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IoT?做SaaS?趨勢前端的「高大上」產品,為何難打動人
撰文者:王煜全
網民肥皂箱 2021.08.16
摘要
1.做IoT生態戰略、做SaaS一站式IT解決方案、做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很多企業會用這些「高大上」的詞介紹自己。
2.事實上,這些概念性的模糊字彙,在企業介紹自己時,會產生很大問題。
3.本文以亞馬遜、特斯拉為例,解析企業「講故事」的3個重點:講清楚你的所在市場;證明自己有實力拿下市場;在市場基礎之上,不斷探索想像空間。
很多中國科技企業不會講故事,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企業介紹自己做IoT生態戰略,我就想問了,這個物聯網未來是個多大的市場?到底有什麼具體的應用呢?有企業說自己是SaaS的一站式IT解決方案。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你在SaaS產業裡的佔比是多少呢?有人工智慧企業說自己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那可不得了,智慧城市是個多麼宏大的佈局啊!結果認真一看,發現只是做硬體傳感器的企業之一,自己的市場壁壘在哪裡呢?
那麼,如何講一個好故事呢?
當年亞馬遜對投資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線上銷售和線下是替代關係,總量應該不變。2000年的時候,線上銷售佔總零售的1%,現在還非常小。那你相不相信線上一定是未來,30年之後線上至少佔50%?好,如果你跟我一樣認同這個未來市場,今天我在線上零售處於壟斷地位,未來保守估計我能佔線上零售的一半,那就是全球整個零售市場的1/4,基本上是超過沃爾瑪的體量。
你聽著只是簡單的算術,但投資人是真正為這個未來故事買單的。2000年1月,亞馬遜的市值324億美金,20年後,亞馬遜已經突破了1萬億市值。
亞馬遜在電商市場的表現也驗證了它的故事。根據Statista數據,2020年的美國市場,亞馬遜的電商市場佔比為47%,預計2021年達到50%。而電商佔總零售的多少呢?2021年第一季度是13.6%,可見未來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亞馬遜至今成立了27年,前面十幾年基本上年年虧損,但一點都不耽誤企業的成長。大家都看得出來,電商一定是未來,亞馬遜掌握了先機,投資人下重注,相信它一定能成功就好。
真正好的科技企業,就是要能前瞻性思考
同樣獲得投資人認可的還有特斯拉。2020年9月,馬斯克(Elon Musk)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特斯拉未來十年的目標是每年替代全球1%的燃油車。現在全球汽車保有量20億台,也就是說,特斯拉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年產2000萬輛。
作為對比,2020年豐田在全球銷售了約900萬輛車,通用是600萬輛,福特是400萬輛。特斯拉的目標是通用加福特的一倍。
2000萬輛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難嗎?要知道,硬科技量產的特點是,從0到1開發出產品很難,從1到10實現量產更難,但從10到100進一步放量就容易很多。電動車前期會經歷投入大、啟動慢,從研發到量產的階段,一旦突破量產關,把量產經驗實現規模化,產量可以呈指數級增長。
2013年特斯拉的全球銷量是2650輛,2017年是10萬輛;2018年上海超級工廠投入運營後,2020年達到了近50萬輛。在7月份最新的投資者會議上,馬斯克提出了明年將達到年產100萬輛車的目標。
電動車智慧化的浪潮下,特斯拉不會永遠停留在只賣車,而是賣服務。每月訂閱制的服務模式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可以與用戶長期綁定,收入長期有保障。2021年7月,特斯拉首次推出了訂閱服務,每個月199美元就可以獲得自動駕駛服務。2019年特斯拉的軟件服務收入是4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自動輔助駕駛服務貢獻的。
已經有研究機構公開給出預測數據,說到2025年特斯拉的軟體收入可以達到240億美元。雖然特斯拉官方並沒有給出任何指引,但足以看見投資人對特斯拉未來市場的認可。這麼分析下來你就明白了,特斯拉曾在2020年市盈率一度達到了1000倍,市值突破了8000億美金,這就是大資本用腳投票的結果。
透過亞馬遜和特斯拉的例子,你會發現一個好的未來故事應該這麼講:
首先,講清楚你所在的市場,並且這個市場體量足夠大、成長性足夠好。這個市場可以是全球汽車保有量、手機用戶數量這樣清晰的市場,但不可以是物聯網、智慧城市、SaaS平台這樣模糊的概念。
其次,自己有實力拿下這個大市場。如果你只是畫了一個大大的餅,但是沒有資格拿下這塊市場也是不行的。科技企業的優秀要體現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上:為什麼這個市場我能拿下來,別人做不到?
