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I面試的假神準
.
我們實驗室透過產學合作與鳯凰互動以及震旦雲合力開發的AI面試系統,最近在工商/經濟/數位時代/天下雜誌Cheers/經理人/能力雜誌等媒體陸續報導,當然就開始引起許多質疑的聲音,這幾乎是所有產品創新與實驗都會面臨的挑戰。其中有一點,就是我們的AI面試模型,是否有"過度擬合"的問題,而造成"假神準"。我的答案是,”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
所謂過度擬合 (Overfitting),簡單說就是在機器學習或統計相關的過程中,把原本不相關的兩件事在大量數據中,建立出假性相關的結果,當我們把這個訓練好的預測模型用到下一批不同數據中,就會失準。例如,我們想預測什麼樣的學生適合當HR,找了一批當HR的履歷來分析並訓練AI模型,結果這批HR大多都來自北部,就會得到住在北部的學生比較適合當HR的假相關。
.
要降低過度擬合的可能,在技術上有一些方式,例如進行更多不同樣本的交叉驗證、去掉不相關的特徵值(例如: 來自北中南東)、在模型訓練過程中進行批歸一化 (Batch Normalization)與正則化(Dropout)。但以上都是只是表面的技術層次,更重要的是模型背後有沒有理論基礎,也就是變項與變項之間的關係詮釋。
.
表情除了反應情緒,可否反應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傾向或社交印象,背後有透鏡模型(Lens Model)、 信號理論(Signaling Theory)的支持,結合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形成另一支性格運算(Personality Computing)的跨域理論。筆者之前也發文分享,現代社會心理學家,已發現表情其實不盡然反應情緒,而是行為傾向或社交技巧,這背後的理論叫行為生態論 (Behavioral ecology view of facial displays, BECV)。缺乏理論的數據分析或機器學習的結果,有可能會誤導真實性。但缺乏實證數據的理論,終究只是個假設。理論與實證數據缺一不可,我們才能有較高的信心來”參考”這些數據結果與理論。
.
過去研究人類表情的大宗師是心理學教授Paul Ekman,他結合電腦視覺技術,捕捉人類肉眼難以察覺的微表情 - 學術界定義是五分之一秒以下,突然呈現的面部肌肉變化。早期是用臉部68個移動點(不含額頭),現在有些學者會抓到86點到120個點以上不定(含額頭),而這些微表情大都是由人類下意識情緒所觸動,最常被用來測謊,因為微表情反應當事人”可能”在說謊的情緒,且不易被當事人控制或破解。但這終究是間接的關係,就跟心跳測謊儀一樣,它測出來的是緊張,而緊張不一定等於說謊。即便如此,運用電腦視覺的AI,推估一個人是否在說謊的正確”機率”,雖然不是絕對答案,但仍比人類肉眼判斷還高。這解釋縱然Paul Ekman的基本情緒論一直備受挑戰,在學界也仍無共識,但這類技術仍被廣泛應用的原因。
.
屆至今日,我們都相信眼見為憑,也相信面試除了透過結構式面談問出應徵者過去的行為外,也能在過程中,讓面試官根據回答之外的非口語信息”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或溝通技巧,起碼可以篩選掉一些”看起來”或”感覺”怪怪的人。但你問面試官,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重點是,許多相關研究發現,這類面談答案以外的弦外之音,常常被人類面試官誤判。倘若有一個工具,它的性格/溝通技巧是經過當事人自己、主管、同事、下屬、甚至客戶,以科學檢驗過的量表或工具在適當的實驗環境下進行測評,運用AI發現與當事人在真實面試中的微表情出現某種相關性,且這個模型再去測試另一批不同的應徵者也能得到不錯的預測結果,或者同一個人經過一段時間再進行一次測試,也能得到相似的結果。我們也只能說,這只是一種一致性與且正確機率較高的測評參考工具,在深度學習黑盒子下,也沒有辦法解釋什麼樣的微表情會有什麼的性格或行為傾向,這個技術仍在發展中,不代表真實答案。
.
