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將上課筆記整理一遍後,越感今天真是獲益良多。整個工作坊的簡報風格鮮明,所有的重點都被整理成簡單的大標題,讓一整天馬拉松似的上課,理解起來一點都不費力,也很好記憶。」
⠀
-
之前在做圖表時,一直不知道標準究竟是什麼,對文章的結構也是沒有一個準確概念,審稿者在意的究竟是什麼?經過今天,我想,一切都是因為資訊不夠透明。所以能有這個機會,聽到許多大前輩走過來的心路歷程,告訴大家其中的眉角,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
從第一堂 #論文架構,reviewer 究竟想在 introduction 看到什麼,或者說看到什麼才願意繼續看下去?而 discussion 究竟要怎麼 discuss,當研究結果與其他 paper 相違背,或是已有差不多的 paper 時,如何呈現這篇文章的價值,甚至更好去 discuss,跟相同結果的 paper 哪裡設計不一樣?是我們要去思考的。
⠀
第二堂課是編輯排版的部分,所有的商品經過適當的包裝推銷,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設計讓人 #快速抓到重點 的排版,是對自己 paper 負責。如果連自己都不承擔起讓別人了解 paper 的努力,又怎麼能期待別人願意去了解呢!
⠀
-
統計這堂課非常適合對統計懷有深深懼意、不知從何下手的人。許多人對生統的記憶,還停留在那些艱深的數學式,生統常常是不可接近的模樣。當然,越了解統計方法,越有助於我們解釋跑出來的結果,但在整個工作坊注重於簡單理解、增強信心的情況下,其實後續再去看書並不困難。而有什麼樣的 data 類型,及辨認自己的 data 屬於哪一種,在整堂課也十分簡潔帶過。
⠀
第四堂課,該如何決定 #投稿哪家。過往大家如迷途羔羊,但老師讓我們發現,這些雜誌是可以分類的,高 IF 族群、專科族群、及淘汰率較低的族群,端視自己的目的來決定投稿順序。而究竟可以投到 IF 多高的雜誌?根據自己的樣本數、研究類型、主題,其實可以大致推敲出來,畢竟編輯者也是依此來預估被 cite 的程度。
⠀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台南班 僅此一場】 9/12(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往總想著逃避統計,以致研究裹足不前。
(#新竹台大_急診_李宜家_醫師)
⠀
對於撰寫醫學論文一事,一直以來並非無興趣,(只是人生在世有其他更多有趣的事吸引我先去做,例如 COVID-19 疫情爆發前的大航空時代,已去了南極、二十趟北極、非洲雨林、南美高山世界各地超過一百趟 XD,)
⠀
每每讓我卡關裹足不前的總是統計這一步,儘管醫院或是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但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
⠀
萬事起頭難,就像蔡校長最後一堂課的總結,提到飛機起飛的過程,飛機起飛前需要許多的事前準備和推進力。因為對於統計的恐懼和厭惡,總讓推進的力量不但不夠,也不持續,理所當然,飛機飛不起來。
⠀
雖說向來喜歡挑戰事物,不過那是對於自己本身有強烈喜好動力的事物,至於討厭的事情,基於對自己的了解,希望能找到避免讓自己逃避閥值最低的方法。
⠀
看了網路上新思惟學員的分享,以及最實際的成果展示,心想,或許這就是穿越自己一直想逃避的那條捷徑,於是決定報名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 研究神人級前輩,手把手帶你走捷徑。
⠀
首先是課程的精緻度,讓人驚艷!講師就是把自己走過的路、累積的經驗,化繁為簡地濃縮在每一節課裡,可以省去許多自行試誤學習、走冤枉路的寶貴時間。
⠀
其次是上課實務內容的精細度,精細到表格怎麼修、字體選用、排版等細節,如何降低被審稿者莫名其妙討厭, 如何增加投稿被接受的機會,非常實用。
⠀⠀
🚩 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
⠀
▌ 登上 PubMed 的過來人都怎麼說?