甚至在已經明確市場規模的基礎上,科技企業還能不斷探索未來想像空間,進一步打開成長的天花板。比如電動汽車可以靠軟體提升盈利,亞馬遜除了電商還可以佈局雲計算等等。
一旦講好這個故事,人們認同了科技企業的未來,獲得市場和資本的青睞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至於估值表現,只是企業自身實力的證明。如果你講了一個偉大的故事卻依然被低估,說明別人沒有認同你的未來,這往往不是因為別人缺乏遠見,而是因為企業自身的戰略不夠清晰。
這留給我們的啟示是,對於任何一家科技企業,不光要只顧眼前,還要有完整的戰略。企業也不能只講故事,故事不是拿來矇投資人用的,而是要腳踏實地去實現的,是企業戰略的詮釋。如果你想分析一家科技企業,從它講的未來故事裡去判斷,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家企業。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3007511?fbclid=IwAR1LU5uoemD8wLVn_PzY3n0JUZ9NGA6yLuuhFssa2UbHWR1k45MoRyGe7-A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
矇糊正字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薄霧:靜物被神描繪 ◎ 林餘佐
⠀
每個薄霧的早晨
都是時光的裂縫
我看見自己涉過濃稠的睡意
緩緩伸展、移動
──像某種兩棲類的生物
離開潮濕的沼澤
艱難地以肺去愛人
⠀
穿過薄霧就能看見
最初面臨的岔路
昔日的抉擇像是隱喻
指涉出太過曲折的路途
我如何能想像:
另一個自己抵達土製的村莊
沿途繞過時光,找到蟻穴
以餘生等待一場大雨
土裡飛出透明的鬼魂
繁殖出更多的雨季。
接著,收攏自己與時序談和
有如趨光的植物,在夜裡忍住不哭
在陰天偽裝菌類。
⠀
繞過惡犬埋伏的巷弄
沿著虛線走進大霧
遠方有人影晃動
姿態像是手語:流動的詞彙
是禮盒上的絲質緞帶
柔軟地綁著搖搖欲墜的肉身。
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霧裡的磨損
像是砂紙拋光萬物的毛邊
校正後的愛慾:平整、無害便於取代。
我覺得莫名的疲憊──遠方的人
此刻慎重地告別,在霧淡時
他說:「我們都是靜物
在霧裡被神描繪」
⠀
大霧遷徙,世界返潮
我與衰敗的穢物等待醃漬
所幸種籽在青春離席後
還能開出花朵
就讓我矇著眼、變成鬼
從一數到十,彷彿就能聽見
壞掉的樂器哀悼失去的音符
此後,時光詭譎多變
有時天晴有時膠著。我暗自決定:
在起霧時只走同一條路
只犯同一個錯。
⠀
⠀
--
◎作者簡介
林餘佐,嘉義人,現任東海大學助理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國藝會出版與創作補助。著有詩集《時序在遠方》、《棄之核》。
--
◎小編 #有庠 賞析
追尋作為母題,時間流轉則暗示了可能的變化。人類並不安於原狀,卻害怕那未知的結果,也就形成狀似逞強的不安於室。本首詩的抒情對象並不明顯,反而極力書寫發話者的狀態。
詩人語氣舒緩,帶領我們進入漸變的大霧。陰暗朦朧的質感除透過「睡意」、「沼澤」、「菌類」、「巷弄」等意象,在結構安排上,四節都具有清晰的目標,使我們看見詩人狀似朦朧,實則清晰的思維。
首句便定調全詩氛圍,薄霧內陷而成為「時光的裂縫」,從此陷入難以定位的時空點。抒情主體在早晨薄霧中感到遲滯,劃分情感當中的舒適帶:沼澤/陸地,以自己罕用的方式去愛人,不論是否自願,就連呼吸等小事也變得無可奈何。
前兩節「涉過濃稠的睡意」、「穿過薄霧」具有向前的動能,持續將自己推進霧中,遇見「最初面臨的岔路」初次面臨的生澀感必然引導至面對複雜情況的多重選擇。然而詩人並非選擇言明結果為何,高明地轉向描述尋愛的過程:「沿途繞過時光,找到蟻穴/以餘生等待一場大雨」,詩人唐捐說道這裡暗自疊合蟻穴和鬼魂,「遂能使出『繁殖』這個不可能的詞。」將自我割裂,詩人施展句法技藝後,再寧靜地回歸自持。「接著,收攏自己與時序談和」這樣的自持固然謹慎,何嘗不是重新定位,預示了下次的再出發,同時,回歸時光所統御的領地。
持續朝著比霧更深的所在前進,竟出現看似目標的他者:「遠方有人影晃動/姿態像是手語:流動的詞彙」一邊前進,一邊丟失方向感,禮物般的緞帶也成束縛。視線模糊而意識清晰:「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霧裡的磨損/像是砂紙拋光萬物的毛邊」,體驗到的是一種校正過後的情感,如此不堪便是大霧所給予的啟示?此時遠方的人再度現身,回到詩題,「靜物被神描繪」作為薄霧的說明,一個代詞。
原來在神的目光之下,我們也成了日常瑣碎,被打磨擦亮而無法反抗。此時詩人的思維更加清晰,需意識到身處霧中才得以離開大霧,或不離開大霧。延續極為潮濕的氣息,種籽不至於窒息,愛還能夠生長:「所幸種籽在青春離席後/還能開出花朵」
第一節「艱難地以肺去愛人」到此也不再感到窒息難受,清明地,帶有身體感地描寫如何看見霧、穿過霧、成為霧。水氣氤氳,呼吸困難的肺漸歇。