那什麼是真實答案? 或許連當事人自己都不一定知道。 但運用在人力甄選中,雇主可能更在意的是當事人在職場環境中展現出的行為以及利害關係人對當事人的評價,至於當事人內心世界在想什麼? 或真實的他/她是什麼樣的人?使用者大多不是太在意!
.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3000
.
AI面試是一個仍在發展中的技術,除了微表情,接下來我們會結合聲律、音質、上半身肢體動作,研究與測試這個測評工具對於性格、印象管理(包括自我包裝/欺騙/隱瞞)的信效度,以及應徵者在不同AI面試介面下的不同行為反應。關於我們的相關研究,除了專利技術外,都公開發表在SCI的期刊中,歡迎大家指教,讓這個工具可以更客觀更準確地被大眾使用:
.
https://doi.org/10.1007/s11554-021-01071-5
https://doi.org/10.1186/s13673-020-0208-3
https://doi.org/10.1109/ACCESS.2019.2902863
「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生命中充滿無限可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冰淇淋妹 愛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 #心理學小知識...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眼見不一定為憑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EDU.TW 的評價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reBuzz 專欄】經營Facebook 粉絲頁一定要知道的三個新招 的評價
- 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媒體識讀】眼見不一定為憑!! #Shorts #媒體識讀#medialiteracy 的評價
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生命中充滿無限可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幻覺博物館】位於台中西區精明路上,展館起始於克羅埃西亞,全球已有22間分館。館內以錯覺藝術為主題,利用科學、數學、心理學原理,設計出奇異的錯覺空間與裝置,再透過顏色、線條及光線,創造出視覺錯覺的奇異畫面。
幻覺博物館共3層樓,每層樓都有一位專屬導覽員向參觀來賓講解,也會親切地幫忙拍照!許多有趣的項目寓教於樂👉一直盯著你看的眼睛、放大版萬花筒、我會倒立了、麥可傑克森招牌前傾45度舞步、無限鏡室、親愛的我把孩子變小了、老子有錢、三原色之舞及銀河隧道,每樣展品都能顛覆你的視覺感官,而光學幻影讓你突破大腦對畫面的認知,讓人感受到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不妨相約好友或家人,一起來創造奇妙又生動的幻覺與錯覺畫面吧!
幻覺博物館
🏡台中市精誠路66號
🈺10:00~21:00
💲成人$380、兒童$270、學生$350
#幻覺博物館 #台中博物館 #台中景點 #台中景點推薦 #台中旅遊 #打卡景點 #親子景點 #台灣景點 #博物館 #museumvisit #museumofillusions #眼見不一定為憑 #taiwantravel #taiwantrip #幻覺博物館 #whatisee #familyday #familytour #萌 #可愛
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冰淇淋妹 愛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禾流圖書快閃團!
📍團購網址:https://gbf.tw/rdkbp
📍開團時間:11/10~11/16
🌟詳細文章:https://icequeen.tw/holiu/
這次分享的圖書都是「精裝本」
厚厚的封面封底絕對可以傳承3-4個孩子沒問題!
🔥一次20本每本只要199元🔥
從認知操作、品格教育、愛與尊重、習慣養成、情緒共處
每個面向都用非常有寓意
圖畫有超級精美
故事也非常有趣
看繪本就能讓孩子越來越棒!
同時也讓大人反思
我看完這些書後真的也會檢討自己平常的行為
而且也有被許多故事感動到
甚至運用裡面的故事或角色
就可以順利度過孩子的小叛逆!
