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樹花飄,太陽閉上眼睛。
#斯卡羅
相思樹故事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唐詩有三百首,你知道臺灣詩也有三百首嗎?
古典詩是傳統的語言,是文人對於生活、政治的表露。長期以來,我們會背唐詩三百首,詩中的長江黃河、黃鶴樓,我們或許可以到訪,但離我們的成長生活太遙遠了,對於學習而言,不應該先從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著手嗎?在今天披露的「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中,鼓勵學生們用台語朗誦古典詩,指定作品卻全部是唐詩宋詞,民間主辦雖立意良善,我們覺得有些可惜,期待主辦單位可以來修正。
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100年紀念,在我們長期研究的台灣古典詩中,這些創作者們往往有著多重身份,是社會上有名望與地位的傳統士紳,是台灣文化協會等政治、文化運動的參與者,是新興文學與藝術的贊助人,也同時透過詩詞紀錄政治、歷史、地理等文化地景的時代見證者。
我們就為大家特別節選以台中作為舞台的幾首古典詩,來窺看當時的歷史時局,因為台灣古典詩正是貼近當時生活的文學作品,記敘著從省城到臺中市變遷中,身在殖民台灣、心懷中華文化傳統的士紳們,如何看待腳下這片土地的觀察與夢想。
分屬三個不同年代的台灣古典詩——
1、台灣省城的夢想與夢醒:呂敦禮的《大墩新建府城》描寫省城新建的祥和景象;出身霧峰林家的林朝崧寫《潛出塗葛堀即景》於新舊政權交替的1895年,為逃離時局動盪而躲避泉州,頗有傳統中華文人貶謫離散之情;而梁啟超的《台灣雜詩》則寫於訪台之後,詩中並非傳達他個人的感受,其實是描寫了台中仕紳們對於殖民統治的心聲。
2、現代城市的興與榮:日本人開發現代城市,整治綠川,劃設棋盤格式街道,頗見小京都之映射。在女詩人王嬌娥的《綠川流水》與日人青山尚文的《臺灣雜詠‧臺中》中,皆能看見現代台中如何誕生與繁榮。
3、仕紳的文化生活與想像:後車站新庄仔的士紳吳子瑜,將自宅後方位於櫻町四丁目的自家戲台,改建為公共劇場。這位劇場主人也是台灣古典詩社群的中堅人物,大小詩會與詩人們的私下聚會在各處舉行,其中也包括了這座已在2021年消失的天外天劇場。
《大墩新建府城》 呂敦禮(1891)
村墟疏落認新城、平野荒蕪接太清。
細草常緣官堠長、閒花多傍女牆生。
月明尚少樓臺影、日暮初添鼓角聲。
父老衣冠存太樸、大成殿畔事春耕。
《潛出塗葛堀即景》林朝崧(1895)
舵樓一望海漫漫、解纜白雲紅樹間。
鄉淚曬乾衣上日、櫓聲搖碎水中山。
殷勤贈劍頻呼渡、辛苦鳴雞始出關。
爭似寒潮少拘束、等閒流去又流還。
《臺灣雜詩》梁啟超(1911)
蕩蕩臺中府、當年第一州。
桑麻隨地有、城郭入天浮。
江晚魚龍寂、霜飛草木秋。
斜陽殘堞在、莫上大墩頭。
《綠川流水》 王嬌娥
東溪一水似圖明、兩岸垂楊繫客情。
抱廓潺湲除宿垢、鳴宵彷彿譜秋聲。
防洪築灞千年計、綴景流雲十里程。
車馬迎人驛站近、免教大澤入中城。
《臺灣雜詠‧臺中》 青山尚文(1929)
橋是八條街幾叉、風煙寫出小京華。
趁虛商賈晚出散、隔水樓臺樹半遮。
綠柳二川朝罩霧、青山四匝夕拖霞。
源泉混混清千尺、容易分供一萬家。
一區泉石好園林、節物常春景可尋。
含笑花香頻引蝶、相思樹密善棲禽。
森嚴廟宇帶雲氣、瀟灑亭臺涵水心。
的是秋酣蕉實熟、琉璃盤上似堆金。
《天外天觀劇》吳維岳(1936)
傀儡衣冠各擅長、陸離光怪總堪傷。
眼看世態真還假、影射人情顯又藏。
天外有天原不錯、戲中是戲却何妨。
可憐灯炧三更後、枉使繁華夢一場。
.