一切的記憶和失落,僅是時間在我們身上的作用。愛更需要一點幸運,付出真心並不保證任何事。多次的聚焦、收攏、放下,詩人不再哀悼時光如何逝去,令人想到楊牧〈台南古榕〉何以作結:「隔著/著火的柵欄呼喚,使用臨時的/名字,一些有聲符號,和手語/叫我墜落如生澀的菩提」所以是否真正意義上地離開了霧?或許,更接近一種必然的投身,償以詩句。
--
美術設計:林宇軒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1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情詩 #林餘佐 #時序在遠方 #薄霧:靜物被神描繪
矇糊正字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議的是,蔡政府將AZ緩打潮歸咎於國民黨「醜化」日本疫苗,這是用政治手段解決科學問題,得不到真正的答案,更會加深國內猜疑與矛盾。總之,台灣的防疫表現落到全球末段班,不能再用政治手段移花接木,更不能在數字上灌水企圖以假象欺矇大眾,那只是自欺欺人。>
為了衝刺疫苗接種覆蓋率,指揮中心近日改採「劑次人口比」取代原先算法;陳時中坦承,改變算法是「蔡總統的意思」。蔡英文誇下七月底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廿五%的海口,這當成努力目標也就夠了;如今政府卻要用「劑次人口比」來灌水,用數字來模糊科學並混亂認知,反凸顯施政華而不實。指揮中心連台灣確診及接種死亡率偏高都無法坦誠面對,對疫苗短缺則東遮西掩,如今更在接種覆蓋率上變魔術,令人難以心服。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統計,在東亞十二國中,到本月十一日止,台灣的接種覆蓋率居倒數第四名,僅勝過越南、緬甸和菲律賓,這又是一次難看的排名。此處採取的數字,就是「劑次」算法,台灣其實沒討到便宜。反倒是,以接種人口比計算的話,台灣還多贏了泰國與印尼,因為我們打過一劑的人口較多。亦即,蔡政府與其汲汲在覆蓋率上做文章,還不如務實做好疫苗部署,補強我們的整體防疫網,才能把台灣從「防疫後段班」搶救回來。
之所以要強調「務實」,主要是過去一年多蔡政府不斷的自大自誇,皆是華而不實的虛榮。從所謂「超前部署」,到自詡「防疫模範生」,到狂妄的「世界跟不上台灣」,全在五、六月瞬間幻滅。如今,鴻海台積電購捐的BNT疫苗完成簽約,但要等兩三個月才能進來;目前政府手上僅剩三百多萬劑美日援贈疫苗,而急於接種的民眾有一千萬人,眼下卻僅剩AZ可選,多數人只能望天興嘆。面對廣大民眾的失落感,政府施巧計改變覆蓋率算法,能彌補什麼?
再說,台灣明明缺乏足夠的疫苗,政府卻屢以「疫苗已經足夠」為由,關閉民間後續自購疫苗的大門,還聲稱明後年將預購三千萬劑次世代疫苗。現實上,多少國民連第一劑疫苗都打不到,政府卻誇口要用明年的疫苗來防疫,這不是畫餅充飢是什麼?再請問,政府口中的「次世代疫苗」,是哪家藥廠製造的,叫什麼名字?
疫苗問題除了短缺,另一大問題是人民無法自由選擇,只能碰運氣或被迫漫長等待。尤其AZ疫苗,由於先前超高齡施打者造成三百多人疑死案例,導致民眾施打意願不高。對於AZ疫苗的危險性,指揮中心有必要提出更多符合科學論證的說明,才能消除各界疑慮。指揮中心先前試圖以「高齡體弱多病易致死」來說明AZ接種的高死亡率,但比對民眾接種AZ和莫德納的結果,接種AZ是百萬人逾一百八十人死亡,高於英韓五倍以上;莫德納則僅百萬人逾十一人死亡,兩者的對比天差地別。這點,除非提出更好的醫學解釋,否則難以釋民眾之疑。指揮中心想要利用預約系統來強銷AZ,恐難如願。
AZ是世衛組織認可的疫苗,唯日本的代工廠上周末才通過世衛緊急使用的審查程序,原先僅獲日本國內緊急授權。但它首次大規模注射卻是在台灣,短短時間發生數百人死亡,故有民眾質疑其品質和效力。日本雪中送炭,不應莫名蒙冤;但異常的接種死亡問題,是出在製品本身或其他施打因素,政府必須虛心尋找科學解釋,必要時應向英國原廠尋求協助,才能讓民眾安心接種。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的劑次奇謀,還不如老實補破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604961
矇糊正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曉得你會不會出現一種情緒,就是每天好忙喔!可是靜下來想一想,又覺得不知道在忙什麼,就是整天團團轉,簡稱瞎忙。
然後這時候,師長主管就會跟你說:「做事情要有計畫、有方針,才不會亂。」
好啦!你也擬了一個行動藍圖,然後一步一步跟著計劃走,想說這樣應該就會比較有節奏,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可是做了一陣子,又會陷入為了忙而忙,不確定自己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效?
