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Reading! Let’s讀it.】── #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
感謝文化部邀請,讓我來講講近期在讀的書。其實因為疫情關係,今年上半年幾乎都處在靜態狀態裡,今年可能是讀書讀最多的一年(無論出版社邀請或是我自己想讀的),這個「@走讀臺灣」書單有點難選。不過回過頭來說「閱讀」這件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可以透過文字,一字一句的堆砌了解他人的想法及世界觀,對我來說,這是最有效率也最能靜下心來的作法。
.
在此推薦這幾本書,若能給各位一點靜下心來的感受,或是激發一些想了解這些厲害作者的世界觀,是我的榮幸。
.
1.《#花葬》/連城三紀彥/獨步文化
幾年前讀這本八篇以花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是抱著讀推理的解謎心情而看,但讀了之後反被故事裡的優美及溫柔打動,印象非常深刻,近期再讀,原來連城三紀彥的詭計,是藏在「推理」這個形式裡,去描述人性幽微的愛戀情憎。非常動人的短篇小說。
.
2.《#非虛構寫作指南》/威廉.金瑟/臉譜出版
說起來,感覺這本書算是(我的)工具書,不過,若只把這本書看作是艱澀的寫作教學書,是把它看得簡單了。因為,這本書絕對適合每一位想寫東西的人。
.
從形式教學到細節提點,上至厚重的報導文學,下至寫給上司長輩的書信,威廉金瑟先生(讀之前不認識他,但後來一查才知道大師也是相當有名的影評人)易懂的教學絕對是一盞明燈──另外一提,這本書譯筆也非常棒。
.
3.《#從此好好過生活》/張琉珍/新經典文化
這本短篇小說集第二篇(也是作者的出道作)〈工作的快樂與悲傷〉,去年KBS改編韓劇,講述兩位不同職場的OL巧合之間的關聯,於是擅自認定這位新銳OL作家應該就是寫職場最好看──但我錯了。
.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男性視角的〈我的福岡導遊〉以及略帶緊迫氛圍的〈援手〉。前者是認為自己與某位女性有曖昧情感,引發一連串的「想入非非」,後者是「我」觀察新來家政姨阿姨的客氣與不客氣,以及他者介入自身空間的不安定感,纖細地描寫粗暴。很驚喜,第一次讀韓國小說就是這麼精采的作品。
.
4.《#容身的地方》/中井久夫/經濟新潮社
原以為這本書只是在講「霸凌」,但這本書挖掘的層面,從最容易發生同儕排擠的「校園」開始談,再深入「家庭」,切入「職場」與「社會」,鞭辟入裡地擴大至現代精神疾病的分析,字句都能讀出作者的見識高明,以及溫柔的包容心。
.
「一般大眾是不是認定,經歷思覺失調症相關疾病的人,所謂的『回歸』社會,就是試著將他們重置於符合社會多數人的生活軌道呢?只不過,『回歸』這個詞本身就已經是個問題了。這些人並不是原本已經在那個軌道上,然後從那邊脫軌的。」
.
.
文化部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走讀臺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台灣。
.
在此也邀請近期推坑我不斷買書的聖手 龍貓大王通信 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
#閱讀的種子
#走讀臺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短篇小說 作者 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年譽翔老師曾經來到青田街的教室參加我的瑜伽課。以前在東華的時候,她是我的老師,幾年後變成我的學生。記得當時真的還蠻緊張的,很擔心自己教得不夠好,但也很興奮,因為這是我們的約定,終於成真了!
譽翔老師是我文學和創作的啟蒙恩師,我也是她的鐵粉,幾乎老師在東華開的全系列課程都修完了。
我在大一修她的第一門課是「現代小說創作」,在交出人生第一篇八千字的小說作品後,我還記得篇名叫〈催眠〉,老師給我很多肯定及鼓勵,還希望我能朝出一本書的方向去努力,十九歲至今都還記得她的話語。
這本書是用短篇小說的形式寫成的,好開心終於真正交出那堂課的作業了!因此第二本再度邀請老師擔任推薦人,更感謝老師答應在十月的新書分享會與我對談,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也圓了多年來的心願。
誠摯邀請我的學生、親朋好友跟讀者們來參加分享會。目前報名很踴躍,還剩下一些名額,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填表卡位喔!
🎈 解憂瑜伽課——張以昕《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新書分享會
時間:10/3(日)下午1500-17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多功能展演空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主講:張以昕(本書作者)
與談: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分享會報名網址(名額有限,需先報名)
https://kishuan.org.tw/activity_detail927.htm?fbclid=IwAR1X_J3Hj03MERBGt-utK-7j9WDx6aIxREFhlQIxLqmcV3XspVIuV8y45PU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bit.ly/3zcDkSo
MOMO:https://bit.ly/2XyM07L
誠品:https://bit.ly/3ATa2J1
金石堂:https://bit.ly/2W1eXJo
讀冊生活:https://bit.ly/3syB7yf
#歡迎支持喜愛的獨立書店訂書:https://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短篇小說 作者 推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我的新書《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上市的日子,歡迎各位捧場,實體跟網路書店都可以購買喔!
