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 】施打疫苗是近期許多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然而,許多真、假消息在網路世界不斷流傳,或許不少民眾也被張貼於社群媒體或Line群的假消息所迷惑,一不小心就容易信以為真🙅♀️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近期就整理了多篇與社群中流傳的假消息、誤傳新聞相關資訊,並訪問專家說法以破除謠言,以下一起來看看近期有哪些誤導的說法需要注意。
—
📝如果喜歡早安健康文章,請按讚追蹤 早安健康 粉絲專頁。【你的分享】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健康美好;【你的按讚】傳送大溫暖❤️支持著我們!
—
❎錯誤消息:「打疫苗千萬不能揉,揉了極為容易產生血栓。」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表示,由於腺病毒載體的體積非常小,並非肉眼可見或如氣球般一壓就破。此外,疫苗注射時打入的也是皮膚較深層的肌肉層,因此「揉破產生血栓」是不可能的。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蕭成儀則表示,之所以會建議民眾注射後不要搓揉疫苗接種的部位,是因為有可能隨著搓揉,造成手臂組織紅腫、甚至產生肌肉潰爛的情況,與血栓無關。
❎錯誤消息:「免疫力差的人,打疫苗副作用也會比較多,甚至會死亡,想減輕疫苗的副作用,要認真吃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
從上述傳言可以推測,其背後含意為「若免疫力較強,則施打完新冠疫苗後副作用也較低」。不過,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指出,免疫系統的好壞與疫苗副作用強弱與否沒有絕對關係。
「攝取蛋白質」也並不與「疫苗效果」直接相關。顏慕庸進一步解釋,人體本就需要各種營養素,維持人體營養均衡所需。此外,人體對抗外來抗原的保護作用免疫機轉十分複雜,甚至情緒與壓力都會造成影響,並不只有攝取蛋白質這麼簡單。
❎錯誤消息:「打了疫苗要用多久的時間來恢復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力....正確的答案是從第一針到第二針...當我們體內形成抗體時,我們的免疫力是會大大的降低。」
這是從頭到尾均錯誤的錯誤消息。首先,打完疫苗在形成抗體的時候,身體免疫力並不會降低,所以沒有「回復」之說。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並不會因為施打完疫苗後,產生免疫反應對抗病毒,就使得免疫力變差,而干擾免疫系統的運作。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補充,由於此時抗體還未完全形成,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與一般人相同。若施打的是需要接種2劑的疫苗,則通常要在接種完第二劑的14天後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
❎錯誤消息:「有些護士基本觀念錯誤,以往很多預防針都是皮下注射,所以手臂可以插腰著注射...新冠疫苗是肌肉注射,所以為了避免橈骨神經受傷,手臂要放下垂姿勢來打。」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指出,接種新冠疫苗主要注射在手臂三角肌,由於橈骨神經病不在三角肌面上,只要接種正確部位就不會傷到神經。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靖秋澤表示,只要民眾放輕鬆,臨床進行肌肉注射時,手臂要插腰或是自然下垂都可以。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徐乃麟"眼歪嘴斜"大小眼 小心" #顏面神經麻痺 "警訊 半邊臉竟歪了是" #中風 ?" 搶救" #面癱 "把握黃金治療 這樣做 肩頸僵硬 不痠痛? #拔罐 爆血印"辨色看健康 "拔罐"號稱東方神秘力量 #四臣藥膳 健康煮補補身 今日來賓 神經內科醫師 陳柔賢 基隆長庚外科部副部長 陳品元 顏面...
