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大勢所趨,掌握碳中和儲能商機!一次搞懂什麼是碳中和、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07/12/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
作者 姚 惠茹
聯合國在 1997 年 12 月通過京都議定書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護地球的生態系統。從那之後,碳排量就逐漸成為評估環境成本的一項重要指標。2015 年 12 月,各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在 2050~2100 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
什麼是碳中和呢?
碳中和是「從環境中消除的碳排超過所排放的碳」。通常透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來達到相對「零排放」。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50 個國家宣告在本世紀中葉達到碳中和,超過 100 個國家在政策中提及,2050 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目標年。
分析碳中和商機,首先要來了解主要碳排產業,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產業是電力產業,其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量比重高達四成,而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近幾年來雖然持續增加,也約略佔三成左右,如扣除水力發電、地熱發電等,以風電及太陽能為主的再生能源佔比又僅有一成,富邦證券表示,未來持續增加風電與太陽能發電仍將是主要的發展趨勢。
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量比重超過二成,因此未來電動車取代內燃機汽車的趨勢,將會加快進行,另外包含製造業的工廠與建築業等佔全球碳排放量也達到二成,因此將被迫更新其生產設備,降低排放量,中國及其他第三世界等地區,必須要淘汰高汙染高排碳的產能,建置更具效能且符合環保碳排規範的產能取代,否則其出口將會被先進國家課以碳稅。
從前面分析主要碳排來源,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再生能源和電動車會成為近年來的重要產業發展趨勢,然而電動車雖然不排放 CO2,但若使用的電力是火力發電,則會增加發電廠的碳排量,因此電力來源由火力發電轉為再生能源,再使用電動車才能真正達到減碳的效果。
富邦證券表示,由於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與風電都是屬於間歇性發電,受到日照時間與季節性風力強弱的影響,必須透過儲能系統,將再生能源發電做妥適的儲存應用,故儲能系統將在碳中和發展趨勢中,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
近年來光電、風電產業快速崛起,因綠能發電具間歇性特質,尚需儲能系統搭配,才能避免再生能源受到天氣因素的波動影響供電,確保長期供電穩定,儲能系統市場規模因此快速成長,2018年全球儲能系統放電量 5,971 百萬瓦時,預估至 2024 年,全球儲能系統規模年複合成長率超過七成。
富邦證券指出,現階段全球儲能系統主要可分為三大類,機械能儲能、電化學儲能(鋰離子電池)及化學儲能(燃料電池)三大類,其中以電化學儲能為目前的市場主流,而化學儲能為近年備受市場期待的另一種儲能系統。
鋰離子電池
目前全世界車廠所生產的電動車,其儲能電池的應用種類,以「鋰離子電池」為市場應用主流,而再生能源儲能系統方面,也大部分同樣採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協助電網進行電力調節的輔助設備,例如特斯拉在各地建置超級充電站,就會利用到鋰電池儲能系統。
鋰電池材料中以正極材料最為重要,一般都是以鋰合金氧化物所構成,也是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就是以鎳鈷錳等三種材料組成正極的鋰電池,另外常聽到的磷酸鋰鐵,也是正極材料的一種。負極材料目前多以石墨為主,未來會往矽負極來發展電解質現階段都是液態(膠狀),目前業界正積極開發固態電解質的鋰電池,作為下一世代鋰電池的發展方向。
固態電池
鋰電池為「液態電池」,其電解液為膠狀電解質,而液態電池性能容易受溫度高低影響,並有電解液外漏爆炸的風險,當前普遍使用的有機電解液存在爆炸等安全隱憂,已成為限制鋰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而固態電解質的重量較輕,只有液態鋰電池的一半、充電速度比鋰離子電池快,只要 10~15 分鐘,而且沒有腐蝕性的問題,壽命較長。
目前日本豐田、南韓三星、中國寧德時代、美國的 Quantum Scape(QS),德國的 Solid Power 與台灣輝能等公司業已開啟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目前預估最快 2023~2025 年間,有可能量產車用固態電池。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為一種將燃料(通常是氫氣)與氧化劑產生的化學能通過化學反應轉換成電能的儲能系統,通常又稱為氫能源,利用氫燃料的氧化作用,產生電力,沒有排碳,只有排水,若是將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的電力來產製氫氣,產製後的氫氣可做為燃料電池的燃料來源。
藉由氫能載體整合各式再生能源,能平衡各類再生能源供電缺口或不穩定。富邦證券表示,現階段包含美國、日本、南韓、歐盟、澳洲及中國都積極發展燃料電池,企業界與日韓車廠也都努力開發各式產品應用。
