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宗教去播毒】
蘋果滲毒禍港不淺,但千萬不要輕視宗教播毒。多年前我曾經有質疑中國內地,為什麼好像容不下如天主教或基督教;甚至天天在香港呼冤的法輪功等不同宗教。但經過2019年黑暴事件後卻完全明白了!這是我對中國繼六四事件及互聯網防火牆誤解後的另一個領悟。
你看到的所謂宗教,表面導人向善,內裏卻充滿權力鬥爭,金錢瓜葛。以宗教為幌子,去危害國家安全及反抗政權。單看黑暴期間,法輪功一直歪理邪說;反中亂港。教會亦一直支持暴徒甚至提供人力及物資支援。牧師神父不停向教友及教會其下的學校宣揚反中亂港訊息,把祖國形容為黑暗獨權去荼毒教友及學生,教會及法輪功對打擊中共及政權十分落力。
今次法輪功將撤出香港雖證實是誤傳,但事實此組織在內地一早已被中央認定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及危害國家安全,而最終被取締及定為非法組織。奈何港府多年來卻一直軟弱,沒有跟隨取締,這絕對是政府失職!法輪功一直是「掛羊頭賣狗肉」,假扮宗教團體,實際為反中亂港組織。香港的法輪功人士喜歡向以中國大陸為主的遊客發放傳單,指中共打壓,活取學員器官繼而殺害。而他們的反共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天滅中共」是他們經常使用的口號。十多年來經常擺放街站,又免費派發報紙,涉大量資金!政府絕對有足夠理據及資格以國安法去調查其資金來源及取締法輪功,但香港政府今次是否又要像教協般迫中央開口才願意行動?
另外還有某些「以上帝之名;行魔鬼之實」的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竟以上帝及耶穌之名及聖經金句去支持暴力及違法。「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一直被外界質疑嚴重涉及政治,天主教前主教陳日君亦一直高調支持違法抗爭,更被質疑利用黑金政治去操控牧師及教會支持抗爭。
而基督教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羅慶才牧師亦曾先後多次就政治事件發聲,曾發聲明支持反修例、又狠批國安法改變一國兩制,由北京「實質地操控」香港,摧毀香港行之有效的司法制度,剝奪港人言論自由。
羅慶才牧師於今年四月在餘下十日的任期之前突然辭職,並即時離港移居英國,由該會第一副會長林海盛牧師署理。據悉因羅牧師高調支持抗爭涉及政治,在上年第二次尋求連任會長時,令一向低調偏向愛國愛港的朱活平牧師突然出來挑戰連任,還帶領一個七人團隊進行競選活動,其政治意義非常明顯,就是要把當時整個羅牧師團隊都趕走。可惜浸聯黃人當道,當時投票仍以大比數通過讓羅牧師留任。在位期間曾被質疑企圖安插黃絲李慶汕及林海盛入培正小學做校董,令人憂慮他嘗試把政治帶入校園。羅牧師現在敗走英國後,處理會長一職因兩派角力而仍然懸空。
香港天主教和基督徒有接近九十萬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人口比例的10%,各種教會小學、中學、大學在香港數量佔比很大。香港現在有285所基督教和天主教小學、235所基督教和天主教中學,佔香港中小學總數的一半以上。教會若要利用學校對中小學生進行洗腦,通過學校教育灌輸分裂國家、仇視內地的思想真是談何容易。
所以內地一直關注監察宗教活動不是毫無道理,你會發現這些教會及宗教團體早已不是不問政治、傳播福音和造福社會;其組織的集會也不是單純的教義表達。早已成為庇護暴徒、禍港亂港、借機支持顏色革命的政治組織。所以除了傳媒外,市民與政府亦都應該一同監察宗教團體,以免黃毒繼續滲透,禍民害港。
朱庭萱
蘋果假新聞及毒新聞監察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鹽田梓(鹽田仔)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祝聖。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一世紀後)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此外,小堂又獲頒2005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鹽田梓是西貢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
真耶穌教會宗教教育 在 西樓月如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信耶穌,最後結果是下地獄,你還會相信嗎?」
以前在教會經常被人「照肺」,這是我其中一次。
我記得自己年少時,在教會喜歡問人這個問題,因為當時香港有不少其他教會(當然現在也有),喜歡用一句宣傳句子:「信耶穌,得永生」
那時經過旺角,偶然也會遇見他們派米袋,上面正是印着這標語。不是說信耶穌,得永生是錯,而是口號式的傳福音方式,讓人領悟到的,就是信基督教,其實就是為了上天堂,得到永遠的生命。
不是嗎?很直接,我相信神的兒子,然後祢就給我永生賞賜,這樣我就免受永火,不用死後下地獄。
我當時我看了一本書叫《循規踰矩》,當中有一個故事叫人反思如果信耶穌,最終結局是下地獄,那還有多少人會信?我想想也是有趣,便去問我身邊的人,最後一傳十,傳到教會導師的耳中,當然我被人「照肺」,教育一頓,因為這不合乎聖經的教導嘛,屬「政治不正確」。信耶穌又哪有可能會下地獄呢?神是掌權且全能的王,啟示錄早已列明魔鬼的結局,神的一方會勝利,因此怎可能信耶穌下地獄?
