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研究所畢業,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決定要留在紐約闖一闖,實現我的美國夢,就算最後一事無成,也不虛此行,當時身邊有幾個要好的女同學,透過她們認識了一群很獨特的女性,年紀大我將近一輪,原以為應該比較保守,沒想到她們思維遠遠超越我,翻轉了我很多觀念。
有一個叫麗茲的女生,大學唸的是藝術,畫了幾年畫,後來突然組了一個搖滾樂團,年近四十,又下定決心要轉戰法律,苦讀多年,最後考上法官,單身的她,為了領養一個非洲孤兒,花了好幾年時間才順利把孩子接到美國,看著她一路靠著信念,做自己熱愛的事,到建立家庭,最終有這麼好的成就,羨慕她為自己而活的勇氣,不去在乎外面世界評價女性該有的模樣。
潔莉也是這樣一位打開我眼界的奇女子,來自德國的她,身高近6尺,擁有一雙超級大長腿,一頭又直又長的金髮與貼著額頭的齊瀏海是她的招牌Look,無論在哪兒都是大家注目的焦點,20多歲一個人隻身來到紐約,赤手打拼,在當時被視為最危險的下東城落腳,這是很多人不敢踏進的地方。
但潔莉就是不一樣,不僅要住在那裡,還拿出自己的積蓄,1989年開了一間Bar,而且是那個區域的第一家藝術家酒吧,整個下東城,從原本如鬼城般無人敢踏進去,到後來漸漸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帶動了整個社區的經濟成長,多年的辛苦耕耘,總算開始好轉。
不久得知潔莉懷孕的消息,卻沒有公開男方是誰 (她的一貫作風),潔莉決定獨自懷下這個孩子,朋友圈都送上滿滿祝福,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沒想到,女兒一出生即被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先天自體無法分泌胰島素,終生都需要靠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當時寶寶在加護病房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醫院的細心照料下才逐漸好轉。
25年前,資訊沒那麼發達,網路也沒那麼便利,女兒的病如晴天霹靂,原本滿懷期待,以為一切就要開始好轉,沒想到老天開了一個玩笑,讓她跌了一跤,自責沒有把孩子生得健健康康,未來要怎麼跟女兒解釋這個病,剛生完寶寶那段時間,除了幾個貼心的朋友,她都不希望大家去醫院探望,看見她落寞、心痛的模樣。
她知道自己必須再站起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放下並接受這一切,讓生活趕緊回到原本的軌道上,給孩子一個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走出低潮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修她的家,為了能夠隨時觀測女兒的健康情況,室內所有的隔間/門都拆除,整個家宛如一個龐大的開放空間,廁所的牆面也全部以玻璃取代,原來她們必須這麼小心翼翼地度過每一刻,假使低血糖沒有即時發現,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但這個設計對朋友來說很尷尬,每回到她家作客,去廁所就像在上演一場赤裸裸的真人秀,潔莉還為女兒在客廳的挑高屋頂,垂降了一個盪鞦韆,讓她體驗自由自在、毫無畏懼,翱翔在空中的感受。女兒的飲食都由潔莉嚴格控管,時時刻刻注意血糖值,不僅飯前測血糖,一天還要注射好幾次胰島素。遺傳了媽媽的活潑正向,善解人意的她,是所有人眼中的開心果,潔莉從未把自己的期望強壓在孩子身上,只希望她快樂健康長大。
女兒知道媽媽一個人辛苦扶養她,總是主動幫忙分擔家務(印象中她最愛在家門口幫媽媽洗車),這麼多年過去,我們都忘了她是一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她也不覺得自己與其他同齡小孩不同,因為潔莉給了她滿滿的愛,讓她自信做自己。
有一次在她們家,不小心撞見潔莉正準備幫女兒打胰島素。那個畫面我永遠忘不了,女兒緊緊依偎著潔莉,她輕聲地說:『不痛不痛,很快就過去了』,那一針不僅打在孩子身上,彷彿也刺進了媽媽的心中。
當下我的心都要碎了,直覺反應是趕緊道歉、離開,沒想到潔莉立馬叫住我說:It's ok。那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著一個母親為孩子注射,女兒默默地坐在那裡,沒有喊一聲痛。