.
每回告訴你一則在地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改變了台中
——台中物語Taichustory
追蹤IG: instagram.com/taichustory
城市體驗×轉譯設計
相思樹故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曾元耀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一棵樹幹倒下,仆在步道的邊坡
步道就有了肋骨
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
芒草搖擺地說
我們會在土石上生兒育女
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
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
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
從石頭的排列與安置
可以觀察先民手腳的進與退
石工與體力是步道流淌的血
山頂人用手撥開龍肚的毛髮
以卵石鋪出新生的小血管
讓步道緩緩路過三合院的古老
路過土角厝身上的泥濘
以西河移民手上的繭,新生土地的堂號
我們手中的鐵鍬,是步道歷史的基因
閃著雄性光澤,繼續在紅礫石的間隙
崁入風聲、雨聲的秘密
在大肚山斷層挖掘出
先民在砂岩的印模
有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以及
深埋在地底下的築路傳承
在殘存的保安相思林裡
可以看到時間的影子與線條
百年緬梔花倚在土地公廟的身上
以一種療癒的姿勢觀賞旅人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本詩獲2019年第八屆臺中文學獎新詩首獎)
--
◎作者簡介
70 歲。中山醫大醫學系畢。內科精神科醫師。鳳山信元診所執業。曾獲林榮三、鍾肇政、吳濁流、星雲等文學獎。(出自《第八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
◎小編蕭宇翔賞析
「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個能夠延長人類感受力之視角的人,能夠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為他指出一個好機會,一個可以追隨的模式。」——約瑟夫‧布羅茨基
我想將這首詩放置在藝術史的地基上審視。我想了解,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它能夠或不能提供什麼;開通或者躲避了什麼。換言之,我也願意將自己置入文明史中自審,一個智窮計盡的人類所面對的困境。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這兩句詩讀起來頗為順理成章。「文明──盡頭」的句勢帶來一種悲劇的完結感,而「荒野──起點」則帶來創世紀的啟發。對比的淨結果就是,發出對古老、對自然的昇華與追崇,面向土地、反璞歸真,這是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但這直接無視了古道也是文明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這是抒情語氣的常見缺陷──無可自拔的概括。在接下來的三句中更為明顯。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為了」──這個句式飽富抒情野心。穿越到巫覡年代,賦形於萬物,呼風、喚雨、種樹──「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隱喻雖誇張,卻足夠明確。基於樹的生長的確就是時間的標記,在植物學上我們可以參照年輪;在過往文學中,〈項脊軒志〉曾寫過:「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但歸有光的文字之所以動人,因他提取的是「現實的質量」──妻子的死亡,她死前真的手植了一顆樹──而非提取抒情的氾濫。
