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恐懼症】目前還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是對於年輕人卻有很大的影響 !! 2020年已經結束,你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註1】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FoMO 也被翻譯為「錯失焦慮症」、「資訊遺漏恐懼感」、「恐懼錯過」、「害怕錯過」或「擔心錯過」【註2】。雖然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這個縮寫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背後的成因卻已存在許久。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就有可能得到FoMO。早從巧人和直立人的時代【註3】,這些靠獵捕和採集為生的部落居民就很清楚自己擁有哪些東西,或者沒有擁有、但需要哪些東西才能安然度過每一天。
在那個時代,恐懼焦慮是有好處的。如果跟同伴一起遊蕩時,錯失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水源或安全的藏匿處,所有人的性命都會陷入危險。
此外,這些早期的人類知道生存還有另一項關鍵,那就是他們必須一直待在幫助他們行走在當時那種惡劣環境的群體之中。
若遭群體拋棄,或者沒有得到重要資訊,你就有危險了。你知道,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你必須跟著群體一起行動。你必須有所歸屬。沒有FoMo,人類這個物種可能早就消失了!【註4】
■美國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曾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
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兩者兼具的人身上,反之,「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1個結果,很多老師跟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為青少年、成年人因為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
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他們在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而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是網路成癮的現象。【註1】
■錯失恐懼症(FoMO)現象及衍生問題
目前錯失恐懼症(FoMO)相關學術研究可追溯自 Przybylski 等人(2013)以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觀點來探討錯失恐懼症的行為及相關因素,包括:自主性(autonomy)、效能感(competence)及歸屬感(relatedness),並發現高度 FoMO 傾向者,由於缺少能力(效能)、自主性(有意義的選擇)及歸屬感(與他人的聯繫)的基本心理需求,會經常感到焦慮、自尊心低落以及自覺不夠好,對於社交關係也比一般人敏感,因而出現高度的社交媒體參與行為,期望藉以減少害怕失去無所不在聯繫的心理焦慮。
FoMO對於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會帶來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尤在生理功能及心理狀態上最為研究所重視,初步彙整過去發現分述如下:
(一) 易使生活失序:
■睡眠及飲食作息異常、學習及工作表現不佳
越是頻繁、持續性關注網路社群,且密集地刷新動態(如:為了確保自己參與到朋友或同儕的各項活動及聚會),是 FoMO普遍出現的行為。
嚴重者不僅會間接出現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及手機成癮症,亦因耗費大量時間在社群媒體,導致睡眠時間大幅降低,睡眠品質隨之減損,因而產生失眠、睡眠不足等症狀,且飲食方面也會同步出現障礙、失調等現象,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或工作效率。
(二) 形成負向自我概念:
■自我價值感低落、情緒及行為兩極化
FoMO易使人產生沮喪、焦慮、不安等負向情感,且具有強烈的比較心態,在一次次的比較當中,常常衍生出自尊心不足與自卑感。
由於深怕自己不被他人所需要,使其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是否與他人保持聯絡及緊密關係,情緒亦受到社群軟體的動態所牽引,因此 FoMO者常會情緒化、神經質、過度敏感,致使行為也出現偏差(如:酗酒、嘗試許多高危險性行為),進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綜言之,過去研究一致指出,FoMO 對個人的情緒及生活滿意都帶來負面效應。值得一提是,FoMO 對各年齡層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皆不同,其中以對年輕世代的青少年影響最為顯著,亟須嚴加正視。【註2】
■三步驟遠離錯失恐懼症(FoMO)
研究發現,年輕族群的「錯失恐懼症」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被遺忘的感覺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有更大的影響。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青少年可透過3個步驟來避免社群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
▸第一步「辨識警訊」
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群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群使用時間。
▸第二步「自我增強」
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告訴自己不用這樣,可以「想想我有什麼,像是我很關心家人、我有莫逆之交」,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而不是否定自己去羨慕別人。
▸第三步「回歸真實」
應清楚知道社群中看到的照片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的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建議可暫時將程式關閉並拿起電話打給社群中的密友,與他們聊聊天或碰個面而非沉溺在負面、比較的情境裡。【註5】
FoMO 並非一種新的現象,而是現今社會比以往擁有更多媒介,進而助長了此種擔憂。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率提升與進步,以及青少年對於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下,FoMO 已然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FoMO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以如何有效協助及介入,乃是未來教育相關工作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避免 FoMO 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可能危機與日俱增。【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 1841-1848.
