
今年秋季稍晚,「同播共享」將帶來讓使用者在 FaceTime 通話中與親友分享體驗的新方式,例如一同聆聽歌曲、觀看電視節目或電影、一起完成體能訓練、或分享螢幕以查看 app。「同播共享」將適用於 Apple Music、Apple TV+,以及 Disney+、HBO Max、MasterClass、SoundCloud、TikTok、Twitch,還有其他許多 app。「同播共享」可透過 iPhone、iPad 和 Mac 使用。共享播放控制選項,讓所有參與「同播共享」的成員都能播放、暫停或快轉。「同播共享」也可在 Apple TV 使用,讓使用者可在大螢幕上欣賞節目或電影。
藉由「訊息」保持聯繫的更多方式
「與你分享」是出現於「照片」、Safari、Music、Apple Podcasts 以及 Apple TV 等 app 的新區塊,顯示親友透過「訊息」分享的照片、文章、音樂等內容。「與你分享」自動於「照片」app 中顯示分享的照片,並在對應 app 中顯示其他相關內容。「與你分享」區塊顯示該內容的傳送者,讓使用者能輕鬆查看對應的訊息,並重啟對話。
iOS 15 中,Memoji 帶來讓使用者展現自己的更多元方式,包括多色頭飾、更多眼鏡款式,以及人工電子耳、氧氣管、軟頭盔等無障礙選項。使用者可用 40 多種服飾選項,以及沙卡、揮手、靈機一動燈泡時刻等九種全新貼圖手勢,自訂 Memoji 貼圖。
一日之中保持專注的強大工具
iOS 15 推出「專注模式」,可根據當下想專注處理的事情過濾通知,藉此幫助使用者減少分心。例如,工作期間可以設定「工作專注模式」,僅允許同事或工作用 app 傳送的通知;「個人專注模式」可在與親友一同休息放鬆時使用;「健身專注模式」則可幫助使用者進行體能訓練時保持在狀況內。使用者可以建立自訂「專注模式」或選擇系統提供的「專注模式」,運用裝置端智慧技術,建議允許發送通知給使用者的人和 app。為了進一步延伸專注功能,使用者能用符合特定「專注模式」的相關 app 建立專用「主畫面」。
使用「專注模式」時,「訊息」app 和 Slack 等支援此功能的第三方通訊 app 會自動對聯絡人顯示使用者狀態,使對方明白此刻不宜打擾。使用者甚至能收到開啟「專注模式」的建議,依據時間點或地點等因素而提供,且在一個 Apple 裝置上設定好的「專注模式」也會自動套用在使用者的其他 Apple 裝置上。
通知的全新樣貌
通知經過重新設計,新增了聯絡人照片和較大的 app 圖示,使通知內容更容易辨識。通知摘要是每日於使用者指定時間發送的通知整合。裝置端智慧技術會根據使用者與 app 的互動,將摘要按照優先順序整理,最為重要的通知會在最上方。有時效性的通知、訊息和電話會立即傳遞,因此使用者不會錯過緊急的通知。此外,若想將特定 app 或訊息通知轉為靜音一小時或一天,也都輕而易舉。
裝置端的智慧技術驅動「原況文字」、更先進的 Spotlight 搜尋、以及「回憶」等功能
「原況文字」將照片中文字內容變得有互動性。「原況文字」使用裝置端智慧技術辨識全系統 (包括網頁) 照片中的文字內容,並讓使用者採取進一步行動,例如複製貼上、查詢資訊、翻譯等。使用者甚至可輕點電話號碼的影像以撥打電話,或輕點網址的影像以在 Safari 中開啟頁面。透過神經網路引擎的能力,「相機」app 也可以快速在當下辨識並擷取文字,例如社區咖啡廳牆上寫的 Wi-Fi 密碼。使用者可利用「圖像查詢」獲得有關流行藝術、地標、書籍、自然界中的植物花草、寵物品種等進一步資訊。
Spotlight 是 iPhone 上通用的啟動搜尋方式,現在可以直接從鎖定畫面使用,並包括以地點、人物、場景或物品搜尋照片的功能。利用「原況文字」,Spotlight 可搜尋到照片中的文字與手寫內容。
iOS 15 為「回憶」功能帶來目前為止最大幅度的更新。全新電影級「回憶」功能具備煥然一新的樣貌、互動式介面,並結合 Apple Music 利用裝置端智慧技術推薦音樂曲目,重溫最愛或遺忘的回憶變得更容易。
重新設計的 Safari 瀏覽體驗
Safari 推出新設計的瀏覽體驗,使控制選項更容易觸及。新的標籤列預設置於螢幕底部,讓使用者可以輕鬆以單手在標籤頁間滑動瀏覽。利用「標籤頁群組」,使用者可以輕鬆地整理標籤頁,並隨時隨地在 iPhone、iPad、Mac 裝置上讀取。iOS 上自訂起始頁面以及網頁延伸功能,使 Safari 變得更個人化、更強大。
用Apple「地圖」導航、探索
iOS 15 中的「地圖」提供看世界的嶄新方式。視覺效果絢麗的地圖,提供更勝以往的細節呈現社區、商業區、建築物,也擁有客製地標,以及帶著閃耀月光效果的全新夜間模式。導航提供全新 3D 駕駛顯示,搭配新的道路細節呈現,幫助使用者更清楚辨識轉彎車道、分隔帶、人行穿越道、人行道等。升級的地圖功能於洛杉磯、紐約、舊金山提供,日後將於更多地區推出。設計精美的互動式地球儀提供山脈、沙漠、雨林、水體等地貌的豐富細節。
大眾運輸使用者輕輕一點,即可找到附近站點、釘選愛用路線。「地圖」會自動跟隨所選的交通路線,在接近出發時間時通知使用者,並在 Apple Watch 上追蹤這些資訊。使用者只要舉起 iPhone,即可透過擴增實境獲取詳細的步行路線指引。
「錢包」新增鑰匙和州證件
有了 iOS 15,「錢包」新增住家、飯店、辦公室,甚至汽車鑰匙,讓使用者僅透過輕輕一點 iPhone 即可進出更多地方。具備超寬頻支援的數位汽車鑰匙變得更厲害,使用者不必從口袋或包包拿出 iPhone,即可安全上鎖、解鎖、啟動指定車輛。 只要將鑰匙儲存在「錢包」裡,iPhone 也可以用來解鎖住家、辦公室,甚至飯店房間。 此外,未來將開放讓住在美國參與州的使用者可以把合格州證件與駕照加入 iPhone「錢包」。
重新設計的「天氣」功能
「天氣」全新設計的外觀配有全螢幕地圖、圖像化顯示的天氣資訊、以及根據情況動態調整的配置。精美的動畫背景能更準確反映太陽位置、雲量與降水,以及降雨或降雪的開始與結束時間通知。
運用「備忘錄」整理、協作
「備忘錄」新增可供使用者自訂的標籤,易於快速分類筆記,「提及」功能讓共享筆記的成員可通知彼此重要的內容更新。全新「活動」顯示,可查看共享筆記的近期紀錄;Highlights 則顯示編輯者的細節。首先於 Mac 和 iPad 登場的「快速備忘錄」可在「備忘錄」app 中查看與編輯。
更多隱私控制
全新隱私權功能提供透明度,以及用戶對於提供給 app 資料的掌控度。「郵件隱私權保護」防止寄件人得知郵件是否被開啟,也隱藏 IP 地址,如此一來寄件人就無法從 IP 地址得知使用者地點,或藉此對使用者進行建檔分析。Siri 對使用者隱私權的保護更進一步,透過裝置端語音辨識,使用者的指令音訊預設完全在裝置端處理,實現更加個人化、離線指令、以及更快的性能。
其他功能特色
Siri 新增 AirPods 上的「播報通知」功能,也能讓使用者透過下達指令與他人分享螢幕。Siri 現在可以在第三方 HomeKit 配件中啟用,如此一來 HomePod 與 HomePod mini 使用者可以輕鬆、安全地請 Siri 傳送訊息、設定提醒事項,或將內部訊息透過家中更多設備廣播給家人。
iCloud+ 結合所有使用者最愛的 iCloud 功能,再加上新的進階功能,包括「隱藏我的電子郵件」、擴充的「HomeKit 安全錄影」支援,還有創新的網路隱私權服務 「iCloud 私密轉送」。iCloud 目前的訂閱者將會自動升級至 iCloud+,無需額外付費。所有的 iCloud+ 方案皆可與使用者「家人共享」群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如此一來,所有人都能享受這項服務提供的新功能、儲存空間和升級的體驗。
「健康」app 新增分享標籤頁,使用者可以跟家人、照護者或照護團隊分享健康資料;「趨勢」讓使用者可注意有意義的個人健康數據變化;新的衡量指標「步行穩定性」則賦予使用者積極管理跌倒風險的能力。使用者也能夠直接在「健康」app 中儲存可驗證的 COVID-19 疫苗或篩檢結果紀錄,以供隨時輕鬆取用。
「翻譯」 新增「自動翻譯」功能,不需點按麥克風按鈕,即可自動偵測到使用者開始說話,並翻譯語音內容,使得跨語言對話更加流暢自然。全系統適用的翻譯功能,讓使用者可透過選擇文字並點選「翻譯」,在 iPhone 上隨處進行翻譯。