女兒是她生活的重心,更是她工作的動力,她的酒吧在歷經了幾次危機後,依然屹立不搖,如今是年輕世代最愛出沒的地方,店門口的空地,是滑板玩家的練習場,室內的牆面,提供給年輕藝術家一個展示的平台,那裡更是獨立音樂創作人的天堂,週末有不同的樂團進駐演出,多年下來,已成為紐約市的著名地標,一個另類的文化創意聚落。
她說這都是有了孩子之後,身體裡那股不認輸、不像逆境低頭的力量,推動著她向前,每回在網路上看到她的報導,想到這一路走來的艱苦,我打從心底佩服這個女生。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苦,也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難題,我常常想起在紐約的那些年,想到麗茲與潔莉,雖然自己的成就,永遠無法與她們相比,遇到再多的困難與不如意,也要抬起頭,逆風前行。
今年,剛好是胰島素一百周年,想起了潔莉的女兒,如今也過了二十幾年,隨著醫療日益進步,胰島素也增加了多種劑型筆針,變得更方便且精準,相信她能更加自信、堅強地活出繽紛的色彩。
藉由這三幅畫傳達我對她們的思念,願她平安長大,未來無論逆境順境,保有一顆純真且勇敢的心。
期待你們看完故事之後,9/30(四) 23:59前留言跟我分享屬於你生命中的勵志故事,我會從留言中選出10位幸運粉絲,贈送簽名手繪卡片&限量雄獅胰島素跨界聯名筆組!
#分享你的小故事
#送出我畫的卡片
#每一張都獨一無二
#胰島素一百周年
#讓糖友為生活上色
#你覺得卡片裡畫了什麼
看著那個人依偎你身邊我決心將你忘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晚安:
每一天,我們讓自己的思緒凌駕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現實之上。我們習慣這樣說:「今天最好不要下雨,因為我要去露營。」或是:「我最好加薪成功,因為我真的很需要那筆錢。」請注意,這些「應該」或「不應該」的放肆宣言都不是建立在科學證據上,而是單純基於我們內心的個人喜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用這樣的基準做事而不自知,彷彿真的相信周遭的世界應該根據我們的「喜歡」或「不喜歡」來展現;如果不是如此,那肯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大錯。這樣過日子非常辛苦,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跟生活搏鬥。
~麥克‧辛格
當接觸手機或平板成慣性,只要腦中閃現了慣性的思緒,我們便相信我們這麼做有相當的必要性,幾乎不經思索地,打開了手機或平板—這是分心的其中一種歷程。換句話說,我們的「想要」常取代「需要」,最後「需要」沒被滿足,「想要」又永遠追求不完,我們因此總是焦躁疲累。
那些帶著我們遠離自己的思緒啊~我們常常沒辦法跟這些思緒保持距離,以至於我們幾乎不經思索,想按照這些思緒而活。事實上,這些思緒常常讓我們越活越有壓力,我們還以為,沒按照這些思緒過活,我們就活得不算什麼。
這篇摘文講得很實際,也很容易理解。好像很平凡,其實道理很深刻,這是這本書的特色。
只是說,知道歸知道,很多誘惑我們還是抵擋不了。沒關係,這也不會真得有多糟,知道就好,知道為什麼我們每天喊著沒有時間,重要的事又做不了幾件就好!
我曾經看過一個爸爸,在家庭聚會時間,從頭到尾沒有放下過手機,沒有跟孩子互動,沒有去看看外面的風景。他生活的世界,主要是在一個小框框裡面,外面的聲音他能回應,只是心不在焉。
真的沒關係,說不定真的有急事。只是家庭關係會比較疏離,只是眼睛會比較不健康,只是容易腰酸背痛肩頸僵硬,或者有時候突然會覺得空虛,如此而已!
這種不安適能度過,其實也能活,很多人也活得迷迷糊糊的,稀鬆平常。一直向外找解答,其實解答一直在自己手上,卻又視而不見,一邊抱怨一邊喊累!
如此說來,各位便能理解我常說的:有人只是活著,並沒有存在!
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開自我,全然擁抱當下的變化,
然後,我們會看見生命所安排好的、種種超乎意料的驚喜。
~麥克‧辛格
活在當下的豐富,而不是只活在侷限的頭腦中,我們因此專注。專注於生命中的美好,我們便由自己回應了我們誠心的祈禱。
祝願您,有一天能不用活得那麼累,能停下來,只在當下好好享受!