∎註1:
(元氣網)「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https://bit.ly/2KOhD7B
∎註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5),頁 68-71
淺談青少年的錯失恐懼症及改善策略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9-5/free/01.pdf
∎註3: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智人」:人屬(Homo)的物種,包括巧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匠人(Homo ergaster)、人屬魯道夫種(Homo rudolfensis)以及智人(Homo sapiens)。這些人種或已滅絕,或彼此間有親緣關係。其中,智人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而巧人則是人屬中的第一個物種,出現在距今250萬到200萬年前的東非與非洲南部,可能自南方猿人(Austropithecine)演化而來。
https://bit.ly/38WKqyz
∎註4:
獨立評論在天下 - 「FOMO錯失恐懼症:為什麼我們會一窩蜂跌進焦慮陷阱?」:https://bit.ly/38SjfVK
∎註5: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董氏快訊】2020/12/29
使用社群媒體莫名感到焦慮?不妨改變網路使用習慣吧!
http://www.etmh.org/News/NewsDetails.aspx?type=1&NewId=2679
➤➤照片
∎社交網絡帶來的恐慌—「錯失恐懼症」,緩解惶恐焦慮,你需要知道!:http://bit.ly/2Lmcbs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錯失恐懼症 #FoMO #資訊遺漏恐懼感 #恐懼錯過 #害怕錯過 #擔心錯過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社群恐慌成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新冠疫情使全球航空業面臨空前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計劃,外出或工作時,都擔心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甚至是旅遊,很多人選擇暫停原先的計劃。這使得全球的航空業都面臨了經營的危機。
華爾街日報指出,舊型的窄體客機,一天成本一萬美金,不管是補貼還是租賃。但如果飛機不飛,就不只是一架客機一天一萬美金的事了,還有組員,飛行組員、客艙組員,飛機本身也需要維修維護,而新型廣體客機一天成本就要5萬美金。如果停飛,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為因應航班需求大幅下滑,有的航空公司是減少載運量,有些是放無薪假,更慘的是裁員。例如香港國泰航空,目前有2萬5千名員工放無薪假,每周航班數減少超過6成,香港航空則是裁員400人。雖然疫情導致乘客數減少可能只是暫時的,但之前如911恐怖攻擊和金融危機,最後都曾導致航空公司面臨破產危機。
而2003年SARS期間,中國經濟在全球的重要性遠不及現在大,如今中國在全球經濟占比已達19%,衝擊勢必更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估,2020年亞太地區的旅客需求,將比上年減少8%,比sars當年減少的5%影響還大。】
{內文}
新冠肺炎疫苗尚未出爐之前,什麼是治癒的良方?來自呼和浩特的復原者林雪峰是這麼說的。
(新冠肺炎康復者/林雪峰)
我在這次治療過程當中,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一味藥,那就是信心,信心勝於黃金
帶著內疚和恐慌,林雪峰選擇拍下影片,把悲觀的情緒轉化成正能量,他在社群平台PO出治療日記,想彌補給社會帶來的麻煩。林雪峰個人的問題,或許也是全球人類最想得到的答案,面對疫情,我們的生活會受到影響,我們該怎麼辦?
