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H&M,有不少引起我興趣的電影。
舊版的教科書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通常會提到坦能堡會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戰算是改變德國戰略的重要因素。
德國的位置在歐洲的中央地帶,這也奠定德國的先天戰略劣勢,那就是容易被夾擊,尤其一戰開打前,德國的敵對勢力─英法俄,分別位在德國的東西兩方。面對被夾擊的可能,德國高層想到的方法是:利用高機動力,先集中主力擊破一個方向的敵人,再利用時間差,調轉主力擊敗另一方面的敵人。
戰略既然決定,下一步是要決定對象,也就是要選擇先攻西線的英法?還是東線的俄國?由於德國的戰略是建立在快速移動上,當時鐵路密集度高的西線就成為目標,所以德國最終決定了「西攻東守」的配置,將主力調往西線(順帶一提,在此選擇下,德國後來又研究迅速攻破西線的戰略─施里芬計畫)。
正因為主力在西方,德國在東線的兵力顯得稀薄,這讓俄羅斯有可趁之機,而俄軍也的確發動了攻擊。但就在坦能堡戰役,德軍大破俄軍,加上西線戰場的攻勢被英法扛住,以至於形成僵持的壕溝戰,德國高層之後將戰略改成「東攻西守」,這也成為日後德國在一戰東線戰場獲勝的遠因。而負責坦能堡會戰的指揮官─興登堡、魯登道夫,後來更憑藉著戰攻,最終成為德國一戰後期的實際掌權者,興登堡更因為在一戰的威望,後來成為德國威瑪共和的總統(順帶一提,魯登道夫在威瑪共和時期雖然未能像興登堡一樣飛黃騰達,但在德國國內依舊擁有相當大的號召力,以至於他曾經聯合其他勢力發動政變,不過被輕易鎮壓,而魯登道夫聯合的勢力,正是希特勒的納粹黨)。
雖然我是熟悉坦能堡會戰的背景以及影響,但對於中間的過程我卻完全不了解,所以如果有部電影是講這場戰爭的歷程,我會非常有興趣想要觀看,並了解這場戰爭究竟為何會被大肆宣傳。
泳渡英吉利海峽......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竟然真的有人能辦到這件事呀!
說到有名的游泳,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老毛是位游泳健將,我有次看某部紀錄片,裡面提到老毛因為大躍進政策的失敗,被逼出了權力核心,而他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奪回權力。在文革初期,老毛為了造勢(並證明自己身體很健康),於是進行所謂的暢游長江。簡單來說,73歲的老毛在1小時左右的時間游了15公里。
聽起來很驚人是吧?但紀錄片中,有位老兄是這麼說:「那段長江,水流湍急,毛仰遊在水面上,他人又胖,浮起的大肚子可一路順流而下,一下就漂過好幾十里。」我翻譯他這段話的意思是:與其說毛澤東游了很長距離,不如說他是被水一路沖下去。
所以在河裡游泳,可以借助水流,但在海裡游泳......我實在太難想像,這到底需要多麼強大的體力?真想看看這件事情如何發生的呀?
我相信只要上過英語課的人,應該都學會馬丁路德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我學生時代還被抽到要朗誦這篇,這對外文能力超爛的我,簡直是恐怖加煎熬的記憶,以至於我太久沒回想,都快忘記當時發生什麼事了。)
我除了想看這著名的歷史場景,同時我想到另一件事。
其實馬丁路德金恩在當時的黑人運動中,只是其中一個流派,也是大眾通常下意識比較肯定的流派:非暴力不合作。
乍看之下,這很好呀,在法治內利用遊行、罷工之類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益。但我想問個問題......真的能用這些方式讓政府釋出權益嗎?
以罷工而言,勞工跟資方請問誰能撐得比較久?我想大家心裡有數。遊行?我國那麼多次遊行到底有幾次是真的有重大突破或進展?
所以相對馬丁路德金恩,當時還有另一個流派,由麥爾坎X提倡的暴力抗爭(甚至這可以延伸到另一股勢力:結合社會主義的黑豹黨,說到黑豹黨,這段在我國基本冷門到聞所未聞的歷史,可以參考我前一陣子非常欣賞的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另外在「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這部電影中,也有黑豹黨的部分片段)。
我這麼比喻:面對兩個向你抗議的人,一個是站在你門外呼口號抗議,另一個是直接衝進你家砸客廳,你比較重視誰?
當然,我想在觀感上,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非常反感暴力抗爭,因為他帶來的損害以及牽動的層面巨大的多,但不得不同意:他對所謂的當權者也有效的多。
事實上,晚期的金恩有感於非暴力方式的無效,開始向麥爾坎X的路線靠近;又非常值得玩味的,是麥爾坎X有感於暴力抗爭隊及效果有限,也開始向著金恩的路線靠攏。
相異的兩人,竟在日後相互吸引探索,而這兩人的結局卻如此相同:都死於暗殺。
馬丁路德金恩現在被塑造的很高大上,但其實,不可能用所謂的「聖母模式」成就一切。馬丁路德金恩一開始舉辦的遊行,其實參與人數很少,但他後來刻意把遊行辦在黑人的下班時間,這就形成一種人數倍增的假象,因為下班人潮在畫面上也被算出來了。甚至金恩會預先請記者準備拍攝,其中之一藥浴被拍攝的場面,就是有警察暴力執法,這樣就能用鮮血換到更大的宣傳版面。
我真是挺想看看,不同的電影對於金恩的描述為何。我不是說金恩是個小人,我只是想強調金恩不是個完人,正因不是完人,因為真實,我們這些後人才更容易和歷史人物產生連結感呀。
其他的電影我也都挺期待,除了一部,那就是這當中我唯一看過的一部:羅馬假期。
說沒有很期待,是因為我看過,所以劇情就部怎麼期待了。但其實這部電影要我重看,我絕對OK。原因......有奧黛麗赫本難道還不夠嗎?
