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瘋狂嘲笑電影裡的霸淩很誇張,很兒戲,很無腦。
真好,沒見過地獄,也沒打算相信地獄。
現在,就讓曾經住在地獄裡的觀眾說說話吧。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上一次看完九把刀的電影《樓下的房客》,認真地發揮中文系藍色窗簾的精神,寫了幾千字的電影觀後感;這次看完《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我有預感自己會再打一篇什麼東西,可能還是一樣會打一大篇,但不同於上一次認真研究電影畫面的感想,這些東西可能更貼近自己的心。
說真的,一開始我根本沒打算看這部電影,因為我看了預告。
預告給我的感覺,是一部九把刀發揮他一直都很飽滿的想像力,打造出來的刀式風格電影-誇張、白爛、搞笑跟熱血之類的,那種產物。這些東西我很喜歡,但我只想等DVD。
於是我先看了影評,包括一些稍微爆雷的影評。
然後我才去翻了幕後花絮,看了九把刀及演員被採訪的片段,在某個影片裡,九把刀說「如果你的小孩會打同學、殺同學…(中略)請一定要帶你的小孩來看。」這句話好像是一句玩笑,但我們也可以把它當成「如果你的小孩會霸凌同學,請一定要帶你的小孩來看。」
所以,我去看了。
我已經不是小孩了,但我曾經是小孩。
也曾經是,霸凌同學的小孩。
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會整場都笑不出來。
即使在應該要感到好笑的畫面也是。
因為我太了解那種「覺得好玩的感受」,那是我以前也感受過的東西。
而這種感受會讓你記得一輩子,但,是痛苦的記著。
我們太容易代入被害者的感受,容易同情被害者,站在被害者的立場去想事情。
因為我們都想當好人。
或著說我們都想讓別人覺得我們是好人。
那是我們長大之後的事了。
人生中的某些階段,我們會盲目地崇拜邪惡,就像大多數人的叛逆期一樣,好像壞就是帥,反對就是力量。
一個人這麼想,可能只有他是壞蛋,當第二個人、第三個人都開始這麼想,邪惡的崇拜便會壯大,成為一個強大的組織,就像以段人豪為首的三人組那樣。
然後,本來應該不好也不壞的同學(旁觀者),出於盲從或出於崇拜或出於懼怕的各種原因,默默地允許了這樣的組織。
但就像沒有魔王的世界裡不需要勇者,沒有被害者的世界裡,加害者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所以我們(加害者)或有意的或無意地,挑選出我們的「獵物」。
會被霸凌的學生也許是課業很好,受到妒忌,或課業很差,拖累大家;也許是胖子,總是流汗或行動緩慢,或是瘦子,看起來一推就倒;也許是長得好看的(但這個也許太少例子了,真的,至少我是沒聽過或看過)也更多可能是長得不好看的;也許是長得高的,太過顯眼;或是長得矮的,永遠都可以用鼻孔看他…
也有可能,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美不醜、課業平均、什麼人也沒惹,總是乖乖地過自己的生活…但他就是被選上了。
霸凌,說是有跡可循,其實也根本無跡可尋。
電影裡,老師對著試圖拯救自己的林書偉說「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你,不是別人?」時,我掐住自己的手(事實上,整場我的手指一直扭在一起,直到演員名單開始跑才鬆開)。他當然有想過!為什麼?
