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登陸大林蒲:未曾發生的歷史與不存在的光復】
今天是駐台日軍依據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一般命令第一號》向同盟國正式受降的75週年。同日,中華民國代表盟軍,開始對台灣進行軍事統治。
然而你知道嗎? 只要美國總統羅斯福與參謀本部稍微轉念,盟軍軍事佔領台灣的日期就會遠遠提前,佔領台灣的會是美軍而非戰力低下的中國軍。然而,不論哪種歷史,都不存在「#光復」,僅有美軍佔領、與中國軍佔領兩種結局。
美軍登陸台灣的計畫,稱為 #堤道作戰(Operation Causeway)。
#未曾發生的歷史
在另一個時空中的1945年2月15日,雖是甲申年的大年初三,但卻沒有年節的氣氛。
從正月一日開始,全島各處均籠罩在斯普魯恩斯率領的美軍第五艦隊空襲下,美軍登陸的傳言甚囂塵上,許多在地台灣人都已經離開城市,到鄉村避難。
當日拂曉,金凱德上將率領的第七艦隊龐大船團,出現在高雄西南外海,第三兩棲軍下轄的兩個師開始從登陸艦,換上LCT登陸艇,頂著不強的東北風開始集結。
在日出之前,奧登多夫少將率領的火砲支援群,包含從珍珠港打撈修復的馬里蘭號、西維吉尼亞號等幾艘舊戰艦,以14吋與16吋巨炮猛轟紅毛港、大林蒲、鳳鼻頭海岸線,高雄沿海的軍用與基礎設施在被連續空襲三天後,也都遭到艦砲砲擊,州廳、市政府、高雄港站、港口倉庫...幾乎都體無完膚。
拂曉,美軍一個登陸營在小琉球上陸,消滅了小股日本守軍,並破壞島上的無線電台。
在海軍重砲狂轟4小時後,海軍陸戰隊的兩個師在早上10點以前在鳳鼻頭沙灘搶灘,遇到的抵抗相對輕微,若遇到日軍的機槍與迫砲陣地,美軍立刻呼叫俯衝轟炸機或艦炮攻擊,大林蒲或鳳鼻頭聚落因有日軍進駐,許多樓房都遭受波及,被炸成一堆瓦礫。
當天下午,美軍前鋒已經穿過大片蔗田,往內陸推進了5公里,但在小港機場外圍受到日軍有組織的逆襲,在海軍岸轟的支援下,日軍部隊很快被消滅退回鳳山丘陵一帶。登陸的下午,第十軍指揮官巴克納中將指揮部也在大林蒲開設,灘頭陣地已經建設完畢,以接受重型車輛和大量物資,在戰車火力支援下,往鳳山進軍,進而奪取高雄港市的道路已經被打開了。
日軍從空中嘗試發動反攻,從北方飛來的100多架飛機從北面飛來攻擊美軍灘頭陣地和艦隻,但幾乎都被美軍艦載航空隊消滅,然而,仍有一架神風特攻隊飛機撞上下錨的美軍補給艦,引發大爆炸,造成灘頭作業一度混亂。
一天下來,美軍損失不重,在高雄到屏東沿海都建立了穩固的灘頭堡,入夜後,高雄市區一片黑暗,僅有苓雅寮與左營軍港的油槽熊熊燃燒,和前鎮河沿線零星交火的閃光,點亮夜空。日軍殘部已退入城鎮與丘陵地帶的陣地工事,準備伏擊美軍,真正的苦戰還沒開始......