博客來:https://bit.ly/3zcDkSo
MOMO:https://bit.ly/2XyM07L
誠品:https://bit.ly/3ATa2J1
金石堂:https://bit.ly/2W1eXJo
讀冊生活:https://bit.ly/3syB7yf
#歡迎支持喜愛的獨立書店訂書:https://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新書分享會報名資訊在此,需要事先報名,名額有限,歡迎參加:
解憂瑜伽課——張以昕《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新書分享會
時間:10/3(日)下午1500-17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多功能展演空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主講:張以昕(本書作者)
與談: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https://kishuan.org.tw/activity_detail927.htm
———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是一本生了兩年八個月的孩子。
首先,我要感謝這本書的兩位編輯,鏡文學的毓瑜在寫作階段的陪伴,在感到挫折、沒有信心時給予鼓勵,讓我能繼續走下去,並為我媒合出版機會。有了她,這本書才得以順利成形。
而在出版階段,有鹿文化的彥如則是第二次合作,一樣地讓我感到安心、貼心、暖心,包辦一切大小事,2020、2021兩本書,兩個肩膀都讓我靠,實在太幸運了!
這本書能夠寫成,我必須感謝前男友,最初鏡文學找我時,我還在戀情中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寫作。後來我們分手後,為了轉移注意力,立刻想到這件事,並在一週內談妥並簽約。
雖然書的內容跟他無關,不過還真要感謝當年感情觸礁所帶來的創作動能,回想起來,這段感情真的讓我成長非常多。
再來是我的爸媽,2019年簽約完,剛開始寫的時候遇到過年,回家後每天面對word進度龜速、非常忐忑,計畫中的十萬字對我來說,猶如一座陡峭無比的大山,不知能否在約定的一年內爬完。
我媽總是安慰我:「沒關係,寫不出來就把預付授權金退回去,沒什麼大不了的。」因此我每次很憂慮的時候都會這麼告訴自己,八個月後才終於順利完成初稿。
那天晚上,如釋重負、疲憊而喜悅的我在靜坐時跟上師說:「謝謝您幫助我完成了,接下來它是否值得出版,與更多人結緣,就由您來決定,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願意全部交給您。」寫作的過程很孤獨,祂陪我淨化自己的心,寫完後,也要輕輕放下所有的執著,這是屬於創作者的修練。
今年七、八月出版前,在彰化做最後的修訂,感謝父母包容我焦慮暴躁的情緒,當時在寄出一校前,拜託爸爸幫我去外面印一份留存,他接過後凝望書稿,沒有說話,露出淡淡的笑容,一切盡在不言中。
2019寫書的那年,我去了兩趟印度,且都是獨自到學院閉關,帶給心靈很大的力量,也為這本書建構更豐富的層次與故事。沒有那兩趟旅行,就沒有最後兩篇的創作。
可見一個人分手後,如果認真面對自己,實在會有非常多美好的事發生。深深感謝喜馬拉雅瑜伽傳承老師們的教導,我將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擷取融入這本書的故事當中,希望能讓更多朋友瞭解瑜伽的心靈層面,以及練習真正的目的。
我還要特別謝謝郝譽翔老師,她是我文學和創作的啟蒙恩師,我在東華修她的第一門課是「現代小說創作」,在我交出人生第一篇八千字的小說作品後,老師給我很多肯定及鼓勵,還希望我能朝出一本書的方向去努力,十九歲至今我都還記得她的話語。
這本書是用短篇小說的形式寫成的,好開心終於真正交出那堂課的作業了!因此第二本再度邀請老師擔任推薦人,更感謝老師答應在十月的新書分享會與我對談,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也圓了多年來的心願。
還要謝謝幫我寫序的吳妮民醫師,雖然未曾見過面,但我讀完稿子後非常感動,她的文字是如此地真誠而溫暖,真的好喜歡!
同時非常感謝這本書的推薦人:欣倫老師、亞里、張光斗、張瑋軒、小黎、Janus Tsai、劉冠吟。每當彥如告訴我名單上又多了一位推薦人,都讓我喜悅許久,再度謝謝你們的應允及協助!
