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黑箱服貿議題有興趣的可參考這篇。有深度的分析與見解!
答應朋友要為立法院反黑箱服貿的朋友們付出點貢獻,所以寫了以下文章,僅為個人意見,請不吝賜教,戰文就免了。
台灣經濟成長遭遇瓶頸多年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全世界各國爭相與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議的潮流,台灣更是沒有理由故步自封把自己鎖在島內。舉我們最常比較的鄰近國家當例子吧,新加坡人口超過500萬,常住人口中25%以上是外國籍公民;香港對於其他各國的開放程度更是不在話下;連山姆大叔也已擁抱世界各地產業與人口數十年,網羅各地人才在美國接受教育,進而把這些人才留在美國工作,為美國奠定世界強權的地位。
我認為台灣雖需擁抱開放,但服貿協議並不能與這些例子相提並論。首先,因為對象是我們的敵對國 - 中國,其次政府口口聲聲說服貿通過後對台灣經濟成長有顯著貢獻未必為真。我以下以經濟面和政治面兩個面相來闡述我的想法。
1. 經濟面
(1) 藉開放之名行統治之實
中國與台灣之經濟規模不對等,根據統計(取自維基百科),2012年中國GDP規模約為8.36兆美金,約為台灣的17.63倍。另外,根據Fortune雜誌報導,2013年全球五百大企業中,中國企業上榜89家,台灣僅上榜6家。在經濟規模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一旦大舉開放中國企業來台,中國企業很有可能利用不斷地購併迅速攻占台灣經濟。服貿協議中對於中國企業持股比例雖有限制(多為上限50%),但許多狀況下持股比例低於50%仍能取得公司控制權。因此,民眾擔心中國當局利用中國企業進行對台企之收購以進行實質統治的聯想並不無可能。
(2) 弱勢產業輔導
兩岸開放後,規模較小獲較不具競爭力(如台灣農業服務業)勢必面臨劇烈競爭。政府的立場理應對該弱勢產業進行輔導、轉行、協助度過競爭。但根據經濟部公布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註一),其內容並無具體作法,僅提到政府會協助產業轉型輔導、技術升級等空泛且抽像的論述。因此弱勢產業之勞工與即將進入此類產業的學生對此感到不滿乃情有可原。而馬政府並未對此質疑作出完整的回應與解釋,在多次記者會中只是不斷跳針堅稱服貿通過後能夠對台灣經濟成長有所貢獻,這些說法並非台灣人民需要的解釋。
(3) 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顯示,服貿協議通過後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約可貢獻0.03%,相當於1.34億美元。但服貿通過後可能的負面影響可能造成某些產業勞工失業、中小企業勞工失業、貧富差距加大等等。因此以這麼多傷害換來0.03%的經濟成長是否值得,是個值得再三討論的議題,而非如此急迫且未具民意基礎地草率通過。
(4) 與其他國家之貿易
台灣雖需擁抱開放以促進經濟成長,但不應僅依靠中國單一國家。根據國貿局貿易統計網(註二)顯示,中國在台灣的進口和出口方面皆為最大貿易夥伴。然而,經濟理論及歷史均清楚指出,一旦兩國經濟過於緊密,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兩國的生產要素價格趨於一致,台灣的低新環境可能更加惡化。因此台灣迫切需要的是開放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改善長期因代工造成低毛利狀況。與中國的開放並非迫切之需,我們仍有許多時間可以對服貿的影響進行評估、討論。
2. 政治面
(1) 中國為台灣之敵對國家
2013年10月台灣國防部長嚴明曾明確指出,台灣和中國處於「敵對關係」;中國在沿海部屬數百枚飛彈瞄準台灣;中國領導人多次表示中國仍不放棄武力犯台。諸多證據均指出中國有可能以各種手段攻占台灣,而已經濟方式統一也是其選擇之一。大幅開放中國企業來台後,若中國企業大量對台企進行購併,在未來兩國國防關係緊張時,難保中國不會要求中國企業撤出台灣,癱瘓台灣經濟以利其統一。因此台灣雖需開放,但中國畢竟為台灣之敵對國家,因此應將之視為特例,和中國簽訂之協議更需經過再三檢視,不應草率放行。
(2) 開放後對台灣生活品質的影響
香港是個最血淋淋的例子。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香港和中國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均愈走愈近。但中國人大量到香港採購奶粉使香港本地人無奶可喝、大量利用香港醫療資源使港人無病床可睡、中國人在香港地鐵車廂內便溺、隨地吐痰導致港人與中國人對立的狀況屢見不鮮。試問各位台灣人,若台灣步上香港後塵,以後在街上看到中國人到處吐痰、便溺;生病時因中國人大量使用台灣醫療資源而無開刀房可用、無病床可睡;大量投資台灣房地產而使台灣年輕人無房可買這樣的狀況你們可以接受嗎?即便服貿通過後真如中經院所預估可以帶來0.03%的經濟成長,但付出的代價是往後台灣生活品質的低落,這樣值得嗎?
註一:http://www.moea.gov.tw/ad/Ad01/content/ContentDetail.aspx…
註二:http://cus93.trade.gov.tw/fsci/
都是我自己打的,錯字難免,請見諒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