新的 iPhone 設定讓使用者可更無縫地啟用 iPhone。原 iPhone 使用者無需訂閱 iCloud,也可以暫時在 iCloud 備份資料,以便輕鬆轉移資料到新的 iPhone。針對第一次換到 iPhone 的使用者,進化版的「移轉到 iOS」,讓使用者輕鬆轉移「照片」相簿、檔案、資料夾、「輔助使用」設定等,從最開始就享受個人化的 iPhone 使用體驗。
「輔助使用」透過「旁白」讓使用者探索圖片中人物、物品、文字、表格資料、以及圖片中表格的更多細節。新的背景音持續於背景播放,掩蓋惱人的環境或外部噪音。「聲音控制」功能提供客製化「切換控制」,可用嘴巴發出的聲音進行操作,使用者也可在不同 app 上自訂顯示和文字大小。Apple 也將為「耳機調節」功能支援辨識外部載入的聽力圖 —— 顯示聽力測試結果的圖表。
目前無法使用語音隔離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與深度學習發明人之一、2019年ACM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教授一起對話,深深為他身上的科學家底蘊所感動。
Bengio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AI的合理使用,尤其對用AI解決環保議題有很多投入,如使用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概念,延伸應用在發掘全新低污染材料以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
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我們討論的視頻和文字記錄。
……………………
李開復對話Yoshua Bengio: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7月23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Deep Tech)造福人類”活動,與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在對話中,李開復博士與Yoshua Bengio教授探討了AI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時代,AI如何幫助未來的經濟社會更加富有彈性、宜居和可持續。
他們認為,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得以真正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將有希望希望建立一個明智、理性、包容的社會,構建人類社會與AI的良性循環。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
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如何加速AI從科研到應用轉化?
2、COVID-19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深度學習2.0時代,提升機器理解和執行能力
話題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以及如何加速AI科研到應用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預設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鑒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佈,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佈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佈演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網頁。後來,Google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流覽禮物,安排配送。它瞭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盡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互聯網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于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幾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説明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提前預測傳染性,應權衡公共衛生與隱私保護
話題2: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李開復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台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路,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感測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資訊,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專案,其中涉及神經網路、即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專案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借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盡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盡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AI是把雙刃劍,應推動全球治理、改變文化
話題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Yoshua Bengio
李開復:我會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創新工場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我們非常希望 AI 能得到合理應用。Bengio 教授可能會在氣候變化上再補充一些。
在 《AI新世界》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線上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佈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于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話題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李開復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演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路的破碎淩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資訊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資訊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