************************************
成為一個心無旁騖的情人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每天晚上,我太太跟我都會進行這樣的例行公事:她哄我們的女兒上床睡覺、刷牙、打起精神,然後她會躺到被窩裡面,我們互相交換一個眼神,就知道時候到了,該做正事了,情侶或夫婦之間在床上當然要做這件事──她開始愛撫著她的手機,而我溫柔地撫摸著我的 iPad 螢幕,喔,真的是太爽了。
我們都跟我們的科技裝置有一腿,用臉書代替前戲的情侶,顯然我們不是特例。根據一項調查,「將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與其要他們一整年不用手機,他們寧願選擇一整年沒有性生活。」
在我們學會怎麼變得心無旁騖之前,智慧型手機上通知給我們的誘惑,的確是非常難以抗拒的,原本答應只是要晚餐後很快地回一封信,最後卻演變成失去了當晚整整四十五分鐘時間可以讓我們進行親密的相處。我們陷入了一個夜晚的儀式,孤獨地察看著自己的科技產品,直到深夜。等到我們各自上床,準備睡覺的時候,都已經累到說不出話來了,我們的關係,就這樣承擔著這種痛苦,性生活就更不用談了。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百分之六十五的美國成人睡覺的時候會把手機放在床上或是身邊,我們兩個就是屬於這百分之六十五的一份子。習慣的養成是基於誘因送出的信號,那麼我們身邊的東西就是會點燃引線、誘發我們行動的那點星火。我們決定要把手機拿出臥室,放在客廳,既然外在誘因已經移除,我們在跟各自的科技產品出軌的這個問題上,重新拿回了一點點的控制權。
但在幾個沒有手機的夜晚之後,我開始察覺到一種焦慮感,讓我倍感壓力。我的腦袋裡被各式各樣的事情占滿,每件事情都想要獲得我的關注。是不是有人寄了一封緊急的信給我?我部落格上最新的留言內容是什麼?我是不是錯過了推特上什麼重要事件?這個壓力非常明顯,令我相當痛苦,因此我做了一件任何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改掉壞習慣的人都會做的事:我作弊了。
我碰不到我的手機了,我得要替自己找個新的伴侶,而讓我鬆了一口氣的是,當我拿出我的筆電,開始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焦慮感漸漸退散。我的太太,看到我的所作所為,欣然接受這個機會,解放自己的壓力,然後我們又回到之前的狀態了。
又過了幾個這樣的夜晚,在機器上耗到深夜,我們只能懦弱地承認,我們失敗了。雖然難堪,但我們下定決心要搞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發現我們跳過了一個關鍵的步驟,我們還沒學會去處理把我們拉回去的不適感。在對自己保持同理心的狀態之下,這一次,我們決定先從驅動著我們不良行為的內在誘因開始進行管理。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的路由器和螢幕裝在帶有計時器的插座上,這個插座是我們在當地的五金行,花了七塊錢買的,我們把它設定成每天晚上十點就會關掉。使用這個費力協定,意謂如果要「偷吃」的話,我們就得把身體扭成不舒服的姿勢,到桌子後面,把裝置的開關手動打開。
簡言之,變得心無旁騖的四種方法我們都用上了,結果我們有所進步。停止晚間使用科技裝置的強烈衝動帶來壓力,我們學會如何去處理這種壓力,並且隨著時間過去,去抗拒也變得比較容易。我們安排了很嚴格的就寢時間,並且主張臥室是個神聖的空間,把外在誘因,像是我們的手機和電視,留在外面。那個把多餘的分心源切掉的計時器插座,讓我們可以確實遵守跟自己訂下的預先承諾,並且這變成是一件我們每晚都會期待的事。我們對於自己的行為自制力增強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把這段重新得來的時間用在一些更「有生產力」的事情上。
儘管我們對於自己這個斷絕科技的發明相當自豪,現在有很多路由器,像是 Eero,都有內建可以切斷網路的功能。如果我忘了時間,企圖在十點以後察看電子郵件,我的路由器就會送一則訊息來提醒我把電腦關掉,去依偎在我太太身邊。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和我太太依然熱愛這些科技的小玩意,出現新的發明的時候,也樂於擁抱這個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我們想要從科技中獲益,又不想讓其侵蝕性的影響力折磨我們的關係。學會了如何處理我們的內在誘因、替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找出時間,移除有害的外在誘因,並且使用預先約定,如此一來,我們終於得以克服我們關係裡頭的分心問題。