至此,第一段至少揭示了一個形而上的主題,那就是對時間的觀察。
第二段,有趣而飽富創造性的意象出現了:肋骨。從作者論上,我可以輕易推斷這是因為其職業背景,但我不願這樣做,因為我相信任何創造性的東西,或許只是「物質」在試圖表達自己。因此我蹲下、細看,並有一些發現。
比起「倒下的樹幹」,芒草與「肋骨」還更加相稱。因為肋骨是骨骼的自然生長而非「破壞後」「倒下」的遺存;因為,為了保護臟器,人類的前三根肋骨在斷裂前能承受一百八十公斤,而相較倒下的樹幹之腐爛、脆化,芒草的繁茂與肋骨更加神似,況且,如果你拔折過芒草,會發現它強韌得不可思議。
還因為希伯來創世紀神話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那時宇宙比現在輕盈八十億個靈魂,而一男一女將被放逐到大地上「生兒育女」。那男的叫做亞當,女的叫做夏娃,後者來自前者的肋骨。
或許正因受到「物質」的吸引,或者繆斯向他口述詩句的緣故,作者才會從樹幹寫到肋骨,再寫到芒草、生兒育女。無論如何,我感覺作者來到了一個強大象徵的邊緣,相當迫近了。
但它掉進了術語惰性的漩渦。若非如此,其後的「血」、「毛髮」、「小血管」、「基因」就不會蕈狀雲似地井噴。
它們都有同一傾向,那就是將物質一律等同為生物,並將自然現實完全客體化、外部化,為了描述、形容之用。此作詩法與解剖學無異。在此,作者幾乎不用形容詞,我們知道形容詞一向使人起疑,而當事人知其風險。他改以象徵體系的架構來規避其風險,同時增加了權威性、可信度、新鮮感──以生物學辭彙為素材。不用形容詞,但所作所為仍只為了「形容」這一效能。哪怕實際上,生物學與南寮古道一點干係也沒有。這僅僅因為作者的選擇:將自己的修辭凌駕一切,使自然現實變成客體,乃至附屬品。而這在邏輯上,與此詩開頭所展現的初衷相互違背。
正如我們不會為了找到鳥類歌聲的源頭而解剖一隻鳥:該解剖的是我們的耳朵。
如果讀過布羅茨基的名詩〈黑馬〉(Был черный небосвод светлей тех ног…),就會明白我為何反對這種姿態。如果自然真正昇華,真應受推崇,那麼也是因為它的吞噬與人的渺小。〈黑馬〉驚人的結尾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這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Archaïscher Torso Apollos)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人類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手伸向我們。
同樣的術語漩渦存在於另一條路線,即「南寮古道的建成」作為一組套語。諸如:「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它們的共同點即賦予這座先民的工程一種宗教的玄密、文明性,並融合自然。這種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無法延展我的感受力,沒有將思想帶到所希求的更遠,但我也絕非期待它傲慢或絕望。情緒固可轉為空間與情境,但它仍指涉一個人的心靈。
最後一段投射了這心靈。
它最終回到了對時間的觀察,也是一開始所拋出的主題。這完全是意料中事,「時間──空間──時間」的夾心結構,肇因於對空間失去了耐心,或者智窮技盡。當我們窮盡空間,就只能走進純粹的時間,譬如天堂就是空間的盡頭,故而天堂順理成章「永恆」。此詩的開頭就已預示了這宿命的困境,直到詩的中段再也無法從空間(古道)中開挖出更多質量,就必然要面對:時間,作為一個觀察物的抽象龐然,探討的乏力感。最後寫: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它的結論是:時間並非理所當然。