於是你跑去查資料、看書,想聽聽專家怎麼說,看看別人都是怎麼擺脫混亂的狀態。不看還好,一看很挫折,專家達人都跟你說要有宏觀的思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定要有脈絡思考的能力。但你連叫你家小狗「賣岔」都辦不到了,何況搞清楚脈絡是什麼意思?真的是越聽越糊塗。
嘉玲以前也曾經有過這些「症頭」,加上我個性急,常常沒多想,就衝出去,就經常被老闆同事唸說是為了做而做。
直到我學會了一件事情後,才打開了我邏輯思維的能力,在進行任何計畫前都會先想清楚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
正在聽這段音頻的你,會好奇這個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嗎?答案就是「寫作」。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作者叫陳立飛,他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上曾經被轉發過上百萬次,而且不只一篇。然後,他也曾經在得到APP裡開寫作課,結果爆紅,共有十萬人購買收聽。
他在書中提到一個觀念,終於點醒我,原來這些年我一直在訓練的,不只是寫作技巧,而是更深層的能力。
他在書中第88頁提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好文章就像一個產品,是設計出來的。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個好產品,你得有產品思維,才可能把文章寫好。
那什麼是產品思維?作者提到你能不能清楚讓別人知道你是誰?能解決什麼問題?
然後,你怎麼讓別人買單,別人為什麼要花力氣注意你,最後,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你怎麼讓他認同你的產品,接受你想推薦給他的意義和價值觀。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只要你能想通,你的文章要不爆紅都很難。
我在書中看到這一段時,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第二次創業,就是「啟點文化」這間公司會活下來,第一間卻沒辦法,因為我恰巧是在開啟點文化時,開始練習寫作的。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我培養出產品思維,在設計每一門課時,我都會想清楚,這個課程要賣什麼?它解決人們什麼問題?別人為何要注意到它?最後,我怎麼讓人掏錢出來買單。
聊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矇,那這跟我們一開場提到的「瞎忙」有什麼關聯啊?我又沒有要創業,幹嘛會寫作。
不,千萬別這麼想,因為就算你是個上班族,你一定也經常要跟主管或客戶銷售你的點子,甚或是你有想要追求的對象,希望對方接受你。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情書變得更動人,也不是讓老闆覺得你文筆好,寫作的目的是要能幫助你釐清你畫的重點,跟對方想要的一不一樣,不要你一頭熱,結果對方一點感覺也沒有。
會感覺「瞎忙」常常是因為我們的努力得不到回饋,或是感覺收穫的很少,支撐不了你走更長的路。
但要避免瞎忙,告訴自己冷靜是沒用的,因為你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而且當我們是當事人時,常常會因為當局者迷,看不清楚問題的癥結,會有自己的投射。
這時候你需要擁有的就是思維的能力,可是思考能力這種東西又很抽象,很多人在教,卻很難評估自己到底學會了沒。
這時候透過寫作,一個看似不是直接相關的技巧,卻可以培養出你對事物看法的精準度,同時讓自己更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就像有句老話說「因為要教,學得更好」,我發現「要寫得好,你得想的更透徹」,這是我在前幾期寫作課學員身上發現的。
不少學員本來學寫作只是想抒發心情,結果沒想到意外解開了某個心結,或是在工作上突破某個瓶頸,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愛寫。
要戒掉瞎忙,你得客觀分析你手上的工作,找出真正的核心,才能直搗黃龍。寫作,將可以幫助你踏出第一小步,讓你更抓得住自己的思緒,不再被牽著亂亂跑。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分享到的「寫作小學堂」課程,下一期是在7月21號開課。是由我和另一名資深的編劇一起開立的課程,不只有教學,還會親自一份份給每個學員寫來的文章,給回饋,是量身定做的規格,所以名額非常有限,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教室能夠見到你。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矇糊正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皚白的磚牆不如表面般冷僻,滾燙滾燙的,仔細一看,竟是滑下了幾行溫熱的汗水。「咿……」鐵門被推動的聲音刺耳得很,日光肆意地闖進,衝撞到磚牆之上,反光令人眩目,為門前人之臉面作了遮掩。來不及看清眼前人面目,後方又傳來腳步聲,轉身察看,是一名黑髮及肩的婦人,正捧着一盤生雞蛋從正門步入廚房。「撻」的一聲,藍焰冒起,又為廚房添了幾分熱燙。婦人將雞蛋放到沸騰中的熱鍋後,就匆匆步離溫熱之地。
