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想 ] 為什麼我們要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啊…
.
若我們希望學生能把在教室中所學的社會科學連結到日常生活的社會實踐,那麼研究法的教與學是達成這個連結的重要一環。樹仁老師在生前多次強調經驗研究的重要性,認為經驗研究是社會科學的基礎,也因此他對研究方法的訓練和概念相當重視,認為相關的訓練不應該只限於專門研究法與研究方法而已,而應該是跨科系全面性的涉獵。
.
樹仁老師大學就讀政大民族系,在美國學習歷史研究同時又擔任統計助教和講師,所以他對各式研究法與相應的研究方法都不陌生。他對各種研究法與研究方法的熟稔程度展現在他的課堂裡。樹仁老師在課程中透過論證和批判展現研究方法的應用,且不限於制式的統計分析、文獻研究或深入訪談等方法。他更經常在理論或次領域的課程中援引研究法的論辯,協助學生理解好的著作如何被生產。
.
例如,當某著作宣稱某個案具獨特性時,樹仁老師會帶入樣本分布的概念,讓學生想像所有類似案例的整體分布,從以思考該個案是否接近平均值,在合理的偏差之內,又或是個明顯的outlier。藉此,他讓學生重新思考個案的論點是否可以被普遍化,或是否有過分簡化的危險。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為的科學,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就島上而言,一般的科系都是會被歸類,譬如說建築是自然組、歷史是社會組。⠀ 但是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心理系卻有分種兩種譬如說台大心理系是自然組,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是社會組。⠀ ⠀ 今天邀請到的...
「社會科學科系」的推薦目錄:
社會科學科系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大學指考公民科 考前一周出題趨勢分析
.
指考將近,考生們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雖然學測逐漸成為入學的趨勢,但相較於自然組,指考對於社會組的同學而言友善許多,許多名校仍然保留了許多名額給指考的同學們,尤其是有志於法政社會科學科系的同學而言,公民更是必須牢牢掌握的重要學科,其中台大法律系更是把公民科放在同分比序的第一科,足見公民的重要性。
.
指考公民考題各冊占分,基本上第一到第四冊大約占60分,第五及第六冊(選修上、下)大約占40分,所以選修公民的部份是很大的占分比例,提醒同學們要多花時間在五六冊上面,其中尤其是經濟的部分要多下點功夫,經濟類的題目考題靈活,同學常容易寫錯,考生們必須將經濟學的觀念以及各種圖形牢牢的記在腦海中,並且能夠加以靈活運用(例如:生產可能線圖、供給需求圖、消費者剩餘及生產者剩餘圖,政府進行價格管制而設定上限、下限圖、政府進行數量管制之限量圖、國際貿易圖、外部效益及外部成本圖…等),請同學們務必要能做到隨時都可以親手畫出圖形及做出變化的程度,才能奪得高分。
.
此外近年來指考考題特別喜歡考各選項好像都對,看來非常模稜兩可的題目,要讓考生選出最合適的或是最正確的答案,面對這種誘答力超強的題目,許多考生們會相當苦手,也常會因選錯答案感到懊惱,遇到這樣的題目時,請記得先把最不可能的答案劃掉,剩下兩個最有可能的答案,然後再選擇跟題目敘述最接近的那個選項,給大家一個小訣竅,通常選項跟題目出現的關鍵字重疊度越高的,就越可能是答案,所以真的遇到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就把選項跟題目相對照,重複出現關鍵字詞最多的,通常就會是答案。
.
最後一周建議同學大量寫題目(尤其是近幾年的學測指考題,一定要作),然後對於寫錯的題目進行仔細的檢討,生活規律,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精神應考,每天可以趁吃飯或休息的時候多看新聞,一天看個30 - 60分鐘,由於考題結合新聞時事已經成為學測指考的常見出題方式,多注意近幾年的重要時事,對於公民科的考試準備會有很好的助益,公民科已經是與人民生活最相關且最實用的科目。
.
近期重要時事整理如下,請同學們多加研讀:
.