「神經內科醫學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台灣神經學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神經內科醫學會、臨床神經學、anls證照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神經內科醫學會、臨床神經學、anls證照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臺中慈濟醫院特色醫療-神經內科\急性眩暈治療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臺中慈濟醫院特色醫療-神經內科\前庭復健治療 - YouTube 的評價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神經科名醫 阿扁總統的醫師 陳順勝 (1944〜 )
文/陳永興
#陳順勝,1944年生於屏東林邊鄉。中學就讀屏東中學,屏中畢業後考上成功大學數學系,一年後重考於1964年進入高雄醫學院,1971年畢業後先在省立高雄療養院(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及總醫師,1975年前往台大神經精神科受訓,1980年前往英國倫敦大學神經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這期間他也在高雄醫學院擔任神經精神科主治醫師、講師和副教授,1983年他升任神經科主任,1985年再前往美國紐約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擔任神經病理學研究員,1988年他獲得高雄醫學院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並兼任高醫生理學科主任,1991年升任部定教授,1995年與巴黎第六大學神經學科肌病研究室交換教授,同年他被選任 #台灣神經醫學會理事長,二年後又獲選為學會的監事,1999年他獲選為高雄醫學大學教師會理事長,他也擔任高雄醫界聯盟的監事,同年接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理局(CDC)委託研究計劃擔任主持人,負責「台灣賈庫式症及人類海棉樣腦症之通報系統及研究」,可說是國內研究「狂牛症」的權威!2000年他離開高醫,前往高雄長庚擔任神經內科系主任,2001年接任高雄長庚醫學教育委員會主席,2003年他升任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六年後榮任名譽副院長。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
【名額】三位免費催眠一次
【資格】點讚➕追蹤➕分享➕標註5位好友➕底下留言(我要免費催眠)
【結束日期】7月31日
【在IG抽獎】🔍nv520588
https://www.instagram.com/p/CQNHx-4DlaR/?utm_medium=copy_link
【催眠-為什麼要催眠?--催眠能做什麼?】
1958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接納催眠治療為正統精神治療方法,屬自然療法之一種,已有許多學術研究。催眠源自希臘語Hypnos,意為睡眠,但催眠治療並不是要催促一個人去睡覺,而是藉著引導放鬆進入入神狀態來和潛意識溝通,進而處理一些問題或達到治療的目地。因此催眠狀態是一種介於半睡半醒之間,對各種刺激亦有反應的心理狀態。
此處所談「催眠」, 係指醫學界所採納之「催眠治療」, 並非舞台上作秀表演的催眠術,二者在目的和應用上有很大的差別。催眠治療的應用範圍廣泛:身心治療、教育、運動、企業、商業...等。
主要可分三類:(1)增進/增加:增進某種能力, 增加信心、 學習能力等。 (2)減少/去除:治療身心疾病,去除某種習慣、習氣等。(3) 生命課題之探討: 深度了解生命、前世今生課題、人際關係等。
適用範圍:
(1)精神困擾::如神經衰弱、焦慮、煩憂等。
(2)生命各階段心理調適:青春期、更年期、退休、適應新環境。
(3)兒童行為障礙:兒童行為障礙,包括咬指甲、拔頭髮、遺尿等問題。
(4)神經系統: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神經痛、失眠等。
(5)其他適應症:如戒酒、戒煙、術後鎮痛、減輕疼痛,和其他疾病。
(6)安寧療護:照顧癌末病患、疼痛緩解、居家療護…等。
(7)減重/增重:體重、塑身、調整體態等。
(8)強化運動表現:增加運動時的專注力、信心和表現。
(9)企業管理:生涯危機與轉機、職場人際關係、職業倦怠、財物創造與吸引力...等
(10)潛能開發:記憶力、學習能力、體適能、特殊天份或專長等。
(11)增加學習能力:增強反應、提高覺察力、強化洞悉能力、 增加語言學習能力等。
(12)抒解壓力:釋放工作壓力、緩解緊張心情、放掉惱人思緒等。
(13)提昇心靈境界:提昇專注力、達到清靜舒適的心靈狀態、心靈成長等。
(14)與自我溝通:深入探觸深層意識,與自我對話,了解自己,身心協調。
(15)與高等生命對話:與高等智慧生命接觸和對話。
(16)與守護神、守護天使對話:探索潛意識,進而與自己的守護天使對話。
(17)醫學上的應用:精神科、內科、婦產科、皮膚科、麻醉、牙科等。
(18)教育上的應用:生命教育、班級經營、學習輔導、不良適應行為的矯治。
(19)生死關懷:對生死課題的茫然與困惑、生命意義的追尋、重大抉擇…等。
(20)前世今生的課題: 出生入死探討生命、出胎與入胎、中有狀態、今生的課題和任務、 前世今生緣、疾病療癒。
#美國NGH/ABH國際催眠師
#薰詩奈催眠師
#國際催眠師
#催眠治療師
#催眠是什麼?
#催眠能做什麼?
#抽獎活動
#抽獎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徐乃麟"眼歪嘴斜"大小眼 小心" #顏面神經麻痺 "警訊
半邊臉竟歪了是" #中風 ?" 搶救" #面癱 "把握黃金治療
這樣做 肩頸僵硬 不痠痛? #拔罐 爆血印"辨色看健康
"拔罐"號稱東方神秘力量 #四臣藥膳 健康煮補補身
今日來賓
神經內科醫師 陳柔賢
基隆長庚外科部副部長 陳品元
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 沈瑞斌
雷神主廚 雷議宗
營養師 趙函穎
資深醫藥記者 洪素卿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上午10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8oneu7I6cs/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OSLAeEHQva6os2ZS8OvQ39_bVBQ)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
」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台灣每8人就有1人腎臟出問題,
但96%的人有慢性腎臟病卻不自知!
