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說《三字經》最好在判了無期徒刑後再讀】
之前分享過不少老舍的短篇作品,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對於這位中國作家的印象,都是比較偏嚴肅或者諷諭當時社會現象的──直到剛剛小編看到這一篇xD
和大多數談到閱讀的文章不同,老舍對於「閱讀」的理解比較隨興、比較自由。如果你有「閱讀焦慮」的話,相信你看完這篇能會心一笑,用更輕鬆的方式去「享受閱讀」。
一起來看看老舍怎麼說的吧。
-
談讀書 / 老舍
書的種類很多,但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決定讀什麼的全權;自幼兒我就會翹課,挨板子也不肯說我愛《三字經》和《百家姓》。對,《三字經》便可以代表一類——這類書,據我看,最好在判了無期徒刑以後去讀,反正活著也沒多大味兒。
第二類書也與咱無緣:書上滿是公式,沒有一個「然而」和「所以」。據說,這類書裡藏著打開宇宙秘密的小金鑰匙。我倒久想明白點真理,如地是圓的之類;可是這種書彆扭,它老瞪著我。書不老老實實的當本書,瞪人幹嗎呀?我不能受這個氣!有一回,一位朋友給我一本《相對論原理》,他說:明白這個就什麼都明白了。我下了決心去讀這本寶貝書。讀了兩個「配紙」,我遇上了一個公式。我跟它「相對」了兩點多鐘!往後邊一看,公式還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們「相對」下去,它們也許不在乎,我還活著不呢?
可是我對這類書,老有點敬意。這類書和第一類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類書不是沒法懂,而是懂了以後使我更糊塗。以我現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歲的時候,我現在滿可以作聖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緊跟著就糊塗了;昨兒個晚上,我還挨了小女兒——玫瑰唇的小天使——一個嘴巴。我知道這個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兩歲。第二類書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紙上沒印著一句廢話;懂不懂的,人家不鬧玄虛,它瞪我,或者我是該瞪。
我的心這麼一軟,便把它好好放在書架上;好打好散,別太傷了和氣。這要說到第三類書了。其實這不該算一類;就這麼算吧,順嘴。這類書是這樣的:名氣挺大,讀過的人總不肯說它壞,沒讀過的人老怪害羞的說將要讀。譬如說《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羅馬的悲劇,辛克萊的小說,《大公報》——不知是哪兒出版的一本書——都算在這類裡,這些書我也都拿起來過,隨手便又放下了。這裡還就屬那本《大公報》有點勁。我不害羞,永遠不說將要讀。好些書的廣告與威風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認那些廣告作得不錯,誰管它威風不威風呢。
「類」還多著呢,不便再說;有上面的三項也就足以證明我怎樣的不高明了。該說讀的方法。怎樣讀書,在這裡,是個自決的問題;我說我的,沒勉強誰跟我學。第一,我讀書沒系統。借著什麼,買著什麼,遇著什麼,就讀什麼。不懂的放下,使我糊塗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我不能叫書管著我。
第二,讀得很快,而不記住。書要都叫我記住,還要書幹嗎?書應該記住自己。對我,最討厭的發問是:「那個典故是哪兒的呢?」「那句話書是怎麼寫來著?」我永不回答這樣的拷問,即使我記得。我又不是印刷器養的,管你這一套!
讀得快,因為我有時候跳過幾頁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練習跳遠。書要是不服氣的話,來跳我呀!看偵探小說的時候,我先看最後的幾頁,省事。
第三,讀完一本書,沒有批評,誰也不告訴。一告訴就糟:「嘿,你讀《啼笑因緣》?」要大家都不讀《啼笑因緣》,人家寫它幹嗎呢?一批評就糟:「尊家這點意見?」我不惹氣。讀完一本書再打通兒架,不上算。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我自己心裡。我愛讀什麼就讀,有什麼心得我自己知道,這是種享受,雖然顯得自私一點。
再說呢,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工夫去細細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評。「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這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因此,設若我真去批評,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讀自己的書,不願談論自己的書。「兒子是自己的好」,我還不曉得,因為自己還沒有過兒子。有個小女兒,女兒能不能代表兒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別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擁護,特別是在家裡。但是我准知道,書是別人的好。別人的書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給我一點我不知道的東西。自己的,一提都頭疼!自己的書,和自己的運氣,好像永遠是一對兒累贅。
第五,哼,算了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 #黑洞 #平行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最近重看了一次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以前看的時候真的很不明白,但是這次再看回就比較明白一些,開始對於裡面的理論感到好奇,究竟他們是以什麼理論來拍攝這個電影呢? 這個電影裡面講到的有幾個我們都好奇...