教外人未必知道要知道,但在好些信徒心目中,信仰是越保守越代表純潔,保守難以在神學上出錯,換來是沒有生氣的空間。
我當然明白他們所說的,但我認為故事的重心不是討論神學觀,而是詢問到底人是為了什麼才選擇跟隨耶穌?
對當時的我來說,可能這想法是天真,但我認為宗教跟信仰不同之處,就是宗教是人去求什麼,神明去回應人的訴求,如上天堂享福、得到財富、得到治療、健康,所以我們經常問:「靈不靈?靈我才去信。」沒有給予好處、沒有靈驗的神,人是不會跟隨。同時人是還願,在得到好處後要好好供奉神明。
而信仰就是,你跟隨只因相信這是真理,僅此如此,其實祂沒有應許過以上所講,甚至自已也被地上的政權殺害,祂會說,跟隨祂的人可能會遭受苦難,被逼害殺死。甚至在世界遭患大變時,祂都是仿如沉默,沒有回應。祂沒有應許我們的人生能避過苦難,大富大貴,祂只是說,請放心祂已勝過世界。
所以,如果信耶穌不是上天堂,祂沒有黃大仙般「靈」去解決生活需要,還會信嗎?到底是為上天堂去信?還是為其他東西呢?
#hk #hkig #基督教 #基督 #信仰 #反思 #文字 #散文 #故事 #文學 #words #西樓月如鈎 #人生意義
真耶穌教會宗教教育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魔粉,今天談談『如何向宗教學習做行銷?』
我會從佛教徒人數下降的數據探討市場行銷的心法,一般人喜歡看數據來錯解現象的偏見,與及從錯誤源頭收集行銷資訊的危機!
這是網絡上截圖的台灣年齡群的佛教徒的數據,從1994年到2018年這二十多年間,19至29歲間的佛教徒比例一直下降,從1994年的32%下降到2018年僅僅的4%。
同一時候,民間信仰的數據從26%增加到49%,所以看起來好像是民間信仰的數據是從佛教那邊轉移過去的。
一些人的猜測是可能現在人對於佛教徒的定義比以前更精準,所以現在的人更能精準的認定自己是混了佛教菩薩崇拜的民間信仰,只不過以前的人以為自己是佛教徒,現在的人反而知道自己不是佛教徒,所以基本上佛教徒的人數其實沒有跌得這麼厲害。
但,真的有可能二十年前的民間信仰誤以為自己是佛教,而現在的年輕一代卻釐清了甚麼才算是真正佛教徒嗎?
請問民間信仰有需要去釐清自己是民間信仰嗎?
不可能啊!
而且做數據調查的人不應該幫人界定宗教界限的。
如果說是現代人釐清的宗教界定,但民間信仰只會跟佛教和道教混,為何道教信徒的數據卻二十年下來,都相對的穩定?
我還要提出一個可怕的看法:民間信仰幾乎不會進行這種釐清的教育,唯一會做這種教育的,就只有佛教徒而已。如果被佛教教育釐清了後,才再界定自己不是佛教徒,這就更加可悲,因為你的教育是教到把自己信徒送走。
其實類似的宗教年輕信徒遞減現象,不只是在佛教界,就算在美國,各個基督教教會都有討論年輕一代越來越不信聖經耶穌上帝的理由。但,這種討論大部份都是基督教教內精英分子所討論的,很多都會提出我們外人會覺得很奇怪的解釋,包括:
年輕人更喜歡罪惡的花花世界
(江魔註:喜歡花花世界不代表就不信上帝啊!)
年輕人不想相信上帝因為相信之後有生活會有很多束縛
(江魔註:這個是亂了主次,認為不想犧牲生活上的慾望而信上帝,實際上如果你真的相信這世界有上帝,就算你不想犧牲一些慾望,你還是相信上帝存在啊!)
信教的父母沒有好好的用身教建立基督家庭
(江魔註:這是個很危險的解釋,因為這些父母就是去你的教會,你把孩子不信主的罪歸咎給父母,父母是否就把罪歸咎回給教會呢?)
那些離教者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江魔註:這個是任何宗教都會用的爛藉口。請問你老公愛上妳,結婚後的第十年他出軌了,所以你會說十年前他愛上妳不是真的嗎?)