我確信自己看見了一股不對勁。這形上學的抽高、迴避、虛擬、簡化、懸空──這面對「時間」的困窘、試圖但以失敗告終的概括、面對絕望的荒誕感。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這一格言式的句子,將自己趕入因和果之間的均勢──簡化,無疑是對「無限」的恐懼,但它給人一種太平盛世、自信、智慧的口氣。這句話暗含的潛臺詞是:「難道你以為時間是理所當然的嗎?」無形間凸顯自己在觀察層面上的高度。這距離「自詡掌握了時間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但仍讓你感覺在對時間謙恭。相比之下,布羅茨基在〈世紀末〉所寫的絕望,誠懇得多:
「誰能預見時間的獰笑
橡皮擦般抹拭掉一切
彷彿它們只是筆記本裡的
膽小塗鴉。不存在人,或靈魂
到那時,時間陰險的步伐
已走完了。」
同樣是登走古道,讓我們看看楊牧所譯的W.B.葉慈是怎麼寫的:
「每一個偶現的罅隙或凹痕,
依稀就是水流或雪崩紛杳,
或是仍然飄著白雪的高岡。
雖則無疑那梅花和櫻枝
正把小小的半山屋渲染薰香
那幾個中國人朝它登臨,而我
欣然想像他們終於就深坐其中:
從那裡,對高山與遠天
對著全部悲劇景觀,他們逼視。
一個點明要求些悲愴之曲;
精湛的十指於是乎開始調理。
他們的眼睛夾在皺紋里,眼睛,
他們古老發亮的眼睛精神奕奕。」──〈青金石雕〉(Lapis Lazuli)
其實這並非一首描寫登走古道的詩,青金石雕是葉慈七十歲所收到的生日禮物。這首詩的前三節全然不提石雕,寫的是彼時西方文明所面對的危機:二戰。而引文是詩的最後一節,是藝術史那滾動的捲軸所奔往之處,同時也是文明史所奔往。它試圖揭示:縱然腳下的現實痛苦無比,獨裁者、集中營、炮火重擊──仍然深信:純粹的物質能帶給我們慰藉的實感。
這與中國詩歌傳統「因物起情」完全不同,楊牧認為,它突破了「傳統的詠物詩」。「因物起情」並無不好,但一位偉大的詩人最終能使情「超越」物,發揮物質本身的極限,乃至加速度突破,帶來穎悟的震盪與實感。在真實世界的質量中提取出超現實,發現一個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回憶──發動抒情。最終,我們會感到自己的一種殊異性,一種自我專注,一種要完成自己、完美自己的努力。如同黑暗中的燈盞,如同沙漠中的珊瑚。
或者,在台灣,如果真的到了高山,我們會在大甲溪上游的河床上發現一截鯨魚肋骨的化石。如果你也渴望看它一眼,你就會明白我多麼渴望見識一首詩的誕生。這種殊異性就是文明的基礎。因此,不如讓我們推翻這首詩的開頭,那過於順理成章的對比句構,不如將悲劇與創世紀顛倒因果,張開精神奕奕的眼睛,推進步伐,並看到──當荒野來到盡頭,就是文明的起點。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20臺北文學獎沒有多重身份的職業爸爸,但得獎四個有三個是東西南北飄飄飄飄到臺北的異鄉遊子,最好來一點城鄉差距。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臺中文學獎 #曾元耀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楊牧 #布羅茨基 #葉慈 #里爾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5.html
相思樹故事 在 每年母親節來臨相思樹也綻放著美麗盛開花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願相思樹守護者烏鐵,每年母親節來臨相思樹也綻放著美麗盛開花朶,在相思樹的花香思念的在天上的媽媽和女兒(牧蓉和牧瑩)的媽媽! ... 月光賞茶故事館,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相思樹故事 在 Re: [閒聊] 有人看過相思樹嗎? - 看板Chin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顧偉麗告訴記者﹐孫周導演在最後9集中將主要的關注點集中到了曉牧與叢原的關系
及曉樸的蛻變上”--------原來是導演給弟弟加了戲份啊。。。囧