相對論原理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周專欄:〈閱讀霍金簡史〉
霍金逝世,書架上又添一亡魂。這原是時間史的自然趨勢,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霍金於我,有知識以外的個人意義,感覺猶如失去一個啟蒙老師,文學前輩。
對我來說,霍金除了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作家。很簡單的理由,因為他寫書。他寫連我也看得懂(雖然要花點功夫)的科普書。也許,身為作家的成功,帶起了他身為科學家的知名度。他的著作非常暢銷,《時間簡史》被譽為史上最多人買但最少人看得懂的書。的確,世界上頂尖科學家有很多,但誰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人人也知道霍金。他的名字幾乎等同科學。普通人一想到科學,特別是宇宙物理學,一定會想到霍金。也很可能只會想到霍金。
我小時候因為驕傲和無知,認為科學只不過是計算和死記公式的機械操作,中四選科的時候,投向了探討歷史、社會和人類行為的文科。我以為科學只是處理「如何」的問題,而文學和歷史才是研究「為何」的科目;而「為何」比「如何」更重要,更有意義。這樣的偏見一直持續到唸大學。在比較文學系修習文化理論,對主流科學採取懷疑態度,大談什麼「實證主義」和「範式轉移」之類的。那時候自己其實對科學一竅不通。
我重新認識科學,是從霍金的《時間簡史》開始。《時間簡史》初版於一九八八年,我手上的版本是一九九二年重印的,所以閱讀時間很可能是之後一、兩年內,也即是我開始寫作的初期。之後又看了題材相關的文集《黑洞與嬰兒宇宙》。霍金的語言能力不能小覷。他的行文看似簡明直接,但所表達的內容其實十分艱深。他既能思考最繁複的理論,但又能以最簡單的語言向普通人解釋,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當然,據霍金憶述,這是經編輯提出意見反覆修訂的成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不能說霍金的書立即對我產生影響。我開始寫作頭幾年的東西,也沒有出現相關的痕迹。大概是到了二千年之後,我看見《時間簡史》出了精裝插圖版,又新出了同樣是精裝插圖的《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便忍不住都買了。於是便把舊作和新作也仔細讀了一遍。應該就在這時候,霍金的宇宙論對我發生了作用。那幾乎是一次再度的文學啟蒙。我忽然發現,科學和文學其實不是對立的,而是有相通的地方。甚至乎,在最根本也最原初的地方,是同一回事。我把霍金的書當作科學去讀,但也同時當作文學去讀。那簡直就是一首宇宙史詩,一篇宇宙小說(但很明顯是短篇或極短篇)。
除了那些宏觀和微觀的科學理論,當中的意象也對我造成巨大的震撼。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黑洞(blackhole)、奇點(singularity)、反粒子(anti-particle)、虛擬粒子(virtual particle)、想像時間(imaginary time)、歷史總和(sum-over-histories)、有限但沒有邊界(finite but without boundary)、蟲洞(wormhole)、嬰兒宇宙(baby universe)等等,不止猶如科幻小說的概念,更加是極為形象化的事物。可以說,統統都是文學意象。這些意象簡直是目不暇給,令我的想像力產生持續不斷的大爆發。這與其說是來自科學理論本身,不如說是來自霍金的思維方式和呈現手法。
霍金在二零零二年又編輯了一套稱為《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的書,親自撰寫了總序和個別的簡介。當中選取的科學經典名著,包括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伽利略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克卜勒的《世界的和諧》、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這套書單是拿在手裏,已經震撼得不能說話。硬着頭皮看下去的時候,當然是如墮五里霧中,不知身在何處。不過,親炙科學巨人的經驗還是值得的。霍金介紹科學前人的用心確實良苦,站在巨人肩上的說法看似謙虛,但其實他自己也有成為巨人的自信。
受到霍金的啟發,那幾年間我開始閱讀大量的科普書籍,以彌補自己科學知識的貧乏。量子物理學方面,有同樣擅長以簡明文字表述艱深理論的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他的「歷史總和」理論簡直是令人神迷!(簡單地說就是每顆粒子運行的歷史不止一個,而是無數!粒子會以所有可能的路徑前進,只是多數的可能性會互相抵消,最後只剩下一個。)不過,讀得最多的卻不是天體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的書,而是自然史和演化論的著作。從祖師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讀起,上溯至布封(Comte de Buffon)和林奈(Carl Linnaeus),下及當代的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威爾遜(E. O. Wilson)和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等等。這些囫圇吞棗的閱讀的結果,就是自二零零五年起至二零一零年的三部長篇小說:《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和《物種源始.貝貝重生:學習年代》了。
與一切的源頭《時間簡史》相比,我的小說可謂繁複累贅,完全不懂「簡潔」的美德。(我後來寫了本極簡短的《美德》,作為未能寫出後續長篇的搪塞。)也許,在霍金告別人世,終於「封筆」之時,我也應該重讀他的作品,再會舊雨,尋找新知。而他後來出版的我未曾讀過的書,好像自傳《My Brief History》,補充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以及包含他更新近的見解的《The Grand Design》,也將會列入我未來的書單中。
懷念一個作者的最好方法,就是讀他的書。
相對論原理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 #黑洞 #平行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最近重看了一次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以前看的時候真的很不明白,但是這次再看回就比較明白一些,開始對於裡面的理論感到好奇,究竟他們是以什麼理論來拍攝這個電影呢?