以上的戰鬥場面,均在史實中確實發生過,只是地點不在高雄,不在台灣,而在雷伊泰、硫磺島、沖繩。
#被創造的光復假象
在這個世界中,由於1944年中,麥克阿瑟堅持登陸菲律賓,再加上原本較屬意進攻台灣的海軍缺乏攻擊台灣的足夠後勤兵力,因而美軍在攻佔呂宋後,海軍在1944年底將目標改為硫磺島與沖繩,作為對日總攻擊的據點,也讓台灣逃過一劫。
1945年4月1日,美軍登陸沖繩,到了1945年6月23日,日軍組織性抵抗完全終止為止,造成美軍2.2萬人陣亡,日本軍民死亡則超過20萬人。戰役終止那天,至今仍是當地每年紀念的「慰靈日」。
而後,美軍開始軍事統治沖繩,在1951年結束佔領日本之後,仍持續到1972年才將主權交還日本人手中。
但等等,號稱光復台灣的盟軍代表中國軍,拖了差不多半世紀,遲遲沒有把主權交給台灣人啊!
台灣雖然沒有遭受這麼慘烈的戰役,但在1944年10月12日、1945年1月15日的高雄大空襲中,港市仍遭受嚴重破壞,死傷超過4000人,為全台最慘烈城市,港內沈船甚至到戰後近十年才全部清除。而台北、台南、岡山、屏東、澎湖、嘉義、新竹、花蓮......等地,在戰爭中也遭受反覆襲擊。
諷刺的是,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後,隨即發生屠殺、戒嚴、中國政府敗退來台等事件,死於中國人手中的,比二戰轟炸還多。一直到50年後實施民主化,主權才回到台灣人民手上。在這漫長的中國佔領期間,「盟軍接受日本投降」的10月25日一直被錯誤稱為「#中國光復台灣之日」,紀念至今。
另一件諷刺的事是,一路從旗津延伸到高屏溪口的鳳鼻頭海灘,在史實中並未受戰火波及,卻被工業發展所消滅,而大林蒲也即將遷村。迄今,高雄還是台灣最重要的商港與軍港,也是最有價值的軍事目標,然而,台灣沿海由於高度開發和水泥化,已經沒有多少完整灘頭適合大規模登陸,兩棲進攻更加困難了......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百年來,台灣人終於能決定自己的政府,將主權握在2300萬人手中。比起被捏造出來的「中國光復台灣」神話,台灣這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才是我們所需守護的一切!
「硫磺島戰役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問題] 硫磺島戰役-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硫磺島戰役(上),太平洋戰爭最慘烈之戰,一張照片讓世人銘記 的評價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前進新台灣- 比硫磺島戰役死傷還慘烈!美軍估計:俄烏開戰20 ... 的評價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硫磺島戰役心得、美軍沖繩、逐島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硫磺島戰役心得、美軍沖繩、逐島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若出兵協助台灣抵抗解放軍美媒:美軍多次兵推均遭擊敗 的評價
- 關於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問卦] 硫磺島戰役要怎麼抵抗才能讓美軍放棄? | Gossiping 看板 的評價
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人最近連歷史都讀不好,去圖書館查資料都懶,那就再複習一次,不要只會看「特定媒體」來自我安慰,偷渡觀念的直接趕出去
這兩天(9月17、18日)是「市場花園作戰」空降登陸71週年,許多軍史同好均貼文紀念。但該役的成敗,其實與太平洋戰爭後期的戰略帷幄、乃至於臺灣的命運,卻是有著鮮為人知的密切關聯....
