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國防與社會:建立社區災害應變能力】
明天,國防部到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在35頁的書面報告中,國防部列舉了九項施政成效,包括「推動全民國防」:透過儀隊競賽、單元節目、光雕影片、國軍彩繪,來強化全民防衛意識、行銷國軍正面形象。
不過,民眾所期待的「全民國防」,絕對不是這些文宣活動而已。更實質的工作,應包括建立民間的應變能力、編組與訓練。
許多影響社會安全的政策,政府長期以來都沒有落實執行。幾天前,我們討論了台灣沒做好防空的準備:雖然台北市的防空避難所號稱可以容納兩千萬人,但是除了空間以外,設施內的醫療、通訊、備用電源、糧食跟水,都沒有規劃。絕多數的民眾更不知道這些場所在哪裡。
行政院與國安會應該確實協調相關部會,從國防部到內政部,並聯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民防法」下的工作。
大家應該記得,從2014年高雄氣爆、到2015年八仙塵爆、以及近期的疫情確診,都出現醫療資源不及調度的問題。碰上大規模災害時,第一線的專業團隊難以負荷所有工作。這些時候,我們需要受過訓練的民間防衛組織,投入應變與救援。
所以,這次我邀請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的馬士元副教授來分享:在戰爭或災難當中,社會大眾可以怎麼發揮力量、保護自己的社區?
馬老師認為,我們可以從美國的經驗來學習。1985年,美國發展「社區緊急應變隊」(CERT, 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1990年代推展到全國,協助需要的社區,包括防災滅火、緊急醫療救護、搜索救援等訓練課程,在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幫助他人。
天然災害與戰爭對社區帶來的傷害是類似的。我們如果做足災害應對準備,也等同具備了應變戰爭的救災能力。只要每一個社區裡,不分年齡、性別、職業的民眾都有意願與能力,我們就能夠成為國軍堅實的後盾。
「社區的自我防衛」和「有武器的國防」一樣重要。我們也要呼籲政府,建立社區災害應變能力,讓人民的意志可以成為具體的行動,讓「國防」跟「民防」都成為保家衛國的力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
社區防救災組織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社區防救災組織 在 壯闊台灣 吳怡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替代役】
前幾天,我和鄭同學通了電話。他大學畢業後申請替代役,到花蓮的消防局服務。成功嶺之後,他接受兩週的醫護訓練,便開始十個月的服勤生活:做五休二,24小時待命、生活在分隊裡的宿舍,跟正職消防員一起出勤。十個月裡,他跑了140趟救護、10趟火警,負責處理外傷、急救。
如果不怕辛苦,鄭同學為什麼選擇替代役?還特別挑選在雙北市以外服役,表示一定會跟著救護車出勤?他說,他不想當兵浪費時間,但想做「有意義的公共服務」。我問他,那一年中,如果可以改變一件事情,會是什麼?他說,希望自己當初可以獲得更多專業的訓練。
無論義務役、軍事訓練役、或替代役,都可以是有意義、對社會有幫助的經驗——但我們必須重視實質的訓練。尤其是政府要保障所有服役的公民,能夠學習到有用的防衛技能,而不是「割草掃地浪費時間」。
17日我出席中研院社會所舉辦的「亞太地區的軍事和平民社會」國際學術工作坊。
我在會中提出一個想法:政府應該以消防替代役為基礎,改進為「民防替代役」,讓公民有機會參與有意義的社區防衛訓練,這個試驗將是邁向真正全民防衛的第一步。無論面對意外事故、天然災害或戰爭的威脅,社區與個人都能具備應變合作的能力,這才是一個韌性國家的基礎。
我想像的替代役——無論稱為「民防役」、「社區防衛役」或「災防替代役」——可以由警、消、甚至特種部隊共同訓練,具備在混亂當中救災、維持秩序、組織社區的能力。目前1993以前出生、待服一年替代役的,仍有大約三千人;1994之後出生的役男,則有4-6個月的替代役選項。我們可以從這裏,以自願的方式嘗試一種新的役別與訓練方式。
民間力量是國家安全無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國防事務千頭萬緒,但相對而言,民間幾乎毫無任何準備。因此,何不從社會中的替代役開始?國防不只是國軍的事;從內政部負責的替代役,我們可以嘗試建立起社會與國防的關聯。
中研院的中國效應小組長期研究中國對台灣社會的影響,2019年的調查發現,在兩岸議題當中,重視國家安全甚於經濟利益的人高達58%,反觀比較重視經濟利益者則只有31%,這是七年以來趨勢的首次反轉。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來自於我的團隊所委託執行的台北市民調:市民對於台灣的國防能力沒有共識。64%的泛綠支持者認為目前的軍隊有能力防衛台灣;但只有10%的泛藍支持者以及33%的中間選民這樣認為。
但是,我們的民調同時顯示一個跨越黨派、年齡以及性別的共識:如果全面改善訓練內容,70%的民眾願意支持半年到一年的義務役。
台灣正在產生一個新的意識:民眾更加重視國家安全,儘管對國防能力持不同意見,但不分黨派的多數人都願意抵抗入侵、捍衛我們的生活體制。
「民防役」將與軍隊扮演不同的角色,從這個試驗開始,我們可以想像一種新的國防。這樣的國防絕對比較辛苦,因為它不是買飛彈就可以解決的;這樣的國防絕對比較困難,因為需要我們放下政治分歧,攜手合作;但這樣的國防也絕對值得,因為我們清晰地看見,台灣的人民願意一起維護家園的和平。
社會準備好了。
#社區災害應變從民防替代役開始
#當兵跟替代役都不要浪費時間
#proofofconcept
社區防救災組織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社區防救災組織 在 ZNTV梓梓董梓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下真的是我本人一個一個去搜尋、研究、整理出來的各個比較有效的捐款位置和資訊!