但他不會知道的,因為--沒有為什麼。
或著,因為「好玩啊」。
可當你真的能問問這些人「哪裡好玩?」而他們也願意去思考的話,你仍不會得到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加害者也不知道哪裡好玩。「就是好玩啊」
這種惡意,很單純,單純得讓人感覺不出來它是惡意。
他們(我們)是真的覺得「好玩」,雖然我們根本不知道「哪裡好玩」。
正因為這樣,惡意才會在不知不覺中無限地長大,變成「怪物」。
這部電影裡,沒有真正的壞人。
每個看起來很壞的角色,都有他可憐的地方。
好像很壞的段人豪,在被說出家庭背景時失去了他一貫的「無所謂的笑容」,一瞬間就讓你切身了解這個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但他隨後馬上將自己的憤怒發洩在小怪物身上,剛剛你對他產生的同情感瞬間消失殆盡。
被火燒得亂七八糟,還沒人肯救她的女老師(大家只顧著拍照,連旁邊喊沖脫泡蓋送的男老師看起來也很搞笑),這樣的下場很可憐,而且她在「被火焚燒」這件事情上,也是「被害者」,但她可恨之處,完全掩蓋了她可憐之處,所以觀眾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同情感受。
好像很可憐一直被欺負的大小怪物,其實也做了很多可恨的事--她們吃人啊!可是,她們為什麼吃人,也是可憐的原因,九把刀也在他的Facebook貼了怪物過去的故事,這裡就不多贅述。
好像很可憐也真得很可憐的林書偉,就是劇中充滿了最多可憐與最多可恨的角色。
他的可恨,他的壞,在我們看來,都是被迫的,都是不得已。
一邊打掃、一邊欺負老人;一邊餵血、一邊虐待小怪物;一邊進行獵殺大怪物計畫,一邊偷偷地幫怪物營造逃生路線。
他在好與壞的翹翹板上來回奔跑,卻沒有辦法處於平衡的位置,他不僅是翹翹板上的唯一一人,也是翹翹板本身。
翹翹板一旦變成平衡木,便不再是翹翹板。
所以最後他毀了翹翹板,毀了整座遊樂場。
殺最多人的是他(或僅次於大怪物),可我們終究無法苛責他,因為他是如此的可憐--就我們看到的。
包括他拆下鐵皮讓陽光照進地下室之前,那句被背景音樂蓋過的「對不起」,也讓人無法責怪他。
他好像是個好人,但他確實做了許多許多壞事。
《告白》裡有這麼一句話:「人人都想當好人,但沒有那麼多好事能做呀,所以最簡單當好人的方式就是--懲罰壞人。」
林書偉選了最激烈的手段來「懲罰壞人」,那些壞人也包括他自己。
而高百合是他所認定的「好人」,所以不必被懲罰。
把湯丟掉的那一幕讓我聯想到一個網路上的老故事:一個女孩(還是女司機?)被公車上的惡霸侵犯了,整個車子裡,只有一個人出聲制止,而那個人卻被女孩趕下車,當我們還在感嘆好人沒好報的時候,女孩把整台公車開往了懸崖。
最後林書偉比的射箭(或開槍)手勢,和他們在進行獵殺計畫時的手勢一樣,有人發射、有人接下,然後往下一個人去。
高百合當然沒有接下林書偉的箭(或子彈),因為她不懂,她也「不是那樣的人」,林書偉向各個地方發射,然後,自己接下,可以看做是自己佈局的手勢,也可以聯想成因果或「你發出去的惡意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然後,不停地吼叫,變成怪物。
全部燒成一團的同學們好像很無辜很可憐,其實也都是可恨的旁觀者,間接加害者而已。
都是,共犯。
藉由一部電影來告解自己的事情有點卑鄙,所以如果只是單純想看關於電影的感想可以從這裡開始跳過,直接拉到分隔線那裡吧。
身為霸凌同學的「加害者」,那些往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
我是在國小的時候霸凌同學的。
你可能會想,國小生還能幹些什麼,再怎麼樣也不會嚴重到哪裡去吧?