1、英國實施固定任期議會法,首相不再可以任意主動解散國會。
.
2、勞基法修正,2016起勞工全面周休二日,對勞資雙方的影響。
.
3、《長期照顧服務法》三讀通過,確立台灣長期照護制度的法源,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更進一步。
.
4、美國發生越來越嚴重的黑白種族衝突、警察對有色種族常執勤過當等新聞。
.
5、亞投行及中國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對台灣經貿發展之影響。
.
6、伊斯蘭國大幅擴張及接連的恐怖攻擊對歐美的威脅。
.
7、中韓簽訂FTA對於台灣經濟的影響。
.
8、希臘財政困局持續且可能退出歐元區,對歐盟及歐元的影響。
.
9、《消費者保護法》修正通過,明定行政院可視產品特性,可公告排除部分不適合7天鑑賞期的商品,例如:生鮮食品、易腐敗商品、影音或APP等。
10、北高兩市開放同性伴侶註記服務,雖然不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但仍顯示同志人權逐漸獲得官方認同。
.
羅文 (高中公民補教老師)
社會科學科系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為的科學,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就島上而言,一般的科系都是會被歸類,譬如說建築是自然組、歷史是社會組。⠀
但是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心理系卻有分種兩種譬如說台大心理系是自然組,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是社會組。⠀
⠀
今天邀請到的是在哥倫比雅大學攻讀臨床心理的:張雅雯YAMA⠀
曾經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松德醫院有過實務經驗⠀
但其實YAMA不是心理系出身的,是經濟系!!⠀
⠀
這是離島人第一次錄心理相關的,希望能跟YAMA請教臨床和學術上的差異⠀
以及YAMA是因為什麼契機從經濟轉到的心理的⠀
最重要的還有他在美國的經驗分享
Ep026-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碩士:張雅雯⠀
#Columbia #LGBTQ #Psychology
-台大經濟系畢業⠀
-德州 精神科遠距醫療 公司財務⠀
-松德醫院 一般精神科研究助理⠀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義工⠀
-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攻讀Clinical Psychology(臨床心理)碩士⠀
-Columbia Psychiatry LGBTQ mental health臨床研究⠀
-未來規劃繼續攻讀心理相關PhD⠀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社會科學科系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提問二:未來當了市長後,對於高雄市長照資源的佈建,財源的籌措,人才的培育,長照產業的發展,有何高見?
顧校長對於長照其實是有非常精闢的見解,而且在學校裡面辦學也非常的成功。我簡單把所有長照的問題一項一項的回答。
第一個,人力的問題。我們現在高雄市一年缺額大概有1,200個長照人員的需求。但是我們一年社會局跟衛生局所訓練的,結業的學員,拿到執照大概有1,000位。但是1,000位裡面真正投入長照市場的只有3成。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我們的長照整個包括待遇、整個工作環境不佳。所以我們一定要改善我們長照的支付制度,讓我們的長照人員願意能夠投入整個長照市場。
