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推動會議在臺大醫院舉行─醫界合作致力建立分工分級醫療、分流防疫及全民安全體系
-2020/10/13中午,台北市醫師公會「分級醫療及轉診服務之醫院及基層溝通平台會議」,再度輪到在臺大醫院隆重舉行。
-本會議定期在台北市各學習標竿醫院舉辦,今日來到長期推動社區醫療及雙向轉診,且具台灣醫界領導地位的臺大醫院,出席觀摩人員也都以推崇之心情出席。
-會議由邱泰源委員理事長與吳明賢院長共同主持,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醫師公會的幹部都踴躍出席,各縣市衛生局及健保署長官也蒞臨分享。
-會議首先由健保署台北業務組說明台北分區分級醫療級轉診服務執行計畫及成效。接著由臺大醫院賴逸儒副院長報告台大醫院分級醫療暨轉銜照護管理中心執行成果,以及詹其峰主任報告醫療暨轉銜照護管理中心工作業務,報告內容精彩。猶如臺大醫院定位的星月計畫中,醫療院所就如大小星星,用愛心和關心合作照顧病人,使缺損的月亮圓滿,令人敬佩。
-邱泰源委員理事長致詞,肯定台大醫院為本次防疫的努力和成效。而,在何前院長、陳前院長、吳院長、賴副院長和詹主任的帶領下,院內同仁將士用命,建立台灣醫院與社區合作照顧模式的最佳典範。
-邱委員指出醫療團隊不論在醫院或社區皆努力守住防疫陣線,未來更要建立全民安全體系。也強調對於醫療體系改革,一直秉持三大原則:1.維持病人醫療品質、2.維護醫事人員權益、3.協助醫療院所運作順暢。
-邱委員也推崇臺大醫學院與附設醫院除了提升急重症的醫療品質外,自民國88年921大地震以後,就在前院長謝博生教授帶領下推動全人全家全社區照顧模式,也開始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體系及醫學教育,同時發展社區醫療群、推動家庭醫師整合型照護計畫,目前成為現今基層醫療發展很重要的基石。
-這幾年,臺大醫院醫療和行政部門都很用心在推展分級醫療,秉持著關懷病人的心,建立改善醫療體系的責任,對於分級醫療做出非常多的努力,期待大家的努力能使健保永續。(之軒)
洪德仁醫師臉書相關文章分享:https://pse.is/vgwtc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 畫 書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 畫 書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市石頭湯 荒腔走板的長照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台北市「石頭湯計畫」實施四年以來,除績效不彰,更與中央長照2.0服務架構的ABC曡床架屋,浪費預算,去年市議會審查今年度預算時,大砍原本增列的二千一百萬,致使市府宣布今年無法增列十七處。為了市民權益,市議會應成立專案小組進行效益評估,監察院更應行使監察權,是否預算使用不當,資源重疊浪費。
其實柯市府即興式的政策規畫,罄竹難書。石頭湯政策思維應是為有長照需求的長者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規畫時除應考量實際需求、人數及服務類型,也應考量現有資源、服務量能、長照2.0服務架構等,避免資源重複與浪費,此一政策卻倉促推出,原因是:柯市府刪除一年七億重陽敬老津貼,為合理化政策,以「石頭湯計畫」來面對指責。
當時說詞是:一年要發七億多元敬老津貼,五年就有卅七億多元,若將這經費投入建設,可將北市長照據點建構起來。過了四年,非但未能有效建立服務體系,同時服務人數少之又少,遠不如長照2.0服務系統的照管中心。根據議會審查資料,市府宣稱一年服務一三○八次,平均一個月每行政區服務僅三到五人,績效極低。
衛生局原本已有健康中心,承辦長照2.0業務,又設照管中心,及八個認知(失智)症共照中心,社會局則有老福中心,也承辦長照2.0業務,各自均設置個管師,北市長照長久以來多頭馬車,再加上「石頭湯計畫」據點,另再設置個管師,疊床架屋再加個違建。
「石頭湯計畫」開始構想是「整合型社區照顧服務站」,將長者所需跨專業服務送到家,包含在宅醫療、居家護理、居家服務、居家復健、藥師、營養餐飲、輔具及無障礙環境評估暨志願服務等,於二○一六年九月起陸續開辦,目前十二行政區各有一據點,原本今年擬增至廿九處,預算也將增加二千一百萬元,因照護率不足、績效不彰,去年議會砍掉這筆預算。
「石頭湯計畫」名稱源於童話故事,有三名饑餓的士兵來到窮困的城鎮,在苦尋不著食物的情況下,突發奇想用石頭燉湯,並告訴好奇的村民只要也貢獻一些食材就可分享,於是村民投入自己有限的蔬菜、肉類、香料等食材,眾人齊心協力煮出一鍋美味料理,不只士兵,連貧窮的村民都飽餐一頓。但北市的石頭湯,卻是挪用敬老津貼的預算來編列,完全看不到民間任何資源投入,更看不到共享的理想。
柯市府除未能有效整合衛政、社政的長照體系,還增加一個浪費預算、亂用典故、空中樓閣的石頭湯,淪為作秀工具,如果現有長照2.0ABC垂直式的服務體系,三層的服務架構會困擾民眾,台北市應先整合社政、衛政,及中央、地方資源,建立單一窗口,對現有照專、照服等增加人力及強化訓練,簡化服務流程,建立單一資訊系統。長照家庭已十分辛苦,請有效運用資源,別再製造問題,否則二○二四也是妄想。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 畫 書 在 (服務單位)辦理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畫書(範例) - 澎湖縣政府 的相關結果
(服務單位)辦理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畫書(範例). 注意事項:請參考審查指標撰寫計畫書. 壹、計畫源起. 1、. 簡述計畫欲處理課題之重要與急迫性。 ... <看更多>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 畫 書 在 (服務單位)申請辦理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 單位計畫書(範例) 的相關結果
______(服務單位)申請辦理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 單位. 計畫書(範例). 注意事項:請參考審查指標撰寫計畫書。 壹、 計畫源起. 一、 簡述計畫欲處理課題之重要與急迫性. ... <看更多>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 畫 書 在 (服務單位)辦理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畫書(範例) 壹 的相關結果
(服務單位)辦理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計畫書(範例) ... 擇服務區域內失能人口需求與當地資源概況,並說明目前區域內長照服務體 ... 究計畫」結果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