穿過了廚房的正門,便來到了店中間的明檔,她於檔前洗洗抹抹時,背後站了一個身影,是剛才矇矓的人,原來是一個大男生,架着眼鏡,喚女人作母親,神情卻比長輩肅穆得多。也是,他是這家小店的大廚,不是執鏟炒鑊,而是作湯弄糖,熬出舊日的香甜。
舊陣的香
沒錯,這是一家糖水店。門外掛着「佳佳甜品」四個大字的招牌,是個歷練四十年的老字號。晨早的小燈還未開,摸黑可得見小店新簇簇的,甫踏進店內,映入眼眶的是整齊並列的圓枱圓凳,左右兩邊牆都貼上了各式糖水的字樣,芝麻糊﹑合桃糊﹑杏仁糊﹑白果腐竹糖水﹑濃薑番薯糖水﹑紅、綠豆沙,都是十分傳統的中式糖水。雖說是煮糖水的廚子,但功夫一點都不少。婦人名為「二姐」,無需掌爐控火,在店裏做着前前後後的準備工作,別小覷雜務,洗豆子﹑擦薑削皮﹑清潔爐灶,此刻,她正在為熟透的雞蛋剝殼,忙得不可開交。身後的男生是二姐的兒子,名叫「阿傑」,既為掌廚人,自然是不得閒。他從二姐身旁拿了一大盤紅豆後,就急步到廚房,打開冒煙的大鍋倒進紅豆。
做糖水嘛,看似是簡單煲煮之作,但技巧可多了。阿傑正做着每個早上第一件開門之事,就是煲紅豆沙及綠豆沙。紅綠豆沙起碼要煲三至四個小時,最花時間,如果煲的時間不足,它就不香,起不了沙。在它煲煮期間,雙手也不能停下來。接下來就要做最麻煩的糊類,又稱「佳佳三寶」。阿傑邊燒紅生鐵鑊,邊訴說煮糊很難,煮得好吃更難。芝麻糊要先炒芝麻,小店堅持以人手炒製,其實機器炒不是不行,但沒有人手炒如此傳神,因為芝麻糊的香味全靠炒的功力。
他把一大碗芝麻落鑊,炒芝麻最重要是火候,要少量地分幾次炒香,炒太久會焦掉;炒不夠就不香,炒至香味四溢,略見油光就最好。接着,把炒好的芝麻攤凍,再洗淨,就可放到石磨中磨漿,石磨不能乾磨,一定要慢慢地加水。芝麻糊是否香滑,就得看這個步驟,磨刀調得疏便磨得快,卻會令糊漿粗糙;磨刀調得密磨得慢,但出來的糊漿更滑溜,他們用的,當然是後者。漿磨好了要煮,煮的期間加入自家磨的米漿,分量要拿揑得宜,落太多過稠;落太少過稀,稀一點才對,因為煮好的糊漿要坐水放涼,放涼後一整鍋的芝麻糊就會變濃稠,這時吃下去剛剛好。糊類不能煮太多,不然會變得粗糙,滾起來就關火,隔一隔渣就穩妥。
石磨有二,芝麻糊在做時,合桃露也一併同工,做法一樣,只是合桃不需炒,而是靠焗而香,用焗爐焗出少許顏色就好了,過焦會苦。磨合核之時,又見阿傑加了點白芝麻到石磨內,他指這樣更能提出合核的香味。把兩大鍋的芝麻糊及合桃糊搬到明檔,此時,又有一名溫文的中年男人站於檔前,原來是二姐的老公,阿傑當然喚其作父親。他將大鍋交予父親後,便又跑回廚房去。
接下來,又開始煮腐竹糖水。先把白果剝去外衣,再放入已煮得見奶白色的腐竹水內,因為白果本身有輕微的毒素,不能放太多,然後加入薏米,除了有去水腫功效外,更令糖水更香滑。煲煮期間,他又切着巨大的番薯,準備做濃薑番薯糖水。他說,番薯是東莞出產,十分大隻,一隻有一至兩斤重,較有番薯味,基本上街市也買不到。然而,做番薯糖水最重要用好薑,他道:「全世界都話自己用老薑,點解我嘅薑咁靚咁香?呢個係一個特別品種,成本貴三分一㗎。」好的食材一直沿用至今,以舊的手法熬製,一切不變。炊煙冒得更盛,馥郁飄繞。
昔日的手
糖水幾近煮好,又一個陌生的臉口出現,是一名光頭的老人。啊,他是小店的創辦人;二姐的大哥;阿傑的舅父,人稱「光頭佬」。只見光頭佬走到爐火前,逐一觀看他外甥的出品。看他神情,似乎頗滿意,他笑言:「幾好嘅師傅都要靚食材;幾靚嘅食材都需要好師傅,相輔相成㗎。」他指做糖水看上去簡單,但新入行其實十分困難,難於掌握糖水的稀稠及火候,如炒一碟青菜都講究是否夠味﹑夠香,這就是經驗,沒有捷徑。為了傳統功力予外甥,他要求阿傑親力親為,每朝都要早起包辦店裏的所有糖水,未學成時,更要指着他來做,學了很久才有今日的成績。他喜歡阿傑對食物也好,學習也好,都有一種執着。他亦將自己所有技術,毫不保留地教予他。
如此沒有私心,當中又關係着一個生生不息的傳承故事。一九七九年小店創立,他謙虛,說是由自己阿叔創立,但其實是二人一起拍檔做起。如此居功於長輩,正因為自己的技術,來自阿叔。光頭佬當年從佛山來港,跟隨阿叔於茶餐廳做學徒,一年後茶餐廳倒閉,阿叔本身於廣州做糖水,對於糖水有一份情懷,於是開立了小店,又教他做糖水,阿叔十分嚴格,要求高,在其瘋狂鞭策下,他才學成。當年在佐敦冷巷開店,彈丸之地只能於門外設枱凳,整個油麻地及佐敦,就只此一家,客人不絕。逢時不順,其父雙目失明,身為大哥的他要擔起一頭家,養活弟妹,故此未有多餘錢聘請員工。
面對忙亂的檔口,他只好拜託二姐到店裏幫忙。幸好,兄妹二人感情一向親密,二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畢竟她排行第二,不幫忙的話,大哥怎麼辦?一旁的二姐忍不住搭訕:「大哥叫我嚟幫手,佢人手唔夠,又洗又賣又清潔,一個人做晒,責任感好大,初時人工都冇㗎。」起初只是做樓面,清潔收銀,後來接觸得多,就開始到廚房幫忙,但主力仍然是舀糖水﹑賣糖水。舀糖水並不容易,過稀或過稠要清楚知道,舀到湯料之餘,又要有足夠糖水才算得上均勻,二姐便是舀糖水的高手。
