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篇》
國中的時候有一個老師曾經說過:我覺得啊~學生真的是最了不起的一個職業/角色,要懂得看老師臉色、知道老師喜好、容忍老師的各種情緒,還要完成各種作業、滿足老師的要求,表面上好像有假日,但是假日也是用來做作業的,而且最重要的⋯⋯不!支!薪!
在德國跟教授的相處模式,瞞天過海、借刀殺人、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隔岸觀火、笑裏藏刀、欲擒故縱⋯⋯⋯⋯⋯想要生存的話,36計絕對要計!計!精!通!
昨天是冬季學期的第一個研究室meeting,要講一些這學期研究室的行事曆,突然講到可能11月可以安排一個去荷蘭的研討會,但是我11月要回台灣,所以我問了一下一定只能安排在11月嗎?一直以來最難搞的教授的回應,就算我拿桌上咖啡往她臉上潑都不為過⋯⋯⋯⋯⋯⋯⋯⋯⋯⋯
👸🏻: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一定只能在11月嗎?
👩🏼🏫:Wann denn???!!! (不然是要哪時候???!!!還翻白眼)
我根本沒機會說我11月不在,接著她就自顧自地繼續講:11月第一個禮拜不行的舉手~
👸🏻:(🙋🏻)
👩🏼🏫:那第二個禮拜?
👸🏻:(🙋🏻)
👩🏼🏫:第三週???
👸🏻:(🙋🏻)
👩🏼🏫:第四週???!!!
👸🏻:(🙋🏻)
👩🏼🏫:妳整個11月都不行嗎?!妳是不行還是不想???
👸🏻:我11月不在這裡,我要回台灣,一年前就訂好的行程,所以我剛剛才那樣問!
👩🏼🏫:妳一定要11月回去嗎?
👸🏻:Wann denn??????????!!!!!!!!!!!!!!!!! (不然是要哪時候???????????????????????!!!!!!!!!!!!!!!!!!!) 配上嘴角微上揚、揶揄的笑!!!妳剛剛這句現在就還給妳啦!!!!!
教授臉直接垮掉然後說:Oh~ Schade Schokolade (真可惜)
不負責任德語小教室:
德國人很習慣在Schade後面接Schokolade (巧克力)或Marmelade(果醬)變成:Schade Schokolade/ Schade Marmelade. 沒什麼意思,只是唸起來繞口,有點兒像押韻的感覺,但是這時候我心裡更想回的是:Ja~ Schade du bist Kacke!!!!!!!!!!!
#這什麼招
#這招貫通了笑裏藏刀指桑罵槐假痴不癲
#旁邊其他同學憋笑憋得好辛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瞞天過海36計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濕兒就跟世人說了,一開始,大家都會嘲笑我、挖苦我、甚至監禁我,膜拜莒光園地,然後漸漸的,莒光殿堂就會開始膜拜我了。這篇莒光黃浦軍校所刊的專欄,論結構、命題、內容、舉證、論述,預測甚至標題,可謂幾乎全抄我的:
〈彭博專欄〉中國正努力「去美元化」、擺脫美元枷鎖
美元依然是全球主導貨幣,中國令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或者用美國財政部喜歡的說法:操縱匯率,這些說法並無多大意義,反而,投資人應當嚴肅地看待近期中國嘗試脫離美元的「去美元化」跡象。
.....去年,俄羅斯大幅降低了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占比,轉投歐元、黃金和人民幣,還在努力降低美元在貿易結算中發揮的作用,但是,相比俄羅斯,中國經濟規模大得多,也更為多元,因此轉向以其他貨幣進行結算安排可能更難。
......除了大部分貿易以美元結算外,中國還持有大量美債,且無法在不對自身產生傷害的情況下快速、大舉地拋售,也無法以其他避險資產取而代之.......中國淨賣出美國政府及機構債券的情況多於淨買入。
與此同時,中國開始重新增持黃金,自去年 12 月開始連續八個月增持,此舉效仿了俄羅斯和土耳其先前的做法,隨著金價的攀升,押注黃金給這兩個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你可以將這一切都歸咎於中美貿易戰;但實際上,幾年前中國就已開始嘗試改變外匯存底資產結構,總體來說,中國幾乎不尋求短期效果,在貿易結算和國際資產構成這兩方面的變化節奏都不快,但卻是戰略性的。
