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姊的新手投資指南 #1】
#投資不是賭博
前幾天偶然在FB上,看到有一位Coser貼自己扮演德皇的照片(附圖中的我也是扮演德皇)
她說很想要再扮演成熟的大姐姐,但可惜之前吃土,就把這套服裝給賣掉了。
看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她賣掉角色服裝,不是因為已經出好出滿,而純粹是因為金錢壓力而賣掉還想出的角色衣服。
所以我決定公開一些投資秘訣,這些方法都很簡單,但是長期下來你可以獲得不錯的報酬,這些報酬拿來做你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很開心。
我透過投資已經賺入數百萬新台幣的錢,所以閱讀文章的你,絕對可以相信我的教導。
當然你可能會好奇說,哪有這麼好的事?狐姊沒有收好處,為何要公開免費教導這些。
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利益導向,例如史懷哲醫師在非洲從事人道醫療,德蕾莎修女從事慈善,這些人是為了甚麼好處才做這些事嗎?並沒有。
當然,我也希望你可以認真看待我的教學,雖然它被我免費公開,但不代表它是廉價、沒深度的知識。
只要掌握我傳授的知識,你一定可以有效改善你的經濟情況。
1.投資不是賭博
很多人拒絕瞭解投資,很大原因是認為投資是賭博,或是看到是場很多人投資賠錢,所以就不想瞭解投資。
這邊我要強調一下,投資絕對不是賭博,投資之所以像賭博,是因為沒有用正確的心態與做法去做。
在這社會上,真正瞭解投資的人很少,如果告訴你不要碰股票的人是你父母,那麼我這邊想請問,你的父母有真正靠股票賺錢賺到財富自由嗎?我想是沒有的。
我們都知道,像是醫學、法律,都要請教專業人士。
投資的難度某種角度來說不亞於這些專業,所以你當然要聽真正的專家,而不是聽長輩、或別人怎麼說。
在這系列狐姊的新手投資指南,你會學到簡單、正確投資股票的方法。
不用擔心你學不會,因為這系列目的不是為了把你打造成投資高手,而是讓你學會如何讓經濟寬裕一點,生活開心一點。
首先我要說明,為何投資股票不是賭博。
2.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公司用來籌錢的工具,也就是說公司做生意需要用錢,因為不管是開店、進貨,都是要錢。
但老闆自己可能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在合乎法規的情況將公司上市,這樣就可以發行股票籌錢。
這邊我用簡單的例子來表示持有股票的意義,比如說今天狐姊開一家公司,我需要有一億的資本額。
但是狐姊只能拿出1000萬,所以我就找狐粉們投資我的公司,但是要怎麼證明你當初有投資呢?就是你拿錢給我,我會把我公司股票給你。
以台灣的股票制度設計來說,一張的原始價格是10000元。
所以一億的資本額,我會發行一萬張股票。
因為我自己出資1000萬,所以我會持有1000張。
接著你如果拿100萬投資狐姊,你就會取得100張。
如果你沒那麼多錢,拿10萬投資狐姊,也可以取得10張。
錢再少一點也沒關係,拿1萬投資狐姊,也會拿到1張。
未來狐姊公司不管是賺錢還是賠錢,你都可以就你持有比例得到分紅(或是虧損)
所以瞭解到股票的原理,你就知道這是支持公司運作的方式。
現實中要有少數人投資開創大公司,需要的資金非常雄厚,所以都仰賴股票募集資金,對於當事人來說可以分散風險,對於投資人來說也可以取得賺錢機會。
所以投資股票並不是賭博,事實上他是「資本主義社會下,參與資資本運作最方便的行為」。
現實中如果你是上班族(勞工)沒關係,因為只要你購買股票,你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資方。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僅擔任勞工其實很難有錢,你一定要參與資本主義運作才能有錢。
3.投資股票傾家蕩產?
那麼為何股市一堆人傾家蕩產呢?這是因為他們用了很錯誤的方法投資。
試想,你自己會放心把錢交給,做生意看起來很不正經的人嗎?
不會吧!