二人亦一同見證了小店的興衰,一同捱過了最艱辛的日子。小店初開時是獨市,門庭若市,但後來又變得沒有人吃,因為興起了西式糖水,光頭佬形容它們左撈右撈﹑左混右混,他雖然不欣賞,花巧之物卻掀起了熱潮。新式甜品店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對他們的打擊也頗大。然而,傳統便是傳統,總有人惦記,新式甜品店有見及此,又兼做起中式糖水來,他調侃:「新式又有;中式又有;東又想做;西又想做,但其實顧唔到咁多,所以我有股執着,點都好,執笠都好,都要做落去。」為食者,都有一份執着,正因為他老實﹑不花巧﹑堅持用真材實料,客人吃過都會回頭。後來,附近的糖水鋪很多都倒閉了,沒有十間也有六間。二姐都與他終於渡過難關,更獲得了後來「米芝蓮」的殊榮。
光頭佬對二姐盡是感激:「無條件啊,佢無條件幫我,我個妹對我幾好,唔係,係好好!同我一齊捱苦。」也許因為一同賺錢養家,為頭家付出了,一起捱過苦,感情自然不一樣。當初二十出頭的少艾,在老店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半百婦人,一雙起皺的手,見證着青春的流逝。
彼此的恩
小店生意日益見好,現時已每日見長龍。二姐老公後期也到店裏幫忙,兒子阿傑則數年前才正式於店裏工作學藝。早於一年前,二姐覺得是時候背起家族生意,不要讓這些糖水失傳,於是,決定嘗試與老公及兒子到土瓜灣開店。光頭佬於是盡力協助,更嚴厲地訓練阿傑。終於,小店舊年開張,畢竟離開了旺區,生意當然不及老店,這令二姐擔憂不已,夜夜失眠。
身為大哥,光頭佬百忙中都來新店幫忙,看看外甥的糖水煲得怎樣,多贈意見,精神支持當是一種鼓勵。最令二姐感動的,是大哥的一席話:「佢叫我慢慢嚟,花多啲心機去做啦妹,我做咗幾十年先有咁多客人,你都得㗎!呢句說話令我喺鋪頭眼都紅,覺得好溫暖。」畢竟二人朝夕相見,見了數十年,當然會不習慣,但光頭佬對於糖水十分鍾情,他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糖水發揚光大,總之糖水的味道要圍繞老鋪的水準,好讓這些口味不會失傳。
他經常說一句,自己有碗飯吃,也希望弟妹有口飯吃。同之,自己吃過舊陣時的甜蜜,也望大眾嘗之。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佳佳甜品
地址:佐敦寧波街29號地鋪
電話:2384 3862
營業時間:12nn-3:30am
詳情: http://bit.ly/2LcAoNv
佳佳 (二姐) 甜品
地址:土瓜灣北帝街57號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詳情: http://bit.ly/2zTKPkQ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矇糊正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策劃:裘凱宇
撰稿:陳怡璇
剪輯:鄒博全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經常在工作跟生活裡面,聽到這樣的案例。比如說,有一對情侶,他們在交往了幾個月之後,很快的決定要住在一起。
可是等到他們同居了一陣子喔,就要面對生活習慣啊,和價值觀的差異,於是開始出現很多的摩擦跟爭吵。
那他們之間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這樣對話就是呢:「還好我們現在只是同居誒,如果要是結婚之後,才發現你是這樣的人,我的打擊會更大…」
再不然就是:「啊你怎麼會是這個樣子!你怎麼會是這副德性!你是我當初愛上的那個傢伙嗎?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怎麼都沒發現你會這樣,你實在是太會偽裝、太假仙了啊…」
所以,你聽到這裡的時候,是不是也對於這樣的劇情,感覺到有點熟悉?回頭看看自己身旁的那個人,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喔。
確實喔,在愛情剛發生的那一刻,經常是兩雙眼睛看對眼,最美的遇見啊!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那種眼裡只有對方,被視為是無人取代、唯一摯愛的甜美的感覺,真的是很好。
但是正是因為「戀愛」讓人有這麼心醉神的感覺,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忽略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不能否認喔,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所以在性格、脾氣、生活習慣各方面,無論大小事,一定會有很多的不同。
當我們的熱戀的激情褪去之後,再相愛的兩個人,都要面對真實差異的考驗。那你會不會有一點好奇,為什麼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很難去看到彼此的「不同」,眼裡只有彼此的「共同」?