富邦證券表示,2050 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碳中和的目標年,降低碳排放量的碳中和商機,已經成為未來十年的重大商機,因此使用何種電池能達到安全又具效能的綠能發電儲能系統,將會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也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1/07/12/carbon-neutral/
♡
磷酸 鋰 鐵電池 尚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330華爾街日報
*【堵住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已脫困】
已堵住蘇伊士運河六天的巨型集裝箱貨船現已脫困,並正向北航行至一處錨點,為重新開通這條關鍵水道,並結束數日來的全球供應鏈延誤鋪平道路。
https://tinyurl.com/yk24eqe4
*【油價上漲,交易員預計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後航運延誤將持續】
原油期貨周一收盤走高,但是回吐早些時候的漲幅,交易員預計,即使全球最大集裝箱貨輪之一在蘇伊士運河脫困,航運延誤仍將持續。紐約商交所五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質油期貨結算價漲59美分,報每桶61.56美元,漲幅1%。
https://tinyurl.com/yfwmjo22
*【全球大宗商品繁榮遇冷,成也中國敗也中國】
卑金屬持續了近一年的看漲走勢在本月出現動搖,因為中國退出大規模刺激政策的行動令需求放緩,這凸顯出由國家主導的中國經濟在全球大宗商品繁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https://tinyurl.com/yfhqe8co
*【WHO新冠溯源最終報告未回答關鍵問題】
一個由世界衛生組織牽頭的新冠疫情溯源調查小組發現,最近一次走訪中國期間審查的數據不足以回答病毒何時、何地以及如何開始傳播等關鍵問題。
https://tinyurl.com/yfpqbuw9
*【H&M涉疆危機帶給西方消費品牌的啟示】
H&M決定不使用新疆棉花的消息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後,該公司的中國業務遭到了網民抵制,這向其他在華經營的西方消費品牌發出了一個令人深感擔憂的信號,它們需要作出一些艱難抉擇。
https://tinyurl.com/yzulfhno
*【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可能危及供應鏈】
北京方面出於民族主義考慮而容忍經濟風險的程度近乎空前,這對許多國家和地區來說可能是一個不祥之兆。
https://tinyurl.com/yfmdvg4f
*【專訪新任貿易代表凱瑟琳·戴:美國還沒準備好取消對華關稅】
在正式出任美國貿易代表以來的首次採訪中,凱瑟琳·戴談論了自己作為拜登內閣的一位亞裔成員的策略和角色。
https://tinyurl.com/yjrv8ov8
*【中概股掀回港上市潮,但紐約仍是股票交易主戰場】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紛紛赴港進行二次上市,然而,這股中概股回歸潮並未轉化為相關港股的交易熱潮。
https://tinyurl.com/yebnkjk9
*【馬斯克力推的低成本磷酸鐵鋰電池興起,但尚未受到美國市場青睞】
磷酸鐵鋰電池搶佔了中國動力電池市場近一半的份額,並推動了價格更實惠的電動汽車的興起。不過,這種電池單次充電的續航裡程普遍較短,而且在寒冷天氣中往往性能低下,這也是該電池沒有被歐美市場廣泛採用的原因。
https://tinyurl.com/yfk83p58
*【瑞士信貸和野村因對沖基金Archegos爆倉將蒙受重大損失】
一大型美國投資者火速拋售股票令全球投行瑞士信貸集團和野村控股受到重創,他們表示可能因為相關交易蒙受重大損失。
https://tinyurl.com/yjj3fvl8
*【美股下跌,銀行警告稱可能因一家對沖基金爆倉而蒙受損失】
在銀行和科技股下跌的壓力下,標普500指數周一從紀錄高位回落。金融股領跌,此前一家大型投資基金上周數百億美元資產爆倉,引發市場擔心與該公司有業務關係的全球銀行可能蒙受巨額損失。
https://tinyurl.com/yzycnmbt
*【美國新增病例下降的形勢逆轉,拜登警告不要放鬆警惕】
美國總統拜登周一表示,他的政府正在增加新的疫苗接種地點,他和其他官員要求美國人繼續採取預防措施。美國疾控中心負責人表示,新冠病例最近不斷增加。
https://tinyurl.com/yec5lkzq
*【CDC稱輝瑞、Moderna的新冠疫苗在現實中高度有效】
聯邦衛生官員表示,Moderna以及輝瑞公司和合作夥伴BioNTech的新冠疫苗在現實環境中對預防感染高度有效,進一步證明接種疫苗可以減緩病毒的傳播。
https://tinyurl.com/ygds3mnb
*【加拿大將建議暫停為55歲以下人群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的新冠疫苗】
加拿大一名官員透露,該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周一將建議暫停為55歲以下人群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的新冠疫苗,因歐洲的新研究顯示該款疫苗可能在較年輕的女性中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https://tinyurl.com/yzgwacbh
*【印度血清研究所:與Novavax聯合開發的Covovax新冠疫苗整體有效率為89%】
印度血清研究所稱,與美國製藥巨頭Novavax聯合開發的Covovax疫苗整體有效率為89%。
https://tinyurl.com/yfytx43w
*【拜登將推進海上風電項目】
拜登政府計劃讓風力發電開發商進入大西洋海岸更多地區,並啟動一系列新的環境評估,試圖啟動美國的海上風力發電業務。
https://tinyurl.com/yzal6o9s
*【拜登擬將下一個支出計劃分為兩部分】
拜登準備把下個大規模政府支出計劃分成兩個項目,他本周將闡述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個提案的設想,第二項提案將側重於兒童保育和醫療健康計劃等。