================================
一棵“相思樹”上﹐攀爬了幾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也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弦
。眼下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相思樹》﹐作為《親情樹》、《香樟樹》“樹”系列的
完結篇﹐以其精緻唯美的風格和細膩震撼的情感故事吸引了癒來癒多的觀眾﹐劇中男
女主角對情感的處理方式以及人物命運的發展也在眾多網友中引起熱議。
近日﹐“樹”系列編劇、上師大人文學院影視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顧偉麗女士接受
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在談到自己筆下塑造的幾位糾纏於情感旋渦中的主人公時﹐她坦
言男主角康凱身上表現出的那種執著和憨厚﹐非常符合都市版“許三多”的定位﹐而
女主角尚潔是一個愛情的殉難者﹐而絕不是壞女人。
-關於尚潔
一個對情感有過多期待的女人
作為該劇前半部分的女主角﹐陳數扮演的電台女主播尚潔經歷了不少的情感波折﹐其
逃婚、出軌、酗酒等行為顯然與中國傳統女性形象相悖﹐成為不少觀眾眼中的壞女人
。但顧偉麗卻並不這麼認為﹐她表示﹐尚潔絕對不是壞女人﹐如果她是壞女人的話﹐
她就不會活得這麼痛苦﹐最後也不會選擇自我了斷。她隻不過是一個對情感有過多期
待的性情女人。
顧偉麗表示﹐尚潔在婚禮舉行前放棄康凱選擇東方凌霄﹐這與金錢地位都沒關係﹐隻
不過她想要一份更純粹更令她心動的愛情而已。儘管同康凱已相處很多年﹐但她其實
並沒有做好結婚的準備﹐她甚至是在沒有做好戀愛準備的時候就被康凱追到手了。東
方凌霄對尚潔說過這樣一段話﹕“面對生活﹐你是雙重的既渴望安全﹐又害怕被囚禁
﹐既嚮往自由又害怕迷路﹐也許你現在還沒有完全做好結婚的準備﹐但生活的軌道已
經這樣鋪好了﹐你沒有辦法﹐隻能上路。”這其實是很多漂亮女人共同的命運﹐但不
同的是尚潔心有不甘﹐與康凱舉行婚禮的當天﹐她終於拗不過自己的內心﹐從婚禮中
逃了出來﹐不顧一切地投入愛情的結果使得尚潔失去了一切。更為悲慘的是﹐當她有
一天終於明白康凱才是她的真愛時﹐生活已經不肯給她任何機會了。所以說她是一個
愛情的殉難者。
“如果觀眾對尚潔還有種種不解的話﹐我建議你們去讀讀我的同名小說﹐小說裡有我
對尚潔內心最細緻的描寫﹐觀眾的疑問也許能在小說中找到一些答案。”顧偉麗表示
。而對於演員陳數的表現﹐顧偉麗認為她把尚潔這個角色把握得非常好﹐能演出角色
的既純淨又復雜﹐既善良又敏感﹐“陳數是一個能走到人物內心裡去的演員” 。
-關於康凱
有很多“許三多”似的執著和憨厚
自《相思樹》開播以來﹐伴隨著對尚潔這個角色的爭議而來的﹐還有對男主角、實力
男星吳秀波扮演的尚潔丈夫康凱的不解和非議﹐有觀眾認為在面對妻子給自己戴了“
綠帽子”時﹐康凱卻表現出一味的寬容和無私顯得太迂了﹐不夠男人。對此﹐顧偉麗
有著自己的理由﹕“我之所以寫尚潔﹐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我想寫透康凱﹐從康凱
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男人寬容擔當的勇氣和情懷﹐我覺得這真是一種偉大的愛情﹐
一種超越了世俗、充滿悲憫的情感﹐誰說愛情中隻有衝動和熱情呢﹖”她還告訴記者
﹐自己非常認同導演孫周把康凱定位於都市版的“許三多”﹐這與她在創作之初對這
個人物的定位是一致的。
顧偉麗表示﹕“我覺得康凱的身上有很多許三多似的執著和憨厚───康凱外號叫大
頭、他長得粗頭粗腦的﹐名字也頗有氣派﹐但實際上卻十分細膩溫柔。他的父母都是
普通的工人﹐從小家庭生活就不夠富裕。雖然他大學讀的是美術系﹐可是他最嚮往的
還是當一個大老闆。他從大學裡辭職出來。從擺年曆卡的地攤開始﹐一心發跡。他認
為發了財就可以幫助家裡的人﹐就能夠讓自己所愛的人幸福。他自己的生活十分節儉