學校的無神論老師開始用思辨來質問他們的信仰
(江魔註:例如進化論,但進化論到了今天都還是在科學界屹立不倒。一神教的信徒會很想推倒進化論嗎?會!但如果進化論的證據不夠,科學界本身內部就已經有很多科學家,會排隊迫不及待的要推倒它。)
其實基督教教內的人要解釋一些對自己宗教不利的地方,更多的時候是不是用自己的理智,而是用自己的偏見來自圓其說。
為甚麼他們不能接受年輕人就是單純開始不相信上帝了?為甚麼不能接受這整個社會其實越來越不需要宗教了呢?
再說得直接點,任何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宗教也一樣。
不少的佛教界對於年輕人信仰的討論,其實是會引用基督教的同樣操作,例如基督教對於吸納年輕人,會設計很多迎合年輕人口味的活動,例如音樂或演唱會等等。佛教界會有人反思在迎合年輕人口味的功夫上,佛教界似乎做得比基督教不足。
不過,其實在基督教教內也有人討論到底我們做這些演唱會或年輕人的聯誼活動,他們是來開心還是來尋找信仰?
老實說,如果我是個喜歡音樂的年輕人,我為何要到基督教內尋求音樂?如果我是尋開心的,我的選擇太多了,我不需要到教會或佛教中心去玩啊!
倒不如去聽沒有宗教色彩的演唱會,曲風可以更放;或者自己和朋友去卡拉OK,自己可以一飽亂飆高音的慾望,不會更享受嗎?
佛教界或基督教界內搞演唱會或搞音樂的,更傾向於是搞創作的人,自己對音樂的熱愛。
其實在馬來西亞的年輕一代佛教信徒數據,應該也是遞減的,只是可惜的馬來西亞沒有這方面的統計。
不過從各個馬來西亞大學內的佛教學會參與人數,歷史上告訴我們人數是越來越少,參與度越來越低。
然後會有很多佛教老居士的說辭,其實跟基督教教內解釋為何年輕信徒會流失的藉口差不多一樣,然後又建議可以搞多一點年輕人喜歡的活動云云。
其實任何一個宗教要對當時存在的社會環境適應,不是單純迎合眾生口味就行,就好像那個演唱會的例子一樣 —— 我要聽演唱會,幹嘛不要直接去聽正規的音樂會?
假設佛教界的人知道了現在年輕人喜歡手機玩遊戲,那麼是否就要設個佛教手玩就能解決問題?
你知道這些手機遊戲的設計是要花多少錢?
而好玩的手機遊戲往往不是佛教認可的課題?例如有色情或暴力元素。更何況現在手玩如此競爭,佛教或宗教界真的以為可以分一匙羹嗎?
然後這些佛教界內的高層再加多一個可以撇清責任的理由——「因為有付佛外道」的影響。
實際上,以我觀察佛教近年來的發展,特別是漢傳佛教的,我夠膽說就算沒有付佛外道,這些年輕人都依然會淡出佛教,也覺得佛教的魅力並非是吸引他們的信仰。
他們離開佛教的理由是相對的,不一定是世間紅塵比較吸引,有可能是佛教本身的魅力發育不良,甚至還有可能如同市場上的任何產品,都有其產品的壽命週期,而目前佛教未必能夠跟現代的年輕人接軌。
問題是 —— 佛教界的人要解碼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佛教界界內的人,用自己的立場在思考,用自己的偏見來分析,不肯理解離教者的感受,不想用教外的人怎樣看佛教的觀點來剖析問題,認為「我一生是從事弘法工作的佛教徒,只有我們佛教徒的看法是對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有偏,甚至是有目的的」。
我講得難聽一點,讓佛教界進入這個瓶頸的,說不定就是這些教內的高人導致的。
你又怎能用同樣帶你進入瓶頸的偏見來幫忙你跳脫這個偏見呢?