如果那些事情不是我做的,可能我今天也會這麼想。
我是一個早熟的孩子,也是一個個性強勢的人。
我的個性開朗大方,人緣好,這些看起來應該是優點的地方,便成為了我的武器。
而「人緣」通常也是加害者所擁有的武器。
(不只在學校,出了社會能利用人緣做多少事情,你們一個個都比我還要清楚。)
因為我知道,只要我討厭這個人,而且顯露出討厭的模樣給同學(旁觀者)看,他們便會與我「同一陣線」,即便他們從來就沒有討厭過那個人。
因為他們「喜歡」我。或也可能因為他們「懼怕」我,更多的可能是他們「懼怕自己和大多數人不同」。
我從小就是個胖子。
可是被我霸凌的人也是個胖胖的女同學。
說真的,就算我記得這段往事至今,而且也把自己做過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我仍然不記得自己為什麼要霸凌她。
因為沒有原因,因為我就是某天開始就想欺負她了。
所有你能想到的,欺負胖子會做的事情,我都做了。
我根本毫無同為胖子的同理心。
而我身邊也沒有人能(或是沒有人敢)嗆我說「妳自己胖還敢笑人家胖」。
當霸凌的行為開始一陣子,似乎被發現時,我曾被老師叫去辦公桌旁,跟我一起霸凌她的男同學也跟了過來。
老師說「你們為什麼要欺負她呢?」
我只是笑。
同學卻幫我回答「因為她很臭啊。」
老師說「胖胖的人都比較容易流汗,才會有一點味道啊。」
那個男同學卻直接摟著我的肩膀說「她(指我)就不會啊。」
然後我們繼續嘻嘻哈哈。
老師最後跟我說「妳是班上很有影響力的人,不能帶頭做壞榜樣影響同學。」
我沒聽進去。
霸凌的行為持續著進行。
看她難過或哭泣,我心裡就覺得很高興--真的,那就是「單純的惡意」,全然沒有自覺的惡意。
直到某天,她沒有來學校了。
那一天,我也沒有反省,甚至我還覺得很得意。
她過了幾天才來學校上課。
我沒有繼續對她做出什麼事,可是「排擠」的風氣儼然已形成。
有另一個班上同學,選擇和她走在一起,那是個以前和我不錯的同學。我沒想拉攏她,她也沒試圖說服我什麼,自然而然的她也成了被排擠的對象。
直到畢業,她們倆都是被排擠的人,連畢業紀念冊裡的團體照也沒人願意跟她們一組。
直到畢業,我也不覺得自己有錯。
國小畢業後,她在路上遠遠地看到我,她會繞路。
我從這個時候開始,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可是我還沒有完整地自覺。
上了國中我的人緣仍然很好,還當上了班長,似乎一如往常。
可我卻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欺負同學了。
但,霸凌的事情仍然存在於學校,也存在每個班級裡。
我從加害者成了旁觀者。
有一個小小的契機。
國中三年級的某天,班上某個男生A在欺負一個胖胖的男同學B。在這之前B也已經被欺負了好一陣子了。
A把B推上講台,在全班的注視下挑釁著B,用手推他,一附希望他還手的模樣,還一邊笑著。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突然覺得很煩燥。
然後我站起來,往前走,推開A,擋在B的前面。
我不記得我說了什麼,只記得A說「關妳什麼事?」
但我沒有退讓,因為我知道A不敢欺負我,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像國小那個關心被害者的女生,也一起進入被欺負或排擠的行列。
於是A走掉了,這場糾紛便停止。
隔天,B的媽媽到了學校。
我記得B的媽媽和老師在教室外講了很久的話。
然後我被叫過去,B的媽媽送了我一個音樂盒,不停地跟我道謝。
B的媽媽說,B的舅舅還是哪個親戚是有在混的(大概是這樣吧),如果B出了什麼事就會來學校處理,「還好妳阻止了這樣的事情」她是這麼說,我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只記得這句話。
當時,收下音樂盒的我覺得異常尷尬。
而那種尷尬感,多年以後我才明白為什麼。
因為我應該可以更早阻止這件事。
因為我當了沉默的旁觀者,間接的幫助加害者很久了。
因為我也曾經是加害者。
