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計畫塞行李箱 淺碟沾醬油
褚天安/高中教師(桃園市)
高中課程在藝術領域的學分設計上,「塞好塞滿」的戲碼將再度上演。圖為秀峰高中美術課上課情況。 圖/褚天安提供
一○八課綱定案後,國教署開始實際審核各校一○八學年度課程計畫,然而實際上課時間就這麼多,為了要塞進課綱課程並顯得很多元,現有學校教師又必須每個人要有足夠時數上課,一開始宣稱學生可以有更多選擇的口號逐漸在現實面上變成塞行李箱遊戲。
學校為了塞好塞滿,學生需求淪為塞滿上述一切條件後的空隙,原因出在必修學分種類仍然太多,仍非以學生本位思考,導致許多非考科為上而上,流於娛樂、膚淺。即使本人為藝術教師,仍提倡高中藝術科目雖然必修,但是應該學年擇一選修即可,可以好好地完整地、有系統的學完一個科目遠勝過沾醬油式地各種都要。
根據新課綱對學校課程布局的邏輯,高中課程有四個階層:高一統整,高二試探、分化,高三專精,其中專精階段的課程布局以「部定加深加廣」選修來對應,然而在藝術領域的學分設計上,「塞好塞滿」的戲碼將再度上演。
藝術領域的部定加深加廣共有四種科目:「基本設計」與「新媒體藝術」各一學分,「表演創作」、「多媒體音樂」各二學分,從這樣的學分數安排來看,「基本設計」與「新媒體藝術」顯然會被邊緣化,現在甚至有學校要將這兩個學分用1+1的方式開課。實務上,尤其是社區型高中,顯然會是一位老師同時上這兩個科目,我不排除或許真的有老師兩把刷子都有,但是期待這樣安排的思維顯然不是部定加深加廣的初衷。
以「基本設計」為例,學習內容就包含了設計史、設計基本原理原則、設計技巧、觀察分析、設計與文化、點線面構成、各式媒材與製作技法、圖案與造型設計預想圖、設計思考...等,怎麼可能在一周一節的時間裡進行完整教學?即使用1+1方式與「新媒體藝術」並聯開課,也極可能變成掛羊頭賣狗肉式的上課,如今卻將在台灣的許多高中裡成為事實。這種情況有如當年要國中音樂、美術老師教表演藝術,導致上課活動化、社團化,忽略了課程定位、方法與目標的重要性。
套句我同溫層設計業網友常常感慨的,很多人以為設計就只是畫畫圖,然後用電腦弄出來就等於新媒體,如此看待專精科目的態度,令我以為這將是新課綱最大破口,奉勸國教署趕緊亡羊補牢,時猶未晚。
秀峰高中多元選修 在 新北市議員周雅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獲邀回母校秀峰高中為選修「水返腳在地社會課程」的學弟妹,進行「議員工作事務」的專題講座,說明地方民代產生方式、工作相關的責任義務等等。有別於以往只是以課本書面式、教條式的授課,直接邀請相關領域工作者、甚至是校友,在課堂上進行專題講座,不僅讓學習方式更佳多元活潑,一定也能讓同學們有更多獲益。
演講後雅玲開放學弟妹們現場問答,其中有兩道題目令雅玲印象深刻,一則是關心捷運汐止民生線的進度,一則是「朱市長身兼市長、黨主席跟總統候選人三職,會不會影響市政?」。時下的年輕學子真的是越來越關心政府的政策施作、與主政者是否用心於施政,可見民主素養的養成,早已向下紮根並悄悄冒出新苗、長出枝枒了!
久違地回到校園,托學弟妹們的福,沾染了一身青春氣息~