第二個,我們現在有六校七系,裡面包括我們的大學護理系,跟我們的這個護理人員包括這些專科學校,總共畢業生一年大概1,870幾位,這些大概都投到醫院。所以怎麼樣讓人才,長照的人才,願意他在這個工作場域裡面,他未來有機會。這個對他來講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不管是我們的照顧分攤或者加強長照給付,這個非常重要。
第三個,我們的預算高雄市政府一年執行長照預算大概35億,中央的補助其實高達32億。因為長照政策是蔡總統的政策,所以配合中央的預算的分配,我們要加強我們的執行力,讓我們長照的預算分配,可以快速擴充我們社區關懷據點,所以我主張4年要擴充到500個社區關懷據點。
沒有錯,就像顧校長所提到的,我們的長照人力不足,除了六校七系的人員我們要鼓勵他投入職場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兩個高職的學校是跟長照科系有關,所以我們要鼓勵國中畢業的年輕學子,創造他更好的工作願景,鼓勵他們也能投入長照市場。當然更重要,假如人才還有所不足,我們要拜託我們所有的護校跟所有的大學,來開設專班,三年制也好,五年制也好,來增加我們招生的員額。
那長照在38個行政區各有不同。所以在預防失能的部分,我希望未來能夠跟醫療結合,也就是柯市長在做的很多的「石頭湯」的計畫,讓我們這一些社區的關懷據點,能夠跟醫療,提供預防失能健康檢查。那在這個所謂失能的家庭,我們這些長輩我們就有教管專員,能夠包括整合醫療、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跟甚至是藥師服務,來做一個整合型的服務,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落實我們在講的,我們的長照要落實到社區養老的一個目標,能夠讓我們的長輩在社區看到很多他的老朋友。
社會科學科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山海饌藝版畫展 #黃得誠專訪
藝術家黃得誠以金屬腐蝕版一圓自小到大的藝術夢
藝術家黃得誠從小就相當熱衷於繪畫,曾在高中聯考時;考過了那時仍是專科體制的台藝學科考試,「當時的我還不知道甚麼是素描呢!」,由於對台灣的術科環境不甚了解,他錯過了接下來的術科考試,也因為家中長期在做工程的影響,轉而申請了電機相關科系。
就讀泰北電機的期間,內心一直無法忘懷喜愛的藝術;黃得誠遂決定轉考同校的美工科,美工科的修習完成時,因感術科學生的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於是在重考準備了一年後,進入了理想中的台藝大美術系學習。大學生活中,得誠能盡情的沉浸在藝術的滋養裡,可惜的是,因為當時家庭背景的經濟需求,畢業以後卸下了藝術的夢想,也喜愛烹飪的他和家人開了間餐廳共同經營,一轉眼就過了十三年。
回到母校擔任助教 深入版畫創作的開端
經營餐廳這段時間,黃得誠透過恩師鐘有輝教授推薦,重新再次回到台藝大,協助版畫所擔任助教一職,坦誠個性「閒不下來」的他,也曾同時身兼餐廳老闆及版畫所助教雙重身份 ,銜接的時間長達兩、三年。也是經由在版畫所幫忙的過程中,逐步對版畫媒材更深的認識;梅丁衍教授也鼓勵他:「去玩玩看嘛!」,當下猶豫的他也在思考,若以版畫創作為主該如何下手才好?擅長從週遭尋找熟悉題材的黃得誠,因此便聯想到了他的餐廳經營背景—「料理」。
決意要投入版畫創作後,一開始得誠也從木板版印做起;一路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版種,直到他遇見了西方版印的金屬腐蝕版,終於找到了他心中想要追求的中西融合元素!藝術家黃得誠使用銅板加以打磨後,再接著上防腐蝕劑,然後在刻線,這時可以選擇氯化鐵或硝酸來作腐蝕;接續著線刻完了之後,再清洗完後做層次的遮蓋,最後噴上細點就大功告成了。
創作與烹飪的奇想結合 黃得誠繪料理燴出絕佳風味