目前來看,中國的行動估計嚇不到美國,美元的主導地位仍然牢固,也正因此,中國對嘗試啟動貨幣戰爭不感興趣,但是,美國每採取一項敵對行動,就會增強中國最終掙脫美元枷鎖的決心。
(Leonid Bershidsky 是彭博專欄撰稿人。他是俄羅斯商業日報《Vedomosti》的創始編輯,並創辦了評論網站 Slon.ru。)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66069…
濕評:這位Bershidsky能寫專欄,賺大錢;而濕兒還在油管可憐兮兮的緊盯訂閱數,嘗試分享幾毛美元的廣告分潤。差別在於,他有彭博光環加持,我卻只有痞客邦,就降!這論點,我大概三年多前就說到嘴巴全沫。當時多數人把我當瘋子,姊還以「生殖器外露」關我,共四次。
你知道當時彭博說什麼嗎;「貿易戰來囉,老共完蛋囉、人民幣破10囉!」
三年過後,他們轉向我的觀點了。我則一丁點都沒修正。但我的專欄被拔的差不多了,怎這樣ㄋㄟ?
#越鮮汁就越打壓
#不怪世人畢竟要看懂本身就是一大障礙
#深深認知要作自己十分艱困
延伸:
不知天高地厚 川普玩中國牌恐自焚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4747171
台日為美加工爆肝 中國卻解脫了!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5039395
說人民幣崩潰的先崩潰 老共瞞天過海的去美元戰術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5985607
中美貿易戰提早讓美元進棺材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6881487
不求習大配合貿易戰 川同志就立即破產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8252595
瞞天過海36計 在 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 | 關於 #做決定 以及 #等待 這件事
最近看到的資訊五花八門,讓我重新有機會去消化重整自己所了解的人類圖入門,做個簡單的Q&A供參考,方便往後的延續討論和分享。
• 什麼是 #做決定 ?
這是我上課消化後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人生軌跡是一連串做決定的過程。每一個決定引導我們到下一個決定,不論這個決定是如何。
如果真的「做錯」決定,我們也只能由接下來的決定過程中去實驗再「做決定」,並看看接下來又會如何。
週而復始。
• #頭腦是外在權威 而不是「內在權威」
這是 #人類圖 提到做決定這件事情時會加以說明的,即,頭腦適合拿來分析處理資訊,也可以幫我們解決外界產生的問題;但如果用它來決定自己的人生大事則是不合適的。接著人類圖再根據類型和內在權威,說明了各種做決定的方式,適合不同的人類圖設計,詳情可以參考人類圖相關書籍。
這值不值得相信呢?在本文中並沒有要討論。重點是,在理解或質疑人類圖的架構和系統時,至少要了解這個要點,先明白人類圖各種做決定的模式是從何而來。
• #做決定的煎熬
還沒有認識人類圖之前,煎熬或許來自:「到底該選哪個才OK?我應該怎樣做決定呢?有沒有什麼幫助我做決定的方法?我要走到哪裡去?我該做什麼工作?」等等。
認識人類圖之後,煎熬來自:「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
根據人類圖四大類型做決定的方式,「等待」成為了一件值得被注意的事。
生產者們(70%)需要「等待」回應,投射者們(21%)需要「等待」被邀請,反映者們(1%)需要「等待」28天。
接近90%的人口,在做決定時靠著「等待」找到力量。這還不包括人類圖統計算出的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口佔了總人口的53%,表示他們需要「等待」清明再做決定;另外還有36條通道中(據我看過的資料),接近90%都是生產者和投射者通道,想要發揮出潛能一樣要正確的「等待」。
這一切,又被全球70%的生產者們的薦骨想要「嗡嗡嗡」快速地衝出去創造生產的氣氛籠罩。
這當中的衝突或拉扯,不就是我們「煎熬」的寫照嗎?
