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之前「#PTT之亂」在PTT上面有一則帥到離譜的教授被貼出來嗎?沒錯,他就是最讓人想要轉系的成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洪瀞!最近他也出了新書,我大概10月就讀完了這本書,如果要推薦給年輕學子們閱讀的年度好書,我想這本應該可以列進去。
覺得不管以下我說甚麼你都沒有要認真看,只想看帥氣照的人可以掏出信用卡買書了,各種連結請參考。
博客來 https://bit.ly/04400284-B
誠品 https://bit.ly/37iGwPQ
金石堂 https://bit.ly/04400284-K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04400284
單純從書名來看,《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自己的力學」其實並不是好懂的概念,但「帶你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這就是一個很吸引閱讀的起點。
老實說這樣的標題很容易淪為某種朝會或是心靈演講上「言不及義」的直銷雞湯話術。但閱讀洪瀞教授寫的本書之後,你就很難不想到那部電影《#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對很多台灣觀眾來說是非常特殊的觀影經驗,也許你要說這片過於天真樂觀也可以,或是過於說教刻板也沒問題。但這片確實激起了很多人在求學之途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何你要學習?」
台灣的觀眾對於故事裡的三個角色非常有認同感,其實是兩個。主角就是阿米爾·汗飾演的藍丘,他象徵理想熱情突破窠臼,勇敢挑戰威權制度。這是多數我們都辦不到的美好想像。
馬德哈萬飾演的法罕比較接近《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推崇的方向,你應該找到自己喜歡的,也許現實不足以支撐你的理想,但你仍然要嘗試看看。
法罕後來去當野生動物攝影師,這需要很高的理念才能支撐現實。多數人只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日子當目標的話,無疑是緣木求魚。
另一個角色是沙曼·喬希飾演的拉加,他念書充滿了各種「旁門左道」,他念書很沒有信心,只好求神拜佛,加上家務很多讓他分心的問題,導致他學習充滿了家人壓力期待,他根本不適合這樣的高壓競爭。
也許考上名校對他來說,就是光榮使命,但對於更多人來說,唸名校是學習的起點,只是對於拉加來說,已經是一個階段的終點。這麼說來很喪氣,但我們是否看過太多天才保送生,國中高中一路跳,到了大學就遜掉?
《三個傻瓜》是一個倒敘法,最後兩個好朋友加上一個討厭鬼,展開三人尋找藍丘的旅程。可以說這段旅程,其實就是找回學習最初的熱情,為何你要學習?
學習到底帶來甚麼?這電影不就也是我們從離開學校之後,才重拾真正學習的態度?因為我們都離開了那些「被迫學習」的時光之後,才明白甚麼是你心裡追求的疑問、好奇心。
受限於國人科舉制度底下培養出來的陳年學習史觀,其實我們只懂得被迫念書與死背,那些答案背後所連動的史觀、邏輯,卻是大家長期缺乏的訓練。
洪博士這本書對我來說,他運用了自身所學的高專業知識,結合通俗白話語言,變成一篇篇能讓初階,或是正值學習起點的朋友們,成為很好的一道「力學」,進而變成「勵學」,你才懂為何成人世界說的「鼓勵學習」,如此空泛蒼白的口號,其實是很值得思考。
如何「跨界學習」?成為你專業上的思考王者只是起點,能切換到不同學科、領域,才剛好是我們這個世代必要具備的「斜槓」態度。
書中另外提到的「懂王」,其實更是訓練我們多元思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態度,其實你我身邊都有懂王,懂王可能真的是「略懂略懂」,但他們都會說得一副非常有自信,就算錯了你也覺得好像不該糾正他們。
然而,懂王的存在,不就是對我們各門學科的絕佳隨堂抽考嗎?
過去嬰兒潮之後信奉的單一職場,能在同一個戰場上,以專情專心的武士道奉獻精神,對初始職業真愛不死,早就是千禧世代的童話故事了。
新世代需要具備的三頭六臂本領何其多?如同洪博士提到的,其實哲學就是科學之母,對多們學科都需要具備思辨力,進而產生聯想力、理解力。
兩千年後出生的新新人類們如今都需要面對知識、資訊載體大幅爆炸的同時,還能夠找出屬於自己的溫柔熱情視野,無疑更是困難。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除了讓我們看到洪教授到底有多帥之外(笑),也能窺探他從小留學生時期,如何克服生存與生活上的壓力,最終能激勵大家找回學習的初心。
#自己的力學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洪瀞
#圓神出版
#哥倫比亞大學周瑜民
#成功大學福山雅治
#帥到轉系
#為何我不是念成大土木
#我知道你只有看書封面就買了
#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實力
「真愛旅程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心得] Revolutionary Road 真愛旅程(大雷)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負雷] 真愛旅程遠不如美國情玫瑰心-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影評] 真愛旅程(有雷)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好雷]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普雷] 革命路上的真愛旅程-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心得]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真愛旅程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問卦] 真愛旅程也能算鐵達尼號續集吧-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問卦] 原來真愛旅程(鐵達尼號續集)是悲劇!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revolutionary road線上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revolutionary road線上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revolutionary road線上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問卦] 真愛旅程也能算鐵達尼號續集吧-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情報] myVideo電影<真愛旅程>免費兌換序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好雷] 真愛旅程-凱特實在太會演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有一種友誼叫小李子與凱特超越愛情的親密關係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DEFAULT. 中壢通訊行推薦Ptt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灑花] 重看一遍鐵達尼號 - PTT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為愛朗讀Ptt. 為愛朗讀博客來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瓦斯狙擊槍Ptt. 重啟》公開特色玩法戰甲 - Perfumeria Amalfi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片單] 情侶價值觀不同的電影- movie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movie - [片單] 幫推薦情侶夫妻之間失去熱情的電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片單] 類似偷情closer的電影- movie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片單] 劇情平淡無奇但好看的片 - 熱門PTT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片單] 現實的愛情片- movie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真愛旅程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Ok 福袋ptt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我的真愛旅程線上看- 喜劇片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真愛繞圈圈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真愛繞圈圈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 的評價
- 關於真愛旅程ptt 在 真愛繞圈圈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 的評價
真愛旅程ptt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多久沒好好溫柔的感受想說的話
想傳遞的力量?