這個電影裡面講到的有幾個我們都好奇的東西,時間,引力,平行世界還有黑洞,而這些理論很巧妙的把它們聯繫在一起,我們今天就來說這幾個東西吧!
先說時間,我們好像明白時間但卻又好像從來沒有認識過什麼是時間,我們在有文明以前就以太陽出現的時間為一個標準,或是以星星月亮等等的運行為一個計算單位。其實時間最主要就是三個因素,過去,現在還有未來,而且從來沒有人可以證明時間是在‘流動’的,那在物理裡面,他們對於時間的觀點是怎樣的呢?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就要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開始說起,狹義相對論裡面和牛頓力學不同,他加多一個維度,就是時間軸,裡面只有兩個基本的原理
光速是恆定的
大家知道光速是C=30 x 108 m/s,這個原理就是,無論是這樣的情況之下(除了引力之外,我們會在下個理論講到)真空或是經過空氣之中,光速都是恆定的,都是一秒30萬公里。
狹義相對論
這裡的另外一個原理就是移動的物體,和靜止的物體,它們相對的時間會不一樣,打個比方,如果以光速的來回為計算方式,那麼彈回來原點就是一個時間單位,但是移動的東西所彈回來的時間會稍微長了一點,所以這裡就是產生另一個情況,就是時間膨脹。
如果用一個靜態的人的時鐘去測量一個低於光速移動的人,如果這個移動的人也有帶著時鐘,那麼他的時鐘一定會比靜止的人慢,但是對於他來說,在他的移動空間裡面還是一樣的,物理上沒有任何改變。
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我在地球上拿着同一款非常精準的原子鐘,而我朋友則是搭上太空船遠離地球,他在太空船空間裡面的時間是兩年,裡面的食物還是兩年,人也只是老了兩歲。
但是在地球上的我,卻是過來四年,那麼當他回來後,是否是好像穿越了兩年後的未來呢?
那如果我也是像我朋友一樣,搭上太空船與他相反的方向離開地球,我們的時間過得會一樣快。
那麼有人就有提出一個叫雙胞胎悖論,如果一對雙胞胎,弟弟留在地上,哥哥做太空船低於光速離開地球後再回到地球上,那麼哥哥可能就是比弟弟年輕了,是這樣的嗎?
但是事實上狹義相對論只適合用於直線均衡速度的運動,因為哥哥的太空船中途加速,U-turn或減速然後回到地球上,所以並不是適合用這個理論來解釋,
所以就要和另外一個理論來解釋會比較完善,那就是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裡面講的也是兩個非常簡單的理論。
引力是和加速值是同等的。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坐進電梯裡面,如果電梯上靜止不動,地球的引力會落在我們身上,那麼我們會靜止不動,是因為在我們身上會有向上的支持力,所以我們才會在原地不動(牛頓引力)
當電梯上以N的速度往上升時,那麼加速上升會造成支持力變大,但是其實你是分不清究竟是引力變大還是因為加速上升造成支持力變大,愛因斯坦就把這兩者歸為等效。
這就是等效原理。
到這裡大家明白我講什麼嗎?