此次得誠展出的作品,都以料理為主,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問題,在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眷戀的味道,無論你是不是已經嚐遍世界美食,但總有一個是終身難忘的味覺體驗,這個滋味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伴隨著人生重大的事件或情緒轉折,因此將味覺烙印在生命中,藉由本展一起來發掘;關於每個觀賞者內心裡屬於「味道」的故事。
藝術家黃得誠以臺灣辦桌菜餚或庶民小吃為主題,這些隨處可見的菜色,記載了臺灣社會的脈動,並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烙影印下一個重要的故事,透過創作者的重新詮釋而轉化成的圖像,與觀者內心景觀產生連結。以唐朝懷素的食魚帖,從書法的造型概念中喚起作者對文字的情感,將其轉化成圖像表達,創作者對於飲食後的內心景觀這是屬於一種自身對於食物的觀照,也希望經由作品帶領觀者回憶起屬於自身的飲食景觀,追尋原味的體驗。
主打作品「食珍錄」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食物,在此基礎上將經典文學紅樓夢的故事結合重新詮釋,讓食物除了給人味覺的滿足外,將內心的感受轉化成為視覺圖像的創作集結。而展出作品之一的「食全大補」,為創作者從臺灣傳統補身觀念為出發,集結民間習俗中對於補身食物的觀察及轉化的成果;每個人都有吃補的經驗,通常第一次吃補的經驗都是來自家庭在「以形補形」的觀念下,這是一種來自家人對自身的期望,而「食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食療方法,生物和人類在地球表面所經歷的漫長的進化生活,經由呼吸、喝水和吃東西,與地球表面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平衡狀態,使食物在人體裡被充份的延伸;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作品內容多以呈現食物的功能性,以創作者的角度重新詮釋。
與記憶中的美好道別 啟程前往藝術的康莊大路
對於得誠來說,「餐廳」的完美結束—在回去創作者的身分以前開過一家餐廳,雖然沒有大飯店的規模;卻是人生的轉捩點。那些創作低潮的日子讓他重新思考沈澱,因為餐廳開設在畢業學校的附近,也在每個時期與這些學生建立了共同記憶,十多年間發生了很多的事;當得誠決定再以創作視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業後,毅然結束了餐廳的經營;唯一的遺憾是來不及跟這些朋友說「再見」,因此他一直希望能重新烹飪當年餐廳菜色,邀請懷念那些味道的人;並正式地與大家道別,畫下句點—「人生,無不散的筵席。」
這座小小的島嶼,混雜各地的人種;帶來各種料理、不同的味覺感受,食物對於這座小島的人來說,只是建立在人類最基本需求上的「煉金手法」,慢慢失去原有的味覺感受,透過黃得誠的作品讓我們一同來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味?(文:金車文藝中心)
黃得誠 簡歷: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畢業
現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版畫藝術碩士班 行政助教
奇想文化有限公司 / 奇想畫室 負責人
社會科學科系 在 社會系在學什麼? 的推薦與評價
好像是一個很廣的科系會用到很多理論來探討問題像是心理學、社會學、科學我覺得除非很喜歡討論一些關於人類關於社會不然應該會覺得蠻無聊的. ... <看更多>
社會科學科系 在 台大社會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會. ... 社會系最近有點冷冷的感覺安餒母湯(台語正字:按呢毋通)! ... 【女性影展@ 臺大社會系、社工系、法律系學會】 ... <看更多>
社會科學科系 在 Re: [心得] 想讀社會科學的可以看看-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原PO............講的很片面耶........