前一次手指撫過信紙是多久前了?
如果能用3C增加傳遞的速度跟無遠的距離
那...是否每一句想說的話都傳遞出去了呢?
這次的留言當中有很多人留下了他們最想寫信給的對象
很感動
這次的電影就是在傳遞這樣的故事
戰爭的撕裂,人性的私劣
卻都最終需要愛,從文字傳遞出的愛
去療愈
有笑有淚的感動好電影
推薦給大家
《電影贈票訊息》—「真愛收信中」已結束
★ 全球熱賣500萬冊 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小說《親愛的茱麗葉》改編
★ 深情寫意的動人書信 超越《P.S.我愛妳》《電子情書》的書情話愛
★ 感性女作家遇上性感男文青 一段由「閱讀」開啟的浪漫情緣
英國女作家茱麗葉艾許登收到了根西島書迷道西亞當斯來信,他偶然在喜愛的二手書中發現了茱麗葉的姓名地址,所以寫信請她推薦其他好書。茱麗葉為道西字裡行間對文學的熱情打動,更對信中提及的祕密社團「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心生好奇。而隨著兩人信件往返,為島上風情與歷史軼事所吸引的她進而決定要將這些故事寫成書。為了蒐集寫作資料,她親自前往探索陌生根西島,但茱麗葉沒想到,靈感並不是她這趟旅程中唯一的收穫。
✅ 留言寫下「你最想寫信給誰呢 ❓」+公開分享
✅ 就有機會抽到電影《真愛收信中》電影首三日 交換票券2張(共5個名額)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018年5月28日(一)中午12:00止。
※註:活動主有變更修改活動知權利。
電影預告:https://drive.google.com/open…
更多電影介紹:
http://tickets.books.com.tw/progshow/01030001755418/
PTT電影版討論: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4247106.A.99C.html
真愛旅程ptt 在 [負雷] 真愛旅程遠不如美國情玫瑰心-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對真愛旅程抱了太高的期待,
所以...我是真的蠻失望的。
爬了版,看到大家幾乎都是好評,讓我幾乎不覺得是同部片XD
我很讚賞裡面的演員,都演得很好,
但我ㄧ直沒辦法從劇情中被打動,
感覺上所有的feel 都是浮在空中似的,
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很普通的家庭,
更糟的是,為了要塑造有美滿的家庭,
因為有了小孩而綁住的主婦,
不得不有了一兒一女的角色安排,
但整個戲空洞到不合情理的只剩下夫妻的對手戲,
小孩似乎無時無刻都在保母家,
那也沒辦法,因為所有的衝突戲,小孩都不適合出現。
劇中同樣有個類似先知的異人,
這與美國情玫瑰心類似,但這個異人所說的話,實在太刻意,
好像如果沒有這個異人來點破這一切,
男女主角的劇情就無法推展了,
如果這個異人的話能少一點,別那麼多,
或許就恰到好處,這個角色也顯得沒那麼刻意。
最後的結局,似乎該留些什麼,但男主角與小孩的表現很淡,
簡直看不出影響力 (那些工作呢?生活呢?)
只有從鄰居衝去庭院的動作,還看得到因為女主角所受的刺激。
整個故事很蒼白,感覺是有不錯的題材,
但導演與編劇卻做得有失水準,
如果我沒看過美國心玫瑰情,
如果我不是對這個導演與這部片充滿期待,
或許我也會覺得還不錯看,
但過高的期待真的讓我......深深失望了。
我簡述一下我所看到的真愛旅程:
ㄧ個充滿理想性的女主角,與一個容易與現實妥協的男主角,
組成了一個產生衝突與裂痕的家庭,最後在誤解與意外下結束。
女主角去巴黎的理想真的可行嗎?
光聽就知道很薄弱,她反覆的話只有:
你知道在法國秘書的薪水嗎?我去工作就好了!
企圖給男主角找個夢。
然而,她去巴黎之後是否能找到這樣的工作,男主角每天閑閑是否就能找到目標,
都是不可知的未知數,更別說帶著2個需要花錢上學的小孩,
女主角是個非常勇敢與獨立的人,
所以無法適應家庭主婦這角色,轉而寄託的女演員夢碎,
讓她覺得非要找件事情來突破,不然她就快瘋了。
男主角真的想去巴黎嗎?
我敢說,他結婚前的話,只是隨口說說,(或許是想把妹的時候的炫耀詞)
沒想到女主角聽進去了,誤以為他是"我這輩子遇過最有意思的人"
我們有多少年輕時候的夢想,長大後逐漸清醒,
有些我們還想追尋,迫於現實不前往,
有些是,其實我們已經不想追尋了,
男主角必然是後者,他雖然對現實不滿,
但他也沒有什麼目標可言,所以他很容易被女主角說服,
也很容易被他人說服,
他選擇了不去巴黎,其實這才是他真正的選擇,
因為他一直對他的生活是小惡小喜的,
他很容易滿足現狀,即使每天工作煩悶,
但如果女主角是個溫順的妻子,他會外遇嗎?