🌟茉莉醫生的神奇醫藥箱(原價499)
#超可愛遊戲書 #認知操作
這本書應該是yiyi最喜歡的
裡面有超多驚喜!我第一次翻驚喜連連
裡面是茉莉醫生要幫受傷的動物看病
每一次的診療都有小道具來治療動物
可以讓小孩角色扮演超級好玩~
建議3歲以上孩子玩,比較不會吃小配件
#品格教育
📍用心體會系列:共3本
《咦?大家怎麼都這麼悲傷?》
《咦?大石頭怎麼出現的?》
《咦?大野狼來了你怎麼不逃跑?》
這系列真的很酷
是很可愛的繪本故事
但是!
裡面都包含有很深度哲理的寓意
尤其我最愛《疑?大野狼來了你怎麼不逃跑》這本
含有超神寓意!
下面也大概介紹一下這三本書
🌟《咦?大家怎麼都這麼悲傷?》
由一隻悲傷的小魚旅行的故事
是關於情緒方面的哲理故事
小魚遇到每一隻魚看起來都好悲傷
牠也越來越沮喪
到最後遇到烏龜與烏龜對話
烏龜才點醒小魚其實大家都非常開心
教導孩子「換個方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原本想得這麼糟
🌟《咦?大石頭怎麼出現的?》
★ 啟發思考能力
許多動物都好奇著怎麼有一個大石頭
每個人七嘴八舌的說到底石頭怎麼來
是誰的石頭
為什麼石頭在這
要怎麼搬動石頭
突然石頭竟然動了!
石頭竟然是....
在每個動物說「咦?大石頭怎麼出現的?」
伴讀者可以用疑惑的語氣
問問小孩覺得石頭是什麼?
一開始我們都會想著從「石頭」開始出發
但其實眼見不一定為憑
以故事戀愛跟孩子探討「每件事都有需多面向」這樣的道理
🌟 《咦?大野狼來了你怎麼不逃跑?》
這本真的必買!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只覺得有點小驚悚😅
真的真的
這本故事算是有點小恐怖
不過也因為如此對這個故事非常印象深刻
進而找到這本故事的寓意
故事開頭是一隻兔子聽到森林出現一隻大野狼
牠緊張著到處跑告訴每個動物
但一個接著一個遇到的動物都不為所動
牠只好在以牠能力所及範圍內帶著牠遇到的動物
遇到其中一隻驢子一樣不理會兔子
但是兔子身上已經帶太多動物沒辦法再幫助驢子
故事結尾是驢子被吃掉
我一開始也是嚇一大跳
但後來查了寓意發現
其實是在告訴父母不要當兔子
因為兔子只有一直用同一種方式告訴其他人趕快跑
大家不為所動時兔子就直接把人帶走
遇到非常固執的驢子時兔子帶不走驢子只好放棄牠
是不是很像父母當說不動孩子時
有時候就不管他了
但其實我們應該換換別的方式
換個說法,或是轉移注意力
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的認知加注在孩子身上
硬逼小孩或是他人認同自己的想法
📍膽小的大野狼
🌟《大野狼也想變好人:我想要朋友》(原價$350)
🌟《大野狼也想變好人:我不怕鬼!》(原價$350)
這兩本都是反轉我們平常對壞大野狼的印象
其實也有好大野狼
大野狼總是當壞人的刻板印象在這兩本書中完全反轉
一個大野狼渴望朋友
遇到聖誕老公公後拜託聖誕老公公送他禮物
但是在這其中聖誕老公公也扮演了一個要大野狼反思的腳色
讓大野狼去想想自己是否曾經欺負過老奶奶、小紅帽、小豬
這其實也很適合給愛欺負人的孩子孩子閱讀
讓孩子反思自己是否曾經欺負他人(可能只是想表示喜歡)
但讓人感到不舒服
或是被欺負的孩子
讓孩子知道有時候別的小朋友做出令人不舒服的舉動可能不是惡意
教導孩子人際關係的相處
📍打破性別印象
《女生和男生也可以做的事》(原價$399)
性別議題一直以來充斥著社會
雖然說到這一代可能性別歧視沒有以前嚴重
但性別問題一樣存在著
光是在大人心中就可能一直存在著上一輩的性別刻板印象
很多事情男生女生都可以辦的到
很多情緒男生女生都可以表達
教導孩子從小願意表達自己的喜好興趣
喜歡任何事情都不用擔心與害怕
不要因為性別限制了自己的創意與想像
📍愛與尊重