平臺更加智慧,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及視頻內容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
目前無法使用語音隔離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與深度學習發明人之一、2019年ACM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教授一起對話,深深為他身上的科學家底蘊所感動。
Bengio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AI的合理使用,尤其對用AI解決環保議題有很多投入,如使用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概念,延伸應用在發掘全新低污染材料以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
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我們討論的視頻和文字記錄。
……………………
李開復對話Yoshua Bengio: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7月23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Deep Tech)造福人類”活動,與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在對話中,李開復博士與Yoshua Bengio教授探討了AI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時代,AI如何幫助未來的經濟社會更加富有彈性、宜居和可持續。
他們認為,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得以真正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將有希望希望建立一個明智、理性、包容的社會,構建人類社會與AI的良性循環。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
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如何加速AI從科研到應用轉化?
2、COVID-19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深度學習2.0時代,提升機器理解和執行能力
話題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以及如何加速AI科研到應用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預設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鑒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佈,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佈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佈演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網頁。後來,Google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流覽禮物,安排配送。它瞭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盡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互聯網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于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幾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説明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提前預測傳染性,應權衡公共衛生與隱私保護
話題2: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李開復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台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路,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感測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資訊,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專案,其中涉及神經網路、即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專案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借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盡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盡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AI是把雙刃劍,應推動全球治理、改變文化
話題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Yoshua Bengio
李開復:我會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創新工場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我們非常希望 AI 能得到合理應用。Bengio 教授可能會在氣候變化上再補充一些。
在 《AI新世界》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線上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佈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于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話題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李開復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演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路的破碎淩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資訊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資訊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
平臺更加智慧,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及視頻內容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