他的外遇完全是來自一個無法駕馭的妻子,帶給他的深深困擾,
他想找個年輕愚昧的小姐,來證明自己的優越,
畢竟在妻子面前他真的處於下風,
這對夫妻的角色的不同於傳統的,
通常都是女生碎碎念,男生抽著菸說:讓我靜一靜,能不能不要談?
但這部片剛好相反,
如果他們的性別互換,或許會是個還蠻和樂的家庭。
男主角的外遇與女主角的外遇大不相同,
男主角是感性的,他只是想證明自己,
女主角是發洩的,憤怒了只想找個發洩的出口,
可悲的是,男主角始終未能了解自己的妻子,
而這個妻子也始終沒看清男主角,
如果她看清了,一開始就該知道,男主角其實沒那麼想去巴黎,
與其想從新開始,男主角只是想證明自己除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外,
還有別人沒有的選擇,這樣的優越感,讓他可炫耀同事與鄰居的感覺!
就是這樣簡單的片,如果拍得好點一定會有更大的迴響,
可惜無論哪個角色與劇情,都無法於美國心玫瑰情並論,
真的是,太可惜了!
題外話:
李奧納多的演技實在很好,為什麼沒入圍男主角呢?
我覺得他的角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35.113
> -------------------------------------------------------------------------- <
作者: plamc (普蘭可)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 真愛旅程遠不如美國情玫瑰心
時間: Wed Feb 25 01:31:40 2009
※ 引述《greenfang (綠芳)》之銘言:
(防雷頁)
: ㄧ個充滿理想性的女主角,與一個容易與現實妥協的男主角,
: 組成了一個產生衝突與裂痕的家庭,最後在誤解與意外下結束。
: 女主角去巴黎的理想真的可行嗎?
: 光聽就知道很薄弱,她反覆的話只有:
: 你知道在法國秘書的薪水嗎?我去工作就好了!
: 然而,她去巴黎之後是否能找到這樣的工作,男主角每天閑閑是否就能找到目標,
對愛波的想法大部分相同 我想每天閒閒應該是找不到人生目標的
不過她應該真的有找到巴黎大使館秘書的工作
有一小段是外交部(吧?)官員告訴她說相關手續都已經辦妥(錄取她?) 他們會轉告大使館
(大概是真的很缺人的關係?XD)
: 我敢說,他結婚前的話,只是隨口說說,(或許是想把妹的時候的炫耀詞)
同感XD 感覺就是利用妹沒去過巴黎 所以炫耀一下的把妹招式^^bb
只是沒想到愛波因為沒去過 反而日後生活不順利時 在心中把巴黎昇華成理想世界
(這叫"出來混的 總有一天要還"嗎?(誤)XD)
: 可悲的是,男主角始終未能了解自己的妻子,
: 而這個妻子也始終沒看清男主角,
: 如果她看清了,一開始就該知道,男主角其實沒那麼想去巴黎,
嗯 是啊 法蘭克到愛波已死 還是不明白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不過愛波的話 我想她應該最後一刻有理解法蘭克的心情 在最後的早餐時 只可惜為時已晚
--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阿嘉的過去,友子的不平,馬拉桑的奮鬥,明珠的悲劇,栗原南的追尋。
《明騎西行記》The Lost Emperor, the Westering Chevalier
鄭和下西洋與百年戰爭,麥加朝聖與搶羊大賽。歷史,遊記,武俠。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5310
作者部落格 https://plamc.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98.219
> -------------------------------------------------------------------------- <
作者: CLIPPER (N368PA)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 真愛旅程遠不如美國情玫瑰心
時間: Wed Feb 25 01:51:20 2009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greenfang (綠芳)》之銘言:
: : 然而,她去巴黎之後是否能找到這樣的工作,男主角每天閑閑是否就能找到目標,
: 對愛波的想法大部分相同 我想每天閒閒應該是找不到人生目標的
: 不過她應該真的有找到巴黎大使館秘書的工作
: 有一小段是外交部(吧?)官員告訴她說相關手續都已經辦妥(錄取她?) 他們會轉告大使館
: (大概是真的很缺人的關係?XD)
: : 我敢說,他結婚前的話,只是隨口說說,(或許是想把妹的時候的炫耀詞)
: 同感XD 感覺就是利用妹沒去過巴黎 所以炫耀一下的把妹招式^^bb
: 只是沒想到愛波因為沒去過 反而日後生活不順利時 在心中把巴黎昇華成理想世界
: (這叫"出來混的 總有一天要還"嗎?(誤)XD)
: : 可悲的是,男主角始終未能了解自己的妻子,
: : 而這個妻子也始終沒看清男主角,
: : 如果她看清了,一開始就該知道,男主角其實沒那麼想去巴黎,
: 嗯 是啊 法蘭克到愛波已死 還是不明白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 我想她應該最後一刻有理解法蘭克的心情 在最後的早餐時 只可惜為時已晚
歷史上的1950年代,的確美國婦女在婚後多半都離開職場
而歐洲婦女則工作地位較高(沒辦法,男人都打仗死光了)
不過我覺得對於艾波來說,巴黎成了一個象徵,
成了她的「金山」(套用黃飛鴻裏的典故)
好像她所有的不如意、所有失去的青春、所有無聊的現實生活、
所有被迫接受自己只是凡夫俗子的體認,
到了那邊就都可以被打破...................