所以,如果你問我,真的要等嗎?我會覺得,很正常,可是也「很煩耶」。你就去做做看啊。反正都擔心那麼久了。
如果很順利,相信我,你還會在乎人類圖說了些什麼嗎?我們對人類圖有興趣,或許是因為在靈性層面上想獲得啟發,或許是物質層面上過得不順遂,總想要找到個出口。你現在找到了這個工具,或許可以研究看看,實驗一下,不行的話就去探索下一個工具。
如果不順利,就回來繼續實驗,換個做決定的方式啊。其實,這不難。
難的,真的不是「做決定」這回事,而是怎麼去「#察覺到自己怎麼做決定」。
• #投射者 一定要等待被邀請嗎?
我有個投射者朋友。
當她了解自己需要「等待被邀請」時,她感覺有點痛苦。「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
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她的直覺什麼時候會給她答案。即便在知識層面,我可以告訴她許許多多的資訊。在實踐方面,我無能為力。
我記得這樣的一段話,很搞笑卻也很符合腦袋的設計:「請不要邀請別人去邀請你,好嗎?」
為了達成目的,腦袋非常聰明,總是不斷想方設法。當我知道投射者要等待邀請,我也馬上蹦出這種想法:「總是能夠瞞天過海的,不是嗎?只要可以符合到這種等待邀請的模式,精心設計一下流程,在結果方面符合條件,是OK的吧?」
可是,這個等待邀請,並不是人生時時刻刻都要被邀請的呀?我的了解是,除非在工作、愛情、住家環境等重大決定可以採用這種決定方式來實驗外,其他的小事情未必需要那麼妥協?
就像身為 #顯示生產者 的我,總不可能連吃飯都要有人問我,我有「回應」才選哪家餐廳吃飯,沒有「回應」就繼續「等待回應」吧?
如果要很「嚴格」的去實驗,可以參考瑪麗安老師的書 #人類圖去制約之旅 #一個人的革命 。
• 等待時 #做自己喜歡的事 是怎麼回事?
早期別人問我,那等待的時候沒事幹,可以做什麼?#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怪怪的
我用了老師給的很正統的回答去回應:「做自己喜歡的事」。
可是,生產者和投射者都要「等待」,然後又被告知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到最後感覺又好像是自己「發起」去做事情了,不是嗎?
然後,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了,感覺這個人類圖的指示,好像也不是很重要了。
根據我後期的了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在「調頻」出自己的良好狀態。總不可能在等待期間,我什麼都不做,連照顧自己生活的基本都完全荒廢。
另外,「做決定」這件事應該沒有涉及到生活的雞毛蒜皮,即便在實驗初期,我們總是最常拿這些「小事」來實驗,自己做決定的模式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我怎麼可能每天都要決定「是不是要買下這間房子?」、「要接受這份高薪工作還是那份自己超愛的工作?」、「該接受來追我的A還是主動去追B」。
好啦,可能真的有這種人。#人生勝利組?
• #怎麼辦?
不負責任的說,就開始什麼都用頭腦來做決定看看會怎樣。我私心覺得其實不會很慘,而且可以充分體驗何謂 #人生 。
既然 「頭腦是外在權威」是人類圖給予我們的新觀點,那就反其道而行去破解看看。
然後再告訴大家結果,也是個不錯的開始?
你的做決定體驗是如何的?你想分享嗎?
#不要再問我要等到幾時了
#因為我也沒有答案
#人類圖
#做決定
#內在權威與策略
#頭腦是外在權威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Photo credit: 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