***
就像你在第一部分中所讀到的:「心無旁騖的意思就是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努力的意思指的是「奮力拚搏,強力對抗」,並不是說要完美無缺,絕對不會失敗。跟每個人一樣,我在面對分心時,有時候也會掙扎一番,當我壓力特別大,或是我的行程有些超乎預期的變化,我也會偏離正軌。
好在,花在替這本書做研究以及寫作的這五年,讓我學會了怎麼去對抗分心,並贏得勝利。分心還是會發生,但是現在我知道該怎麼處置這些分心,讓它們不會「一直」發生。這些技巧讓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其方法和程度都是我之前做不到的。我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一樣誠實,我按照自己重視的價值過活,我履行自己對所愛之人做出的承諾,並且在事業上的生產力前所未有地高。
最近我重新思索了我跟我女兒之間,關於超能力的對話。我跟她道了歉之後,我請她再跟我講一次她的答案,而她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她說,她想要擁有可以永遠都善待他人的力量。
我擦了擦我的眼淚,並且抱了抱她,接下來我花了點時間思考她的答案。我發現善良不是一種神祕的超能力,需要一些魔法血清之類的──只要想要,我們隨時都有善待別人的力量。我們只需要駕馭那些早已擁有的力量。
變得心無旁騖也是如此。讓自己變得心無旁騖,藉此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典範。在職場上,我們可用這些方法來改造我們的組織,並且在我們的產業內外都可以產生漣漪效應。在家裡,我們可以啟發自己的家人,親自試試看這些方法,並且過著他們所願景的生活。
我們都可以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我們都擁有變得心無旁騖的力量。
***
本章一點通:
.分心可能會對我們最親密的關係造成妨礙。即時的數位連結性的代價可能是無法全心全意跟身邊的人相處。
.心無旁騖的伴侶能奪回時間,跟彼此相處。按照這四個變得心無旁騖的步驟,可以確保你找出時間給你的伴侶。
.現在輪到你變得心無旁騖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看著那個人依偎你身邊我決心將你忘了 在 Wang Shun 王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o to the Future 專輯創作故事
第二集 - 少女
那天的天空也像現在這樣
籠罩著一片看似要下雨的烏雲
我穿著黑色西裝
嚴肅地將雙手交叉於胸前
這是我 20 歲做音樂的第二年
站在台中殯儀館
學弟自殺了。
他是個很有才華的人
除了喜愛音樂外更熱衷於表演
因為常把歡笑帶給別人
後來還上了許多綜藝節目
在我們很多人看來前途一片明亮
可事實就是如此殘酷
除了內心震驚外
更不捨的就是眼前這位
同樣穿著黑衣
在大廳哭泣到幾乎崩潰的女生
他的女朋友。
他的女朋友是我學姊
我其實沒想過他們會走到一起
起初跟他們還不熟
但在我離開學校後的某天
學弟突然打給我約吃飯
說是和學姊交往了
他們都來自台中
所以打算一起租房子
恰巧看中的地點就在我家附近
於是就這樣開始有了聯繫
身為在地人
我偶爾會帶他們去吃些美食
也會跟他們說哪有好的約會去處
每當學弟聽聞有新景點
便會帥氣的跨上野狼
使勁一腳踩發後
載著後座長髮飄逸的學姊出發
這讓我對台中人有了狂野的印象
而音樂大概是個契機
發現跟學弟在這方面志同道合
我分享自己寫的歌
他也分享自己唱的饒舌
就這樣開始慢慢熟了起來
還記得第一次街頭演出是情人節
那天晚上我很緊張
獨自在人來人往的地下道唱歌
為什麼選地下道 ?
因為我只會四首歌
有人停下來當粉絲就破功了
唱著唱著
忽然聽見遠方有人大聲跟著我合唱
轉頭望去
是手上拿著攝影機
依偎在一起的情侶向我走來
就是他們兩個人
帶著笑容
陪我紀錄了那次情人節
讓我覺得二月並不寒冷
他們住一起久了
也有爭吵的時候
學弟總會提著啤酒來找我
通常從表情上就可看出端倪
大家心照不宣
就開始分享各自發現的最新音樂
邊聽邊喝邊討論
可只要他一喝多之後
話題就開始轉向
開始在說自己多愛對方
想跟對方結婚這種鬼話
每次都讓我噁心得受不了
也罷 !!