另外就是,這部電影實在把「吵架」描寫得太入木三分了
我不知道原著Richard Yates的婚姻生活是否也是這樣?:p
https://blog.xuite.net/amu390/CYWBCC/2243935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17.93
> -------------------------------------------------------------------------- <
作者: Ayaono (去電腦旅行..)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 真愛旅程遠不如美國情玫瑰心
時間: Wed Feb 25 02:41:47 2009
雷
※ 引述《greenfang (綠芳)》之銘言:
: 我簡述一下我所看到的真愛旅程:
: ㄧ個充滿理想性的女主角,與一個容易與現實妥協的男主角,
: 組成了一個產生衝突與裂痕的家庭,最後在誤解與意外下結束。
: 女主角去巴黎的理想真的可行嗎?
: 光聽就知道很薄弱,她反覆的話只有:
: 你知道在法國秘書的薪水嗎?我去工作就好了!
: 企圖給男主角找個夢。
: 然而,她去巴黎之後是否能找到這樣的工作,男主角每天閑閑是否就能找到目標,
: 都是不可知的未知數,更別說帶著2個需要花錢上學的小孩,
戰後美國是過的很爽的 誰要去重建中的歐洲?
所以政府出大錢請人去 你口中她反覆的話就是她證明她有能力養起這家庭
更別說 兩個小孩雖然一開始不解但其實是很期待的
: 女主角是個非常勇敢與獨立的人,
: 所以無法適應家庭主婦這角色,轉而寄託的女演員夢碎,
: 讓她覺得非要找件事情來突破,不然她就快瘋了。
: 男主角真的想去巴黎嗎?
: 我敢說,他結婚前的話,只是隨口說說,(或許是想把妹的時候的炫耀詞)
: 沒想到女主角聽進去了,誤以為他是"我這輩子遇過最有意思的人"
: 我們有多少年輕時候的夢想,長大後逐漸清醒,
: 有些我們還想追尋,迫於現實不前往,
: 有些是,其實我們已經不想追尋了,
如果今天他沒被提拔 他們就去巴黎了 這是一定的
因為他的確對生活抱持不滿 覺得工作枯燥沒有前景
從他對外遇對象說他老爸的事情
就知道工作這件事情對他有多重要
另外 雖然巴黎這件事的確很像把妹的話語
但我不認為April會因為這句話 而愛上Frank
而是在當時Frank 的確就是很有夢想的人
而無法繼續作夢的最大原因
就在於他們不小心有了第一個孩子
: 男主角必然是後者,他雖然對現實不滿,
: 但他也沒有什麼目標可言,所以他很容易被女主角說服,
: 也很容易被他人說服,
: 他選擇了不去巴黎,其實這才是他真正的選擇,
是沒錯 但絕對不是他本來就不想去巴黎
或是他三心兩意
而是在現實上 有更大的誘因去 讓他不用冒險去巴黎
就如同他提到的 他們心裡也是很害怕的
有機會他們願意冒著個險
但這個機會被他的工作升遷給毀了
: 因為他一直對他的生活是小惡小喜的,
: 他很容易滿足現狀,即使每天工作煩悶,
: 但如果女主角是個溫順的妻子,他會外遇嗎?
: 他的外遇完全是來自一個無法駕馭的妻子,帶給他的深深困擾,
: 他想找個年輕愚昧的小姐,來證明自己的優越,
: 畢竟在妻子面前他真的處於下風,
: 這對夫妻的角色的不同於傳統的,
: 通常都是女生碎碎念,男生抽著菸說:讓我靜一靜,能不能不要談?
: 但這部片剛好相反,
: 如果他們的性別互換,或許會是個還蠻和樂的家庭。
: 男主角的外遇與女主角的外遇大不相同,
: 男主角是感性的,他只是想證明自己,
: 女主角是發洩的,憤怒了只想找個發洩的出口,
: 可悲的是,男主角始終未能了解自己的妻子,
上面這段說的真好!
: 而這個妻子也始終沒看清男主角
: 如果她看清了,一開始就該知道,男主角其實沒那麼想去巴黎,
: 與其想從新開始,男主角只是想證明自己除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外,
: 還有別人沒有的選擇,這樣的優越感,讓他可炫耀同事與鄰居的感覺!
April希望的是Frank 能明白講清楚他的感覺
瘋子講話一開始很合他們胃口是 他講的話是最真實 且不拐彎抹角的
這就是April要的
第二次瘋子講話一語到破了夫妻當時的差異 這邊是最後的爆點
Frank 最後在衝動下 講出了他其實不要那小孩
這也就是April 最想聽他講出口的
而不是一直找藉口說不去巴黎
如果Frank願意拉下臉說
"他覺得這個工作(這份薪水)養這一家人 對他來說已經夠好了"
或許April 還比較能接受
問題是在整個去巴黎事件後 他根本拉不下臉這樣說
我有上述想法的觀點
重點在結局 April 的行為
我認為她已經決定要原諒Frank 了
原因就在於他認清了Frank 就是只要有份高收入養活一家的這個想法就好
她也就認了
既然這件事就已經是他的夢想
那試著去理解他的新工作(夢想) 也就是她釋出善意的表現了
不過最後就壞在她任性的覺得 既然是你說不要孩子的
於是她就墮掉 悲劇就發生了
能相互理解 或許是 April 最渴望的
不然對他們兩個人來說
即使真的去了巴黎
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
只是腳色互換而已
: 就是這樣簡單的片,如果拍得好點一定會有更大的迴響,
: 可惜無論哪個角色與劇情,都無法於美國心玫瑰情並論,
這邊倒是不這麼認為
這片一點都不簡單
美國心玫瑰情在1998年 處理當代美國社會家庭議題
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 在於這些議題你的確能感受它發生在你身邊
如果真愛旅程拍在60年代或70年代
或許當代觀眾也會如此震撼
但對我們這種將近50年後的人來說(小說1961出版) ...