對於本周電影,或是我分享的知識,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聊天討論喔。也可以多多分享本篇文章,讓對歷史以及電影有興趣的同好有更多共鳴或討論的機會喔。
相異號召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一些卑劣酸民將麵攤大叔的個資公開在PTT及網路上,他就是一個普通上班族,發文內容皆有憑有據,卻要被這些酸民傷害成這樣。
那些人認為「查得到的個資為什麼不能公布!?」
我不曉得這種說法法官與檢察官會不會採信?
希望那些分享文章的酸民有準備好律師,
也希望麵攤大叔加油💪。
■因為連續 2 天徹夜未眠,我向公司請假看診。
昨天工作忙碌,一直到今天凌晨,我才和焦糖哥哥通上電話,講了40分鐘。他犧牲他的睡眠時間,聽我訴說心情。
焦糖哥哥重情重義,我是他的粉絲在先,之後才成為他的朋友,完全是因為他的人格感召。
■我現在在計程車上,9:00跟身心科醫師約診。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剛才的對話。
嘉行,雙連的綠地保留
是我拜託你要幫忙聲援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195538100502218&id=198653540190704
愛滋人權
是我拜託你幫忙倡議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256874671035227&id=198653540190704
而這些事情,與我們都沒有切身關係。
我也只是短暫兩個月、在生命經驗中,意外成為「相異伴侶」中的「未感染者」。
我們自己的生活空間,不會使用到雙連綠地;
我們終其一生,幾乎不會感染HIV。
但我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去幫助弱勢者發聲。
我們不會因為幫助他們、而獲得任何利益,我們甚至不會出現在感謝名單上。
而我們(包括Emmy Hu)還是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發文力挺、號召大家一起支持。
這個社會上,掌握話語權的人,幾乎都只想到自己,而沒有顧慮到他人的需要,尤其是照顧弱小。
自私自利的人,行為準則是「千萬不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而我們比較像是德蕾莎修女生前所說的:「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Mother Teresa said,
"Love is in the needs of others to see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我一直在向主禱告。
《主禱文》
我們在諸天之上的父,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食物,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欠我們債的人;
不叫我們陷入試誘,救我們脫離那惡者。
因為國度、能力、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
阿們。
新約聖經
馬太福音第六章 9~13節
相異號召 在 屏東環保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綠能與文化遺址的對話 舊筏灣借日光點亮排灣族石板屋
為保障偏鄉部落用電權益、提升居住品質,同時兼顧部落文化生態永續,屏東縣政府與舊筏灣部落協力,共同於部落13座石板屋設置移動式太陽能發電設備,以不破壞石板屋結構、不改變部落生態環境等原有環境衝擊最小的方式,為部落點亮石板屋。
光覆舊筏灣 綠能點亮黑暗部落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海拔810公尺的舊筏灣部落,曾是屏東境內大型的排灣族部落,亦是臺灣罕有的完整石板屋群,但因地域偏遠,交通、教育、醫療不便等因素,於民國63年全數遷至今瑪家鄉排灣村(位於縣道185旁),仍有不少族人心繫原鄉時常返家打理故居、種植農作,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肆虐南臺灣,造成舊筏灣部落全境電力、訊號中斷,淪為「黑暗部落」,近年來族人深感舊部落與文化資產間的重要連結,紛紛返回原鄉重建或修復石板屋,沿山錯落保存完善13座,並以「無電部落」為號召,發展生態旅遊及部落文化體驗,帶領遊客遠離城市喧囂回到最原始的部落生活,在沒有外物干擾下體驗排灣族的部落文化。
然而基礎民生用電仍有其必需性,為了回應當地族人維持基本用電和緊急用電的需求,同時兼顧不欲過多現代設施干擾部落的期盼,今年縣府於舊筏灣部落13戶石板屋每戶設置1kW太陽能板,並於石板屋中設置太陽能儲能設施,包含1kWh儲能電池、IHD螢幕和2.4kW/3kVA混合式儲能轉換器等設備,每年每戶約可發1,157度電,每年減少約6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僅部落居民日常用電更有彈性,也將部落用電的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舊傳統遇新能源 因地制宜為民爭電
舊筏灣部落曾獲2019年亞太旅行協會文化與遺產類金獎,具有深厚原民文化底蘊,為最大限度保存石板屋的完整性,也因應山區多變的天氣狀態,舊筏灣部落採用「移動式」的工法設置太陽能設備,更依照13座石板屋相異的房屋架構、陽光角度、建置地點等因素,因屋制宜為每一座石板屋量身打造最適宜的太陽能設置方案。
不同於平地設置屋頂型太陽能發電設施是將太陽能板固定於支架上,舊筏灣部落的太陽能設備因為可拆卸式,颱風來襲或遇山區強風等情況即可拆卸移動,以免設備因劇烈的天氣毀損。
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縣地形狹長涵蓋眾多原民部落,屬於原民大縣,近年甚多原民部落有感傳統文化永續傳承的重要性,返鄉極力推廣或從事文化保存工作,而屏東縣同時也是綠能大縣,當部落族人試圖在用電需求和部落傳統中尋找平衡時,縣府將綠能設施導入部落中,相比傳統電力必須費力將電送至山上,綠能發電反而更能因地制宜為居民供電,當舊傳統遇上新能源未必彼此排斥,反而能為部落能源轉型提供新思維,相信舊筏灣部落的成功能為屏東原民部落開創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