很多發行股票的公司,經營者其實並沒有打算好好經營公司,只是想趁機撈錢。
偏偏媒體最喜歡去報導這種公司,所以民眾也就喜歡去追這類公司的股票,因此就會白白賠上血汗錢。
正所謂樹大必有枯枝,今天投資市場是充滿賺錢機會的地方,所以一定會有心術不正的人混入,這是在所難免的。
但不應該就此否定投資股票,因為股票絕對會是你增加收入最好的方法。
下一期我會談談如何開戶,以及要先注意什麼。
p.s;為何我把這篇文發在這粉絲頁呢?因為我知道會關注這粉絲頁的人,大抵上是ACG族群,我希望我們ACG族群可以先富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變得更壯大,我們這文化就可以發展得更好。
當然如果閱讀文章的你不是ACG族群也沒關係,因為會追我這粉絲頁的人,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智慧,這裡平常沒甚麼大奶可以看,還願意持續追蹤真是太好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兩百萬港人上街怒吼 逼特首緩修法但不撤回 ✭【 動眼看熱鬧 】美國咬定伊朗炸油輪 美伊緊張加劇能有解方? ✭【 世界都在看 】影像聲音搭配無違和 深度偽造技術以假亂真 ✭【 漏網東西軍 】繁殖力驚人超難消滅 秋行軍蟲到底有多可怕? 為了反對引渡法修法,香港人在...
社會資本為何有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權本主義」才能解釋中國企業的興衰
外人往往看不懂中國企業的起起伏伏。一下子阿里巴巴平地拔起,一下子馬雲又被打趴在地;一會兒紫光集團嗆聲台積電不賣給他就沒生路,再一會兒趙偉國就申請破產。
例子多到一張A4紙都寫不完。20年前哈佛商業學院忙著寫中國「民間」企業崛起的教學案例,想來現在又在忙著翻修當年所寫的案例,否則怎麼對得起那些花錢讀哈佛商學院的學子?
問題其實極其簡單,一句話就說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共產黨一黨專政以來,壓根兒就從來沒有過「民間」企業;黨要你起,你就可起,黨要你倒,你就得倒。
「改革開放」是假象,那只是「韜光養晦」連續劇中的第一季,剛剛推出的第二季叫做「臥薪嘗膽」,幕後默默開鏡的第三季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是連中國農村老太太都懂得的戲碼,但哈佛商學院的大師教授們不懂,華盛頓的政客也似懂非懂,倒是華爾街相當懂得當年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時所說的「幼稚!悶聲發大財不好嗎」?
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螞蟻金服為何在香港上市前一週被幹掉?同樣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滴滴出行為何趕在中共百年黨慶前一天(6月30日)著急在紐約上市,即使膽怯到連敲鐘儀式都不敢辦,還是在一週之後被修理至體無完膚。
外人用「資本主義」的邏輯,絕對看不懂這戲碼;中共治下的企業,管它是國營還是民營,只有用「權本主義」的邏輯才看得懂。
用大白話講,資本主義邏輯就是一切順著錢走,先得有錢,然後權力自然跟著來;權力乃是財力的附屬品。權本主義邏輯就是一切順著權力走,先得有權力,然後財力自然跟著來;財力乃權力的附屬品。
懂得了這點,就懂得了中共治下的經濟現象、社會現象,以及文化現象。看不懂這點,你就永遠看不懂中國。看不懂這點,即使來自哈佛、耶魯、牛津、劍橋,依然是個蛋頭;無論你在白宮還是唐寧街,依然玩不過中南海。
對於想了解中國境內企業處境的人,我可以打包票得說,只要營業額超過一億人民幣,即使你賠錢,99(小數點加十個9)%的企業,都會被政治權力介入;大的被大權力介入,小的被小權力介入。外資、外商由於有自己的政府保護,當年境況會好一些,現在也不行了。你看,連特斯拉的馬斯克都避不開權力介入,日本、韓國的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台資、港資,由於是政治籌碼,則另有一套權力介入的邏輯。