在這邊跟你分享一個心理學的研究,有一個專門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她叫伊莉莎白.羅芙托斯。
她在一九八七年,有一個叫《法律與人類行為》的學術期刊裡面。她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做「武器聚焦」這樣的現象。
在這篇論文裡面呢,羅芙托斯和她的研究團隊,就根據凶案現場的目擊證人,他們的證詞去進行很多的實驗跟訪談。
他們從很多的受害者,或者是目擊的證人的訪談當中發現喔,當一個犯人,拿著短刀、手槍,這些凶器的時候,人們的眼神、眼光,很容易就只會注意「凶器」。
於是呢,他們能夠正確的記住,犯人拿了什麼武器,然後能夠說出關於這個武器,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一剛開始,這武器在哪裡出現,最後有沒有人開槍,或有沒有人被刺傷到,或者是「凶器」到底他是怎麼樣使用的、怎麼樣去做傷害的,這些東西大家都回答的出來。
可是,當研究團隊進一步問這些目擊證人,關於犯人的什麼?身高啊、穿著啊、後來他往哪個方向逃走?
這些目擊證人的記憶卻很模糊,想了半天都很難拼湊出,犯人的長相跟樣貌,還有跑到哪裡去,這些其實是更重要的細節。
這個實驗,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有人,有那些特別吸引你注意的一個特徵;那麼這些人,他其它的小動作、他的個人的習慣,就容易被這個特徵掩蓋住。
也就是說喔,眼裡只有看到他那個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其它的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我們這時候拉回來想一下喔:「為什麼我們會愛上一個人?」
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方吸引你的原因,無非就是可能是亮麗的外表啊,或者是他的才華啊,或者是他某一項很出眾的能力。比如說,他很會逗妳笑。
可是要命的就是喔,無論你愛上一個人的原因是什麼,那個吸引你的關鍵,
其實不要懷疑,那個關鍵就是「凶器」!
就是「武器聚焦」的聚焦效果,有了這樣的凶器,你就會形成「武器聚焦」的現象。於是你其實會看不見,你們彼此間的差異。
更容易忽略了兩個人,其實是不是存在,不適合長久維持關係,的一些主要的原因;於是呢,愛情就很容易留下遺憾的結局。
根據研究統計喔,一段感情的高峰,就是以愛情最「火熱」程度的一個時間,
大概三個月,熱戀期就是三個月。
有更有進一步的追蹤告訴我們,談戀愛的人,在一段戀情漸漸的穩定,大概兩年之後,戀愛給人的額外的滿足感,就是那種讓你每天都覺得高潮的感覺,會回復到跟以前單身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這也說明喔,其實「熱情」本來就會褪去。沒有人每天都在熱戀時期的,也就是說喔,我們在愛上一個人,大概兩年之後,濃烈的愛意啊,就會變成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親情的感覺。
所以,如果我們把眼光喔,放的長遠一點,如果你因為一段不如意的感情,讓自己的心情老是卡在某個人身上啊,而且除了讓自己情緒上很不舒服之外呢。
這個卡住的感覺,這種所謂的「情傷」,它還會影響到你的工作、生活,甚至於生命的前進。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
事實上喔,如果你願意用更務實、更理性的角度來思考「愛情」、「親密關係」的話,那很多事情會有不一樣的看見。
其實,話說回來「情傷」是一個讓自己空轉,而且又不符合時間成本的事情。所以,如果能夠在戀愛關係裡面,不要有「情傷」或者是有這些「副作用」,那是最好的。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談戀愛」,又可以避免「情傷」的發生呢?
首先喔,我要幫大家破除一個迷思,其實你的情人他沒有騙你,怎麼說呢?