如果你們也有其他資訊也歡迎提供給我!隨時更新!
也歡迎大家分享影片轉載讓更多人知道!
雖然我的頻道人還沒有這麼多
但若此部片有收益,將全數捐出
1.無尾熊救援組織 Adelaide Koala Rescue
https://www.akr.org.au/donate
(⬆️已與學校合作將體育館設為「臨時收容區」,並且安置超過250隻無尾熊,但 AKR 的資源並不如無尾熊醫院,急救中的無尾熊們正面臨醫療用品的短缺,急需全人類的協助)
2.澳洲無尾熊基金會Australian Koala
https://www.savethekoala.com/donate
(⬆️樂天小熊餅乾贊助的那家)
3.麥格理港無尾熊醫院
https://www.koalahospital.org.au/product-category/adoptions
(⬆️可認養無尾熊可獲得證書,也因為廣大的社群媒體報導,太多人為了證書只捐他們,已經造成系統大爆滿而異常,希望大家也能幫助別的地方)
4.新南威爾斯州地方防火服務New South Wales Rural Fire Service
https://www.rfs.nsw.gov.au/news-and-media/general-news/how-you-can-help?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
(⬆️支援鄉區消防隊、社區工作人員的救災工作)
澳洲最大的野生動物救援組織WIRES Wildlife Rescue
https://www.wires.org.au/donate/emergency-fund
(⬆️任何野生動物都能幫助救援不單只有無尾熊)
5.昆士蘭州最大的野生動物醫院 Currumbin Wildlife Hospital
https://shop.currumbinsanctuary.com.au/products/donations
(⬆️過去幾個月裡這間醫院已治癒了600隻無尾熊,期許在野火熄滅之後進行放生)
6.澳洲消防隊
https://quickweb.westpac.com.au/OnlinePaymentServlet?cd_community=NSWRFS&cd_currency=AUD&cd_supplier_business=DONATIONS&action=EnterDetails&fbclid=IwAR10pop64Eld4e-2ziFXhriUuRuQ2Fut7WwC01kaG7kVP5BeocrC3s7FHjk
7.救世軍森林大火救災資助Salvation Army Australia
https://www.salvationarmy.org.au/donate/make-a-donation/donate-online/?appeal=disasterappeal&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fbclid=IwAR198ieN5By-xa8_V95fN2a83ifsg_dvabgEtQYIEFUiTE1Pio0EnQtKAyM
(⬆️由於災區儲存和分發物品十分困難,救世軍建議以捐錢代替捐物品)
8.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 Australia (World Wildlife Fund)
https://donate.wwf.org.au/donate/koala-crisis/koala-crisis?t=AP1119W03#gs.q3pggm
(⬆️不只無尾熊,是一個可以幫助到各種野生動物的基金會)
9.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http://www.redcross.org.tw/home.jsp?pageno=201205070020&acttype=view&dataserno=201906030005
(⬆️也發起了澳洲捐款喔!但提醒大家!為確保你的捐款能幫助到澳洲, 請務必在捐款單的備註欄上駐記捐款目的為「澳洲野火賑濟」, 更多訊息: https://is.gd/Dttw6L )
10.影片中所提到的透過Google 捐款
https://donate.google.com/home/donationWidgetPopup?name=Australia+bushfires&description=Google+provides+this+donations+service+to+help+you+direct+your+funds+for+effective+local+impact&more=https://support.google.com/donations/answer/7177969&campaignid=6272587719901184&h=AJWtUEB3_nDFIDwId0Snaa606E2M&tab=1&hl=zh-Hant-TW&authUser=0
(⬆️只能說真的非常的方便!)
#澳洲大火
#環保
#愛地球
#新南威爾斯州大火
#叢林火災
#捐款
#澳洲大火捐款方式
#澳洲大火捐款
#火災
#無尾熊
#無尾熊受傷
#袋鼠
#澳洲
#森林大火
#物理性防曬
#低碳生活
#多吃菜少吃肉
#樂天小熊餅乾
#梓梓董梓甯
#梓梓
#董梓甯
#伊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