最後要謝謝我在瑜伽界、文壇認識的所有老師、學生及朋友,實在太多要感謝的人了,沒辦法一一列出,謝謝你們的幫助,以及無私、真誠的分享,才能成就一本書的誕生,在這裏向您們致上最深的感謝!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
短篇小說 作者 推薦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
金妮的丈夫獲邀至屋內參與社交,但屋外卻秘密展開了一場命定的邂逅──在沼澤上,在晃動的水面和群星之間,金妮和瑞克這對臨時的姊弟戀,在浮橋上接吻了。
這是一個晃蕩不安的吻。
他們的腳下並非堅實之地,而是浮橋,是水面。
這當然是個隱喻:這場相遇超脫於原本的日常生活之外。
太陽已然隱沒,所有可見、可預測的個人歷史(那些屬於堅實的、屬於日常生活的「地面」)亦隨之消逝,唯有浮動不定的星光存留於水中,存留於空間之中。
一個秘密而懷抱著背德的刺激與快樂的吻。
伊格言說,這是生命中一扇「偶然敞開的窗口」。
像是一段時光的逆反:
年輕的金妮曾經嫁給比她大許多歲的社運狂熱分子,如今,金妮老了些,卻吸引了比她小許多歲的少年瑞克。
金妮是個重症病人,剛做完化療,病體虛弱;她與瑞克的邂逅彷彿一項神賜之禮。
孟若的小說原文如下:
「真可惜月亮還沒出來。」瑞克說:「月亮出來時這裡真是好。」「現在也好。」他手臂溜過來環住他,好似他這樣做一點問題也沒有,並且要多久就多久。他親她的嘴。對她來說,她似乎生平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完整的故事,單單就事件自己。一首溫柔的序曲,足夠的壓力,全新的探求和接受,持留的感謝,和滿足的分開。
什麼叫做「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呢?這什麼意思?
伊格言說,是的,如果你接受了你男友或女友的吻,那是因為你們是情侶。
你們的吻可能用以表達愛意,或者,其實是更親密的做愛的前奏。
一個吻總是隸屬於某段關係,它往往是某件「更大的事情」裡的一個環節,所以,它並不是「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但在這裡,金妮和瑞克的吻並非如此。
此事純屬意外;然而在那一刻,那「本身就是件大事」,
或者那大事突然幻化其身形,變成了「全部的事」──偶然的窗口擴大了,張開了。
整個世界被窗口溢出邊界的光所籠罩。
而原本的生命主體(一位社運份子的妻子、一場意外疾病的襲擊、一段尚可接受卻又有些食之無味的婚姻)則逆反成為殘餘,成為贅物,成為幻影。
事情顛倒過來了。
那是人類無可窮盡的深邃與神秘,生命本身如流體般變幻不定的可能性。天啟。
這是作者獻給書中人的禮物──或者反過來說:書中角色獻給作者的禮物......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短篇小說 作者 推薦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今天的故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的短篇小說〈浮橋〉。
開始前,伊格言先為讀者打了支預防針──他說,孟若的作品向來有點「難」。
問題是,難在哪裡?
伊格言說,難在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往往非常幽微而隱秘,不甚明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解答。
這種寫法很容易讓讀者如墜五里霧中,感覺困惑:這些人究竟在幹嘛?下一步要做什麼?
但這種迷霧正是孟若埋下的線索:將情感的幽微轉折,包裹壓抑在樸素而冷調的筆法之中。
以本篇小說〈浮橋〉為例,題材上是個(疑似)小三介入婚姻的故事;
但其實想討論的並非「外遇」一事,而是另有主題,偷偷躲在情節表面的巨大冰山之下。
故事講述尼爾和金妮一對夫婦,丈夫尼爾比太太金妮大16歲,但金妮得了癌症,已做過幾次化療。
她比丈夫年輕這麼多歲,所以從沒想過自己有可能會比尼爾先死。
而尼爾的職業是一名社會運動者。
在金妮眼中,尼爾幾乎處於死當邊緣──他既不事業有成,對妻子也不怎麼體貼。
舉例來說:金妮化療出院,尼爾開車去接她,陰錯陽差卻到了不太熟識的,麥特和珠恩夫婦位於玉米田中的家裡。
那是個樸實的農家,女主人珠恩盛情力邀二人入內作客。
但罹癌的病人金妮身體孱弱,不想作客,只想趕快回家。
尼爾顯然沒有體貼到這一層。他將箱型車停在屋外的空地,和金妮起了小爭執:
「可是剩了好多豆子濃湯。」珠恩說:「你們一定得進來幫忙清掉那豆子濃湯。」
金妮說:「哎,謝謝。可是我什麼都不想吃。這樣熱時我什麼都不想吃。」
「那就改喝點東西。」珠恩說:「我們有薑汁汽水、可樂。我們有桃子酒。」
「啤酒。」麥特對尼爾說:「要不要來罐藍牌?」
金妮向尼爾招手要他過她車窗來。「我沒辦法。」她說:「就跟他們講說我沒辦法。」