(DR.JENNIFER ASHTON)
每個人應該自己評估風險,待在家裡是否導致工作面臨風險,出門又要視你所要前往的區域會面臨不同風險,這些狀況沒辦法量化,要每個人自行評估與承擔,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民眾思考該不該出門,而關起大門則是各國政府最直接的作法,首當其衝的是航空業。走一趟上海虹橋機場,以往擁擠的人潮,已被病毒給嚇跑,旅客數量掐指也算得出來。
(旅客)
戴口罩 量體溫 填表格,登記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住哪裡,(乘務員會一個個詢問),一個個詢問
(聲源:wsj記者)
空無一人的機艙,機場航廈空蕩蕩的,這是在新冠肺炎病毒蔓延中,旅客對近期對各機場的印象。這是一年前,中國上空有多少飛機航線情況,而今變成這樣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本來每週有 28 個航班,往返於美中之間的美國航空,已經暫停全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航班,並將暫停期限,延長到 4 月 24 日,法國航空也表示,將在 3 月的大部分時間,中止往返中國的航班。國際民航組織初步估計,2020 年第一季度,往返中國的旅客總數,將減少 39% 至 41%,相當於減少 1640 萬至 1960 萬旅客。這意味著一季度,全球航空公司的總營業收入會減少 40 到 50 億美元。
(聲源:行業諮詢機構首席執行長/Phil Seymour)
一架舊型的窄體客機一天大概成本一萬美金,不管是補貼還是租賃。如果飛機不飛就不只是一架客機一天一萬美金的事了,你還有組員,飛行組員、客艙組員,飛機本身也需要維修維護。新型廣體客機一天成本就要5萬美金了
為因應航班需求大幅下滑,香港國泰航空一再調降載運量,目前已有2萬5千名員工放無薪假,每周航班數減少超過6成,香港航空則是裁員400人,地勤每月放一半的無薪假,或者每周工作三天。雖然疫情導致乘客數減少,可能只是暫時的,但之前看似只有短期影響力的干擾事件、如911恐怖攻擊和金融危機,最後都導致一些航空公司破產。
(Flightradar24通信主任LAN PETCHENIK)
(2003年)SARS就是指標 中國經濟當年在全球的重要性遠不及現在大,如今中國在全球經濟占比已達19%,衝擊勢必更大。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估,2020年亞太地區的旅客需求,將比上年減少8%,比sars當年減少的5%影響還大,損失達278億美元。原本就因日韓貿易爭端而減少日本航班的南韓,在大陸疫情爆發後,才停飛減少中國航線,限制陸客入境,沒想到,自己本地疫情大爆發,包括美國等17國,提升韓國旅遊警戒或強化入境隔離措施,還有以色列 香港等七個地區,限制韓客入境,外國遊客不敢前往,本國遊客也不敢出門,一架從釜山出發,飛往寮國的班機上,180個座位只有6名乘客。
(聲源:韓國廉航工作人員)
別的航空公司的上座率也差不多,多的也就十來個人
從首爾去濟洲島,坐飛機只要三千韓元,比坐計程車還便宜,去東南亞也只要五萬韓元,還送住宿券,仍是乏人問津。近三周以來,退票率已達三千億韓元。而在韓國本地的飯店空房率也高達七成。
(韓國飯店工作人員)
去年一二月份客房入住率超過了90%,但是現在入住率始終沒有超過30%。
韓亞航空集團所屬的廉航<首爾航空>,三月起,11條航線將全面停飛,另一家廉航
(南韓經濟副總理/洪南基)
針對資金流動不足的廉航業,協調金融機關提出最高3千億韓元規模的緊急融資計畫
而在東南亞,泰國原本預計今年到泰國旅遊的外國旅客可達4100萬人,現在已調低預期,至少減少五百萬人,觀光收入減少80億美元。
(曼谷皇宮附近商家)
遊客大幅減少,收入比以往少了10%至20%
華爾街日報指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中國境外蔓延,全球航空業正實施調整,以應對此一,可能是自10年前,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威脅。減班,減薪,裁員,隨著感染病例持續上升,航空旅遊業的壓力也將持續上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7j9nL0AdA&t=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