光線彎曲
就好像我們之前所講的狹義相對論裡面講的,如果是移動的太空船,對於靜止的人,他的光束落在的地方不同,這裡在廣義相對論裡面加進了引力,好像剛才的理論所說的,如果加速值和引力是等效的,那麼意思是如果在引力非常大的地方,它的時間會比普通引力的地方會過得非常的慢。
我們來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如何解釋引力導致時間變慢的理論,打個比方,M = 質量無限大的物體, 如果有兩顆不同的星球在離這個無限大質量的物體不同的距離,T1是遠一點的星球上的時間,而T2則是進一點的星球。
GM就是代表這個質量無限大物體的引力數值,而R就是離比較靠近星球的距離,C =光速。
它的方程式如下:
T2 = T1 √(1-2GM/c²r)
大家先不要覺得燒腦,你只需要以最簡單的數學來想這件事情就可以了。
2GM/C²r 必須大於一,如果√ 下面是負數,那麼是除不到的。
如果r需要大於1,那麼r就是距離必須要大過光速除於2GM(就是M的引力數值),那麼得出來的結果就是T2是小於T1,那麼意思是什麼呢?如果距離約靠近M,那麼它的時間就會相對的變慢。
如果剛好R = 2GM/C²r,那麼就是說結果會是√0,也就是T2 =0,那麼就是說在這個距離,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個星球上的人的時間是靜止的。
很神奇吧!
這裡就可以解釋道在星際效應裡面,為什麼他們去到接近黑洞的星球,回到太空船上面已經過了35年,以這個理論來說,如果人類接近在黑洞的引力邊緣,也就是再前一些就會掉進黑洞裡面永遠出不來了,對於其他人來說,你的時間是靜止的。那麼是否你在那裡就不會衰老了嗎?
以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還有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如果在超過了黑洞的引力邊緣,那麼時間就會變成虛數,如果時間是虛數的話,那麼究竟在裡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個在電影裡面有假設,他掉進一個好像平行世界的空間裡面,而這個平行空間可以穿越過去和過去的自己對話。
回來我們說的時間,我們是以人類衰老的速度來衡量時間,還是我們的細胞對於引力的轉變變成停止衰老呢?還是引力加快了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而減慢了我們衰老的速度?
我在上兩個平行世界的影片也有講過,現在我把三個影片關聯在一起,平行世界裡面可能會有另外一個我,如果量子可以同時存在在不同的時空裡,那量子時空的就有可能把兩個世界暫時連接在一起。像我之前在平行世界的影片裡面有假設:如果兩個平行世界的時間是不存在的,並沒有以前或是現在,而是只有快和慢的假設呢?
那麼以今天的這個廣義相對論,就可以解釋會否有比較快或比較慢的平行世界了,只要那個平行世界是越靠近質量無限大的物體時,那麼它的時間可以變慢,甚至靜止了。那麼平行世界的記憶重疊也可以用這集更加的完整解釋了。
如果這個讓你可以去到這個時間靜止的空間裡面,當時間是無限時,你會做什麼呢?那是否你回到地球時,地球早已過了100年呢?時間是單向的,並不可以穿越過去,而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就已經過去了。
在星際效應裡面,他進入了黑洞裡面,傳送到一個時間為虛數的五維空間,可以看到他以前的還沒去外太空之前的情景,還用引力和摩斯密碼來傳送黑洞裡面的量子質料和,和引導過去的他去到太空研究站等等。
到現在我終於比較明白這個電影了。
就算時間可以靜止,對於不會利用時間的人來說,還是一樣的。其實時間還是一樣在流動,只是兩個的物理上覺得不一樣而已。相同的,如果一個人很會利用時間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它的時間才有價值。
時間可以忘記傷痛,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讓一個人成長,以前小的時候,就希望快快長大,當長大過後,就希望時間變慢一些,一年一年的過去,看到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開始老了,你多麼希望可以把它們送到黑洞的邊緣,那麼我們就可以和父母一同老去,但是卻可能30多年不能看到他們。
無論什麼物理方程式都好,沒有什麼是可以敵過時間的,還是那一句,學會珍惜時間,珍惜和家人的時間,還有屬於你的時間。
好啦!今天就是平行世界的完結篇,原本只是想寫黑洞的原理,竟然湊巧的讓平行世界的兩部影片完整了,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大家看完這平行世界的三部曲,有什麼希望我講的主題嗎?歡迎大家留言建議,我會試著做的。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相對論原理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對論,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一生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有“現代物理學之父”之譽。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0:36 愛因斯坦的遺屬
1:00 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偷走了
2:16 偷取大腦的事情被揭露
3:36 研究大腦
4:00 哈維失踪
4:53 找回哈維
5:53 神經系統學家
6:35 愛因斯坦的孫女
7:20 幫助愛因斯坦完成遺願
8:17 回到原地
8:35 各種發現
9:33 愛因斯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