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記側記
(本文刊載於8/26聯合報名人堂)
日本中世是個地震、火災、動亂,與戰爭頻仍的動亂時期,當時沒落貴族鴨長明,感悟世界的動亂災變,隱居在方丈小屋中,觀看並記錄這個世界的動盪。當時京都也飽受五大災厄的悲慘境遇,天災不斷,隨處可見屍骨曝曬,「方丈記」揭示了人世無常、生存不易的現實,鴨長明轉而過著隱士生活,清貧簡約,不與世爭;日本戰後廢墟中,民不聊生,小說家崛田善衛也寫下了「方丈記私記」,向中世尋求生存之道。
有趣的是,最近的日本人似乎也感悟到世事的無常,天災人禍的接連發生,因此又時常談起了「方丈記」。最特別的是,今年暑假備受矚目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其中位於里山美館的特別企劃展,就是以「方丈記私記」為主題,要求參與競圖的藝術家、建築家們,以「方丈」(四帖半塌塌米)的空間,創造出不同的生活需求。
事實上,日本藝術大師杉本博司早就對於「方丈記」有過深刻的討論,在他的著作「直到長出青苔」一書中,就談到他親眼目睹紐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摩天大樓毀於一旦,人命如草芥,瞬間消失在煙灰中。因此他提到鴨長明的「方丈記」,談到「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人一生努力賺取金錢,購買豪宅土地,到頭來只需要一塊小小的葬身之地而已。
如果能像鴨長明隱居方丈空間,若想去別的地方旅行,就將移動小屋移居他處;沒有財產,不會引起竊賊覬覦;沒有官祿,也不會招來人嫉妒,心無羈絆,坦率超然。(日本這些年的天災人禍頻仍,的確也影響了房地產的購買意願)
這樣的清貧安樂的思想,似乎對杉本博司帶來創作上的影響,他在2008年與建築家榊田倫之成立了「新素材研究室」,開始進行空間建築的研究;2013年他在東京表參道設計了「究竟頂」與「茶洒 金田中」,那是一座位於華麗都會世界中的一處淨土,走進巨石堆砌的巷弄,充滿哲學趣味的「究竟頂」就掛在屋頂上,巷道的盡頭處,轉個彎,就可以看到隱藏在大樓後方的狹長茶屋,令人十分驚豔!
2014年他在威尼斯展覽了玻璃茶屋「聞鳥庵」,同樣震驚了全世界,特別是特明玻璃圍成的方丈茶屋,似乎像是對極簡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玻璃屋致敬,凸顯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哲學意境。
不過最驚人的是,杉本博司剛完成的作品「江之浦測候所」,這座類似建築博物館的空間,並不稱作是博物館或美術館,而是稱之為「測候所」,意思是人在這座空間裡,可以藉著對於自然四季變幻的觀察(測候),重新去界定個人在宇宙中的意義與價值,可說是一座非常具有禪意的園區。杉本博司在「江之浦測候所」中,也依照茶聖千利休的「待庵」茶屋模式,建造了一座「雨聽天」茶屋,茶屋望出去正好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一條古墓般的隧道,則可以看見冬至的日出,所有日本歷史的建築特色,都在這裡被安靜地呈現出來。
我其實最喜歡「江之浦測候所」裡的「關守石」(stop stone),那是一顆石頭綁上繩索,在昔日茶屋裡代表著「禁止進入」,不需要人出聲制止,也不需要煞風景的禁止標誌,那是一種寧靜自制的符號。這種寧靜、自制的心境,相信也是這個動亂無常的年代,世人所需要追求的境界。
禁止符號素材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方丈記側記
(本文刊載於8/26聯合報名人堂)
日本中世是個地震、火災、動亂,與戰爭頻仍的動亂時期,當時沒落貴族鴨長明,感悟世界的動亂災變,隱居在方丈小屋中,觀看並記錄這個世界的動盪。當時京都也飽受五大災厄的悲慘境遇,天災不斷,隨處可見屍骨曝曬,「方丈記」揭示了人世無常、生存不易的現實,鴨長明轉而過著隱士生活,清貧簡約,不與世爭;日本戰後廢墟中,民不聊生,小說家崛田善衛也寫下了「方丈記私記」,向中世尋求生存之道。
有趣的是,最近的日本人似乎也感悟到世事的無常,天災人禍的接連發生,因此又時常談起了「方丈記」。最特別的是,今年暑假備受矚目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其中位於里山美館的特別企劃展,就是以「方丈記私記」為主題,要求參與競圖的藝術家、建築家們,以「方丈」(四帖半塌塌米)的空間,創造出不同的生活需求。
事實上,日本藝術大師杉本博司早就對於「方丈記」有過深刻的討論,在他的著作「直到長出青苔」一書中,就談到他親眼目睹紐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摩天大樓毀於一旦,人命如草芥,瞬間消失在煙灰中。因此他提到鴨長明的「方丈記」,談到「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人一生努力賺取金錢,購買豪宅土地,到頭來只需要一塊小小的葬身之地而已。
如果能像鴨長明隱居方丈空間,若想去別的地方旅行,就將移動小屋移居他處;沒有財產,不會引起竊賊覬覦;沒有官祿,也不會招來人嫉妒,心無羈絆,坦率超然。(日本這些年的天災人禍頻仍,的確也影響了房地產的購買意願)
這樣的清貧安樂的思想,似乎對杉本博司帶來創作上的影響,他在2008年與建築家榊田倫之成立了「新素材研究室」,開始進行空間建築的研究;2013年他在東京表參道設計了「究竟頂」與「茶洒 金田中」,那是一座位於華麗都會世界中的一處淨土,走進巨石堆砌的巷弄,充滿哲學趣味的「究竟頂」就掛在屋頂上,巷道的盡頭處,轉個彎,就可以看到隱藏在大樓後方的狹長茶屋,令人十分驚豔!