🌟我很好,請再愛我一次(原價$399)
環保議題的繪本
以一支牙刷當作出發點
是故事主角最愛的牙刷
但是因為牙刷已經炸開所以媽媽把牙刷丟掉
進行一趟牙刷的漂流記
由故事告訴孩子丟掉的垃圾會到哪裡去
同時也教導孩子環保的重要性
📍#習慣養成
★插畫故事中英雙語,讓孩子能夠在簡單的故事中自然養成英文會話
★只要掃書本封底的QR code就可以讓孩子聆聽中英文故事、也可以學習正統的中英文發音喔
🌟《我做到了,我可以把飯吃光光》(原價$350)
🌟《我做到了,我可以自己睡覺》(原價$350)
🌟《我做到了,我是一個好哥哥》(原價$350)
🌟《我做到了,我不當小霸王》(原價$350)
🌟《我做到了,我可以學會守規矩》(原價$350)
🌟《我做到了,我可以勇敢去上學》(原價$350)
我做到了系列
可以算是所有爸媽的最佳戰友
由義大利心理學家提供孩子與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
像是我最近就遇到吃飯的問題
Yiyi一直都不愛吃飯
常要用盡方法在餐桌上超痛苦的~
《我可以把飯吃光光》裡面運用漂亮的插畫
把蔬菜湯變成是飛龍的神秘配方
增加孩子對蔬菜的接受度
在故事結束後也有給家長看的建議
教導家長換個方式或是提供解套方法
《我可以勇敢去上學》
也是我即將面對的功課
明年就要送yiyi上幼稚園了
從現在就一直幫他建立上課的觀念
這套習慣養成書我覺得非常棒的地方就是
他是把所有的問題給父母和孩子
讓父母跟小孩成為「盟友」
一起有共同目標
也更能讓孩子感覺不是孤軍奮戰
🌟我的小小EQ週記
我的小小EQ週記 跟下面的 我的小小EQ寶寶
是一整個情緒管理系列
有快樂、生氣、害羞、嫉妒、難過、自信
所有情緒
小小EQ週記是以一週的故事
來教小孩面對情緒、控制情緒、管理情緒
🌟我的小小EQ寶寶(一套5本)
總共有5本,分別是
快樂寶寶、生氣寶寶、害羞寶寶、嫉妒寶寶、害怕寶寶
每一本都有2-3個小故事
讓小孩更能從故事中了解到
原來遇到很多事情都會產生情緒
情緒不是問題,但是要學會控制情緒!
禾流圖書快閃團!
📍團購網址:https://gbf.tw/rdkbp
📍開團時間:11/10~11/16
🌟詳細文章:https://icequeen.tw/holiu/
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reBuzz 專欄】經營Facebook 粉絲頁一定要知道的三個新招 的推薦與評價
眼見不一定為憑 ,Po 文長相到底長什麼樣? ... reBuzz 來報這 專注於分享行銷與心理學、使用者行為、創新商業個案的分析文章,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訂閱 ... ... <看更多>
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媒體識讀】眼見不一定為憑!! #Shorts #媒體識讀#medialiteracy 的推薦與評價
有圖 不一定 有真相#網路安全------------------------------------------如果喜歡影片,歡迎支持阿駿持續創作優質內容哦❤【熱心 ... ... <看更多>
眼見不一定為憑心理學 在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 #心理學小知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 小知識俗話說「眼見為憑」,但其實眼見不一定為憑,我們的眼睛有時候反而會欺騙我們,讓我們產生「錯視」,就跟著今天的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