﹐上完廁所捨不得沖水、知道怎麼擠牙膏是最經濟的……他畫畫因為捨不得用顏料﹐
被老師戲稱是創立了簡約畫風。他的‘雞零狗碎’經常令別人哭笑不得。然而他的內
心卻寬如大海﹐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當尚潔為了另一份愛情絕然悔婚時﹐他在痛苦
中理解並寬容了尚潔內心另一重憧憬。當傷痕累累的尚潔重新回到他身邊時﹐他不計
前嫌重新接納了她。家裡人都氣康凱的‘蠢’﹐但正是這種‘蠢’體現出他作為男人
面對愛情的博大情懷。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悲劇沒有動搖他對愛情的信念﹐所以才有了
他後來跟曉牧之間的生死之愛。”
-關於改編
遺憾電視改編削弱了原作愛情立意
與顧偉麗的原著相比﹐孫周導演對《相思樹》劇本在20集以後做了比較多的改動。當
被問到對這些改動是否滿意時﹐顧偉麗坦言﹕“導演改了戲的魂卻保留了原來的結局
﹐這樣就產生了某種扭曲﹐破壞了整部戲的主線﹐我覺得有些遺憾。”
顧偉麗告訴記者﹐孫周導演在最後9集中將主要的關注點集中到了曉牧與叢原的關係
及曉樸的蛻變上﹐而原劇本的關注點一直是緊盯著康凱和曉牧的﹐對他們倆的生死戀
情展現得比較充分。 “這兩個人之間後來發生了很多極其感人的故事﹐面臨一個又
一個感情和命運的考驗﹐他們應該是這個戲的真正主線。孫周導演鏡頭下的叢原很有
魅力﹐但我筆下康凱與曉牧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極其感人的﹐記得我在寫他們倆的故
事時曾一次次地為他們流淚心痛﹐他們共同擔當﹐共同成長﹐我覺得他們倆的愛情才
是《相思樹》真正的靈魂所在。”
針對最近不少觀眾已經對全劇的結局展開了爭論﹐顧偉麗估計這些觀眾都是等不及播
完買了碟看的﹐“他們對曉牧最後的歸宿問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覺得曉牧應該和叢
原在一起。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爭論﹐我覺得是跟導演對劇本的改動有很大的關係﹐因
為導演把康凱和曉牧的這條線嚴重地削弱了﹐全改成了叢原對曉牧的關懷﹐而康凱對
曉牧隻剩下躲避﹐再加上孫淳將叢原演得那麼有魅力﹐如果是我的話﹐我也選擇叢原
。這就是我說的某種扭曲。原來那種‘生死相守﹐共同成長’的愛情立意被削弱了。
建議大家去看看我的同名小說﹐裡面有非常豐富的書寫。”
從《親情樹》中的親情到《香樟樹》裡的友情﹐再到《相思樹》裡探討愛情﹐相繼捧
出的“樹”系列讓顧偉麗早已躋身一線編劇的行列﹐但這些光環並未讓她滿足﹐她向
記者透露﹐自己接下來會寫一部長篇小說《我的大學》﹐在這部作品中將充滿命運的
起伏和理想的光芒﹐比前面“三棵樹”的情感都要來得強烈。
================================
轉載地址﹕https://news.163.com/08/0424/16/4AACTMSA000120GU.html
※ 引述《nappykid (尿布小孩)》之銘言:
: 四月份的時候到了雲南一趟,在飯店閒來無事就ㄧ直看電視,
: 突然驚覺,大陸的連續劇怎麼都這麼好看,隨便轉一台就可以看一晚~=w=
: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人看過這部-相思樹
: 片長只有29集,回台灣後,我花了3天很猴急的看完了,然後又看了ㄧ次
: 這大概就叫欲罷不能!(如果是喬家大院,大概更不用睡了)
: 片頭片尾很有質感,畫面唯美得像是看電影ㄧ樣~整體來說應該是個悲喜交錯的劇情吧!
: 題外話,好多影片台灣都沒有發售,只能請去大陸的朋友幫忙帶,台灣找的好辛苦,
: 我還跑去過招牌上寫著:陸海空影片、港陸日韓連續劇的商店,後來才發現
: 除了店門口擺的是真的連續劇,走進店裡,發現每一排光碟封面都是女生的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191.2.2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