⠀
▪ 運用課程所學,住院醫師生涯尾聲成功發表第一篇!
(周逸群 醫師)
▪ 新思惟的教學,讓我在找到題目後能順利完成論文!
(陳沛甫 醫師)
▪ 懂寫論文、找到資源,從 0 到 1 成功起步!
(彭啟豪 醫師)
▪ 終於克服這相當漫長的過程,成功從零到一。
(黃婷愉 醫師)
▪ 成功發表,用學費換取珍貴的時間和寶貴經驗,值得!
(溫晨越 醫師)
⠀⠀
▌ 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 2021 年 04 月 PubMed(SCI),共有 96 篇!
▪ 2021 年 03 月 PubMed(SCI),共有 74 篇!
▪ 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今年一定要發自己的 SCI。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許多臨床上的好技術、好個案、好想法,都是做研究的賣點與題材,然而,當你不知道怎麼收案、怎麼整理、怎麼寫作,就只能看著別人發表一篇又一篇的論文,而自己仍原地踏步,面對大好機會,也只能錯過!
⠀⠀
對於剛起步的研究者,要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資源、完成 original article 是相當困難,但我們可以透過 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 這三種文體,來累積寫作經驗、培養臨床感,#快速增加自己的發表數量。
⠀⠀
這門課不只教「個案、技術、回顧」的寫作方法,還有收案整理、處理醫學影像、評估期刊等訣竅,全面協助您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化作 PubMed 上一個又一個,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
⠀⠀
【首梯迅速額滿,好評加開第二班】⠀
🔹全新企劃|個案報告、技術發表 與 文獻回顧 工作坊
🔹活動時間|7/11(日)9:00a – 4:40p
🔹立刻報名|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 課程內容
⠀⠀
✔ 期刊社在想什麼?怎樣的個案才會被接受?
✔ 有好技術,該如何發表?讓創意被全世界看見。
✔ 如何找到有分數、非詐騙、收個案報告的期刊?
✔ 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處理出 SCI 等級的醫學影像
✔ 退稿後還能怎麼作?拋媚眼給對的人看。
✔ 臨床個案整理技巧,與發表實例。
✔ 個案+技術+文獻回顧,在專業上更進一步。
⠀⠀
⠀⠀
🔔 課程特色
⠀⠀
☑ #給你實例教學
⠀⠀
以「產出SCI文章」作為目標,根據梁宗榮醫師與蔡依橙醫師的多篇 case report / case series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 萃取而成,從大量實際 SCI 投稿經驗,整理出實用知識,協助您以最快速度上手。
⠀⠀
☑ #教你評估期刊
⠀⠀
怎麼看期刊好壞,是否為詐騙?期刊網頁要看哪些重點,如何察覺期刊可能在騙你它有分數,但其實根本沒有?所喜歡的期刊有沒有收 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還是編輯部改用其他名義來收?我們帶著你評估幾本期刊後,讓你親自查查自己有興趣的期刊。
⠀⠀
☑ #帶你處理影像
⠀⠀
不知道怎麼做圖片嗎?從 PACS 下載後,如何處理成 SCI 期刊可以接受的版本?不同時間、不同條件的影像,如何擺放整齊,並做好標示?不需使用 Photoshop,光靠簡報軟體 PowerPoint,就能完成做圖。我們帶著你處理過一次,你也能自己做出 SCI 期刊等級的圖片!
⠀⠀
⠀⠀
💁 堅強陣容
⠀⠀
【#梁宗榮】擅長將臨床上的手術做改良,並發表成 technical note 被世界看見。擁有看出個案最特殊之處,並尋找適合的頂尖期刊投稿之能力。生涯曾有兩篇 NEJM image;手術技術改良,連續三篇刊出。
⠀⠀
【#蔡依橙】專長 review / technical note / case series / case report / original article 等多元文體,能為臨床上的靈光一閃,找到最適合的形式,迅速撰寫,被接受並刊登在國際期刊。
⠀⠀
🚩 個案、技術、回顧,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