解讀中共治下的中國,只有一套心法:一切為政治權力服務,政治權力為一黨專政服務,一黨專政為紅色家族服務。台灣社會習慣用中國歷代皇朝來類比紅色家族集權,這真是侮辱了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康熙、雍正、乾隆、慈禧太后。中共紅色政權,不但是中國統治權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列寧、史達林、希特勒的精髓發揚者。它是東方、西方有史以來各種「以權為本」思維及技巧的集大成者。而現在,它正在企圖做外銷。
中國體量大,紅色家族也非常懂得通過壓榨這體量,誘引外資進入「套、養、殺」的循環,苦的是大部份的中國平民。約15年前,我達到結論,在金字塔型的鋼性權力結構下,中國終將被自己的體量壓垮。用最近發生的河南無預警洩洪導致的隧道數千人喪亡為喻,權力的極端集中遲早無法處理龐大的體量,堤防遲早破裂,權漫金山之際,不僅百姓流離,身為經濟活動隧道的大小企業不分中外將首當其衝。屆時最糟的境況就是對外發動侵略,以保一黨一家的權力。
這個時刻,已經逐日逼近。我們看到的「國進民退」、地方銀行/融資平台倒閉、日韓撤資、大型房地產商瀕臨倒閉、二手房限售、個別產業一個一個被收拾、社會管理進入準戰時狀態、幹部不作為、年輕世代躺平主義、領導人的「以十三億人民血肉構成鋼鐵長城使敵人頭破血流」言論,在在警示外商外資,關鍵的殺氣時刻即將到來。
隨著人口銳減、糧食緊張、財政斷鏈、消費力劇降、人為天災不斷,各級官員手忙腳亂、以保權為第一要務,人們接下來會看到一連串的匪夷所思政策。中國企業界,無論內資或外資,面臨一陣陣妖風來襲。
美國政府已經正式提醒美商,掂量一下自己的得失。雖然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華爾街的熱錢還在快進快出,試圖撈回一些在諸如螞蟻金服、滴滴事件上的損失。但台商、台資必須明白,你在台灣再大,也大不過特斯拉、蘋果、華爾街,在權力綁架如此普遍的時刻,還是掂掂自己的份量吧。真碰到抽身不及的境況,壯士斷腕恐怕也得列入B計畫吧。
(更多中國經濟分析、對外資台資之建議,請造訪 InsightFan.com )
社會資本為何有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講點個人經驗,很長慎入
以前在業界跑來跑去時,看多了奇怪的現象,一開始都認為很詭異,熟了之後才知道這是正常的。
例如投資新技術,有資本的人看的是風險,還有對人的信用。而越舊的產業,技術大致上都被試驗過,很難會有超新的突破,我自己就有重新試驗一兩個,看國外最新論文後去實驗室試驗,再拿去給其他老闆看。大部分的想法,是看了第一張投影片,就說這他們做過了,根本不想看下去,少部分看到後面,知道跟以前做過的不一樣,但需要進一步的去計算風險損益。
而越舊的產業,弄個新的東西會有多大突破?其實沒多少,我自己算的結果,是省了3~5%,購置設備到回收成本大概要2年。嗯...難怪資本家不想要,2年不是2個月欸。年紀小時,會憤恨不平覺得當老闆都沒有遠見,後來就覺得他投下去才是賭博,因為同樣的錢投入既有製成的微調與改善,都同樣有3~5%以上的節省,那為何要丟到新的技術改良?
同一時期,宇昌案前一兩年,台灣生技越說越夯的時代,聽這行的朋友講,根本是論文一直出,技術天天更新,希望無窮。自己都看到有點興奮,回過頭看看其他學長姊,咦?你們怎麼沒感覺?(不是腳被三輪車壓到)
簡單說,越新的產業通常代表一切都不穩定,未知的領域超過已知,所以投資就是賭博,仰賴政府支持跟民間大筆資金投入,可以擋住失敗的風險。在這行的人因為多數時候順風,會覺得不計風險的投入、很有遠見的投資,都是值得去做也應該去做的。但舊產業的人則相反,老是逆風跟失敗,作法就趨近保守,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剛剛說到,資本家投入要看風險,以及看認識的人有沒信用,這有時很矛盾。我遇過代工廠,新舊廠區兩棟不同的房子,新區放的是CNC設備,整個管理模式就是跟舊區不同,老闆說的是他看到機會就買了幾台投資,現在穩定賺錢...