二次大戰歐亞戰場雖是儼然兩場基本上彼此獨立、也看似無關的戰爭,但實際上西歐戰事在1944年秋季的發展,卻對太平洋戰區的戰略抉擇有著直接的影響。而太平洋戰爭的最後階段該如何打,在美軍高層也出現兩派不同想法。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堅持應藉由歸復呂宋以為逐步進逼日本下一步。美國海軍總司令金恩(Ernest J. King)則主張攻佔臺灣(作戰計劃包括也同時在福建沿岸登陸),以將日本帝國攔腰斬斷,切斷南線資源輸送本島的命脈。同時,攻佔臺灣亦可較呂宋更有利,因為台灣距日本較近,比起菲律賓或馬里亞納群島可提供更佳的基地,以利美軍轟炸機縮短航程並攜帶較重的載彈量空襲日本本土。雙方僵持不下、甚至競相爭取羅斯福總統的政治支持。
1944年9月初,當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JCS)正式批准雷伊泰作戰計劃時,就只得暫不決定下一步(1945年第一季)究竟是進攻呂宋、還是揮兵福爾摩沙,而僅表示需待雷伊泰戰役結束後才做定奪。其實,攻取臺灣的方案當時是被相當看好的;美軍聯參研究顯示,攻佔臺灣無需先攻打呂宋,甚至還可牽制、阻絕試圖增援菲律賓的日軍,但反之則不然。事實上,先呂宋後臺灣還可能導致戰事延長多達6個月。JCS計劃單位於是在1944年9月7日建議次年3月1日發動登陸臺灣的作戰。
在此同時,歐洲戰局卻對太平洋戰區的棋局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這是因為原本「棧道作戰」(Operation Causeway)規劃之兵力需求包括6個師、8艘戰列艦、11艘大型航艦、170餘艘驅逐艦與200艘戰車登陸艦!所需之登陸部隊太平洋戰區當時兵力固然足以提供,攻佔台灣所需之戰鬥支援及後勤部隊卻明顯不足。但美方高層在當時(1944年9月底以前)對可能於1944年底就結束歐戰寄予厚望,故打算在歐戰勝利或至少德軍戰力已大部瓦解後將部份駐歐兵力(暨或當時仍在美國本土,但規劃後續投入歐洲戰場的支援兵力)於次年初調來亞洲支援對臺作戰,而「市場花園作戰」正是能否在1944年底攻入德國結束歐戰的關鍵!
英美聯軍9月下旬在萊茵河畔奪橋遺恨、進兵德國的攻勢頓挫,使得原本較看好的金恩(攻臺)方案因歐洲戰場兵力無法即時東來而變得無法趕上原定期程。麥帥(攻佔呂宋)的方案則反因兵力與後勤上較可行,在地理上也是雷伊泰戰役後最合邏輯的攻佔目標。金恩終於10月2日同意放棄「棧道作戰計劃」,JCS於次日發布新的未來作戰指導: 12月下旬攻佔呂宋、1945年1月20日登陸硫磺島、3月1日進攻琉球 (後皆因故延宕約三週至一個月)。臺灣因此逃過一劫,雖仍有遭到轟炸,但卻未蒙受登陸戰的兵災摧殘。歷史還真是間不容髮啊~
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戰爭電影變現實…我們能否承受?
避戰 遠比備戰更重要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大陸軍機不畏疫情還是持續擾台,展現武力恫嚇。圖為我空軍F-16戰機(左)監控繞台共機。圖/國防部提供
從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包括口罩禁止出口、武漢台商包機、中配子女國籍、新冠肺炎與武漢肺炎名稱爭議、與WHO對抗等等事件,使得兩岸關係產生了許多變數。雙方並未因為疫情肆虐而有同舟共濟的想法,反而因為防疫對立,導致民粹衝撞,加深了彼此的嫌隙。台灣的「抗疫外交」被大陸批為「以疫謀獨」,感情嚴重撕裂,「仇中」、「仇台」的氣氛越來越濃厚,兩岸關係有著山雨欲來、劍拔弩張之勢。
這種緊張氣氛也反映在軍事行動上。即使在疫情燒得焦頭爛額之際,大陸軍機還是持續擾台,展現武力恫嚇。我方除嚴陣以待外,美國軍艦也適時穿越台海,並派遣軍機現蹤台灣海域,對於台灣而言,似乎展現一個軍事保護傘,警示大陸不要輕易挑釁。很多台灣民眾篤信,從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成立開始,美國就對台灣提供了安全承諾,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基於維護其西太平洋勢力,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近來由於貿易及防疫問題,中美關係日趨緊張,更加深了台灣往「親美反中」的路線靠攏。很多人也開始討論戰爭的可能及我們「備戰」的能力。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兩岸一旦開戰,美國基於其國家利益是否真會參戰,還是未知之數。即使他們真的出兵馳援,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到達,但台灣早已淪為戰場。同時不管最後是誰取得勝利,戰後我們是被統一還是走向獨立,台灣本島都將在炮火摧殘下滿目瘡痍,軍民傷亡慘重,產業停擺,社會失序。試問我們是否可以承受電影上所看到的戰爭畫面成為舉目所見的現實?我們是否願意幾十年來的成就毀於一旦?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因此「和平」、「避戰」應該是我們獨一無二的選項。
