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高效胜肽】、【魚子及燕窩精華】,
超強保濕鎖水、修護嫩白,
【改善暗晦肌膚】,並【防止細紋產生】,
深層滋潤肌膚,甦醒肌膚恢復光澤。
頂尖美容科技石墨稀纖維膜布,
獨特六角格紋及豐富多孔結構,
淨化毛孔,強化養分滲透吸收。
【針對暗沉、乾燥、老化困擾】,給予頂級的呵護
抗菌抑菌,不用再擔心 ★ 增生痘痘的困擾 ★
有效吸收儲存遠紅外線和釋放遠紅外線,
打開肌膚毛孔,促使面膜中的營養成分滲入肌膚,
增強肌膚對精華液的吸收。
✔️擺脫-暗沈、乾燥、老化
不管是自己使用,送給長輩,還是男朋友都很適合喔
@一盒3300元,現在購買2盒超優惠3500元(開放50名,售完為止)
@現在只要有購買面膜截圖此畫面,發到官方LIINE@就可以免費獲得一瓶胜肽海洋修復精華
(限10名)
@滿5盒,就再送你一瓶胜肽海洋修復精華。
@產品皆免運
想了解購買請加入官方LINE@創動名片👇👇
https://pse.is/3pcgel
(加入後會有更多產品優惠組合,現金回饋,抽獎活動)
如想直接購買,蝦皮賣場連結👇👇👇👇
https://sho.pe/3p284l
#深層修復 #抑菌抗痘 #滲透吸收 #改善肌膚暗沉 #防止細紋老化 #加購超優惠價 #超導水面膜 #石墨稀 #胜肽 #魚子精華 #燕窩精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35線上賞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買預售屋只能看圖面 今天告訴各位 到底有哪些事項 是圖面沒有的? 如果你還知道更多 歡迎底下分享!!! #平面圖 #預售屋 #墨線圖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
石墨結構圖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都蘭山中野書(78)
一公斤的百日菊種子,要播在石礫地裡,從哪裡開始?
先找耕耘機來把整片地翻一遍。耕耘機倒退的時候壓斷了水管,要修水管,因此認識了水管在地面下的樣子。
三個月後,石礫地成為一片花海,中間一大塊一大塊塌陷,是達爾文和鴻堡追逐翻滾的大床。
採花時,就受不了不知道這百日菊的來歷。
學名叫 Zinnia Elegans。Elegans想當然耳指的是花的燦爛美麗,但是為什麼叫Zinnia?
果然,是以人名命名的——德國的Johann Gottfried Zinn。
沒聽過,查一下。
約翰生於1727,死於1759,那麼他是巴哈的同代人,可是因肺結核而死時才32歲。他在南德的 Ansbach長大,那是一個我非常熟悉的小鎮;在杜賓根大學任教,又是一個我非常熟悉的大學。兩百多年前的人,瞬間栩栩如生。
讀醫的約翰二十出頭就寫了一本人眼解剖學的書,貢獻之大,使得今天的人眼結構裡,好幾個部分以他命名——Zinn zonule, Zinn membrane, Zinn artery,就是睫狀突、視網膜懸韌帶、懸韌帶在睫狀突上固着的部位睫狀環.....
此刻看花的眼睛以他命名,此刻手裡捧著的花朵,也是他的名字?這樣一個解剖學的天才,怎麼會跟產自墨西哥的百日菊有關?