現在已經退休的廠長,跟我說的是「老闆當初去世貿遇到老朋友,跟他推銷這幾台CNC,說預計1年就回本,就很開心地下單幾台,誰知道根本沒那麼多單,拖到現在好幾年了才回本」
這個老朋友欺騙老闆?並沒有,因為照他們的估算,一年回本是合理的,「只要你有單」。XD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何你們一整代人都是樂觀到不行,大你們2輪的老廠長就不是這樣看事情?
嗯,現在我也知道了,完全能體會「景氣循環」、「產業循環」等等的論點,背後有哪些書本上沒講的理由。
看這次疫情就知道。
年紀差不多在30前後,或是在生技業的,他們的心態跟思維,嚴格說跟我哥差不多(60前後)。
我哥在80年代開始出去工作,取得資金非常便利,公司開了又倒、倒了又開,現在也還好好的,只是沒發大財。親戚倒是好幾個賺到錢,整天嫌政府不拚經濟,讓他們小孩賺不到錢。
心態差不多,但立場差很多。我哥那年代遇到的問題,跟他們解決的方式,非常的大而化之,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衝鋒衝鋒再衝鋒,你不努力就會失敗、不衝一波怎知不會成功?
好啦,有沒錢可以支援一下?小弟我知道一些表面製程,整套設備弄下去大概幾千萬......啊?自己想辦法,自己找銀行貸款,找二胎...
有沒搞錯@@?
沒,我那年紀的親戚,全部都認為,你借錢就可以搞定了,萬一失敗再去工作還錢就好。而我看小我一輪的這些學弟妹,大體上也處在資金,跟其他傳產相比好取得的狀態(相對而言)。當然這話講下去一定全部生氣,覺得哪有那麼好,傳產反而好賺錢balabala....
這個喔XD
我是覺得,就沒做過那行,不知道那行辛酸的概念,我們去講是沒有用的,就跟我當年也不怎麼聽老師跟學長姊勸告一樣。要等到差不多輩分的人,跟我處境類似的朋友越來越多,我們才會去統計這個結果。
就跟我親戚們,統計自己周遭結果,會賺錢都是有努力但加一點時運,而我們不拚所以連運氣都沒,道理一樣。
這影響的就是整代人的思維,這次疫情對疫苗取得跟專業資訊的判斷,最糟糕的就我哥那個年代。他們對於「政府不及早去蓋工廠生產疫苗」,以及「郭董打通電話就可以買到疫苗」,好幾種根本邏輯對不上,接近支離滅裂的思維,是不會感到疑惑的。
原因無他,出社會後就是順風滿帆的狀況居多,覺得工廠就是蓋一下就好,大老闆有關係就是打通電話就好。這對他們而言是常識,就算你把新一代的電子業代工廠,或是生技代工廠的成本攤給他看,他們也是不接受的,不如說無法接受,看完轉頭回去繼續看「China NO.1,只要丟錢都可以上火星,之類的論點」
而新一代的學弟妹呢?他們正在這個階段,思想的定型大概還要再個10年前後。如果生技、疫苗產業能做起來,甚至做到對外輸出,讓武漢肺炎流感化後的世界,台灣成為疫苗輸出國大賺錢。那麼他們就會變成跟我那些60前後親戚差不多的狀態。
若再一次宇昌案,弄到生技業崩潰,既有的產業傳產化,資金流動又限縮,那麼他們的思維就會逐漸跟我們同步化。
然後,就我教書的經驗是,這些思維會家庭傳承。
我哥那輩的小孩現在出社會10年,還是一堆小雞粉,思考邏輯總是不脫政府為何不大撒幣,怎麼沒有遠見。這個遠見可以套到任何他們自己所處的產業,雖然每一個人的見解合起來就是超過國家預算10倍,但個別來看都是合理的。
這用年紀分其實不是很準,要用世代去分,我60前後年紀的親戚,小孩差不多就跟我學弟妹30前後一樣,但思維跟他們上一代所教,身邊所見所聞是高度雷同,雖然當事人都死不承認,且拼命解釋自己跟老爸差非常多。
但我來看....你們的同質性還是遠遠高過我們啊....
