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未來❗️
未來城市,雲林不缺席👌🏻
直奔2030 新世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7項地球🌍呼吸行動
2015年全球啟動
有193個國家同意
致力在2030年之前達成
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
及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目標
台灣也有標竿城市陸續推動👍🏻
趕上世界大城市的腳步
而我們雲林也於今年5月3日
擬定以「幸福雲林,永續上場」
作為本縣SDGs推動願景👏🏻
透過落實 #健康友善 #共容共榮
#智慧創生 #低碳永續 #整合創新
#服務效率 六大核心價值
讓民眾能感受到幸福
也讓雲林邁向「幸福永續」城鄉
以「#永續農業」、「#大健康產業」
及「#綠色典範經濟發展」
作為本縣推動SDGs三大施政亮點
在6月8日成立
#雲林縣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
跨域協力推動也落實SDGs目標🤙🏻
並分別召開10次願景工作坊
包括#氣候行動及環境保護
#產業發展及青年扶植
#城鄉建設與發展
#優質教育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社會公平與安全
#永續農業 #文化保存及永續觀光
#夥伴關係 #循環經濟
邀請專家學者及各局處檢視確認👀
將491個計畫納入報告
也根據自願評估報告
Voluntary Local Review, VLR
提出未來發展建義
將目標落實成可執行細節
可要持續透過教育訓練提升⬆️
讓同仁了解SDGs的概念
並嘗試將業務對應到SDGs
建立組織文化與共識
地方差異大政策難一體適用
為了避免SDGs淪為數字遊戲❌
未來縣府更將汲取標竿經驗
以及可應用的政策工具與機制
找出適合在地城鄉合的發展指標⚠️
落實在地方行政治理上✨
#雲林縣官學醫合作聯繫平台
#SDGs 夥伴關係推動與地方自願檢視(VLR)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游信和副校長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中心康世昊主任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林俊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公民叮:社會福利(3)-社福政策_下-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 失智症的醫療需要專責醫師 - Facebook 的評價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年度專書推薦|現代社會找回傳統價值—愛鄰舍如自己就把社區作起來】
文/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雖然我是在都市長大,卻曾短暫住過三合院。那是在高雄市四維路底的外婆家,現在是美麗的濱海觀光景點。當時,道路尚未拓寬,碼頭也未開放,走到路的盡頭,穿過一條小溪流, 就是外婆家的三合院。這個三合院沒有華麗的廳堂、美麗的護龍,倒是庭院的四周多了幾間親戚「純手作」蓋的房舍,遠親近鄰全都住在一塊。
三合院前有個小廣場,是停車、曬衣服、罵小孩、彼此照顧的空間。爸媽不在家,有人幫忙陪孩子,老大人不舒服,有人可以隨時照應,這是個社區,我們的社會原本就存在的生活樣式。
長大後,搬到都市的公寓裡,就是另一種風景了。曾經住在公寓的五樓,有天下班回家,家裡鐵門卻打不開,趕緊請鎖匠開門,原來大門被反鎖了。費了一番功夫強行開啟,沒想到家裡竟然被翻箱倒櫃,回頭一想,小偷光顧了。根據警方研判,小偷是從隔壁正在施工的大樓爬進來的,由於兩間房子棟距很近,小偷攀過了廁所的氣窗,先反鎖大門再偷竊,大概偷到一半時突然發現有人返家,匆匆地逃離。還好家裡窮,沒什麼損失。