翻開歷史,過去台灣曾兩度幸運地掠過戰爭的邊緣。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實行「跳島戰術」,針對日本所占領島嶼進行攻擊,如中途島、硫磺島、關島等。以上這些戰疫都是由美國海軍主導。一九四五年關島戰役後,陸軍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先取菲律賓,而海軍尼米茲將軍則選擇台灣,後來經過參謀聯席會主席馬歇爾的協調,尊重了麥帥的意見,攻打菲律賓,台灣因此躲過了淪為戰場的命運。雖然當時還是有些零星的轟炸,但比起直接受到戰爭洗禮,死傷百萬的情況,已是不幸中的大幸。
而一九五○年六月,原本中共的攻台總指揮栗裕已集結了六十萬大軍,預備渡海攻打台灣,此時韓戰突然爆發,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希望大陸能夠派兵支援,最後中共決定出兵朝鮮半島,發起了長達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也間接化解了台海的危機。掠過烽火,躲過浩劫,台灣才能積極建設,創造出一方樂土。
以上兩件事情,決定權都不在我們,但卻在冥冥之中避過戰禍,由此看來,台灣是個福地。就像前陣子衛福部長陳時中所說,台灣有很多好,地理位置好、運氣好,也有好的人,因此造就台灣變得比較好。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好」,珍惜老天賜予的福氣,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和平幸福。希望執政者要以天下蒼生為念,以「和平」、「避戰」為己任,努力維繫台海的和平穩定,不要輕啟戰端,讓台灣永遠是個宜居樂業的寶島,這才是全體國民之幸。
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硫磺島戰役(上),太平洋戰爭最慘烈之戰,一張照片讓世人銘記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前言00:53 插旗始末04:54 目標硫磺07:40 登陸開始 硫磺島戰役 (英語:Battle of Iwo Jima,日語:硫黃島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 ... ... <看更多>
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前進新台灣- 比硫磺島戰役死傷還慘烈!美軍估計:俄烏開戰20 ... 的推薦與評價
但算一算俄軍這次入侵烏克蘭作戰20天就已超過7000名俄國士兵戰死不但比 硫磺島戰役 死更多人也超過美軍過去20年來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陣亡人數 . ... <看更多>
硫磺島戰役台灣 在 [問題] 硫磺島戰役-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美軍為了登錄與掃蕩硫磺島,派出數量高於日本守軍的兵力,搭配上
壓倒性的海空優勢,結果還是付出滿大的傷亡。由此似乎顯示當年守
島指揮官的防守策略正確,也就是在敵軍海空軍絕對優勢下,傳統的
反登陸戰必守灘頭的策略並不適用。把防守陣線往內陸後撤,儘可能
避開敵海軍砲火掩護才是正解? 如果再搭配預設的地堡和地道防禦系
統,就更能阻滯敵軍前進。
不過這樣主動放棄灘頭,之後真能反擊而把敵軍趕下海去嗎? 其他相
似的登陸與反登陸戰又如何呢?
另外,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普遍用火焰噴射器對付地堡和地道的敵軍
,收效頗佳。這種武器首次在戰場發揮是啥時候? 對這武器有何反制
方法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97.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12187032.A.915.html
但是日本本土到二戰末期也出現許多男人寧可自殘(切食指啥的)到無法按板機來
逃避兵役。日本帝國末期,人民真的普遍願意為所謂的天皇玉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