: 真的是,太可惜了!
--
小笨蛋 lv.6 職業:吟遊詩人 技能:1.吉他攻擊lv.3(開啟後持續) 耗費mp:15/s
str:18 範圍目標內所有生物-15%攻擊力&移動速度
agi:25 2.射門 lv.1 耗費mp: 50 cooldown:20sec
int:11 攻擊單一目標攻擊力100命中率10%運氣決定
HP:350 3.說謊 lv.2 耗費mp: 70 cooldown:30sec
mp:190 說服任意的人為我而戰7秒(英雄4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49.71
> -------------------------------------------------------------------------- <
作者: Aimei (Amy)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 真愛旅程遠不如美國情玫瑰心
時間: Wed Feb 25 08:08:51 2009
: 美國心玫瑰情在1998年 處理當代美國社會家庭議題
: 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 在於這些議題你的確能感受它發生在你身邊
: 如果真愛旅程拍在60年代或70年代
: 或許當代觀眾也會如此震撼
: 但對我們這種將近50年後的人來說(小說1961出版) ...
這邊說得很對
電影對不對你的胃
跟電影跟你有沒有共鳴有很大的關係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 婚姻 / 三對不同的婚姻
沒有了婚姻經驗
再怎麼樣討論下去
討論來討論去也只能看到"感情面"
婚姻 跟 談戀愛 是絕對的不同
婚姻有了小孩 又是更大的不同
簡單來說
葉慈想要表現的
除了婚姻的恐怖以外
還有50年代女性在婚姻中的無法自主性
現代的女性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然後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以下有電影內容 有雷有雷有雷========================================
我是個墮過胎也生過小孩的媽媽
我看革命之路(抱歉我真的不想叫它真愛旅程 = =
真的是看得我心驚膽跳 屁滾尿流 XDDD
1.你要先是個女生 可以想像那個橡皮打氣的東西要怎麼用
光是想像就可以嚇得屁滾尿流
2.好的地方是 你最好生過小孩 當過媽媽
生過小孩 知道有東西從產道出來是怎樣的痛覺
懷過孕 知道超過12週的寶寶長什麼樣子 知道這樣流產有什麼危險
知道懷孕的時候 胎盤要是出了問題, 大出血是什麼樣的感覺
當過母親, 知道母親必須怎麼為小孩付出一生 與所有的自由 與青春
3.比較不好的是 如果你有過墮胎經驗
那你的感受會更深更深
4.你最好知道家庭主婦每天24小時都只能關在家裡洗碗倒垃圾的快感
且那時候並沒有網路
女主角並沒有車 身邊有兩個小孩 她不能想出門就出門
5.要對這部電影有多一點感觸
大概就是你最好要有婚姻經驗
或是看過很多婚姻經驗
我在結婚板發過革命之路的心得 只可惜結婚板看過的人大概非常少
看電影前請先了解這是文學作品改編
文學作品並不一定要樸實
相反地 文學作品就是要誇張/誇飾他所想要表達的主題
例如班傑明,貧民富翁 etc.
我真的不得不很佩服葉慈諷刺婚姻的能力
這個故事中的三對婚姻 對我來說 都非常之可怕
1.是平凡駑鈍到可怕
2.是差異大到無法找到平衡點還一屍兩命的可怕
3.是先生關掉助聽器那面無表情的可怕
愛講人壞話 翻臉不認人 房屋仲介也很可怕
這些當然都是誇示法
只是為了要在一個短篇故事中表達出一些他對婚姻可怕的地方的看法
不過 因為墮胎而一屍兩命
在那個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
也絕對不是罕見的事情
其他一般人都會分析男女主角的差異到底在哪
應該很簡而易見
女主角喜歡安靜思考 說話冷傲
男主角是個靠嘴巴吃飯的行銷企劃 所以愛講話 愛耍嘴皮子到極點
所以每次吵架都是男主角不停講話 講到女主角抓狂
現代的女性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然後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醫學有多發達
引產或墮胎不至於有太高的生命危險
男女平等
至少女性墮不墮胎不用經過父親或是丈夫同意
這是行使很大的身體自主權
片中的女主角就是被該死的男主角死拖活拖 拖過墮胎的安全範圍12周
所以才一屍兩命
可以不要婚姻
女性可以當單親媽媽
並不需要因為懷孕就非結婚不可
可以自由行動
可以自己想出國就出國
可以自己工作養活自己
================================================================
我的其他心得大概都是比較單純情緒的發言
所以還是留在婚姻板吧 XDDDD
--
※ 編輯: Aimei 來自: 211.21.104.170 (02/25 08:38)
... <看更多>
真愛旅程ptt 在 [影評] 真愛旅程(有雷)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真愛旅程 Revolutionary Road - 中產階級之死
作者:lavieboheme
網誌版:https://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8274181.html
導演:Sam Mendes
出品:美國 / 2008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改編自六零年代美國作家Richard Yates曾入圍國
家圖書獎的同名小說,它描述了一對中產家庭夫婦及他們瀕臨崩解的婚姻,僅管出身於
劇場的英國導演Sam Mendes早在他令人驚豔的處女作《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探討過類似主題,但相較於《美》片中那份調侃、戲謔的黑色喜劇趣味,《真愛》一片
特殊的時空因子、及凝鍊的寫實氛圍,則是另闢蹊徑的全新詮釋。
影片設定在五零年代的美國郊區,經濟的穩定、富庶使中產階級暴增,而政治上右翼勢
力抬頭、麥卡錫主義陰影籠罩,社會價值漸趨單一保守,工作、消費、成家生子......
