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微笑好文 #4:太魯閣砂卡礑步道&白楊步道】#微編實際走訪
📌今日實際走訪路線:https://bit.ly/2MBne1A
#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是太魯閣最知名的步道之一,遠看彷彿是峭壁中嵌進去的一條小路,人就這樣被夾在大自然的巍峨之中。4.5公里的路途,砂卡礑溪一路相伴,水流聲不絕於耳;陽光照射下,隨著深淺變化,溪水呈現水藍色或藍綠色漸層,清澈見底,令人看了目眩神迷。
溪上碎石逐漸變成巨石,皺摺紋理顯見於巨石切面上,還有對岸高到快見不著頂的峭壁上,線條顏色從金色到全黑都有。隨著蜿蜒的步道,欣賞大理岩層之美,偶爾風吹動,林間瞬間一片沙沙作響,非常愜意。
#白楊步道
以太魯閣隧道最多聞名的白楊步道,沿途需經過7個長度不一的隧道,有些剛進去不久就能看見盡頭的光線,有些則需要手電筒才能前行。最終穿過 #白楊吊橋,可見 #白楊瀑布 即使在枯水期,瀑布仍強而有力地沖瀉而下,在下方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藍墨色深潭。
另一個亮點 #水簾洞,刺激的探險過程都在微笑台灣IG的限時動態中→https://bit.ly/352Y965
#祥德寺 PLUS+
位在稚輝橋附近的祥德寺,即使沒有信仰需求,祥德寺本身建築也相當典雅,且路途上白色梅花綻放,配上後方山巒及繚繞的雲霧,構成一幅詩意的景致。登高後還可眺望稚輝橋、普渡橋。
👉#追蹤微笑台灣IG帳號,看最即時的台灣美景→https://bit.ly/352Y965
-------《打開微笑好文》#投稿------
這系列都是微編「開箱」微笑台灣的文章,照著文中的路線去走訪,並且用最即時、最真實的文字,與大家分享旅程中的見聞。
📌#笑友實地走訪 #歡迎投稿
#微笑台灣邀請你一起打開微笑好文!選擇一篇微笑台灣官網的文章,與我們分享你跟著走訪的所見所聞,適合者就可以在微笑粉專上被更多人看到!
|須提供文章網址、文字內容、照片(須為投稿者自行拍攝)
|投稿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並在信件主旨標示「打開微笑好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3:11 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是立霧溪第一條支流砂卡礑溪中下游溪谷的總稱,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礑溪左岸的溪畔行走,由於大部分是沿用早年臺灣電力公司在興建發電廠輸水管與攔砂壩時闢建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步道長度為4.4公里,單程步行約2小時,可隨時折返。 17:27 鯉魚山步道 鯉魚山步道群由七...
砂卡礑隧道長度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3:11 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是立霧溪第一條支流砂卡礑溪中下游溪谷的總稱,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礑溪左岸的溪畔行走,由於大部分是沿用早年臺灣電力公司在興建發電廠輸水管與攔砂壩時闢建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步道長度為4.4公里,單程步行約2小時,可隨時折返。
17:27 鯉魚山步道
鯉魚山步道群由七條長短不一,但同樣迷人的步道相互連接而成,不妨安排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充分欣賞沿途的景緻。只有600公尺高的鯉魚山,矮矮的山頂竟然有絕佳的展望,可以眺望東華大學、花東縱谷、海岸山脈甚至是花蓮港和蔚藍的太平洋。徐徐緩步山林間,一旁是鯉魚潭清澈的湖面,蟲鳴鳥叫不絕於耳,眼前則是蝴蝶翩然飛舞,乾脆停下來,靜靜地觀察周遭林蔭草叢,都市裡找不到的可愛生物,將會一隻隻慢慢蹦出來。每年春季和秋季,都吸引許多人前來賞螢、賞鷹。
30:59麻荖漏步道
麻老漏步道的名字起源於成功鎮的舊名為麻荖漏,步道全長1160公尺,步道盡頭是著名的新港瀑布(彩虹瀑布)。本步道原為當地舊有集水取水路徑,溯溪而上可達彩虹瀑布下方。由於本步道為成功鎮重要取水口,因此該步道之修築有別於一般的健行步道,主要以不污染水源為原則,採用最自然的方式與材料,小徑材料不作防腐處理,並順應地形以生態工法整修成讓民眾容易親近的溯溪健行步道。步道沿線起伏甚大,除穿越山林之外,部分路段需翻越巨石、穿越山洞及橫渡溪流,只要輕便溯溪裝備就可享受冰涼清澈的水流沖擊感又無深潭急流的顧慮,遊客可同時體驗溯溪與森林浴的樂趣,是一條老少咸宜的戲水溯溪健行步道。
#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行程 #金探號特色玩法 #花東小旅行 #親山步道 #濱海步道
--
主持人:王軍凱 朱芳君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砂卡礑隧道長度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劃,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另外,園內的高山地帶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如山椒魚等。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984年完成界定國家公園範圍。1986年11月12日,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正式公告實施,國家公園範圍南北長約38公里,東西寬約41公里,面積共計92,000公頃,涵蓋行政區包括花蓮縣秀林鄉74,800公頃、臺中市和平區9,500公頃以及南投縣仁愛鄉7,700公頃。
2016砂卡礑步道長度為 4.4公里,單程步行約二小時。夏季最受歡迎的親水路線當屬砂卡礑步道了,砂卡礑是立霧溪第一條支流砂卡礑溪中下游溪谷的總稱,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礑溪左岸的溪畔行走,由於大部分是沿用早年臺灣電力公司在興建發電廠輸水管與攔砂壩時闢建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步行砂卡礑步道,除了欣賞沿途美麗的大理石峽谷與清澈迷人的溪潭外,步道前半段大都是開鑿在峭壁下的明隧道,也很有特色。途中共有檢查哨舊址、攔砂壩與三間屋等據點。其中,檢查哨舊址原有五間原住民住家,又稱五間屋,但是目前與三間屋一樣都已成了廢墟。前往砂卡礑步道,原本都是從太魯閣峽谷口的收費站旁小徑走下立霧溪,涉水過溪後,從砂卡礑溪與立霧溪合流接上步道山徑。自從中橫公路改建工程在砂卡礑溪溪口建隧道與新橋後,現在前往砂卡礑可直接從谷口橫過砂卡礑溪接步道。燕子口步道位於中橫公路179公里處,此地向西經靳珩橋,延伸至錐麓大峭壁,長度約1.37公里,沿途漫步單程約30分鐘,是太魯閣峽谷 最精華的路段。沿著燕子口步道,一路可欣賞太魯閣峽谷 、壺穴、湧泉和造型獨特的印地安酋長岩。這是因為立霧溪流經燕子口 這段時,溪床特別狹窄而深,可謂「一線天」,溪流通過時,受到擠壓,速度加快,侵蝕增強,溪水就沿著節理豐富的大理岩層,雕鑿出優美壯麗的奇景。若從觀景台上,可聆聽立霧溪谷的淙淙水聲,亦可遠眺令人驚嘆的奇岩峭壁。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為抒解中橫公路交通及讓遊客便於欣賞峽谷景觀,維護遊客安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擬定人車分道計畫。1996年九曲洞隧道開通,讓車輛行駛隧道,原中橫路段則改成人行步道,使遊客能在沒有車輛的干擾下,悠閒地欣賞太魯閣峽谷景色。九曲洞隧道全長70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全長兩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除了峽谷之外,大理石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