事情一發生,就想起小學老師教過的守望相助,聖經說過的愛鄰舍如同自己。於是,匆忙地從五樓到一樓,一層一戶地通知鄰居,希望他們能夠小心門戶,保護家園。沒想到我一層一戶地提醒鄰居,鄰居卻不約而同地回答我:我們家前陣子也被偷了。小偷都是從氣窗爬進,算一下時間,竟然是先從一樓按著樓層慢慢地偷到我家,原來隔壁的房子蓋一層,小偷就來偷一層。 當我的鄰居一個個告訴我,他們家也被偷時,心裡忍不住大罵:被偷是不會講一聲啊!一樓說,二樓就不會被偷,二樓說、四樓說...... 我們家就不會被偷啊!如果我也不說,會不會再來偷第二次?第三次?小偷一定覺得,你們鄰居彼此不熟啊,也不會相互照應,一定可以個個擊破。
怪鄰居?但我們真的不熟。這大概是都市裡常有的景象,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常見的畫面,一間間隔離的空間,一個個為求生存的自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在哪了,怎麼還會管得了鄰居?更別說什麼守望相助、彼此照應的社區感了。但也因為老死不相往來,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死在家中,鄰居大概也不會知道。每個人、每個家都是孤獨地活著。這其實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也是政府的問題,特別是在資本主義又是高齡化的社會,如果沒有好的鄰舍、沒有好的社區生活,國家恐怕得要擔負更多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成本。
大概30 年前曾跟大學老師討論未來高齡化社會(其實就是現在)來臨後,政府應該作些什麼?原以為他會回答我:「多建一些養老院」,但沒想到老師卻說:「把社區作好。」當時,我有點不懂,作社區跟照顧老人有什麼關係?老師接著說:老人送到養老院大多很孤單,家人有空時才會去探望,這對老人家很殘忍。但,社區裡住著很多人啊,早上家人去上班,還有其他鄰居在,大家可以像家人一樣彼此照顧。老師還說,不只可以照顧長輩,還可以照顧顧小孩呢!的確,社區是個相互扶持的有機體,彼此照顧是日常,不但可以解決人與人之間日漸疏離,政府也可以調整殘補式的預算,轉而用在更積極的社會福利。
老師的這段話,開啟了我對社區的認識,也讓我想起小時候住過三合院的經驗。父母去上班,有親戚、有鄰居照顧,其他的家人也可以陪伴阿公、阿媽。這不就是現在流行的公共托育?青銀共居?這些都不是什麼西方來的新觀念,早就在我們的傳統生活裡。因為工作的關係,從台北搬到嘉義民雄,更能體會這些並不是什麼新觀念,而是在我們本有的傳統裡。
村子裡有位修爺爺,家裡開的雜貨店就是村民交流的公共領域,修爺爺年輕時種鳳梨,70 多歲自學種咖啡、烘咖啡,還開始賣咖啡。偶爾,我會帶學生去他家的雜貨店、咖啡園,認識美麗的農村與質樸好學的長輩。修爺爺的田在我們附近,有時他會悄悄地把剛採收的蔬果掛在我家門上,卻從來不會告訴我。但如果聽到野狼125 的吼哮聲逼進,我會直接開門感謝,多次邀請修爺爺到家裡坐坐喝杯茶,他總是說,剛下田,身上髒,不好意思打擾,然後騎車揚長離去。我總是對修爺爺突如其來的舉動感動,但對他來說或許就只是日常。修爺爺送來的蔬果是「共食」、是分享,也是「社區」,這就是傳統生活中本已存在的態度與價值。
這些想法在《社區拼圖-讓愛與力量在社區札根》這本書裡有更真實的展現,這是一本談現代社會傳統價值的好書,裡頭有許多在資本主義社會消失多年的社區「新」觀念,但不是空談偉大的社區理念,而是更多社區實作的札根經驗。不論是社區照顧、青銀共好、偏鄉教育、食物銀行、社區產業、社區關懷,你都會看到一群奮力的人,在現代生活裡透過新的知識、新的方法維持傳統的美好價值。因為,我們是一群人,從來就不是,也不該孤單活著,這就是社區。
註:文章中的老師是南華大學的鄒川雄教授,對我的知識有很多啟發,去(2018)年他已回天家,這篇文章除了推薦這本書,也要紀念他。而修爺爺本名叫陳憲修年輕時在民雄三興村開雜貨店,今年過逝,也透過這篇序感謝他平日的照顧。
↓↓↓↓↓↓↓↓↓↓↓↓↓↓↓↓↓↓↓↓↓↓↓↓↓↓↓↓↓↓↓↓↓↓↓↓↓↓↓
現在🙋♂🙋♀
只要在社區力Youtube頻道按訂閱
https://reurl.cc/Ob1g0v
並截圖私訊給小編
就有機會獲得
年度專書📖《社區拼圖-讓愛與力量在地扎根》
限量5名粉絲!!