成為人人趨之若鶩的主流美國夢。然而,表面上的太平無法掩飾心靈的荒蕪,如同影片
中主角Wheeler夫婦所形容的,那是一個空虛而絕望的沉悶時代,任何異於主流價值觀的
夢想,都會在鄰人、同事的冷眼及虛假微笑中,悄悄被漠視並遺忘。
影片中精準地捕捉了時代氛圍:穿戴軟呢帽、法藍絨西裝的男人們從康乃狄克郊區通勤
到曼哈頓上班,攏成一片在中央車站浮動的灰濛人潮,而女人們則個個身穿小碎花洋裝
與圍裙,髮線平整熨貼,在光鮮亮麗的家中相夫教子。平常的休閒活動就是到友人家作
客、吃著主婦們做的可口點心、偕伴到海灘作日光浴、或開車進城到酒吧小酌一番,人
人表情幸福洋溢,儘管他們言不及義地談著無趣的工作、房子、孩子,彷彿人生意義備
盡於斯,沒有更多可能。
而從五零年代末以離經叛道、桀驁文藝風格著稱的「垮世代」(the Beat Generation),
到六零年代用裸體與花朵妝點「做愛不作戰」政治口號的長髮嬉皮,都在對此種封閉社
會的壓抑、同質化(conformity),竭力進行反撲與解放,Richard Yates的這本小說自然
也是對中產階級美國大夢的一道警諭,並進而從中描寫男女關係的疏離與孤獨本質。
影片開頭座落在如燈火璀璨的曼哈頓夜景,年輕的女主角April作著演員大夢,並遇上
一個乍似聰明、和她一樣自命不凡的小夥子,此時一首四零年代爵士情歌《吉普賽女
郎》(The Gypsy)在背景播放,隱隱指涉主角的不羈浪漫性格,然而,音軌上流動的醇
厚男聲尚未播畢,兩人的羅曼史竟已走向墳墓。
故事飛快跳接至婚後生活,演員夢未竟的妻子在地方劇院表演一齣失敗的劇碼,而丈夫
得在觀眾席忍受旁人的劣評,耐著性子應付前來逢迎恭賀的友人,並載著懊惱的妻子回
家;車上丈夫Frank試圖好言好語安撫她,卻意外爆出口角,April展現好強的個性,拒
絕丈夫觸碰、安撫自己,而丈夫一開始還說著貼心的謊言,惱羞成怒後,竟也破口指責
妻子有病,早該放棄演員大夢.......。
一段簡單的序場,便將角色輪廓與全片主旨提綱挈領:一對感情逐漸邁向槁木死灰的年
輕夫婦,對自己人生原有不凡的願景(雖然未必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卻因為結婚、生子
而被迫安定下來,兩人看著理想殞滅,而逐漸學會怨憎、折磨彼此。片中的April Whee-
ler顯然生錯年代,她更像是嚮往自由生活的波希米亞,不願屈就於Stepford wives般的
樣版主婦;而對人生目標惘然的Frank,年輕時四處打零工、遊戲人間,卻在成家後踏入
了父親任職的公司──一份他覺得愚蠢、枯燥的工作。
此類中產夫妻形象在美國電影中不乏先例,無論是Mendes前作中的皮笑肉不笑、互相挖苦
的Kevin Spacey和Annette Benning,或是《靈慾春宵》中深沉可怖的Elizabeth Taylor
與Richard Burton,均以劍拔弩張的對峙張力,刻劃出烙印人心的怨偶身影;而Nicholas
Ray《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亦透過一個個頹廢而叛逆的年輕靈魂
,衝撞了五零年代中產成人世界的脆弱表象。
但相較前述影片中早已貌合神離的中年夫婦,本片則鎖定年輕夫婦在人生走入深淵(或愛
情死去)前,所試圖作出的奮力一搏。April有天突發奇想,和老公提議賣掉房子、辭去工
作,搬到兩人嚮往已久的花都巴黎,拋開俗世框架,找出他的人生夢想,並由她在外工作
扶養一家人........。
這場乍聽下不切實際的「革命計劃」,儘管在一開始打動了鬱不得志的丈夫,卻很快遭受
到旁人的冷眼否定。本片並非未如中文片名所示,是段以「真愛」戰勝週遭阻力的浪漫之
旅,反倒是場腹背受敵、充滿不忠、齟齬、背叛的困獸之鬥,透過多組中產家庭友人的互
動,與諷刺性濃厚的情節轉折,兩人的叛逃計劃與婚姻備受現實考驗,而顯得風雨飄搖。
「諷刺」(irony)推動了劇情的主要轉折,一開始兩人關係便從熱戀急轉直下;而當Frank
初次外遇、滿懷愧疚並一臉凝重地踏入家門時,發現妻子卻正滿懷熱情地為自己慶祝生日
、並提出搬至歐洲的計劃;接著,當兩人欣喜地向眾人分享這個消息,準備辭去工作時,
Frank卻又因胡亂交差的企劃獲上司賞識,而有了升遷機會;同時,兩人重燃愛火後的一
場纏綿,使April意外懷孕,更成了遠走高飛的沉重羈絆,也為兩人日後的決裂埋下伏筆。
接踵而來的意外,為兩人帶來一波波的意志考驗,在層層衝突推衍下,終臻至結局無可挽
回的人性悲劇。
在人物對照上,Kathy Bates飾演的Givings太太是名地產仲介商(善於行銷「美國夢」的
專家),當初就是她介紹這棟位於「革命路」、坡上的完美白色小屋給這對「優秀、年輕
的Wheeler夫婦」,諷刺的是,影片中大量窒人的室內景、門框構圖下,它反倒成了一棟
反革命的悶滯牢籠,將這對當初充滿理想的才子佳人,磨損成一對冰冷怨偶。
Kate Winslet在片中有段震撼人心的雋語:「人們從未遺忘事實,他們只是越來越善於說
謊。」而Givings太太恐怕就是那位最會自欺欺人、無視房內大象的說謊好手,她能言善
道、熱好交際,卻有個難以啟齒的家庭秘密:一個精神失常的兒子。John Givings未必真
瘋,但他的異常言行與價值觀卻不見於主流社會與她體面的母親,在一次激烈的家庭衝突
後,他被送進療養院接受多次電擊治療,卻使其性情變得更古怪而憤世嫉俗。片中有個令