我看到一些佛教徒看到年輕信佛的人數遞減時,他們會不禁的感慨「佛法這麼好的東西,為甚麼知道的人那麼少?」,包括一些佛教大師級的人物也講過這種話。
這個是我在《教主級NLP課程》中屢次提醒我的學生,一個教主不能夠比信徒更相信自己的教義,同理的,一個銷售員也不能比客戶更愛自己賣的產品。
如果你比你的客戶更愛你賣著的產品,你一定會陷入一個盲點:「為甚麼這麼好的產品,卻沒有人要?為甚麼?!」
我約炮范冰冰而被拒絕了,我不斷的思考「為甚麼范冰冰不要我堂堂江魔這麼優越的男人?」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佛教徒再問「佛教這麼好,為甚麼信的人這麼少?」只會把自己引進更深的牛角尖。
首先「佛教這麼好」的思考,就已經是有偏見了。從同溫層的角度來說,「佛教這麼好」是互相取暖舔傷口的口號。
從宗教行銷的角度「佛教這麼好」,不能夠純由佛教徒來回答。你的產品好不好,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
「為甚麼信的人這麼少?」,這問題更加不能有佛教徒回答,而是要由兩種人回答:一,接觸過,但不想信佛教的人;二,從佛教退出來的人,也就是離教者,他們就有辦法講出很真實的答案。
但這是恆古不變的宗教盲點 —— 離開我們宗教的,都是宗教叛徒,是要下地獄的,我怎麼能夠相信這種人講的話?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真耶穌教會宗教教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鹽田梓(鹽田仔)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祝聖。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一世紀後)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此外,小堂又獲頒2005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鹽田梓是西貢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約3公里,鹽田梓是客家人陳氏聚居的地方,早年島上居民從事曬鹽及務農工作。1864年,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和神父(Fr. S. Volonteri)與柯神父(Fr. G. Origo)抵鹽田梓探訪及傳教,1866年秋天,柯神父為七名村民付洗,同年聖誕節,和神父為陳氏家族三十三人付洗。當時教友村民捐出空地予天主教會興建小聖堂和學校,並奉聖若瑟為主保。1875年,鹽田梓全島居民領洗。1879年至1880年,聖言會會士福若瑟神父(Rev. Josef Freinademetz, SVD, 1852-1908)到達西貢開始傳教工作,當時他經常到鹽田梓探訪。福神父於2003年10月5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列入聖品,以表揚和紀念其在中國傳教的貢獻。在同一時期,西貢除了鹽田梓外,還有三個主要教友團體,分別在大浪灣、赤徑和深涌。傳教士經常走訪這些以農耕及捕魚為業的村落,積極進行傳教工作。隨著村民不斷遷出,現小島已長期無村民居住。但一年一度的主保瞻禮,百多名村民都會“回鄉”聚首,令人回想到當年小島的熱鬧生機。村子後人為了保留這種非常獨特的客家文化與天主教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風貌,正積極爭取修復村落,並向政府提出集宗教、文化、旅遊、生態及度假元素的『五合一』保育方案——“宗教有天主教教堂;生態有紅樹林及鹽田,文物有由村校改建的文物展館,政府可以串連起來發展,發展商則負責旅遊及度假部分。小島獨具「原汁原味」特色的鄉村文化,參與研究者均感具備文化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潛質。不過,鹽田梓村長陳忠賢表示,雖然曾交由一發展商發展,但是一直難以開展。村民已收回村屋,計劃籌集資金自行復修為特色民宿,讓遊人渡宿或參觀。首先完成活化的是位於村入口的村公所,現已化身為一所茶座。茶座白色的外墻,加上各種植物擺設,恍如希臘海邊的小白屋。小屋內擺放著一些傳統文物器具,提供一些傳統小食,讓遊人品嚐。近年,村民更組成「鹽光保育中心(慈善團體)」,匯聚社會資源,開展鹽田和村屋的復修,推動宗教文化生態和簡樸生活體驗等保育和教育工作,並以中、英及客家話等,招待到來的中外訪客。
教友可參考下列朝聖資料:(摘錄自-教宗方濟各 發自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主曆二零一五年(在職第三年)四月十一日)
“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兄弟姊妹。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有時,我們被召叫去更用心注視慈悲,好使我們更能成為天主在我們生命中行動的有效標記。為此,我宣佈了慈悲特殊禧年,作為教會的特別時刻,讓信徒加強見證,使之更有成果。聖年將於2015年12月8日聖母無玷始胎節開始。在聖母無玷始胎節當日,我將歡欣地開啟聖門。在那一天,聖門將成為慈悲之門;所有經過慈悲之門進來的人,都要經驗天主的愛;天主要施以安慰、寬仁,並注入希望。禧年也必帶來大赦的頒賜。這做法在慈悲聖年意義更為重大。天主的寬恕無遠弗屆。藉耶穌基督的聖死與復活,天主使祂的愛更加彰顯;祂的愛是摧毀人類一切罪惡的力量。藉此逾越奧蹟,以及教會的中保角色,使與天主和好,成為可能。這樣,天主時常樂於寬恕,且總不厭倦地以常新又使人驚訝的方式,施以寬恕。畢竟,我們都深明在罪惡下的經歷。我們知道我們是被召邁向成全的(參瑪5:48),但我們也感到罪惡的重擔。我們既感受到恩寵的轉化能力,又感受到我們在失落的處境下罪惡的遺害。雖然我們已被寬恕了,但因我們的罪惡所引發的衝突後果仍殘留。在和好聖事中,天主寬恕了我們的罪,真的是一筆勾消,但罪惡對我們的思想行為仍帶來負面效果。但是,天主的慈悲比這一切都更強。這就是大赦,即是父透過基督的新娘──祂的教會,走向已蒙寬恕的罪人,使他脫離罪惡殘留給他的後果,使他能以仁愛行事,在愛中成長,不致重墮罪愆。"(經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