活動截止時間到9月30日
👇這裡也可以購書喔
https://reurl.cc/4gmdrR
#管中祥
#青銀共居
#抽獎得好書
#社區拼圖
#社區力Youtube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林俊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賴市長站在一起
為城市發展與市民權益
勇於承擔,解決困難
給市民的一封信-勇於承擔 解決困難
承擔責任
每個市長的任期都有限,城市的重大建設完成卻往往需要耗費十年,甚至數十年,如果市長任期不願意面對問題,並且承擔決策責任,就會放任重大建設無限期停擺。過去五年多來,海安路地下街活化、新南國小和金城國中遷校,以及中國城拆遷等,要選擇拖延很容易,但累積在市民心中卻是無奈與對政府的不信任,我和市府團隊抱著勇敢面對、謹慎務實的態度,一步步解決積累一二十年的問題,城市才能夠繼續進步。
謹慎評估 正確選擇
台南鐵路地下化從提案到現在已經30年了,對於大家每天塞在青年路、東豐路、實踐街、榮譽街等重要路口,通勤與通學遲到的焦慮無奈;面對車禍致死率最高的鐵路平交道,幾十年來多少人喪生在此。如果我選擇放任行政程序拖延,只會繼續增加大家的無奈與憤怒,還要讓他們等待多久,要犧牲多少生命才能換來行的安全?因此,我必須義無反顧地承擔下來,謹慎評估方案的可行性,考量對市民生命安全,市區環境衝擊的程度,做出正確的選擇。
行政院98年9月核定的鐵路地下化方案,是在現有鐵軌東側,明挖覆蓋,施作永久軌,一次到位,與台北、高雄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施工方式都相同,而且從規劃開始就選擇在公有土地高達83.4%的東側施工,使用最少的私人土地,並非刻意東移侵占民地施工,而是使用民地的範圍達到最小,降低市民的衝擊。
永久軌施工 對交通影響最輕 對市民的生命安全最有保障
永久軌施工採一次下挖設置連續壁後,就在地下施工,一來對市區交通的負擔最輕,二來不會阻斷鐵路東側青年路215巷、232巷、崇明1-7街後方等現在通行的巷道,因為這些巷道是當地民眾生活通行的重要出入道路,更是救災重要的輸送路線,沒有了這些巷道,住屋前的道路就變成死巷,一旦發生火災或地震災害,消防與救護車輛將無法輸送,人員也難以撤離;永久軌的做法是一次就進入地下施工,上面架設覆蓋板讓車輛繼續通行,不會阻斷通行,對市民的生命安全最有保障。
臨時軌工法 造成死巷 危害周邊居民安全 將造成交通衝擊
而自救會版本則一變再變,早期主張潛盾法,直接在現有鐵路下方施工,潛盾工法潛藏著施工期間土地崩塌問題無法完全避免,一旦發生鐵路崩塌,將造成旅客的重大傷亡,國內外的案例都有實證。
在此法不可行後,自救會接著主張臨時軌工法,先在鐵路東側架設平面臨時軌通行,完成後拆除現有鐵軌在下方施工,最後再拆除臨時軌,這也是交通部評估過的方案,但卻發現多個重大問題而被取消。
第一,臨時軌軌道位置與永久軌一樣,同樣需面臨拆除房屋的情況。並且,火車在臨時軌上通行,勢必要往外拆除更多房屋。
第二,鐵路旁通行巷道會被臨時軌阻斷造成死巷,嚴重危害周邊居民救災時的生命安全,如不要造成死巷,則要進一步擴大拆除來增設巷道,將有更多無辜市民的房屋被拆,這不是政府所應該做的選擇。(圖一)
第三,受限於火車軌道是直行,臨時軌方法必須增設一個臨時火車站,並且因為拆除包含中華東路、東門路等路橋,必須增加4處平交道,加上現在有9處平交道,整個市區將會有高達13處平交道,周邊至少有72條道路受到影響,市區交通會造成空前衝擊。除此之外,平交道的車禍致死率最高,施工期間萬一造成無辜民眾犧牲,更不會是大家所樂見,所以經由工程論壇後,我與市府團隊認為自救會的主張並未優於行政院核定版本,繼續推動計畫。(圖二)
聆聽拆遷戶的心聲 一戶戶拜訪
有人站在保障市民財產與居住權的主張來抨擊永久軌工法不當。我在101年10月開始,透過各種座談會、工程論壇,希望能多聽拆遷戶的心聲,來提供解決的方法,可惜自救會每次的鬧場舉動讓我們無法聆聽更多人的心聲,所以我從102年率領市府主管進行家戶拜訪,一共訪視289戶,訪視率達94.44%,除了溝通工程作法外,我從他們的口中聽到許多不同的意見與要求,除了住的問題以外還有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方面的問題,我和市府團隊都有提供相關的協助,這些就是對他們最直接的溝通協調,也得到許多住戶的認同。(圖三)
除法定徵收補償 提供照顧住宅 保障居住權
而為了解決他們居住問題並且降低他們的損失,除了政府法定的一般徵收補償外,還將南台南副都心市府可取回的1.9公頃住宅區與商業區土地興建照顧住宅,由台南最好的建商來蓋和高級住宅相同品質的照顧住宅,用遠低於市價的成本價提供給他們,就是保障居住權的最好方案,目前已有80%住戶選配,現地也已蓋到8樓,明年底前他們就可入住。(圖四)
除此之外,為了讓他們可以在剩餘土地繼續重建,我們還透過都市計畫讓建蔽率由百分之60升高到百分之80,並保有被徵收土地百分之30的容積率,讓他們可以重建或移轉到沿線的土地,一來可以加速周邊重建,二來也是增加對拆遷戶的補償,這些史無前例的做法,就是市府代表市民對於這些拆遷戶的尊重與感謝,期望能讓鐵路地下化順利進行。
誠懇溝通 務實解決
這幾年許多市民不斷的問我,鐵路地下化甚麼時候才能動工?面對困難,我選擇勇於承擔,務實解決。目前都市計畫已經由內政部都委會通過並核定發布實施,開始進入協議價購階段,我和市府團隊不會放手,仍將秉持誠懇溝通,務實解決的態度,持續協助交通部進行鐵路地下化的工作。市民30年來的期待是驅策我與市府團隊前進的最大動力,我們不畏譏讒,做該做的事,也用心傾聽每位市民的心聲,面對質疑,我們也會誠心溝通說明,因為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感謝各位對我們市府團隊的支持!!