要我去區分是不是黃白小雞粉,看他爹娘是不是在80~90年代,歷經景氣大好世代就知道。在上個世紀,人生過很順的,小孩很容易會傾向黃白論點,否定細節人事的重要,強調大有為政府可以帶動一切,只是改成他們心中的左派大政府,統領的必須是他們的神。
若父母沒有經歷過那世代,或身為失敗者,那麼就比較傾向脫離太陽花後的黃白粉群,並認為這些人都不重視施行細節。
要細分還有一種,父母在80年代或更早,有沒有受到黨國庇蔭,賺錢容易不容易,也就是藍綠底的差。就我所見,藍底綠底教出去的,現在30以及之下的朋友,除了環保人權等學校共同科目看法一致外,在產業跟政治上,幾乎就是裂解成檯面上的淺藍淺綠。
差別在於淺藍會羞於自己是藍,統稱自己是黃白新一代的非藍非綠,或因為自己投過蔡英文,就宣稱自己也是綠的。但淺綠的就直接說自己是綠,不會跟你五四三。
這會不會形成對整個社會氛圍的影響?當然會。
對產業會不會造成影響?絕對會。
我們可以改變嗎?當然可以。
只是這個改變很緩慢,而台灣能否撐過改變而不被併吞?我可不敢保證。
看看我哥他們怎麼講,再看看他們的下一代怎麼說,對拚經濟的理解高度相似,對政治的認知極為接近,對中國的看法也非常一致。
嗯...
就樂觀中保持謹慎,謹慎而不悲觀好了。
社會資本為何有用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兩百萬港人上街怒吼 逼特首緩修法但不撤回
✭【 動眼看熱鬧 】美國咬定伊朗炸油輪 美伊緊張加劇能有解方?
✭【 世界都在看 】影像聲音搭配無違和 深度偽造技術以假亂真
✭【 漏網東西軍 】繁殖力驚人超難消滅 秋行軍蟲到底有多可怕?
為了反對引渡法修法,香港人在八天內三度上街,換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兩度道歉,並承諾無限期停止修法。但香港人仍覺得這個承諾不夠,堅持要林鄭月娥撤回修法草案,遊行主辦單位的香港公民團體“民間聯合陣線”己宣布將在七月一日再度上街。
事件演變至今,大家都應該看清楚了,香港民眾糾結的核心問題,就是對中國大陸法治制度的不信任。
對中國司法沒信心的,不是只有香港人,大部分法治程度高的國家都對中國司法充滿質疑。我上星期己經提及紐西蘭跟澳洲的例子,兩國都經過長期思考,紐西蘭想了八年,澳洲想了十年,結論都是不願把人”送中”。
難道在這兩國就沒有”被害人公義”與”刑事被告人權”的衝突嗎?
當然有。但這就是法治國家在設計司法制度時必須想辦法平衡的地方。若是不需要平衡,那不管犯大小錯都判極刑不就結了?這樣的社會也許治安很好,但有自由可言嗎?相反的,如果被害人無法取得公義,那這個司法制度是有屁用?
在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將世界公義工程在設計法治指數時,所用的八項指標與大家分享。大家自己去評判,中國的司法制度如何。很多觀眾也提及想對紐澳與中國引渡的交涉多做了解,我們今天也做了一些說明。
我在台灣看香港,跟我以前在美國看香港時心情截然不同。
我必須要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口號,對我是有用的。
多年前我與朋友談到,香港人很痛苦這件事。我說,香港人現在在學當中國人,兩邊的觀念制度差那麼多,當然很痛苦。
中國現在基本上是資本主義,所以兩邊在經濟制度的整合上,還有可能比較順利,但在對”人權”、“法治”、”自由”觀念上的不同,兩邊在整合上必付出龐大代價。
目前看起來,這個整合的代價絕大部分落在香港人身上。
用和平的手段達到”異中求同”的目的,在現今的中國有可能嗎?