那種尷尬感,就是罪惡感加上羞愧感而生的。
我也曾體驗過一小段被害者的感受,真的,只有一小段。
前面說了我一直以來都是個胖子。
升上高中的我剛開學被學長稱為如花,在那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班上,一開始男同學們(我沒有女同學)也曾想試著用言語欺負我。
但我踹飛了桌子,即時展現了自己並非弱者的個性。
可是被害者之所以會成為被害者,就是他們對於「反抗」這件事,較難做到。所以欺負和霸凌才會越演越烈。
多年以後,藉著Facebook,我加了那個國小時被我欺負的女同學好友。
我知道她後來還去了國外念書,她也瘦了變漂亮,還有一個疼愛她的男朋友,到現在一直都很幸福。
我真的真的真的,鬆了一口氣。
我的心裡有那麼一塊禁地,放著那一段回憶,沒有忘記,因為罪惡感,因為非常的害怕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會影響到她的人生,就算只有一點點。
我在心裡做過許多假設。
要是那天之後她就從此不再來學校,要是那天之後她就轉學了,要是那天之後她傷害自己了,要是那天之後…
我很害怕。
這是當時的我沒有想到的事。
可就算我因此鬆了一口氣,罪惡感仍沒有消失。
距離我的國小畢業已經快要二十年了,那些愧疚與罪惡感仍然沒有消失,還存在我的心裡。
去年,我曾做過一個夢,夢裡有她,還有我的其他朋友。
我們在玩一個生存遊戲,每個人要找到解藥,不然時間一到都會死。
而我在找到第一瓶解藥時,便保護著解藥,不是自己喝下。
別人要搶我的解藥時,我大喊「那是要給ooo的!」
ooo,就是她的名字。
醒來之後,我知道自己仍陷在那個後悔的漩渦裡。
我一直沒有和她道歉,即使到現在也沒有。
我總是想著她現在過得這麼好,我突然為了年代已久的往事和她道歉,不是很蠢嗎。或是想著我要怎麼開口,在心裡預演了好多次。偶爾我也會想像這樣公開在自己依賴已久的Facebook,但我也對自己的過去感到羞愧而沒有實行。
今天,是我的國中同學會。
我的國中班導師也來了,她問我們「想對15歲的自己說些什麼?」我開了玩笑說「不要隨便相信男人」。
國中的老師與同學都不曉得我國小的事,可能也不知道我國小是個霸凌同學的壞傢伙。
但我真正想給忠告的是11.12歲的自己。
「千萬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傷害別人,對別人做不好的事。」
「因為那些惡夢般的事也許不會影響到他們,但會跟著妳一輩子。」
功與過從來不是互相抵銷的。
善與惡也是,你做了一百件好事,的確是好事,但不會因此消去你做過的惡事。
真心感謝這部電影讓我有了藉口抒發心裡很深層的感受。
----分隔線----
回到電影吧。
如果任何一個電影中的「壞人」,最後沒死,活了下來,一定會被很多觀眾罵,怎麼惡人沒有惡報?
所以他們是一定得死的,好像天理循環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可是現實中,死了或許才是最簡單的贖罪方式。
有些罪惡就是會跟著你一輩子,即使你看起來是個局外人。
我們很喜歡教導被霸凌的人「如何不被霸凌」,或是對著霸凌別人的人「說明霸凌的邪惡」,但我們會忽略他們不認為霸凌是邪惡的事,而教導如何不被霸凌也是無稽之談,就算你照著做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別忘了隨機挑選這回事。
反抗加害者是最難的,幫受害者反抗加害者更難,這代表你要從旁觀者跳脫,成為一個新的身分--「拯救者」。
太難,但那是我們都該學習的事,不是救被害者,而是救你自己。
---又是關於自己的事情分隔線---
最後再說一下,這部電影我是和國中同學去看的,在同學會結束之後。
而其中一個就是國中時被霸凌的同學B。
同學會時,某個同學說,當初B雖然都被班上同學欺負,但某次別班的人欺負B被班上男生知道了,他們全衝去找別班同學理論。
「只有我可以欺負你,別人不行。」
不過那時我們從未想過「那為什麼我們可以欺負你?」
電影裡林書偉問了為什麼,但是沒有解答。
你現在有解答了嗎?