人印象深刻的橋段,當兒子在眾人前大聲指責母親時,Givings太太竟充耳不聞,吆喝兒
子來觀賞窗外美景,宛若一場極致的家庭荒謬劇。
諷刺的是,Givings太太希望兒子能融入正常社會,才將這對模範夫妻引介給他,卻意外
使三人締結為反社會盟友。但John既是肯定兩人叛逃計劃、振聾發聵的智者,亦是背叛
主流的警惕借鏡──一個被社會歸類為異端、與世隔絕的邊緣狂人,此角色的雙面性使
其值得玩味。
文學作品向來透過瘋子之口說出最赤裸、駭人的真相,當April發現丈夫退縮欲放棄時,
這個先知般的角色巧妙地現身,當著兩人的面挖出他們心中的痛處與毒瘤,將這場風暴
帶至下一個高潮,兩人的衝突,便隨著視覺上晃動的steadicam與漸暗的光影,漸漸走
向幽黯與騷亂。
April開始控訴、啜泣、咆哮,她歇斯底里的崩解,象徵著被主流霸權扼殺的女性心靈
,而此時丈夫竟冷冷地向她說:「April,如果你需要精神醫師,我可以幫你請一個。」
口氣理直氣壯而絕決,揭示兩人的價值觀間無法橫越的鴻溝,也呼應了女性時常被父權
貶抑為瘋狂、不理性的文學母題。
另一組對照人物則是Shep&Milly Campbell,這段相貌平庸的夫婦善用微笑粉飾太平,
來遮掩兩人情感的匱缺。Milly的歡樂外貌下,隱隱透露出自卑與空虛,而暗自癡戀著
April的丈夫Shep,雖和她發生了一次癟腳的婚外情,卻自始至終不願向妻子或Frank坦
承兩人的出軌,而親子互動上,兩人的孩子們寧願死守電視(五零年代的美好發明),也
不願與父親有一絲親情互動,揭示出中產家庭感情的罅隙及疏冷。
Campbell和Givings夫婦亦是安逸於現狀的中產階級代表,或許他們正因他們深諳夫妻
相處之道,才裝聾作啞,不願點破了謊言包裹的美好生活;但全片顯然採更尖銳的批判
立場,透過Milly的莫名哭泣、Shep的發怔無語、Mr.Givings默默扯下助聽器躲避妻子
叨念......,來點出這群中產階級群像的虛偽、及名存實亡的空洞關係。
片末April選擇冒生命危險,試著打掉那未出世的不幸孩子,令人聯想《時時刻刻》
(The Hours)中Julianne Moore飾演的Mrs. Brown所作出的抉擇,該角色身處於相同時
空背景,並亦困陷於一段缺乏感情的婚姻,儘管她在鄰人與丈夫面前努力維持表面平靜,
卻無力阻止崩毀的內心、與對自由的渴望;她在試圖自殺前,為丈夫做了完美的生日蛋
糕(April則是做了完美的早餐),將孩子安置於保姆家並含淚親吻道別(April亦忍痛試圖
在電話中向孩子別離),而她在旅館房間吞藥時,看見一片大水向她漫漶襲來,卻忽然有
了活下來並出走的體悟,然而在出走的前一天,她最後一次扮演著盡責的妻子,為丈夫
辦了一次絕佳的生日派對......。
結尾的April是否仍愛著Frank?是個引人猜疑的問題,而口口聲聲說不愛的她,令人想
起易卜生《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同樣宣稱不愛丈夫、選擇出走的Nora。或
許April不再對Frank有任何冀望,才決定要放棄這個孩子,為自我生命尋找出路;儘管
她在影片大多時扮演了強勢的妻子角色,主導劇情的推展,但她為兩人規劃的新生活,
卻仍處處受制於被動的Frank身上,臨陣脫逃的Frank,有一整套龐大的社會規範與道德
體系為他背書,April如果生下孩子,便得一生註定鎖死在「革命路」上的白色小屋,
而唯有拋棄它,才能為自己──或是Frank尋找新生自由的機會。
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在性道德極度保守的五零年代無疑備受貶抑,法律不僅明文禁止女
性墮胎,就連婚前使用保險套的女子,都可能會被旁人視為風流蕩婦。當片中Frank意外
發現April預備的墮胎工具,他妄加指責身為「母親」的她不該拋棄、甚至謀殺子女,去
追求不切實際的理想,可見母職對當時女性所形成的沉重枷鎖,也令人對April的進退維
谷深感同情;此外,導演選擇淡化孩子的身影,將他們置於背景,亦是為了不讓觀眾因
著April的母親角色而有過多的道德批判,讓母子親情混淆本片著力的焦點。
April墮胎後,導演用一個深、長鏡頭凝視了地毯上的那灘鮮血,無疑成了全片最有力的
控訴,與最悲涼的諷刺。接著,鏡頭瀏覽過人去樓空的屋內空景,而這個劇場的室內空
間,不僅是人物逡巡的主要場景,更將中產階級在風暴危機後,被掏空的虛無、死亡內
在,賦予母題上的深刻實體化。
Wheeler夫婦的爭吵辯證了理想與現實的扞格,角色立場間猶留下思考轉寰空間,觀眾未
必得全然認同Apri的任性與天馬行空,也未必要將Frank對優渥高薪、舒適生活的選擇視
為畏途;兩個角色誰比較誠實、誰又對自己的人生選擇不切實際,留給觀眾自行省思與判
斷。縱觀來說,Mendes的劇場式調度,與演員擦出驚人的火花,而Leonardo與Kate極有
層次的轉折與爆發力,將中產階級解離的危險心靈,演繹得絲絲入扣、令人屏息,使本片
成為今年最值得觀賞的心理寫實戲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21.247.124
... <看更多>
真愛旅程ptt 在 [心得] Revolutionary Road 真愛旅程(大雷)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是小鄉民觀後感,有劇情,大大大雷