在歐美這些民主國家,長久以來把”異”當做創意的來源,對”異”有高度的容忍。即使是現在各國國族主義高漲,對”異”的容忍度,仍較中國,俄羅斯這些極權國家要寬太多。中國原比普丁的俄羅斯好一點,但在習近平上台之後,對”異”的態度有多強硬,大家都看到了。新疆的再教育營,不就是要維吾爾族人快速學習做中國人嗎?
這次香港人的怒吼,就是在喊:我要保留我的”異”。我有我的”異”,我才活得下去。
比起香港與中國的”異”,台灣與中國的”異”,是更嚴重還是更輕微?這個整合的代價會落在哪一邊呢?
我忍不住要問,台灣哪,你沒有你的“異”,你活的下去嗎?
我們晚上10:30見。
📌 回顧過往集數 📌
EP36《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 土耳其重選伊斯坦堡市長 中國廁所革命有效嗎? 》https://reurl.cc/NL2KQ
EP37《華為被禁能靠自己? 台灣同婚帶動粉紅經濟 單身女兒最孝順? 英國分手擂台鬧出人命 》https://reurl.cc/2VRl4
EP38《華為致命傷在何處? 南韓擬廢除體罰 AI語音助理為何多為女聲? 法國再掀安樂死論戰 》https://reurl.cc/vxqjy
EP39《中美貿易戰誰佔上風? 美國挺台出自真心? 大屯山是活火山 電玩成癮被列為疾病》
https://reurl.cc/j46nm
EP40《貿易戰升級變冷戰? 500隻石虎誰來救? 申請美簽要繳社群帳號 巧克力童工遭壓榨 》https://reurl.cc/7Q9el
社會資本為何有用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次話香港的競爭力低過深圳,我已經覺得不重要,競爭力是一很複雜的東西,但大致上來講,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在於有沒有足夠的資本,即有沒有足夠的資源令經濟發展。一個地方很窮,沒有足夠的錢做事,那當然是不夠競爭力。資源其實是用錢來實現。
第二,競爭力在於人和人才的問題。而那些人才是否適合這個世界的發展,像如果有個讀八股文的人才,那也是沒有用的。有很多電腦方面的人才才有用。人才對當時的適應性。還要看人才有沒有創新的精神,有時有很叻的人才,但他們沒有創新精神。有一個創新的意念,要有一個自由的意志才有用。所以我經常講到一個獨裁國家扼殺了創新,所以經濟不能走上高峰。
第三,要有足夠且穩定的平台,讓這些人能夠發揮他的能力。一個經常打仗或者饑荒的社會,那麼人才也發揮不到能力。或者一開始研究到新產品也會給人搶走的,那也不會去發揮能力去開發。一個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社會,而且有高的效率,。在競爭才能把人的原創性激發出來。社會的交易成本要低的,因為若報稅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甚麼都不用做,這些東西都是減弱社會的競爭力的因素。
另外,有時環保也很重要,像香港的空氣質素很重要。因為它阻礙有才能的人來港,所以清潔的環境也很重要。有齊這些條件之後,之後不要干預社會,社會自然會找到最適合的方向去做。這是不能統治者所能明白。我經常講香競爭力因部分東西不自由,加上環保做得錯。
但為何法治也很重要呢。規則清楚和穩定都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要怎麼做,跟循規矩知道怎麼做。如果一套規則像大陸電影不會告訴你批不批,到時任他們決定批不批。這樣就少了很多人拍電影,因為不知道怎麼拍。在香港,那規則很清楚,我可以依照那規則知道能否拍。但大陸可以因為電影中柯震東吸毒便不批。競爭力基本上就是如此。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社會資本為何有用 在 如何增進Facebook 粉絲專頁的黏著度?整合社會權力以及社會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除了從權力的觀點,著名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理論則是透過利. 得(benefit) 的觀點來探討為何個人願意持續留在社群當中與他人互動。社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