社會科學.......不是這樣的.........
對於高中生來說,社會科學完全是個謎,因為台灣不像歐美或者先進國家,
國高中時必須主修哲學之外,加上一門必選「Social Science」。
按文索驥,顧名思義就是「社會的科學」,廣義來說,社科院包含以下幾種科系:
經濟系、社會系、社工系、外交系、政治系、公行系、國關系等。
這些科系換湯不換藥,你學到最後會發現,所有的學問都是環繞在「哲學」身上。
每門社會科學範疇的各種科系,基本上學問都是互相借光借火,學問越深,借用到別
科系的機會就越大,就連印象中風馬牛不相干的管理科系與心理系,也時時
向社會系、社會心理學系借用知識。
所以,廣義來講,只要社會科學科系包含幾乎所有一類可以填讀的科系,
因此,這邊就不做廣義的說明,我們就高中生所關心的幾大熱門社會科系做解釋。
第一,便是經濟系與管院的差異:
粗分之下可以這樣分,經濟系重視理論與宏觀視野,管院著重實務與個案探討。
所以,你只要進了經濟系,你會比管院學生學的還要深入,至少,112管院的大部分
同學都覺得,經濟系的學生很多思想都很令人敬佩。
那到底經濟系在學什麼呢?原則上就是兩大方法論不同的各種經濟理論派別。
你進來大學之後,你必須懂的,學問與研究的「方法論」是什麼,
粗分之下分為兩大派,一為「量性方法論」,另一為「質性方法論」。
更簡單來說,量性重視數字與研究廣度,質性則在意文字與研究深度。
常見的有所謂的「紮根方法論」、「詮釋方法論」、「現象學分析法」、「統計方法論」
、「聯合分析法」等等。
按著兩大研究傳統的不同,各自的理論派別也有所不同。
經濟系除了量性的思維與宏觀的角度必須具備為,「文化涵養」也是一大訓練要點,
因此,經濟系會從批判的角度教以學生用文化脈絡切入分析整體社會的經濟情況,
像是結構性與解構性的問題,以及各種來自於第三世界學者提供的世界經濟理論等等。
管院就不太重視上述這塊,管院的教學分為哈佛學派與非哈佛學派,
前者不重視理論,認為理論從時代性與實務中誕生,後者則否。
112兩種教學都有,但跟經濟系不同的就是就是,很重「個案分析」,也就是從實務中學。
國企系跟工商管理的不同我就不多解釋了,有想讀這兩系的同學再私我。
第二,就是社會與社工系的差異。
社會系目前以量性研究為顯學,舉凡112、119都是產出量性研究居多,
112再質性研究領域的耕耘比119來的深一點,著名的老師有專精於外配研究
的藍佩嘉老師。
119的話,他們的民調與人口調查非常有名。
因此,社會系跟社工系就像是經濟系與管院科系的差別,都在於對立論的重視與否。
社工系多了一個職業取向可以深造,那就是社工師,所以,實務上他比較受人歡迎。
但是,社會系的同學思想之廣,跟經濟系同學不相上下,
你如果認識這兩個科系的同學一定要好好來往,
他們對於時事的評判都很有獨到的見解,會豐富你的大學生活。
112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社科院科系,那就是新聞所,台大新聞所跟政大傳播學院的新聞系
不一樣,前者也是重視實務,主要研究「新聞是什麼」,
後者則重視理論,你進去之後一堆理論課讓你修不完。
然而,新聞是很社會科學的,只不過時代的浪潮他們漸漸獨大,成為一門自創的
「傳播學」研究領域。在國外,大致上典型的新聞與傳播學院不多,
多半還是分別進文學院(新聞處理文字、影像;廣電重視影像、戲劇,
所以分到文學院的也很多)、社科院的分類裡面。
再者,便是另一個熱門的外交系;政治政論組、公行組與國關組的差異了。
119外交系是很實務的科系,不要把他與台大國關搞混了。
政大外交系以培養外交官為第一優先,這與他們本身學校成立背景有關(自己去翻維基)
。112國關雖然也是重視國際關係,聽起來和外交系好像差不多,
但是,112國關理論訓練蠻重的,其實你進來這個科系,對你國考的準備比較沒有幫助。
政論,聽名字就知道理論很濃的科系,他們就是專精於政治理論的教學,
同樣的,也是分為兩大研究方法,台大蠻重視量性的,諸如選舉民調之類的,
不過這塊拼不過政大政治。(因為119有一個選研中心專門研究這塊)
公共行政就是以國家文官體制為研究的學門了,可以說是國考系.