好在B真的是一個好好先生,他笑著說都是過去的事了,大家只是情緒比較容易激動,喜歡鬧他而已(他真的這麼說,我都快哭了我)。
有時候我會在新聞上或什麼地方,看見因為被霸凌而傷害自己甚至結束自己生命的孩子。
那都讓我覺得,我很幸運。
我也覺得我的同學們很幸運。
能被原諒,真的是一種幸運。
社皮國小畢業紀念冊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情牽烏來共譜原味戀曲 福山深度旅遊
發稿時間:2017/05/29 08:17最新更新:2017/05/29 10:59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29日電)走進族人日常生活,是體驗部落文化最直接方式,新北市烏來擁有豐沛的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稱為「德拉楠部落」的福山地區,更有深厚的泰雅族歷史人文,值得假日探訪。
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深耕烏來區福山村原鄉部落17年,發現福山因地處偏遠,謀生不易,人口外流,部落人力逐漸凋零,泰雅族的傳統文化、風俗民情與部落價值等傳承出現斷層。
新北市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希望運用烏來在地的衣食特色協助原住民族人,找到經濟發展的利基,更鼓勵異地奮鬥的遊子能返鄉一起推動部落發展。
為活絡社區凝聚力,增進認同感,新北市家扶中心與原鄉部落、知名泰雅族藝術家瓦利斯‧哈勇合作,為販賣獵人便當及皮革手工藝的兩戶人家,彩繪及裝置藝術,活潑又鮮明,讓上山的遊客驚艷。
外界的關懷源源不絕。「讓青春定格」的攝影師楊文逸為偏鄉小學義拍畢業紀念冊,號召「偏鄉圓夢計畫」,前進烏來國小、福山國小,他希望孩子留下自信的笑容。他說,「畢業紀念冊不僅是回憶,更是驕傲的禮物。」
福山國小發展原住民太陽計畫、泰雅歌謠傳唱,及多元社團活動、原住民族文化學習課程,及泰雅gaga體驗營活動,以培養光榮的泰雅人為目標。
學校位於北勢溪及南勢溪流域交會上游,區域內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景點十分豐富,是瞭解泰雅文化不錯的據點。
福山地區有大羅蘭溪蜿蜒流過,在此沖刷出河階地形,還有天主堂、福山基督長老教會、古圳步道、哈盆與福巴古道等自然文史資源,勾勒出學校豐富的泰雅文化環境。
為延續保存原住民族文化,市府原民局嘗試創新料理及服飾,突破以往原住民料理大盤、快炒的方式,日後想吃到道地的原民婚宴料理,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新北市政府與紡織研究所合作,讓族人透過數位轉印技術,設計製作富有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創意婚紗。華麗的服飾,搭配烏來翠綠、福山清新的山水環境,是婚紗外拍的亮點。
家扶中心結合部落族人的生活智慧,輔導家戶推動一戶一產業。熱愛泰雅編織、工藝的家庭,希望承傳泰雅傳統技藝,努力鑽研織布和皮藝。
由原住民親口講解在地故事與文化的「烏來福山部落悠遊行」已開放報名7月至9月的行程。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表示,生態旅遊及扶植部落產業,以更親近「人」的遊程走入部落。
經由泰雅族人的導覽,烏來福山部落悠遊行,可讓遊客走入山林的同時,能親眼見到如何向山林學習,親近祖先的生命智慧,沉浸於這塊豐饒土地的故事。
與泰雅族人建立起如同家人般的情感與連結,遊程服務都是由部落族人以「分享」為核心,希望每個到烏來的朋友,從「心」認識台灣的原住民族,一起維護自然生態資源。1060529
新北市烏來福山地區,有大羅蘭溪蜿蜒流過,在此沖刷 出河階地形,還有古圳步道、哈盆與福巴古道等自然文 史資源,勾勒出豐富的泰雅文化環境,值得一遊。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06年5月29日
社皮國小畢業紀念冊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小心在網路上讀到這篇舊文章...這篇是我家老公,十幾快二十年前,為了兒子離開他從幼幼班讀到小學二年級安親班的幼稚園而寫。如今讀來,如果讓我們重新再來,我們還是會選擇這間讓孩子快樂玩樂的幼兒園,無怨無悔,這是我們為孩子做過最棒的選擇-事實上,也是他自己選的-這是唯一一間他讀了不哭的幼稚園(重新一讀再讀,往事歷歷,眼眶不禁泛紅....):