抗爭無理 不懼抹黑 努力完成重大建設
但雖然我們誠懇面對,協助拆遷戶解決問題,但部分反對台南鐵路地下化民眾,並且以「居住正義」等口號,將這個對台南市重大發展的都市計畫變更案污名化,甚至與苗栗大埔案相提並論,對我及市政團隊進行人身攻擊,不過,這些詆毀也都證明是無中生有,不會影響計畫的進行。
自救會成員曾到監察院陳情,但監察院調查後,反而替我們證明鐵路並沒有東移,全案沒有財團掛勾,符合環評及行政程序,並肯定我們依法進行說明會和公聽會,和民眾溝通
同時,自救會提起的法律訴訟也敗訴,內政部都委會小組更是以超高規格,經過16次審議,才通過都市計畫變更案,根本不應該與大埔案相提並論,部分有心人士卻一再模糊焦點,並以此為走上街頭的藉口,對台南不公平,對市民不負責,希望社會大眾明察,理解我們推動重大建設的苦心。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都會變老、都會生病,但老人家最需要的,並不是那些冷冰冰的醫療器具,而是溫暖和陪伴,健康與否的關鍵與心情有很大的關係。侯市長在北歐考察市政建設,參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 Lojtnantsgarden老人照護中心,設計高雅,舒適環境與一流設備,宛如五星級飯店,專業照顧者與復健師的人力也十分充足,每4、5人就配有專屬廚師,甚至還有鋼琴老師進駐指導,提供全方位照顧。 雖然我們現階段無法像瑞典政府投入龐大社福資源,但其環境營造與照顧方法,仍可讓市府團隊借鏡學習。
新北市第41間托老中心「#憶樂公共托老中心」,也是市長上任後成立的第一間,這裡除了將醫、養結合外,更導入 #智慧科技 ,採用 #人臉辨識 系統偵測情緒和體溫,隨時監控老人家健康狀況,發現有任何異常便會用line即時通知家屬。侯市長希望能提供老人家們舒適、安心、專業的養老環境,使他們保持愉悅的好心情,如同中心的名稱「憶樂」一樣,讓長輩能夠在這裡回憶快樂,樂活每一天。
在市長過去擔任新北市副市長時,當時新北市老年人口只有34萬,現在已經成長到55萬多人了,佔全市人口比例14%。隨著逐漸邁向 #高齡社會,#老人照護 和 #醫療 政策便更重要。市府團隊正積極籌建公共托老中心,預計今年底前再增設5處,2022年達到60家。 未來也會積極推動 #銀髮俱樂部、#動健康、#社區關懷據點、#銀髮大學 等多項政策,讓長輩們放心養老之餘,孩子也能安心出外打拚。更多托老相關政策及福利請至「#當我們老再一起」官網:https://lkk.ntpc.gov.tw/
#侯Sir進行式 #新北好貼心 #安居樂業 #4ourNewTaipei #新北友好市
-趕快來跟侯市長做朋友吧!-
☑️LINE@ https://page.line.me/youyi/timeline/
☑️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houyuih/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ou.yuih/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 失智症的醫療需要專責醫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照護問題,刻不容緩。台灣65歲以上族群有8%、近15萬人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每增加5歲罹病率成長1倍,且女多於男。在衛生福利 ... ... <看更多>
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 在 公民叮:社會福利(3)-社福政策_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上次講的 社會 保險、救助與津貼之外,這支影片要介紹 福利 服務、健康與 醫療照護 、就業安全以及居住正義與社區營造!這些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