不過,112的學生國考是很末流的選擇,所以這科系的人我看每年幾乎半數以上都會報
國考,錄取率大概8~9成,可是到職率大概1~2成左右,顯然他們不太想當公務員。
補充:有人說,社會科學是科學嗎,答案是肯定的。
你進到社會科學院之後,你一定要修讀一門「社會科學方法論」(或稱XX研究方法)
,如果你的老師夠sense的話,一定會要你去看一本孔德寫的《知識與科學啟蒙》
(自己去查,我忘記了。),這本會告訴你什麼是科學。
科學的古典定義是經的起驗證、反覆驗證結果均為一樣,被歸類在「實證主義」學派,
就如同各種理工科系,均要反覆驗證,確保結果一樣。
但是,後人對於科學有著各種意見,所以各種主義也雨後春筍般誕生。
以量性的科學方法論來解釋,像是你如果想驗證「蔡英文當總統人民很難過」這個問題。
你可以把所有的相關知識全部轉換成數字代碼,用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比如說,難過的程度有難過(1)、很難過(2)、非常難過(3)、無感(0)
之類的各種答案,經過一一數字編碼,就會開始有數據研究的模型出現。
這就是科學。
同理,你也可以用質性的研究手法,對於有代表性的民眾,像是台北市某區的一家之主,
對他們進行深度的訪談,最後做詳細的文字分析,驗證某某區的家長對於蔡英文當
總統大部分都是難過的結果,並且得到各種有趣答案,像是「蔡英文疑似女同我不愛」、
「他老是穿那種很土的衣服好醜我也不愛」,這種答案。
以上是很簡單的描述,其實這些研究再複雜不過了。
以上,淺見,有疑問可以再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46839708.A.B4D.html
結果就讀了一個有點喜歡,又有點不喜歡的科系,後來轉系也轉不過,
就這樣一直浪費人生。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4:05:25
對於真理的辯證之後,有了基本的數學觀。以前應該是只有哲學而已,然後從這個衍生下
各種學門。所以哲學是萬學之母,有這樣的稱號也是的確的。
一般大學我覺得辦學跟頂大不會有差吧,輔大也有心理跟社會系、哲學系,東海也有社會
系,東吳也是啊,也都是蠻重理論也蠻重實務的學校。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4:35:09
法律也有很多量性、質性的研究,像是對於人權的法理依據之討論,或者法官自由心證
的爭議與觀感,都是利用科學方法論出來的知識啊。法律系不是只有立法條而已。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4:46:46
知識都開設了課程,連文學院的「語言學」也都講了(語言學是科學,這是我大三認識
外文系的才知道,以前一直以為是文學)。我覺得你參加這個一定會有幫助的喔。
他連地理學的介紹都用進來了,我是在一堂通識課無意間得知地理的「空間理論」可以
跟我的專業互通等等,最後才知道原來地理很社科這樣...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5:00:23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5:13:09
有興趣的自己上網查查 這邊我就不說(因為沒認識的人讀那邊不敢亂說)
這三個好像都是從哲學分出來的 反正我記得有三個大理論的派別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9:41:38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19:43:57
題外話 黃恆獎我個人覺得教的很好 可國企的人都不推 why? 有八卦嗎?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20:06:35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7/2019 20:09:41
(管理)之類的 數學都要很好 有的系線性代數是必修 那很恐怖的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8/2019 00:09:26
經濟系的 可能他們不是Elite吧
知識與真理是怎麼發展的 先告訴你怎麼產生知識 怎麼去定義真理 然後 告訴你每一個
定義真理的派別(實證、批判與詮釋)這些人信仰的理念是什麼 然後 又會告訴你
你看到的真理跟知識 他並不是真理也不是知識(後現代學派) 又會有人跟你說
知識跟真理就在那邊 不需要去定義(現象學派)
等你有了這些基本觀 你就會自然而然會有一些sense去重新定義你所看到的各種事件
你慢慢的內心會有自己的主張 這就是社科院培育大學生批判能力的唯一宗旨
然後 每一個科系都有他不同的定義世界的方式 例如社會系定義的很明顯
就是以馬克思為主的衝突論 韋伯的功能論與米德(不確定)符號互動論為主軸
然後 他們自己的派別內 各自帶領的學生 又會發現不同的觀念與知識
然後不斷對話 產生真理的討論空間... 反正很玄 很多人到畢業都還沒有這種能力
可能要進了研究所 寫論文才有辦法融會貫通
※ 編輯: lzcdlcf (140.112.25.121), 01/08/2019 17:04:35
高中生要懂非常難吧 連問題意識是什麼 都要講半天 我只是舉例 嚴謹的量性研究方法
誰不會啊 == 我上學期才跟老師和投一篇關於網紅現象的TSSCI論文
光是研方第一章 知識論、方法論、本體論跟一些形而上的定義 就要講半學期好嗎...
有的老師講一年都講不完 有人聽一年都聽不懂 你就不要掉書袋了 這裡是高中版
要講高中生聽得懂的話 要比研方深不深 誰都可以比 重點是 你要截取重點
將關鍵跟別人說 而且這些別人是沒有受過學術訓練的高中生好嗎 傻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