https://tinyurl.com/ye9s5nfm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制定提高公司稅稅率的計劃】
美國國會中的民主黨人開始為大幅提高公司稅稅率構築政策依據,並表示共和黨人2017年的減稅舉措用力過猛。
https://tinyurl.com/yj5yox7s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暫停與緬甸的貿易往來】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周一表示,在緬甸軍方開始暴力鎮壓上月政變的反對派後,其辦公室已暫停美國與緬甸在2013年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下的所有接觸。
https://tinyurl.com/yfymqsvp
*【伊朗與中國簽署經濟和安全協議,對抗美國壓力】
在美國試圖孤立伊朗之際,伊朗與中國簽署了一項廣泛的經濟和安全合作協議,這項協議將推進伊朗長期以來在西方大國之外深化外交關係的努力。
https://tinyurl.com/yfcwv26z
*【Facebook將聯手東南亞公司開發15,000公里的太平洋海底電纜系統】
Facebook、Keppel Co.和Telekomunikasi Indonesia將開發一套連接東南亞和北美的15,000公里長的海底電纜系統,以滿足太平洋地區不斷增長的對高速網絡連接和更高帶寬的需求。
https://tinyurl.com/ygzfkuf2
*【中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9倍,兩年平均增長31.2%】
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11140.1億元,同比增長1.79倍,比2019年1-2月增長72.1%,兩年平均增長31.2%,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
https://tinyurl.com/yjjttlm9
磷酸 鋰 鐵電池 尚化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F商業視野】Apple Car真的可以成為Tesla強敵?
.
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指,蘋果(NASDAQ:AAPL)計畫2024年開始正式生產Apple Car,而台灣傳媒就引述台灣供應鏈消息報道,蘋果預計明年9月發布Apple Car,較原先計劃的更早。不論實際日期是明年還是2024年,市場最關注的一定是Apple Car的核心技術與電動車大佬Tesla(NASDAQ:TSLA)的比較,以及Apple Car是否能夠撼動Tesla的地位。
.
電池技術
.
眾所周知,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就是電池,而綜合市場消息,蘋果造車的核心戰略將會以新電池技術為主軸,並採用單一電池模組,因為單一電池模組可以令蓄能體積提高,之後就可以降低電池成本,以及增加電動車續航力。
.
而Tesla的電動車就是採用數千顆小電池組成的模組,對此,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在Twitter上回應,指單一電池模組設計在化學上不太可能實現,因為單一電池模組的最大電壓對電動車而言遠遠不夠使用。
.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的電池廠都在努力解決電池密度問題,不論是Tesla正在研發的4680、寧德時代(SHE:300750)的CTP還是比亞迪(1211)的刀片電池,目的都是尋求將單位能量密度最大化,如果蘋果真的可以用磷酸鐵鋰電池做出足夠電動車使用的單一電池模組,那該公司就有可能再次改變世界。
.
自動駕駛技術
.
蘋果公司從一開始打算進軍電動車市場,就瞄準了自動駕駛技術,根據目前市場所得資料,包括蘋果路側圖片和視頻、為蘋果地圖捕捉街道圖像的車隊配備了激光雷達技術(LiDAR)、以及iPhone和iPad也採用LiDAR 技術,因此可以推斷Apple Car亦將會使用激光雷達(LiDAR)技術。這也解釋了為何蘋果造車的消息一出,製造激光雷達傳感器的公司Velodyne(NASDAQ: VLDR)和Luminar(NASDAQ: LAZR)都連日大升。
.
至於Tesla方面,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馬斯克就曾經說過,「依賴激光雷達的人註定會失敗(Anyone relying on LiDAR is doomed)。」馬斯克相信神經網絡能解決幾乎所有自動駕駛的問題,因此Tesla旗下的電動車就採用建基於深度神經網路的視覺處理系統(Tesla Vision),而在神經網路協助下,光達感測只是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
自動駕駛晶片
.
據台灣傳媒《Digitimes》報道,蘋果正與台積電(2330.TW)合作,為蘋果定制自動駕駛晶片,同時,台積電亦是Tesla的自動駕駛晶片代工廠,換言之,不論蘋果與Tesla如何鬥個你死我活,台積電也是最大贏家。
.
生產供應鏈
.
至於生產方面,報道指蘋果尚未敲定供應鏈夥伴,但一定是傾向讓第三方車廠代工製造,而非自建工廠,從而騰出更多時間專注在車款設計、電池以及自動駕駛等部分。
.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即使是自建工廠的Tesla的生產及出貨時間表也受到嚴重影響,如果要依賴第三方車廠代工,在疫情下恐怕Apple Car的正式生產時間未必能趕得上原定2024年的時間表。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Inbox或電郵至
info@businessfocus.io!廣告合作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至info@businessfocus.io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
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