他真的還是個植物學家。杜賓根大學植物園主任也是他。德國駐墨西哥大使寄了些百日菊的種子給約翰,他在1757年詳細描述了百日菊的特點,成為第一個試圖為百日菊做植物分類的人。
一公斤沈甸甸的種子,晨曦中剪下的一捧花,從來就不是沒有來處、不知去處的。花開花落,萬物自在,有因有緣。
石墨結構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時代,戶外餐廳,成為主流》
*圖1-3:荷蘭篇
去年五月,當時還沒有疫苗:為了挽救服務業:阿姆斯特丹藝術中心 Mediamatic 發起了一個名為 Serres Séparées 的概念:河邊放置了五個與花房溫室類似的五角形玻璃房子,每間小玻璃房只允許同一家庭的食客用餐,保持相對安全的社交距離。
餐廳侍者們以長木板就把菜遞進玻璃房內,每個玻璃房子的空間既公共又私密。
早在疫情初,Mediamatic 已購買了這些玻璃房子,疫情蔓延後,它們「希望拯救」餐廳業者。Mediamatic 希望這個概念,能成為其他餐廳和咖啡廳在疫情中的創意借鏡。
*圖4-8: 美國篇Soho House
創始於 1995 年的 Soho House 原本是一家只對創意人士開放的會員制俱樂部,每到一個城市,Soho House 便將當地的特色融入裝修風格中。
Soho House Austin 是該品牌在美國南部的第一家,德州Soho House Austin 將現代風格與西班牙傳統風情融於一體,俱樂部陳舊的戶外美感中,即使疫情,也保持了溫情。
*圖9-15: 越南篇
這裡是越南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菊芳國家公園。餐廳特別蓋了一個16 公尺高、18 公尺寬的竹子圓頂建築,座落湖面小島上。群山腳下建一座餐廳,Vedana 餐廳四周風掠過湖面,成為東南亞最美的戶外餐廳景點。
*圖16–20: 美國加州Napa Valley
美國加州一家釀酒廠去年將倉庫改成遊客中心。這家酒廠將品酒室搬到了戶外,各種類型的餐桌椅潛藏於草叢、花叢間,它們被命名為「House of Flowers」。
*墨西哥篇:21-23
Lo Sereno 是一家位於墨西哥靜謐漁村的設計飯店。這裡度假的方式有很多,衝浪、曬日光浴,或是在酒店的戶外餐廳 La Terrazza 。
La Terrazza 是一間露天餐廳,被黑色無邊泳池包圍著。竹編、藤編的手工座椅是一種「原始森林的優雅」,餐廳主打墨西哥概念美食,只用當地最新鮮的天然食材,同時傳遞食物哩程的理念。
* 墨西哥港口邊日式侘寂餐廳 24-31
這家名為 Kakurega Omakase 的餐廳位於墨西哥港口城市,是Escondido 飯店的餐廳。
「Kakurega」日語中意為藏身之處,或避難所,與酒店名「Escondido」的西班牙語意思類似。
餐廳承襲了酒店的茅草屋頂,把自己「隱藏」其中,頗有禪意。大大的茅屋頂下是木框架結構,這是當地的傳統建築方式 palapa,整個餐廳將日本與墨西哥的特色融合一起。
* 紐約篇:華麗羅馬柱支撐的半露天餐廳
BOCCE Union Square 32-ending
紐約的 Bocce 餐廳 2018 年開業。
它由一座頗有歷史感的石頭亭子改造而成,巨大的羅馬柱頂端有精緻的雕花裝飾,是餐廳的視覺重點之一,並支撐起餐廳一側的半露天用餐區。
另一側的羅馬柱之間,安裝了薄荷綠色的百葉窗,這是室內的另一個視覺亮點,中和建築原本羅馬風格的華麗感,讓用餐更輕盈。下午的陽光從薄荷色百葉窗滑進,樹上的鳥鳴聲與旁邊球場的擊打聲混合時,你或許會產生不知身處何處的奇妙感。
今年 5 月,Bocce 餐廳被另一家餐廳 FREEHOLD 接手,FREEHOLD 沿用了 Bocce 當初的設計。
石墨結構圖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買預售屋只能看圖面
今天告訴各位
到底有哪些事項
是圖面沒有的?
如果你還知道更多 歡迎底下分享!!!
#平面圖
#預售屋
#墨線圖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dQw/join
----------
【Email】工商合作 | 爆料投稿 | 售屋委託 _ 請來信↓↓
https://35visitchannel@gmail.com
----------
影片看不夠,想看書學習買房知識嗎?!
《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 Ted》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MOMO | 聯經 _ 各大通路販售中!!
----------
【🔴直播LIVE】TED〝不定時〞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
FB討論區開囉!!