反正我不是個擅長安慰人的人
但仔細想想
印象中學姊幾乎都跟在學弟身旁
無論事情對錯也都站他那邊
好像多數青春的戀愛都是這個樣子
尤其像學弟這樣有才華的人
不管說要去哪
學姊都奮不顧身地跟上
也許 …
雙方都有一種依賴感吧 ?
聽說學弟開始不對勁時
是在螢幕上曝光後
那時的我已考到街頭執照
每天忙著練新歌與演唱
所以那陣子大家各自比較少連絡
直到我有天打開電腦
看到他給我的最後一段訊息
「 加油,我永遠沒辦法像你一樣不向現實低頭,我希望你能連我的份一起努力。」
後來
聽當時跟他合作的朋友說
他得了憂鬱症 …
這個理由
的確很難在他身上套用
但我明白
他之所以努力上節目或努力搞笑
除了他本身是個開朗的人外
更想要的是最後呈現自己的東西
但在他身上有了合約後
開始變得綁手綁腳
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娛樂觀眾的棋子
看不見前方原本的夢想
踩著不情願的步伐
偏偏在這網路輿論氾濫的時代
批評與他理想的實踐上產生了衝突
因此
他無法走出這迷宮。
告別式結束後
我最擔心的就是學姊
除了學弟家人外
她應該就是痛苦承受最大者
畢竟這件事發生在她回台中老家時
她很自責沒有在那一刻陪著他
但學姊並沒有離開台北
她找了一份工作
用專長在舞蹈教室教課
但後來我發現少了學弟這橋樑後
跟學姊也漸漸的較少連絡
只能偶爾問問朋友她的近況
聽說有些朋友嘗試介紹新對象給她
但她總是婉拒
她身邊朋友說學姊說除了教課外
平常就是在家裡看電影或劇
除了去找她外
根本很難約她出來
就這個樣子過了大概三年
學姊某天忽然打給我
說是有事想請我幫忙
我們找了間咖啡廳見面後
卻是她先問我的近況
那時我已開始接觸電視及電影配樂
學姊說她有聽到我的音樂
所以她有一個想法
就是希望我能幫她找間錄音室
我告訴她這沒有問題
但我又追問她要去錄音室做什麼時
她卻沒有回答我
一個禮拜後
學姊依約定找到在錄音室的我
今天的她
帶著一把吉他
看起來好像下了什麼決心
我記得學姊只會跳舞
什麼時候學了吉他?
錄音師請她進了錄音間後
我們就在主控台前看著
這時學姊戴著耳機
清了清嗓子
一個人低聲的呢喃著什麼
我 : 她在說什麼 ?
錄音師 : 不知道,我把音量拉大看看 !!
這時候我聽見最後的幾句
「 你以前說我只會跳舞,但我現在也會吉他了 … 」
接著
學姊對著麥克風唱了幾個音
吉他和弦開始刷了起來
我覺得如此熟悉
在第八個小節之後
我的鼻子就酸了
這是學弟的歌 " Quick hider "
同樣的歌詞
差不多的弦律
只是它從一首饒舌搖滾
變成了抒情的民謠
這瞬間好像我又回到過去
好像學弟並沒有離開過
只是躲起來了。
錄音結束後
學姊跟我表示
每次看見學弟留下來的吉他
都會想起他在寫歌的身影
但是說過的承諾
卻永遠停在三年前
她說自己也該放下了
但很害怕有天會忘記在一起的回憶
只記得學弟常說
「 有天我一定要到錄音室錄音,還要發自己的唱片 !! 」
所以學姊開始學吉他
開始為了他而唱歌
這樣
就不會忘記當初是為了誰
" 因為我想找一個方式,永遠記得你。"
青春的愛情
有時就像易碎的奢侈品
有人離開、有人悲傷
若能跨過難關便能使你強壯
因為這段回憶故事
我寫了一首歌曲 “ 少女 ”
試聽:https://goo.gl/6d2qtx
今年是音樂人生的第十年
我準備出專輯了
也是學弟離開的十週年
學姊後來也結婚有了小孩
過著幸福甜蜜的日子
相信她是個偉大的媽媽
因為曾經承受的過去
而我的音樂故事會伴隨著身旁的人走下去
也許下一個是你
專輯預售:https://goo.gl/avbbVg
小提醒 :
Go to the Future 共有十個故事
皆為王舜為真人真事改編
如果專輯預售每達 10 張
將會更新下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