兒子要離開幼稚園了,從兩歲半肚臍班開始,兒子在這裏讀了六年,大概是這個幼稚園讀最久的小朋友,完整的“資歷”在這個幼稚園可能是創校來的第一人。
六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時光。幾乎是兒子有記憶人生的全部,對我及孩子的媽媽而言,也是我們僅有的一段養育幼兒,陪自己的小寶貝成長的經驗。其間的點點滴滴,相信只有曾為人父母者才能體會。
在今天回憶六年前決定送兒子到這裏就讀的往事,似乎已有些遙遠,卻又彷彿還是不久之前。當年兩歲半的兒子圓臉笨拙、稚氣未脫的可愛模樣,仍然熟稔清晰,而今天他已是將升上國小三年級,身高已達乃父肩部的小男生。我們當然為兒子的日漸成長感到欣慰,但也不免對他幼兒時代的結束感到離情依依。因為我們相信,幼兒時期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一段如寶石般璀璨的光陰,人的一生唯有那短短數年才真有著純潔的心靈、善良的情感以及無憂無慮的心情。我們也相信真正的“真善美”只存在於幼兒的心靈。上帝在這一點是公平的,不管一個人的際遇如何,每個人都有一個難忘的童年,除了少數的例外,相信那都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回憶,除非人世的磨難已讓有些人忘了快樂是甚麼。
“承諾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們愛我們的小孩,但我們知道不過數年,兒子就要開始承受學業、成長以及人際相處的壓力,我們也懷疑不完美的教育制度、現實病態的社會風氣是否終將改變兒子天使般的靈魂及容顏。由於我們不能改變社會,所以幫不了他,但至少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在今天的台灣,成人世界的虛榮、浮誇及不公不義無所不用其極的爭權奪利風氣,已日漸的侵入了幼兒的世界。“潛能開發”、“不要輸在起跑點”……等商業口號喊徹街頭巷尾,無數的幼兒被剝奪了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 他們在手指肌肉仍不夠強壯時,被迫拿起對他們而言有些笨重的鉛筆學習寫著國字或英文。他們在對周邊的世界仍有許多事務要去接觸記憶時,被迫去背以後一定會學會的注音符號、英文字母以及九九乘法表。在他們應該在沙堆草地打滾嬉戲的時候,卻被關在房內練習著將來沒有人學不會的加減乘除。此外,還有美術音樂及其他才藝要學,幼兒原本悠閒無慮的世界被大人們搞得如成人世界般的緊張而有壓力。如此努力犧牲,只為了希望孩子將來能高人一等成為成功的人,雖然好像沒有人真的知道所謂“成功的人”定義是甚麼?不記得誰講過的一個寓言,說上帝給人的壽命原本只有十年,後來貪心的人從牛從馬從狗及其他它動物身上又偷了好幾十年,所以人生除了最初的十年外,都是在做牛做馬。可憐的孩子們,今天他們在應該享受人生的十年裏,已經開始在做牛做馬了。不行!我們小寶貝不能被這樣的對待,我們心愛的小兒子必須享有他上天給予不可剝奪的快樂童年,我們如此的對兒子做了承諾。於是在六年前我們如同所有有幼兒的家長般,開始為我們的兒子找尋理想的幼稚園時,不教授任何在小學才應教授的功課成了我們選幼稚園的第一個而且不可妥協的條例,歷經一些小波折,我們決定讓兒子到這裏就讀。
“孩子會在順其自然中成長”
這裏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有一個有著成蔭老樹的大校園,在寸土寸金的市區實在相當難得,我們一開始就覺得這個校園可能會適合自幼即喜歡不停奔跑的兒子。兒子近三歲時進了肚臍班就讀,然後眉毛班,彩虹班,火車班及其間幾個叫羞答答或是其他甚麼名字的暑期班,到上小學後的安親班,這個幼稚國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這裏的一切也成了我們共同的回憶。到今天,我嘗試著問兒子,你快樂嗎?兒子的回答總是令人欣慰的,當我不放心的再追問兒子,從小有沒有甚麼讓他不快樂的事,兒子的回答也總是:有!被爸爸罵的時候。顯然,除了我表現不佳外,我們讓兒子在這個幼稚園度過他的童年似乎是正確的。