在觀看這部片子前,就有個朋友跟我說:
「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去看這部片子呀!從頭到尾吵吵吵,吵的我頭都痛了!」
但是衝著兩位主角的名氣,還是默默的把它看了。一個人的夜晚,感觸特別的深。
我覺得這部片子可以由小窺大,小至兩性間的溝通問題、大至社會價值的多數暴力灌輸
尤其是我基於某些原因,寄住在加拿大的親戚家一年,看盡了他們家大小「家務」
更覺得這部戲的劇本以及演員真是萬中選一
雖然我還沒結婚卻感覺已經結婚有了三四十年了~嘖嘖XDD
推薦這部片子給對現實生活壓抑不滿的人
=====================以下是劇情 雷雷雷==================================
才子年輕時發誓絕不想像他的父親一樣,在辦公室裡面庸庸碌碌過一生
佳人渴望生命中永遠都能有不同的感動,就像演員般能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
可是當他們在當時保守風氣的社會氣氛籠罩下,他們漸漸被同化了
舒適的屋子,安逸的生活。
才子變成了上班族,穿著跟大家別無二樣的暗色風衣及帽子,月台上你認不出誰是誰
佳人變成了黃臉婆,週而復始的打理著完美的空殼子,納悶著以前的他們哪兒去了?
「為什麼你要做你不喜歡的工作呢?」瘋子John問。
「我知道、我知道。因為你要生活。尤其要活的舒服自在,你必須要做不喜歡的事情。」
人生有很多的身不由己,有的時候當你下了個決定,但是到緊要關頭時又會問自己:
.....這樣做真的好嗎?
就像Frank承諾了要去巴黎的決定,當時他心裡是開心的、
想要真正的去追逐年輕時沒有辦法實現的夢
即便是週遭的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幼稚的想法,他也一股腦兒的信了
寧願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天大的困難也可以被克服
新的經理說破口舌、雙倍薪水、個人成就高峰也都誘惑不了他加入新的電腦銷售團隊
但是他卻沒有料到內心還是有個小小的鉤子扯著:
「有個好的工作可以令你的父親驕傲,你幹不幹?」
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中國傳統社會的影子
沒有西方個人主義的色彩,一個人在社會中應該對家庭家族負責;而且也該為此感到榮耀
Frank遲疑了,但是該怎麼跟滿懷希望的妻子April說服他想要留下來呢?
他想要證明自己還是個男人,而不將是成為一個吃軟飯、靠妻子養的小白臉
說巧不巧,在那個避孕觀念並不盛行的年代下,一個新生命的到來給了Frank大好的機會
但是April卻想把孩子給打掉。
我想,April並不是一個不愛小孩的母親
只是我想在那個年代,女人什麼事也不幹就這麼呆在家中,
面對著空蕩蕩的房子,丈夫又早出晚歸
加上她也有自己想要作的事:搬到新的國家、新的城市,體驗全新的日子與全新的愛
兩個小孩子已經過了強褓的年紀,肚子的這一個12週以內拿掉100%安全;要留還是流?
衝突於焉而生。該屈就現實還是追求夢想,該用謊言維持表面和平還是用實話破壞一切?
孩子只是個理由,但現實中有多少個假借的理由?
另一方面,Frank跟April攤牌,
說他跟一個女孩子拍拖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現在已經完全結束了
但是April卻意外的冷靜,沒有質問也沒有哭叫;哀莫大於心死
「你跟我說這些話的用意,無非就是要讓我忌妒,讓我生氣...但是我已經沒有感覺了..」
看到這段話覺得很心寒。曾經那麼愛過的兩個人,說不愛,就不愛了
我恨你,但是我還得繼續住在你家。
大吵過後的隔天早晨,April還起了大早為Frank準備豐盛的早餐
那笑臉端的漂亮,標準的完美妻子,卻有種說不出的距離感;像是一片玻璃帷幕擋在中間
Frank想問些什麼,但是又害怕打破這個寧靜的薄冰...快樂的假象
即使兩個人都還是互相愛著,但是就好像一個蛋打碎了,怎麼可能復原成原本的樣子呢?
看完之後沉澱了很久,這部片子的確不是商業主流型的片子,太悶了,卻也太刺了
當我們在聽到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時,我們會取笑他荒誕、幼稚
當我們在做決定時,我們會四處去取得多數人的贊同及意見
當我們被說服時,我們慶幸自己不是社會的異類
我們不是瘋子,但卻生長在瘋狂的世界裡
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甚至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想要以一己之力去改變什麼...破壞、重建、改造 所謂的革命吧。
剛開始看的確看不懂,不過細細品味後真的回味無窮~
推李奧納多跟凱特的演技^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0.24.138.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