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賽嘍!100公里,世界紀錄挑戰賽🤪
會回彈的鞋很多,但能回彈又能達到緩衝很動作效率就是這雙 #ProjectCarbonX2
穿了好幾百公里,每天穿卻沒有任何的足部壓力和不適感,讓我回想起跑者常常因為無法駕馭的碳板鞋而受傷,總之X2大推👍🏻
HOKA ONE ONE
碳板鞋受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馬拉松訓練周記3』
上週跑班小腿拉傷之後,整整休息了5天沒有跑步。再度站上體重計,嚇死自己,5天就可以胖3公斤,不得了啊!
第6天趕緊趁著腳的疼痛感稍微減緩時去健身房小跑一下。跑者們說的一段時間不跑步就武功全廢,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好喘!才跑沒多久就有點不耐煩。
#寒流靠你跑步機了
從8分速的暖機開始,跑了大概20分鐘進入中段調成7分速....630....跑著跑著小腿突然又抽了一下,那種緊繃感有受過傷的人都知道,我趕快再降回7分速,不敢太用力,就這樣慢慢完成了一小時的緩跑。還好人在室內,外面溼冷又下著雨,絕對不是復健跑的理想場所。室內溫暖多了!
跑班的星期二白天的太陽露臉,令人神情愉悅,連日的超級低溫見到陽光☀️好感動啊,從來沒有這麼期待的日光浴,好想多烤一會兒。
#天冷不要輕忽暖身
但來到夜晚溫度立刻直下11、12度,為了受傷後第一次戶外夜跑,我連毛帽都戴上了。穿上短袖上衣加風衣,長褲也不敢脫。聽說冬天要先緩跑才能做動態操完成一整個較徹底的暖身,我想我有乖乖的聽話,
#賽事取消不憂鬱
跑班課表兩人一組在田徑場測5000公尺,我只能自己在一旁緩跑過乾癮,不過同學們在寒風中等待,不小心真的會感冒。抬頭看晚上台大司令台的溫度計🌡️只有12度,真的冷爆了。最近疫情影響擴大,幾個大型賽會陸續取消,包括週末原本要搭飛機去比的金門馬,也就這樣泡湯了,看來想要到外島比賽,只能寄望來年。
不過這樣也好,讓不是完全健康的身體得到休養機會,就專心備戰3月分的萬金石吧!
#滾筒可以這樣用
希望下週上課時就可以恢復正常訓練,經過幾次的拉傷,我大概能抓到復原的時間了。加上馬拉松物理治療師世奇指導,我才知道滾筒也可以用左右轉腿,放鬆原本痠痛的腓骨長肌。以前我的滾筒只會上下嚕,真的很蠢。
#HOKACarbonX2
腳上這雙是HOKA最新2021年款的碳板鞋Carbon X2,比起去年第一代,碳板跑起來給我的腳感是更柔軟,同時保有相當不錯的觸地回彈效果,這次中足的穩定度以及後跟腱的保護應該也是重點,另外外底也做了蠻多的改良,耐磨度應該會有不錯的提升。不過前腳掌內部會比較包覆,腳趾活動空間可能會受限,我個人會穿稍微寬鬆的尺寸。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先試穿過喔。
這個顏色鮮豔搶眼,完全符合我個人「先求帥、再求快」的需求。給我一雙瞎趴的鞋!我想它是辦到了🤣🤣🤣🤣
我會先穿它來執行更多的輕鬆跑以及週末的long run再評估看是否作為我的賽事鞋款。
#森林跑站我的訓練基地
碳板鞋受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跑鞋,每個跑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剛開始跑步時,總是有千奇百怪的選擇。穿父親的鞋、穿打籃球的鞋、穿上街的鞋......總之這個階段就是不會穿正式的跑鞋。
漸跑多了,終於覺得這樣不是辦法。「這對鞋必買。」於是聽信了某朋友的話,又或是網上的某篇文章,就咬咬牙買下了人生第一對跑鞋。隨之而來的跑衣跑褲自然不在話下,在此不贅。
然後,你懂的越來越多,甚麼泡沫碳板、控制型支撐型、高足弓低足弓,一堆術語琅琅上口。平日逛網店總不忘留意哪對跑鞋打折。沒來得及穿?沒問題啊,幾個月就換一對,買了再說。漸漸家裡的鞋盒多得就像鞋店。
閣下的腳,強健過,受傷過,無數冷門熱門跑鞋給你蹬過在腳下,最終你會發展出一套自家的跑鞋哲學——你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每對跑鞋都與你有緣。別人說好的,你深知自己未必能夠勉強承受,就學懂不再盲目跟風。
做為跑鞋最親密的夥伴,再加上從商業角度看這也是一門百億產業,跑鞋實在值得大書特書。不過坊間可見關於跑鞋的文字,十居其九是從技術角度出發的評測,也就是介紹它「美不美」、「好不好跑」之類。但事實上,跑鞋除了技術上的硬資料外,其實也蘊含了人體力學、美學、商業、市場學、運動歷史等知識,絕對值得研究。
相對來說,關於跑鞋而比較另類的讀物自然較少,但可幸亦不至於沒有。例如跑界名著《天生就會跑》就以跑鞋及傷患問題切入,討論赤腳跑的意義;又例如不少香港跑友都熟悉的《陸王》就是以跑鞋為主軸的小說故事;再例如Nike老闆菲爾奈特的自傳《鞋狗》,寫出了自己嗜鞋如命的一生。
今次要介紹的《Kicksology》,難得地是一本從歷史、社會、科學、文化等角度切入去看跑鞋的著作。此書於去年出版,作者梅茲勒(Brian Metzler)是跑迷,更是鞋癡。自言人生跑過逾七萬五千英里,更測試過一千五百對跑鞋。此外他也是跑界一支健筆,是多本著名跑步雜誌的作者,自己更是越野跑雜誌《Trail Runner》的創辦人。由這樣的人來寫他的畢生所愛,翻開書頁等於翻開了一份終生不渝的熱情。
《Kicksology》書分十章,梅茲勒就歷史、外型設計、跑步科學等不同切入點來走訪多位專家,發掘諸多材料。例如在第二章,梅茲勒就拜訪了另一位儲鞋儲到要開展覽的跑鞋狂迷,大談跑鞋演變的歷史。又例如在第八章作者更專章討論隨同肯亞好手基普祖治(Eliud Kipchoge)「破二」計劃而掀起的Nike跑鞋風潮,畢竟要寫跑鞋的話,這是近年無法繞過的討論了。
除此以外,作者在書中也加插了多篇副稿,邀請多位跑壇名人好手(例如波士頓馬拉松賽事總監Dave Mcgillivray及越野跑明星Scott Jurek)暢談他們的「愛鞋」。至於書的末尾,作者也不乏添上具指導性質的文字,談他對傷患、選鞋、捐鞋等實務的意見。
《Kicksology》出版了只一年,再加上題材稱不上很熱門,所以沒有中譯版也是意料中事。不過這書也著實精彩地填補了跑步書籍世界的一片空白,讀過你就會知道原來以前自己對包覆腳上的東西實在認識得太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