說來也許有些慚愧,對兒子在幼稚園的學習生活,我們似乎沒有投入太多的心力,雖然從幼幼班起,兒子就有不專心,膽怯,自理能力差的情形,甚至讓一些老師驚訝於他是有著一對醫師父母的小孩,我們也曾注意到兒子很少談起在幼稚園學到甚麼,或是唱些甚麼兒歌給我們聽。我不能確定我們是否正確,但對此大致上我們採取了放任的態度,我們對幼教的實務理論並不熟悉,也不曾特意去研讀,我們相信幼稚園的老師們會懂得如何照顧孩子們,至少在教孩子學習方面會比我們懂,因此我們放心的讓老師們去決定要教兒子甚麼或如何去教。至於兒子學到了甚麼,說實在的我們很少去注意。而由於是家中的獨子,我們不免會擔心是否會過度的照顧他以及他是否會寂寞孤僻,引此我們比較關心的是他是否學會了照顧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交遊的情形。兒子在這些方面讓我們及關心他的老師們操了不少心,我們曾用盡各種方法想讓兒子“趕上”大部份的小孩,結果除了讓兒子留下爸爸喜歡罵人的印象外,成效似乎不佳。倒是兒子卻終於慢慢的不讓我們那樣的憂心忡忡了,他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他敢爬繩梯了,也終於敢沖水洗澡,甚至從小怕水的他在大班時已是個能潛水會踢水前進的小泳將。真的,我們都不知道他是甚麼時候學會的,兒子為我們上了一課,小孩子是會自己長大的,我們應該教導他甚至訓練他,但無法強迫他。
四年幼稚園的生活讓我們與兒子分享了他快樂的童年,但如同人生中美好的時光總會過去一般,兒子終於要讀小學了,我們沒有天真到以為幼稚園這樣的求學模式可以繼續下去,即使像這樣獨樹一幟的幼稚園,也在孩子們要讀小學一年級前的暑假開辦了以教小一基礎課程為主的博士班,以避免小朋友入學後與其他訓練精良的小朋友程度相差太多而招致老師的白眼。雖然這實在是莫名其妙的事,但大環境如此。我們也認真的督促了兒子的學習,一個多月的教導,成效不差,兒子學會了注音符號也學會了簡單的算術,在幼稚園多讀幾年的成效大概也不過如此,真是何苦來哉!
“回顧與感謝”
兒子上小學了,一年級,真是一段惡夢。兒子適應極差,很長的一段時間他搞不清楚小學與幼稚園的不同。還好他原來的幼稚園開辦了小學安親班,讓我們不必再費盡心力的為兒子找一個不揠苗助長也沒有太大壓力的地方,我們相信這裏的老師會照顧我們的小兒子,而不只是會逼他讀書寫字。而且這裏有兒子的好朋友,有他熟悉可以跑跳的大校園,或許可以可讓兒子在小學受挫累累的小心靈得到一些慰藉。另外,十分幸運的,兒子有一個負責有愛心的學校導師,溫老師,她一再的要我們不要對兒子失去信心,她也不斷的以各種方法嘗試著讓兒子能專心的上課及融入學校的生活。終於兒子讀完了一年級,當時莊老師在連絡簿上的最後留言道盡了我們的心聲一懵懵懂懂的,居穎平安的度過他小學新鮮人的生活,希望二年級會更好。
如今,二年級結束了,在幼稚園畢業典禮兩年後,兒子終於離開這裏了,同時也代表著兒子幼年時代的終了。回想起過去的六年,我們從未後悔把孩子送到這裏,即使因這裏的自由而讓兒子在小學初期曾一度不能適應,我們也覺得值得。重要的是因為這裏,我們覺得我們沒有違背當年對兒子的承諾-爸爸媽媽不能給你全世界,但我們盡量讓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不禁回顧起在這裏六年的點點滴滴,校園的一草一木都似乎有著兒子幼年的愉快回憶,我們想起了許多曾照顧過兒子的老師、司機、工作人員及許多朋友的家長,所有的人都是我們所感激的。我們也沒有忘記那精心設計的畢業典禮,在那個盛夏的夜晚,老師們的盛裝代表著對幼兒的尊重,小朋友們不像許多其他幼稚園穿著小學士服假裝成大學生模樣,而是穿戴的如花童般表示他們的年幼純真。另外,兒子的畢業紀念冊也顯示了令人激賞的獨特風格。那是一本大大的如檔案夾般的冊子,裏面放滿了兒子四年來的生活照及美勞作品,而最令人讚嘆的是在放置畢業生照片的地方,放了一張兒子與他最好的朋友坐在操場玩沙畫的照片,一個通常放著一張幼兒的大頭照而且經常是不知所以拿著一卷畢業證書的地方,由於照片中兩個多年相處的幼兒他們天真快樂的笑容而充滿溫馨及美好的回憶。最後,畢業證書上園長的離別贈言,可為兒子六年的生活做一個貼切的注腳,也代表我們對兒子的期許:
恭喜您在這裏
望過藍藍的天
摸過柔柔的水
玩過溜溜的沙
揪過老榕樹的鬍鬚
聽過老師銀鈴的笑聲
拉過伙伴的小手……
但願
屬於童年的頑皮、美麗與奇想
伴著你到白髮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