腎臟是人體的「超級濾心」,負責過濾血液、調節體內水分、製造尿液排泄廢物與毒素,同時也是維持骨骼健康、調節人體免疫力、保護胰臟免於發炎、強化神經與肌肉機能的重要器官。但是,你知道嗎?「腎臟病」年年登上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可說是台灣人的「新國病」!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超過200萬人,平均每8個人就有1個人罹患。更可怕的是,高達96%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臟已經出了問題,往往病情發展到「快洗腎」,才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病!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醫師,同時也是《吃對保健食品!》、《食在安心》的暢銷書作者,他開宗明義指出,腎臟病之所以成為台灣人的「新國病」,全是因為錯誤觀念根深柢固。為此,他特別在書中破解國人對腎臟的8大錯誤觀念,像是男性常把泡泡尿、混濁尿,跟腎虧混為一談,寧願選擇來路不明的偏方而不願就醫,結果反而造成腎臟嚴重損壞、必須洗腎;有些人怕吃太鹹腎臟會受損,特別買標榜健康的低鈉鹽,卻不知低鈉鹽的鉀含量非常高,腎功能不佳者吃了反而更要命……等等。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都是腎病罹患率居高不下的主因。
事實上,腎臟病是有跡可循的,想要及早發現並非不可能,只要掌握腎病上身的5大徵兆,像是尿液顏色異常或尿量異常(每天高於3000 cc或低於400cc)、水腫、腰痠背痛,以及30歲以前或60歲以後突然有高血壓……等等,都可能是腎功能出了問題。但是,高達九成的人在遇到真正的腎病徵兆時,往往缺乏正確常識與判斷力,以致罹患腎病卻不自知。
預防腎病!江守山醫師的獨門護腎祕訣大公開!
視病如親的江醫師,有感於台灣腎病罹患率年年攀升,特別將腎臟專科醫師的專業與多年來身體力行的護腎祕訣提供給大家:(1)聰明喝水,掌握起床就喝水、運動前中後要喝水、便祕或尿液呈深黃褐色時要喝水的喝水時機;(2)小心防毒,少外食、少吃加工食品、少喝飲料、少用塑膠餐具;(3)控制三高,三餐定時定量、體重符合標準、運動要足夠……等等,相信只要跟著江醫師一起身體力行吃、喝、住的避毒要點,就可預防腎病上身,腎臟用到120歲也沒問題!
解析腎病檢查&治療,讓你知己知彼保健康!
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詳盡介紹不同種類的腎功能檢查方法、台灣5大常見腎病變與3大腎病併發症,如果你已經罹患腎病,本書可幫助你了解如何透過飲食控制、正確用藥、生活注意事項,避免腎病進一步惡化,成功逆轉「腎」!萬一不幸被醫師告知必須洗腎,本書也提供了尿毒症患者的飲食、治療原則,有效控制病情,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本書不僅是一本腎臟健康照護的最佳指南,也是解答你心中對腎臟保健所有疑惑的寶典,擁有本書,就好像家裡住了一位腎臟科醫生!
作者簡介: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江醫師保健館創辦人
江醫師健康廚房創辦人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壢家安診所院長
喜悅健康診所醫師
經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粉絲頁: 江守山醫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VhxRy4ZSM8/hqdefault.jpg)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地方,都有可能引爆地雷,
咳嗽、氣喘、腹瀉、心悸、熱潮紅、皮膚炎……,
你以為的小問題,卻是大症狀,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避腫瘤誤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罕見疾病?──錯!它的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都要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聚焦多面向照護──兼顧情緒與疾病,身、心、社、靈的照顧
☆晚期癌症適應──社區醫療,導入早期緩和治療
身體警訊篇
˙低血糖
˙熱潮紅
˙反覆腹痛、胃潰瘍
˙咳嗽
˙心悸、氣喘
˙發熱、盜汗
˙皮膚炎
NET醫療篇
˙與腫瘤捉迷藏:尿液檢測、CgA檢測、影像學檢測
˙手術最優先: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注射酒精,讓腫瘤壞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救命稻草──PRRT療法是什麼?
˙抗癌好累又好痛,該怎麼解決?
緩和醫療篇
˙緩和醫療VS.安寧照護,哪裡不一樣?
˙長照2.0,從住院銜接整個社區
˙社區居家照顧,吃喝拉撒睡全包攬
˙安寧緩和居家照護
心理適應篇
˙為什麼會是我?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接受或者抗拒?癌症晚期情緒適應
˙CALM心理支持模式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作者簡介:呂敏吉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雙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內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現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安寧療護科主任
臺北市政府醫務室門診院聘主任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
作者簡介: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eOO3ziLS1Q/hqdefault.jpg)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神經內科醫學會、臨床神經學、anls證照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神經內科醫學會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ameleon也提到馬偕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的唐宗詠醫師是臺灣少數已經具備美國區域麻醉及疼痛醫學會疼痛及肌肉骨骼 ... ... <看更多>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神經內科醫學會、臨床神經學、anls證照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神經內科醫學會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ameleon也提到馬偕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的唐宗詠醫師是臺灣少數已經具備美國區域麻醉及疼痛醫學會疼痛及肌肉骨骼 ... ... <看更多>
神經內科醫學會 在 台灣神經學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失智症非老化! 8症狀符合2項應警覺 留言處看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楊勝翔醫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