「你知道你會傷到他們的面子。」他低聲說:「他們是好意。」
「可是我沒辦法。不然你去好了。」
他彎身更近:「你知道若你不去會怎樣。看來會好像說你比他們尊貴許多。」
「你去。」
「你一到裡面就好了。冷氣真的會讓你舒服些。」
金妮搖頭。
從這一幕我們可以感受到夫妻間的意見不合。
再扣回尼爾的特殊身份,我們發現,尼爾是個「社運份子」,或說「社運領袖」──在新聞和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社運領袖拋頭顱、灑熱血,為理念奮戰;但往往無從得知這些社運領袖背後妻子的心情。
尼爾比金妮大16歲,金妮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給了他;
他們之間顯然有愛,但尼爾沒給金妮等值的回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尼爾具備組織能力,善於社交,嫻熟於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
但這樣懂得瞻前顧後、察言觀色的「世故技能」,在他們面對農家夫婦過度熱情的邀請時,反而為金妮帶來困擾。
換言之,尼爾總是在照顧「外人」,卻不怎麼顧慮自己的「內人」。
金妮終究獨自留在了戶外,沒有進屋裡去。
但她突然有了尿意──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她偷偷躲進玉米田裡去小解。
伊格言說了件有趣的事;他說,在小說情節中,凡是遇到小解,那麼大概百分之七十都帶有「自由」或「解放」的寓意;
此處也不例外──金妮的小解不僅是生理上的放鬆,更預告了下一刻,情感上更大的自由。
因為當她小解結束從玉米田出來後,就遇上了男主角瑞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短篇小說 作者 推薦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談到了故事中,年輕人妻羅娜與丈夫的學生來諾,兩人間產生了曖昧情愫。
他們的雙人探戈正踩在紅線上,猶疑地,正要踏出下一步。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羅娜的故事。
正當羅娜陷入與來諾曖昧的隱密心事,家中卻來了個不速之客──
堂姊玻莉出現了。
玻莉沒比羅娜大幾歲,但從小就沒了母親的羅娜其實根本就是被玻莉帶大的。
對於羅娜而言,那是個亦母亦姊的存在。
玻莉來找羅娜,帶了個行李箱,就此住下,似乎沒有要走的意思。
羅娜大概猜得到怎麼回事:
她自己出身底層,父親和母親現在都過得不好;
而玻莉的境況也不遑多讓。
她是走投無路才投奔到羅娜這兒來的。
因為親族們總認為羅娜過得比他們好些──她嫁得好。
藉由美貌與婚姻,她兵不血刃地實現了自己的階級流動。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羅娜在這個家能有多少自由呢?
她畢竟不是一家之主。她能夠自作主張讓玻莉賴著這個家不走嗎?
就算她很願意,老公布壬登也不會同意吧?
所以羅娜和玻莉狠很吵了一架。
不巧的是,就在玻莉為此崩潰大哭之後,羅娜和布壬登一家四口出門進行了一趟家庭小旅行。
他們將玻莉獨自一人留在家裡──
這使得羅娜在整整兩天一夜的度假行程中一直提心吊膽。
她相信自己的直覺;
直覺是,當他們到家時,將會看見玻莉將自己吊死在後院裡──
為了玻莉自己無解的困境,也為了控訴羅娜的無能為力。
於是整個漫長的回程,焦慮不已的羅娜在心中持續看見玻莉在門後上吊的幻象。
隨著關鍵時刻逼近(他們就要回到家裡了),恐懼與歉疚在羅娜心中翻騰。
她終於受不了了,在心中展開和上帝的協商,
一場討價還價,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的投機禱告」──
如果,如果能讓玻莉一切平安,她願意拿什麼去換?
作者孟若這樣描寫羅娜的內心掙扎:
不能是小孩。她一把抓住那想法丟掉,好似把孩子們從火裡抓出來。不能是布壬登,為了相反的理由。她不夠愛他。可以說她愛他,到某一程度,而她要他愛她,然而和她的愛平行有點恨的微鳴,幾乎總是在那裡。因此以他來討價應該受譴責──也沒有用。
她自己?她的容貌?她的健康?她想到也許她的取徑不對。在這樣一種情況,可能由不得你選擇。由不得你設條件。你碰見時就會知道了。你必須答應兌現承諾,在無知於是什麼的情況下。答應。
可是和孩子們無關。
伊格言說,我們或許都做過類似的事吧?
向神許願。求神應允。和神討價還價。
或者,這根本也稱不上「討價還價」,而僅僅只是交付自己的一些什麼──
向神示弱,向神表達自己獻祭的意圖。
向命運臣服。誠心誠意。
美麗的羅娜心中千迴百轉;
在此,她的恐懼重合疊上了童年時期,那寒冷雪天裡,對廣播劇裡小人物們的擔憂──
同時也是對命運的擔憂。這是同一主題的再次顯現......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