你也可能喔,相信自己愛上的,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他,只是因為「武器聚焦」的原理,讓你在愛情剛發生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他其它的行為細節。
也就是說喔,你後來不喜歡他的壞習慣、脾氣或是個性,他從一剛開始就在啊。只是你在剛開始的時候,都聚焦在所謂的「武器」、所謂的「凶器」,他其它的特質你完全忽略掉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熱戀的時候、在戀愛初期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些是「小事」,甚至於它完全不是問題。所以才會讓人在熱戀期過後,必需要承擔那種想像的幻滅啊、心碎的風險。
當然,我也必需說,如果你在陷入熱戀的時候,還要你去留意對方其它的行為細節;甚至於,你要認真的去考慮,兩個人是不是能夠真的,適合走的長長遠遠,其實這強人所難啦。
沒有人在熱戀期的時候,會想到這件事;或者是當大家在熱戀期的時候,你想這件事情的答案只有一個,叫做「一定可以的」。所以,換成是我,我可能也做不到。
所以今天在這裡,我提供你一個,可以避免「情傷」的具體作法。這個做法就是先提醒自己,在熱戀的期間,先不衝動的做任何的重大決定。
千萬不要喔,馬上一拍大腿、一拍桌子就說:「咱們倆來閃婚吧!」,這你一定會後悔。
等到了熱戀期過後,記得要回頭想想一些實際的層面。比如說,問問自己:「我能不能因為他的才華,包容他的收入的不穩定?」
「我能不能因為他的美麗跟帥氣,包容他生活是邋遢的,而且不修邊幅?」,
或者是「我能夠因為他的工作、個性非常的穩定,包容他不夠浪漫?」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一體兩面的?所以要避免「情傷」,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這個世界上,其實不存在「完美」的人。「完美」這個概念喔,只存在「遠的要命王國」裡面的想像裡。
所以,人的注意力是我們很珍貴的資源,當大部份的注意力,我們都被特定事物吸引的時候,也就是說「武器聚焦」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去留意到,其他的特徵,儘管這些特徵一直都存在。
那更不要說,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去做適當的準備。所以,當愛情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要好好的享受,戀愛的甜美跟美好。
但如果我們能夠同時知道「武器聚焦」它就是會發生,我們就能夠更有意識的提醒自己,仔細去看出彼此之間的差異。然後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需要,不要讓熱戀矇住自己的雙眼。
你如果很在乎「務實」,那麼他的「浪漫」,可能就會傷害你們的「務實」。如果你很在乎「浪漫」,那他的「穩定」、他的「務實」,可能就不會是你要的。然而這一切,它其實不是在一剛開始、你在熱戀的時候就會發現。
然而,我也必須很實在的告訴你,這一切不管你是不是熱戀,它一直都在「那個人」身上,只是你可能都沒有看見、你也沒有聽見。
所以,也因為這樣的特色跟現象,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進入了戀情會用兩個字來形容,叫做「暈船」嘛。
其實,「暈船」這兩個字是很到位的;因為不管是暈船的過程,跟暈船的結果,都讓你痛苦萬分。可是呢「暈船」這兩個字,好像對於一些熱戀的朋友來說,他從來不會承認自己「暈船」。
就如同可能你在熱戀的時候,你也從來不會承認,原來你愛上的那傢伙,他有一些本質、本性是沒有變的,是你不斷的合理化他。
所以如果要避免「情傷」,我想可以好好的享受,熱戀帶給你的快樂跟美好;但是別忘了,當熱戀慢慢的褪去之後,記得打開眼睛跟耳朵,回頭問問自己,這個人他原本的模樣,是不是你要的?
如果不是你要的,沒有關係,好好的說再見。但如果你很清楚知道,可以忍受這一切,或者是可以磨合、協調出,彼此能接受的前進方向,那就祝福你喔。
其實,如果生命當中,有一份能夠滋養彼此的親密關係,那不就是一件最好的祝福嗎?
我是凱宇,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2019年的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呢,呼應到今天的主題,其實我們在進入一段關係,一定會有「暈船期」啦、一定會有「熱戀期」,如果剛開始都沒有這份激情的話,那以現在社會來說,兩個人到底要怎麼樣進入下一個階段,我也很懷疑。
但只是說喔,在熱戀的過程當中,或者是當慢慢的進入穩定期,你怎麼樣真正的看懂,跟聽懂眼前這個人,這是一個必要學會的能力。
所以,我相信在『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它可以幫助你真正的打開眼睛跟打開耳朵,就像今天一直談到的,不要因為熱戀,而矇住了自己的雙眼,而不斷的去承受那個「暈船」,很難受的過程跟結果。
所以呢,我相信3月8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你很大的幫助。讓你看懂、聽懂眼前的這個人,他本來的樣子。
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透過問句的引導,如果你還想要繼續跟這個人下去的話,那你們可以達成一個彼此都能接受,而且是沒有後遺症的共識。
這一門課,歡迎你,希望我能夠在3月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