2014年他在威尼斯展覽了玻璃茶屋「聞鳥庵」,同樣震驚了全世界,特別是特明玻璃圍成的方丈茶屋,似乎像是對極簡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玻璃屋致敬,凸顯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哲學意境。
不過最驚人的是,杉本博司剛完成的作品「江之浦測候所」,這座類似建築博物館的空間,並不稱作是博物館或美術館,而是稱之為「測候所」,意思是人在這座空間裡,可以藉著對於自然四季變幻的觀察(測候),重新去界定個人在宇宙中的意義與價值,可說是一座非常具有禪意的園區。杉本博司在「江之浦測候所」中,也依照茶聖千利休的「待庵」茶屋模式,建造了一座「雨聽天」茶屋,茶屋望出去正好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一條古墓般的隧道,則可以看見冬至的日出,所有日本歷史的建築特色,都在這裡被安靜地呈現出來。
我其實最喜歡「江之浦測候所」裡的「關守石」(stop stone),那是一顆石頭綁上繩索,在昔日茶屋裡代表著「禁止進入」,不需要人出聲制止,也不需要煞風景的禁止標誌,那是一種寧靜自制的符號。這種寧靜、自制的心境,相信也是這個動亂無常的年代,世人所需要追求的境界。
禁止符號素材 在 Mr.old 老派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自美國波特蘭的KIRIKO,由 Katsu Tanaka 田中勝先生 與 Yanagihara 柳原小姐合力創辦。成立以來一直將創作目光放在所使用的面料上,KIRIKO相信這些都是有意義且依附季節而存在的美好;故在品牌產品中能看到大量日本傳統素材,古丹寧衣物的再生,染料,絣織物,Boro縫補技藝運用…等。
在其創作面料中,每個圖案和符號都有著意義 , 例如為人們帶來勇氣、象徵好運或者權利的顯示。對KIRIKO 來說,這一切過程將永遠是個關於「人」的故事,由使用之面料所創建的物件,都好比己身故事的延伸,並且創造有助於展現使用者個人特色的單品。
此番採用日本傳統Boro 技法,利用生產過程中剩餘的面料,構成全新面貌的Bandana,厚薄適中,手工精細紮實不浮誇;無論是當成夏日決勝點運用於身,或者收藏、擺飾,改變空間調性,都相當合適。
----------------------
Boro 出現於17世紀,因日本從17世紀到19世紀採取鎖國政策,禁止任何與外國的貿易政策,讓棉花和紡織品變得極為珍貴。商人、農民和手工業者費心保存每一布匹,不斷修補織物和縫製,傳承給下一代,正是由此之中誕生了Boro工藝。
在日本從字面上翻譯可解譯為''碎布塊,''或''廢棄布料'',Boro 是種''將一切使用到無法再利用為止''及''沒有任何的浪費留下''的理念之象徵。Boro 構成,象徵重複的手工維護和修補的發展過程;在不斷修補中讓每件Boro變得愈發獨特,時間、工藝、修補及對物件的不捨喜愛,這些加總,方得成就光陰物件。
more:https://goo.gl/Z32DdN
禁止符號素材 在 【遊戲】我的馬麻到底是不是我的馬麻呢?【獸人Vtuber/渡雲】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評估能否接受✓ 登船打招呼時建議加上⚗☁ 符號 ,更容易被注意到▻ 聊天室 禁止 ... 素材 屋あいりすhttps://twitter.com/sozaiyairis ✏ 花杜ゆの ... ... <看更多>
禁止符號素材 在 【Drawing】塗一個你措手不及|繪圖雜談0505#nyabitime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不在場的實況主,除非喵比自己提到 禁止 狂問與直播無關之問題 禁止 在聊天室宣傳自己的頻道. ... 封面 素材 來源https://hyrshop.booth.pm/ 使用之BGM ... ... <看更多>
禁止符號素材 在 【VROID】上課啦!VRoid頭部篇!【AsaIfrit】#asalive #五條悟 的推薦與評價
... LiveTag✨#Asalive FanName✨#受保人 (信眾) FanArt✨#ArtforAsa (※FanArt可能會被當作 素材 使用,還請 ... 禁止 政治立場/種族仇恨等敏感發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