不管是房屋買賣、租售、裝潢、Apple Homekit智能家居等相關問題
歡迎大家加入社團並且良性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270251322950/
----------
💬Line貼圖新上市📣【35不動產語錄】https://reurl.cc/R4KrEe
----------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
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分享,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FB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35visitchannel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93360993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11252336
痞客邦: http://channel35.pixnet.net/blog
亞洲遊訂房: 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29
IG:https://www.instagram.com/35channel/?hl=zh-tw
----------
本頻道紀錄各式不動產的參觀紀錄與懶人包,
內容與立場皆不代表建設公司或銷售單位,
如有任何購屋疑問,請洽銷售現場或建設方,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們參觀各建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4UwOF4q1TM/hqdefault.jpg)
石墨結構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教堂(義大利語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又譯聖彼得大教堂)與容納教會歷代收藏的梵蒂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位於其中。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英文:Arch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是教宗主教座堂。西斯廷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英文:Sistine Chapel)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此外,現在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羅馬的其他教堂,修道院也大都建築雄偉,藏有歷代重要聖物和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萬神殿(Pantheon)是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屋大維的副手阿格裡帕為了紀念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而建造的。這座廟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萬神廟至今還是一個教堂,這裡會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同時也是世界各國觀光客們競相參觀的地方。
羅馬競技場(Colosseo,英語:Colosseum)由維斯帕先皇帝下令興建,於80年建成大圓形的競技場。當時稱能容納5萬人在這裡觀賞猛獸與鬥獸士或者鬥獸士之間淒慘悲壯的角鬥,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死人犯,而這樣殘忍的大眾娛樂活動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後共約有七十萬人死於競技場。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加上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現在殘缺的模樣。
羅馬廣場(Foro Romano, 英語:Roman Forum)曾是古代羅馬城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羅馬城和羅馬帝國政治權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議事廣場,反映了整個羅馬歷史的面貌;帝國議事廣場是羅馬論壇的一系列擴展建築,建成於羅馬共和國末期和羅馬帝國早期,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位於其間。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大的建築物,位於廣場北側,由皇帝馬克森提烏斯始建於308年,312年由君士坦丁一世完成於米里維橋戰役擊敗馬克森提烏斯之後。
帕拉蒂尼山 (Palatino, 英語:Palatine Hill) 是羅馬七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其為現代義大利羅馬市裡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高約40多米,在山頂上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廣場,另一側為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意為「大競技場」)是羅馬共和時期第一座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馬克西穆斯競技場長621公尺(2,037英尺),寬118公尺(387英尺),可容納300000觀眾。競技場大部分建築已被拆毀,僅有東端一小段看台地基殘留。
卡拉卡拉浴場 (Terme di Caracalla )(建於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時擁有花園、健身房、會議廳、圖書館和理髮店等服務設施,是個古代的公共娛樂場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統和中央供暖系統的技術問題在當時都被完美地解決了,現在的卡拉卡拉浴場仍用於夏季歌劇演出。
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曾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紀時改建成一座城堡。
塞維安城牆(Mura serviane, 拉丁語:Murus Servii Tullii)是羅馬的一道城牆,塞維安城牆用大塊凝灰岩砌築,城牆高達10米,底寬3.6米,據信有16個大門,其中許多只在著作中提到。現存的城牆建於公元前4世紀。
奧勒良城牆 (Mura aureliane)。修建於公元271年到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在位時期。高16米,城牆擁有383個塔樓、7,020個垛口、18個主要城門,5個邊門、116個廁所,以及2,066個對外窗口。
亞壁古道 (Via Appia) 修建於公元前4世紀,是古羅馬城通向卡拉布里亞的主要公路。路兩旁有眾多古代遺蹟,其中有埋葬有50萬早期基督徒的San Callisto墓穴。
國立羅馬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Romano)有四間分館。分館之一是古羅馬時可容納6000多人入浴的戴克里先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遺跡。另外三個展館分別是Palazzo Massimo,Crypta Balbi以及Palazzo Altemps三個地方。四間博物館陳列著希臘、羅馬時代的大量雕塑,馬賽克。古羅馬雕塑的館藏世界最豐。
特拉斯提弗列街區(Trastevere)該地區是羅馬的第13區, 位於台伯河西岸,以精釀啤酒酒吧,工匠商店,小餐館,經濟型酒店和住宿加早餐旅館聞名。 狹窄,鵝卵石鋪成的街道上充滿魅力,在主要廣場外,夜晚該區域可能非常安靜。 隨著傍晚的臨近,街頭藝人,詩人,大鬍子的滑板手和興高采烈的喜樂演員,以不顧一切的熱情,紛紛湧入街區的無數俱樂部,酒吧和廣場。 該地區也是最受遊客歡迎的社區之一。
其他受遊客歡迎的地點還有許願池和它的18世紀巴洛克噴泉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建於1732年至1762年),高約26米,寬約20米,是羅馬最大的噴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噴泉之一,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真,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向池內投硬幣許願。
除此之外還有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威尼斯廣場 ( Piazza Venezia), 鮮花廣場 ( Campo de' Fiori)等多座大型廣場,18世紀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和廣場上的西班牙階梯 (Scalinata di Trinità dei Monti,英語Spanish Steps) 曾是電影《羅馬假期》的經典取景地。
現代羅馬的大部分著名建築都位於城市的外圍,如法西斯墨索里尼時期興建的EUR區。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館等,城市西部的10層居住樓Corviale(建於1972年至1982年)是全歐洲最長的高層建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sIETrvmf0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ddcQ658bPOJpsde2dyfl6VOGVpw)
石墨結構圖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zRRzV8kAG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